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 拓展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拓展练习(pdf,含解析)新人教版
调查中同学们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 不少住宅区有了像“鸿儒名邸”“水岸华庭”“龙湖新城”“观湖壹号”之类的名字。 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欧洲花园”“罗马假日”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 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 他乡”。 (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 答: (2)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两条建议。
2.答案 (1)①住宅区命名越来越富有诗意,凸显其文化内涵。②住宅区命名呈现“洋 化”趋势,反映出部分国人的崇洋心理。 (2)(示例)①引导开发商依据楼盘所处区域的地理、人文特点取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名 字。②倡导开发商弘扬民族文化,少用洋名。 解析 (1)细读材料,根据“同时”一词前后的内容进行归纳。 (2)可针对第(1)题得出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4 分)
答: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2019 浙江金华中考,15—18)文言文阅读。(11 分)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
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
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的生活态度;乙文中
写人们佩服周敦颐的句子是“
”。(2 分)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亭亭净植. 植: (3)止一敝箧. 箧: (4)此予.之亲见也 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爱莲说》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爱莲说》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描绘自然的文章,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古文短文,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對於古文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对莲花的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对自然之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莲花的形象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高尚的品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莲花的生态特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莲花的生态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莲花的美丽。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寓意?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注意课文的停顿和语气。
提问:课文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莲花的描写。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是如何表现莲花的美丽的?4.巩固(10分钟)学生背诵课文。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莲花是什么象征?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美好事物的?分享自己的经历。
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4单元16. 短文两篇ppt
2021年春季 人教版语文
22
语文素养专项练
17. (综合性学习·文化传承素养)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
说》,班级准备开展“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莲文化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莲的诗句、歇后语、俗
语各一例。
诗句:__示__例__:__接__天__莲__叶__无__穷__碧__,__映__日__荷__花__别__样__红__。__
2021年春季 人教版语文
17
课外阅读拓展练
13.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B.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
C.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点拨】抓住关键词“辄”“即”来翻译即可。
2021年春季 人教版语文
20
课外阅读拓展练
15. 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 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示___例__:__注__意__选__择__适__合__自__己__的__人__生__之__路__,____ _注__意__回__避__风__险__,__尽__量__远__离__祸__患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联系鸟的遭遇及文末的议论句来理解 本文的主旨,回答此题。
26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语文人教彩色版七年级下册(2014年1月修订)《短文两篇》拓展阅读2
word资料可编辑
学习参考《短文两篇》拓展阅读
关于神话
神话的含义: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内阅读及答案-精选教学文档
爱莲说复习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常规词语【蕃(fán)】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植】立。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④何陋之有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人都十分喜爱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练习题有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德馨.(xīn) 苔.痕(tái) 案牍.(dú) 蕃.(fán)淤.泥(yū) 西蜀.(shǔ)濯.(zhuó) 清涟.(lián) 蔓.(màn) 亵.玩(xiè) 噫.(y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有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4)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5)可以调.素琴(调弄)(6)无丝竹..之乱.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扰乱)(7)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8)可爱者甚蕃.(多)(9)晋陶渊明独.爱菊(只)(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11)濯.清涟而不妖.(洗)(过分艳丽)(12)香远益.清(更加)(13)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竖立)(1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玩弄)(15)陶后鲜.有闻(少)(16)宜.乎众矣(应当)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上面)(2)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它简陋了)。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谈笑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5.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二
与黄循中(节选)
人之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而世至视若赘疣①,岂不可叹哉!穹壤间②,窃取富贵者何限,惟庸人鄙③夫羡之耳。
识者视之,方深怜其悯④,伤其赋⑤人之形,而不求尽人之道,至与蚊虫同其饱适好恶,虚生浪死⑥。
其在高位者,适足以播其遗臭,眙君子监戒⑦而已。
[注释]①赘疣:病名,俗称瘊子。
②穹壤间:天地间。
③鄙:庸俗、浅陋。
④怜:怜悯,同情。
悯,忧愁。
⑤赋:这里指亡天给予的意思。
⑥虚生浪死:生活得很空虚,死得也没有价值。
⑦监戒:借鉴和警戒。
监,通“鉴”。
1.说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人之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
2.简析下列“之”的用法:
(1)人之不可以不学:
(2)惟庸人鄙夫羡之耳:
(3)伤其赋人之形:
3.选文采用什么方式在进行说理?
4.本文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5.请列举你认为今天学习重要的两条理由。
参考答案
1.人不能够不去学习,就好像鱼儿不能够没有水一样。
2.(1)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代词,代窃取富贵者。
(3)助词,的
3.反证法。
4.强调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
5.略。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篇二一、在学习《夸父追日》的基础上,拓展训练激活思维1、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仅仅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仅仅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
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能够这样思考……(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能够这样思考……二、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三、进入第二篇《共工怒触不周山》1、作品简介《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导语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
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极大的威信。
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短文两篇》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十六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常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
课文《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
儒家哲学家(理学思想家),其著作合编《周子全书》。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写感想的小品文。
写法灵活自由,不拘一格。
课文《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中华书局2009年版)。
3.古代铭文代表:商汤的《盘铭》、崔子玉的《座右铭》、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苏轼《三槐堂铭》等。
“说”体文言文代表:韩愈《马说》《师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袁枚《黄生借书说》等。
内容主题《陋室铭》写自己的陋室与陋室中的高雅生活,表述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也暗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
《爱莲说》通过描绘“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象征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反面来看,就流露出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浇薄世风的鄙弃。
关键字词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神奇,神异)。
斯(斯,代词,这)是陋室,惟(惟,只)吾德馨(馨,能散播很远的香气,这里指美好的德行)。
苔痕上(上,名词作动词,蔓延上)阶绿,草色入(入,映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往来无白丁(白丁,没有功名的人,平民)。
可以调(调,调弄,弹奏)素琴(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阅金经(金经,佛经)。
无丝竹(丝竹,借指音乐。
丝,指弦乐器,弦乐;竹,指管乐器,管乐)之(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乱(乱,扰乱)耳,无案牍(安牍,指公文,文书)之劳(劳,劳累,使…劳累)形(形,形体,身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拓展阅读 短文两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拓展阅读短文两篇夏梅说(节选)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
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①时也。
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
花实俱往②,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
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
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③,而过时④久矣。
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⑤,有夏梅诗,始及于叶。
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
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⑥焉,而为⑦图卷以赠之。
【注释】①热:热闹。
②花实俱往:花已凋谢,果实熟了。
③梅:梅树,叶:指叶子繁茂。
④时:开花时节。
⑤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⑥同志:志同道合,和:写诗唱和。
⑦为:作。
故乡的炊烟临近黄昏,因为一起缠手案件,随法庭几个同事下乡。
夕阳西下,警车行驶在宁静的乡村公路上,不时看到附近村庄内飘起缕缕炊烟。
看到微风中飘荡的烟雾,顿时勾起我满腹的相思,耳畔仿佛响起邓丽君那甜甜的歌声:“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歌声让我想起儿时那令人难忘的故乡的炊烟。
老家位于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可以说是一脚踏三界,鸡鸣听四县。
当时的农村还不富有,家家户户都用地锅做饭,以柴草作燃料。
每到放学时刻,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就会奔跑向自家门口,远远可以看到厨房里飘出的炊烟,预示着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做好。
当时,父母忙着耕种十多亩责任田,爷爷奶奶则在家操持家务,守候着孩子们上学归来。
那时我特别希望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看到我家烟囱里升起的炊烟。
特别是在朔风凛冽的冬天,放学时已近黄昏,那昏黄的暮色在朔风中显得那么软弱无力,孩子们的小手小脚冻得早已失去知觉。
当远远看到自家屋顶炊烟升起的那一刻,一股难以言表的温暖顿时涌上心头。
不仅仅是为了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而是因为有慈祥的奶奶在守候,有她细心烤好的红薯可以吃,更有着家的温暖。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23·江苏省·历年真题)阅读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吴君①,志学而工诗,家有山林之乐,隐居不仕,名其堂曰“浩然”,曰:“孟子,吾师也,其称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吾窃喜焉,而不知其说,请为我言其故。
”余应之曰:“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秋雨时至,沟渠盈满,众水既发,合而为一,汪溢塞谷,没洲渚,襄丘陵,肆行而前,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浩然物莫能支。
子试考之,彼何以若此浩然也哉?夫水无求于深,无意于行,得高而停,得下而流,忘己而因物②,不为易③而勇,不为险而怯。
故其发也,浩然放乎四海。
古之君子,简居以养其心,足乎内而无待乎外④。
止则莫之测⑤,行则莫之御。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
行乎患难而不屈,临乎得失而不惧。
益亦未有不浩然者也。
”(选自苏辙《吴氏浩然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吴君:苏辙的朋友。
②因物:顺应着外物变化。
③易:容易(河道平坦)。
④足乎内而无待乎外:内心充足,不期待外在。
⑤测:揣测到他的内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有仙则名.:______②隐居不仕.:______③吾窃.喜焉:______④襄.丘陵: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②子居于江,亦尝观于江乎?(3)在“设计自己的书房”活动中,小文同学一心追求:内部设施要“高大上”,书房名称要“博眼球”。
请你依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给小文写一段劝诫的话。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明作者经常跟富贵之家、高雅之士来往交流。
B.乙文“遇木而木折,触石而石陨”,意在突出水造成的灾害之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练习(答案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德馨.(xīn)鸿.儒(hóng)陋室铭.(míng)B.案牍.(dú)甚蕃.(fān)濯.清涟(zhuó)C.亵.玩(xiè)不蔓.(wàn)调.素琴(tiáo)D.隐逸.(yì)淤.泥(yū)鲜.有闻(xiān)【解析】B项“蕃”应读fán,C项“蔓”应读màn,D项“鲜”应读xiǎn。
2.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解析】B“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C“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D“是”:判断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孔子云:何陋之.有?B.无案牍之.劳形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以我酌油知之.【解析】例句和B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助词,的;D项,代词,代这件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解析】A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D项正确的节奏应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阅读理解
《陋室铭》阅读理解一.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1)阅读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①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A、本文主旨句(点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全文点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H、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依据语境默写文言文名句参考答案: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孔子云:何陋之有?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E、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F、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G、孔子云:何陋之有?H、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I、不在深,有龙则灵。
J、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选出理解不正确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居室恬静的气氛。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二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___。
(3)不蔓不枝.枝:________________。
(4)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4.本文题为“爱莲说”,却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你如何理解其中深意?
参考答案
1.(1)多(2)洗涤(3)长枝节(4)少
2.(1)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
4.表达了作者对知己甚少的感慨,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和嘲讽,深化了主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已身。
积累拓展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点拨:先熟读,再背诵。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
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课后题答案同学们要好好完成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的课后习题,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语文课后题的答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课后题答案《短文两篇》第一题答案背诵《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示例:夸父是一个古代英雄人物,他善于奔跑,不畏惧艰难,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短文两篇》第二题答案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发挥想象,描述“共工与颛项争为帝”的战争场景。
这是一道开放题,旨在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学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短文两篇》第三题答案翻译下列句子,填出句中省略的词语,注意加点的词的意思。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答:夸父与太阳竞跑,(他)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于是他)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于是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逐走:竟跑,赛跑。
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答:从前,共工和颛项争夺做皇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了,系挂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括号内应填:共工。
触:撞击。
绝:断。
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课后题答案《最后一课》第一题答案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
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
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业而悔恨。
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小弗郎士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
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 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 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 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 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7.下面对《陋室铭》的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通过写陋室,表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和积极乐观的生 活态度。
B.作者虽然身处陋室,物质生活艰难,但精神生活还是 丰富的。
C.作者自比诸葛亮、扬雄,勇于以古人为榜样,保持高 尚节操。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 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对主人说没有对 不住您的地方了;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莲子, 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 起挺然耸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时节下霜的时候,它所 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 面。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8)《爱莲说》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爱莲说》中以莲的形态比喻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 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A.斯.是陋室/逝者如斯.夫 B.草色入.帘青/自钱孔入. C.阅金经./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D.无丝竹之乱耳./天,积气耳. 【解析】A项,这;B项,映入/注入;C项,佛经/儒家 经典;D项,耳朵/罢了。
语文人教彩色版七年级下册(2014年1月修订)《短文两篇》拓展阅读1
《短文两篇》拓展阅读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叫。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鉴赏要点:
这则短文同课文《夸父逐日》一样,选自《山海经》,是一篇神话作品。
思考与探索:
1.给文中画线处断句。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3.精卫的外形如何?用原文回答。
4.精卫为什么“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海/……反/……卫。
2.“文”通“纹”,“反”通“返”。
3.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4.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
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伟大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想一想,本文和《爱莲说》都是“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夏梅说(节选)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
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①时也。
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
花实俱往②,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
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
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③,而过时④久矣。
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⑤,有夏梅诗,始及于叶。
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
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⑥焉,而为⑦图卷以赠之。
【注释】①热:热闹。
②花实俱往:花已凋谢,果实熟了。
③梅:梅树,叶:指叶子繁茂。
④时:开花时节。
⑤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⑥同志:志同道合,和:写诗唱和。
⑦为:作。
故乡的炊烟
临近黄昏,因为一起缠手案件,随法庭几个同事下乡。
夕阳西下,警车行驶在宁静的乡村公路上,不时看到附近村庄内飘起缕缕炊烟。
看到微风中飘荡的烟雾,顿时勾起我满腹的相思,耳畔仿佛响起邓丽君那甜甜的歌声:“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歌声让我想起儿时那令人难忘的故乡的炊烟。
老家位于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可以说是一脚踏三界,鸡鸣听四县。
当时的农村还不富裕,家家户户都用地锅做饭,以柴草作燃料。
每到放学时刻,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就会奔跑向自家门口,远远可以看到厨房里飘出的炊烟,预示着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做好。
当时,父母忙着耕种十多亩责任田,爷爷奶奶则在家操持家务,守候着孩子们上学归来。
那时我特别希望每次放学回家都能看到我家烟囱里升起的炊烟。
特别是在朔风凛冽的冬天,放学时已近黄昏,那昏黄的暮色在朔风中显得那么软弱无力,孩子们的小手小脚冻得早已失去知觉。
当远远看到自家屋顶炊烟升起的那一刻,一股难以言表的温暖顿时涌上心头。
不仅仅是为了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而是因为有慈祥的奶奶在守候,有她细心烤好的红薯可以吃,更有着家的温暖。
那时,最让我留恋而又温暖的就是傍晚时分,在袅袅炊烟中我将书包扔进厨房,一头扎在灶台边,看奶奶烧火。
很多时候,奶奶都会在灶洞火边放上几块红薯,给我改善一下生活。
我则乖乖地蹲在奶奶身边,看着奶奶那干瘦的双手来回拨动着灶洞里的柴火,看着红彤彤的火苗,温馨的感觉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偶尔,奶奶还会变戏法似的从草灰中扒拉出几个花生果。
在惊喜之中我快速伸出小手抓过来,烧得我龇牙咧嘴,可是心中还是有说不出的甜蜜。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农村几乎都用上了电饭锅、液化气,很少再用地锅灶台了。
认为灶台不仅脏,做饭又麻烦。
趁着星期天,带着儿子回家,我都会让母亲用地锅做饭,吃地锅饼,喝地锅粥。
儿子则好奇地待在灶房看着奶奶烧火做饭,看着炊烟升起。
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靠在厨房内的柴草旁用心怀念着炊烟,口中低吟着《又见炊烟》,感受着那难以忘怀的快乐童年。
[且读且思]
“我”如此怀念炊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将此文与《陋室铭》放在一起阅读,找到阅读的相似点。
答案
《故乡的炊烟》
示例:童年时期,在家庭条件极差的情况下,长辈的关怀、灶前的温情、寒冬的希冀使“我”在炊烟中得到了温馨与快乐,所以条件好了仍对缕缕炊烟有着深深的怀念,并让儿子也感受这种温情。
此文与《陋室铭》都表现了“陋”而“不陋”。
《陋室铭》因环境清幽淡雅、交往朋友谈风高雅、生活安闲清雅、与名人有共同心态而感到“陋室不陋”。
此文因炊烟是儿时放学后家庭的温暖、长辈的关爱等,即使条件再好也感觉到炊烟“不陋”。
《夏梅说》(节选)
《夏梅说》是带有杂感性质的小品文。
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以“说”命题的文章,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以莲取喻,而《夏梅说》则从赏梅者欣赏心理的角度之不同而生发开去,以赏物的常见现象来揭示社会上层人物中的世态炎凉、趋炎附势之风。
【参考译文】梅花的冷(冷天开放,冰清冷艳),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非常热(花热闹,人热闹)的时候。
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
三、四、五月时,梅子结的果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的梅开始冷清凄凉了。
当花朵凋零,梅子成熟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对抗烈日,而这时的梅真是非常冷清凄凉了。
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都是在它开花的时候。
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面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梅子才刚要长出来的时候。
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
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在家休假时,他写了夏梅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
为什么呢?没有梅叶,那也就不称其为夏梅了。
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在《陋室铭》中,作者写出了陋室不陋的特点,下面这篇文章中,“空中楼阁”有哪些特点?作者对这间空中楼阁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空中楼阁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清健、挺拔、苗条,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
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作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
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隐于雾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答案
《我的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的特点:花树笼罩、环境优美,轻灵自由、光线明亮,依山傍水、安静独立,立于空中。
文章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