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包装教学设计

包装教学设计

包装》教学设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会利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要让学生学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中小数的位数和乘积的关系,为本节课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做好了铺垫。

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写错的状况。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课件出示0.96X 7和0.02X 0.9,不计算你能快速说出他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复习使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间的关系更加清楚明了。

】二、创设情境课件出示第40页情境图。

智慧老人要过生日了, 同学们都在为他准备生日礼物。

可是在准备生日礼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替他们解决吗?【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探索新知识集聚动力。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提出数学问题三、自主探索(一)估一估,算一算1、我们先来解决包装纸的问题?买包装纸需要多少元?(课件出示问题1)(1)怎样列式? ( 0.8X 2.6=)还可以怎样列式?(师板书:2.6X 0.8=)同学们看这两个乘数都是什么数?在计算之前我们先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2)学生交流估算方法。

你们认为谁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估算的策略】( 3)用竖式计算你能计算出结果吗?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本算一算吧。

(师巡视指导并找生上台板演。

)( 4 )同学们交流各自计算的想法。

很多同学都是把小数转换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让我们通过课件具体的来看看。

(出示课件的两种方法的演示过程)师小结:从这里可以看出,转换是我们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把新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以后我们学习数学会经常用到。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2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2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杜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上课了,我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到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

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见包装的作用很大,那在包装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先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生本交流)。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1)国家很关心我们青少年儿童实,施了蛋奶工程,那奶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表面积有多大呢?接口处不计(2)如果要将两盒奶包成一包,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

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416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

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明展示。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时。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小面。

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问:第三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3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3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3)弘扬民族精神,渗透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磁带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

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大家首先明确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及自学要求。

(出示课件二、三)根据课本中的方法包装磁带。

(出示课件六)1、明确求磁带的包装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老师这里有两盒磁带,现在很想知道,如果要包装这盒磁带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接口处不计)谁能帮帮我?同学们,听了他们的话,我们知道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就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好,老师已经量出了这两盒磁带的长宽高,那你能算算吗?出示课件(师:强调接口处不计)2、探究节省包装纸的方法。

(1)现在要把2盒磁带装成一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课件出示)利用手中的磁带和你的同桌一起拼一拼、摆一摆,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接口处不计)说得真好,我们得到了三种包装方法,分别是大面重合、中面重合、小面重合。

[有序的数学思想](课件演示八)那么对于这三种包装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刚才这位同学猜测最大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

其他同学一样吗?猜测是科学发现的第一步,但是既然是猜测,我们就要怎么样?(板书:验证)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一一列举并且大胆的猜测,还找到了不同的方法验证现在你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3、三盒磁带的包装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老师要把三盒磁带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包装方案?(课件出示九)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还是3人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摆一摆。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包装的学问》教学课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包装的学问”是在学生学习了怎样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学习在生活中将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进行包装时应怎样选择最优策略的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包装一个长方体物体开始,逐步增加相同长方体物体的个数,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再动手操作,再感悟,加上适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最终寻找出包装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最优策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摆、讨论、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

【多媒体应用】本节课是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学生在对一盒磁带进行包装时相当直观,当对2盒、3盒甚至4盒磁带进行包装时,只凭手中的实物很难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这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包装方案的立体图形,并动态显示各种包装方案中被遮住面的大小,使学生觉得包装方案中的最优策略不再抽象难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感悟,加上适当的课件演示,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理解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尝试摆放,找出多种摆法中最优的方案;能理解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1个磁带盒。

【教学策略】依据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教法。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利用最少材料,使包装体积最小”的包装方法。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包装礼物为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一些空间几何图形的重叠、组合,以及如何用最少的材料进行包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包装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包装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最少材料,使包装体积最小”的包装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包装的方法和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包装材料,如纸盒、彩纸等。

2.准备一些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包装礼物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包装方法,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种包装方法用的材料最少?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不同的包装方法,并计算所用材料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包装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明白如何用最少的材料进行包装。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4~35页第2课时执教教师:阿勒泰市北屯镇中学刘喜《包装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授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用(第二课时),教材并没有出现这部分内容,但许多习题中常出现。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课,通过与生活紧密了解的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对一些组合图形有了一定的表象,能根据要求合并、分割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具备初步的猜测归纳能力。

但是,对于复合立体图形的组合问题接受还可能存在困难,要借助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重点: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最节约的包装策略。

难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方案。

教法与学法:主要采用个人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数学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

1、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长×宽+长×高+宽×高)× 2长×宽=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长×高=长方体前面(或后面)的面积宽×高=长方体左面(或右面)的面积二、自主探究、合作发现1、创设情境(课件展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红在外打工的妈妈给小红买了一盒巧克力糖(如图)长是20cm、宽是15cm、高是5cm,准备把它包装好了寄给小红,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不计算粘贴处)师:不计算粘贴处,我们所需要的包装纸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糖盒的表面积。

四年级下册包装公开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包装公开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包装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老师带什么来了啊?生:礼物!师:看谁今天表现最好,老师就把这份礼物送给他!有信心得到它吗?生:有!师:好极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生:敢。

师:老师包装礼物要用到彩纸和彩带,你能帮老师算算我买花纸用了多少钱吗?(请看屏幕)包装纸:每米2.6元彩带:每米0.85元有办法知道吗?生:不能。

因为不知道用了多少米。

师:你真会分析问题,好。

如果包装一个礼物需要用纸0.8米,那现在你能列式吗?生:会!2.6╳0.8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师:你能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吗?生1:2.6元,因为买1米需要2.6元,0.8米还不到1米,所以应该少于2.6元。

师:嗯,讲得不错。

(记录下几个典型的估算结果)师:好,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估算结果。

我们就来算算看到底需要多少钱,看看谁的估算得最接近。

请用竖式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巡示,挑几个典型板书)师:算好了吗?谁上黑板来写一写?板书展示师:这三个同学都表现很不错,善于思考。

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1:首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把每个乘数分别扩大10倍,26╳8=208,乘数分别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所以2.6╳0.8=2.08(缩小到1/100)师:真棒,解释得非常清楚。

用这一种方法做的请举手!生2:我的方法是竖式计算,也是先转化成整数,然后小数点对齐得出结果。

师:同意吗?生3:不同意,这样不符合上节课所学习的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乘数的小数位数和了。

师:生3讲得有道理吗?生:有师:生3你来讲一下你的方法吧。

【教学设计】《包装的学问》 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包装的学问》  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2页至83页。

【简要说明】《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数学与购物》中一节综合实践课。

在设计上贯穿两条线,明线是让学生利用表面积的有关知识,探究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

暗线在于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从简单的一盒、两盒牛奶包装入手,以学生猜想、动手实践、小组交流、计算验证的自主探究方式,逐步深入到三盒、四盒的包装,从中发现“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这一规律,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策略多样化,发展数学优化思想。

【教学目标】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猜想、动手操作、同伴交流、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案,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两个相同的牛奶盒,研究记录卡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情境引入:教师出示精美包装让学生欣赏。

提问:精美的包装纸为礼物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也给人带给美好的想像。

那么作为包装纸除了要注重精美,还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2、揭示这节课研究的主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包装中的一个学问:怎样节约包装纸?板书课题:包装的学问——节约包装纸。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感受包装的实际作用。

】二、探究体验活动一:一盒牛奶的包装提问:这个牛奶盒是长方体,要求这盒牛奶的包装纸与这个长方体的什么知识有关?交流得到:包装纸是包在牛奶盒的表面,所以求包装纸就是求牛奶盒的表面积。

学生计算牛奶盒的表面积。

反馈谈话,引发思考: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48平方厘米,包装这个牛奶盒248平方厘米的包装纸就够吗?引导说出:牛奶盒的包装纸应该比它的表面积大一些。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篇6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本课是组织学生探究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盒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播放图片。

(课件出示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包装盒)。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包装。

其实呀,包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最先吸引我们的注意,那么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

这些都是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情境引入,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为进一步的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与知识基础,另外,教师随机渗透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织新课,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明确求磁带的包装面积就是求磁带盒的表面积。

师:老师现在很想知道,如果要包装这盒磁带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方法解决所求问题,因为学生已有这样的学习经验。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页至83页。

《包装的学问》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编写上体现了以下特点:(1)在充分的探索活动中,理解掌握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体验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的形成过程;(3)重视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有关包装的问题,如一条烟的包装、一箱饮料的包装、节日礼品的包装等。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充分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对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露在外面的面的规律有所了解。

但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还会有困难:一是虽有简单的包装经验,但对于要包装叠放在一起的多个相同长方体,在理解其表面积上有一定难度;二是对于不同包法会引起包装纸大小变化有初步概念但不清晰;三是空间想象力不强,必须利用实物进行操作。

这是一节主题新颖、形式活泼、应用性强的综合应用练习课,其中涉及的有些教学知识学生已经掌握。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有些学生能够借助实物,通过操作或利用画图的方法找到解决策略,还有一些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借助实物或操作就能完成。

【设计理念】“包装的学问”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综合应用有关知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包装时不仅要考虑节约包装纸的问题,还要考虑外观的精美,便于携带等因素,追求经济、美观与实用等。

在设计上贯穿两条线,明线是创设了“包装礼盒”的情境,是让学生综合运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

暗线在于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解决包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对学生的思维结果及时提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包装方案最省包装纸?”(3)对学生学习的方法作指导(4)补充有关包装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

知识目标:1、了解形状相同,体积相等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2、知道排列方式不同,体积不变,但表面积会发生变化。

3、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长方体体积不变时,长、宽、高的长短越接近,它的表面积越小。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1.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渗透节约的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且对空间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用几个长方体摆放出新的长方体,从而找到出最节省包装纸的方案,探索推理出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最节约的包装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方案。

【教法与学法】主要采用个人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

教学环节及时间活动目标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导入(1分钟)通过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提出问题通过给太阳村的孩子香皂,并把2块香皂包装在一起,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包装中的数学问题一、导入:师:同学们,咱们学校前段时间组织了为太阳村捐赠衣物的活动。

现在我想再给他们捐赠2块香皂,我想把这2块香皂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我需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就是求包装纸的?生:求包装纸的面积师:通过捐赠香皂这件事都引出了面积这个数学概念。

看来生活中真是处处有数学。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包装中的数学问题。

白板出示图片操作(9分钟)通过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够利用表面积等相关知识,探索相同的长方体叠放的方法即使用表面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小组合作,探索2块香皂都有哪几种摆放方式,摆放之后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判断这几种摆放方式中哪种最节省包装纸二、合作探究长方体的香皂盒,长是7cm、宽是5cm、厚是3cm。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信封中的数学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信封中的数学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信封中的数学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针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信封中的数学问题》一课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问题解决的概念,如假设有一封装有3个香蕉和2个苹果的信封,让学生想一想如何通过摸不超过两次信封,可以准确知道信封内水果的数量。

2. 讨论与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方案的有效性。

- 让学生尝试制定不同方案来解决信封中水果数量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3. 引入数学符号-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案中的数学规律,并引入相应的数学符号和概念,如用"n"表示香蕉的数量,"m"表示苹果的数量。

4. 解决具体问题- 提供几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符号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解决信封中水果数量的问题。

5. 实践和总结-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设计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 结合学生的展示,总结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数学符号的应用。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展示,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符号的运用程度。

- 分发练题,检查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扩展- 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信封中的水果种类和数量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判断。

- 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应用到其他实际生活问题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是《信封中的数学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9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9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篇5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80页《数学好玩》中的第三课“包装的学问”,教材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学习目标: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2、通过解决包装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棱、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渗透节约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最节约的包装策略。

难点是: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方案。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对一些组合图形有了一定的表象,能根据要求合并、分割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具备初步的猜测归纳能力。

但是,对于涉及一个立体图形由什么图形组成,特别是由文字呈现时,全班近一半学生感到困难,要借助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主要采用个人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利用任务单为学生搭建支架、明确学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反馈回来的信息要适时进行引导、合理利用。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纸盒2—4个(餐巾纸、牛奶盒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淘气要给台湾的小朋友寄糖果,如果是一盒糖果就好说了,包装精美、漂亮就行,可淘气是要寄两盒一样的糖果,两盒糖果要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

今天我们就帮助淘气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包装》教学设计和反思多篇

《包装》教学设计和反思多篇

《包装》教学设计和反思多篇《包装》教学设计和反思1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

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

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板演:2 6×8= 0.85+2.4=(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2.5×10= 32.6÷10=3.25×0=4.8+1=(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1)、谁会列式?( 2.6×0.8=)(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2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2套

北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2套包装的学问教学内容: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教学⽬标:1、借助⽣活中长⽅体表⾯积的计算,培养学⽣的观察能⼒及⽤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式,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培养学⽣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通过动⼿操作,⾃⼰感悟,加上适当的课件演⽰,能找出各种包装中的最优⽅案,理解多个相同长⽅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尝试摆放,找出多种摆放中最优的⽅案;能理解多个相同长⽅体叠放时最优策略。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酒瓶、苹果。

学具:每位学⽣准备⼀个英语磁带盒;准备⼀把直尺和计算器。

⼀、开门见⼭,导⼊新课师:今天我们来上⼀节综合实践课:包装的学问。

师板书:包装的学问。

设计意图:采⽤开门见⼭式导⼊,直⼊主题,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节省了导⼊时间,为更好地探究包装提供了教学时间。

⼆、动⼿操作,猜想验证1、包⼀盒(1)量长、宽和⾼师出⽰⼀盒英语磁带说:我想给这盒英语磁带包进⾏包装,⾄少要多少平⽅厘⽶包装纸?应该知道哪些条件?⽣:磁带盒的长、宽、⾼。

组织学⽣动⼿测量:长11厘⽶,宽15厘⽶,⾼1厘⽶(如图1)。

有的学⽣测量出的是整厘⽶数,教师要求学⽣取整厘⽶。

师在⿊板上画出图1。

(2)计算⼀盒的表⾯积,学⽣利⽤计算器进⾏计算。

找学⽣汇报:(11×15+11×1+15×1)×2=382(平⽅厘⽶)设计意图:学⽣在动⼿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培养了学⽣动⼿测量能⼒,⼜复习了求长⽅体表⾯积的⽅法,为下⼀步教学作好铺垫。

2、包两盒(1)学⽣动⼿包⼆盒。

师:⽼师想把两盒磁带包成⼀包,你能设计出⼏种包装?学⽣⼩组合作进⾏操作。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与反思课前思考: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主要让学生利用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探究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

教学从简单的一盒、两盒牛奶包装入手,以学生猜想、动手实践、小组交流、计算验证的自主探究方式,逐步深入到三盒、四盒的包装,从中发“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约包装纸”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使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优化思想。

在教学之前,学生对2个长方体的包装已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正确计算其表面积,所以本节课未将计算作为重点,而是将四个长方体的六种包装方法作为重点,并升华出“越接近正方体,越节约包装纸”,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确学习本节课的实际作用以及必要性。

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会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本节课是从节约的角度组织学生探究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并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规律。

在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树立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包装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感悟,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理解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难点:有序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旺仔牛奶125m1若干,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包装的学问》。

五年级数学下册《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设计长方体包装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引导学生关注长方体的特征和用途。
2.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如何计算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方体包装方案的设计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一个实际产品的包装为背景,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长方体包装盒。
5.课后作业:布置富有创意的作业,如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长方体包装盒,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个精美的长方体礼品盒,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礼品盒的设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礼品盒要设计成长方体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关注长方体的实际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一道课堂练习题:“设计一个长方体包装盒,要求尺寸为长20cm、宽15cm、高10cm,材料为纸板,厚度为0.5cm,计算出所需纸板的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五)总结归纳,500字
2.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然后提出设计长方体包装方案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五年级数学下册(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单元内容。

教材中没有例题呈现,但在教材及配套练习册上均涉及到此类问题。

它本质是长方体表面积及棱长的应用,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对一些组合图形有一定的表象,能根据要求合并、分割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具备初步的猜测归纳能力。

但是,对于较复杂立体图形的组合问题接受还可能存在困难,要借助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或分割后表面积变化的状况,优化表面积最小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包装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多个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最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解决包装中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包装纸(师用),长方体木块(生用),磁扣,课件,A3打印的三类包装纸等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引入课题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我想用一张纸对它进行包装(师包装……),你觉得这种包装会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呢?【设计意图】用实物长方体盒和包装纸进行包装,开门见山,引入课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也为后面的话题引入伏笔。

师:这儿有一盒长方体的糖果,长5分米,宽3分米,高1分米,你会计算它的表面积吗?(PPT呈现)(5×3+5×1+3×1)×2 =46(平方分米)【设计意图】教师以一个基本的长方体糖果盒表面积计算来复习巩固旧知,引出下一题且后面的分析和计算会用到这组数据,注意了题目设计的连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授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用(第二课时),教材并没有出现这部分内容,但许多习题中常出现。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课,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对一些组合图形有了一定的表象,能根据要求合并、分割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具备初步的猜测归纳能力。

但是,对于复合立体图形的组合问题接受还可能存在困难,要借助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重点: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最节约的包装策略。

难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方案。

教法与学法:主要采用个人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数学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 2
长×宽=长方体上面(或下面)的面积
长×高=长方体前面(或后面)的面积
宽×高=长方体左面(或右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合作发现
1、创设情境(课件展示)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红在外打工的妈妈给小红买了一盒巧克力糖(如图)长是20cm、宽是15cm、高是5cm,准备把它包装好了寄给小红,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不计算粘贴处)
师:不计算粘贴处,我们所需要的包装纸的面积就是长方体糖盒的表面积。

学生自主计算:
(20×15+20×5+15×5)×2
=(300+100+75)×2
= 475×2
=950(平方厘米)
答:需要950平方厘米包装纸。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以完成包装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来复习旧知,学生汇报简评后引出2题。

2、六一儿童节,刘老师要把2盒这样的巧可力糖包装成一包,寄给灾区的小朋友,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不计算粘贴处)
师:同桌两人用数学书当学具,动手摆一摆。

生:3种
课件展示:方案一:上、下面重叠在一起。

方案二:左、右面重叠在一起。

方案三:前、后面重叠在一起。

3、师:求包装纸的面积就是求谁的面积?(新组合长方体的表面积)你有几种方法求新组合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①、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计算。

②、用两个长方体的总面积减去重合的面积。

师:猜一猜哪种方案节约包装纸?(方案1)下面我们师生合作完成表格中的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你们小组合作,验证你们的猜测。

【设计意图】请同学们先自己利用学具摆一摆,再同桌交流。

在明确方案的多样性后,追问你认为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让学生猜想后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课件展示:方案一:①(20×15+20×10+15×10)×2=1300(平方厘米)
② 950×2-20×15×2=1300(平方厘米)
方案二:①(20×30+20×5+30×5 )×2 =1700(平方厘米)
② 950×2-20×5×2=1700(平方厘米)
方案三:①(40×15+40×5+15×5 )×2= 1750(平方厘米)
② 950×2-15×5×2=175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我将学生汇报的不同的包装方案和计算方法都用一个表格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包装策略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特别鼓励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

课件展示:4、师:不用计算,我一看就知道方案一节约包装纸,你知道为什么吗?
(虽然每种方案叠放都减少2个面,但是方案一减少的2个面积最大,所以方案一节约包装纸而且美观。


板书:重合的面积越大,重合后的长方体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试一试(课件展示)
六一儿童节,刘老师要把3盒这样的巧克力糖包装成一包,寄给灾区的小朋友,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先动手摆,再和老师对照,闭眼记)哪种方案节省包装纸?
师: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包装纸?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950×3-20×15×4
=2850-1200
=1650(平方厘米)
(20×15+20×15+15×15)×2
=(300+300+225) ×2
=825×2
=1650(平方厘米)
答:需要1650平方厘米包装纸。

四、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思考(课件展示)
把4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包装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不同包装方案?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包装多个相同正方体,要节约包装纸,除了要考虑重叠的面,也要考虑重叠最多的面。

六、板书设计:
重合的面积越大,重合后的长方体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七、设计理念与思路
1、首先我复习旧知,再联系生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帮小红的妈妈包装糖果盒”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起为什么要学习包装的热情和探索最佳方法的欲望。

并通过完成包装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为接下去的探索、创新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与知识基础。

2、在“自主探索、反馈内化”这一环节,我主要以“包装老师的礼物——2盒糖果”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先通过同桌摆一摆探索包装的多种方案,体验包装方法的多样化。

再通过猜测——计算验证——反馈内化——形成共识,得出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法:重叠的面大,减少的面积越多,包装表面积就越小,从而更节约包装纸。

达到优化包装方法的目的。

3、在“拓展创新”环节,我设计了2个层次的练习。

一是:包装老师的礼物——3盒糖果,目的是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观察、判断得出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再让学生用喜欢的计算,体验优化包装方法的确节约包装纸。

4、最后我又设计了一思考题:把4个正方体包装成一个长方体。

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包装多个相同正方体,要节约包装纸,除了要考虑重叠的面,也要考虑重叠最多的面。

总之,我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应用等自主学习活动,学会猜想、学会尝试、学会验证、学会交流、学会质疑、学会应用,逐渐养成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