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大举进攻前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1〕
横扫左翼之敌张辉瓒等部的命令〔1〕

〔5〕 许师,指国民党军第六路军第二十四师,师长许克祥。
〔6〕 公,指公秉藩,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路军第二十八师(原新编第五师)师长。罗,指罗霖,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路军第七十七师师长。
〔7〕 彭德怀、滕代远,当时分别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和政治委员。
横扫左翼之敌张辉瓒等部的命令〔1〕
(一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一)敌谭道源部〔2〕仍在源头、上下潮、树陂一带,熬延不进。
毛炳文部〔3〕进入东韶之两团,确移到洛口,先头昨到达平田,其后续部队行动不明,大概有向宁都前进模样。
张辉瓒部〔4〕经善和、藤田到达潭头,现向上固、龙冈推进中。许师〔5〕之行动不明,公罗〔6〕两部分在东固、南龙、枫边、富田、陂头各地。
(六)〔8〕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进。
注意〔9〕:
1. 如上下固无敌,则右路军应与左路军协同歼灭龙冈之敌,并向沙溪方向警戒。
2.右路军之后卫,应注意源头、树陂方向之敌。
3.各团连至战地工作,以半部随大行李走。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
注释
〔1〕 这是一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二十一时毛泽东和朱德在江西宁都县黄陂发出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字第十一号命令。
〔2〕 谭道源部,指国民党军第九路军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
〔3〕 毛炳文部,指国民党军第六路军第八师,师长毛炳文。
(二)方面军决改换目标,横扫在我左翼当前之敌(张辉瓒部以至许、公、罗各师),次第歼灭之。拟分兵两路,左沿君埠、龙冈,右沿上固、潭头,向东固次第攻击前进。
(三)第三军团、第四军为右路军(归彭总指挥德怀、滕政治委员代远〔7〕指挥),沿汉下攻击上固、下固,得手后即继续向潭头攻击前进,务须消灭各该当地之敌,然后向东固略进。应于明(二十九)日由现在地出动(行军计划自定)。
日本侵华大事记

从“九·一八”至武汉失守中日大事记9月18日:夜10时30分,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制造柳条湖事件,突然袭击北大营中国驻军营房,“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东北军电询南京国民政府处置方法,南京复电:“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事件扩大,绝对不抵抗。
”19日:日军强占长春、四平、公主岭、铁岭、抚顺、安东、凤城、本溪、辽阳、海城、营口等地。
21日:日军侵占吉林省城吉林市。
原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军署参谋长熙洽投敌。
22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提出要坚定沉着,信任国联之公理处断。
24日:国联理事会决议,要日军11月16日以前撤出占领东北之地方,由中国军队接收,并设调和公断之永久机关。
10月1日:上海商业界宣誓不买不卖日本货。
5日:日空军轰炸锦州。
6日:日本军舰4艘(载陆战队400名)到上海挑衅。
16日:叛军张海鹏率部向嫩江之江桥进犯,守军将其击溃。
17日:日本将废清肃亲王、恭亲玉邀至沈阳,阴谋拥立满洲傀儡皇帝。
21日:马占山就任黑龙江省代理省政府主席兼黑省军队总指挥。
24日:日军派员赴黑,要马占山退出,由日方任命的张海鹏至黑,马严辞拒绝。
11月14日:马占山部在嫩江桥奋起抗日,战至6日,守军撤退。
10日:日本土肥原大佐挟废帝溥仪乘日舰赴大连,图谋制伪满傀儡。
17日:国民政府特令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1932年)1月2日:日军侵占锦州。
7日:张景惠就任黑龙江伪省政府主席。
17日:日军猛攻热河五顶山,被东北义勇军击退。
23日:日本军舰数艘到沪。
25日:李杜、丁超等成立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李杜任总司令,丁超任护路总司令,计划防守哈尔滨。
26日:日军进攻哈尔滨。
27日:东北义勇军进占锦西。
东北义勇军攻占新民。
28日:日军向我上海驻军突袭,强占闸北,第19路军奋起抵抗,淞沪战争爆发。
29日:第19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发出通电表示誓死保卫国土。
30日: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办公,并发表洛阳宣言。
兵法十六字诀

兵法十六字诀?兵法十六字诀1题名: 十六字诀2基本精神是3游击战争中言简意赅十六字诀充…4气功术语“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简称。
它是中国工农红军游击战争作战指导原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包括着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两个阶段的作战行动在内。
十六字诀是从中国工农红军初期的游击作战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于1927年10月转战到江西省西部的井冈山地区,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经验。
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县城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前敌委员会、遂川县委员会和万安县委员会联席会议,总结了几个月来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和教训,研究了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
不久,敌人进攻遂川时,毛泽东避开强敌,率领部队返回井冈山。
敌人进攻万安时,中共万安县委员会采用了“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的原则,同敌人进行斗争。
同年4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又指挥部队,在游击活动和反对敌人“进剿”、“会剿”的作战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游击战争作战指导原则的内容。
现已查到的历史文献中,完整地提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原则的,以1929年4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前身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为最早。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第一次将其归纳为“十六字诀”。
基本精神是,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出发,利用农村的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有利条件,扬长避短,灵活机动,以求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夺取游击战争的胜利。
十六字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
十六字诀的提出,正确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以后在作战指导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理论的创造性的发展;对当时的和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游击战争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战前部队集中的命令〔1〕

我河西〔10〕方面的第七、第二十两军及湘东独立师在泰和方面与敌激战中。
三、本方面军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决心以极迅速行动首先消灭王金钰敌军,转向敌军围攻线后方与敌军作战,务期各个消灭敌军,完成本军任务。
四、本方面军集中地点如下:
第三军团应于明(二十)晨出发,经过古龙冈、良村于四月二十二日集中龙冈圩。
第二十六路孙连仲部〔7〕之高树勋师〔8〕抵乐安望仙圩,其大部在宜黄。
第六路朱绍良部〔9〕先头抵广昌城,余在广昌、南丰间。
敌军所至,革命群众大受摧残,水南逃出万余人,兴国逃出两万余人。这些群众对我军进攻都抱有热烈希望,各地武装群众已与我三十五师相配合,以游击战术阻止各路敌军前进。
第三十五军暂归第三军指挥随同进止。
第三十五师、第七师另有任务。
五、第三军团、第四军、第三军应各派出先遣队一连在各军行进路先头,负有整理桥梁修补道路以利行军的任务。
六、当第三军团到达龙冈(四月二十二日)时,第十二军和同路各部队应抵君埠,第四军应抵汉下。此日各军应互相派出联络员,取得密切联系。
战前部队集中的命令〔1〕
(一九三一年四月十九日)
一、中国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必然引起反革命一致的进攻,特别是进攻红军与苏区。可是反革命营垒中的矛盾,已随着全国经济政治的危机与革命进展而益加尖锐,势将爆发为战争。目前中国红军应以最高限度的坚决集中力量,配合群众武装打破敌军围攻,争取第二次进攻的胜利,建立巩固的苏维埃政权,并向外发展。
注意:
1.各部沿途须就地购米吃,不准吃携带之米粮。
2.此命令只发到师部止。
总司令朱德
政治委员毛泽东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
注释
〔1〕一九三一年二月,国民党军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蒋介石任命其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二十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于四月一日分四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攻。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第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于四月二十日向龙冈周围地区集中,下旬再西移四十里,到东固地区隐蔽集结,待机歼敌。红一方面军从五月十六日起至三十一日止,自江西的东固、富田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宁,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共歼敌三万余人,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这是一九三一年四月十九日十七时毛泽东和朱德在江西宁都县青塘发出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命令。
中央苏区时期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切工作服 从战争 、 一切工作服 务战争 , 争取革 命战争
和 阶级斗争的胜 利是一切工作 的大前提 , 这是 当时 中央苏 区
的基本现实。基 于这一基本现实 , 中央苏区时期我党对 当时
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报告 中也 强调 :一切政治工作 , “ 要 服从 整个 作战计划 ; 一切政治工作 , 都要为着前线上 的胜利 。 这样 的政 治工作 , 才能巩固红军 , 才能保 障上级命令的绝对执
行” ( 。…
的思想政治工作作 出了一系列规定 , 确保了思想政治工作服
务于和服从 当时党和工农红军的政治总任务。13 9 2年 1 0月
2 7日, 在第四次反 “ 围剿” 战争 中, 红军总政治部发 出了《 关于
粉碎敌人大举进攻 的政治工作训令 》 召 , 在红军 队伍 号 要求
中必须保证党的绝对领导 ,用党的统一意志来领导红军 ; 在 敌军中的中心任务是争取 白军士兵 、 群众 , 瓦解敌军 ; 在地 方 [ 收稿 日期 ] 09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20 — 2 0
位, 从实 际出发 , 有针对性地对红 军官兵 、 党员干部 、 大群 广
众进行 了卓有成效 的思 想政治教育 ,积累 了许 多宝贵 的经 验, 形成 了 自己的优 良传统 。
一
入伟大的革命 战争 , 为着创造革命 的新生代” (( 794 。 2z) 3 年  ̄1 3
2月 7 1至 1 ,红军第一次全 国政 治工作会议在瑞金 召 3 21 3
第 3 卷 第1 3 期
Vo .3 N . 1 o1 3
中央苏区时期我党思想政治 教育的历史经验 及启示
肖小华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西 井冈山 330 ) 460
古代将军战前训话

古代将军战前训话
1.要有军人的荣誉感和忠诚度,绝不能叛变投敌;
2.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保护军队和百姓的安全;
3. 要有勇气,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4. 要有战略眼光和智慧,研究敌情、谋定后动;
5. 要有纪律性和组织性,服从命令,遵守规章制度;
6. 要有尊重和关心士兵的心态,关注士兵的生活和工作;
7. 要有团结协作的态度,与上下级、战友齐心协力;
8. 要有文化素养和修养,注重学习和修身养性;
9. 要有谦虚谨慎的品质,不自满、不骄傲、不轻易犯错误;
10. 要有感恩和奉献精神,感恩家国,奉献军队。
标题:《现代工作中的时间管理技巧》
内容(中文):
1. 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合理分配时间;
2. 学会拒绝不必要的事情或任务,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
3. 利用科技工具提高效率,如时间管理软件、定时器等;
4. 分清优先级,做重要的事情先做;
5. 利用碎片时间,如通勤时间、等待时间,安排有意义的活动;
6. 避免拖延症,采取行动、积极进取;
7. 避免多任务处理,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8. 学会休息和放松,避免过度疲劳;
9. 不浪费时间在琐碎的事情上,如过多的社交网络等;
10. 定期复盘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平津战役赋

平津战役赋平津战役赋阅读量: 1472作者: 周庆礼发布时间: 2021-08-09东方欲晓,塞外凝寒。
辽沈大捷,乾坤扭转;淮海正盛,时到攻坚。
黩武之军易乱,惊弓之鸟难安。
蒋以南撤入淮,固守江南;傅以暂守平津,坐卧不安。
领袖全局把控,远瞩高瞻。
于时瞒天过海,敌寇被牵华北;出其不意,林罗带队入关。
为营而步步,相扣以环环。
喜看节节胜利,欣闻处处凯旋。
《历史的转折》黑白木刻 106X176cm 林义德当是时也,断而不围,南撤化为泡影;围而不打,西逃更是空谈。
东野、华野会而重整,北平、津门置于孤悬。
三元帅运筹帷幄,先打两头;众将军决胜千里,后取中间。
智取长蛇之阵,笑书打虎之篇。
九水下梢,河海要冲。
海滨洼地,易守难攻。
十日横戈,荡定外围据点;三番苦劝,拒绝民众呼声。
津门之战始矣,兵贵精而不在多,东西对进;事在谋而不在勇,南北顺攻。
一瞬息,灰飞烟灭;一刹那,瓦解土崩。
无中生有,先割裂而后围;暗渡陈仓,齐半腰而斩断。
陈长捷负隅逞顽,自认固若金汤;刘亚楼各个击破,敌阵危如累卵。
试看护城河上,架起浮桥;大碉堡中,吐出火弹。
突袭于东局子,天降神兵;收复于西营门,阵出壮汉。
厂矿尽留,店门不染。
遭逢不化之顽,击毙顽抗之犬。
此之谓天津模式,遂成典范。
一则障碍扫除,一则围城谈判。
兵非好战,能攻心反侧自消;将要深思,不审势时机皆抛。
奔亡之遗虏,枯败之枝条。
闻鸣镝而股颤,听炮响而神劳。
小鱼游于沸鼎之中,重兵压境;飞燕巢于飞幕之上,正气冲霄。
文化古都,莫要损失一物;承载历史,岂能侵犯秋毫!其谋也,破胆先声在,必求入妙;其略也,攻心上策收,恰是居高。
胜券在胸,领袖完成部署;已定大局,宜生走投无路。
岂曰无衣,勿做举棋;与子同袍,莫再犹豫。
迷途而知返,赦罪立功;不咎于昔时,往哲是与。
顺乎民意,白马放之南山;开悟良言,刀枪入之械库。
和平接管,勋德重于万年;顺受改编,懋功立于千古。
北平模式,全球瞩目。
无有纷争,惟和是务。
斯役也,三大战役,收官之作。
宁都会议——精选推荐

宁都会议宁都会议1965年2⽉的⼀天,周恩来到⽑泽东处汇报⼯作,其中谈到对经济指标党内有不同意见。
⽑泽东说,理⽆常是,今⽇是之,后或⾮之;今⽇⾮之,后或是之。
这句话是⽑泽东30年前,即江西苏区时期,在宁都会议上说的。
在那次会议上,博古、张闻天、顾作霖、项英等⼈,对⽑泽东进⾏了批判,并剥夺了指挥三次反“围剿”胜利的⽑泽东的兵权。
周恩来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对⽑泽东不服判决的发⾔印象深刻。
于是,周恩来就检讨⾃⼰保守,把年初的钢产量定低了等等。
然后联系到宁都会议时前后的情况,说⾃⼰有时候容易犯右倾错误,⼀段时间就和博古他们站到⼀起去了。
⽑泽东摆摆⼿,笑⾔道:恩来,你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往⾃⼰⾝上揽,你不⽤多虑,有些⼈是觉得我⽑泽东的思想过时了,不想跟我⾛了,可是,你还会跟我⾛的。
那么,当时的宁都会议的情况是个什么样⼦?应该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由于此次会议的记录没有保留下来,会议的原貌只能通过当事⼈的回忆,以及有关此次会议临时中央同苏区中央局之间的电报来往来推知了。
因此,会议中间的⼀些关键处,恐怕是不能复原,扑朔迷离的印象就难免了。
包括会议记录为何会丢失,都是⼀个待解之谜。
周恩来是1931年到苏区的,当时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是⽑泽东。
但是在193 0年苏区中央局成⽴时,政治局决议周恩来为书记。
可当时周恩来在上海实际领导中共中央的⼯作不可能分⾝,书记由先到江西苏区的项英代理。
打“AB团”问题发⽣后,项英被指责为右倾,再加上项英军事上弱⼀些,遂改由⽑泽东代理。
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周恩来转移到江西苏区,书记⼀职⾃然回到他的肩上。
但在⽂⾰中,“四⼈帮”说“周恩来夺⽑泽东的权”,则是指1932年10⽉上旬,在江西宁都县城以北的⼩源村召开的苏区中央局特别会议。
在会议上,⼀⽅以任弼时、项英、顾作霖、邓发等后⽅中央局成员为主,另⼀⽅以⽑泽东、朱德、王稼祥等前⽅中央局成员为主,就前线的作战⽅针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据1932年10⽉21⽇《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红旗飘飘》(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8期发表的王稼祥撰写的《回忆⽑主席⾰命路线与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争》和《⽑泽东传》(上)(中央⽂献出版社1996年8⽉出版)记载,宁都会议的⽃争,从根本上说,是在敌强我弱、敌⼤我⼩的情况下,王明“左”倾盲动主义的所谓“积极进攻战略”同以⽑泽东为代表的“积极防御战略”⽃争的总爆发。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施琅,字琢公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施琅,字琢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
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
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谕相机进取。
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
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
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
七月,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复以为言,诏暂缓进剿。
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贱。
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诏从之。
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
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
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
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
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
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
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台湾平,自海道报捷。
上旌琅功,曰:“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靖之寇,殄灭无余。
”复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琅疏辞候封,乞得如内大臣例赐花翎,部议谓非例,上命毋辞,并如其请赐花翎。
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
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明季设澎水标於金门,出汛至澎湖而止。
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
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
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
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
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
此地原为红毛所占,乘隙复踞,必窃窥内陆,鼓惑人心。
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硃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馀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敌大举进攻前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1〕
(一九三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一、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对全苏维埃与红军第四次“围剿”的策略,在他行动中表现是:以优势的兵力向我鄂豫皖、湘鄂西苏区与红军积极急攻,而对我中央苏区的进攻,目前则采取坚守据点、封锁围困,于其据点附近游击进扰,镇压群众,同时非常积极地准备着全国反动力量,以求很快地向中区〔2〕实行大举进攻。
在此时期,对于赣东北与湘鄂赣进行积极的摧残,以便利其大举进攻中区时无侧后的顾虑。
二、在目前敌人坚守据点,向中央苏区游击进扰,与迅速布置大举进攻的情况下,我们中区工农红军为要造成胜利的进攻,以粉碎反革命的大举进攻的优越条件,决定战备的在这一向北地区做一时期(十天为一期)争取群众推广苏区以及本身的教育训练工作。
这一行动的任务,是要消灭敌人的零星的游击力量,肃清这一地区的反动武装,争取和赤化北面敌人这些据点附近的地区和群众,整顿扩大和建立这些地区的游击队,并且用战斗的准备,随时可以打击和消灭敌人的出击部队,以至造成更有利于与北面敌人决战和消灭敌人主力的条件,来夺取中心城市,来实现江西革命的首先胜利。
三、执行和实现这一任务,须有具体准备工作,特别是布置战场的工作,对于军事上的要求,更须积极准备。
现详细规定是:
(一)预定战场的地区
预定我军目前的战场是要适合两个要求:
1.为要坚决执行胜利的北上任务,必要迅速地肃清宜乐〔3〕、南丰一带拦阻着我军北上的白区地主武装,使我军可以巩固地迫近宜、乐、南丰各城市,有把握地夺取据点,消灭援敌,胜利地北上。
2.当敌军实行对中央苏区与红军总攻时,要有把握地在宜、乐、南丰一带地区粉碎敌军四次“围剿”,即以猛烈追击乘胜夺取抚州、吉安,开展江西局面。
因此决心在宜、乐、南丰之间以战备姿势布置目前的战场。
(二)战场布置的组织
1.我军的工作部署,每个军要以师为单位分开,要派一师为掩护队,各师分在适当地区工作及训练,其分散要领如下图:第某军布置图(本光盘图略)
2.掩护部队必须派出有力部队担任(要有战斗指挥比较强的率领),要进出工作部队的前方约一天或半天行程,先要占领巩固阵地(施行必要的工事)。
其主要任务是掩护后方工作部队的安全。
其部队除派警戒部队并须以一小部向前游击外,主力须适当集结在一地从事训练,在情况许可下可以派出工作小组在驻扎地邻近做群众工作。
在派小游击队向敌人方向游
击时,不能削弱其掩护作用。
各军掩护队得到紧急敌情,不但须迅速通报本军各部队,还须直接通报邻军各部队。
3.工作小组。
由各师(或军部)直接派出该师工作人员,有时可附属必要的警戒队,直接保护工作小组之安全工作。
各师(除工作小组)须尽量的集结训练,如以各种原因不能全师集中而要以团为单位分驻时,各团驻地最好能向敌方前后重叠起来(前后距离各团不能超过十里以上)。
如地形不许可,必须摆成一横线或梯形时,各团距离不能超过五里以上。
4.各军团要根据过去作战经验,针对着本身弱点加紧各种训练,各军团要自订军事训练计划。
师以上各级指挥机关应经常派出巡视人员到下级去巡视,严厉地督促执行任务,并将巡视结果报告上级。
5.参谋旅行团。
参谋旅行团以军团为单位组织之,任务是:任军事地理的调查及作战的各种侦察,所到地方必须将工作结果制成书面及图表,准备报告直属指挥员及上级参谋部(详细工作计划另定)。
该团应该调查和登记事件规定如下:
(1)社会调查
人口数目及乡村中革命领袖姓名。
房屋多少。
给养状况。
特别出产。
当地阶级关系。
有无各种斗争历史。
有无反动政治组织。
(2)地理调查
四至道路状况。
附近河川状况。
桥梁船只数目。
森林。
地势。
(3)军事调查
附近地主武装。
地方武装。
前面敌军及团匪情况。
6.各军团如遇敌人集中向我进攻(敌人小游击队的进扰不在内),须有掩护有计划地向着指定地点(东陂、新丰市、甘竹)迅速集中准备作战。
(三)工作期间内主力的行动
我为要布置战场计,在工作期间,我军主力应集结在工作地区适当位置,施行训练为有利。
(四)部队分散和集中
1.作战区域的划分(如附图〔4〕)
在工作开始,应择取在我军军事交通的需要上,沿着路线附近先行工作,然后再向其周围推广。
其主要道路(如图所示)各军团及军可按规定地区妥为分配后报告总司令部。
(1)第一军团以东陂为中心,其工作区域包含水口、登仙桥以东,苦竹坪、东陂、朱坊以北,五六七都、水南以西(附图)。
(2)第三军团以新丰市为中心,在水南、朱坊、五六七都以东(不包含朱坊、水南)新丰市之东北工作,包含有朱坊、甘坊、三溪、杨坊、党口、神冈等(附图)。
(3)第五军团以甘竹为中心,东至罗坊、白舍、瑶陂,西至洽村、沙坪(附图)。
(4)第二十二军以南村为中心,东至水口、苦竹坪,北至登仙桥、罗山街,西至增田以西直至水南,南与苏区打成一片(附图)。
2.方面军的集中计划另行规定。
四、各部队在工作期间,应设递步哨以便取得互相密切联系,特别是在最前线的掩护部队,当其派出的游击队得到敌情时,须马上用电话互相通报(横的电话线须迅速架设)。
五、工作期间总军医处应在水口设立临时医院,收容工作部队伤病兵。
各军团应在军队未分散以前,对于军队卫生如传染病的隔离及对饮水注意放毒等加以详细的说明。
六、各部队进入工作地区后,应将该处给养状况详细调查电告总部。
如给养不够,须从工作区以外设法筹办,以免工作区顿起粮食恐慌。
七、工作期间总司令部在吴村。
总司令朱德
政治委员毛泽东
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一九四二年编印的《军事文献》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和朱德为积极作好打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围剿”的准备发布的训令。
由于中共苏区中央局不同意,训令中的部署未能实行。
〔2〕中区,指中央苏区。
〔3〕宜乐,指江西宜黄和乐安。
〔4〕此处及以下几处“附图”,本书依据的《军事文献》中未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