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
注: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实验室制的蒸馏水纯度非常高,可以理解为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其实都只含有水,不过是水的两种状态,属于纯净物。
【课堂练习】
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布置】
1.学校作业:完成本节课相应作业P32 1、2、4题
2.家庭作业:理解并识记本节课内容;识记并默写:氧气、氮气、红磷、五氧化二磷的化学符号;预习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P28-32
4.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6.教师播放视频,师生总结归纳空气的组成。
活动三、教师讲解物质的分类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并能予以区别。
教师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播放视频,学生归纳。
【新课学习】
活动一、教师介绍拉瓦锡并播放其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
活动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化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理解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
活动二、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讲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装置。能准确描述出实验现象并获得结论。
1.教师讲解课本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化学仪器。
2.教师播放视频资源,向学生讲解该实验的原理。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实验原理。
3.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瓶内水面上升约1/5.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1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1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 知识掌握:学生将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性质,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和含量对环境的影响。
2. 实验技能: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空气组成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科学思维: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逻辑推理和证据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空气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空气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空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空气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空气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2.1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2.1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紧扣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空气这一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索空气的组成,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必要性。本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有待加强。
3. 课后作业反馈不够及时,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
(三)改进措施
1.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2.1 空气教案 共两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

2.1 空气教案 共两课时(人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区分纯净物、混合物过程和方法: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重难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

教具准备: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一套及药品。

氧气2课堂练习:1、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B、1:4C、1:5D、4:52、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

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C、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D、火星上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3、有关实验室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选红磷作为反应物是因为它是固体状态B、该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后装置内外的压力差造成水位上升,并以此确定氧气的含量C、红磷必须过量D、该实验还可说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红磷反4、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但又不引入其它气体,可使用的燃料物是()A 硫 B、木炭 C 红磷 D 铝5、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⑴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⑵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⑶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⑷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固体6、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里,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⑴硬度——⑵密度——⑶密度-——⑷色态——7、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A) 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把块状硫粉碎( ),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板书设计】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拉瓦锡“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1)原理: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且生成物是固体,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趣的实验现象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正在逐步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培养其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化学学习真正服务于生活、社会和可持续发展。
a.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b.如何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
c.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活品质。
5.结合所学知识,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环保的讨论,了解他们对空气污染和环保的认识,并记录下你们的讨论过程和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
2.作业中要求书面报告、实验报告和科普文章,注意文字表述清晰,逻辑性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对空气的概念和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空气的探究充满好奇,但可能对空气中各成分的认识尚不清晰,对空气污染的认识也较为肤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空气的组成、重要性以及空气污染的防治。

初三化学(人教版)《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三化学(人教版)《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英国化学家 丹尼尔·卢瑟福 (1749—1819)
发现空气中 存在氮气。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英国化学家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瑞典化学家 舍勒
(1742—1786)
发现空气 中存在氧气, 并制得氧气。
由于被传统 的燃素说所束缚, 并没有定量的测 出空气中氮气和 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实验前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 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3)向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 (4)在空气中点燃红磷。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5)将燃着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预先 放入了一定量的水),并迅速塞紧瓶塞。
反应
装置
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
燃烧匙
弹簧夹
初中化学
红磷 水
滴有 红墨水的水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
燃烧匙
弹簧夹
初中化学
红磷 水
滴有 红墨水的水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氧气的体积。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发现
他怀疑从空气中分密离出度来 的含氮氮得化到气合的中物氮可分气能解 还含1有.2尚505未g被/L 发 现从氧的气空较留气下中重的分的氮离气气出体。1.2572 g/L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空气》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1《空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

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策略分析】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2、对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3、对第三部分,可结合调查与研究,事先完成以下几件事:(1)调查在你身边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并完成调查报告;(2)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3)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近阶段的本地空气质量日报,然后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讨论。

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

2.1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

空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混合物与纯净物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误差分析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材课题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方法;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完成时间15分钟一教材助读1. 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法国化学家,他得出了空气由和组成的结论。

2.你能说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原理吗?3.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4.试举例说明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三预习自测1.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____,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④冷却到室温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⑦⑥②⑤④③① B.⑦⑥③②⑤①④C.⑦⑥①③④⑤② D.⑦⑥①③②④⑤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洁净的空气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海水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我的疑惑: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要保证实验成功应注意什么?2.洁净的物质就是纯净物吗?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2图11、了解有关空气组成的发展历程——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1)汞是常温下唯一的一种呈液态的金属,颜色是 (2)加热密闭容器生成的红色粉末是(3)拉瓦锡实验所得到的不成熟结论 2、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1)观看实验装置图,你能说出所用的各种仪器名称吗?(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总结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气密性好,红过量,燃烧鍉插入速度要快,等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5).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 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试管为20ml )针对训练1.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
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分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1.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设计
出其他的装置图吗? 图甲:利用放大镜聚光的原理点燃 白磷;
图乙:利用热水对瓶内的白磷加热 直至其燃烧;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图丙:对密闭容器内的白磷加热,使 其燃烧,待燃烧结束,装置冷 却后,打开弹簧夹,根据注射 器活塞的位置来确定测量值。
随堂训练
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
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C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随堂训练
2.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
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D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结论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 积1/5的结论。
引申拓展 受当时的化学基础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拉瓦锡当 时并不能确定不支持燃烧的剩余4/5气体的成分, 误认为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得出了空气是由氧 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认 识到空气中除氧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
讲授新课
二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观察与思考
实验用品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

2.1空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

2.1空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

《2.1空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课时教授。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初步探究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空气的用途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捕捉空气,又能进一步合作交流,通过对实验进行探究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空气是初中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空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有的知识多少对空气有所了解,比如空气的存在、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但是,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面对的学生是初二的学生。

(为了减轻初三学生化学的学习压力,我市在潍坊地区率先在初二下学期添加化学课。

)学生从初二下学期刚刚开设化学课,同学们对于化学整体上还是非常陌生的。

初二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很短的时间,从化学知识的角度来讲仅仅学习了学习化学的一些基础的方法和意识,刚刚认识化学中经常见到的一些装置和仪器,对化学的思维模式和探究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在于帮助孩子去逐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在于帮助孩子去逐步锻炼和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多媒体和合作探究学习,对于重难点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c.分享拓展性学习成果,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共பைடு நூலகம்提高。
4.观察性作业:
a.观察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如风、云、雾等,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b.拍摄观察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c.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观察成果,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5.反思性作业:
a.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报告,引发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空气成分: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成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掌握空气的组成。
3.空气污染与防治: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c.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7.教学反思,持续改进: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播放关于空气污染的短片,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他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空气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空气成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学案 (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学案 (第一课时)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案+(第一课时)2.1 空气(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情境导入】猜谜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问题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实验现象:3.实验原理:4.实验结论:5.注意事项:⑴红磷的量应取(少量或过量);⑵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⑶要等才能打开弹簧夹。

6.实验反思:(1)若实验中进入瓶中的水小于瓶子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①;②;③。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新课讲解[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分析]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图片展示]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分析]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

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

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1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减少空气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的建议。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例如,如果学生在总结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时出现了错误,可以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信息。
2.对于描述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的部分,及时指出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性质和作用,并提供补充信息。
5.在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板书设计
①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及杂质。
②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③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氮气的稳定性,氧气的氧化性,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影响。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例如,准备一张展示空气成分的饼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准备一段关于空气污染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空气中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
3.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一个实验活动,即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器材:每个实验小组一套实验装置(包括试管、导管、水槽等),实验室安全眼镜,实验室apron,以及实验室常规器材(如滴定管、移液管等)。确保所有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在实验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6.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索和课后的拓展应用,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教材,主动寻找和分析相关信息,并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课后作业
1.请根据教材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请描述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A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B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分析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二、导入新课:
[引入]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学生活动 :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三、新课教学:
讲述:空气的组成
[引导]阅读课本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演示]实验2-1
1、如图2-3连接好装置
2、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
学生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
认识仪器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教师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
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提问]如果实验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小于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为什么?
[归纳]1、装置不严密 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空气没有冷却
[讲解]空气的成分
板书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教师根据空气引出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
纯净物:一种物质
举例说明
空气、可乐、泥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判断物质的分类
四、知识巩固:
五、课堂小结:
1、空气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
六、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