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臂丛神经损伤

合集下载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干预,提 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树立信 心。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遵循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计划,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
注意安全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 发生意外伤害。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康 复训练计划和方法。
家庭与社会的支持
鼓励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康复训练给予支持 和配合,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05
臂丛神经损伤的预防与 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如长 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定期进
行颈部伸展活动。
避免过度用力
在搬运重物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 和技巧,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用力。
合理安排运动
预防并发症
减轻患者因神经损伤引 起的疼痛和肿胀,提高
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臂 丛神经支配的肌肉功能, 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预防因长期卧床或制动 引起的并发症,如深静 脉血栓、肺部感染等。
康复护理的方法
物理治疗
包括电刺激、温热疗法、冷敷 、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和肿胀。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 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活 动训练,以恢复肌肉功能和关 节活动范围。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
目录
• 臂丛神经损伤概述 • 臂丛神经损伤的症状与诊断 •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 •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训练 • 臂丛神经损伤的预防与保健
01
臂丛神经损伤概述
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义
01
臂丛神经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 引起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和周 围神经的损害,导致上肢肌肉、 关节和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疾病名:臂丛神经损伤英文名:brachial plexus injury缩写:别名:臂丛损伤ICD号:S44.8分类:骨科概述:对臂从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的认识,最早是1768年Smeillie首次描述的1例臂丛产瘫麻痹。

此后Ducheme(1861)、Erb(1874)描述了上干型产瘫,Klumpke(1885)描述了下干型产瘫。

1874年Flaubert首次报道成人外伤性臂丛损伤,1886年Thorburn首次进行了臂丛损伤手术修复。

但直至1966年SICOT巴黎会议,臂丛损伤修复的疗效一直令人失望。

随着臂丛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尤其是神经移位术的开展,臂丛损伤的疗效逐步提高,过去被外科医生视为畏途、禁区的臂丛根性撕脱伤也恢复了一定功能,这一领域我国顾玉东、瑞士Narakas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近lO多年来,臂丛显微外科与功能解剖学研究、神经再生生物学研究以及电生理、影像学诊断技术等的应用,多组神经移位术、选择性神经束支移位术、游离肌肉移植功能重建术、产瘫早期显微修复等的开展,胸腔镜下超长切取膈神经、撕脱神经根回植术等的尝试,均对臂丛损伤的治疗产生了积极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臂丛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多,约占创伤总数的1.2%(Midha,1997),且伤情重、多发伤多,锁骨上臂丛损伤占62%,多需手术修复。

目前臂丛损伤仍是创伤骨科的一大难点,臂丛损伤治疗的普及与提高仍须做艰苦的努力。

1.臂丛的组成 臂丛的解剖组成简单地可以用“555”来记忆,即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及第1胸神经前支共5条神经根组成,分根、干、股、束、支5个部分,有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5大分支。

颈5、6神经根在前斜角肌的外缘处相合,形成上干;颈7神经根独立形成中干;颈8胸1神经根组合形成下干,每干平均长度1cm。

神经根合干后即分前后2股。

上干与中干的前股合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独立形成内侧束,上、中、下3干的后股合成后侧束。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一、概述臂丛神经损伤是由于臂丛神经受到牵拉、切割、震荡、缺血等作用,造成神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臂丛神经由第5—7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

最主要的分支与功能如下:①腋神经,支配小圆肌、三角肌及肩外侧皮肤;②桡神经,支配厂肢所有伸肌;③肌皮神经,支配喙肱肌和肱二头肌;④正中神经,其外侧部分支配桡侧屈腕肌和前旋前圆肌;内侧部分支配聿长肌、屈指肌利大负际肌、桡侧2条蚓状肌,参与手部感觉;⑤尺神经,支配尺侧伸腕肌、屈指深肌尺侧半、小鱼际肌、全部骨间肌、尺侧2条蚓状肌和拇内收肌及拇短屈肌的尺侧半;⑥前臂内侧皮神经,负责各自部位的感觉。

三、临床特点(一)临床表现1.运动功能障碍臂丛神经损伤后,损伤平面以远的支配区及相应的肌群运动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丧失。

其程度取决于神经损伤的程度和类型,所支配的肌组织呈现弛缓性瘫痪。

2.感觉功能障碍臂丛神经损伤后,在其支配区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及两点辨别觉的改变但临床检查时应以绝对区为标准。

3.自主功能障碍臂丛神经损伤后,其支配区内出现无汗、血管麻痹,竖毛反应丧失,皮肤变薄、萎缩、干裂、溃疡,指甲扭曲、干裂,甚至脱落。

甚至可出现较为明显的骨质疏松。

4.肢体畸形在臂丛神经不全损伤时,支配区肌肉松弛无力,在拮抗肌的作用下,可出现特殊的肢体畸形。

5.生理反射消失当臂丛神经损伤时,正常的生理反射消失。

但是,要注意只要反射弧的任意部分损伤都可导致反射消失,因此生理反射消失并不能作为神经损伤程度的判断标准。

6.烧灼性神经痛臂丛神经损失后,可以出现支配区域不同程度的异常疼痛,呈烧灼样疼痛。

疼痛的程度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

7.血管及重要脏器合并损伤若为锐器或火器伤及臂丛神经时,可合并致命性的大出血或血气胸;继发于锁骨骨折时,也偶可发生类似情形。

8.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不同可做如下分类。

(1)上干损伤:瘫痪的肌肉为冈卜、冈下肌,胸大肌的锁骨头、三角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

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
损伤机制为肩难产需要头部极度向一侧侧屈及牵拉造成牵拉性损伤。 在过度牵拉上肢时,导致颈5-胸1神经根磨损及破裂。部分病例无牵 拉头部及侧屈的病史。经阴道分娩的头位产中50%臂丛产伤存在肩难 产。
分型
患儿常在出生后不久发现一侧上肢运动障碍。根据神经损伤部位及临 床表现,臂丛神经损伤分为3型:
(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再损伤: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 避免尖锐之物刺伤皮肤;穿宽松袖口衣服,避免因袖口过 紧,造成局部血管缺血,影响血液和营养的供应而发生溃 烂;避免外伤,切忌患肢长时间压于身体下,睡卧时将患 肢吊于身前有利于局部血液的改善。
2、预防肿胀
护理
臂丛损伤的患肢在肌肉失去运动功能的同时也失去对肢体的挤压回流 作用,特别是肢体处于下垂或关节极度屈曲时肿胀更明显,避免加重 水肿的姿势或动作。也可用医用绷带将患肢吊于胸前,抬高患肢,有 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及淋巴回流,缓解症状。
Ⅱ型:下臂型,该型少见,占臂丛神经损伤中1%。累及颈8及胸1,致 使手内肌及手腕与手指长屈肌无力。握持反射消失,二头肌肌腱反射 能被引出。下臂型导致胸1交感神经能纤维损伤时可伴发同侧Horner 综合征,除Ⅱ型表现外还有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及半侧面部无汗。
Ⅲ型:全臂型,为所有臂丛神经根均受损伤。10%臂丛神经损伤表现 为全臂型,临床表现为全上臂松弛,反射消失。并存症可同时存在胸 锁乳突肌血肿,锁骨或肱骨骨折。
增加肌力与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在进行功能锻炼过程中, 必须根据患儿的疼痛感觉控制被动运动的幅度,以免引起 新的损伤。当受累的肌力增至3~4级时,进行抗阻力练习, 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
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对损伤部位进行理疗每日2次,每 次不超过10 min,采用肌肉电刺激疗法,并配合针灸、按 摩、推拿,有利于神经震荡的消除,神经粘连的松解及关 节松弛。

臂丛神经损伤别让它成为你生活的负担

臂丛神经损伤别让它成为你生活的负担
心理影响: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感觉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影响日常生活
运动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影响手臂和手的运动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出汗异常、皮肤苍白、发绀等症状
接受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3
寻求医疗帮助
添加标题
添加心理咨询师
自我调适:学会放松和减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保持积极心态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医生等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支持和鼓励
面对现实:接受臂丛神经损伤的事实,不要逃避
建立生活新目标
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如学习新技能、参加社交活动等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臂丛神经损伤的应对与康复
,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2
了解臂丛神经损伤
03
接受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04
进行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训练
05
应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心理压力
06
照顾者的角色与支持
了解臂丛神经损伤
2
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义
臂丛神经损伤是指上肢神经受到损伤,导致手臂、手部和肩部的功能障碍。
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用于控制神经损伤引起的癫痫发作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恢复臂丛神经功能,减轻疼痛和麻木
手术方法:神经松解术、神经移植术、神经缝合术等
手术风险: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康复:需要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措施
进行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训练
4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康复训练的方法
添加标题

臂丛神经损伤(教学及宣教)

臂丛神经损伤(教学及宣教)

臂丛神经损伤概述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以肩胛带肌为主的疼痛、无力和肌萎缩。

臂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枪弹,弹片炸伤等火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根干部断裂,可伴有锁骨下,腋动静脉等损伤,锁骨骨折,肩关节前脱位,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原发性或转移至臂丛附近的肿瘤也可压迫损伤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发病机制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

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

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根干部断裂,最重者可引起5个神经根自脊髓发出处断裂,似“拔萝卜”样撕脱,完全丧失功能(图)。

工人工作时不慎将上肢被机器、皮带或运输带卷入后,由于人体本能反射而向外牵拉可造成臂丛损伤,向上卷入造成下干损伤,水平方向卷入则造成全臂丛损伤。

矿山塌方或高处重物坠落、压砸于肩部,高速运动时肩部受撞击等也可损伤臂丛。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则见于母亲难产时,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露、使用头胎吸引器或使用产钳,致婴儿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多为不完全损伤。

臂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枪弹、弹片炸伤等火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

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根干部断裂。

可伴有锁骨下、腋动静脉等损伤。

锁骨骨折、肩关节前脱位、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原发性或转移至臂丛附近的肿瘤也可压迫损伤臂丛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表现(1)臂丛神经根损伤:为了叙述方便,将臂丛神经根分为上臂丛和下臂丛。

上臂丛包括C5〜C7神经根,下臂丛包括C8神经根和T1神经根。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损伤多为①牵拉伤:如上肢被皮带卷入致伤;②对撞伤:如被快速汽车撞击肩部或肩部被飞石所击伤;③切割伤或枪弹伤④挤压伤:如锁骨骨折或肩锁部被挤压。

⑤产伤:分娩时胎位异常或产程中牵拉致伤。

发病机制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

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

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根干部断裂,最重者可引起5个神经根自脊髓发出处断裂,似“拔萝卜”样撕脱,完全丧失功能。

工人工作时不慎将上肢被机器、皮带或运输带卷入后,由于人体本能反射而向外牵拉可造成臂丛损伤,向上卷入造成下干损伤水平方向卷入则造成全臂丛损伤。

矿山塌方或高处重物坠落、压砸于肩部,高速运动时肩部受撞击等也可损伤臂丛。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则见于母亲难产时,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露、使用头胎吸引器或使用产钳,致婴儿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多为不完全损伤。

臂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枪弹、弹片炸伤等火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

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根干部断裂。

可伴有锁骨下、腋动静脉等损伤。

锁骨骨折、肩关节前脱位、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Erb损伤)、下臂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臂丛损伤1985年Leffert按臂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健康搜索:1.开放性臂丛损伤。

2.闭合(牵拉)性臂丛损伤(1)锁骨上臂丛损伤:①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节前损伤);②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节后损伤)(2)锁骨下臂丛损伤:3.放射性臂丛损伤。

臂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对于须行手术探查的臂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

根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合外伤史解剖关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一、概述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是周围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其损伤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引起严重的功能丧失。

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最严重伤残, 多见于摔倒、车祸、运动时牵拉伤, 其次为压砸伤, 切割伤, 枪弹伤, 产伤, 也见于药物、手术、放射线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的病理像其他周围神经损伤一样, 由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决定。

由于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生理及代谢的认识不断增加,神经修复方法越益改进,神经的修复效果也更为理想。

但目前臂丛神经损伤国内外早期仍主要应用神经移位,晚期也可用肌肉移位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仍不太满意。

因此,早期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配合适当康复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功能。

二、功能解剖臂丛的解剖可概括为“五根、三干、六股、三束、五支”。

(1) 五根:即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 神经根的前支组成,位于斜角肌间隙内。

(2) 三干:由颈5~6 合成上干,颈7 单独为中干,颈8 、胸1 合成下干,位于锁骨之上和第一肋骨表面。

(3) 六股:上、中、下干各自分为前、后两股,位于锁骨后。

(4) 三束:上、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下干前股组成内侧束,三干的后股组成后束。

(5) 五支:各股在喙突平面分成神经支,即上肢五大神经:①腋神经:主要来自颈5 神经根,支配三角肌,功能为外展肩关节。

②肌皮神经:主要来自颈6 神经根,支配肱二头肌,功能为屈曲肘关节。

③桡神经:主要来自颈7 神经根,支配上肢伸肌群,功能为伸直肘、腕和指关节。

④正中神经:主要来自颈8 神经根,支配前臂屈肌群,功能为屈曲腕和手指关节。

⑤尺神经:主要来自胸1 神经根,支配手部内在肌群,负责手的精细动作。

(6)臂丛的交感神经纤维:臂丛神经均有交感神经纤维参加,它们都是从椎旁交感神经链发出的节后纤维。

交感神经链的节前纤维发自脊髓颈胸段平面的睫状—脊髓中枢,其纤维经过脊髓前根(主要是颈8 胸1 ) ,颈交感神经丛的颈上神经节,进入颈胸交界处颈下与胸1 组成睫状神经节,并上行经过颈中至颈上交感神经节,由此发出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经由颈动脉及眼部神经及血管而终止于瞳孔扩大肌及眼睑提肌。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
32
手术治疗
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
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至腋神经
Oberlin术
神经转位
正中神经束支至肱肌肌支
肋间神经、膈神经移位
健侧C7神经移位
.
33
手术治疗
肱三头肌肌支转 位修复腋神经:
1、常用于C5-6损伤 ; 2、修复重建三角肌 功能,恢复肩外展。
.
34
手术治疗
副神经转位修复 肩胛上神经:
1、常用于C5-6、C57或者全臂丛神经损 伤;
.
4
解剖
.
5
应用解剖
根部分支:
1.胸长神经; 2.肩胛背神经; 3.膈神经支。
干部分支:
1.肩胛上神经; 2.锁骨下神经。
.
6
应用解剖
束部分支:
Ø 1.胸前外侧神经;
Ø 2.胸前内侧神经;
Ø 3.臂/前臂内侧皮神经;
Ø 4.肩胛下神经;
Ø 5.胸背神经;.7源自应用解剖主要组成腋神经
三角肌
颈5神经根 主要组成肩胛上神经
1.肱三头肌移 位重建肱二头 肌 2.背阔肌移位 3.胸大肌移位 4.晚期游离肌 肉移植
.
腕关节
腕关节 融合术
45
.
46
.
工人工作时不慎 将上肢被机器、 皮带卷入,人体 本能的向外牵拉 矿山塌方或高处 重物坠落; 新生儿难产。
14
受伤机制
.
15
火器伤
1
神经损伤的程 度取决于子弹 的口径、速度 和射入的精度
2
低速度火器伤引 起神经的直接损 伤,高速度火器 伤更常见的是冲 击波真空效应引 起的神经牵拉伤 和挫伤。
3
有些患者可能 会自发恢复; 不恢复的患者 需要手术探查。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作者:北京童康缘儿童康复研究院于天琪1.定义
臂丛神经损伤( brachial plexus)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

新生儿的臂丛神经损伤多由产伤造成。

2.病因
胎儿在母亲产道内头位产时,因肩部不易娩出而被用力牵拉头部,或臀位产时被用力牵拉手臂或躯干,以致臂丛神经发生不完全或完全性损伤。

3.病理特点
臂丛神经变性,伤侧上肢肌群失神经支配。

4.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多见于第1胎足月正常体重或过重婴儿,常有胎位不正、难产或产程延长,史,在分娩过程中臂丛神经受牵拉致伤。

(2)臂丛完全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手,前臂和上臂肌肉全瘫。

感觉改变为手、前臂和上臂的一部分感觉消失。

颈8胸1近椎间孔处损伤,可出现霍纳( Horner)综合征。

(3)臂丛上部损伤( Erb- Duchence型):此型较多见,为颈5~6神经根在厄氏点处损伤所致。

患者上肢呈内旋位,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手向尺侧偏斜。

颈5前支损伤时感觉不受影响,如颈6受累则出现上臂及前臂外侧麻木。

无霍纳综合征。

(4)臂丛下部损伤( Klumpke型):主要是颈8胸1神经根损伤,多因上肢
过度上抬或伸展,及臂位产时牵拉躯干过重等引起。

主要症状为手内肌瘫痪,有爪状畸形。

在臂丛下部损伤时,,手指屈肌和伸肌瘫痪。

手和前臂尺侧麻木,上臂内侧有一小条麻木区。

可出现霍纳综合征。

5.诊断要点
伤侧上肢松弛下垂,臂和手活动无力或完全不能活动。

不同神经束的损伤所致麻痹的表现不同。

(全文内容部分参考书籍)。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1 引言1.1 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义及背景臂丛神经损伤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的损伤,臂丛神经是由颈神经根C5-T1发出的周围神经,主要负责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损伤原因多样,包括创伤、肿瘤、感染等。

1.2 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及病因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占全身周围神经损伤的30%-40%。

其中,创伤是最主要的病因,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

此外,肿瘤、炎症、代谢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臂丛神经损伤。

1.3 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对臂丛神经损伤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在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针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然而,由于臂丛神经损伤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诊治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和个体化。

2. 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2.1 症状描述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患者常见的表现有:•感觉异常:受伤区域出现疼痛、麻木、刺痛或蚁行感;•运动功能障碍:患肢力量减弱,部分或全部关节活动受限;•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汗减少,患肢皮肤干燥;•患肢肿胀:由于局部循环障碍,患肢可能出现肿胀。

2.2 体征表现臂丛神经损伤的体征主要包括:•肌肉萎缩:患肢肌肉可能出现萎缩,尤其是手部小肌肉;•感觉减退:受伤区域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振动觉可能减退或消失;•肌电图改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降低;•关节活动受限:由于肌肉力量减弱,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2.3 辅助检查为明确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常需进行以下辅助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肌电图检查,用于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和部位;•影像学检查:如X光、CT和MRI等,了解神经通道有无压迫或损伤;•超声检查:观察神经束的连续性和周围组织情况;•血液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糖尿病、感染等。

臂丛神经损伤护理

臂丛神经损伤护理

根据患者的功能状况评估结果,制定 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促进神经再 生和肌肉功能恢复。
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
01
02
03
制定护理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护 理问题,制定明确的护理 目标,如缓解疼痛、提高 上肢功能等。
护理措施制定
针对每个护理目标,制定 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功能锻 炼、心理护理等。
功能状况评估
评估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感觉功 能和自主神经功能,了解损伤对患 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护理问题识别
疼痛管理
心理护理
识别患者的疼痛问题,制定疼痛缓解 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识别患者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 等,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 积极应对损伤带来的心理挑战。
功能锻炼
活动。
抗阻运动
03
当患者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可进行抗阻运动,如使用哑铃、沙
袋等,以增强肌力。
感觉功能恢复训练
触觉训练
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刺激患者手部皮肤,提高触 觉敏感性。
温度觉训练
使用冷、热水交替浸泡患者手部,促进温度觉恢 复。
振动觉训练
使用振动仪器对患者手部进行振动刺激,提高振 动觉感知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06
长期随访管理与效Βιβλιοθήκη 评价定期随访安排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合理的随访周期,如每3个月、6 个月或1年进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估、并发症发生 情况等。
注意事项
确保随访过程中患者的隐私保护,详细记录随访信息,以 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01

3臂丛神经损伤

3臂丛神经损伤

1.0概述臂丛由C5~8和T1前支大部分组成,各神经出椎间孔后先组成上、中、下三干。

每干又组成三个束。

臂丛分支组成上肢神经即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臂内侧神经等。

臂丛神经损伤常见的原因为压迫、牵拉等。

2.0诊断要点2.1 病史有相应的外伤史。

2.2 症状、体征由于解剖特点,臂丛损害各有不同表现。

2.2.0 臂丛神经上部损伤表现肌肉麻痹、感觉障碍,以上肢近段为主,手和手指的功能保存。

2.2.1 臂丛神经下部损伤表现为肌肉麻痹、感觉障碍,以上肢远端为主,手部小肌肉受累,出现特殊的手形,如“爪形手”、“猿形手”。

2.2.2 后期表现为失神经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畸形。

2.2.3 腱反射:反射检查仅在患侧减弱或消失、健侧存在时才有意义。

反射检查见下表:臂丛神经反射检查2.2.4 特殊检查电生理检查。

3.0 康复评定3.1 肌力评定常采用徒手肌力评定,也可采用仪器测定法。

3.2 感觉评定常用评定方法为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分级法(MCRR 1954)3.2.0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3.2.1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3.2.2 复合感觉:两点分别觉、实体觉。

3.3 疼痛评定通常采用目测类比法(VAS)、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压力测痛法等评定方法。

3.4 患肢周径评定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3.5 特殊检查:3.5.0 Tinel征:感觉神经再生时,由于早期无髓鞘,神经纤维裸露,在外部叩击时可诱发疼痛、放射痛或过敏现象。

随神经轴索向远端生长,Tinel征可向前推移,以此可了解神经再生速度,但不能说明再生质量和反映再生情况。

3.5.1 诱发实验:慢性神经卡压损伤时,可通过加重神经受压的方式来诱发疼痛、麻木、无力等,如屈腕试验诱发腕管综合征。

3.6 电生理检查电诊断、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对判断周围神经损伤的范围、部位、性质与程度有重要价值。

3.7根据损伤部位可采用手功能评定抓、握、捏等。

百度百科臂丛神经损伤

百度百科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炎(paralytic brachial plexitis)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等有关。

主要表现以肩胛带肌为主的疼痛、无力和肌萎缩。

发病急,预后好。

颈椎骨关节病引起的臂丛损害不包括在内。

目录1、组成“555”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5条神经根组成。

分根、干、股、束、支5部分。

有腋、肌皮、桡、正中、尺5大分支。

臂丛包括5 根3干,C5 —C6 神经根在前斜角肌外缘相和,组成上干;C7 组成中干;C8 —T1 形成下干。

(位于第1肋骨表面,每干长约1cm)。

每干又分成前后两股,(位于锁骨表面,每股长约1cm);每股组成3 个束,束的长度约3cm,各束在相当于喙突水平分为神经支,形成终末神经。

臂丛神经全长约15 cm,约150 000 根轴突。

臂丛位于活动范围较大的肩关节附近,邻近动脉,易造成臂丛神经损害。

2、分支见下表发出部位神经名称支配肌肉根部胸长神经 C567 前锯肌(还受3-7肋间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C345 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膈神经 C2345 膈肌斜角肌肌支颈长肌肌支 C5678 斜角肌、颈长肌干部肩胛上神经 C56 冈上肌、冈下肌锁骨下神经 C56 锁骨下肌束部外侧束胸前外侧神经C567 胸大肌锁骨部肌皮神经C567 肱肌、肱二头肌、前臂外侧皮肤感觉正中神经外侧头感觉内侧束正中神经内侧头运动胸前内侧神经C8T1 胸大肌胸肋部、胸小肌尺神经大部分手肌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肤感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肤感觉后侧束腋神经C56 小圆肌、三角肌、肩外侧皮肤感觉桡神经 C5678T1 肱三头肌、肘肌、旋后肌、肱桡肌、部分手外在肌肩胛下神经 C56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背神经C7 背阔肌3、臂丛神经根的功能特点⑴ C5神经根:其纤维数为8 738~33 027 根,主要组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主管肩外展;主要组成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冈下肌,主管肩上举;独立组成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提肌。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多由牵拉所致,常见汽车或摩托车事故或从高处跌下,重物压伤颈肩部,机器绞榨伤以及胎儿难产等。

若暴力使头部和肩部向相反方向分离,可引起臂丛上干损伤,重者可累及中干。

若患肢被机器传送带卷入向头侧牵拉,可造成臂丛下干损伤。

损伤暴力过重可造成全臂丛损伤,甚至臂丛根从脊髓发出处撕脱。

臂丛神经损伤可表现为上臂丛、下臂丛或全臂丛神经损伤。

上臂丛的颈5、6根或上干损伤,因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小圆肌、肱二头肌麻痹表现为肩外展和屈肘功能障碍。

下臂丛的颈8、胸1根或下干损伤,表现为尺神经支配肌肉麻痹及部分正中神经和绕神经功能障碍。

单独颈7或中干损伤少见,常合并上干和下干损伤,表现为桡神经功能障碍。

全臂丛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肌呈弛缓性麻痹。

若臂丛神经为根性撕脱,可表现为Horner征,即患侧眼睑下垂、眼裂变窄、瞳孔缩小、额面部无汗等。

臂丛神经损伤除支配肌肉麻痹外,相应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域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应根据损伤性质、部位、程度而定。

若为根性撕脱伤,应早期探查,行神经移位术。

若为开放性、药物性或手术性损伤,应早期修复。

闭合性牵拉伤,可观察3个月,若无明显功能恢复者应手术探查,行神经松解、缝合或移植术。

晚期臂丛神经损伤或神经修复后功能无恢复者,可采用剩余有功能的肌肉行肌腱移位术或关节融合术重建部分重要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是什么?定义臂丛神经是由第5、6、7、8颈神经及第1胸神经组成。

臂丛是支配上肢的重要神经,负责上肢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可导致上肢肌肉无力、萎缩、皮肤感觉下降等症状。

分类根据病因分类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如车祸等原因导致的臂丛神经损伤。

非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如肿瘤、放射治疗等原因导致的臂丛神经损伤。

根据损伤部位分类上臂丛损伤:累及范围在第五到第七颈神经根(C5~C7)。

下臂丛损伤:累及范围在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根(C8,T1)。

全臂丛损伤:累及范围从第五颈神经到第一胸神经根(C5~T1)。

发病情况臂丛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神经损伤之一,目前尚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分娩导致的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为0. 13‰~3.6‰。

上臂丛损伤较为常见。

你可能关注的问题什么是臂丛神经损伤?各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全部或部分损伤,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臂丛神经是支配上肢的主要神经,由颈5~颈8神经根及胸1神经根前支组成。

各种创伤,如外伤、牵拉伤,非创伤原因,如炎症、肿瘤、放射治疗等均可导致臂丛神经损伤,损伤后可导致上肢感觉、运动障碍及肌肉萎缩。

臂丛神经损伤有什么症状?臂丛神经损伤可出现上肢感觉及运动部分或全部障碍,可出现肌肉萎缩。

上臂丛损伤时表现为肩不能上举、肘部不能屈曲、屈腕力量及前臂向前旋转力量减弱,上肢外侧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萎缩。

下臂丛损伤时表现为手的运动功能丧失或严重障碍,手部肌肉萎缩。

全臂丛损伤表现为肩、肘、腕、手瘫痪,上肢感觉消失。

臂丛神经损伤会终身残疾吗?臂丛神经损伤有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

臂丛神经损伤程度较轻、治疗及时并进行规范化康复治疗的患者,可完全恢复。

部分严重的损伤或损伤后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的手臂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产生肌肉萎缩及畸形,导致终身残疾。

臂丛神经损伤干预护理

臂丛神经损伤干预护理
式。
被动训练是指 患者无法自主 运动时,通过 治疗师的被动 运动来刺激肌
肉和关节。
主动训练是指 患者能够自主 运动时,通过 自己的运动来 刺激肌肉和关
节。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 助患者树立信心,缓解焦 虑和抑郁情绪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 其情绪反应和认知情况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
目的:缓解疼痛、 促进血液循环、改 善组织代谢等。
常用方法:电疗、 超声波治疗、磁场 治疗等。
注意事项: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物理治疗方 法,避免过度刺激 和损伤。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目 的是促进臂丛 神经损伤患者 的神经再生和
功能恢复。
康复训练包括 被动训练、主 动训练和抗阻 训练等多种方
臂丛神经损03伤干预护理
的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臂丛 神经损伤干预护 理的重要手段之 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 神经营养药物、 抗炎药物和止痛 药等
药物治疗可以帮 助缓解患者的疼 痛和不适症状, 促进神经再生和 修复
药物治疗需要遵 循医生的指导, 注意药物的副作 用和相互作用
物理治疗
定义:利用物理因 子如电、光、热、 磁等来刺激和调节 人体生理功能和代 谢过程的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干预护 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ParΒιβλιοθήκη Two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臂丛神经损伤概述
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义
臂丛神经损伤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 损伤 常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等

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4)神经手术后按神经生长速度计算1mm/d,功能未恢复者应重新
探察神经吻合口; (5)神经手术后,神经再生再骨纤维道有受阻表现者。
晚期手术指征:
损伤后1~2年患者有以下情况时可进行手术:
(1)丧失的神经主要功能未恢复,或恢复不满意者,
肌肉萎缩明显者应作功能重建术; (2)神经损伤虽已数年,肢体主要功能未恢复,而 肌肉无明显萎缩时,仍科考虑神经手术探查;
肩胛肌、菱形肌
肱桡肌、肱三头肌外侧头
正中神经
旋前圆肌
腋神经
小圆肌、三角肌
桡神经 颈6神经根 正中神经
三头肌长头、旋后肌、 桡侧腕伸长肌 桡侧腕屈肌
胸前外侧神经
胸大肌锁骨头
上干
C5+C6
上干
腋+肌皮+肩胛上神经
肩外展+屈肘
肌皮神经
肱肌
正中神经 颈7神经根
尺侧腕屈肌
胸长神经(C5~C7合成)
前锯肌
经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C5根部。
2、肌皮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肱二头肌萎缩,肘关节屈曲受限
单纯肌皮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支以下; 肌皮神经合并腋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在上 干;肌皮神经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其损伤平面 在外侧束;肌皮神经合并桡神经损伤,其损
伤平面在C6神经根。
3、桡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肱三头肌,肱桡肌及腕伸,拇
经损伤的问题。由于周围神经包含了三种神经纤维(运动,感 觉,交感),因此任何肢体损伤同时,存在运动,感觉与交感 神经障碍,均应考虑存在周围神经损伤。在三种障碍中,感觉 神经障碍是判断周围神经有无损伤的重要方法。
2、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一旦肢体损伤中同时存在运动,感觉与交感障碍(皮 肤干燥,变色,溃疡等)则应判断是什么神经损伤, 应详细的作功能检查,根据运动及感觉丧失情况进行 定位诊断。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如果必从神经受损的话,孩子会出现患侧整个上肢下垂内收不能外展及外转,肘关节表现为前臂的内收,伸直不能。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比较常见的,大多数是由于难产臀位减免出困难等因素,使必从神经过度牵拉受损引起来的。

一般情况下,病情程度比较轻的患者在一个月至三个月左右就可以逐渐的恢复。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情况都有所不同,并且损伤的程度也有所差异,所以具体恢复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但是如果宝宝的神经出现撕裂,恢复的可能性会比较小,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可以恢复的,建议可以带患者去做针刺或按摩治疗。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臂丛神经炎(paralytic brachial plexitis)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等有关。

主要表现以肩胛带肌为主的疼痛、无力和肌萎缩。

发病急,预后好。

颈椎骨关节病引起的臂丛损害不包括在内。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应用解剖1.1、组成2.2、分支3.3、臂丛神经根的功能特点发病机制疾病病因1.1、外伤2.2、特发性臂丛神经病1、组成“555”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5条神经根组成。

分根、干、股、束、支5部分。

有腋、肌皮、桡、正中、尺5大分支。

臂丛包括5 根3干,C5 —C6 神经根在前斜角肌外缘相和,组成上干;C7 组成中干;C8 —T1 形成下干。

(位于第1肋骨表面,每干长约1cm)。

每干又分成前后两股,(位于锁骨表面,每股长约1cm);每股组成3 个束,束的长度约3cm,各束在相当于喙突水平分为神经支,形成终末神经。

臂丛神经全长约15 cm,约150 000 根轴突。

臂丛位于活动范围较大的肩关节附近,邻近动脉,易造成臂丛神经损害。

2、分支见下表发出部位神经名称支配肌肉根部胸长神经 C567 前锯肌(还受3-7肋间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C345 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膈神经 C2345 膈肌斜角肌肌支颈长肌肌支 C5678 斜角肌、颈长肌干部肩胛上神经 C56 冈上肌、冈下肌锁骨下神经 C56 锁骨下肌束部外侧束胸前外侧神经C567 胸大肌锁骨部肌皮神经C567 肱肌、肱二头肌、前臂外侧皮肤感觉正中神经外侧头感觉内侧束正中神经内侧头运动胸前内侧神经C8T1 胸大肌胸肋部、胸小肌尺神经大部分手肌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肤感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肤感觉后侧束腋神经C56 小圆肌、三角肌、肩外侧皮肤感觉桡神经 C5678T1 肱三头肌、肘肌、旋后肌、肱桡肌、部分手外在肌肩胛下神经 C56 肩胛下肌、大圆肌胸背神经C7 背阔肌3、臂丛神经根的功能特点⑴ C5神经根:其纤维数为8 738~33 027 根,主要组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主管肩外展;主要组成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冈下肌,主管肩上举;独立组成肩胛背神经,支配肩胛提肌。

⑵ C6神经根:神经纤维为14 227~39 036 根,主要组成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主管屈肘。

单根C6 神经根损伤,临床除肱二头肌肌力减弱外,上肢活动无明显影响。

一旦C5、6同时离断或上干损伤,则腋神经与肌皮神经主要机能丧失,临床表现为三角肌麻痹。

肩不能外展;肱二头肌及肱桡肌麻痹时不能屈肘。

⑶ C7神经根:神经根数为18 095~40 576 根,主要组成桡神经,支配上肢伸肌群,主管肘、腕、指的伸直。

C7支配广泛无独特性。

单纯C7 神经根断裂不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因桡神经支配肌均可由其他神经根代偿。

C5、6、7神经根同时断裂,临床表现与C5、6联合损伤基本相似。

因C7 可为C8 神经根所代偿。

反之,当C7、8 T1神经根联合损伤时,临床表现与C8 T1损伤基本相似。

此时因C7 可为C6 神经根所代偿。

因此,在臂丛神经损伤病例重一旦出现C7麻痹症状,常提示4个神经根以上同时损伤。

尺侧腕屈肌支由C7 支配。

⑷ C8神经根:C8 神经根纤维数为14 636~41 246 根。

主要组成正中神经,支配掌长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等指屈肌群,主管手指屈曲;独立组成肩胛下神经,支配肩胛下肌。

C8 单独损伤,临床指深屈肌活动减弱,其他功能无明显影响。

当C5、6、7、8同时损伤,除上干损伤(肩不能上举与外展,肘不能屈曲)外,出现中干损伤表现,即腕下垂,伸拇伸指不能。

⑸ T1神经根:T1 神经根纤维数为12 102~35 600 根,主要组成尺神经,支配手内在肌,骨间肌和蚓状肌,主管拇指对掌、对指,手指内收、外展,掌指关节屈曲及指间关节伸直;独立组成臂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单独T1 神经断裂,主要影响手内在肌功能,但由于C8 神经根的代偿,临床功能障碍不明显。

C8T1 联合损伤或下干损伤时主要表现为手内部肌及屈指功能障碍。

C7、8T1 三根联合损伤时,临床表现与T1C8 二根联合损伤相似,因C7 损伤可被邻近C6 所代偿。

前臂内侧皮神经主要由T1 纤维组成,一旦其支配区感觉障碍(除切割伤外),首先应考虑在第一肋骨处受压,这是诊断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重要依据。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

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臂丛神经损伤祸。

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根干部断裂,最重者可引起5个神经根自脊髓发出处断裂,似“拔萝卜”样撕脱,完全丧失功能。

工人工作时不慎将上肢被机器、皮带或运输带卷入后,由于人体本能反射而向外牵拉可造成臂丛损伤,向上卷入造成下干损伤水平方向卷入则造成全臂丛损伤。

矿山塌方或高处重物坠落、压砸于肩部,高速运动时肩部受撞击等也可损伤臂丛。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则见于母亲难产时,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露、使用头胎吸引器或使用产钳,致婴儿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多为不完全损伤。

臂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枪弹、弹片炸伤等火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

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根干部断裂。

可伴有锁骨下、腋动静脉等损伤。

锁骨骨折、肩关节前脱位、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原发性或转移至臂丛附近的肿瘤也可压迫损伤臂丛神经。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1、外伤闭合性损伤见于车祸、运动伤(如滑雪)、产伤、颈部的牵拉、麻醉过程中长时间将肢体固定在某一臂丛神经损伤位置时,开放性损伤主要见于枪弹伤、器械伤、腋动脉造影、肱动脉手术、内侧胸骨切开术、颈动脉搭桥术,颈静脉血透治疗过程中造成的损害亦有报道。

2、特发性臂丛神经病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或痛性臂丛神经炎,也叫Parsonage - Turner 综合征。

这种病人常有病毒感染、注射、外伤或手术的病史。

此外、偶尔也可发生Lyme 病或立克次体感染。

最近有人报道,由Ebrlicbia 细菌引起的一种蜱传播疾病也可发生臂丛损害。

3、胸廓出口综合征(TOS)各种不同的颈椎畸形可以损及臂丛神经根、丛及血管。

可以单侧的,也可是双侧的。

由于紧拉的颈椎纤维环从第一肋延伸至残遗的颈肋或变长的第七颈椎横突,从而导致C8 和T1 前支或臂丛下干中神经纤维受到损害。

4、家族性臂丛神经病本病在急性期与痛性臂丛神经炎很难鉴别。

有家族史,其遗传特点是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较早。

有时可并发颅神经受损(如失音),以及腰骶丛神经和植物神经受损。

如果有家族性嵌压性神经病的表现,则可以通过神经电生理发现多个周围神经受累。

腓肠神经活检可以发现神经纤维轻度脱失,有奇异的肿胀,髓鞘呈现香肠样增厚。

5、放射性臂丛损害在放射性治疗后可出现缓慢进展的臂丛神经病,无痛性,常在上臂丛多见。

6、肿瘤恶性肿瘤的浸润,常见于肺、胸部的肿瘤,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臂丛损害,以下臂丛多见,多伴有Horner 综合征。

7、其他有报道在白塞病中,由于非外伤性锁骨下动脉瘤压迫而引起臂丛神经损害,同时伴有血管缺血的表现。

其他腋动脉瘤、锁骨下静脉血管瘤也可引起[6 ]该病。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Erb损伤)、下臂丛损伤(Klumpke 损伤)和全臂丛损伤1985年Leffert按臂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健康搜索:⒈开放性臂丛损伤。

⒉闭合(牵拉)性臂丛损伤。

⒉1、锁骨上臂丛损伤:①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节前损伤);②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节后损伤)。

⒉2、锁骨下臂丛损伤。

⒊放射性臂丛损伤。

⒋产瘫。

[1]编辑本段疾病诊断1、判断有无臂丛损伤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臂丛神经损伤存在:①上肢五大神经(腋,肌皮,正中,桡,尺神经)中,有任何两组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②手部三大神经(正中,桡,尺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③手部三大神经(正中,桡,尺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2、初定损伤部位(锁骨上下)①目的:便于手术切口及进路的选择。

②方法:检查胸大肌锁骨部(C5,C6神经根),胸肋部(C8,T1神经根)及背阔肌(C7神经根)功能。

当胸大肌锁骨部正常存在(检查方法:肩关节处前屈45度,上臂作抗阻力内收),则表示臂丛外侧束起始部发出的胸前外侧神经功能良好,臂丛损伤的部位应在外侧束以下(即锁骨下部)。

胸大肌锁骨部萎缩,提示上干或C5,C6根性损伤。

当胸大肌胸肋部正常存在(检查方法:肩关节处外展位,上臂作抗阻力内收),则表示臂丛内侧束起始部发出的胸前内侧神经功能良好,臂丛损伤的部位应在内侧束以下(即锁骨下部)。

当背阔肌正常存在(检查方法:肩关节处外展位,上臂作抗阻力内收,检查者用手叩击肩胛骨下角以下部位有无肌肉收缩活动。

肩胛骨下角以上地肌肉收缩常被大圆肌内收功能所干扰),则表示后侧束中段发出的胸背神经功能良好,若有臂丛损伤,其部位应在后侧束以下(即锁骨下部)。

背阔肌萎缩提示中干损伤或C7神经根损伤。

3、定位诊断(根干束支)在术前对臂丛损伤定位,除了区分锁骨上下损伤外,应进一步明确锁骨上的根或干损伤,以及锁骨下束或支损伤,具体方法应将临床检查所得地阳性体征,按上肢五大神经分类后进行组合诊断。

Ⅰ臂丛神经根损伤从理论上分析只有相邻两神经根同时损伤时才可见临床症状与体征,我们把这种现象称单根代偿现象与双根组合现象。

为了叙述方便,将臂丛神经根分为上臂丛及下臂丛。

上臂丛包括C5-7神经根;下臂丛包括C8神经根与T1神经根。

①上臂丛神经损伤: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而能伸,腕关节虽能屈伸但肌力减弱。

上肢外侧感觉大部缺失,拇指感觉有减退,第2-5手指,手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完全正常,检查时可发现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为著,上臂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为著。

另外,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

上述症状与臂丛上干(C5,C6)损伤类同,是否合并C7损伤,主要检查背阔肌及指伸总肌有无麻痹现象。

如果有斜方肌萎缩,耸肩活动受限,以及肩胛提肌与菱形肌出现麻痹时,即表示上臂丛神经根在近椎间孔处断伤或节前撕脱伤。

②下臂丛神经根损伤: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

检查时可发现手内部肌全部萎缩,其中以骨间肌为著,有爪型手及扁平手畸形,手指不能屈或有严重障碍,但掌指关节存在伸直动作(指伸总肌的功能),拇指不能掌侧外展。

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臂内侧皮肤感觉亦可能缺失。

上述症状与臂丛下干及内侧束损伤类同,如果有Horner 征出现,证明T1交感神经已断伤,此常提示C8,T1近椎间孔处断伤或节前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