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不相弃(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六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六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题(含答案)之十六一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酇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病,勿遣。

(《古文观止》卷六)习题:1、下列有三个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A、下面句中都有通假字:()a.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b.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c.必身劝,为之驾。

d.伯者莫高于齐桓。

B、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是对的:()a.岂特..古之人乎岂:难道;特:只有。

b.皆待.贤人而成名待:依靠。

c.伯者莫高.于齐桓高:超过。

d.高帝求.贤诏.求:征集;诏:文告。

C、下面都是否定句:()a.年老癃病,勿遣b.岂特古之人乎c.有而弗言,觉,免d.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A、患.在人主不交故也:()a.忧虑b.疾病c.灾祸d.忧患B、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a.交际b.交往c.游玩d.共事3、为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译文。

A、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a.贤人已经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但是不能和我一起过着安定、富裕的生活,那怎么行呢?b.贤人已经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如果不同我一起使它安定兴盛,那怎么行呢?c.贤人已经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但是不和我一起使人民安居乐业,这可以吗?d.贤人已经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然而不和我共同享受安乐,可以吗?B、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a.如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人,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

b.对有想表现自己美德的人,一定要亲自劝(他出来做官)。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1)措大①吃饭有二措大相与( )言志。

一云( ):“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

他日得志,当吃饱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

”一云:“我则异于是。

当吃了又吃,何暇( )复睡耶?”吾来庐山,闻( )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

然( )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②也。

①措大:亦曰“醋大”,唐宋之世,俗称士人为“措大”,含轻视意,犹后世云穷酸。

②三昧:佛家语,正定之义,俗以称事之诀要。

“三昧”是梵语译音,“三”字无义。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然吾观之,终不如彼措大得吃饭三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苏轼写的一篇讽刺小品,它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2)论贫士俗传:书生入官库,见钱不识。

或( )怪( )而问之,生曰:“固( )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

”予偶读渊明《归去来辞》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乃( )知俗传信而有徵。

使瓶有储粟,亦甚微矣,此翁平生只于瓶中见粟也耶?《马后纪》,夫人见大练①,以为( )异物;晋惠帝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细思之,皆一理也。

聊为好事者一笑。

永叔②常言:孟郊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纵使堪织,能得多少?①大练:即大帛,丝织之粗者。

②永叔:欧阳修,字永叔。

1.在括号里解释加点字。

2.翻译句子。

固知其为钱,但怪其不在纸裹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细思之,皆一理也”,这“理”是什么道理?请写在下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小升初文言文专题小练(3)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 )子,长沙刘氏之甥也。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10月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课外小古文训练:《世说新语》(试题版) 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课外小古文训练:《世说新语》(试题版) 含答案全国通用

课外小古文训练:《世说新语》(试题版)考点:1.阮籍丧母2.阮籍醉酒3.阮仲容追妾4.刘伶醉酒5.刘伶纵酒6.王子猷雪夜访友7.王子猷盗取毛毯8.张玄与刘遗民9.罗友轶事10.华歆、王朗救人一、阮籍丧母阮籍①遭.()母丧.(sāng),在晋文王坐.()进酒肉。

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sāng,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显.(公然地)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流放)之.()海外..(荒漠地方),以.()正.()风教..(风俗教化)。

”文王曰:“嗣宗毁顿②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③!”籍饮啖.(dàn,)不辍.(),神.(神情)色.()自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

②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③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

”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1.加点字解释2.翻译(1)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籍饮啖不辍,神(神情)色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阮籍醉酒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dāng lú,在酒垆前)酤.(gū,)酒。

阮与王安丰常从.(介词,)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

夫始.()殊.()疑.()之.(代词,),伺.(sì)察,终.()无他意..()。

关于信息的文言文

关于信息的文言文

关于信息的文言文1.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1.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 急不相弃译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商鞅立木取信令既具,未布。

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原文: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

文言文译文+解释1,曾参教子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2;彘(zhì):猪.3;适:到……去4;特:只.5;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6;子:你,对对方的尊称.7;而:则,就.8;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9;烹(pēng):杀.10;女:通“汝”第二人称。

你,你们。

11:反:通“返”,返回。

12:止:制止。

13.曾参:孔子的学生14.特与婴儿戏耳:耳:罢了。

15.婴儿:小孩子16.有知:懂事17.曾子之妻之市:之,到18.其子随之而泣:之,她,代曾子之妻19.妻止之曰:之,他,曾子20.今子欺之:之,代词,他,代曾子之子21.顾反:回来。

反:通“返”,返回。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人,要善良,做一个让大家敬佩的人,无论对谁都一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当应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使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

文章以事喻理,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诚信教育的原则。

2,欧阳修苦读词语注释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精品】202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精品】202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0题。

(5分)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释】①椟:木箱,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③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妻子..:()(2)乃引.客就观之引.:..不觌妻子()2.陆游的书房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性格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妻子:妻子和儿女。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引:牵,拉,邀请,带着。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2.书多而乱(1分,只写“多”或者“乱”不给分)。

可以看出陆游爱读书,勤奋刻苦,幽默/爱自嘲,不拘小节/随性自由/洒脱/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专题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考期末总复习(广东广州专用)

专题六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考期末总复习(广东广州专用)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备考期末总复习(广东广州专用)专题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2·广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急不相弃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辄②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③,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①依附:依靠、依傍。

此指搭载船。

②辄:就。

③纳其自托:接受了他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后贼追至.____________②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2.文中华歆的“优”和王朗的“劣”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①到;②舍弃,丢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后贼追至”的句意是:后来敌人追来了。

至:到。

(2)“王欲舍所携人”的句意是: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舍:舍弃,丢下。

2.【答案】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王朗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及自身利益时,就只考虑自己。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从“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做事谨慎,有始有终,信守承诺之人;从“幸尚宽,何为不可?”和“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可以看出,王朗在遇到危险,危及自身利益时,就只考虑自己,不能做到言行一致。

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敌人追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③喧:遗忘。

④戒:警告。

[1]解释画线的子的含义。

(1)孟子辍然中止(______)(2)呼而问之:“何为中止?”(______)[2]在文中找出同义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①,以箸(zhù)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③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④齿碾⑤之,又不得。

瞋(chēn)⑥甚,复于地取内ロ中,啮(niè)⑦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

②著:子。

③掛:扱。

④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

⑤碾:踩。

⑥瞋:发怒。

⑦啮:咬。

[1]翻译文中画“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把王蓝田____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_____、_____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故事中王蓝田的表现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节选)……一日曝(pù bào)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日攘①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或②告之日:“是非③君子之道。

”曰:“请损⑤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⑥已⑦。

”如知其非义⑧,斯⑨这⑩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①攘(rǎng):窃取,偷。

②或:有人。

③是非:这不是。

是,这。

④君子:此指品行端正的人。

⑤损:减少。

⑥然后:表示接着前一个动作(情况)之后。

⑦已:停止。

⑧非义:不符合道义。

⑨斯:就。

①速: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是非君子之道是:_________ 道:_________(2)以待来年然后已已:_________(3)斯速已矣斯:__________(4)何待来年来年: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用自己的话说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锺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中,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琴技_________,锺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3]后人经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3. 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

文意概括简答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文意概括简答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10节文意概括简答题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

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导向教学,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

因此,对这种新增题型要予以充分重视。

(一)考查类型1.概括内容要点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对于史传类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来展开事件叙述,并作简要的观点阐发。

因而能否分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命题者检验考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2.概括人物特点此类题目一般是据事求理,根据人物具体言行概括其行为特征或思想性格。

这些“特点”词有的可以从原文中摘取,更多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其中对人物的言行的理解不可断章取义、孤立片面,要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在具体的事件情境下理解,只有这样,概括才能准确。

人物形象特点具有多重性,在准确使用“特点”词的前提下多方位概括,力求立体丰满。

3.探寻事件原因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

原因与结果是无法割裂开的。

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

就文言文中某一现象或结果要求考生结合选文追溯原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言文,考生备考时应加以重视。

4.概括观点态度“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

在一般的传记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完整word版)小学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练习题

(完整word版)小学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必考知识点练习题文言文阅读(一)废弈向学(选自明·何良俊《何氏语林》)魏甄琛①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②执烛,或时③睡顿,则杖之。

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④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⑤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⑥,假书研习,闻见⑦日优.【注释】①甄琛:北魏人,字伯思。

文中“赤彪”也是北魏人。

②苍头:仆役,仆人。

③或时:有时。

④即:那就。

⑤向京:来京。

⑥许:处所,地方. ⑦闻见:原指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举秀才入都________ 至通夜不止________令苍头执烛________ 则杖之________ 假书研习________ 闻见日优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①颇以弈棋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理解与表达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 希望做官的人认真读书,不要弈棋废日。

B. 赞扬甄琛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C。

称赞甄琛能虚心听取下人的意见,没有官架子。

D。

讽刺那些做官的人贪图玩乐,不务正业。

文言文阅读(二)古人铸鉴①(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 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②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比③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④所以伤知音也。

【注释】①鉴:镜子。

②纳:获得。

③比:一旦。

④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古人铸鉴________ 鉴大则平________ 故令微凸________故令微凸________ 皆刮磨令平________ 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①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四)(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四)(含答案)

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四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16分)王蓝田①性急。

尝食鸡子四,以箸(zhù)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jI)碾之,又不得。

瞋(ch ē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破即吐之。

[注释]①王蓝田:即王述,西晋太原人,袭封蓝由侯。

②鸡子:鸡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以箸刺之:。

(2)乃下地以屐齿跟之:。

瞋甚:。

(4)啮破即吐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可(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2)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岁3.短文把王蓝田()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妙用动词“刺、()、()、()、()、()”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进行神态描写,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给读者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5分)4.王蓝田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3分).。

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字义解释。

①执_________②亦_________③俄有_________④至___ ______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寓意。

急不相弃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急不相弃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急不相弃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却说:“哎呀,船还有空地方嘛,有啥不行的呀!”于是那人就上船了。

可没多久,贼寇追上来了。

王朗就慌张了,想把那个人丢下船去。

华歆却阻拦道:“咱当初答应人家了,咋能半途把人扔下呢!”就像咱平时答应了别人事儿,那可得做到呀,不然多不地道呀!最后呢,他们还是带着那个人一起逃过了危险。

你说这事儿有趣不?这就好比咱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呀。

有时候咱随口就答应了别人什么,可真到要兑现的时候,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就像王朗一开始答应让人上船,遇到危险了又想反悔,这多不靠谱呀!但华歆就不一样啦,他坚守承诺,这才是真君子呀!咱再想想,要是在生活中,咱答应了朋友要一起去干啥,结果半道因为有点麻烦就不想去了,那朋友得多失望呀!这和王朗的行为不是很像吗?承诺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要负责任的呀!咱得学学华歆,说话算数,这样别人才会信任咱呀。

还有啊,在一些团队合作的事情上,也得有华歆这种精神呢。

不能遇到困难就想把同伴丢下,得一起想办法克服呀。

要是都像王朗那样,那这团队还不散伙啦?这“急不相弃”的故事虽然简单,可蕴含的道理深着呢!它告诉咱,做人得讲诚信,答应的事儿就得做到。

别因为一点小困难或者小麻烦就变卦。

你想想,要是大家都这样,那这世界不就乱套啦?谁还敢相信谁呀!而且呀,这不仅仅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呢。

当你成为一个守信用的人,大家都会愿意和你交往,愿意和你合作呀。

这不就给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好处嘛。

咱可不能小看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咱自己的样子。

咱得好好反思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像华歆那样坚守承诺呢?要是没有,那可得赶紧改正啦!别等失去了别人的信任才后悔呀。

所以呀,咱得把“急不相弃”这四个字牢牢记住,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这样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稳当当,结交更多的好朋友,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呀!这就是我从这个故事里悟出来的道理,你们觉得呢?。

急不相弃文言文启示

急不相弃文言文启示

急不相弃文言文启示
《急不相弃》是一句古代汉语成语,意思是“紧急情况不放弃”,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困难时刻不放弃努力的精神。

这句成语启示我们在生活、工作或学习中,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采取行动,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生活方面,这句话可以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保持坚毅的态度和积极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并克服难关。

在工作方面,这句话可以告诉我们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不要退缩,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取得成功。

在学习方面,这句话可以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不要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急不相弃》这句成语启示我们在紧急情况和困难时刻不要放弃,要坚持积极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11.急不相弃(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11.急不相弃(古文课外阅读训练)

【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十一】急不相弃华歆①、王朗②俱③乘船避难,有一人欲④依附⑤,歆辄难之。

朗曰:" 幸⑥尚⑦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⑧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华歆: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令。

②王朗:与华歆同时代人。

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人物。

③俱:一起。

④欲:想要。

⑤依附:依傍附从。

⑥幸:幸好。

⑦尚:还。

⑧纳:接受。

【练习题】:1、解释加点字(1)歆辄难.之(感到为难)(2)宁可以急.相弃邪((情况)紧急)(3)王欲舍.所携人(弃,抛下不顾)(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评定,判定)2、翻译句子:幸尚宽,何为不可?答:幸好(船上)还很宽敞,有什么不可以呢?3回答问题:你认为当时的人们将如何评定华歆,王朗?答:华歆优,王朗劣。

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患难见真心”,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

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

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眼看后面的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1。

急不相弃文言文赏析

急不相弃文言文赏析

“急不相弃”这个成语出自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它的意思是在面临困难或危险时,彼此不离不弃,互相帮助和支持。

这个成语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文言文中,“急不相弃”的故事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有一个人想依靠他们一起逃走,华歆立即拒绝了他。

王朗说道:“幸好船还宽裕,有什么不可以呢?”后来盗贼追到近前了,王朗想丢掉他们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当初所以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托付,难道能够因为情况紧急就扔掉他吗?”于是像当初一样携带着那个人。

世上的人便拿这件事来裁定华歆、王朗道德的优劣。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急不相弃”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它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重要性。

华歆和王朗的不同态度也展示了道德的差异。

华歆信守承诺,不轻易放弃别人,体现了高尚的品德。

而王朗则因为情况紧急而想放弃别人,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注重信任和友谊,尤其是在困难时期。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和支持,而不是轻易放弃别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和信任,共同度过难关。

总之,“急不相弃”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这些价值观的实现,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不离不弃,共同度过难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十一】
急不相弃
华歆①、王朗②俱③乘船避难,有一人欲④依附⑤,歆辄难之。

朗曰:" 幸⑥尚⑦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⑧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注释】:
①华歆: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令。

②王朗:与华歆同时代人。

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人物。

③俱:一起。

④欲:想要。

⑤依附:依傍附从。

⑥幸:幸好。

⑦尚:还。

⑧纳:接受。

【练习题】:
1、解释加点字
(1)歆辄难.之(感到为难)(2)宁可以急.相弃邪((情况)紧急)
(3)王欲舍.所携人(弃,抛下不顾)(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评定,判定)
2、翻译句子:幸尚宽,何为不可?
答:幸好(船上)还很宽敞,有什么不可以呢?
3回答问题:你认为当时的人们将如何评定华歆,王朗?
答:华歆优,王朗劣。

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患难见真心”,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

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

华歆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而王朗只能交好于平时,在危难时自见人心。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眼看后面的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