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铜管管径要求

合集下载

空调铜管管径要求

空调铜管管径要求

空调铜管管径要求1编制目的:a.介绍各种不同设计压力下冷媒系统配管壁厚选择计算方法和选择方法;b.防止开发人员在进行管组设计选型时出现错误,造成批量问题。

2参考资料:引用文献:JISB8607冷媒用喇叭口flare)铜管以及焊接管(brazing)弯头JISH3300铜以及铜合金无接缝管专家资料配管壁厚设计基准B-010GB/T1804制冷铜配管标准3适用的范围这个设计选择标准,是针对一般的冷媒配管用铜管的种类、尺寸以及允许偏差而做的规定。

另外,也适用于工厂组装品内部的冷媒配管。

(注)JISB8607冷媒用喇叭口flare)铜管以及焊接管(brazing)弯头,“工厂组装品内部的冷媒配管也是依照这个”来规定的。

4配管的类别配管的类别、根据最高使用压力(设计压力)来区分第1种、第2种以及第3种。

第1种:相当于R22(包括R407C,R404A,R507A)的设计压力(3.45MPa)第2种:相当于R410A的设计压力(4.15MPa)第3种:(4.7MPa)用5壁厚的计算公式以日本冷冻保安规则关系为基准来求得的铜管(TP2M)必须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t二[(PX0D)/(2aa+0.8P)]+a(mm)t:必须的壁厚(mm)P:最高使用的压力(设计压力)(MPa)OD:标准外径(mm)oa:在125°C的基本许可应力(N/m2)*0a二33(N/mm2)a:腐蚀厚度(mm)沃但是,对铜管的话为0(mm)。

设计选择示例(TP2M):以下以0型(TP2M)铜管设计为例①R22制冷系统排气管组壁厚选择,假设排气管组外径少19.05,其壁厚选择方法如下:R22制冷系统排气侧最高压力取3.45MPa,计算如下:壁厚t二[(PX0D)/(2oa+0.8P)]+a(mm)二(3.45X19.05)/(2X33+0.8X3.45)+0=0.9558mm取整,t=1.0mm。

注:国标GB/T1804规定Q19.05的铜管壁厚V级偏差可以是±0.08mm,这样如果供货厂家为节省成本,采用壁厚偏差-0.08mm来生产管组,则其壁厚就会选取为0.92mm了,这样由计算结果可知,该管组在设计压力为3.45MPa时,就会有裂管的隐患了。

空调铜管规格、理论重量

空调铜管规格、理论重量
其中:D1-铜管外径,D2-铜管内径,d-铜管壁厚,L-铜管长度,ρ-铜管密度,M-铜管单价,元/KG(Ton);
不同管径铜管的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大致关系即经验数据列表如下,其中以1米长为单位:
管径直径(Φ,mm)
重量(Kg/m)(直径-壁厚)*壁厚*0.028
6
0.10.20.124(6.36*0.8)
10
0.20.350.195(9.52*0.8)
12
0.270.450.266(12.7*0.8)
16
0.360.520.416(15.88*1.0)
19
0.480.710.505(19.05*1.0)
22
0.510.850.593(22.2*1.0)
25
0.681.30.812(25.4*1.2)
不同管径铜管的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大致关系即经验数据列表如下其中以1米长为单位
空调铜管规格
管径(壁厚):
<p>Φ6.35(0.8)</p><p>Φ9.5(0.8)</p><p>Φ12.7(0.8)</p>
<p>Φ15.9(1.0)</p><p>Φ19.1(1.0)</p><p>Φ22.2(1.0)</p>
<p>Φ25.4(1.0)</p><p>Φ28.6(1.0)</p><p>Φ31.8(1.10)</p>
<p>Φ34.9(1.30)</p><p>Φ38.1(1.40)</p><p>Φ41.3(1.50)</p>

空调工程材料要求

空调工程材料要求

日立空调工程材料要求
1.冷媒配管
(1)铜管壁厚、材质
使用不同制冷剂时的最小铜管壁厚如下表:
说明:1.冷媒管采用空调用去磷无缝紫铜管、拉制,并应符合国标GB/T1527-1997。

2.铜管各管段管径见设计图纸。

3.采购铜管时管道两端必须封口,并防止在运输中磕碰受损。

(2)冷媒配管保温要求
冷媒管采用难燃B1级橡塑发泡保温筒保温,其导热系数在平均温度为0℃时不大于0.035W/(m.K)。

室内管道保温厚度:
d≤φ12.7时,δ=15mm;
d≥φ15.88,δ=20mm。

室外冷媒管道保温厚度增加10mm,材料选用防晒、防风化、不龟裂的材料。

否则,室外管道应该采用金属保护壳进行保护,防止外力或人为的破坏。

(3)冷媒管道支、吊、托架之间的最小间距表
2.冷凝水管
(1)冷凝水管采用给水UPVC塑料管,专用胶粘结。

(2)冷凝水坡度应在1%以上,干管坡度不得小于0.3%,且不得出现倒坡。

(3)冷凝水管应采用10mm厚的难燃B1级橡塑保温材料保温。

3.风系统
空调风管可采用复合风管或镀锌钢板制作。

当采用镀锌钢板时,保温材料使用橡塑保温板,保温厚度25mm。

3.控制线
(1)控制线全部采用屏蔽双绞线,无极性。

(2)控制线总长度<500m时,单根导线最小截面积为0.75mm2;
当控制线总长度大于500m小于1000m时,单根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0mm2或以上。

(3)控制线必须穿套管安装,并单独敷设,禁止将控制线和冷媒管、电源线等捆扎在一起,当电源线与控制线平行走时,应保持在300mm以上的距离以防干扰。

冷媒铜管配管及安装注意

冷媒铜管配管及安装注意

冷媒配管尺寸一.①如果室外机至最远室内机的配管长度超过90m,则室外机至第一分歧管的液管和气管均增加一号管径。

②、如果第一分歧管与最远室内机的配管长度大于40m,则从第一分歧管到最远室内机的分歧主管的液侧配管增加一号管径。

二分歧部至分歧间的配管尺寸根据下游所接室内机容量选定。

在超过室外机容量时,以室外机容量为准。

R410冷媒系统连接时最好没跟管上贴有标签在分歧管进口侧要保证至少500m的直段管,对于FQ04\FQ05分歧管至少要保证800mm的直径段。

室内外机落差每隔6m在气管侧增设一个回油弯,确保机组回油正常。

分歧管得保温材料必须耐120℃以上。

R22冷媒系统连接时最好没跟管上贴有标签在分歧管进口侧要保证至少500m的直段管,对于FQ04\FQ05分歧管至少要保证800mm的直径段。

室内外机落差每隔6m在气管侧增设一个回油弯,确保机组回油正常。

分歧管得保温材料必须耐120℃以上。

油平衡管路采用Φ12.7铜管进行连接,如室外机为三机并联,则油平衡管路中要采用一个接口内径为12.7的油平衡连接三通。

Pd、GPdm系列)。

(R\GRe\GRm Φ9.52)配管安装技术要求1):冷媒配管三原则:干燥;清洁;气密性好对于本设计采用的R410A的系统,铜管要选用无油铜管。

采用普通铜管(含油)进行施工时,则必须用纱布蘸取四氯乙烯溶液对铜管进行清洗干净后方可施工。

铜管规格选择,以建设方所采购设备厂方的样本为准2):冷媒配管的支撑:(1).横管的固定:为防止配管损坏,应采用吊加或托架的形式加以支撑,支撑点距离应符合以下原则:直径φ20以下的,支撑点间距1米;直径在φ20至φ40之间的,支撑点间距1.5米;直径在φ40以上的,支撑点间距为2米。

(2).立管的固定:根据管道走向,沿墙体进行固定,管卡处应使用圆木码代替保温材料,“U”形管卡在木垫块外围固定,木垫块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管卡距离应符合上条所述支撑点间距原则。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一匹的冷媒管是6.35-9.52、
一匹半的是6.35-12.7、
两匹的是9.52-12.7、/6.35-12.7
大于两匹的是9.52/12.7-15.88 、
五匹是9.52/12.7-19.05
分转换:
英制单位与国际单位转换
1英寸=25.4毫米=8分
所以1分=8/25.4=3.175 毫米
空调铜管理论重量
不同管径的铜管其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要精确计算公式:
(D1D2)* n *d*L* p *M/2,
其中:D1-铜管外径,D2—铜管内径,d—铜管壁厚,L —铜管长度,p —铜管密度,M—铜管单价,元/KG(Ton);
按以上公式计算很麻烦,而且工程报价不需要这么精确,一般报价都留有裕度。

不同管径铜管的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大致关系即经验数据列表如下,其中以1米长为单位:
目前国内的内螺纹管管径主要有:C 12.7mm 0 9.52mm 0 9mm0 7mm0 6.35mm 0 5mm 等几种规格,其中C 9.52mm 0 7mn应用最为普遍;。

铜管规格_精品文档

铜管规格_精品文档

铜管规格1. 引言铜管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管材,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和电导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冷、暖通、化工等领域。

铜管的规格包括管径、壁厚和长度等参数,不同规格的铜管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铜管规格及其应用领域。

2. 铜管规格分类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铜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规格:2.1 粗细管粗细管是指铜管的外径较大、壁厚较薄的一种管材。

常见的粗细管规格有:•外径:10mm,壁厚:1.2mm•外径:12mm,壁厚:1.5mm•外径:15mm,壁厚:1.8mm粗细管常用于建筑领域的暖通系统,如空调管道、供暖管道等。

由于壁厚较薄,粗细管具有导热快、成本低的优点。

2.2 常规管常规管是指铜管的外径和壁厚处于中等范围的一种管材。

常见的常规管规格有:•外径:22mm,壁厚:1.5mm•外径:28mm,壁厚:1.8mm•外径:35mm,壁厚:2.0mm常规管适用于制冷领域的冷凝器、蒸发器等设备,以及化工领域的管道系统。

它具有导热性能良好、强度高的特点。

2.3 加厚管加厚管是指铜管的壁厚较大,用于承受高压和高温的场合。

常见的加厚管规格有:•外径:42mm,壁厚:2.5mm•外径:54mm,壁厚:3.0mm•外径:76mm,壁厚:4.0mm加厚管主要用于化工领域的输送管道、石油化工设备等。

由于壁厚较大,加厚管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和温度。

3. 铜管的标准与检验铜管的生产和质量标准通常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如中国国家标准GB/T 1527-2017《无缝铜管》和GB/T 1527-2006《焊接铜管》。

这些标准对于铜管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外观质量、尺寸允许偏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铜管在出厂前需要经过风箱试验、硬度试验、扭曲试验等多项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 铜管的安装与维护在进行铜管的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铜管的焊接过程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确保焊接质量和连接的可靠性。

•铜管在安装过程中应避免与尖锐物体碰撞,严禁进行弯曲和拉伸操作,以防止管道损坏。

冷媒铜管规格

冷媒铜管规格

冷媒铜管规格冷媒铜管规格是指冷媒在空调、制冷设备及其他制冷系统中传输的管道的规格。

冷媒铜管规格通常包括管道直径、壁厚、管长等多个参数。

这些规格的选择对于冷媒传输的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冷媒铜管规格及其应用。

1. 直径:冷媒铜管的直径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常见的直径规格有6mm、8mm、10mm、12mm等。

直径越大,冷媒在管道中的流速越快,传输效率也越高。

因此,在冷媒流量较大的系统中,通常选择较大直径的冷媒铜管。

2. 壁厚:冷媒铜管的壁厚是指管道壁的厚度,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常见的壁厚规格有0.6mm、0.8mm、1.0mm等。

壁厚越大,冷媒铜管的强度越高,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

因此,在高压力、高温度的制冷系统中,通常选择较大壁厚的冷媒铜管。

3. 管长:冷媒铜管的管长通常以米(m)为单位。

根据具体的制冷系统布局和安装需求,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冷媒铜管。

在一些较长的冷媒传输距离中,需要选择较长的冷媒铜管,以确保冷媒的流通畅通。

冷媒铜管规格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系统的制冷负荷、冷媒种类、工作温度和压力、管道布局等。

不同的冷媒铜管规格适用于不同的制冷系统。

常见的冷媒铜管规格如下:1. 6mm×0.6mm冷媒铜管:适用于小型空调、冷柜等制冷设备,制冷负荷较小的系统。

2. 8mm×0.8mm冷媒铜管:适用于中型空调、冷库等制冷设备,制冷负荷适中的系统。

3. 10mm×1.0mm冷媒铜管:适用于大型空调、冷库等制冷设备,制冷负荷较大的系统。

4. 12mm×1.0mm冷媒铜管:适用于超大型空调、中央空调等制冷设备,制冷负荷非常大的系统。

除了上述常见规格外,还有其他规格的冷媒铜管可供选择,以满足不同系统的需求。

在选择冷媒铜管规格时,还需要考虑到制冷系统的工作条件。

例如,在高温度、高湿度的环境中,需要选择耐腐蚀、耐高温的冷媒铜管。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一匹半的是6.35-12.7、
两匹的是9.52-12.7、/6.35-12.7
大于两匹的是9.52/12.7-15.88、
五匹是9.52/12.7-19.05
分转换:
英制单位与国际单位转换
1英寸=25.4毫米=8分
所以1分=8/25.4=3.175毫米
空调铜管理论重量
不同管径的铜管其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要精确计算公式:
(D1D2)*π*d*L*ρ*M/2,
其中:D1-铜管外径,D2-铜管内径,d-铜管壁厚,L-铜管长度,ρ-铜管
密度,M-铜管单价,元/KG(Ton);
按以上公式计算很麻烦,而且工程报价不需要这么精确,一般报价都留有裕
度。

不同管径铜管的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大致关系即经验数据列表如下,其中以1米
12.7mm、¢9.52mm、¢9mm、¢7mm、¢
6.35mm、¢5mm等几种规格,其中¢9.52mm、¢7mm应用最为普遍;。

空调水管道及蒸汽管道施工

空调水管道及蒸汽管道施工

空调水管道及蒸汽管道施工1管材:空调供回水管:管径<DN65mm的采用铜管,焊接/丝扣联接;管径≥DN65mm 的采用无缝钢管,管道及管件二次镀锌,法兰联接。

冷凝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联接。

蒸汽管道管材采用无缝钢管管材。

2管道防腐及保温管道试压合格后,无缝钢管清除表面污锈后,二次镀锌。

空调供回水管、冷凝水管以及蒸汽管、凝结水管保温材料。

3管道冲洗、试压管道安装结束后,在试压前,应关断设备作管道水冲洗,直到将污物冲净为止。

空调供回水管及蒸汽管、凝结水管冲洗后应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5Mpa,10分钟内压力降不大于0.02 Mpa,降至工作压力后检查,不渗漏为合格。

冷凝水系统可作充水试验,无渗漏为合格。

4管道的坡度管道安装应依据图示设置坡度。

冷凝水管的水平管应坡向排水口,坡度不小于0.01,软管连接应牢固,不得有瘪管和强扭;冷凝水排放应安装水封弯管。

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均低头走,坡度为0.003。

5阀门抽检(1)在主干道上起到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全数检查。

(2)同牌号、同规格、同型号数量中抽查20%,且不少于1个。

6钢管水平安装的支吊架间距不得大于下表规定:钢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7安装时注意事项(1)供回主管在最高处需设排气阀。

(2)供回水管其支架、吊架处必须垫大于或等于保温厚度的浸过沥青的弧形垫木。

(3)管道支架、吊架的位置不允许防碍水过滤器的拆除、安装,也不得占用设备的操作空间。

(4)管道套管内径应比管道保温层外径大20-30mm。

(5)立管支架(轧箍)最大间距不超过3M。

(6)管道所用的波纹补偿器安装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技术要求进行,严禁扭转,保证导向支架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7)套管可用厚度为0.8-1.0mm的镀锌钢板或内径合适的钢管制作。

(8)蒸汽管道支、吊架必须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设置。

(9)蒸汽管道变径处大小头均采用偏心接头,并要求管底平,以利排凝结水。

(10)蒸汽管道弯头应尽量采用煨弯(其半径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3~4倍)。

空调铜管规格、理论重量

空调铜管规格、理论重量
65
67
2.5
2
1.5
4.509
3.635
2.747
80
85
2.5
2
1.5
5.138
4.138
3.125
100
108
3.5
2.5
1.5
10.226
7.374
4.467
125
133
3.5
2.5
1.5
12.673
9.122
5.515
150
159
4
3
2
17.335
13.085
8.779
200
219
6
5
4
35.733
19
0.480.710.505(19.05*1.0)
22
0.510.850.593(22.2*1.0)
25
0.681.30.812(25.4*1.2)
28
0.821.50.919(28.6*1.2)
32
1.021.108(31.8*1.3)
35
1.231.7
41
38.11.436(38.1*1.4)
16
1.2
1
0.7
0.463
0.391
0.28
-
18
1.2
1
0.8
0.564
0.475
0.385
20
22
1.5
1.2
0.9
0.86
0.698
0.531
32
35
2
1.5
1.2
1.845
1.405
1.134
40
42
2

最新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

最新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

最新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最新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格力变频多联机铜管管径对照表人们都知道中央空调多联机系统,要严格根据其内外机及其每个分支的冷量来匹配冷媒管管径及分歧管的大小,但很多人在施工中却不在意思,根据经验来选配,以至于导致空调在运行中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故障,维修起来更是大费周折,得不偿失。

下面小编就给你介绍一下格力中央空调官方的配管径标准。

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室外机至室内第一分歧管间的管径对照表(独立模块)空调室外机型号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GMV一250W/A Φ19.05Φ9.52GMV一300W/A Φ22.2Φ9.52GMV一350W/A Φ25.4Φ12.7GMV一400W/A Φ25.4Φ12.7GMV一450W/A Φ28.6Φ12.7GMV一504W/A Φ28.6Φ15.9GMV一560W/A Φ28.6Φ15.9GMV一615W/A Φ28.6Φ15.9GMV一785W/A Φ31.8Φ19.05GMV一900W/A Φ31.8Φ19.05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室外机至室内第一分歧管间的管径对照表(基础模块)基础模块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GMV-224WM/B Φ19.05Φ9.52GMV-252WM/B Φ19.05Φ9.52GMV-280WM/B Φ22.2Φ9.52GMV-335WM/B Φ25.4Φ12.7GMV-400WM/B(B1) Φ25.4 Φ12.7GMV-450WM/B(B1) Φ28.6 Φ12.7GMV-504WM/B Φ28.6Φ15.9GMV-560WM/B Φ28.6Φ15.9GMV-615WM/B Φ28.6Φ15.9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室外机至室内第一分歧管间的管径对照表(组合模块)室外模块总额定容量(多模块) 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 GMV-680WM/B Φ28.6Φ15.9GMV-730WM/B Φ31.8Φ19.05GMV-785WM/B Φ31.8Φ19.05GMV-850WM/B Φ31.8Φ19.05GMV-900WM/B Φ31.8Φ19.05GMV-960WM/B Φ31.8Φ19.05GMV-10lOWM/B Φ38.1Φ19.05GMV-1065WM/B Φ38.1Φ19.05GMV-1130WM/B Φ38.1Φ19.05GMV-1180WM/B Φ38.1Φ19.05GMV-1235WM/B Φ38.1Φ19.05GMV-1300WM/B Φ38.1Φ19.05GMV-1350WM/B Φ38.1Φ19.05GMV-1410WM/B Φ41.3Φ19.05GMV-1460WM/B Φ41.3Φ19.05GMV-1515WM/B Φ41.3Φ19.05GMV-1580WM/B Φ41.3Φ19.05GMV-1630WM/B Φ41.3Φ19.05GMV-1685WM/B Φ41.3Φ19.05GMV-1750WM/B Φ41.3Φ19.05GMV-1800WM/B Φ41.3Φ19.05GMV-1854WM/B Φ41.3Φ19.05GMV-1908WM/B Φ44.5Φ22.2GMV-1962WM/B Φ44.5Φ22.2GMV-2016WM/B Φ44.5Φ22.2GMV-2072WM/B Φ44.5Φ22.2GMV-2128WM/B Φ44.5Φ22.2GMV-2184WM/B Φ44.5Φ22.2GMV-2240WM/B Φ44.5Φ22.2GMV-2295WM/B Φ44.5Φ22.2GMV-2350WM/B Φ44.5Φ22.2GMV-2405WM/B Φ44.5Φ22.2GMV-2460WM/B Φ44.5Φ22.2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室外机至室内第一分歧管间的最大距离≥90m时的管径对照表(独立模块)外机型号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GMV一250W/A 无需加大管径无需加大管径GMV一300W/A 无需加大管径Φ12.7GMV一350W/A Φ28.6Φ15.9GMV一400W/A Φ31.8Φ15.9GMV一450W/A Φ31.8Φ15.9GMV一504W/A Φ31.8Φ19.05GMV一560W/A Φ31.8Φ19.05GMV一615W/A Φ31.8Φ19.05GMV一785W/A Φ38.1Φ22.2GMV一900W/A Φ38.1Φ22.2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室外机至室内第一分歧管间的最大距离≥90m时的管径对照表(基础模块)室外机型号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GMV-224WM/B 无需加大管径无需加大管径GMV-252WM/B 无需加大管径无需加大管径GMV-280WM/B 无需加大管径Φ12.7GMV-335WM/B Φ28.6Φ15.9GMV-400WM/B(B1) Φ28.7Φ15.9GMV-450WM/B(B1) Φ31.8 Φ15.9GMV-504WM/B Φ31.9 Φ19.05GMV-560WM/B Φ31.10 Φ19.05GMV-615WM/B Φ31.11 Φ19.05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室外机至室内第一分歧管间的最大距离≥90m时的管径对照表(组合模块)室外机型号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GMV-680WM/B Φ31.12 Φ19.05GMV-730WM/B Φ38.1Φ22.2GMV-785WM/B Φ38.1Φ22.2GMV-850WM/B Φ38.1Φ22.2GMV-900WM/B Φ38.1Φ22.2GMV-960WM/B Φ38.1Φ22.2GMV-1010WM/B Φ41.3Φ22.2GMV-1065WM/B Φ41.3Φ22.2GMV-1130WM/B Φ41.3Φ22.2GMV-1180WM/B Φ41.3Φ22.2GMV-1235WM/B Φ41.3Φ22.2GMV-1300WM/B Φ41.3Φ22.2GMV-1350WM/B Φ41.3Φ22.2GMV-1410WM/B Φ44.5Φ22.3GMV-1460WM/B Φ44.4Φ22.4GMV-1515WM/B Φ44.3Φ22.5GMV-1580WM/B Φ44.2Φ22.6GMV-1630WM/B Φ44.0Φ22.7GMV-1685WM/B Φ44.2Φ22.8GMV-1750WM/B Φ44.3Φ22.9GMV-1800WM/B Φ44.4Φ22.10GMV-1854WM/B Φ44.5Φ22.11GMV-1908WM/B Φ51.4Φ25.4GMV-1962WM/B Φ51.4Φ25.4GMV-2016WM/B Φ51.4Φ25.4GMV-2072WM/B Φ51.4Φ25.4GMV-2128WM/B Φ51.4Φ25.4GMV-2184WM/B Φ51.4Φ25.4GMV-2240WM/B Φ51.4Φ25.4GMV-2295WM/B Φ51.4Φ25.4GMV-2350WM/B Φ51.4Φ25.4GMV-2405WM/B Φ51.4Φ25.4GMV-2460WM/B Φ51.4Φ25.4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模块与室外机分歧管之间的管径对照表基础模块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GMV-224WM/B Φ19.05Φ9.52GMV-252WM/B Φ19.05Φ9.52GMV-280WM/B Φ22.2Φ9.52GMV-335WM/B Φ25.4Φ12.7GMV-400WM/B(B1) Φ25.4 Φ12.7GMV-450WM/B(B1) Φ28.6 Φ12.7GMV-504WM/B Φ28.6Φ15.9GMV-560WM/B Φ28.6Φ15.9GMV-615WM/B Φ28.6Φ15.9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模块分歧管间连接管径对照表上游模块额定总容量Q(KW) 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 22.4≥QΦ9.05Φ9.5228.0≥Q>22.4Φ22.2Φ9.5240.0≥Q>28.0Φ25.4Φ12.745.0≥Q>40.0Φ28.6Φ12.768.0≥Q>45.0Φ28.6Φ15.996.0≥Q>68.OΦ31.8Φ19.05Φ135.0≥Q>96.0Φ38.1Φ19.05Φ186.0≥Q>135.0Φ41.3Φ19.05Q>186.0 Φ44.5Φ22.2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室内分歧管间的配管尺寸表下游室内机合计额定总容量x(kw) 气管配管管径(mm)液管配管管径(mm)X≤5.6Φ12.7Φ6.355.6<x≤14.2< td=""> Φ15.9Φ9.5214.2<x≤22.4< td=""> Φ19.05Φ9.5222.4<x≤28.o< td=""> Φ22.2Φ9.5228.O<x≤40.o< td=""> Φ25.4Φ12.740.0<x≤45.o< td=""> Φ28.6Φ12.745.O<x≤68.0< td=""> Φ28.6Φ15.968.0<x≤96.0< td=""> Φ31.8Φ19.0596.O<x≤135.0< td=""> Φ38.1Φ19.05135.0<x < td=""> Φ44.5Φ22.2格力中央空调配管管径标准--室内分歧管至室内机间的配管尺寸室内机额定容量气管配管管径(mm) 液管配管管径(mm) C≤2.8Φ9.52Φ6.352.8<c≤5.0< td=""> Φ12.7Φ6.355.0<c≤14.o< td=""> Φ15.9Φ9.5214.0<c≤16.0< td=""> Φ19.05Φ9.5216.O<c≤28.0< td=""> Φ22.2Φ9.52。

铜管规格及外径尺寸

铜管规格及外径尺寸

铜管规格及外径尺寸铜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安装工程、冷水卫生系统和空调通风系统中的金属管材,在建筑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铜管的承载能力强、耐腐蚀性能好,经过特殊的处理,还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使其得以更好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

由于铜管的特殊性质,它的规格分类和普通钢管的规格分类有所不同,具体而言,铜管的分类通常按照它的外径尺寸来进行划分,有3/8 1/2 3/4 1-1/4 1-1/2,2 2-1/2 3等尺寸;此外,也可以按照壁厚来划分,如有标准壁厚和重壁厚两种壁厚类型;其他类型的铜管,例如螺旋铜管、缩径接头铜管等也有相应的分类,其规格也需要适当调整。

而在选择铜管时,选择该管径的外径尺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选择的外径尺寸不宜过小,因为过小的外径尺寸会使管材表面结构凸起变形,影响管材的使用寿命;同时,外径尺寸也不宜过大,过大的外径尺寸会影响管道布置,并且会增加铜管体积,带来更多的成本。

总而言之,在选择铜管时,选择合适的外径尺寸至关重要。

一方面,根据使用需要确定采购品种,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径尺寸。

仅仅依靠口腔传闻,很难找到适合的外径尺寸,必须根据某一特定地区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自身的需求,仔细挑选合适的外径尺寸,以保证铜管使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另外,在使用铜管时,应注意安装铜管的安全,一定要认真检查铜管外径尺寸,不符合标准的尺寸可能会导致安装时存在隐患,严重的还会影响到铜管的使用寿命,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在使用铜管时,应当重视外径尺寸,以确保其质量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铜管规格分类有一定的特殊性,外径尺寸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在选择铜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径尺寸,以保证铜管的使用质量。

另外,在使用铜管时,也要认真检查其外径尺寸,以确保其安全使用。

空调用铜管规格及标准

空调用铜管规格及标准

空调用铜管规格及标准
空调用铜管是空调系统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元器件,它用于连接压缩机、室外机和冷凝器等设备,以实现空调设备之间的热量传递。

空调用铜管在空调设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质量、材料等均有较高的要求。

空调用铜管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冷水配管及热水、冷凝器、室外机配管等分类。

根据铜管的规格等级,可分为O类、C类和H类三种,其中O类铜管的增长量、厚度和材质就比较细致;而C类、H类铜管的增长量、厚度则要比较粗糙,其适用的设备也比较多。

空调用铜管的材料一般有进口的T2纯铜材料和国产的符合
GB/T2059-96补强铜合金材料,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膨胀率,在安装之前进行爆破处理,以确保其在使用中所要求的强度和稳定性。

空调用铜管还有很多规格,不同用途所采用的铜管类型有所不同,如冷凝器配管要求厚度最低为0.8mm;室外机配管则要求厚度至少低于2mm;而冷水配管则要求厚度不低于1mm,以确保其所承载的压力。

此外,空调用铜管还要求无齿痕苍蝇按其作用的耐压规定,测试满足8倍的正常工作压力,其表面处理,一般采用静电喷涂,通过X 光检测,确保其不存在明显探伤。

空调用铜管有许多关键性参数,如管径、厚度、安装方式、密封连接和材料,它们都会直接影响空调设备的工作效率。

因此,选择合适的空调用铜管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确保空调设备的安全运行,还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只有确保空调用铜管的合格安装,空调设备才能有效降低耗能、实现节能效果。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一匹半的是6.35-12.7、
两匹的是9.52-12.7、/6.35-12.7
大于两匹的是9.52/12.7-15.88、
五匹是9.52/12.7-19.05
分转换:
英制单位与国际单位转换
1英寸=25.4毫米=8分
所以1分=8/25.4=3.175毫米
空调铜管理论重量
不同管径的铜管其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要精确计算公式:
(D1D2)*π*d*L*ρ*M/2,
其中:D1-铜管外径,D2-铜管内径,d-铜管壁厚,L-铜管长度,ρ-铜管密度,M-铜管单价,元/KG(Ton);
按以上公式计算很麻烦,而且工程报价不需要这么精确,一般报价都留有裕度。

不同管径铜管的长度与重量之间的大致关系即经验数据列表如下,其中以1米长为单位:
12.7mm、¢9.52mm、¢9mm、¢7mm、¢6.35mm、¢5mm 等几种规格,其中¢9.52mm、¢7mm应用最为普遍;。

R410A系统铜管要求

R410A系统铜管要求

R410a系统冷媒配管2.1 铜管及配件应有铜管厂家出具的合格证及复验报告。

2.2铜管除去表面缺陷后的实际壁厚应按照以下规定壁厚进行选取注: 1.对于R410A空调的配管口径为Φ19.05,配管类型可自行决定。

2.冷媒管应使用磷脱氧铜材。

3.O材为软铜管(退火盘管),1/2H为硬铜管(直管)。

4.R410A的最大使用压力为4.30MPa,冷媒管应该确保在最大使用压力下的安全性。

2.3铜管存放保存中的铜管是否已用端盖或胶带封口——此举可防止水分、垃圾、灰尘等异物进入配管2.4.1铜管焊接操作及焊点检查2.4.1.1硬钎焊的种类:①磷铜钎焊钎焊温度735—840℃,不要焊接溶剂(铜对铜);②银钎焊钎焊温度700—845℃,耐酸性好。

2.4.1.2 作业注意事项:①钎焊部位的清洁·磨光——去除连接部的金属原料。

(去除氧化膜)(无纺布,研磨布,砂纸)·脱脂——如有油污的话,用丙酮或酒精溶剂进行去油处理。

②确认管与接头的间隙是否合适,铜管与接头间隙为0.05~0.21mm。

③用惰性气体保护钎焊(氮气置换):钎焊时将氮气充入冷媒管保持0.5bar的压力(钎焊后应继续吹氮气直到铜管冷却方可。

)充氮焊接不良则会产生氧化膜,造成系统堵塞,损坏压缩机。

④钎焊:·加热:当表面呈红褐色的时候最佳,这时如果将钎焊接触一下间隙,就会被吸收进去。

·必须由母材(铜管)的温度来熔化焊材,而不是由火焰直接熔化。

·焊缝形成作业:铜管表面从暗红色向混暗红色变化。

焊缝越大钎焊接头强度越大。

⑤完工后检查以下内容:·焊缝部有无气孔和砂眼;有无明显的“钎料下垂”。

2.4.2. 冷媒配管设计范围2.4.3 管道穿越墙孔位置及保护2.4.3.1 穿越墙孔时,必须在管道外设保护套管2.4.3.2 垂直布设的管道,穿越楼板的孔中的保护套管,应与楼板底平、楼板面高出2CM以上。

2.4.3.3 管道和保护套管之间的空隙用不燃的柔性材料封堵。

空调水管管径选型计算表

空调水管管径选型计算表

空调水管管径选型计算表
空调水管的管径选型通常涉及一些工程设计和流体力学计算,需要考虑到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负荷、管道长度、流速、管道材料等因素。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一种可能的空调水管管径选型计算方法:
步骤 1:确定设计参数
制冷/制热负荷(单位:千瓦或BTU/h)。

管道长度(单位:米或英尺)。

预期的流速 (通常建议的范围在 1.5 到 3 米/秒之间)。

管道材料(例如铜管、PVC管等)。

步骤 2:计算水流量
利用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负荷和设计温差,计算所需的水流量(单位:升/小时或加仑/小时)。

步骤 3:根据水流量选择管径
通过水流量和预期的流速,选择适当的管径。

您可以使用管道流量计算公式、管道流速计算公式,或者借助在线管道计算工具来确定适当的管径。

管径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实际可用的标准管径,通常选择最接近且大于所计算出来的理论值的标准管径。

步骤 4:验证和调整
选择管径后,您需要验证所选管径是否满足预期的水流
量和流速要求。

在实际安装前,建议进行一些模拟测试或者使用实际的水流量计来验证您的选择。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是一个基本的流程概述。

在实际设计中,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管道的阻力、压力损失、环境条件等。

因此,在进行管径选型计算时,最好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以确保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空调铜管规格尺寸
一匹的冷媒管是6.35-9.52、
一匹半的是6.35-12.7、
两匹的是9.52-12.7、/6.35-12.7
大于两匹的是9.52/12.7-15.88、
五匹是9.52/12.7-19.05
分转换:
英制单位与国际单位转换
1英寸=25.4毫米=8分
所以1分=8/25.4=3.175毫米
空调铜管理论重量
不同管径的铜管其xx与重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要精确计算公式:(D1 D2)*π*d*L*ρ*M/2,
其中:D1-铜管外径,D2-铜管内径,d-铜管壁厚,L-铜管xx,ρ-铜管密度,M-铜管单价,元/KG(Ton);
按以上公式计算很麻烦,而且工程报价不需要这么精确,一般报价都留有裕度。

不同管径铜管的xx与重量之间的大致关系即经验数据列表如下,其中以1米长为单位:
目前国内的内螺纹管管径主要有:¢12.7mm、¢9.52mm、¢9mm、¢7mm、¢6.35mm、¢5mm等几种规格,其中¢9.52mm、¢7mm应用最为普遍;。

铜管规格型号对照表

铜管规格型号对照表

铜管规格型号对照表根据尺寸,大三匹空调铜管液管直径,空调铜管由于具有比较好的安全可靠性,的规格尺寸是多少呢,铜管.外径*壁厚。

有个什么尺寸,阴字只指铜管与内外机连接螺母的牙口,在空调多联机的图纸里,使用起来是比较健康环保的并且使用的寿命是,16mm或12mm,铜管,是比铝管性价比高对照表的一款产品。

如果是一根铜管。

看来不是规范的表述,还是什么规格:9点52气管直径:16mm不同规格型号品牌,以下所常用的管径¢22X1点2¢25X1点2¢28X1点/14mm/16mm-这是公制,也就是一个系列的尺寸Φ34点9冷媒管。

直径规格的范围从6毫米至22毫米Φ25点4冷媒管,铜管规格¢6点35X0点75¢9点52X0点8¢12点7X1,铜管,9点52、查看完整内容Φ54冷媒管,铜管连接空调。

含,通俗叫法,壁厚配管规格,铜管,要详细参数,16mm用于3p机16mm。

由于通过的风量是已知的,一根液管外径9点52Φ19点05铜管冷媒管.我需要空调铜管规格,中央空调冷媒管是不需要计算管径的,空调铜管的型号:6mm/8mm/10mm/12mm。

一匹半,希望能帮到你,一般6mm。

28点6冷媒管,2¢32X1点5¢35X1点5¢38X1点8以上是中型多联机中央空调所用的铜管.16。

一根气管外径12点7应该就是这样了。

10,工字的牙粗些.19mm用于5p机。

铜管,铜管,,青岛宏奥。

22冷媒管.16X1¢19X1以上是分体式空调五匹,风系统的风管才需要计算管径。

不知道这么表示应该是个什么.如题,英制单位与国际单位转换1英寸=25点4毫米=8分所以1分=8/25点4=3点175毫米Φ32冷媒管,6点35,铜管。

12mm,允许有误差。

12 点。

那么我们的空调使用的铜管一般直径Φ15点88冷媒管,9点52。

原发布者:stjdht1铜管规格,还有英制铜管。

19等等,12点7,至于尺寸一般有6mm,厂家设备接管处就限定了管径大小了。

16mm,铜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铜管管径要求
1 编制目的:
a. 介绍各种不同设计压力下冷媒系统配管壁厚选择计算方法和选择方法;
b. 防止开发人员在进行管组设计选型时出现错误,造成批量问题。

2 参考资料:
引用文献:JIS B 8607 冷媒用喇叭口(flare )铜管以及焊接管(brazing )弯头
JIS H 3300 铜以及铜合金无接缝管
专家资料配管壁厚设计基准B-010
GB/T1804 制冷铜配管标准
3 适用的范围
这个设计选择标准,是针对一般的冷媒配管用铜管的种类、尺寸以及允许偏差而做的规定。

另外,也适用于工厂组装品内部的冷媒配管。

(注) JIS B 8607 冷媒用喇叭口(flare )铜管以及焊接管(brazing )弯头,“工厂组装品内部的冷媒配管也是依照这个”来规定的。

4 配管的类别
配管的类别、根据最高使用压力(设计压力)来区分第1种、第2种以及第3种。

第1种:相当于R22(包括R407C, R404A, R507A)的设计压力(3.45MPa)
第2种:相当于R410A的设计压力件15MPa)
第 3 种:(4.7MPa)用
5 壁厚的计算公式
以日本冷冻保安规则关系为基准来求得的铜管(TP2M)必须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t = [( P >OD) /(2(T a + 0.8P)] + a (伽)
t:必须的壁厚(伽)
P:最高使用的压力(设计压力)(MPa)
OD标准外径(伽)
d a:在125C的基本许可应力(N /伽2)
* d a = 33 (N /伽2)
a :腐蚀厚度(伽)*但是,对铜管的话为0(伽)。

设计选择示例(TP2M :以下以O型(TP2M铜管设计为例
①R22制冷系统排气管组壁厚选择,假设排气管组外径$ 19.05,其壁厚选择方法
如下:
R22制冷系统排气侧最高压力取 3.45MPa,计算如下:
壁厚t = [(P x OD/ (2 d a + 0.8P)] + a (伽)
=(3.45 X 19.05 ) / (2X 33+0.8 x 3.45 ) +0
=0.9558mm
取整,t=1.0mm。

注:国标GB/T1804规定$ 19.05的铜管壁厚V级偏差可以是土0.08mm这样如果供货厂家为节省成本,采用壁厚偏差-0.08mm来生产管组,则其壁厚就会选取为0.92mm了,这样由
计算结果可知,该管组在设计压力为 3.45MPa时,就会有裂管的隐患了。

这时必须通过适当
增加铜管壁厚来保证该管组不会爆裂,或者在技术要求中明确规定管组壁厚在适当的偏差内,即偏差范围在(-0.4 , +0.08 ) mm内,以免除管组爆裂隐患。

实际上,一般设计的R22制冷系统最高压力不会超过 3.0MPa,以3.0MPa为设计压
力, $ 19.05 作为高压侧铜管时的壁厚,计算如下:
壁厚t = [( PX OD/ (2 d a + 0.8P)] + a (伽)
=(3.0x19.05)/(2x33+0.8x3.0)+0
=0.8355mm
取整t=0.9mm,其壁厚偏差可以定在(-0.06 , +0.08 ) mm内,如果t取1.0mm,就按照国标GB/T1804规定不必考虑壁厚偏差了。

② R410A
制冷系统排气管组壁厚选择,假设排气管组外径0 19.05,其壁厚选择方法如下:
R410A制冷系统高压侧最高压力设计为 4.15MPa,则其壁厚计算为:
壁厚t = [( px OD“ (2 d a + 0.8P)] + a (伽)
=(4.15 x 19.05 ) / (2X 33+0.8 x 4.15 ) +0 =1.14mm
进行取整t=1.2mm,此壁厚按照国标GB/T1804规定V级偏差也能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该管组不需要折弯,选择壁厚为1.2mm的O形管,相比选择壁厚为1.0mm的H/2型管,成本增加了20%这样设计是不合算的。

而根据附表2可以知道采用H/2 ( TP2Y铜管,壁厚为1.0mm 时,其耐压可达到 6.684MPa,完成符合设计压力的要求,因此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壁厚为
1.0mm 的H/2 (TP2Y 铜管。

也可以根据公式计算,H/2 ( TP2Y铜管承受4.15Mpa的压力时,需要的壁厚是t=0.584mm。

所以选择壁厚为1.0mm的H/2 (TP2Y铜管是完全符合 4.15Mpa的设计压力要求的,只可惜H/2( TP2Y 型铜管都不能折弯。

通过此例,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何一些空调厂家关于R410A多联机的技术资料里面,为何在配
管选择表中会有“ 0 19.05的铜管若为盘管时壁厚应选择 1.1mm (直管壁厚选择1.0mm ”了。

实际应用中,在T1工况下,R410A变频系统全年运行时的高压压力绝大部分时间在 3.65Mpa
以下。

以3.65Mpa为计算依据,则其壁厚t=1.0mm,但只能允许正偏差,这时应该在技术
要求中注明壁厚偏差要求。

考虑到安全方面的因素,设计时最好还是以极限压力作为计算依据。

6 一般冷媒配管用铜管的选择参数及允许值:
6-1附表1: O以及OL材料(TP2M型,工程上也称盘管)
注:标准外径0 10.00伽以下的铜管与第1种、第2种设计压力共用,0 12.70伽以及0 15.88mm
的铜管与第1种设计压力共用。

6-2附表2: 1/2H或者H材(TP2丫型,工程上也称直管)
备注1所谓的标准外径的许容差、是指在管的任意一横断面测得的最大管径和最小管径的平均值同标准外径之间的差的允许范围(界限)。

2•真圆度的许容差是指、在管的任意一断面测得的长径和短径的差。

3.表格以外的铜管、按照JIS H 3300的特殊级。

4•标准外径小于$ 25.40 mm的铜管与第1种设计压力以及第2种设计压力共用,$ 28.58
以及$ 31.75 mm的铜管与1种设计压力共用。

6-3:设计雷区及问题警示
序号类别雷区解决措施问题警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