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春夏秋冬》教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春夏秋冬》这一课,通过观察四季变化,了解春、夏、秋、冬的特点,学会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四季之美。
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四季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四季之美。
2. 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图片。
2. 实物:代表四季特点的物品,如花朵、绿叶、果实、雪花等。
3. 绘画材料:彩笔、水粉、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四季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让学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四季之美。
3. 活动环节: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季节,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该季节的特点。
4.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四季之美。
板书设计春夏秋冬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夏:骄阳似火,绿树成荫,蝉鸣蛙声秋:天高云淡,硕果累累,丰收景象冬:白雪皑皑,冰封雪锁,寒梅傲雪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段话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 画一幅描绘四季之美的画,要求用生动的颜色和形象表现季节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并学会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四季之美。
在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了四季之美。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 春夏秋冬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春夏秋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围绕四个季节的特点展开,通过对春、夏、秋、冬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掌握“春、夏、秋、冬”四个字的书写。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感受四季的变化。
(2)学会用语言描绘四季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正确书写“春、夏、秋、冬”四个字。
2. 体会四季之美,学会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田字格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出示四季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季节名称。
(2)引导学生分享对四季的感受。
2. 课堂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教师领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3)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4)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四季特点。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春、夏、秋、冬”四个字造句。
(2)出示四季图片,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四季之美。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四季特点及美丽。
六、板书设计春夏秋冬春:温暖、花开夏:炎热、蝉鸣秋:凉爽、收获冬:寒冷、雪景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春、夏、秋、冬”。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四季的特点,并用语言描绘四季之美。
3. 收集关于四季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四季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加强生字词的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在教学难点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春、夏、秋、冬”四个字,让学生充分体会四季之美,学会用语言表达。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 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 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 7个字和横斜钩 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 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为讲授法。
【课时】第一课时(共一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春夏秋冬的的资料2、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由景到课文,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
地球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每天和我们在一起,它用四季的交换告诉我们时间的宝贵,同学们知道是哪四季吗?(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春夏秋冬》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观赏四季的美景。
结合同学收集关于的四季资料.3、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的景物画面。
4、同学们翻开课文开始朗读。
5、多媒体出示: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的动图画面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这几个词组。
6、出示本课重要的生字组词,并领着同学们写笔顺笔画。
7、学习近反义词8、认识多音字9、学习偏旁:雨字头、双耳旁、风字旁。
(二)诵读课文(三)引导学生读1.把课文的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确。
2.读景物的词组时应带赞美的语气读,突出我们我们四季的美妙。
(四)回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词语和各种现象,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就能感受到每个季节独特的美。
那么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吧。
(五)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画一幅你们心中最喜欢的季节的画【教学反思】课文通过四幅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某一个气象特点的扇面画,引出了四个季节的气象词语和词串;再通过一幅春天大地的图画,引出了图中的事物词语,以及表现春季欣欣向荣的物象词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形象、感性的识字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更加注重细节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设置更加明确和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8.教学资源整合:将教材、辅助材料、实验器材、教学工具和教学课件等资源进行整合,确保教学过程中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春夏秋冬”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春夏秋冬”内容做好准备。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四季的知识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对简单的文字和图片能够进行理解和分析。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四季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春夏秋冬的名称,但对于每个季节的特点和代表的物候现象可能还不够清晰。他们对于天气变化、自然景物的观察有一定的经验,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表达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
1.语言理解与表达:通过阅读和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审美与鉴赏: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3.思维发展与创新:通过观察和描述四季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5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学写“春、冬、雪”3个字。
2.通过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02教学流程一、谈话揭题,学习“春、冬”设计意图:要求书写的字可以根据生字的分布情况,分散进行书写指导。
课题中就有两个要求写的汉字,在导入课题时就进行书写指导,时机恰当。
1.学生说说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出示词语:春、夏、秋、冬。
2.学生认读“春、夏、秋、冬”。
3.书写“春、冬”2个字。
(1)仔细观察“春”字,发现它由哪几个部件组成。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先写三横,左低右高,间距均等,中间一横最短;再写一个“人”字,撇、捺要舒展;最后,再写一个“日”字,贴住撇,不碰捺。
(3)学生练习书写。
(4)教学书写“冬”字: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
上点小,下点大,对齐写在竖中线上。
教师示范书写后,学生练写。
4.学生齐读四季的名称。
二、借助插图,读词识字1.出示插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有什么特征。
引导说话:春天(夏天、秋天、冬天)……2.相机出示词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
3.正音:请学生读词语,教师根据学情差异,指导生字读音。
其中“风、霜”的读音重点正音。
设计意图:秋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先联系生活所见交流,再借助简介,可以加深学生对秋霜的认知。
同时结合汉字字形教学,使形义结合,便于学生掌握生字。
4.去掉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词。
(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5.认识“秋霜”。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见过的“霜”是什么样的。
(2)呈现画面,教师小结: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地面上、车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结晶,这就是——霜。
学生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第【1】篇〗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课文通过四幅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某一个气象特点的扇面画,引出了四个季节的气象词语和词串;再通过一幅春天大地的图画,引出了图中的事物词语,以及表现春季欣欣向荣的物象词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形象、感性的识字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2.课文是识字课文,因此更要突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在教学时间、精力等分配上,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从这一课开始,会写字的学习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从这一课开始,在写字指导环节中,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学情分析:1.学生度过了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能的遗忘。
因此,在进入新的学习前,有必要对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2.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词语、词串)。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词串的意思,感受了解四季各自的气象特点和春季的某些物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生活课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国家却没有统一的教材。
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自己编写了一套《生活》教材。
《春夏秋冬》是眉县特殊教育学校自编的培智教材四年级下册《生活适应》第三单元四季主题的第一课的内容。
教材第一个环节是观察认知,用的方式介绍了四季的不同。
第二个环节是学一学,让学生区分四季的特点,以及可以从事不同的活动。
教材最后留给师生拓展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予以补充引导。
学情分析:培智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智力上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班上有1名唐氏综合症学生,1名脑瘫学生,两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2名重度智力障碍学生。
根据实际情况,我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分辨四季的不同。
2、利用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每个季节的美。
技能:1、教给学生四个季节区分的方法。
2、通过、实物展示教会学生知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什么,可以穿什么、做什么,提高学生的生活运用能力。
情感:感受四季不同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分组目标:A组:能自己区分四季的变化特征,知道每个季节可以穿什么衣服、做什么活动。
B组: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自己区分四季的变化特征,会选择适合这个季节的衣服和活动。
C组:在老师和A组同学的帮助下初步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征。
教学重点:能自己区分四季的变化特征,知道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什么,可以穿什么、做什么。
教学难点:知道每个季节可以做什么活动及区分。
教法及学法指导: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引导讨论法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想)感受图中表述的内容,通过感官的多通道参与,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准备:课件,,衣服及活动用品教学设计思路:激趣→认知→应用→评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春夏秋冬》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学习生字词:春、夏、秋、冬、花、草、树、叶、雪等。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四季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四季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对四季特点的理解和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四季的图片或实物。
2. 生字词卡片。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四季的特点。
(2)板书课题《春夏秋冬》,引导学生齐读。
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主练习朗读生字词。
3.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讨论,分享对四季的认识和感受。
5. 绘画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进行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四季的特点。
(3)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四季的感受和喜爱。
板书设计:春夏秋冬花草树叶雪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四季的图片、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绘画活动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四季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1.《春夏秋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1.《春夏秋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和读写《春夏秋冬》这首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四季的认知和想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珍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春夏秋冬》,理解四季的变化。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境,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诗歌《春夏秋冬》的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四季的图像,引导学生谈论四季的变化。
2.学习诗歌(15分钟)
•让学生跟读诗歌,教师解释生词和句子含义。
•分组演绎诗歌,加深学生对四季的理解。
3.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内容,复习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第二课时
1.复习(5分钟)
•让学生跟读诗歌,复习四季的名称。
2.表演诗歌(15分钟)
•学生分组表演诗歌,展示他们对四季的理解和想象。
3.情感教育(10分钟)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四季的感受,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回家观察四季的变化,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四季的认知和理解得到了提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四季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环保意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 《春夏秋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识字1《春夏秋冬》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其含义。
2.能够运用识字策略和技巧正确识别生字。
3.能够复述课文内容,表达对春夏秋冬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春”、“夏”、“秋”、“冬”。
2.理解并运用春夏秋冬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春夏秋冬》PPT。
2.生字卡片。
3.简笔画或图片展示四季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呈现四季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特点。
2.让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四季的名称。
第二步:学习生字(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春”、“夏”、“秋”、“冬”,让学生跟读,并帮助学生理解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读音和笔画结构识字。
第三步:课文阅读(15分钟)1.逐段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含义。
2.学生跟读课文,注重正确发音和语调。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和四季更替的顺序。
第四步:课文理解(10分钟)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夏秋冬的感觉和认识。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季节的特点。
第五步:拓展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设计四季特点海报,展示在教室里。
2.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体会四季的不同魅力。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春夏秋冬》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四季的变化,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季节的含义。
同时,我们也认读了“春”、“夏”、“秋”、“冬”这几个生字,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六、作业1.背诵课文《春夏秋冬》。
2.练习书写生字“春”、“夏”、“秋”、“冬”。
这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诗歌《春夏秋冬》,理解诗歌的意境。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关心四季变化。
3.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的美。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春夏秋冬》的内容。
2.理解诗歌反映的四季变化。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
2.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描绘四季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谈论图片中四季的变化。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春夏秋冬》。
2.学生跟读分段课文。
3.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意境和学生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3. 欣赏诗歌教师播放诗歌《春夏秋冬》的音频,让学生欣赏诗歌的节奏和音律。
4.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5. 讨论交流学生就课文中的内容展开讨论,分享对四季的感受和理解。
六、课堂练习1. 词语解释请学生解释课文中难点词语的意思,如“慢慢”、“风光”。
2. 诗歌赏析让学生选择诗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理解其中的意象。
七、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春夏秋冬》。
2.描绘自己眼中的四季之一,写一段短文描述。
八、课堂反思本节课强调了诗歌《春夏秋冬》的朗读和理解,但可能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方面还有不足,下节课可以加入更多的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以上为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感受四季的美好变化。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春夏秋冬》是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的第一篇课文,围绕四季的变化展开,通过生动的描写引导孩子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与变化,并借此启发孩子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春夏秋冬的变化及其特点,掌握相关词语和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珍爱环境、尊重自然、关爱生命。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文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出发,生动描绘了每个季节的特点,通过细致具体的描述引导孩子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之处。
2. 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通过听音乐、看图片等方式再现不同季节的气氛,调动学生感官,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情感教育法:通过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对季节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庭周边,实地感知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对季节变化的认识。
四、教学流程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与四季相关的视频或歌曲,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活动(1)春1)老师朗读《春》句子,介绍春天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象。
2)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春天的感受和认识。
(2)夏1)让学生观看夏天的图片,讨论夏天的特点。
2)带领学生做夏天的手工,增强记忆和理解。
3)组织户外实地活动,让学生感受夏天的炎热和清凉。
(3)秋1)引导学生观察叶子颜色的变化,讨论秋天的景象。
2)分组演绎秋天的小品或小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组织采摘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秋天的丰收。
(4)冬1)介绍冬天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寒冷和白雪。
2)组织学生进行冬天的手工制作,增强对冬季的记忆。
3)播放冬季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安静和美丽。
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春夏秋冬》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以及人们在不同季节里的生活情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2. 对四季特点的理解和描述。
3. 课文内容的背诵和默写。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2. 学具:田字格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四季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四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询问同学等方式解决问题。
3. 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教师指导并评价。
5.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词的意思、读音和书写方法,学生跟读并练习书写。
6.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四季的特点。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春夏秋冬春:草绿花开,阳光明媚夏:炎热多雨,繁花似锦秋:果实累累,秋高气爽冬:白雪皑皑,冰天雪地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3. 用自己的话描述四季的特点,不少于100字。
4. 收集四季的图片,制作成手抄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朗读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3)游戏互动:教师设计春夏秋冬主题的游戏,如季节猜谜、四季歌曲演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创意表达: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悟和想象。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四季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对于季节变换的原因,我会通过举例和图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四季相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四季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四季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本节课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图片、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四季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8. 季节与健康养生:四季变化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如春季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夏季应防晒、防暑,保持饮食清淡;秋季应注意润燥,多吃水果蔬菜;冬季要保暖、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1】篇〗【我读教材】《春夏秋冬》所在的第一单元是以“自然”为主题的识字单元,具有浓浓的中国传统汉字文化意蕴。
本文是一篇看图识字课文,以词串的形式呈现。
全文共有八个词语、八个短语,分成两个部分(四组)。
第一部分先以四幅扇形图呈现了一年四季的代表性天气: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又揭示了这些天气的特点: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第二部分展现了四季的代表性景物:青草、红花、游鱼、飞鸟,以及景物的特点: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配图是一幅春暖花开的场景。
本课要认识两个新偏旁:雨字头和双耳旁;结合“风”“飞”两个生字学写新笔画“横斜钩”。
在识字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发挥汉语拼音的“拐杖”功能,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习得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识记字形,发现中国汉字之美。
【教学目标】1.认识“霜、吹、落”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新偏旁;会写“春、风、花”等7个生字及新笔画横斜钩。
2.读懂文中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体会四季之美。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积累课内外丰富的语言,用上积累的词语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春”字导入,感知四季之美一、认识古字“春”,导入课题。
1.出示小篆“春”。
看,一颗种子从土里钻出来,柔嫩的小芽冒出来了,太阳照在大地上,暖和和的,这些种子长出了一片绿林。
这个字变呀变,变成了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的名字,它就是——春。
2.出示字卡“春”,认读、书写。
你会给“春”找哪些朋友?开火车组词。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春”:三横表示大地的土层,三横间距匀称,长短有不同,第三笔长横起笔横中线,一撇一捺不连笔(重要两笔标红),小草生长要阳光,日字写在正下方;学生在田字格里端端正正写一个“春”。
3.“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我们再来写第二、第三、第四个季节。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青草、红花、游鱼”等词语,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了解春天的特征。
3.学会留心观察四季中的自然现象,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会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积累相关词语。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儿歌导入,引入情境1.出示儿歌,引入课文。
春天到,春天到,小草探头问声好。
夏天到,夏天到,大肚青蛙呱呱叫。
秋天到,秋天到,苹果柿子枝头闹。
冬天到,冬天到,小伙伴们穿棉袄。
2.同学们,儿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课题“春夏秋冬”,用红色粉笔圈出“春”字)3.跟老师读一读,背一背刚才的儿歌。
二、看图识词,感知春天1.同学们,现在是春天了。
你们发现春天都有哪些变化吗(学生举手回答)2.出示课文,让学生结合再来说一说刚刚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课本中的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3.教师引导学生读词语,让学生找出词语中的生字。
(游、池、花、飞、入)4.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着重引导学生记忆“花、飞、入”三个生字。
5.指导学生齐读词语,点名读词语,举手读词语。
6.词语读熟后,教师讲解词语所表示的春天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会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现象,并让学生再次说一说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说说他们眼中的春天。
三、课堂练习1.照样子,写出几个春天出现的事物。
如:燕子、草芽2.指导书写生字“花、飞、入”。
3.请用“花”字组几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2篇】春夏秋冬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为看图识字。
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
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及由这些词语拓展的短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特点。
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优秀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春夏秋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的变化。
难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作者对四季的描写。
2.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春夏秋冬》的课件。
2.针对四季不同特点的图片或小道具。
3.黑板、彩笔、教学反馈卡片。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小道具引导学生回顾四季的名称。
2.让学生描述四季的特点。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春夏秋冬》,要求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个季节的描写。
第三步:课文理解1.以问题答题的方式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四步:语言表达1.学生就自己所喜欢的季节进行描述。
2.引导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他们喜欢的季节是如何的,以何种方式感受到了这个季节。
第五步:归纳总结1.整理学生描述的内容,归纳四季的名称、特点及感受。
2.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第六步:拓展活动1.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图片。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一段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馈1.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夸奖他们积极的表现。
2.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分享今天学到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对四季进行扩展阅读,写下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2.要求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交流讨论四季的变化。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四季的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感知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教学设计第1篇】1 春夏秋冬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做游戏。
猜猜出示的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
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识字1 春夏秋冬》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识字1 春夏秋冬》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包含“春夏秋冬”四个高频词语的句子。
2.能够初步理解“春夏秋冬”的概念,认识四季的特点。
3.能够初步感受不同季节的变化,培养孩子对自然的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春夏秋冬”四个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2.理解和表达四季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区分“春夏秋冬”四个词语的意义。
2.初步认识四季特点,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变化。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图文信息,有关四季变化的图片。
2.教学素材:小故事、歌曲或表现季节特点的小短片。
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和马克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入孩子对四季的认识,提出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四季概念。
2. 学习“春夏秋冬”四个词语(10分钟)•通过图文或故事引导孩子认读“春夏秋冬”四个词语,并加以解释。
3. 认读句子和词语(15分钟)•师生共同读准备好的句子,注意读音语调。
4. 情景歌曲或游戏(15分钟)•利用小歌曲或游戏帮助孩子巩固“春夏秋冬”四季词语的认读。
5. 说说四季(15分钟)•通过图文或小短片展示四季的特点,引导孩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四季变化。
6. 总结反馈(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复习“春夏秋冬”四个词语,再次总结四季特点。
六、课堂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设计一幅关于四季的画。
七、课后作业1.家长陪同下,孩子观察当天的天气,并用“晴朗、多云、下雨”等词语描述。
2.让孩子绘制自己喜欢的季节,并附上简短的描述文字。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认识并理解“春夏秋冬”的概念,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1 《春夏秋冬》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1《春夏秋冬》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听、说、读、写四季名称,并理解四季的变化。
2.能够区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掌握相关词语。
3.能够初步感知四季带来的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能够准确表述对四季的认识和体验。
三、教学难点1.区分春夏秋冬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四季诗歌创作。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教具:图片、四季道具、四季诗歌模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与四季相关的道具,激发学生对四季的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四季的变化,引出四季的概念。
第二步:学习四季名称1.呈现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或名称,让学生跟读并感受四季的不同之处。
2.教师引导学生合唱《四季歌》,加深对四季名称的记忆。
第三步:探究四季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讨论春夏秋冬的特点,说明四季的变化。
2.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并呈现关于四季特点的小结。
第四步:四季诗歌创作1.根据教师给出的四季诗歌模板,学生分组创作春夏秋冬诗句。
2.学生进行四季诗歌的朗诵和展示,鼓励不同的表达方式。
第五步:课堂小结1.教师对四季的探究和诗歌创作进行归纳总结,并强调四季的重要性。
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四季知识的掌握。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探究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室内外四季环境的对比和带来的感受。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四季诗歌的家庭作业,家长协助。
2.让学生拍摄四个不同季节的照片,写上对应的词句。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四季之美,培养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观察力。
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全面发展语文能力。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一单元《春夏秋冬》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四季、感受四季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春夏秋冬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图文结合展现“春、夏、秋、冬”这四季美景,全课以词组,三字句,节凑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
通过精美插图画引导学生认识美丽的四季,了解大自然的景物特征:青草,红花,游鱼,飞鸟,一景一物结合层层学习,表现出大自然之美,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等10 个生字和“雨”字头、“阝”旁2 个
偏旁;会写“春、冬、风、雪、花、入、飞”等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
1、认识四季特征。
2、掌握生字词写法。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
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
【课前准备】
要准备好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课文词句条,剪纸,彩色粉笔,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共有4组词语,8 个三字句,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本课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愉快导入
1 .师问:同学们,大家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呢?每个季节景色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
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2.出示精美四季彩图。
猜猜出示的彩图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认真观察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 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 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 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 相机识记生字。
认识部首“雨字头”。
(4) 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 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 出示短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 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 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 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 了解“霜降”。
认识部首左耳旁。
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 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 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反复朗读。
第2课时
一、
1、展示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卡片
(1)朗读
(2)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
“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 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
2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设计意图: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
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 .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