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合集下载

[2002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答案]

[2002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答案]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过错(过失、错误)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过瘾(满足癖好)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B.道义(道德、正义)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道歉(表示歉意)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C.工会(职工团体)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集会)会谈(多人商谈)必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D.张望(向远处看)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张榜(贴出文告)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儿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2002-2011北京现代文阅读

2002-2011北京现代文阅读

2002-2011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大阅读试题及答案2002年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一片树叶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

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

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

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

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

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

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

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

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

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

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

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

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

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

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

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

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阴,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阴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

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错(过失、错误)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过瘾(满足癖好)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B.道义(道德、正义)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道歉(表示歉意)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C.工会(职工团体)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会谈(多人商谈)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D.张望(向远处看)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张榜(贴出文告)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1.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雷雨》——周冲B.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C.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D.施耐庵——《水浒传》——冷子兴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②军队驻扎一个月,没有动过群众的一针一线。

③他的日历上是工作,工作,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_______,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________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美国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______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

A.融解凝视遏制B.溶解窥视遏制C.溶解凝视遏止D.融解窥视遏止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篇1: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一种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亦作“婉晚”。

迟暮。

(1)词的上片写景极具特色,请从色彩和动静的角度加以赏析。

200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语言基础知识题详解

200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语言基础知识题详解

200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语言基础知识题详解200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语言基础知识部分共有六小题,总分为18分,组成了试卷的第一大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就语音、文字、词语、句子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考查,同去年相比,少了句子连贯、文学常识以及诗歌鉴赏题。

现就这部分试题试详解如下: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答案] D[分析]第一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形似字的读音辨析,考查形式由过去的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项改为选择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总体而言进一步降低了该考点的难度。

A选项“盐碱”与“减员增效”中加点字均读“jian”;B选项中“弹药”与“肆无忌惮”中的加点字均读“dan”;C选项“赤膊上阵”与“博大精深”中加点的字均读“bo”;D选项则四个加点字的读音均不同,“滇”读作“dian”(犹同“颠”);“嗔”读作“chen”(犹同“琛”);“缜”读作“zhen”(犹同“枕”);“填”读“tian”(犹同“甜”);“慎”读作“shen”(犹同“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答案] B[分析] 第2题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

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考查形式由去年选出“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改为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难度上亦降低了不少,大部分考生应能作出正确的选择,答案是B,该选项中“随声附合”一词中的“合”字,应为“随声附和”。

应该说这两个字平时极易混淆,出题有一定的典型性,类似的还有如:貌合(和)神离;和(合)盘托出;曲高和(合)寡等。

2002—1018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汇总

2002—1018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汇总

参考答案2002年:《吕氏春秋·异宝》7.【答案】C【解析】A中的“宝”在文中是动词,看重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宝”是名词,指珍贵的东西。

B中的“刺”在文中是动词,用篙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刺”指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D中的“去”在文中是离开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去”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与古汉语去的意思正好相反。

只有C中的“受”古、今汉语都作接受、承受讲。

8.【答案】A【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古汉语的省略句知识,主语承前省略是古汉语中很常见的现象。

B中两句承前省掉的主语都是五员。

C中三句承前省掉的主语都是五员。

D中第二句承前省掉的主语是五员。

可见B、C、D三组陈述的主语都是一致的。

只有A中第一句的主语是五员,第二句的主语是荆,即楚国,该句宾语是“之”,即五员,第三句实际是承第二句的宾语省掉了主语,也就是说第三句的主语就是第二句的宾语,即五员。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虚词。

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B组两句中的“因”都是副词,都作“于是、就”讲。

A中“过于荆”的“于”是介词,作“从”讲;“苛政猛于虎也”的“于”也是介词,但用在形容词“猛”之后的“于”作“比”讲。

C中“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句“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之间,取消该句的独立性。

“宋何罪之有”中的“之”也是助词,用来前置宾语“何罪”。

D中“知不以利为利矣”的“以”是介词,作“把、拿、用”讲。

“以趋于亡”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选文第一段提出作者“古之人……所宝者异也”的见解,第4段的评论“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是对作者观点的升华。

2、3两段分别用孙叔敖和江上丈人的事例来证明作者见解的正确。

①②都是表现孙叔敖“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

③主要陈述的是郑主见识的短浅,④写伍员的仓皇逃亡,都与“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无涉。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2002-2019年北京高考诗歌汇总(附答案)

北京历年高考古诗鉴赏【2002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003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004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古曼卿①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2002年-2023年北京卷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解析+课件126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2002年-2023年北京卷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解析+课件126张
[诗歌鉴赏·2002北京卷]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6分) 登鹳雀楼 畅 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 临胜地,后废毁。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诗歌鉴赏·2003北京卷]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①—②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
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

(内容)

(写法)

(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a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对人的思念;b都流露出物 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a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b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高考作文之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以

高考作文之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以

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以【篇一: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规则”为话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总分60分)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

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

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适合,就得改。

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篇二: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题目集锦】2002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题目集锦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2002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总分60分)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全国卷)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及答案

(全国卷)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盐碱箴言呼喊减员增效感激涕零B.阐述弹药禅让肆无忌惮殚精竭虑C.束缚薄荷簿册赤膊上阵博大精深D.滇池嗔怒缜密精卫填海谨小慎微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留恋流连忘返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旁征博引D.株连珠联璧合大意微言大义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错(过失、错误)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过瘾(满足癖好)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B.道义(道德、正义)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道歉(表示歉意)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C.工会(职工团体)适逢其会(恰巧碰上了那次聚会)会谈(多人商谈)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D.张望(向远处看)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张榜(贴出文告)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英语第Ⅰ卷(三部分,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目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9.15C.£9.18答案是:B1.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NeighborsB. Boss and employee.C. Doctor and patient.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In a restaurantB. In a coffee shopC. In a clothing store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She can’t see it now.B. She is eager to see itC. She wants the man to see it first4.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A. The woman will go to the airport by taxiB. The woman is asking the man for help.C. The woman’s car has broken down.5. What is the man doing?A. Offering to do a favor.B. Asking permission.C. Asking for help.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6段对话或独白。

2002年北京卷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春季)-学生用卷

2002年北京卷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春季)-学生用卷

2002年北京卷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春季)-学生用卷一、第I 卷 选择题(60分)1、【来源】 2002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1题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 数shǔ 数.说 数.伏 不可胜 数. 数.典忘祖B. 识shí 识.别 识.破 博闻强 识. 远见卓 识.C. 横héng 纵 横. 横.行 妙趣 横.生 专 横.跋扈D. 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 模.作样2、【来源】 2002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2题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百战不殆 安详 莫齿不忘 前途渺茫B. 责无旁代 诡计 一张一驰 成绩斐然C. 恰如其分 取缔 喋喋不休 大坝合龙D. 味同嚼蜡 参与 束之高搁 无人问津3、【来源】 2002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3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

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 。

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 话题。

A. 限定 抨击 生僻B. 限制 批评 生僻C. 限制 批评 冷僻D. 限定 抨击 冷僻4、【来源】 2002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4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 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 《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 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 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 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5、【来源】 2002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5题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C2.D3.B4.A5.C6.B二、 (15分,每小题3分)7.C 8.A 9.B 10.A 11.D三、 (12分,每小题3分)12.B 13.B 14.D 15.C四、(15分)16.(6分)(1) B E(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再鹳雀楼上所见的壮观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17.(5分)(1)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窘困(或译为"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2)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18.(4分)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少陵:杜莆.(答"杜诗的境界"也对)(2)为难:更难能可贵.五、(18分)19.(4分)B D20.(4分)只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21.(4分)(1) 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表述不求一律,意思对即可.(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如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也对.22(6分)(1)从今年仲夏开始--去泥鳅内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2) A.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B.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六、(12分)23.(3分)5月27到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Ⅰ卷(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答案C]A.济jì济.世救济.济济..一堂无济.于事B.否fǒu 否.定否.则否.极泰来矢口否.认C.发fà发.胶须发.间不容发.令人发.指D.便biàn 便.饭便.览便.宜行事大腹便便..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答案D]A.狼藉改弦更张读书札记一幅楹联B.象样心心相印竭泽而渔纵横捭阖C.通谍绿荫蔽日和盘托出无耻谰言D.修葺绵里藏针别出心裁焦头烂额3.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答案B]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之一。

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表明共存B.发祥地证明并存C.发源地证明并存D.发祥地表明共存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答案A]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的范例。

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C]A.虽然最终结果只是平局,但国安足球队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榜首的荣誉。

B.中东局势依然支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阴影。

C.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D.一个企业如果不考虑盈利,一味地让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消费者得到实惠也是暂时的。

6.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弄于掌中并主宰它们命运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

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

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人船,方将渔,从而请焉。

丈人度之,绝江。

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

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

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答案C]A.其所宝.者异也。

B.见一丈人,刺.小船。

C.吾不受.也。

D.去.郑而之许。

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答案A]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

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B]A.过于.荆,至江上。

苛政猛于.虎也。

B.曰:“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答案A]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三、(12分,每小题3题)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15题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

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

铅块上放一比重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出刚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

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

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都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

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仍混沌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

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

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

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12.画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慢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答案B]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慢镜头加以重映B.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C.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D.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13.在作者看来,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答案B]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B.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C.金属球由于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D.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14.在作者看来,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的一项是[答案D]A.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B.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C.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D.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15.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答案B]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C.将人类灵活巧妙地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第Ⅱ卷(共105分)四、(15分)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6分)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3分)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5分)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18.在横线上填写诗句,并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4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

二者较之,少陵为难。

解释:①少陵:②为难: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一片树叶无论如何,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

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

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

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

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

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平衡。

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

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

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