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的追求与悲壮的结局

合集下载

形容爱情凄美的句子

形容爱情凄美的句子

形容爱情凄美的句子形容爱情凄美的句子1、其实,聚与散的感慨,花开花谢的轮回,早在清丽婉约的唐诗宋词中便得到深深的沉淀,那些深深浅浅的心语,甜甜淡淡的眷念,在灵动凄美的诗文里尽情地挥洒。

风雨散,缘分尽,聚散皆有缘。

缘,就是命中注定,落,随风而去2、有一种爱,冷艳,孤绝,凄美,寂寞。

那样令人绝望,叫人心痛,让人毁灭。

不顾一切的执着,不可遏制的思念,惊心动魄的忧伤,奋不顾身地燃烧。

这是一种幸福的伤痛,让你在千遍万遍撞碎之后,依然不想为自己刮骨疗伤。

3、又听到了夜莺的歌声,凄美,清凉,只是它穿着华丽的外衣,却一生都飞渡不过茫茫的沧海。

4、轻轻地,我走在岁月的烟雨中,带着些许的落寞,也带着丝雨般的惆怅,似乎这一切的凄美是为我而准备,让我飘荡在无边潮湿的寂静中,就这样,一个人去追寻那遥不可及的梦。

5、故乡的春雨正是一首凄美伤感的诗。

飘雨的日子,多想执笔划出雨的美和生命的意义。

不经意间会回顾着一段段旧时光总是会嘘唏不已,一生的时光竟是如此的短暂和太多的不舍。

6、接受与否,有时我们并无选择。

爱因为不能拥有而深刻,梦因为不能圆而美丽。

人生,总是带着残缺的美,因缺憾而凄美。

7、不论是上面的草地,还是草地两旁的树木,或是一旁孤独的椅子,加上飘落的花瓣,陪衬着一点烟雾,哀伤凄美的词语骗浮现在脑海之中,给人的感觉是感伤,说不出来的心痛,却很喜欢。

8、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总喜欢将心安放于淡淡的文字,在平淡中感悟生命的本真,在静好中尝尽人生的百味。

人生,本来聚散无常。

我们又何必执着于一朵花开的娇艳,一片落叶的凄美?就让我们给心留一点空白,不让心因疲惫而荒芜了所有的付出。

9、时光越老,人心越淡。

曾经那些刻骨铭心,刺穿内心深处最伤痛的往事,以为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就这样慢慢地淡去了,我们都明白,这并不是薄情,也非无意,更不是忘记,是让这些纯真凄美的回忆,深深的永存在心底,化作陈年佳酿。

10、隔着久远的时光我读她,读她伤春背后的婉约凄美,读她对爱人的思念她如海棠,在见到他的时候盛开;他走了,她随着他的爱一起凋零了。

凄美爱情故事梗概范文

凄美爱情故事梗概范文

凄美爱情故事梗概范文【最新版3篇】篇1 目录一、爱情故事概述1.故事背景:现代都市2.故事情节:男女主角相遇、相恋、经历困难、最终走到一起3.主题思想:爱情需要勇气和坚持,幸福需要努力争取二、详细情节1.男女主角相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女主角(小雅)与男主角(小杰)相遇,两人一见钟情。

2.相恋:小雅和小杰开始恋爱,两人相处愉快,感情逐渐升温。

3.经历困难:小雅的父母反对她和男友在一起,小雅陷入纠结,小杰为了追求爱情,勇敢地与小雅的父母对抗。

4.最终走到一起:经过一番努力,小雅的父母最终同意了他们的关系。

然而,他们又面临新的挑战,小杰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这些困难,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共同克服困难,最终走到了一起。

5.结局:经历了种种考验后,小雅和小杰终于迎来了幸福的生活。

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一段美好的传说,流传在现代都市中。

篇1正文在现代都市中,小雅和小杰的爱情故事传为佳话。

他们相识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情感。

小雅是一个善良、温柔的女孩,而小杰则是一个勇敢、坚韧的男孩。

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甜蜜和温馨,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然而,爱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小雅的父母对小杰并不满意,他们认为小杰不是一个理想的伴侣。

面对家庭的压力,小雅陷入了纠结,她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而小杰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决定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爱情而奋斗。

他开始与小雅的父母进行沟通,试图说服他们接受自己的女友。

在这个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虽然小杰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他们的关系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小杰的公司遭遇了经济危机,他失去了工作,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然而,小雅和小杰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垮,他们共同面对困境,相互扶持,努力克服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也更加坚定了对彼此的爱意。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和坚持,小雅和小杰成功地克服了所有的障碍,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现代都市中一段美好的传说,流传在人们口中。

飞蛾扑火的凄美爱情语录

飞蛾扑火的凄美爱情语录

飞蛾扑火的凄美爱情语录
1. "就像飞蛾扑火般,我愿意为你承受一切痛苦和伤害,只要
能与你在一起。

"
2. "爱情就像飞蛾扑火,即使知道注定要伤痕累累,也愿意毫
不犹豫地投入其中。

"
3. "飞蛾扑火般的爱情,是一种极致的勇敢和无畏,我愿意为
你做到这一切。

"
4. "当我遇到你的那一刻,就像飞蛾扑火,我毫无保留地坠入
了你的温柔与深情之中。

"
5. "纵使爱情如飞蛾扑火般的悲壮,但我宁愿面对一切风险,
只为和你一起度过每一个瞬间。

"
6. "飞蛾扑火的凄美爱情,虽然注定会有终结的一天,但我愿
意为你燃烧殆尽,即使最后只剩下一抹微弱的光芒。

"
7. "像飞蛾扑火一样,我愿意为你冒险去追求爱情的极致,即
使最后只有伤痕累累的残存,也值得一生回忆和珍藏。

"
8. "纵使飞蛾扑火注定是一场毁灭的旅程,但我宁愿选择为你
燃烧,哪怕只是在短暂的瞬间里,经历一段灿烂而凄美的爱情。

"
9. "即使飞蛾扑火结束时只剩下烧毁的痕迹,但那段追求爱情
的勇敢之心,将永远留存在我心中,因为那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
10. "飞蛾扑火般的爱情,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全身心去爱一个人,永远都不会后悔,即使最终只是一场无法避免的燃烧与消失。

"。

【民间故事】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

【民间故事】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

【民间故事】项羽与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项羽与虞姬是中国历史上一对凄美的爱情传奇。

项羽是楚国的将军,而虞姬则是项羽的妻子。

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令人唏嘘不已。

项羽是一个出身于士族世家的年轻将领,他英俊潇洒,勇猛无比,是楚国军队的统帅。

而虞姬则是楚国公主,出生在宫廷贵族之家,美丽动人,温柔贤淑。

两人的相遇是在一次楚国的宫宴上。

当时,项羽正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而虞姬则是宫中的一颗明珠,被众人仰慕。

而他们的相遇并不像其他爱情故事那样浪漫,而是在一场杀戮之中。

那一天,楚国与秦国的军队在战场上激烈交战。

项羽身临其境,冲锋陷阵,杀敌无数,英勇无敌。

而虞姬则在宫中祈祷,为楚国的胜利祈祷。

就在那场激战中,虞姬离开了宫殿,亲眼目睹了项羽的勇猛和英俊。

从那一刻起,她便深深地爱上了这位英勇的将军。

经过多次激战,楚国终于取得了胜利。

项羽功成名就,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

而虞姬则默默地为他祷告,祝福他的一路胜利。

在那场胜利的庆功宴上,项羽与虞姬相遇了。

他们的相遇并不是最初的张扬,而是在宫中花团锦簇之间的一瞥。

那一刻,他们的心灵似乎已经交汇在一起。

随着战争的结束,项羽与虞姬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加深。

他们在宫殿的花园里相遇,私下里交谈。

项羽向虞姬诉说着他在战场上的一切,而虞姬则默默地倾听。

他们的心似乎已经连在了一起,无法割舍。

命运并不容易地待他们。

骄兵必败,项羽最终在巨鹿之战中被困,无奈地投降。

为了保护虞姬,项羽不得不放弃了一切,包括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他成了秦国的俘虏,而虞姬则成了秦国的俘虏。

在秦国,项羽与虞姬被分隔开来,注定要度过艰难的岁月。

虞姬成了秦国的宫女,而项羽则被软禁在一座只有小窗的牢房中。

他们相见只能仰望对方,却无法真正相拥。

虞姬在秦国的宫殿里过着悲苦的日子,她不敢忘记项羽,却也无法与他相见。

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流泪,默默地祈祷。

而项羽则在牢房中深陷孤独和绝望之中,他多次企图逃跑,却都以失败告终。

他知道,只有战胜了秦国,他才能与虞姬相见。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初中语文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学校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基础知识综合。

(10分)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ㅤㅤ“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_____“圆满、圆融”的精神内蕴。

圆形结构的传统中式美学不仅应用于小说创作,更应用于传统建筑、家居设计等领域。

中国古代小说历来讲究大团圆结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

这一被诟病的文学局面在现代文学创作中被不少评论家_____,鲁迅即其中一个代表,①他们力倡改变这一局面。

相比之下,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发展至现代的席勒,②黑格尔等批评家,西方的悲剧美学观理论早已完善。

然而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甲】ㅤㅤ《边城》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既有“圆”的叙事结构,又有“悲”的美学色彩。

【乙】大结局中,翠翠等的那个人(傩送)“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可以说是一个“圆满的悲剧”:③无尽的等待或许有渺茫的希望,或许即为绝望。

【丙】《边城》的故事发生在茶峒——一个_____的世外桃源,人物是_____中的普通几个。

【丁】④故事的结局并不算得“悲壮”,但是沈从文将优美的语言与凄美的结局相结合,使得全文弥漫着悲情的基调。

(1)下列加点词语中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内蕴B.诟病(gòu)C.傩送(tān)D.茶峒(dòng)(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赋予批评令人神往人山人海B.给予批评与世隔绝人山人海C.给予抨击令人神往芸芸众生D.赋予抨击与世隔绝芸芸众生(3)文中标号的四处标点,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对文中画线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诸多小说的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B.因此在现代文学中,“悲”作为小说的诸多创作主旋律,也成为对抗或接受西方悲剧美学观的表现之一。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摘要】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尤其是表达悲苦情感时更显凄美。

悲苦中的诗意之美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相比浅薄的欢乐,悲壮之情更能触动人心。

古代诗人通过悲苦描绘出美的景象,将悲壮主题在诗词中凸显出来。

古代诗词散发着独特的魂韵,悲壮情感诗词更是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美正是从悲中来,悲壮情感在文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通过古典诗词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的情感表达方式,感受到美从悲中而来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古典诗词、悲壮、凄美、情感表达、诗意之美、悲苦、美的景象、主题凸显、魂韵、永恒魅力、文学价值。

1. 引言1.1 古典诗词的魅力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其独特的魅力在于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悠远的历史传承。

古代诗人们通过诗词这一形式,将自己的故事、感情、思想融入使作品充满感染力和感情共鸣。

古典诗词的魅力在于其简洁而含蓄的表达方式,每一句诗句都可以让人产生共鸣,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人们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出无限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在短短几行诗句中体验到人生的酸楚和悲欢离合。

古典诗词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诗人们通过诗词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体验,使作品超越了个人情感,融入了普世的人类情感和价值观。

读古典诗词不仅可以享受文字的美感和音韵之美,更可以感悟其中隐含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受益匪浅。

古典诗词的魅力在于其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首诗词都是时代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阅读古典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体会到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魅力。

古典诗词如一座座文学瑰宝,永远闪烁着诗意之美的光芒,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和魅力。

1.2 古代文学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古代文学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悲苦之中展现出的凄美之感。

古代诗词中所描绘的痛苦与哀伤往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悲壮的凄美更是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泪水中体会到美的存在。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的悲壮诗词。

1.《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是一首古老的民谣,讲述了中国女英雄花木兰为了替父从军,化装成男子充军九年,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胜利归来的故事。

这首诗句短小精悍,字字铿锵有力,通过对木兰的赞颂和将士的英勇战斗,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奋勇向前的爱国精神,颂扬了中国女性的尊严和坚强。

2.《离骚》“无竹以作笔,无丝以作缕,维扬之水,东流去长沙。

淘沙者鉴,亦已远兮。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哲理性的诗篇,由屈原所作。

其浪漫飘逸,深刻隽永,如诗所述,“无竹以作笔,无丝以作缕,维扬之水,东流去长沙。

”作者铺陈自己的悲苦,把自己置于一个不断流淌的河水里去,把人生比作漂泊的河流,对于那无尽的流年,只有等着别于人群退出才能不中伤。

3.《卜算子》“九霄龙吟咆,万马战蹄骖。

匣里龙吟声,调满五湖烟。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卜算子》是唐代李之仪所作,诗的主旨在于阐述爱情与生命的本源和关系。

诗中通过描述战争的惨烈和恐怖,表现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之感,即时代宏大,命运无常,在这种情况下,唯有抓住真情和爱情,才能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愿望。

这首诗传达的思想含义深刻,语言优美,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热爱和旷达。

4.《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是唐代长恨歌与弄姥赋两首诗中的一篇,著名女诗人王昌龄所作。

诗篇中,王昌龄抒发了作为爱妃的悲情和爱国之感,“早晚下三巴,侯门一入深似海。

”这是对王昭君的离愁别绪进行的描写,而关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表述就更为震撼人心。

这是一种对真爱的追求和期盼,也是对爱情的最高颂扬。

古典诗词中的悲壮凄美,以瑰丽的词藻表达出来,让人们在沉浸的感觉中感悟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恍惚。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古典诗词的悲壮凄美,常常在描述人生离别、孤独、沉痛等情感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以自己的悲伤情感为灵感,创作了那些反映人生沧桑、离别相思的绝世佳作。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离别之痛、思念之苦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离骚》了。

《离骚》是中国先秦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之作。

在《离骚》中,屈原以悲壮的语言描绘了他对祖国的眷恋和对流亡生活的痛苦。

诗中“乘风破浪会有时”、“抽刀断水水更流”等经典语句,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的顽强与坚韧,展现了一种悲壮凄美的诗意。

李白的《将进酒》也是一首以离别为题材的诗歌,诗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树人悲欢”、“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等句,将悲壮的离别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描写离别之痛,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述孤独之苦、沉痛之情的作品。

如苏轼的《江城子》便是一首以孤独为主题的诗篇。

诗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等句,具有浓厚的离别孤独之情。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是一首以孤寂之感为主题的词作,词中“星桥横一雁,碧霞仙两鸡”、“但奏夜深歌,明月共潮生”等句,表现了词人在孤独中寻求安慰和自我陶醉的心境。

在古典诗词中,悲壮的凄美情感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现。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尽”、《如梦令》“硕人指伫立,撩乱映风裙”等句,通过秋节残败的景象、风裙飘动的形象,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悲苦之情。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坐中多一味,阶下无斯须”等句,也通过对闲适雅致的景象描绘,表现出词人心境中的淡泊清远之情。

总的说来,古典诗词中的悲壮凄美,既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添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的层次。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诗词在艺术形式上的精湛,更承载了诗人对人生离别、孤独、沉痛等情感的深切体验。

这些悲壮的诗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长恨歌白居易的爱情与悲凉

长恨歌白居易的爱情与悲凉

长恨歌白居易的爱情与悲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长恨歌》以其深情款款的描写,展示了他爱情的痛苦与悲凉。

这首诗曲折动人的情节,既是对历史故事的诠释,又是对白居易爱情经历的反映。

诗歌的开头,白居易写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这直接点出了故事的背景,汉高祖刘邦思念美貌的昭君,但无法拥有她。

这种悲凉与无奈的爱情注定了长恨歌的悲伤氛围。

白居易继续描述了昭君的贞矢、玉环的聪明、昭君的抛弃等情节,描绘了被命运所束缚的女性形象。

她们虽然美丽和聪慧,但却受到了权势者的操纵和背叛,注定了她们的爱情要命运多舛。

诗中还出现一位平凡女子的爱情故事:“五代高祖帝,号传圣,都下有巫山。

”这段描述举办婚礼的平凡场景,顿时让整篇诗增加了一丝亲切感。

白居易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暗示了平凡人的爱情也同样充满了辛酸和痛苦。

在《长恨歌》的描写中,白居易展现了对于爱情的坚贞不渝的追求。

他描述了皇帝迫不及待地竟敛无私济贫,修桥铺路,实行积极的改革,只为了抵达心爱的人的怀抱。

这种对爱情不懈努力的追求,传递出了他内心对爱情的珍视和深情的展露。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还隐藏着爱情的痛苦和苦涩。

他描述了美貌少女昭君的冤屈和无奈:“昭君怨何高,彼是长门第。

自非窈窕者,乃是藩篱类”。

她的美貌成为了她被权贵掌控的手段,她被迫与自己真正爱的人分离,这种痛苦和悔恨无法言表。

在《长恨歌》的最后,白居易再次回到了自己的爱情。

他借助昭君的形象来表达对自己爱情悲伤的思考和反思:“自谓被服宠,坐见东宫沐。

恩同陈塘柳,时共王翦笛”。

白居易将自己的爱情与昭君的遭遇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遭遇的痛苦和悲凉。

总的来说,《长恨歌》呈现了白居易个人经历与历史故事的融合。

他以一种深情款款的笔触,描摹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无奈的抱怨和思索。

这首诗既是对历史故事的诠释,又是白居易爱情经历的映射,建构了一幅爱情与悲凉相交织的画卷。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生动的描写,深情的表达,打动了后人。

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沈从文《边城》

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沈从文《边城》

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沈从文《边城》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沈从文《边城》引言: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

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古君子遗风。

“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扬光大。

但这里谱写一曲唯美与凄凉的命运悲歌。

沈从文老先生的《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前些日子刚刚读完,上周女儿回家,和女儿谈起里边的内容,女儿说,《边城》?我们课本里有啊!现在的孩子多么幸福啊!有老师的引领,相信沈从文老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该是多么的美轮美奂。

引用:《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一、山水美《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

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

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的历史岁月长河里,千古传颂着很多凄美的故事。

我国古代最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篇1:长恨歌《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20xx年(元和元年)。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部分)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篇2:梁祝化蝶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想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千百年来,《梁祝》故事经过了历代作家和民众的不断修改和再创造,据不完全统计,梁祝处在全国有5处、梁祝墓有9处,在宁波鄞县还有1处梁祝庙。

人们都愿意相信美好的传说曾经发生在自己的家乡。

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篇3:凤求凰《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古代凄美的爱情故事篇4:西厢记《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

庭院黄昏春雨霁。

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

张爱玲: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张爱玲: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张爱玲: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张爱玲: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引导语:‘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用于形容张爱玲的文章,她的文章中总是透露着一种苍凉的意味,但苍凉并不是悲壮。

我不喜欢壮烈。

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盛名之下,必有疲惫。

年轻的时候,会觉得人生漫长无力。

总要追寻点什么,才觉得岁月有所附丽。

张爱玲所热爱的,从来不是如水平静的庸常生活,从来不是悠然世外的桃源岁月,从来不是男耕女织的俗世烟火。

她要的是平凡的路上有传奇,传奇的人生里有安逸。

但她不知,有时候,会累。

在上海滩的迅速蹿红给张爱玲的私人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张爱玲是一个有心经营却不擅经营自己写作事业的女子。

除了应对大小杂志社络绎不绝的约稿,她也开始参加上海文坛的社交活动。

事事皆在于人,哪怕她那么不热衷于人际关系的周旋,但也得去做。

她先后结识了《紫罗兰》的'周瘦鹃,《万象》的柯灵,还有《天地》的苏青。

彼时,张爱玲与苏青可谓是上海文坛的两生花,一个冷艳之中有热烈,一个清寂之中有淳厚。

苏青这个人,是女子的身体里藏蕴着一种男人的爽利和果决。

那时候的上海,女作家大放异彩。

除了最当红的张爱玲和苏青,还有潘柳黛、关露,她们被称为“上海滩四大才女”。

自古便有“文人相轻,武人相重”的说法,其实很有道理,女作家也大多自恋甚深,张爱玲也不例外。

在另外三人中,张爱玲唯与苏青算是熟识,也曾与潘柳黛有过来往。

苏青,原名冯和仪,浙江宁波人,年长张爱玲四岁。

她十九岁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一年之后便结婚退学,来到上海。

1943年4月,苏青在《风雨谈》杂志上连载《结婚十年》,出版之后风靡上海滩。

凄美的结局作文

凄美的结局作文

凄美的结局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凄美的结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用那轻描淡写,形容我濒临时的无赖与俳徨……—题记问事间情为何物前世,我是一只令人羡慕的蝴蝶,人类说我是爱情的象征。

我不知道所谓的爱情是什么,但当我听到这个词,我对它就有了一种深深的眷念与向往。

我来到万花丛中,看着那成双成对的蝴蝶在一起翩飞,我想:那就是所谓的爱情吧!可是,没有“人”愿意跟我说。

因为,我是一只—哑蝶。

一次,我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上飞舞,我想:他难道就是我的爱情吧。

这时,他也看到了我,轻声告诉我说:“让我来照顾你吧!”我微微的.点了点头。

就这样,我们天天腻在一起,我听他那温文而雅的歌声,和那柔美的话语,我对着他微笑,他亦是如此。

有一天,他突然笑着对我说:“我要去寻找那个属于我的爱情了,再见。

”他的话像是一把锋利的锐刀,直措我心。

我瞬间明白,我!不是他的天使,只是……我想告诉他,我爱他,但是我只能用深邃的目光去告诉他。

可是,他头也不回的走了,离我而去,我只能那么无助的望着他离去的背影。

我是夏夜,永远不懂得漫天飞雪,更不懂得他心中的她是那些……只教人生死相许今生,我们双双化蝶,与前世结下因缘。

我是一个娇媚的女子-祝英台,爱上了一个书生—梁山伯,他亦样。

每天,我们一起嬉戏在百草丛中,一起看夕阳黄昏,一起看繁星闪烁,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

可是,好景毕竟不长。

我们因为一些拄扰,让我们不能在一起。

我告诉他:我们离开这里吧!他眼中闪过一丝丝忧郁。

我和他多次想要逃避现实,可是,逃避往往把我们拉出来面对现实。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在这个漫长的夜晚,我两来到竹林间,那凌乱的目光增添了一丝凄凉,惆怅与忧伤紧紧包围着我们,我依偎在他身上,我真想就这样一辈子啊,可是,没人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清晨,细雨绵绵,微风阵阵,从竹林中飞出两只世间独一无二的鸳鸯蝶,看起来是那么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鲜活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中悲壮的凄美更是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情感。

悲壮的凄美不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辛酸,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和精神追求,让人在悲伤中品味到生命的美好和坚韧。

诗词中的悲壮凄美往往与战争有关。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四方烽火尽,三面榆堑存。

乱山残雪漫,远岫照云痕。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直白的描写和感人的情感,使人深刻体验到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

宋代文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则描绘了南宁战役时的惨状,将惨烈的战争与人才的流失、民生的艰难联系起来,体现出民族复兴的艰难与决心。

古人们也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爱情的悲壮凄美的情感。

唐代女诗人李冶的《青玉案·元夕》抒发了女子的孤寂和相思之苦,“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爱情的不可遇,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思考,展示了人生最真挚的情感与无奈。

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通过描写猎人离别爱妻的情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苦,让人们深刻感受到爱情的温暖和牵挂。

经历过生活的辛酸和经历万事万物的消亡,古人总能在诗词中找到对自己的安慰,从而被悲剧的美所感动。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浪漫诗意与悲壮情怀交织,强调了人生的喜怒哀乐,生命的绚烂与刹那间的逝去,在情感的深处,演绎了人生的真谛。

宋代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则反映了人生的荒唐和跌宕,以及任何人都难以控制和把握的局面,使人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和震撼。

悲壮的凄美如一阵清风吹拂,令人有无限感叹。

它不仅仅体现了文化的魅力,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意蕴,在面对困难时,减轻了人们的痛苦和悲伤,赋予了他们力量和勇气。

纵观古代诗词,我们不难发现,悲壮的凄美一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气息,也是文化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宝库。

悲剧的命运,悲剧的结局

悲剧的命运,悲剧的结局

悲剧的命运,悲剧的结局悲剧精神是贯穿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神主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色”。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也不例外。

作品从开篇起,先从一个个人物的悲剧命运写起,到最后整个起义悲壮覆灭结束,悲剧贯穿始终。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部名著,去探究这部名著悲剧产生的原因。

悲剧文学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纵观整个《水浒》,造成作品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时代的悲剧《水浒传》是在元末明初的现实背景下,由作者施耐庵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其中故事的情节是以北宋末年的历史为背景的。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知晓,此时的北宋政府政治已经腐朽,统治阶级对外极力妥协,对内极力大肆搜刮,残酷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造成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宋徽宗即位后,更是大兴宫室,浪费无度,创花石纲,劳役繁兴,加之水旱自然灾害的侵扰,人民无法生活,相继发生了宋江和方腊等起义。

在这种时代悲剧的大背景下,个体的人物又怎能逃脱悲剧的命运?所以才会有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悲剧发生。

即使是中下层的官吏,如林冲、鲁达、施恩等等,也都避免不了这种悲剧命运,普通老百姓的命运悲惨便不言而喻。

二、文化的悲剧从秦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到北宋,儒家思想已经独霸传统文化鳌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千年的浸润积淀,儒家“忠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及其提倡的一系列严格的礼法制度,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并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血缘宗亲关系结构的最基本的思想意识。

也正是这种意识,导致了人们思想上普遍产生“克己复礼”的观念。

在个人方面,则产生了追求上的隐忍,意志上的消磨,抗争上的懈怠,并最终形成他们心中的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正统、忠于父辈的根深蒂固的思想。

林冲如此,他本可以给调戏自己妻子的高衙内一顿暴揍,让他“知难而退”,但因看到是长官的儿子,自己就先隐忍起来,最终让高衙内得寸进尺,弄得自己家破人亡,逼上梁山。

美好的人性 悲凉的结局

美好的人性   悲凉的结局

美好的人性悲凉的结局摘要: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展示了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人性美——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从而体现出作者精心营造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也描写了纯自然力状态下的人性美——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和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

在学习理解这两部小说基本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结尾,从而引领学生更多地关注两部小说人物性格与命运、人物生活时代与环境、东西文化特点、运用隐喻等方面,并进行对比阅读研究,引发学生对两部小说更深广的文化内涵的讨论与思考。

关键词:《边城》;《老人与海》;结尾探究;比较教学德国诗人歌德曾说:“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

”而整本书之所以具有重大的阅读价值,正是因为它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睿智哲思和文化内涵,而且在千百年来彰显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共同的情感倾诉和生命追寻。

因此,对学生而言,阅读整本名著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丰富人文积淀,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拓宽视野、陶冶性情、启迪良知、滋养心灵,从而为个体生命的成长涂上一层绝美的精神底色。

正如吴欣昕老师所说:“因为整本书的内容领域广阔,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精神成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①。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特立独行、别具个性的文学大师,他终生为之构筑的“湘西世界”以其清新恬淡的艺术魅力散发出悠远自然的审美价值②。

小说《边城》③如一条澄澈纯净的溪流,缓缓地流淌在湘西一隅,也静静地浸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④也是学生在高一学期完成学习的一部意义深远的杰作,作品亦描写了纯自然力状态下的人性美——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和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⑤。

学生对书中的名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耳熟能详。

《边城》和《老人与海》这两部中篇小说,人物关系都很简单,从故事发展上看,既没有错综复杂扣人心弦的阴谋算计,也没有悬念迭生出人意料矛盾冲突。

三年级散文凄美和凄清

三年级散文凄美和凄清

凄美和凄清
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个凄清的结局。

他,她,曾经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曾经得到了多少人的祝福;曾经痴迷了多少人感情……
然而,如今的一切都变了,只因为这个故事本就不该发生,一段凄美换来了最后的凄清;他,她,他们都没有想到吧!
如今,多少人为他们伤心;为他们叹惋;为他们失望;为他们……可是这毕竟只是一场梦,再美再美的梦,也会出现阴沉的雨天,带给梦无限的痛。

也许,梦醒,雨停,是他们之间最好的结局。

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挂念;那么多不甘;那么多难舍;那么多……或许,错了,是她伤害了他。

凄美一定要用凄清做结局吗?
没有人能创造奇迹吗?
凄美&凄清?。

伤感凄美的句子

伤感凄美的句子

伤感凄美的句子[标签:栏目] ,伤感凄美的句子1、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

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所以不要后悔2、一曲悲歌,唱出相思几何,嘈杂的世界,闭上眼睛,一切,用音乐替代。

只是寂寞,并非堕落。

3、看见的或看不见的感动,我们都曾经过,然后在时间的穿梭中,一切成为了永恒!4、一辈子呵!是时间还是距离?曾以为此生念念不忘的人,也终究会在某一个繁华的路口认不出彼此的背影……5、一个人我会很安静,我不去问,不去提,伤心了我会用沉默去代替。

6、我每天都在数着你的笑,可是你连笑的时候,都好寂寞。

7、熟悉的街道,陌生的味道,这种感觉很空旷,难耐的日子,流逝旳是时间。

8、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过目不忘的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9、爱到分才显珍贵,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拥有。

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

10、一些一闪即逝的情节,一种无能为力的摆脱。

说孤独不孤独,说幸福却又满腔凄凉的沉默。

只能错愕……11、喝着咖啡,苦苦的滋味。

快乐与忧伤,依然能感受到的那份真实与感动思念与孤独。

12、摊开掌心对着天空,掌心里有阳光,那是我想你时莞尔的笑容;掌心里有雨滴,那是我思念你偶尔滴落的泪水。

13、我也不想吊死在你这颗树下,因为会给你带来顾虑,可我自己也无可奈何,喜欢一个人有错吗?14、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15、一个人,这寂寂的夜,太冷清。

自天花板掉下的灰尘,漂浮着游动着,宛如宇宙深处不知名的流星,我仰头观看,却撒了一脸的落寞。

16、有些情谊,会像黑夜里的一道星辉,即使没有温度,却也能照亮彼此心底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17、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18、你用心,他无心,爱着不爱自己的人,本身就是没有回报的。

19、关于过去,谁都不能左右的,至于以后的结果似乎只有两种结局:躲在黑暗的角落哭泣,或者是绽开如初的笑颜,或许,任何人看到我,我都会以微笑去面对,即使我的心已经破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凄美的追求与悲壮的结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分析论文作者:龚声洪作者单位:林口中心小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3级2015年 1 月 25 日凄美的追求与悲壮的结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分析【摘要】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外文学史上两部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都以追求自由恋爱,挣脱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为故事主线。

两部经典的爱情悲剧在悲剧主题的展现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然而,爱情在不同的文化影响下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

两部戏剧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对爱情的萌芽、表达、态度以及面对悲剧命运的抗争之时,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关键字】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异同;成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梁祝》和《罗》)这两支汉侗哀艳的爱情悲歌,世代传唱,经久不衰,其对于人性中真挚爱情的追求留给人们永恒的美的享受。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度品味这两部经典之作时,发现它们在诸多的相似之中还有各自的不同。

本文将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探究,试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成因。

一、作品介绍《罗》与《梁祝》历来被认为是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典范。

“这两部作品都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而来,有着相同的故事来源和鲜明的共同主题”[1]——它们都是颂扬爱情的赞歌,同时又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 1594 年创作的经典名著《罗》的故事同样也来源于一个十五、十六世纪的民间传说 ,故事的诞生地是意大利北部小城维罗纳。

这个浪漫的小城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相恋的地方。

罗密欧与朱丽叶来自两个不共戴天的世仇家族———蒙太古与凯普莱特。

在凯普莱特举办的家庭舞会上 ,两个仇家的子女却一见钟情、热烈相恋。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追求幸福 ,在明知会有阻力的情况下,经由神父的帮助结成了夫妻。

在罗密欧意外杀死朱丽叶的表哥之后,面对父母的责难和逼迫,朱丽叶依旧对罗密欧不离不弃,甚至还为了逃离父母给她选择的婚姻,选择服下让人假死的毒药。

然而阴差阳错,蒙在鼓里的罗密欧以为爱人真的逝去,选择了与恋人一同殉情。

当朱丽叶醒来后见到罗密欧的尸体,不愿一人独活,也拔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悲剧通过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优美抒情的人物语言,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2](P2)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言,“毫无疑问,此剧是莎氏问世的第一部伟大的戏剧”。

[3](P7)《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故事传说大约形成于东晋时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4]作品讲述的是祝英台自幼聪明伶俐,后来女扮男装到杭州去求学,路上偶遇梁山伯,见其憨厚耿直,便草桥结拜,兄弟相称。

二人一起读书,相伴三载,情谊深厚,尽管祝英台曾多次暗示自己的身份,但梁山伯却愚钝不知祝英台为女儿身。

待他得知真相要娶祝英台为妻时,却遭到女方父母的拒绝,只因梁山伯家境贫寒,与祝家门不当户不对,非但如此,祝老员外还要把祝英台许配给他人。

梁山伯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而祝英台在出嫁途中下轿去墓前拜祭,痛苦万分,谁知墓穴在其痛苦之时突然裂开,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入穴中,最后二人化蝶飞出,表现出“生不能同衾,死亦同穴”的悲壮气势。

这部作品歌颂了爱情,反对封建礼教,曾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两部作品都充斥着封建传统思想和制度与新时期新思潮的矛盾冲突,其中爱恨交织,悲喜交加,一波三折,成就了流传百年的经典爱情悲剧。

二、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一、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主题两部剧都以追求自由恋爱,挣脱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锁为故事主线,都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忠贞不二的爱情以及以死相抗的反抗精神,塑造了两对为追求美满婚姻而不惜双双殉情的理想形象。

(1)歌颂爱情两部作品分别讲述了两段动人而又凄惨的爱情故事,他们因一见钟情而陷入了爱情的沟壑,而后又各自受到外界的阻扰,都积极顽强的进行了反抗和斗争,最后都为爱而牺牲。

两段故事的开始相同,都是为爱而展开,结局也相同,为爱而结束生命,而且都经历了精彩而又坎坷的悲剧历程,演绎了两对恋人不懈努力追求自由爱情、对爱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最后成就了两部作品“追求理想爱情双双为爱而死”的共同主线。

(2)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由于两部作品所发生的背景均在封建社会,其共同特点都是以经济、政治利益为最高目的,完全排斥爱情。

但是,为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他们勇敢地站起来同封建婚姻制度进行顽强的抗争。

当然爱情背后的意味也十分深长,我们在欣赏这两部悲剧表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底蕴。

不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们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和反抗预示着旧的封建思想必将灭亡,新事物定会取而代之。

主人公虽然为爱而死,但他们换来的却是新观念的胜利。

所以说,两部作品不仅谱写了美妙的爱的篇章,同时也带给了人们希望。

二、社会背景相似《梁祝》的故事产生于魏晋时期,当时战争比较频繁,社会也十分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开放化的社会趋向,致使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尤其是女性,她们变得异常潇洒与旷达。

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才造就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才有梁祝的自由恋爱。

然而,这个时期的封建君主专制与压迫思想的社会现实十分残酷,社会群体的风气、礼法制度与婚姻制度等封建制度也较为明显,所以梁祝最终也只能化蝶双飞。

《罗》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那个时代的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他们生机勃勃,追求改革创新,并提倡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

罗密欧与朱丽叶就代表了当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这一群体,他们的生死爱恋正是追求世界观、价值观与理想的体现。

但是当时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他们只能以死相伴。

可见,两个悲剧的社会背景也十分相似。

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成功运用一部作品的成功单靠内容是无法实现的,作者创作作品除了反映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外,更为现实的意义应该是能够得到读者的接受,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作品的表现手法如何,也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罗》和《梁祝》在表现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都成功地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罗》中,两位主人公的爱情表现出的大胆和火热,像火山爆发一样狂热,第一次见面后就向对方敞开心扉,倾诉了自己的爱意。

然而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使两人在表达爱意的同时,又担心会因家族的仇恨而不能在一起,在现实的逼迫下,致使两人只能偷偷见面,浪漫的爱情遭遇了残酷的现实,他们的爱情既疯狂又不可公开,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最后只能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殉情得以化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在这篇作品中浑然融为一体。

《梁祝》中,梁祝在求学的路上相遇,相谈甚欢,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感情,两位主人公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这些情节的安排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浪漫的爱情的追求。

然而当爱情遭遇门当户对的传统、祝父的反对、马家的势力逼迫等诸多现实因素时,通过两位主人公双双化蝶而在幻境中实现爱情理想,使整个作品充满浪漫的氛围,将现实与浪漫相结合表现到了极致。

三、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爱情是文学作品无法远离的一个重要命题。

爱情和婚姻不仅反映着这个民族在个性意识和婚姻观念上的特点,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代代相传。

虽然两部作品在爱情方面如前所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之处也是相当明显的:(一)爱情悲剧的主题思想深度不同《梁祝》的主题思想乍看之下似乎有以下两点:一是反对封建传统、包办婚姻的制度;二是歌颂自由地追求爱情,表现当时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和渴望。

但是在我看来,作为梁祝爱情悲剧最后形成的化蝶情节,似乎向当时的青年男女传达这样一种思想:若想挣脱包办婚姻的枷锁,获得追求爱情自由的权利,便只能是“化蝶”的悲剧结局。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便不得不说《梁祝》这部作品在某些程度上是遵从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妇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

拥有着先进思想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最终在与封建礼教强硬势力的对抗中败下阵来,以“化蝶”收场,正如前文所述,这是社会的悲剧。

如此看来,《梁祝》更加强调的是反对封建传统、包办婚姻的制度这一主题思想,而淡化了甚至是磨灭了歌颂自由地追求爱情的主题。

莎士比亚曾说:“我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就是`爱”。

我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

”《罗》正是莎士比亚这一思想的充分体现。

尽管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出生于封建大家庭和贵族家庭,但是两人都没有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勇敢、坚强,对爱情忠贞不渝,愿为爱情牺牲一切乃至性命。

虽然两人阴差阳错地错失了可以拥有美好结局的机会,但是两人用他们的鲜活的生命,唤醒了两个互相敌视的家族,最终以他们的死为契机让两家人和解。

几千年的封建观念对坚守这种观念的人做出了惩罚,尽管代价极大,却让人看到了人文主义的一丝曙光。

正如罗密欧所说的,他们的坟墓将是一座灯塔,为后人指明方向。

至此将对封建思想和家长专制的批判推向高潮,同时达到了宣传人文主义的目的。

(二)对爱情的表达不同梁祝的爱情是很含蓄的。

他们同窗三年,相爱却没有直接表达;直至离别在即,他们还是很含蓄地表达爱意,致使彼此没有会意,导致爱情的失败。

如在作品中多处运用比喻、暗示等手法表现事实和心态。

以“十八里相送”为例,祝英台寓情于景,以牡丹花、母鹅、比目鱼、牛郎织女等事物委婉的暗示自己是女儿身及对山伯的爱慕,愿意终身相许。

当他们行至送子观音堂的时候,梁山伯说到“金童玉女列两旁”,英台马上应道“他二人分明夫妻样,谁来撮合一炉香?”表现出她对山伯不能会意,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焦虑与无奈……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则不同,人物情感的表达是大胆而直接的,这也是 15 世纪末西方爆发的文艺复兴运动所提倡的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三)捍卫爱情的行动不同在捍卫爱情的行动上,梁祝“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被动的、极其可怜的,甚或采取‘忍’、‘让’的态度以缓和矛盾而最终换来自身爱情的悲剧”。

[5]即便是在面对爱情留存的危机之时,他们二人所做的也并不是商量对策放手为爱情一搏。

在当时爱情婚姻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引导下,梁山伯无力为爱情做出反抗,而只能忧思成疾慢慢死去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祝英台身上虽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但是她也并未能完全摆脱“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言。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我们也很难想象这二人能够冲破礼教的藩篱,不顾反对自由结合,即使他们早已互相表明心迹,也不可能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不顾一切私定终身。

他们的反叛是不完整的反叛,他们追求自由恋爱的行为和礼法构成了对抗和冲突,最终转入自我毁灭,以悲剧收场。

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却为了捍卫爱情而采取了积极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