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环境视角下的传统民居(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中国传统民居

高中地理课件-中国传统民居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
主讲人:杨凯波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
主讲人:杨凯波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
主讲人:杨凯波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
主讲人:杨凯波
浙江诸葛八卦村
❖ 诸葛八卦村位于兰溪城 西17公里,古称“高 隆”,村中现居有诸葛 亮后裔近4000人,为 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 居地。
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 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 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 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 共存共荣,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六)新疆喀什民居
中国居住习俗中的风水信仰
• 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对建筑住宅十分讲究,从选择宅基,动 土建筑,上梁落成到进宅居住,都有一系列的习俗活动。 这些习俗活动甚至被概括为玄而又玄的风水学说。在人们 心目中,家宅风水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的前途命运,祸福 成败。因此,民间在建筑和居住过程中都非常重视风水。
干栏式
•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 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横 梁和木板,表明当时已产生干栏式建筑。
• 干栏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 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 阑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 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 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
我国传统民居
• 我国最美古村落建筑群 • 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形态 • 其它民居形式 • 中国居住习俗中的风水信仰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第三讲民居和地理环境(共36张PPT)

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第三讲民居和地理环境(共36张PPT)

知识梳理: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7、陕北民居:窑洞是陕北建筑的主体,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宅所。窑 洞的最大优点是冬暖夏凉。冬季窑外滴水成冰,北风呼啸,窑内灶膛里烧 些柴禾就暖融融的。火炕是窑洞的第二特征,热炕头可比冷床板美得多! 夏季7月窑外热浪翻滚,窑内却凉爽如秋,胜过安空调。人们常说陕北穷 ,这窑洞却是大自然赋予陕北人的厚爱,也是陕北人的聪慧所在。
知识梳理:世界民居与地理环境
9、巴布亚新几内亚——A形茅屋:巴布亚新几 内亚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珊瑚岛群,气温高,湿 度大,降水多,大部分地区为茂密的雨林所覆盖。 当地的居民以图腾划分部落和村庄,以母系血统划 分家庭。一个家庭一个茅屋——茅屋就是他们的住 宅,众多的茅屋整齐地排列成直线构成村庄,村庄 中心是用于跳舞的空地,当然这些舞蹈都具有特殊 的庆典和仪式意义。A形茅屋,高度可以达到25米, 上半部装饰着抽象的图案,下半部用编织的草席做 墙,后部逐渐倾斜到达地面,屋顶覆盖茂密的茅草。
知识梳理: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6、西北干旱地区民居:西北干旱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常年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气候干燥。 因此西北地区的民居具有以下特点:(1)墙体较厚,房屋进深小,屋内 都设计有取暖设备如炕、火炉等。(2)屋顶多为平顶或坡度非常平缓的 半“人”字形或“人”字形屋顶。(3)门窗多朝东南或朝南,一方面利用 屋内采光,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冬季西北风的影响。(4)房屋建筑材料多以 土为主,木材使用量少。
知识梳理:中国民居与地理环境
1、江南地区民居:江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江南地区民居典型的以苏州园林和乌镇水乡民居为主。巧妙地将 建筑与水景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当然这里的民居多门 窗大,屋顶坡度较大,利用通风与排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中国传统民居与地理》优质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1节《中国传统民居与地理》优质课件(共29张PPT)
纳党费、支 部发展党员程序等9项党建基础工作, 打牢支 部工作 基础,充 分发挥 党组织 铜墙铁 壁
作用;要加强机关党务工作
独门独院 门窗较小且开向院子,用绢或纸覆盖 墙壁较厚 方正,封闭,对称 坐北朝南
院子更开阔,窗户更小,墙体更厚
庭院式住宅形成的地理和文化背景?
总之,庭院式住宅的形成与分布地的自然环境和中华文 明大一统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
①地形平坦开阔,地广人稀——独门独院的庭院式建 筑
②气候冬冷夏热,采光需要——墙体厚实,门窗较小, 绢或纸覆窗。
③地处北半球,季风气候——坐北朝南,背靠山,房 前开阔。
④雄伟,厚重(封建权势)——宫殿、庙宇宽大的屋 檐
乔 家 大 院 鸟 瞰 图
乔家大院内景
白墙青砖黛瓦 马头墙 高于房檐 墙壁高,开间大 前后门贯通
1、黄土高原地区是典型的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而窑洞这种 冬暖夏凉,防风避雨的功能 非常适应本地的气候。
2、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 十公里,而且黄土具有直立 性的特点,坚固不容易倒塌.
由于各地在气候类型、地表形 态、文化观念的不同,导致了 各地方传统民居的不同。各地 民居呈现典型性。总体来看北 方是“‘大’家闺秀”,南方则是 “‘小’家碧玉”。
两层,底层专砖结构,上层木结构
曲桥,回廊,水围绕民居
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墙壁高层木结构
白墙青砖黛瓦
地形复杂,河流众多
河流绕房前屋后
院内多回廊,曲桥等
客家土楼
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 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 发现在我国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 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过分析 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 实力不可小觑。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 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 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上课PPT文档共41页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上课PPT文档共41页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上课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东北传统民居PPT

东北传统民居PPT

四、典型少数民族民间居住建筑介绍 朝鲜族民间居住建筑
柱、梁架 房架的形式和汉族的不同,它的特点是首先以立柱支撑纵横梁木,在脊部 设立支柱支撑脊檩。横梁纵横交叉,梁上仍以间为中心,每面各设一条椽子, 四角相接,将檩条挂在其上呈现四面坡的檐椽,从脊檩挂椽搭接至檩木者则成 为脊坡,这样做法形成了四坡水式屋顶。柱上有梁纵横交叉,下端有地梁相交, 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架。梁柱所用材料粗壮,一般柱子直径为18厘米,上下横梁 约是22厘米,檩木以及瓜柱等15厘米左右,用料经济。 外部梁柱无论明暗都做成方形断面,直立于柱础石之上。地梁自柱础相连, 柱础石用不规整石块,长形方形不等,这种做法免去柱子本身腐烂。梁和柱头 的相接处凸出25厘米,在梁柱纵横相交接处,加三角木来承担,可以起到加强 连接的作用。可以看成简单的斗拱。
四、典型少数民族民间居住建筑介绍 朝鲜族民间居住建筑
火炕 全部地面都做火炕,一进门就上炕面,室内就是炕面没有地面。朝鲜族的 火炕构造和汉族的火炕基本相同,不过它的面积更大,采用长筒式,烟火由一 洞内循环排出,使每洞都有烟火串如,炕即温热。朝鲜族的火炕的高度距离地 面30-40厘米,但炕洞向地下挖入,炕面抹白灰,表面糊油纸或铺草帘子,炕面 平整。
吉林传统民居概况
二、地方建筑材料
对建筑材料的选用宜就地取材。 分为矿物性和植物性两大类。 矿物性包括土、砖材、石材等,植物性材料包括木材、 篙秆类等。
三、采暖设施
1、火炕2、火墙3、火炉4、火地5、火盆
四、典型少数民族民间居住建筑介绍 朝鲜族民间居住建筑
延边地区村镇大部分都分布在沿山的平川地带。村庄之间的距离远近不等 ,大小并集,是根据开拓种植面积的多少自然形成的。它的地形选择和汉族村 子相仿,都在山坡之阳、靠近道路交通方便的地方,或者在河流的旁边,地势 高爽,没有水灾的危险。街坊由干道和小道之间的空地形成,一般东西较长, 间有小路成为横向的布置,也有一部分南北方向较长的,纵横交叉成为纵向的 布置。这样形状沿山间的平川长度为转移,不考虑固定的方向;另有根据干道 而布置的,干道很长,有一定的方向,因而小道也按与干道相交成平行或垂直 方向产生。道路是居民及车马的主要交通路线,没有正是规划,建设房屋后自 然形成道路。 朝鲜族房屋在布置时对于是否向阳并不重视,主要是沿着道路而建设。某 房屋以单位为主,绝大部分没有院子和围墙,因此,房屋的布置较为随意。又 因为房屋的前后都有门可以出入,前院空地和后院空地是相等的,房屋两端山 墙处有的相互连接,空隙地带很少,呈行列式。 朝鲜族人家庭每户人口一般为3~6口,平均5人左右,房屋的建筑面积与人 口数有关,以一幢房子为一户。城镇住宅间有简单的院墙,而农村则全部不设 门墙,也没有院子,亦不设厢房,为单幢独立式房,这是朝鲜族民居的特色之 一。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以院子为活动中心,而是房屋内部为中心。

大气简约地理与中国特色古建筑介绍PPT模板

大气简约地理与中国特色古建筑介绍PPT模板

14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也称皖南民居,典型的特征有白墙青 瓦、石雕漏窗、木雕楹柱,马头墙等。
分布地区:古徽州地区(黄山市及婺源、绩 溪)、泛徽地区(如浙江淳安,江西浮梁)以 及徽州周边皖南部分地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徽派建筑中木质材料较多、建筑密集,因此应重视防火,设 计马头墙可以起到阻断火灾传播的目的。
2.湘西地区的吊脚楼大量采用木材的原因是因为当地( A )
A.森林资源丰富 B.地震灾害多发C.石块沙土稀少
D.洪涝灾害多发
3.湘西地区新建吊脚楼大量采用钉子而非榫卯接合方式修建,吊脚楼的寿命反而
缩短,其原因是( B )
A.地形起伏大 B.气候湿润
C.降水稀少
D.土层较薄
03高台民居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老城东北 部一处建于600多年前的高40 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 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
广东开平碉楼,状似碉堡,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马 降龙碉楼群,是当地黄、关两大家族的海外侨乡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 年所建,呈现“上身洋装,下身唐装”的特点。上世纪60年代,开平 3次大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读下面两图,完成 下面小题。
1.关于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B
分布范围:河南、山西、 甘肃、陕西等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除了具 有窑洞的特点之外,还需考 虑到暴雨乃至洪水的影响, 地坑院建设在黄土塬上,而 且所在地区年均降雨量一般 在500毫米左右,很少有大 暴雨发生,而且黄土塬三面 都是沟壑,雨水出路通畅, 也不会殃及地坑院群。
在国家住建部首批公示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位于河南省西部的 陕州区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榜上有名。陕州区位于黄河南岸,隶属于三门 峡市,区内黄土层厚约20~70m。下左图示意庙上村部分区域景观, 下右图示意村民们居住的地坑四合院景观。村民在地坑院中繁衍生息, 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各地民居与地理环境(23张ppt)

中国各地民居与地理环境(23张ppt)
分析合掌村独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分)
16.(1)冬季多暴雪,合掌屋屋顶不易积雪,压塌房顶。 (2)当地森林植被丰富,木材易获取,就地取材。 (3)依山而建,房屋布局错落有致。 (4)合掌屋错落分布,穿插在小溪、花草植物间,构成了独特的乡村景观。
3.乙图中的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防水 B.挡风
C.阻沙 D.遮阳
客家民居
皖南民居建筑群宏村现保
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 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 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 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 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 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 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筑 风格的“三绝”(民居、祠 堂、牌坊)和“三雕”(木 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
特点:湿热、爬行动物、虫类多。吊脚楼的特点:通风散热,防 潮,反映的环境特点:高温湿润的热带环境。
北京四合院
山西大院
北方民居的特点是:屋顶较平(降水较少),门窗少且小,
墙较厚(冬季寒冷,门窗少且小,墙厚可防寒保暖)。反映的环 境特点: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黄土窑洞
窑洞的优点有:冬暖夏凉,节省建筑材料。反映的
环境特点:冬季寒冷,夏季高温,降水较少,黄土直 立的特点。
地坑院
1.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最可能分别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黑龙江
B.海南岛山区 河南
C.黄海沿岸 新疆
D.东北平原 福建
2.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分别是
A.高寒缺氧冬暖夏凉
B.干旱缺水木材短缺
C.多火山、地震降水稀少 D.潮湿、多虫鼠土层深厚
的保留。皖南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皖南民居有着重要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课件-(共34张PPT)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课件-(共34张PPT)
第六页,共33页。
气候与民居的建筑形式
当地气候 南方民居
民居特点 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
北方民居
第七页,共33页。
南方、北方气候特点?
南方降水多,气温高;
北方降水少,冬季气温低。
复习:气候的两个基本 因素?
气温和降水
第八页,共33页。
气候与民居的建筑形式
南方民居 北方民居
当地气候
民居特点 民居对环境的适应性
自然环境与民居
北京四合院
想一想:请从气候、地形、采光、御寒等方面,说一说
四合院是怎样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
第十二页,共33页。
北京四合院
气候 地形
自然环境
民居特色与功能
温带季风气候: 砖墙较厚 夏季挡光,冬季保温御寒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南窗较大
利于采光
平原: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
布局规则,多院落
鲁川粤苏闽浙湘徽 菜菜菜菜菜菜菜菜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1 自然环境影响农作物进而影响食材和做法 2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影响食材
3 自然环境影响饮食习惯
第三十二页,共33页。
第三十三页,共33页。
服自
饰然 第
和环
五 章
饮境 食对 的民 影居 响、
地 方 文 化 特 色 与 旅 游
第一页,共33页。
学习目标
1、自然环境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2、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3、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4、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我国文 化的影响。
第二页,共33页。
什么是自然环境?
第三页,共33页。
第十三页,共33页。
蒙古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每户“下沉式窑洞”建造时最必不可少的设施是
A. 水井 B. 池塘 C. 石桌 D. 木梯
3.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角更大,天井 更小是为了挡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故选D。
14
有些地方为了防御严寒或暑季纳凉,将房子修建成半地穴式。(如陕西“地坑 院”、冰屋)
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 圈房檐 ,房檐上砌一圈矮 墙(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 内,在地面活动的安全)。 地坑院内地面四周砌一圈 青砖(防渗),院心挖坑 井(积蓄雨水,污水排 渗)。门洞设圆拱和高窗 (便于采光),屋内设火 炕(除湿保暖)。
自然环境视角下的传统民居
1
对点考向:
结合传统民居特点考查当地的气候、地形、 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或自然环境对民居取 材、布局、朝向、结构的影响。
2
我国云南傣族、拉祜 族、佤族、景颇族的 竹楼,颇具特色。这 里属热带季风气候, 炎热潮湿,竹楼多采 用歇山式屋顶,坡度 陡,达45°~50°,利 于排水。竹楼属于一 种干栏式建筑,竹楼 下部架空,起到防潮、 防虫、通风的作用。
15
(2019湖北八市联考)“下沉式窑洞”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向下挖深 6 ~7 米、长宽 12 ~15 米的土坑做院子,然 后在坑的四壁挖窑洞 。在工业 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被 人们遗弃 ,受原生绿色建筑思想 的影响,现又被 人们重视和保护。读我国黄土高原“ 某下沉式窑洞景观图”( 图 1), 完成 1~3 题。
浙闽山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多发台风。
村民在桥身两侧安装了风雨板,并通过复杂的工序如涂油刷漆,使其使用期限 更长。同时,在风雨板上安装通风窗,有效通风,减弱台风的冲击力。 6
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
乡间房子半边盖, 省工省钱省木材, 遮风避雨又御寒, 肥水不流外人田。
气候与传统民居
3
(一)降水
降水多的地区,房顶 坡度普遍较大,以加 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 水。
江南水乡
4

风雨桥、廊桥
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以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 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既利于行人避雨,又能遮阳。
5
风雨桥防风雨
浙闽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浙闽山区山地多。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 夏季风遇山地爬升,多地形雨;多阴雨天气,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气候潮湿。
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
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
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
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
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
外观方整。天井用于采光、通风,
天井狭小,廊檐宽大、连通,便于
雨天通行,避免强光照射,遮荫。
12
“一颗印”为中国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它由正房、耳房 (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俗称“一颗印”。下图为 典型的“一颗印”民居照片和速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坐北朝南,南窗较大便于采光。 为了御寒,墙壁都很厚,上屋里 南、西、北三面筑有火炕,叫做 “万字炕”。火炕是满族人家住 房主要取暖设备。 烟囱坐在地面上,可以延长室内 烟道的长度,提高供暖的效力。
11
云南传统民居“一 颗印”
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
多风。最常见的住宅形式是毗连式
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
13
1.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厦深挑,可挡住太阳大高度角的强光直射,不 具备冬季保暖的功能;大小厦连通,房檐深入院落便于雨天穿行;正房、 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一 颗印”民居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故选A。
2.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内 破坡面设计不适合晾晒谷物;美观不是内外坡不同设计的主要目的;安徽、 云南等降水较为丰富,内坡坡缓不利于收集雨水,利于雨天通行。选B。
(二)气温、 光照
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
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
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
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
多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房
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 以紧缩
室内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炕、
火墙,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
厚重。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
免建筑物相互遮挡 ,强调建筑
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
7
(2019全国大联考卷)半边房(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 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 不留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A. 春季防
风固沙
B. 夏季遮荫纳凉
C. 秋季截水增湿
D. 冬季挡风遮雨 2、如图所
示,该民居大门朝向最好为: A. 东南
B. 西北
C. 东北
D. 西南 3、北京时间12:48,
该房屋的影子朝向正北,则该房屋的经度大约是 A.
108°E
B. 132°E
C. 102°E
D. 108°W
8
降水少的地区,屋面 多为平顶或平缓的一 面坡,建筑材料也不 是很讲究,多土质, 屋面极少用瓦。
9
在这种湿润的环境下,古法造桥工艺使用了一种常见的树叶——“箬叶”,和 巧妙的吸水组合来帮助木桥达到防水防潮功能。箬叶往上,依次铺满了木炭, 细沙,小卵石和大卵石,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这些铺设的物质,从上至下, 密度依次增大。这样的设计,更有助于提高吸水防潮的效果。
当地地木拱桥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增设桥顶。桥顶不仅是人们避风雨的去处, 也有效避免了雨水对桥面的侵蚀。
1.“一颗印”民居结构不具备的功能是 A.天井狭小有利于冬季防风保暖 B.房檐深入院落有利于雨天行走 C.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D.正房较高且面南背北,有利于采光 2.耳房屋顶分长短坡,短坡.向外,长坡向内,这样设计的主要 目的是 A.增加向内坡面面积,利于晾晒谷物 B.增加外墙高度和外侧屋顶坡度,利于防风防盗 C.与正房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更加美观 D.增加向内坡面面积,便于在雨季LISC集lU多雨水 3.与安徽、陕西等地山区相比,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往往天井 更小,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崎岖,建筑用地有限 B.雨水较多,有利于防渍涝 C.夏季高温,有利通风散热 D.纬度更低,太阳高度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