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高温金属结构材料分析
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形变与损伤研究
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形变与损伤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行为与损伤机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这项研究在航空航天、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般来说,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形变和损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拉伸性质的变化。
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塑性和延伸性等机械性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使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热膨胀系数增大,材料的原子和离子的能量随时在相互变化,而后者最主要地表现为在高温和其他应力条件下发生的晶格滑移、断裂等形变劣化机制。
其次是疲劳性能的恶化。
许多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和疲劳负荷作用下很难长期保持固定的力学性能,因此疲劳强度、容忍度和寿命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再次是高温环境下引起材料氧化、腐蚀和熔化等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会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因此对于这些损伤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
最后是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变化。
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的晶体粒度大小、界面能量等微观特性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针对以上几个变化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特性的表征。
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如拉伸、扭曲、压缩等来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研究材料的形变规律,这些实验数据通常需要借助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处理和分析,求得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其次是针对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腐蚀、氧化等问题的研究。
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分析手段来表征材料的表面腐蚀等现象,了解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不同元素对金属材料的损伤机理。
最后是关注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变化。
主要是采用高分辨电镜、X 射线衍射以及近代材料计算力学和材料学等多种先进技术,加深对材料界面能量和晶体弹性、塑性变形、微观断裂和晶间疏松等微观特性的认识,在损伤破坏的基础上设计新型材料。
总的来说,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形变与损伤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术手段来进行。
金属材料第三章结晶
第三章金属的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固态金属是晶体,故又把凝固称为结晶。
§3.1 结晶的过程和条件一、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金属键:导电性,正电阻温度系数近程有序: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结构起伏: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是不稳定的,处于时聚时散,时起时伏,此起彼伏,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称为结构起伏。
结晶的结构条件:当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达到一定的尺寸时,可能成为结晶核心称为晶核, 即由液态金属的结构起伏提供了结晶核心。
结构起伏是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二、结晶过程形核:液相中出现结晶核心即晶核;晶核长大:晶核形成后不断长大,同时新晶核不断形成并长大;不断形核、不断长大;晶体形成:各晶核相互碰撞,形成取向各异、大小不等的等轴晶粒组成的多晶体形核与长大是晶体形成的一般规律。
单晶体与多晶体三、结晶的过冷现象用热分析法获得液态金属在缓慢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即冷却曲线。
由冷却曲线可知,结晶时有过冷现象: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的现象称为过冷。
液态金属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过冷度:△T=Tm-Tn, 其大小除与金属的性质和纯度有关外,主要决定于冷却速度,一般冷却速度愈大,实际结晶温度愈低,过冷度愈大。
四、结晶的热力学条件热力学:研究热现象中物态转变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平衡状态的物理、化学过程。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等温等压下,自发过程自动进行的方向是体系自由焓降低的方向,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自由焓具有最低值为止,称为最小自由焓原理。
利用最小自由焓原理分析结晶过程。
两相自由焓差是相变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固相自由焓必须低于液相自由焓。
热力学条件与过冷条件的一致性。
§3.2 形核的规律形核方式:均匀形核(自发形核)与非均匀形核(非自发形核)。
一、均匀形核均匀形核:当液态金属很纯净时,在相当大的过冷度下,固态晶核依靠液相内部的结构起伏直接从液相中自发形成。
第三章合金的结构与相图
硬质合金中的重要组成相。
构
如:W2C, VC, TiC, MoC, TiN, VN 等。
35
② 间隙化合物
当(d非 /d过)>0.59时,形成
的间隙化合物一般具有复杂的 晶格结构。 如:Fe3C, dC/dFe =0.61, 正交 晶格 特点: 熔点、硬度更高
作用: 在钢中也起强化相作用。
27
1. 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分布情况的不同, 可将固溶体分为( )和( )。 2. 相是指合金中( )与( )均匀一致的组成部分。 3. 固溶体与金属间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 方有何不同?
28
特点与变化
晶粒的大小与形状无 明显的变化; 位错密度变化不大; 电阻明显降低; 强度硬度略有降低,
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对于间隙固溶体,则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
18
3 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分布是否有规律分
➢ 无序固溶体:溶质原子呈无序分布的固溶体; ➢ 有序固溶体:溶质原子呈有序分布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都 是无序固溶体。
19
(三)、影响固溶体结构形式和溶解度的因素
1. 原子大小
溶剂与溶质的原子直径差别:
铁原子 碳原子
通常固溶体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12
(一). 溶质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
固溶体的浓度: 溶质原子溶于固溶体中的量,称为固溶体的浓度。
质量百分比: C=(溶质元素的质量/固溶体的质量)100% 原子百分比: C=(溶质元素的原子数/固溶体的总原子数)100%
固溶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极限浓度称 为溶质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
31
1、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
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金属材料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分析第一章介绍金属材料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
金属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结构。
了解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对于优化其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第二章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2.1 金属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是由晶体结构组成的。
金属晶体结构分为三类: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和正交晶系。
立方晶系又分为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两种,六方晶系和正交晶系则分别只有一种。
2.2 晶体缺陷金属材料的晶体中经常存在一些缺陷,如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杂质原子。
线缺陷包括位错和螺旋位错。
面缺陷包括晶界、孪晶和堆垛层错。
2.3 热处理对微观结构的影响热处理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式包括退火、淬火、正火和强化退火等。
其中,在退火和淬火过程中,晶体内部的点缺陷和线缺陷会发生移动和重新排列,从而形成新的晶界和位错,改变晶粒的大小和形状。
在正火和强化退火过程中,则会使晶粒的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1 强度金属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强度取决于晶体的结构和缺陷,晶粒的尺寸和形状,以及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
3.2 塑性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也是晶体的结构和缺陷、晶粒尺寸和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3 韧性韧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发生韧性断裂前的能量吸收能力。
韧性既受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限制,也受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缺陷限制。
3.4 硬度硬度是指材料对于压入针或滚动球的抵抗能力。
硬度取决于晶体的结构和缺陷,晶粒尺寸和化学成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方法4.1 确定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性能可以通过试验来测定。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试验等。
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变形机制分析
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变形机制分析耐热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抗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
在高温环境下,耐热不锈钢可以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而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或失效。
本文将对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变形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变形机制与其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耐热不锈钢通常含有高比例的铬、镍、钼等合金元素,这些元素能够形成强有力的固溶体和碳化物,增强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此外,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还可以获得一些弥散的析出相,如M23C6和MX,使材料的高温强度和塑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高温条件下,耐热不锈钢的变形主要包括塑性变形和蠕变变形两个方面。
塑性变形是指在局部塑性变形区域内发生的晶体滑移和再结晶过程,主要由晶体结构和材料的力学性能决定。
耐热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能够改变晶界的能量状态,抑制晶界滑移和再结晶,提高材料的高温塑性变形能力。
此外,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速率和变形应变率,可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
另一方面,蠕变变形是指在高温条件下,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的时间依赖性变形。
在高温下,耐热不锈钢会发生晶体的滑动和晶界的扩散,导致材料逐渐产生变形。
蠕变变形的速率主要由材料的应力、温度和应变速率等参数决定。
耐热不锈钢中的合金元素可以降低晶体的滑移速率和晶界的扩散速率,减缓蠕变变形的发生。
此外,在高温条件下,耐热不锈钢还可能发生氧化和脱碳等表面反应。
氧化是耐热不锈钢表面与氧气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层,从而减少材料的氧化速率。
脱碳是指耐热不锈钢中的碳元素与高温环境中的碳气体发生反应,溶解出气泡,减少材料的塑性。
为了降低氧化和脱碳的影响,可以通过表面涂层或控制热处理工艺来改善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变形性能。
总结起来,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变形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的合金配比、控制热处理工艺和加工参数,可以提高耐热不锈钢的高温塑性和抗蠕变能力。
第三章金属结构的连接
强度计算式:τmax=rmax·M/IP ≤〔τh〕 极惯性矩法
2020/5/31
物流工程学院 WHUT
35
r2 i
x2
y2
IP
A ri2 • dA
(x2 y2 ) • dA
A
x2dA
A
A
y 2 dA
Iy
Ix
τmax=rmax·M/(Ix+Iy)≤〔τh〕轴惯性矩法(常用)
物流工程学院 WHUT
39
(2)承受N,Q,M的搭接接头
2020/5/31
物流工程学院 WHUT
40
①将外力向形心转化得:N,Q=P,M=P·e 假设:在N,Q作用下,应力由全部焊缝均担 任一点处:τN=N/Af(→) τQ=Q/Af(↓) 在M作用下,离O点最远的点为A,B点.
危险点:A(见右上图分析)
物流工程学院 WHUT
32
3)承受M的搭接接头
2020/5/31
物流工程学院 WHUT
33
计算假设: (1)构件为绝对刚性,焊缝为弹性; (2)在M作用下,构件焊缝计算截面型心作相对转动
由上面假设有:在一点处,τi大小于其到O的距离成正比,方 向垂直于连线
当点距O为单位长度r=1时,焊缝计算应力为:τ1 当点距O为单位长度r=i时,焊缝计算应力为:τi
金属结构是由型材、铸锻件间用 一定的连接方式组成的能承载的工程 结构,常见的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
2020/5/31
物流工程学院 WHUT
1
§3—1连接方法及特点
❖ 一、方法:
焊 接:(广泛应用) 螺栓连接:(用于常装拆的结构)分为:
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 铆钉连接:(国外仅用于特重型桥吊主梁) 胶合连接:(国内未采用) 销轴连接:(用于两构件间的连接)
金属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研究
金属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研究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中最常用的工程材料之一,其性能表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高温下的变形行为。
金属在高温环境中的变形行为对于材料的设计和加工过程至关重要,因此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金属材料的高温环境下,晶格的热振动会增强原子间的位移,导致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这种高温下的变形行为可以通过许多实验和数学模型来研究和描述。
其中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拉伸试验来研究金属材料的高温塑性行为。
在拉伸试验中,科学家们会将金属试样置于高温环境中,并施加外力使其发生拉伸。
通过测量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可以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变形行为。
根据这些试验数据,科学家们可以计算出金属材料的流动应力、塑性应变等重要的力学参数,进而分析和评估材料的性能。
研究人员还通过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来深入研究其高温变形行为。
高温下,金属晶粒内部的位错和晶界活动会增加,导致晶粒边界的滑移和再结晶行为。
这些现象对金属的力学性能和材料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实验和显微镜观察,科学家们还使用计算模拟方法来研究金属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
计算模拟方法可以通过建立金属材料的数学模型,模拟其在高温下的变形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理解,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实验和测试成本。
研究金属材料高温变形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材料的设计和制备过程,以获得更高性能的金属材料。
科学家们通过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可以设计出更好的材料组织结构和处理方法,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塑性和耐热性。
然而,金属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晶粒大小、晶界结构、残余应力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复杂性使得金属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研究成为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改进。
总结起来,金属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研究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显微镜观察和计算模拟等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进而改善材料的设计和加工过程。
高温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实验
高温对金属材料性能影响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高温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将金属样本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测定不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热膨胀系数以及晶体结构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对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热膨胀系数都有显著影响。
1. 引言金属是常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
然而,在高温环境下,金属的性能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高温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对于材料工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将金属样本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研究高温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具体包括力学性能(如强度和硬度)、热膨胀系数以及晶体结构的变化。
3. 实验步骤和方法(1) 准备金属样本:选择常见的金属材料样本,如铜、铁、铝等,并根据需要切割成标准尺寸的试样。
(2) 预热金属样本:将金属样本放入恒温箱中,调节温度至所需高温条件,保持一定时间使样本均匀受热。
(3) 测定力学性能:使用万能试验机对金属样本进行拉伸试验,测量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4) 测定硬度:使用洛氏硬度计或维氏硬度计,对金属样本进行硬度测试,测定其硬度值。
(5) 测定热膨胀系数:使用热膨胀系数测定仪测量金属样本在高温下的长度变化,计算出其热膨胀系数。
(6) 分析晶体结构变化:使用X射线衍射仪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金属样本的晶体结构变化,分析高温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金属样本进行高温处理后,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力学性能:金属样本在高温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高温使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大,晶界迁移,导致金属变得更加脆性。
(2) 硬度:高温对金属材料的硬度也有影响,一般情况下,高温下金属的硬度会降低。
(3) 热膨胀系数: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描述其在温度变化下体积或长度变化的重要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会使金属的热膨胀系数增大。
(4) 晶体结构变化:高温下,金属的晶体结构可能发生相变或晶粒长大,导致材料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工程化学基础》第3章-自用版
晶体 粉末 狭缝 电子束
电子衍射仪
7
表3. 1
粒子 电子
粒子的德布罗依波长和半径
半径 /m 10–17 10–10 波动性 较明显 不明显
质量 /kg 速度 /(m· s–1) 波长 /m 9×10–31
106 108
103 106
7×10–10 7×10–12
4×10–10 4×10–13
氢原子 1.6×10–27
39
3. 2 元素周期律 金属材料
学 习 要 求 1. 掌握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及方法;掌握未成对电 子数的确定及未成对电子存在的意义。 2. 了解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明确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 明确耐腐蚀金属、耐高温金属等在周期表中的 位臵,了解合金的基本结构类型。 4. 了解合金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掌握固溶 强化和 d 区碳(氮、硼)化合物熔点、硬度、稳定 性变化规律及应用。 5. 了解生命体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情况,明 确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2
目 录
3. 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3. 2 元素周期律 金属材料 3. 3 化学键 分子间力 高分子材料
3. 4 晶体缺陷 陶瓷和复合材料
3
3. 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学 习 要 求 1. 了解量子力学的创立,理解波粒二象性,认识 理论的相对性。 2. 了解波函数表达的意义,理解原子轨道、电子 云的真实含义。
结果
期待的 经典结果
N
S
原子束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
18
1925年,两位不到25岁的荷兰学生乌仑贝克 (G. E. Uhlenbeck)和古兹米特( S. Goudsmit)大胆 地提出了电子自旋假设: 自旋磁量子数 ms
第三章热分析技术
从上述可以看出热分析技术的两个特点: 1)温度的变化是受程序控制的; 2)是一种很简便地测定因温度变化而引起材料物性改变的 方法,通常不涉及复杂的光谱仪或其他手段。 与热分析技术方法相应的现代热分析仪大致由五个部分 组成:程序控温系统、测量系统、显示系统、气氛控制系统、 操作和数据处理系统。 程序控温系统由炉子和控温两部分组成。测量系统是热 分析的核心部分。
三、差热分析
1、差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差热分析仪 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 (是制在测量温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如Al2O3, MgO等)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其基本原理见图。 在差热分析仪中,样品和参比物分别装在两个坩埚内,两个热 电偶是反向串联(同极相连,产生的热电势正好相反)。样品和参比 物同时升问,当样品未发生物理或化学状态变化时,样品温度(Ts) 和参比物温度(Tr)相同时,ΔT=0,相应的温差电势为0。当样品发 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发生放热或吸热时,样品温度(Ts)高于或低于 参比物温度(Tr),产生温差。相应的温差热电势经放大后送入记录 仪或计算机,从而得到以ΔT为纵坐标,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的差热 分析曲线(简称DTA曲线)。
热电偶
样品
参比物 电热丝 金属
仪器
thermal analysis
2、 DTA的定义
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 下,建立被测量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与 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数学表达式为
△T=Ts-Tr=(T或t)
其中: Ts ,Tr分别代表试样及参比物温 度;T是程序温度;t是时间。记录的曲线 叫差热曲线或DTA曲线。
热量
温度
第三章热分析技术
物理 性质 方法名称 内容及定义 应用范围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
• 从纯金属冷却曲线可以看出:金属从液态 冷却到理论凝固温度(熔点)Tm时并不凝固, 而是再降至实际开始结晶温度Tn时才开始 结晶;随后温度回升到接近Tm时出现恒温 结晶(曲线平台),结晶终止后温度继续下降。
• 曲线出现“平台”,是金属液固转变所释 放的潜热与系统散热量相等的结果。
• 在“平台”温度下,液固相不平衡,所以 “平台”温度不是熔点但相差不大。
• 如果只有一粒晶核长大,则由这一粒晶核 长大的金属就是一块金属单晶体。
• 3.1.2 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 金属结晶伴随着一系列宏观特征的改变, 如结晶潜热的释放,融化熵的变化等。研 究这些宏观特征的变化是研究金属结晶过 程的重要手段。
• 3.1.2.1 冷却曲线与金属结晶温度:用热分 析装置将金属融化后缓慢降温,每隔一定 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绘制成温度-时间关系 曲线,称为冷却曲线。这种测定冷却曲线 的方法叫热分析法。
金属中,表面能可用表面张力表示。当晶 核稳定时,有:
• σLW=σSW+σSLcosθ
(3-15)
• 形成一个晶核时,总自由能的变化为:
ΔG’=-ΔGBV+ΣσAi
(3-16)
• 晶核体积(球冠体积)为:
• VS=πr3(2-3cosθ+cos3θ)/3
(3-17)
• (VS=πh2(r-h/3), h=r(1-cosθ))
核功越小。
• 在过冷液相中,均匀形核依靠结构起伏形 成大于临界晶核的晶胚;再从能量起伏中
获得形核功形成稳定的晶核。结构起伏和 能量起伏是均匀形核的必要条件。
• 临 但界 晶晶胚核的半最径大尺rk随寸过rm冷ax却度随ΔT过增冷加度而的减增小加;而 增加。如图所示:两条曲线的交点为均匀 形核的临界过冷度ΔT*。当系统过冷度 ΔT<ΔT*时,
为什么在高温下,金属材料会发生蠕变现象
为什么在高温下,金属材料会发生蠕变现象?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蠕变现象,这是材料长时间在应力作用下的缓慢塑性变形。
这种现象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问题现象:在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会经历一种被称为蠕变的现象。
蠕变是指材料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缓慢、连续的塑性变形。
这种变形通常随着应力的增大和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在蠕变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但它的体积保持不变。
蠕变是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原理上分析:1.微观结构:金属材料的蠕变与它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在高温下,原子振动加剧,这使得它们更有可能摆脱原本的位置,导致材料的局部变形。
此外,金属材料内部的缺陷,如位错和空位,也会在应力作用下移动和增殖,进一步促进蠕变。
2.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蠕变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下,原子间的振动加剧,使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的相互作用使得原子更容易移动,从而导致蠕变。
此外,金属材料的晶界和界面也是原子移动的重要区域,这些区域的弱结合力使得材料更易发生蠕变。
3.时间效应:金属材料的蠕变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子在应力的作用下不断移动和重新排列,使得材料的变形逐渐增大。
这种时间效应在高温环境下尤为显著。
三、总结答案: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发生蠕变现象,主要归因于其微观结构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温环境下,原子的振动加剧,使得它们更易摆脱原本的位置进行移动,同时也使得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不稳定。
此外,金属材料的晶界和界面也为原子移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蠕变是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它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抗蠕变性,通常需要从微观结构、成分和热处理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材料科学基础2-第三章-烧结过程
通常可将烧结过程分成几步:
a.烧结前颗粒堆积:颗粒间彼此以点接触,有的相 互分开,有较多的空隙。
ab. T,t,产生颗粒间键合和重排,粒子相互 靠拢,a中的大孔隙逐渐消失,气孔总体积迅速减少, 但颗粒间仍以点接触为主,总表面积没有缩小
bc.有明显的传质过程,由点接触逐渐扩大为面接 触,粒界增加,固-气表面积相应减少,但空隙仍连 通。
➢无液相参与的烧结,即只在单纯固相颗粒之间进 行的烧结称为固相烧结
➢有部分液相参与的烧结称为液相烧结 ➢通过蒸发-凝聚机理进行传质的烧结称为气相烧结
3. 根据烧结体系的组元多少分类: ➢烧结可分为单组元系统烧结、二组元系统烧结和多 组元系统烧结。单组元系统烧结在烧结理论的研究中 非常有用。而实际的粉末材料烧结大都是二组元系统 或多组元系统的烧结。
❖在烧结过程中,坯体内部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过程:
(i)颗粒间首先在接触部分开始相互作用,颗粒接触 界面逐渐扩大并形成晶界(有效粘结,Bonding)
(ii)同时气孔形状逐渐发生变化、由连通气孔变成孤 立气孔并伴随体积的缩小,气孔率逐渐减少
(iii)发生数个晶粒相互结合,产生再结晶和晶粒长 大等现象
第三章
烧 结 过程
❖一种或多种固体(金属、氧化物、氮化物、 粘土等)粉末经压制成为坯体,坯体中含有大 量气孔,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强度较低。
❖烧结---将坯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坯体中颗 粒开始相互作用,气孔逐渐收缩,气孔率逐渐 减少,颗粒接触界面逐渐扩大为晶界,最后数 个晶粒相互结合,产生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坯 体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烧结体
烧结过程有两个共性的基本特征:一是需要高温加热,第二是 烧结的目的是为了使粉体致密,产生相当强的机械强度
高温腐蚀环境下金属材料性能评价研究
高温腐蚀环境下金属材料性能评价研究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温腐蚀问题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尤其在工业生产中,许多设备、机械和管道都处于极端高温的环境下,难免会出现高温腐蚀现象。
而金属材料,由于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是高温腐蚀环境下最常见的材料之一。
因此,对于金属材料的高温腐蚀性能评价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
一、高温腐蚀原理高温腐蚀是指在高温或高温和腐蚀介质的作用下,金属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或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接触引起的失效现象。
高温腐蚀与常温腐蚀不同,主要是因为高温环境下物质的扩散速度增加而导致的。
在高温环境下,金属表面与气体或液体中的气体、酸、碱、盐等作用时,会引起金属表面的化学反应和离子扩散。
这些化学反应和离子扩散加速了金属材料的腐蚀过程,使其寿命大大缩短。
二、高温腐蚀性能评价标准对金属材料的高温腐蚀性能评价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1) 腐蚀速率:腐蚀速率是评价材料高温腐蚀性能的主要指标,其表征了材料在高温腐蚀环境下,单位时间内失重的程度。
(2) 腐蚀形貌:腐蚀形貌是指金属材料在高温腐蚀过程中表面产生的形貌变化和残留物质。
(3)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高温腐蚀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对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能更好地了解材料的高温腐蚀性能。
(4) 材料的力学性能:在高温腐蚀环境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延伸性等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能更好地预测其在高温腐蚀环境下的性能。
三、高温腐蚀性能评价研究方法1. 腐蚀试验法腐蚀试验法是目前研究金属材料高温腐蚀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流程包括样品制作、腐蚀试验、腐蚀后的力学性能测试以及结构和形貌分析等多个方面。
依照腐蚀介质的不同,腐蚀试验可分为氧化腐蚀试验、硫化腐蚀试验、酸性腐蚀试验等。
通过腐蚀试验法,研究者可以定量地评估材料在高温腐蚀环境下的性能和寿命。
2. 分析测试法分析测试法是对材料高温腐蚀性能进行评价的另一种方法。
第三章 第二节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导学案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教学设计第二节金属材料第一课时铁合金铝和铝合金教学思路问题线活动线任务类型关键能力培养指向核心素养培养意图生活中的眼镜介绍,1.你希望你的眼镜架有什么性能?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察体验证据推理。
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证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文献查询)进行推理的能力和意识。
1.眼镜架选什么材料更好?2.合金为什么比纯金属更坚硬?驱动学生思考它们微观结构的差异。
学生结合铁、铝等金属性能思考回答。
观察体验证据推理。
观察微观认知模型。
化学方法和分析能力。
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培养。
从眼镜架材料看人类对材料的认识、改造和使用问题2:你认为哪种材料更适合作为眼镜架?问题1:你希望你的眼镜架有什么性能?问题3:阅读教材,小组讨论选择适宜作眼镜架的材料?问题4:铝合金为何耐腐蚀?能否耐强酸、强碱腐蚀?问题5:了解还有哪些新型合金?问题6:设想未来的眼镜架还可能使用哪些材料?从眼镜架材料看人类对材料的认识、改造和使用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中常见合金的认识经验,阅读教材中合金的结构介绍,了解合金的概念,并能联系纯金属和合金的微观结构解释二者性能的差异。
2.以铁合金为例,能从元素组成上对合金进行分类,并认识不同类型金属材料组成、性能与应用的联系,强化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决定用途的观念。
3.了解储氢合金、钛合金等新型合金,感受化学科学对创造更多新材料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活动一:自主学习展示1.合金的概念和特性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熔合而成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的物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
性能硬度硬度一般____________它的纯金属成分熔点熔点一般_______________它的成分金属与纯金属材料相比,合金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合金的形成条件形成条件合金是金属在_________状态时相互混合形成的,熔化时的温度需达到成分金属中熔点_____________的金属的熔点,但又不能高__________成分金属中沸点__________的金属的沸点。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三章-熔体和玻璃体(1)
单聚体与二聚体聚合形成短链: [SiO4]Na4+[Si2O7]Na6 = [Si3O10]Na8+ Na2O
两个短链相聚形成环: 2[Si3O10]Na8 = [Si6O18]Na12 + 2Na2O
聚 50 合 物 40 浓 度 30
(%)
20
SiO4
(SiO2)n Si2O7
图3-6 某硼硅 10
Si3O10
酸盐熔体中聚 合物分布随温 度的变化
0
(SiO3)4
1100 1200 1300 1400 (℃)
12
b)当温度不变时,聚合物的种 类、数量与组成有关:
若O/Si(=R)高,即表示碱性氧 化物含量高,体系中非桥氧 数量多,低聚物数量增加, 高聚物数量降低;
熔体中碱土金属或碱金属量升 高,其O/Si比逐渐升高,体系 中非桥氧量增加,原来较大 的硅氧负离子团变成较小的。 如图3-4。
图3-4
8
举例:从石英粉末加纯碱熔制成硅酸钠玻璃,看聚合物的形成过 程,如图3-5。
①石英颗粒的分化过程(解聚):
石英颗粒表面上的断键与空气中的水作用形成Si-OH,Na2O在断键处发生离子 交换(Na+置换H+),大部分Si-OH形成Si-O-Na,使相邻的Si-O键共价键成 分降低,键强减弱,受Na2O侵蚀,此类键易断裂(图3-5 B),分离出低聚物 (D) ——二聚体短链。
5
一 、熔体的结构
1.“近程有序”理论
Frenker1924年提出了“液体质点假周期运动学说”,认为: 晶体结构——远程有序(晶体中质点的分布是按一定规律排列 的,且在晶格中任何地方都表现着)。
合金的结构与相图(材料第三章)
x x1 x2 x1
式中的x2-x、x2-x1、x-x1即为相图中线段xx2 (ob)、
x1x2 (ab)、 x1x(ao)的长度。
23
因此两相的相对 重量百分比为:
QL
xx 2 x1x2
ob ab
Q
x1x x1x2
ao ab
两相的重量比为:
Q Q Lx x1x 2x (a o)o b或 Q Lx1xQ x2x
化, Ⅱ的重量增加。
F4
室温下Ⅱ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QⅡ
F
1 G
0% 0
由于二次
相析出温
度较低,
一般十分
细小。
Q
Q Ⅱ
36
Ⅰ合金室温组织
为 + Ⅱ 。
A C
F
B 成分大于 D点合金结晶
E
D
过程与Ⅰ合金相似,室
温组织为 + Ⅱ 。
G 37
② 共晶合金(Ⅱ合金)的结晶过程 液态合金冷却到E 点时同时被Pb和Sn饱和, 发生共
第三章 合金的结构与相图
第一节 固态合金中的相结构 第二节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第三节 匀晶相图 *第四节 二元共晶相图 *第五节 二元包晶相图 *第六节 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二元合金相图 *第七节 具有共析反应的二元合晶相图 第八节 合金的性能与相图之间的关系
1
第一节 固态合金中的相结构
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 物质。
固态合金中的相分为固溶体
和金属化合物两类。
两相 合金
3
一、 固溶体 合金中其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
相称固溶体。习惯以、、表示。
与合金晶体结构相同的元素称溶 剂。其它元素称溶质。
工程力学中的高温效应如何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高温效应如何分析?在工程领域中,高温环境常常对材料和结构的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工程力学中的高温效应分析成为确保工程安全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呢?首先,要理解高温对材料性能的改变。
当温度升高时,材料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
以金属材料为例,高温会导致金属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原子的热运动加剧,从而削弱了原子间的结合力。
这使得材料在承受外力时更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分析高温效应时,热膨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几乎所有的材料在受热时都会膨胀,而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各不相同。
如果在一个结构中使用了多种材料,由于它们热膨胀程度的差异,可能会产生热应力。
这种热应力在高温环境下持续作用,可能会导致结构的早期失效。
热传导在高温效应分析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热量会在材料内部和材料之间传递,从而影响温度分布。
不均匀的温度分布会导致结构内部产生热梯度,进而引发热应力和热变形。
准确地确定材料的热传导系数以及边界条件,对于准确模拟和分析高温下的结构行为至关重要。
高温下材料的蠕变现象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
蠕变是指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缓慢塑性变形。
在高温环境中,这种变形会显著加剧。
蠕变的发生不仅会改变结构的形状和尺寸,还可能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甚至发生断裂。
为了对工程力学中的高温效应进行准确分析,实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通过在高温环境下对材料和结构进行拉伸、压缩、疲劳等实验,可以直接获取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参数。
同时,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如热像仪、应变测量仪等,可以实时监测材料和结构在高温加载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变形情况。
数值模拟也是分析高温效应的有力工具。
有限元分析(FEA)等方法可以建立复杂结构的数学模型,考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边界条件和加载情况,模拟高温下结构的应力、应变和温度分布。
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和验证,可以不断优化模型,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2镍基高温合金和合金化原则
γ‘ 相的强化作用
改善晶界偏析的两种途径:
第一,50年代后期,将大气熔炼改成真空熔炼,减低损害 合金性能的化学偏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或低熔点共晶的 数量。
其次,发展定向凝固技术以形成柱晶的高温合金而消除弱 的横向晶界。随后发展了单晶技术。
3.4.2 铸造高温合金
3.3.3新型高温钛合金的发展思路
提高钛合金耐热性的两个障碍: 一、蠕变 二、热稳定性
什么是金属的蠕变?
金属材料长期在不变的温度和不变的应力作用下, 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
产生蠕变所需的应力,甚至可以小于材料的弹性 极限。
由于金属蠕变的累积,使金属部件发生过量的塑 性变形而不能使用,或者蠕变进入到了加速发展 阶段,发生蠕变破裂,均会使部件失
1、普通铸造
第三章 高温金属结构材料
3.1引言
航空材料特点: 可靠性 比强度和比刚度高 耐高温 抗疲劳 耐腐蚀 长寿命 低成本
3.2 航空航天高温结构部件的工作特点及对材料的 要求
3.2.1高温结构部件的使用特点
美国国防部要求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除保证超音速巡 航和超低空突防等能力外,还要求发动机:
铸造β钛合金
Ti153合金:时效效果好,拉伸强度高,有 与Ti-6Al-4V相同的断裂韧性和更好的疲 劳性能。
3.4镍基高温合金
3.4.1高温合金
高温合金的基本要求:
1、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即在高温下具有抗腐蚀能力 2、具有高的热强度。即在高温下具有高的抵抗塑性变形
和断裂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即在冶炼、铸造、热压、焊接
性,改善热稳定性。
Gd2%-强度、塑性和蠕变性能的最佳配合 Y-改善热稳定性和抗蠕变性能。
新的合金元素应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 Ti中应该具有较大的溶解度,
并有较好的强化作用,但形成Ti3X 相的倾 向要比Al、Sn小得多,尽可能避免带来组 织不稳定。
目前,探索到的新合金有Ga、Zn、Pb、 Sb、Bi等。
铸造α钛合金 Ti-6Al-4V Ti-6Al-2Sn-4Zr-6Mo Ti-6Al-2Sn-4Zr-2Mo 500℃
400℃
三种型壳系统
纯石墨型壳系统:导热率高,易产生流痕 和浇不足缺陷。
钨面层型壳系统:原材料昂贵、来源困难、 生产周期长。
氧化物陶瓷型壳系统:原材料来源丰富, 能够浇注形状复杂、薄壁铸件。
金属间相的析出 相的分解 相的聚集和粗化 相的溶入和再析出 有序-无序转变 材料氧化 应力-腐蚀裂纹
发动机材料服役环境: 高温 高载荷 高氧化腐蚀 高性能重量比 高可靠性 高寿命
选择材料的出发点:
3.3 高温钛合金
3.3.1高温钛合金的应用概况 近α钛合金 β钛合金 近β钛合金
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变形高温合金中铝、钛、铬、钼、钨的 含量不断提高,塑性变形阻力增大,难以进行锻造、轧制 等热加工,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热裂纹和崩裂。
铸造高温合金可以熔人更多的固溶强化元素和第二相强化 元素,使工作温度达到1000℃左右,超过变形高温合金 50-100℃。
铸造高温合金通过精密铸造工艺较容易制成空心或多孔型 叶片,通过对流和气膜冷却,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工作温 度。
抗氧化性涂层
渗铝涂层 Pt、Au涂层
Al2O3、ZrO
3.3.4阻燃钛合金
钛合金的自燃特性 美国ALLOYC(Ti-35V-15Cr) 俄罗斯 BTT-1和BTT-3。 我国,Ti-40,Ti4
阻燃合金元素
Cr 铬、钒、钼绝热燃烧温度低于纯钛,可抑
制燃烧蔓延。
3.3.5铸造热强钛合金
3.3.2高温钛合金合金化历程
英美 1954年 美国 Ti-6Al-4V 350-450℃ 60年代 Ti-6246 Ti-6242 450-500℃ 70年代 Ti-6242S 英国 IMI679和IMI685 500℃ 70~80年代期间 IMI829、IMI834和Ti-1100 近600℃ 俄罗斯 早期 BT3-1 400-500℃ 1958年 BT8、BT9 450-500℃ 后来 BT18T、 BT19Y、BT36 600℃
能等)
三高:高推重比,高压比,高涡轮前温度
60年代末,发动机部件的强度设计经历了由强度估算到损 伤容限设计的发展阶段。
3.2 先进高温结构材料的设计原则
发动机高温部件:
压气机、机匣、涡轮、 喷嘴、燃烧室
高温及应力作用下,材料的组织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如高温 合金中发生的显微结构的不稳定性,包括:
热稳定性问题
所谓热稳定性问题是指合金在高温下长期 热暴露后因内部析出脆化相和表面被氧化 而变脆。
影响热稳定性因素:
首先,追求强度而采取的高合金化,促使生成非平衡亚稳 组织,合金长时间工作后脆性相析出,导致不稳定;
高温下氧的渗入,在合金表面形成一个富氧层,导致了合 金表面的不稳定。
Si-提高高温抗蠕变性 稀土-强化基体;细化晶粒,提高抗疲劳
和切削加工等方面,要有满意的工艺性。
热强度及其指标
1、蠕变强度 2、持久强度 3、高温短时强度和高温疲劳强度
提高热强性的途径
从热稳定性方面来说,主要是加铬提高抗蚀性。 从热强度方面来说:
1、用熔点较高的金属作为高温合金的基体。 2、对基体金属进行合金化:强化基体,提高再 结晶温度;加入合金元素强化晶界。 3、利用铸造组织。 4、热处理。
F119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全新设计的 西方第四代航空涡扇发动机。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材料性能:
高的抗氧化能力(即高的热稳定性) 足够的热强性(即能在更高的温度下具有抗蠕变和断裂的
能力) 满意的塑性和韧性; 更高的热疲劳性(即对能引起热应力的热交换的敏感性要
低) 足够高的低循环疲劳强度 良好的耐蚀能力(保持叶片的空气动力性能) 高的导热性和低的热膨胀系数 良好的工艺性能(即良好的焊接性能,锻造性能及铸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