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十要
太极拳“十要”的概述
太极拳“十要”的概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太极拳,你知道练习太极拳有哪些要求么?你知道太极“十要”是什么吗?下面跟随店铺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太极拳“十要”的概述是练太极拳之前放松周身以进入修炼状态。
九松是松身体的九大关节,身上其它部位当然要放松。
十要,是要求下收臀或溜臀、裹裆、收腹、吸腹股沟、展胸、圆背、内吸肩胸窝、弛颈。
太极拳的身形十分讲究,一定要规范到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所要求的松柔身形,也就是太极拳所要求的体能。
身上的九大关节松开后,身体的各个部位亦应配合,相适应放松。
如松腰与溜臀、裹裆、收腹、圆背密切相联系,孤立的去松腰是困难的。
在讲述放松臀部等十要部位,还是从下往上,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论述松之拳法。
臀臀部在太极拳中主身形中正。
王宗岳拳论有“尾闾正中神贯顶”的教旨。
尾间是脊椎的根部,尾骨部位,位于长强穴。
身不正而尾闾歪斜,影响身形中正;摆尾必定摇头,破坏了身形的正体中正。
太极拳要求身形中正,臀部下收,或称溜臀,方可保持身体正直。
臀部下收,呼吸自然深沉,会阴部位自然上提,身体易于放松,呼吸自然安舒,直接影响松腰、圆背、拔脊、裹档等部位的修炼。
翻臀则破坏全身的松柔关系。
溜臀动作并不难,是摸得着看得见的部位,动则臀下溜,手扶有下溜感。
裆裆是任督两脉的交会处。
练家裆的功夫以圆裆、裆开一线为佳。
裆在会阴穴两侧,会阴与百会穴上下呼应相对,自然疏通任督二脉,王宗岳有“虚领顶劲”“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先贤拳论,可见裆在全身之重要。
练家在身形拳法中应刻意修炼,技击中常被对方“脚踏中门裆里钻”得势使自己失败。
在拳势中坐步与弓步的虚实变转,裆圆胯松步法自然变转,稍一用力即受人制。
练家要警惕,裆不可着力以虚为要。
松裆的关要是裹裆,似婴儿以三角巾从臀部两胯自下而上,从左右而中包住,而完成溜臀、裹裆动作。
背背与空胸相关联。
空胸背部自然活圆,似龟背,空腰脊椎自然节节上拔,是督脉从会阴向百会的自然走向。
空腰,脊椎自然节节上松至顶,有“气温周身”“满身轻利”之感觉。
太极拳最基本的十个要领
太极拳,国家级⾮物质⽂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思想,集颐养性情、强⾝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体,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太极拳最基本的⼗个要领,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虚灵顶劲 顶劲是指头容正直,神贯于顶。
该要领并不是单指头项,应包括整个⾝⼼。
从⾜到头顶均要体现上灵之意。
即:两⾜抓地头项上领,如两⾜与头将⾝体拉长的感觉。
⼆、含胸拔背 含胸是指胸微涵内收,使⽓沉于丹⽥。
拔背是指⽓贴于背,蓄⼒于脊。
胸忌挺出,挺出则⽓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
能含胸则⾃能拔背,能拔背则能⼒由脊发,所向⽆敌。
三、松腰 腰为⼀⾝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有⼒,下盘稳固。
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常⾔道“步随⾝转则为功,⾝随步转则为病”。
正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
”(王宗岳《⼗三总势歌》) 四、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义。
如全⾝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虚实能分,⽽后转动轻灵,毫不费⼒。
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不稳,⽽易为⼈所牵动。
五、沉肩坠肘 沉肩是指肩松开下垂。
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亦随之⽽上,全⾝皆不得⼒。
坠肘是指肘往下松坠之意。
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发⼒不能完全到位。
六、⽤意不⽤⼒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意不⽤⼒。
练太极拳,全⾝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脉之间,以⾃束缚。
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如。
七、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是指《太极拳论》所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由脚⽽腿⽽腰,总须完整⼀⽓”。
⼿动,腰动,⾜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此⽅可称做上下相随。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
即:“神为主帅,⾝为驱使。
”精神能提得起,⾃然举动轻灵。
架⼦不外虚实开合。
所谓开者,不但⼿⾜开,⼼意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合,⼼意亦与之俱合。
九、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
故有起有⽌,有续有断,旧⼒已尽,新⼒未⽣,此时最易为⼈所乘。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
太极拳松功十法纲要---黄震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又练功道艺两相丰太极泰斗吴图南老师说:“根据我的体会,太极拳的功可概括为四种:一、松功;二、着功;三、劲功;四、气功”。
吴老师一再告诫我们:“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好太极拳松功”。
因此,松功是太极拳的基础。
松功修炼就是说要集中练养“神形”,“放松,入静”,而后练养“沉气,通空,圆融,虚灵”。
通过这样用功,就可心定气和,周体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韧带无不柔和,无不松沉,无不轻灵。
“无一处不轻灵,无一处不坚韧,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遂”。
太极拳要求一松到底,放松入静,毫不含糊地进行“大松,大静,大柔,大软,大虚(空)”。
只要神虚领(灵)不丢,就不会懈、塌和丢。
松要先心松、神松、意松、气松。
而后形松。
形松要达内松(五脏六腑)和外松(筋骨皮)。
全体九大关节要节节松开,如九曲珠,又要节节贯串,通体无间,无微不至而周身一家。
松的意义是松展、松开、松柔、松软、松沉、松圆、松通、松空、松灵,这样练法就不会松懈,松塌和松瘪。
松要排除身上刚气、躁气、浮气、僵气而存积真气、元气、中气。
从而能卸僵、弃木、化柔、转活、轻灵而富弹性。
松功的目的要排除病气、养炼神气、积储内气、增长内功。
本功法的特点要求气沉涌泉,神领到顶,养时神气相合,练时神气相分,一举一动立足消除“力学效应”,而求内气鼓荡。
全套功法可以集中练,分散练,也可选择一式练,每一式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要想功夫长得快,就要下苦功。
身形要求神虚领,脊正,沉肩垂肘,尾闾中正,虚实相分,动静相间,开合相寓,阴阳相生,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八面支撑。
本套功法总结实践了十几年,对防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低血压,五脏失调,关节炎,腰椎,颈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有效。
对沉气通络获得“定功”来得较快。
主要贯彻了“动静相兼,养练结合,形神双修,内外兼练”的养生练功法,同时遵循“养生中寓有技击基础,技击推手中求养生”的宗旨。
以“用意不用力”的法则来修炼“神气相合和神气相分”,从而能够卸僵化柔,积柔蕴刚,调柔堪能。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是在绝对的、永久的运动中进行,它要克服外加拳术以跳掷为本,用尽力气去拼搏,练过之后气喘吁吁的弊端,就是必须在绝对的永久的动作之中求得相对的、暂时的静,并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继续完成意念运动,调理身体的内部因外部变化而带来的短暂的不协调,使自己在顷刻之间达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应御外来之动,克制对方于不协调的短暂瞬间,一举制敌。所以,陈式太极拳术的动作虽各式各样并且千变万化,进行在绝对动的形态之下,但是,它的其中又十分机密地贯穿着动中有静的自然规律,是一套无与伦比的,具备有无限生机的内家拳术。
分清虚实旨在要求陈式太极拳练习者自己心中明辨,但外形之上仍要实中有虚,实中有虚,心中一虚,四肢自然也虚,松随自然,但丹田要实,腰劲要实,足底要实(但涌泉穴要虚)。这三处只要一实,两臂与两腿这四体之虚也定然虚中藏实,说虚说实,说实也虚,虚实兼备,有机配合,这才真正是陈式太极拳自然之妙用,深悟其中道理,自妙精妙无穷,故必从严格守。
陈式太极拳,起势十分重要,一起得势,以下各招无不得势,徒手空运时,必须在意念上感觉到拳路运动承接得势,机敏灵活,并且要仔细揣摩拳势变化时,这个运动如何走下,另一个动作怎样运起,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无缺为止。在神气十足,这个动作似乎可以停止之际,立即引动下一势动作,紧紧相承,让拳路变化于似停不停,不停而停之境。
正因为陈式太极拳招势是如此承接转变,要求也就更为严格,必须对拳路的一招一势仔细研究,领悟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关系。其中一个变化没有琢磨透理,那么这一势的机制情理便处于茫昧之中,势必影响到下一招的进行,若将拳路中招招独立,割断血脉神气,不能自始自终一气贯通,则胸中之太和元气永远难以发挥作用,拳术则疲。
含胸之时,必须同时塌腰,而不可弓腰。含胸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通畅受阻,从而横气填胸,集聚胸腔,产生憋闷之感,直接损于身体,不宜练拳,功夫愈大受害愈深。所以必须进行塌腰,将脊椎骨向上轻提,背部内拨收起,使经脉舒展,气血畅通,由丹田而起,分四路而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到左、右肩,由肩骨缝中贯到左右指头;其余四分,化作两段,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并经骨缝中贯至左右足趾,来保证虚灵顶劲。
二十四式太极拳各式学习要点
二十四式太极拳各式学习要点一总体要求:一、心静体松。
这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心静”,就是练拳时,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体松”,是指练拳时在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二、圆活连贯。
这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
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
1是肢体连贯,即“节节贯穿”。
肢体连贯是以腰为枢纽。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再以肘带手。
2是动作连贯,衔接要“势势相连”。
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
“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虚实变换要适当,使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
以达到“迈步如猫行”的轻巧状态。
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
虚实要互相渗透而又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
不论采用哪种呼吸法,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
下面归纳一下24式太极拳各式动作要点,以便广大拳友在练习时能作为指导,使自己的动作更加规范、连贯。
二各式要点: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一、起势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
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
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
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
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
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
《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
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
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
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
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
“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
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
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
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
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
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
《太极拳十要》解析
在1925年陈微明著《太极拳术》一书中,杨澄甫先生口述了太极拳的十点要领,成为近代太极拳技术发展的重要规范。
这些要领是: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1.要虚灵顶劲,不要无精打采。
杨澄甫把太极拳称做“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
太极拳要求柔而不软,沉而不僵,立身中正,处处有搠劲。
掤劲就是舒展饱满,支撑八面。
“顶头悬”不仅是掤劲立身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起精神、气势充盈的体现,虚灵顶劲可以使动作轻灵,姿势优美,起到提神亮相的效果。
正如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所以我们打太极拳中要注意头容正直,提神贯顶,切不可低头缩脖,精神不振,老态病容。
2.要松活自然,不要紧张拼搏。
太极拳是一项松静柔化的武术运动。
“用意不用力”就是告诫人们不要紧张用拙力,生硬拼搏。
在武术运动中有的拳种以明快有力、放长击远为特点,比如长拳动作要求挺胸收腹,转肩直臂,而太极拳却要沉肩坠肘,含胸展背,表现劲力随曲就伸、松顺柔化的特点。
所以我们打太极拳要松柔沉稳,含蓄自然,不可挺胸直臂,大开大合。
如果说长拳美在刚健挺拔,像一个戎装少男,太极拳则美在自然松柔,像个典雅少女。
3.要立身中正,不要俯仰歪斜。
“松腰”是立身中正的保证,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我们常见一些初学者打拳时腰胯紧张。
比如弓步时前倾,后坐时仰身,转身时左右歪斜,其原因是没有松腰松胯。
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其病多在腰腿。
”如果能松腰、落胯、屈腿,就会保持端正的身型。
要做到松腰松胯,需要加强桩步力量。
如果两腿力量不够,应该姿势放高一点,不要蹲得过低,力不从心,造成腰胯紧张,上体歪扭。
4.要步法轻灵,不要拖泥带水。
太极拳要求步法轻灵平稳,迈步如猫行,如履冰。
为此杨澄甫告诫人们,行步时把重心放在一条腿上,以实腿支撑,另一条虚腿才能转动轻灵,否则就会“上步重滞,自立不稳”。
太极八法
“四击”——踢打摔拿。
“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
“十二形”——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入鹊,站如松,立入鸡,转入轮,折入弓,快如风,缓入鹰,轻如叶,重如铁。
太极八法即太极拳的八大功法,太极拳的基本功,受太极拳习练者和深研者所重视。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杨澄甫先生口述的太极拳十要领:1 虚灵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
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
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 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
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
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 松腰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4 分虚实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5 沉肩坠肘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
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6 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
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
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
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
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太极拳的十大要领太极拳功夫修养的十大要领,贯穿于整个太极拳实践的全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十大要领。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十大要领第太极拳的一大要领虚灵顶劲气沉田虚灵者,灵明也;顶劲者,内劲轻轻上拔,使清阳之气上升;气沉田即在运动中把人体能量,沉藏于丹田。
其具体做法为: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虚悬,使周身上下内外连成一个整体。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顶头悬要从“悬”字着眼,从“顶”字着手,“悬”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顶”的意思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
虚灵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真正的顶劲。
顶劲上领,不可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血压升高,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其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容易产生杂念。
因此,太极拳理论指出:“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非有,若有若无,无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虚灵顶劲气沉田”所指的丹田是下丹田。
中医理论认为,下丹田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
故古代养生家认为,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而百脉皆通,气血畅通百病皆除;又认为,将心意守住丹田,丹田即生气生血,气血充足,身体健壮而百病皆愈。
所以,气沉丹田,不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太极拳健身的基本功。
在太极拳揉手(推手)中,头要自然向上领起,上虚下实,气沉落于小腹(下丹田),此时下盘稳健,周身中正,动作忽隐忽现,如物漂于水。
如球滚于地,犹如不倒翁,即拳谱所云:“飘飘荡荡浪里钻,上轻下沉不倒颠。
太极拳的第二大要领:含胸拨背意内敛含胸者,胸微内含;拔背者,尾闾下垂,百会上领,拉直脊柱;意内敛即精神不张扬。
其具体做法:含胸时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胸略内含,心气下降,自然形成横膈式深呼吸,促使腹腔内的器官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不仅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内脏机能之活动,而且对揉手(推手)之走化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陈氏太极拳的十大要论
陈氏太极拳的十大要论--陈长兴一. 理夫万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田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
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一本。
拳术立学亦不外此公例。
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虽不佯,而动归于一,夫所谓一者。
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
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而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
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手尔而,急如闪电;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
且静无不静,表呈上下而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
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已然。
盖动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方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序渐进,夫而后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
四肢百骸总归一气矣。
二. 气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
盖有物有对峙,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
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
夫主于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
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
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为阳,阴气下降,彼阴阳之所以分也。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
清而为阳,浊而为阴,然分而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气不能以无阴阳,既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回还之理也。
然则气分为二,而贯于一,有志于是途者,甚句以是为拘拘焉耳。
三. 三节夫气本诸身,而身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三节而论,可谓可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
以头而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身而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而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而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有而言之。
太极十大基本功分解教学
太极十大基本功分解教学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哲学理念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和喜爱。
而太极拳的基本功是掌握太极拳技巧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以“太极十大基本功”为主题,对这些基本功进行分解教学。
一、站桩:站立时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放松,意念集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通过站桩可以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呼吸,增强稳定性和耐力。
二、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动作的开始,也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起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双手轻轻放在身体两侧。
三、托球:托球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之一,通过练习托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双手握拳,手掌向上,手腕放松,手臂自然下垂,肩部放松,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
四、分腿:分腿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脚尖向外微微旋转。
五、转身:转身是太极拳动作的关键之一,通过练习转身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转身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脚步稳固,腰部旋转,手臂伸直。
六、上步:上步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上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脚跟着地。
七、下蹲:下蹲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下蹲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臀部坐下。
八、扫腿:扫腿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扫腿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腰部扭转。
九、进步:进步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进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脚跟着地。
十、收势:收势是太极拳动作的结束,也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收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脚尖着地,双手轻轻放在身体两侧,身体呈放松状态。
通过对太极十大基本功的分解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
1、口诀2、图解3、十大要论4、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5、内功的几种练法6、太极推手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口诀:起势-1左右野马分鬃-2白鹤亮翅-3左右搂膝拗步-4手挥琵琶-5左右倒卷肱-6左揽雀尾-7单鞭-8左云手-9单鞭-10高探马-11右蹬脚-12双峰贯耳-13转身左蹬脚-14右下势独立-15左下势独立-16闪通背-17海底针-18左右穿梭-19转身搬拦锤-20如封似闭-21十字手-22收势动作分解:起式,立正,两脚并拢,两手臂自然下垂,然后左脚横向移动与肩同宽,接着两手腕内旋九十度,向上提升两手掌到胸前,然后两手腕下沉往下按至与腹部高度,同时两膝头微弯曲与脚尖相齐。
一、起式12345二、左右野马分鬃6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白鹤亮翅212223四、 左右搂膝拗步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五、 手挥琵琶394041六、 左右倒卷肱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七、左揽雀尾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八、右揽雀尾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九、单 鞭838485868788十、云 手89909192939495969798十一、单 鞭99 100 101 102 103104105106107108十二、高探马109110十三、右蹬脚111112113114115116十四、双峰贯耳117118119120十五、转身左蹬脚121122123124125126127十六、左下势独立128129130131132133十七、右下势独立134135136137138139140十八、左右穿梭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十九、海底针151152153二十、闪通臂154155156二十一、转身搬拦锤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二十二、如封似闭166167168169170二十三、十字手171172173174175二十四、收 势176177178太极拳十大要论第一章 理夫 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 攘攘者自有其源。
吴式太极拳十要
吴式太极拳十要一、中定:伸屈与开合之未发谓之中,寂然不动谓之定。
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不偏不倚,是为中定之气,道之本也。
何以守中?无过不及。
何以能定?不为起使,不为利诱。
伸屈开合,进退顾盼,互争者中也。
中者,以脚为立点,以势为重心,以动作为枢机,故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此虽技之一端,实为全体之纲领。
二、虚领顶劲:顶劲即顶头悬。
头顶正直,腹内松净,气沉丹田,精神贯顶,如不倒翁上轻下沉,又如水中浮标漂浮不没。
歌曰:神清气沉任自然,漂漂荡荡浪里转攒;任你风浪来推打,上轻下沉不倒颠。
三、感觉:身有所感,心有所觉。
有感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感应互生,人于精微。
推手互相问劲、找劲,即是锻炼感觉与反应,感觉灵敏,变化无穷。
四、听劲:听者权也,即权衡轻重,推手时侦察敌情谓之听,听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掌,以心行意,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
听劲要准确灵敏,随其伸就其屈,乃能进退自如。
五、量敌: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整军行旅之初,当先审己而量敌,以计胜负也。
拳虽小道,其理亦然,以己之短当人之长,谓之失策;以己之长当人之短,谓之得计。
量敌应问劲,问其动静,听其来劲方向与重心所在。
彼此未进入攻守之时,应以静待动,以逸待劳,不存主见。
彼未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
当彼此相互承变之间,即知其虚实而应付之。
六、知机:推手分三个功夫阶段,由不知不觉而后知后觉,由后知后觉而先知先觉。
当阴阳未分,动静未明,姿势未成,虚实未知。
似有征兆时谓之机,此唯高手能知之。
能知机则能造势,所谓无中生有,乘机而动,低手则反之。
高手心气沉静,姿态雍容,逆来顺受,运用自如,低手则进无门,退无路,攻之不可,守之乏术,此即知机与不知机之分。
七、双重:无虚实谓之双重。
双重之病有双手与双脚之分。
拳经曰: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又曰:‘有数年纯功而不能运化者,率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是故双重之病最难自知自觉,非知虚实之理,不易避免,能解此病则听劲。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图解)与十大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分解(一)起势(六)左右倒卷月厷 1.转体勾手1.两脚开立(左式) 2.转体迈步(二十)闪通臂2.两臂前平举 1.转体撤手 3.弓步推掌 1.提手收脚3.屈膝按掌 2.提膝屈肘(十二)高探马 2.迈步分手(二)左右野马分鬃 3.退步错手 1.跟步松手 3.弓步推掌(左式) 4.虚步推掌 2.后坐翻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抱球收脚(右式) 3.虚步推掌 1.转身扣脚2.转体迈步 1.转体撤手。
(十三)右蹬脚 2.坐身握拳3.弓步分手 2.提膝屈肘 1.穿掌提脚 3.踩脚搬捶(右式) 3.退步错手 2.迈步分手 4.转体旋臂1.后坐翘脚 4.虚步推掌 3.弓步抱手 5.上步拦掌2.抱球跟脚(左右重复一次) 4.跟步合抱 6.弓步打拳3.转体迈步(七)左揽雀尾 5.提膝合手(二十二)如封似闭4.弓步分手 1.转体撤手 6.蹬脚撑掌 1.穿掌翻手(左式) 2.抱球收脚(十四)双峰贯耳 2.后坐收掌1.后坐翘脚 3.迈步分手 1.收腿落手 3.弓步按掌2.抱球跟脚 4.弓腿捧臂 2.迈步分手(二十三)十字手3.转体迈步 5.转体伸臂 3.弓步贯拳 1.转体扣脚4.弓步分手 6.转体后捋(十五)转身左蹬脚 2.弓腿分手(三)白鹤亮翅 7.转体搭手 1.转身扣脚 3.坐腿扣脚1.跟步抱球 8.弓步前挤 2.收脚合抱 4.收脚合抱2.后坐转体 9.后坐收掌 3.提膝合手(二十四)收势3. 虚步分手 10.弓步按掌4.蹬脚撑掌 1.翻掌前撑(四)左右搂膝拗步(八)右揽雀尾(十六)左下式独立 2.分手下落(左式)同左式,方向相反 1.收脚勾手 3.收脚还原1.转体落手(九)单鞭 2.蹲身仆步2.转体收脚 1.转体扣脚 3.转身穿掌(注:以上分解仅供参考)3.迈步屈肘 2.勾手收脚 4.弓步起身4.弓步搂推 3.转体迈步 5.提膝挑掌(右式) 4.弓步推掌(十七)右下式独立1.后坐翘脚(十)云手同左式2.转体跟脚(云手1)(十八)左右穿梭3.迈步屈肘 1.转体扣脚(左式)4.弓步搂推 2.转体撑掌 1.落脚收手(左式) 3.转体云手 2.报球跟步1.后坐翘脚 4.撑掌收脚 3.迈步滚球2.转体跟脚(云手2) 4.弓步推架3.迈步屈肘1.转体云手(右式)4.弓步搂推2.撑掌出步 1.后坐翘脚(五)手挥琵琶3.转体云手 2.3.4.同左式1.跟步松手4.撑掌收脚(十九)海底针2.后坐挑掌(云手3同云手2) 1.跟脚松手3.虚步合臂(十一)单鞭 2.后坐提手3.虚步插掌一、起式12345二、左右野马分鬃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白鹤亮翅212223四、左右搂膝拗步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五、手挥琵琶394041六、左右倒卷肱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七、左拦雀尾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八、右拦雀尾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九、单 鞭838485868788十、云 手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十一、单 鞭104105106107108十二、高探马109110十三、右蹬脚111112113114115116十四、双峰贯耳117118119120十五、转身左蹬脚121122123124125126127十六、左下势独立128129130131132133十七、右下势独立134135136137138139140十八、右左穿梭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十九、海底针151152153二十、闪通臂154155156二十一、转身搬拦锤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二十二、如封似闭166167168169170二十三、十字手171172173174175二十四、收 势176177178传统武式太极拳练习五阶段本文来源:/太极是一门学问,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大道真言-九松十要
大道真言——九松十要一虚灵祝大彤老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指出:松是太极拳之魂!拳学经典要求我们在练习太极拳时“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不放松,如何做到轻灵?关于放松,杨禹廷先师说:全身自然舒松,节节贯串,头脑安静,神经不紧张……又说:身心松静,自然舒展;柔、圆、缓、胸腹松静,周身血液流动畅通,体肤感觉灵敏。
(摘自祝师《太极解秘十三篇》)。
怎样做到“全身自然舒松“呢?祝师在数十年的练功生涯中,师法先贤,又勇于革新,总结出一套既完整详备又简单易行的行功方法,名之曰:九松十要一虚灵!九松是指:在行功过程中全身上下依次放松的九大关节部位: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
十要是指行功过程中对其他重要部位的要求,计有:溜臀、裹裆、收腹、吸收左右腹股沟、展胸、收左右胸窝、圆背、驰颈。
一虚灵是对头部及顶上的要求即:虚灵神顶!按祝师所授拳意:脚松可进入太极门,踝松气可通上,膝松不负重,胯松根基稳,腰松上下通,肩松精神起,肘松(垂)心气降,腕松自然指掌舒,手松劲意通。
关于臀,不溜臀则难松腰;裹裆则裆部虚松,裹裆溜臀可部分的体现拳经中“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头顶悬”的意思。
收腹为的是空腹松腰,杨禹廷先师说:腰松腹空,身通出功。
拳经中“腹内松静气腾然“的意思也在于此。
吸收左右腹股沟,是变换虚实的关键,推手技击中身手不动或微动已将人发出,或化来力于无形,都是吸收腹股沟的效力。
胸部松展有宽怀之感,中气自然会降至脚下,再加上吸收左右胸窝,则胸空的感觉(体会)就出现了。
对方若以拳掌推击我左右胸部,这时我吸收胸窝,可使对方有扑空失重感。
胸空则背圆。
背圆则力全而活,一如拳经中所说“往来气贴背”的意思。
周身松静后,脊背(椎)会有热胀感,或有热流在瞬间贯通上下,可顿觉精力大增,周身轻灵,脚下稳健。
祝师认为圆背是在练拳过程中、周身松空才能达到。
驰颈是自然虚松颈部,以保持颈部的灵活。
祝师曾被一武师用臂弯紧锁颈部而收力。
祝师单松颈部不能解,随即松脚后、空松腰背,而彼已仰面跌出。
太极拳术十要
《太极拳术十要》体悟之得朱廉方杨澄甫宗师所著的《太极拳术十要》,以精辟的语言和通俗的拳理,高度概括了杨式太极拳的精髓,被誉为是杨式太极拳的经典、初学者的指南、深造者的方向。
本人在40多年的实践中,悉心体会,受益匪浅。
现谈谈自己所积累的一点粗浅认识,诚请前辈和道友们指正。
一要:虚灵顶劲——刚柔相济立天地虚灵顶劲也称虚领顶劲或顶头悬。
要求舌轻抵上颚,精神提起,第三、四节颈椎骨略向后退,使头颈向后贴到衬衣后领上去,使百会穴轻向上领。
这样做自然带动下颏微收(如果颈椎不动单做下颏微收,会使颈椎向前倾斜,不符合中正的要求,练太极拳要求处处中正安舒,主要指的是脊椎要中正),目视前方,微微向下,耳听后方,微微向上。
这样能使精神提起的前提下,大脑迅速安静下来(如果只知道目视前方不知道耳听后方的话,就不符合太极拳有前必有后的拳理要求)。
古人有诗云:一片灵机写太和(虚实),全凭方寸(心意)变来多,有心运到无心处,秋水澄清出太阿(宝剑名)。
也就是说:通过虚实的交替,凭意识引导肢体,有意无意的动作,变来了刚柔相济。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要使周身轻松利落,精神不垮,头角不低,有堂堂正正的气概;顶头悬要从悬字着眼,从顶字着手,悬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顶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
二要:含胸拔背——周身灵敏转腰胯含胸拔背和其它运动项目的挺胸相反。
胸宜放松、浅含,如同人们深思入静的状态,不可做成驼背的样子,更不要损坏动作中正的姿势和形象。
含胸的深浅度要按动作的需要而有所不同,盘架子和推手不同,发劲与不发劲不同。
杨式大架套路不发劲,只要把胸部放松就可以了,能配合扩大腰胯部转折的范围即可。
在化劲和发劲时须加深含胸。
这也是在刹那之间,随即又归于自然浅含。
拔背仅限于个别动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作应是扩背。
扩背是在两肩松沉的条件下,背肌群向左右两侧延伸舒张。
如:起势,两手徐徐向前向上平举时背部皮肤稍有一点绷紧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十要
一要虚灵顶劲,不要无精打采;
二要松活自然,不要紧张拼搏;
三要立身中正,不要俯仰歪斜;
四要步法轻灵,不要拖泥带水;
五要势正招圆,不要手足舞蹈;
六要上下相随,不要散乱分家;
七要连贯圆活,不可毛碴断劲;
八要虚实互变,不可死水一潭;
九要气力相合,不可怒气憋气;
十要树神韵、重气势,不停留于表面外形。
太极推手
练习推手:一要弄清棚、捋、挤、按、採、挒、肘、靠等几种劲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二要体悟在推手中如何听劲、喂劲、化劲、发劲、上下绞劲,如何体现搭手即拿,使五个手指都干活;三要感受在挽花中如何沾连、粘随、环环相扣、顺逆缠丝;四要通过推手来检验矫正拳中的毛病。
太极拳术十要
1、虚灵顶劲
2、含胸拔背
3、松腰
4、分虚实
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
7、上下相随
8、内外相合
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自如阶段:太极拳最终要求是重意不重形
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为:肩、胯、肘、膝、手、足、上下斜线均相合之意。
拳谚:拳无功一场空,力不敌法,法不敌功。
十三式: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练拳要领:
1、身法:上身端正、松肩坠肘、五指抓地、重心稳
定;
2、手型手法,注重方位变化;
3、步型步法,注意起落方位;
4、胸腰开合,以腰为轴旋转方向和角度;
5、起承转合,每个动作的起点、运行路线、角度、
方位变化、落点;
6、重心倒换,裆走下弧,重心偏左或偏右是四六开、
三七开、二八开,以及左右臂随着重心变化的;
7、眼神注视的方向;
8、呼吸:内呼吸、外呼吸,拳式的配合;
9、放松:逐步做到体松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