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前三分之一
五六年级 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大学诵读
五六年级国学课课程理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
由于受西方思潮及快餐文化的影响,一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倾斜,中华传统美德正“日渐消瘦”,反映在广大的中小学生身上则表现为:不顾实际的攀比、极度的浪费、自私任性的个性及诸多心理不健全的问题。
因此,探索一条长远的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已成为教育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
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国学,让经典文化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对学生品德、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国学课”,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古人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导儿童读经的时候,要有耐心,长远心!不可希求速成,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
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
论中华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论中华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作者:张六八来源:《卷宗》2016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内在联系,结合“文化自信”揭示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积极意义,对当前两者交融的路径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总结归纳出“开办新私塾,建立云课堂,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前教育”的主张。
现代学前教育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先行者。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前教育;改进建议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为内核,结合5000年文明中出现的儒家、墨家、法家等各流派思想体系所形成的融合共通的历史沉淀的产物。
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一脉相传、历史悠久、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特点,另外,在对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并将其与自身互补的厘定上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
中华传统文化在人文思想上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1]。
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凝练和升华。
因此,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2]另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在维护社会伦理道德、改良社会风气、培养高洁品格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前教育是指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启蒙和开化的过程。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性格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也是整个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联系紧密:无论是古私塾对《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名篇中尊师重道、人伦义理、忠孝节义思想的传播,还是现代幼儿园、学前班等对汉语基础知识的灌输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因此,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囊括了学前教育的始终,为学龄前儿童进一步学习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一(一)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理想和境界,境界也就是理想、儒家为中华民族设计了“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和“天下为公”的理想,道家设计了“道法自然”“、小国寡民”和“无君论”的理想,墨家提出厂“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
秦汉以后,中国的有志之士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或者用时代精神解释了这些理想,或者提出了新的理想。
(二)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美德。
注重人身修养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自律性、反躬修己的性质。
孔子提倡:“君子求诸己,小求诸人。
”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修养的人,才苛求别人。
所以他又告诫人们:“躬自厚,而薄责二十人,则远怨矣! " “躬自厚”,是多做自我批评,“薄责于人”,是少批评别人多做自我批评,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减少对立面,减少怨言。
(三)强调关心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以人民利益为先孔子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都是以爱他人,关心他人利益为重。
按照“忠恕之道”,主张“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对待别人的慈爱之心,也就是“推己及人”,亦即平常所谓“群体和谐”精神。
北宋开明政治家范仲淹更把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概括为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流芳数百年,激励开明政治家去关心人民利益的传统美德。
(四)坚持发愤忘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国文化始终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精神,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
《周易乾卦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法天,自强不息。
(五)发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美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向来被认为是志士仁人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理想与信念的高尚品质和传统美德。
《弟子规》全文及详解
弟子规概述:《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实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
古代优秀启蒙读物
廉Lián:远古黄帝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后代形成了廉姓。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 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
了解《百家姓》的意义
首先,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 其次,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弘扬中国文化 也应当包括中国的姓氏文化。 再次,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融入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之中,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 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 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 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 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 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七个部分。
《三字经》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教育灌输法
《三字经》将包含儒家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的书籍列出,规定出儿 童应该学习的教材"儒家所倡导的仁爱,强调忠孝的政治伦理思想以 及三教合流,外儒内法的政治观点正是通过这些教材的使用得以对 儿童进行灌输。 《三字经》中的教育灌输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强制灌输,而是采用 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汉语词汇丰富变化的特点,采用一 种三字一句的押韵易诵的形式,将儒家道德规范和常识串联起来, 既起到了识字启蒙的教育功能,又起到了对传统道德规范和社会秩 序思想的教育灌输功能,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
传承传统文化活动总结(精选5篇)
传承传统文化活动总结(精选5篇)传承传统文化活动总结篇1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学方式⑴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
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绩: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四、采取的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
中国古代家训经典
中国古代家训经典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三字经》、《弟子规》完整版!
《三字经》、《弟子规》完整版!《三字经》完整版!2014-05-29 幸福中国邓光斌 xfzgdgb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分享智慧,传递幸福!欢迎免费订阅,请加微信号:xfzgdgb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rén zhīchūxìng běnshànxìng xiāngjìnxí xiāng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qiānjiào zhīdàoguì yǐ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xī mèngmǔ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jiāo wǔ zǐmíng jùyáng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yǎng bújiàofù zhī guò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zǐ bù xuéfēi suǒ yíyòu bù xuélǎo hé wé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通用12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通用12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篇1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丰富深厚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传人。
近年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旨在通过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提升学生古文化修养,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
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总结如下:一、活动组织20xx年,学校陈校长确立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陶冶思想情操、追求自主进步、提升综合素质”为新时期学校办学特色,并提出以加强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工作重心,积极争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色学校,为此成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本学期活动安排。
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确立一个活动读本或主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心编写学习材料,并利用校本课程组织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学校团委结合读书活动,适时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班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学校精选《明日歌》《春晓》等古诗词歌曲,利用校广播室等进行课间循环播放,组织部分师生创作经典名言书法作品,并精心制作成牌匾,布置在学校宣传长廊,悬挂在校园楼梯口,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旋律。
由于校长室高度重视,教务处、团委会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近年来我校的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活动开展一年来,学校先后围绕《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传统经典,开展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并将各班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班级考核。
活动一般分为读、讲、赛等几个阶段。
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四合一
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 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
德有傷 孝方賢 諫不入 藥先嘗 居處變 如事生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勿飲酒 揖深圓 勿搖髀 執虛器 忙多錯 邪僻事 聲必揚 用人物 及時還
飲酒醉 拜恭敬 緩揭簾 如執盈 勿畏難 絕勿問 人問誰 須明求 後有急
最為醜 勿踐閾 勿有聲 入虛室 勿輕略 將入門 對以名 倘不問 借不難
步從容 勿跛倚 寬轉彎 如有人 鬥鬧場 問孰存 吾與我 即為偷
立端正 勿箕踞 勿觸棱 事勿忙 絕勿近 將上堂 不分明 借人物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傳子,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蜀魏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2024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6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措施1、诵读经典的时间:每周的经典诵读课、每节课前一两分钟、每天放学的路队上、每天中午快上课时间十分钟以及每周五的早读时间。
2、具体做法:(1)每天利用“文学广角”,向学生介绍名言警句增广贤文或诗歌,让学生摘录在读书笔记上,并在晨会时简单地加以介绍,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种类。
教室黑板的左侧,摘录诗文或名言佳句。
黑板右侧摘录是《增广贤文》,教室环境也要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还辟有诗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书法展、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
(2)课前放学一吟,熟读成诵。
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号召学生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选姜英秀为班级诵读长,黑板每天更新一个内容,诵读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每天中午放学的路队,让孩子们背着古诗出校园。
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古诗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可以减少学生的吵闹。
回家后还有家长带领孩子进行亲子诵读.。
(3)除了学校安排的阅读课以外,每周固定安排周五的早读为课外阅读交流时间,学生就最近读的《国学经典》中的语段进行交流。
(4)、每月固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本月的阅读情况,并评选出本月的“阅读之星”,实施奖励措施。
每月一次讲故事比赛,内容为《百篇故事启迪》中所述故事。
(5)、每天的晨会都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读背《增广贤文》《声律启蒙》中的句段,以及古诗。
老师做适当讲解,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6)利用班会开展《增广贤文》和《声律启蒙》古诗词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班主任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协调和成果检测工作。
标准《三字经》全文原文参考
标准《三字经》全文原文《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标准《三字经》全文原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标准《三字经》全文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神童诗明贤集增广贤文笠翁对韵_(正体版)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神童诗明贤集增广贤文笠翁对韵_(正体版)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壹—————————————————————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百家姓 三字经 千字文 弟子规 增广贤文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基本资料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作者:朱祖延主编出版社:出版年: 2019年01月第1版页数:定价: 10.00装帧:ISAN:书目:举报失效目录超星目录前言百家姓《百家姓》原文《百家姓》音序索引《百家姓》姓氏起源简介附录《百家姓》简介三字经一、人生重教二、古贤教子三、教学之宜四、初习礼仪五、孝悌古例六、识得数字七、三才三纲八、四时四方九、五行五常十、六谷六畜十一、七情八音十二、人伦九族十三、人之十义十四、初学字句十五、论语孟子十六、中庸大学十七、四书六经十八、周易尚书十九、周礼礼记二十、诗经春秋二十一、春秋三传二十二、诸子之书二十三、三皇五帝二十四、三王和夏二十五、商汤周武二十六、春秋战国二十七、秦与西汉二十八、东汉魏晋二十九、南朝北朝三十、隋唐二朝三十一、五代相传三十二、北宋辽金三十三、南宋与元三十四、明迁北京三十五、读史通今三十六、圣贤勤学三十七、刻苦自学三十八、贫劳苦学三十九、学不宜迟四十、学要立志四十一、可效神童四十二、女亦奇才四十三、幼而自勉四十四、为人必学四十五、学以致用四十六、以经劝学附录《三字经》简介千字文一、天文气象二、地产名物三、古皇圣君四、天下太平五、惜身自律六、建德立名七、忠孝举止八、行事原则九、亲友相处十、修身养性十一、都城宫殿十二、卿相功臣十三、臣相辅政十四、古代名将十五、神州胜迹十六、劝农守本十七、见机而隐十八、隐者之乐十九、眼耳口食二十、居室之礼二十一、纷杂事物二十二、古代名匠二十三、日月永照二十四、举止学识附录《千字文》简介弟子规序一、入则孝二、出则悌三、谨四、信五、泛爱众六、亲仁七、余力学文结束语附录《弟子规》简介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原文序跋一、教子读书二、学而有益三、珍惜时光四、谨言慎行五、诚实正直六、忍让宽容七、知恩知义八、家庭感情九、持家之道十、重在务实十一、结交知己十二、提防小人十三、善恶有报十四、人情冷暖十五、辩证人生十六、贫富杂论十七、官场短语十八、人间杂谈十九、日常事理二十、酒中珍语二十一、山水闲情二十二、人生命运附录《增广贤文》简介 1。
《开心学国学》总决赛之七进六题目及答案
《开心学国学》总决赛之七进六题目及答案第一环节:对诗。
现场给出一句诗词,请选手自己创作,在规定时间内对出下句,可以根据对仗要求,也可以自由发挥。
但不能和原文对应句子相同或相近。
1、上句:慈母手中线;下句参考答案:①痴儿骛远心(王学泰评委)②爱妻枕侧风(周岭评委,羊角对)2、上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句参考答案:①月如无憾月长圆(石延年诗句。
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月如无憾月常圆,石延年对句。
石延年属对唐代悬联。
金铜仙人因不忍离别故土而深感凄苦,苍天因怜悯动情而为之衰老。
相传司马光称此句为“奇绝无对”,石延年在一次中秋赏月,兴到即成对下联。
下联意谓月圆则无憾,月缺则有怨。
作者借自然景物,抒发一生不得志之愁肠郁悒,情见乎辞。
联语皆凝炼之句,对得珠联璧合,故千古流传。
若赋予新的内容与感情,当会顿生俊逸健朗之奇效。
)②身倘无欲身自刚(选手答案。
)第二环节:抢答题。
(一)关于故宫。
请看视频。
《开心学国学》之《故宫》1、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前后一共经历过多少个皇帝?一、十三个;二、十九个;三、二十四个。
(答案:三、二十四个。
故宫建成后,一共经历了明清两代24个位皇帝。
)2、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它得名于:一、此门的修建时间;二、此门的方位;三、此门的设计者。
(答案:二、此门的方位。
子午是中国传统的说法,在中国的传统方位中,子是正北,而午则是正南,所以故宫的正门被称为午门,所以经线在中国又被称为子午线。
有的学者认为,“午门”不单单是紫禁城方向之门,它还有另外一层的意思:南方丙丁火、为红、为赤,紫禁城“紫气东来”,东为甲乙木,春气由青变紫,乘立夏之长生,紫气由正南“景门”而至<夏至>故宫。
夏至太阳从北京的故宫午门左后<东北方>往南运行,正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阳光正面辐射在平面图呈“凹”字形的“午门”上,不偏不倚,呈抱阳禁紫之势。
天子“允执厥中”,子午线过“凹”形,禁紫气于“凹”从“午门”入皇宫之内。
三字经全文弟子规全文(精选多篇)
三字经全文弟子规全文(精选多篇)第一篇:三字经全文弟子规全文三字经全文(原始的版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唐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堂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泛爱众而亲仁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冬则温夏则凊出必告反必面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亲所好力为具身有伤贻亲忧亲爱我孝何难亲有过谏使更谏不入悦复谏亲有疾药先尝丧三年常悲咽丧尽礼祭尽诚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财物轻怨何生或饮食或坐走长呼人即代叫称尊长勿呼名路遇长疾趋揖骑下马乘下车长者立幼勿坐尊长前声要低进必趋退必迟事诸父如事父谨朝起早夜眠迟晨必盥兼漱口冠必正纽必结置冠服有定位衣贵洁不贵华首孝弟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晨则省昏则定居有常业无变苟擅为子道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恶谨为去德有伤贻亲羞亲憎我孝方贤怡吾色柔吾声号泣随挞无怨昼夜侍不离床居处变酒肉绝事死者如事生兄弟睦孝在中言语忍忿自泯长者先幼者后人不在己即到对尊长勿见能长无言退恭立过犹待百步余长者坐命乃坐低不闻却非宜问起对视勿移事诸兄如事兄老易至惜此时便溺回辄净手袜与履俱紧切勿乱顿致污秽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年方少步从容勿践阈缓揭帘执虚器事勿忙斗闹场将入门勿拣择勿饮酒立端正勿跛倚勿有声如执盈忙多错绝勿近问孰存食适可饮酒醉揖深圆勿箕踞宽转弯入虚室勿畏难邪僻事将上堂勿过则最为丑拜恭敬勿摇髀勿触棱如有人勿轻略绝勿问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用人物须明求借人物及时还信凡出言信为先话说多不如少奸巧语秽污词见未真勿轻言事非宜勿轻诺凡道字重且舒彼说长此说短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唯德学唯才艺若衣服若饮食闻过怒闻誉乐闻誉恐闻过欣无心非名为错过能改归于无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己有能勿自私勿谄富勿骄贫人不闲勿事搅人有短切莫揭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善相劝德皆建凡取与贵分晓将加人先问己恩欲报怨欲忘待婢仆身贵端势服人心不然吾与我不分明倘不问即为偷后有急借不难诈与妄奚可焉惟其是勿佞巧市井气切戒之知未的勿轻传苟轻诺进退错勿急疾勿模糊不关己莫闲管纵去远以渐跻有则改无加警不如人当自砺不如人勿生戚损友来益友却直谅士渐相亲有心非名为恶倘掩饰增一辜天同覆地同载人所重非貌高人所服非言大人所能勿轻訾勿厌故勿喜新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私切莫说人知之愈思勉疾之甚祸且作过不规道两亏与宜多取宜少己不欲即速已报怨短报恩长虽贵端慈而宽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果仁者人多畏能亲仁无限好不亲仁无限害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但力行不学文读书法有三到流俗众言不讳德日进小人进长浮华任己见心眼口仁者希色不媚过日少百事坏成何人昧理真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宽为限紧用功心有疑随札记房室清墙壁净墨磨偏心不端列典籍有定处虽有急卷束齐非圣书屏勿视勿自暴勿自弃此未终彼勿起工夫到滞塞通就人问求确义几案洁笔砚正字不敬心先病读看毕还原处有缺坏就补之蔽聪明坏心志圣与贤可驯致第二篇:三字经弟子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篇一(一)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中国文化是特别强调理想和境界,境界也就是理想、儒家为中华民族设计了“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和“天下为公”的理想,道家设计了“道法自然”“、小国寡民”和“无君论”的理想,墨家提出厂“兼爱非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
秦汉以后,中国的有志之士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过程中,或者用时代精神解释了这些理想,或者提出了新的理想。
(二)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美德。
注重人身修养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自律性、反躬修己的性质。
孔子提倡:“君子求诸己,小求诸人。
”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修养的人,才苛求别人。
所以他又告诫人们:“躬自厚,而薄责二十人,则远怨矣! " “躬自厚”,是多做自我批评,“薄责于人”,是少批评别人多做自我批评,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减少对立面,减少怨言。
(三)强调关心国家利益、他人利益,以人民利益为先孔子的仁学,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都是以爱他人,关心他人利益为重。
按照“忠恕之道”,主张“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对待别人的慈爱之心,也就是“推己及人”,亦即平常所谓“群体和谐”精神。
北宋开明政治家范仲淹更把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概括为脍炙人口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流芳数百年,激励开明政治家去关心人民利益的传统美德。
(四)坚持发愤忘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国文化始终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积极主动精神,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
《周易乾卦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说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法天,自强不息。
(五)发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美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向来被认为是志士仁人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理想与信念的高尚品质和传统美德。
《弟子规》全文及其详尽解释
弟子规概述:《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实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朝代】清朝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已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况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
平时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
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
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和颜悦色,声音必须柔和。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
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汤药,做子女的都要先尝一尝。
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能随意离开。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为父母守丧要完全按照礼法办事,举行祭礼时要表达出极大的诚恳,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克尽孝心。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
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怨恨就不会产生。
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在吃饭的时候,在坐的时候。
应当让年长者先用,年幼的跟在后面。
如果听见年长者叫唤人,就应立即帮他去叫喊。
如果要叫喊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
称呼长者,不可以直呼其名。
在尊长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
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长,要快步迎上去行礼问候。
如果尊长不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如果骑着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遇到长者要下车。
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呆会儿,等长辈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
长辈坐下以后,命令你坐,这时你才可以坐。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
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听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过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
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能左顾右盼。
服侍叔伯等父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
对待堂表兄,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在洗脸洗手的时候还要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完毕,都要把手洗干净。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增广贤文》(上集)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是亲不似亲,非亲却似亲。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黄芩无假,阿魏无真。
客来主不顾,自是无良宾。
良宾方不顾,应恐是痴人。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市挣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莫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白酒酿成迎宾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智者减半,愚者全无。
在家由父,出嫁从夫。
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终不如。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理。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动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嫉财莫嫉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郎,不到白头死。
墙有缝,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溢矣。
富贵多忧,贫穷自在。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