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深圳市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2018.3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2018年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
《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为武。
”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
《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
”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
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
“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
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
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习射箭、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B.与“文”相对,专指军事活动。
C.其本质是制止暴力,追求和谐。
D.“国术”“功夫”是武术的别称。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模)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仍任重道远。
A.因缘错综复杂寻根究底B.姻缘错综复杂追本溯源C.因缘参差不齐追本溯源D.姻缘参差不齐寻根究底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3.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3分)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
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②③⑤D.⑤③④①②5.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全然,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中国人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植物鸟虫细腻的审美,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日子诗意的美化,对安土乐居降叶归根的期盼,无别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乾坤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别为。
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诗抒情言志别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通于中国人的日子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制造及精神境地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进展而进展,易学的简易变易别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动身点。
秦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别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妨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别同时期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传统文化是传而统之的文化,流传长久讲明其有着历史合理性和时代习惯性,在精神领域占统治地位,讲明其理论形式的完善与精巧,植根传统文化的中华美学精神别仅与意识形态的显性结构相合,也渗透到民族心理的潜意识层面,是集体无意识的共同倾向。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也许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日子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让人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日子。
【最新】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突然,爱尔逊的神色凝重起来, 整个人定格一般僵住。 望远镜里出现了一个小女 孩 ! 一个穿着花边裙的金发小女孩,追逐着一只彩色蝴蝶,忘乎所以地跑过乱石 岗,朝雷区跑去。 爱尔逊的心揪得紧紧的, 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年仅 7 岁的女儿在珍珠港轰炸中丧生 时的情景。“她不该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 ”爱尔逊想,“怎么办 ?呜枪示警 ?那 岂不暴露了我军的军事行动 ?这是纪律绝不允许的。” 小女孩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正在滑入死亡的陷阱,依然轻盈地向雷区逼近。 来不及了 ! 不能就这样看着她被夺去生命 ! 爱尔逊掉头对身边的少尉杰克说: “这 里交给你了。我去救那个女孩。” “长官,这严重违反了纪律 ! 要上军事法庭的 ! ”杰克说。 “如果上帝还让我活到那天,我愿意 ! ”他飞快卸下望远镜,迅疾跃出掩体,向 女孩方向跑去。爱尔逊很快通过草地,穿过白桦林,来到雷区边缘。 凭借着一个老战士的经验, 他仔细观察着眼前的道路, 分辨哪里有地雷存在的可 能。这里埋下了无数的地雷,稍有不慎,地雷便会将他送上天国。更重要的是, 这次军事行动因为他的怜悯可能遭到惨重的打击。 但他别无选择了, 他必须穿越 雷区。 他穿过了死亡之地, 接近了小女孩。 女孩已经发现了他。 她没有被这个突然出现 在自己眼前的陌生的面孔吓住, 而是安静地看着他。 爱尔逊压低声调, 柔和地招 呼她:“哦,小宝贝,不要动 ! 站在那,好吗 ! ” 小女孩不明白这个陌生人说的话。 她认为他在和自己玩游戏, 欢笑着朝爱尔逊走 过来。眼看她走出了乱石岗,正踏进雷区,爱尔逊急忙拔出手枪对着她,喝道: “天使,不要动 ! ” 小女孩惊恐地望着面前这个人,哭起来。趁这工夫,爱尔逊奔到了她的身边。他 轻轻抱住女孩,说:“别哭了,叔叔带你回家。”他抚摩着她的头,同时注视着 敌人方向的动静。 “孩子怎么办 ?”爱尔逊犹豫了片刻后,他决定带着孩子重返雷区。 这确实是个奇迹 ! 爱尔逊往返通过雷区而没有触雷。也许冥冥之中,上帝行使了 他爱的伟大力量。 但幸运之神没有伴随爱尔逊到最后。 敌人发现了他。 当他穿过 白桦林, 踏上草地时, 嘹望楼上的重机枪子弹就追上了他。 他感到身上一丝刺痛 的同时便扑倒在地,丧失了知觉:也就在同时,盟军总攻的炮声响了。战士们接 应了爱尔逊,他与死神交臂后活了下来。 爱尔逊在战斗结束后受到了军事法庭的审判。 理由是:爱尔逊上尉在重大的军事 行动前,感情用事,致使军事行动受到严重失利之威胁。同时,他的仁爱之心与 珍视生命的情感符合人类共同的美好心愿, 因而减轻罪过,予以削去军籍的处罚。 爱尔逊回到了家乡后, 许多母亲来信赞美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冒险行为去挽救一个 小生命: “那是作为人的最大价值, 尊敬的爱尔逊先生, 其意义远胜于一场战争 中正义的屠宰。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将会感谢您,仁慈的上帝也将会为您而注 目! ”英国女王在致爱尔逊的信中这样写道。 (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1 年第 10 期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爱尔逊冒着舍弃生命和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去救助一个小女孩,他身上 既体现了军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更体现了珍惜和保护生命的美德。 B.小说前几段对战争环境的叙写,渲染了总攻开始前的紧张氛围,交代了故事 发生的特定情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了铺垫。
2018年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局部,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等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苦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值150 分。
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参军行"〕(2)?。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幕遮"〕(3)"师说"的语言简洁生动,文中的“,〞就凝练传神地勾画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唐心态。
2.〔1〕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2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这句话应在下文中〔〕处。
〔3分〕社会构造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
[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一样的。
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
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一样。
[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
[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一样。
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
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历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围是无可比较的。
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
如假设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
2018石家庄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A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1.A(B项强调“保护村落同时推进城镇化”错,根据第三段结尾部分内容可知,文章意在强调保护好古村落。
C项“不是……而是”关系错,原文为“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D项“只要……就”关系错误,原文为“唯其如此,才能”。
)2.B(B项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村落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学.科.网Z.X.X.K]3.D(范围失当。
原文是多数来自农村。
)4.B(B项“有一种疼痛”并非痛惜千年瓷器文化的凋零,而是表达一种感动。
)5.①感受到了钧瓷厚重的历史;②震撼于窑变的神奇;③体会到钧瓷烧造成功的不易;④沉浸于钧瓷之美;⑤看到做瓷者的聚精会神。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6.①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将“做瓷”说成“作词”,把瓷器文化与宋代的诗词文化勾连起来,表明钧瓷是堪比宋词的艺术珍品。
②运用排比,突出了钧瓷的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增强了语势,强化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运用反问修辞,强化语气,突出钧瓷制作的艺术性。
④运用比喻修辞,把“钧瓷”比作“宋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钧瓷的风格多样。
[来源:Z§xx§](一点2分,答对3条即可给满分。
其他赏析如从语言风格、遣词造句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新能源汽车包括三大类”的表述错,原文为“主要包括”;“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错,原文为“完全或主要依靠”。
)8.D(A项“就能有效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越”表述绝对,原文为“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B项“前景一片光明”的推论错。
C项“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概念错,原文是“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不再是”错,原文为“不再仅仅是”。
)9.①在燃料电池的研究上,力求突破,占领技术新高地。
②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占领市场。
③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2018广东一模word含答案 广东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太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十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在条车笔将答案写在条题十上写在来品数正无爱。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我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来源:学科网]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
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
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
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
重点高中2018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8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概念自19世纪末提出之后,就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代名词。
许多研究者认为,陆上中西交通可能很早就存在,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在农作物和家畜方面就已经有了交流。
东方的粟通过今天的新疆等地传入西方,而驯马、小麦等从西方传入中国,重要的传播路线就是后来所称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出于消弭匈奴军事威胁、谋求和平发展的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是沟通长安和罗马,横贯亚、非、欧的贸易通道和文化走廊。
自开通西域后,汉朝在这里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府等行政管理机构,护卫中华帝国与域外的交往。
唐代有以安西大都护为核心的“安西四镇”等军政建置,还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
这些措施对于保护中西陆路交通、保障经济利益、巩固西北边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丝绸之路上长期的商贸往来、频繁的出使求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使人们接触到异国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服饰、艺术等,“胡帽”“胡乐”“胡旋舞”等曾在长安盛极一时。
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造就了中原人们宽广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丝绸之路还促进了沿途各国的人口增长,以及商业、医药、手工业及畜牧业的繁荣发展。
中华古老的文明、繁盛的都市、广阔的疆域,吸引了众多周边国家前来朝觐、学习。
当时的长安已成为照亮西方的国际性大都市。
中华文明得到广远的传播,故而有学者称这条丝绸之路为文化“大动脉”。
丝绸之路的发展以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在此之后,西北陆路长期受阻。
明朝永乐之后,中国在西北方向采取守势,退入嘉峪关自保,丝绸之路至此彻底衰落。
当然,这期间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交通,使丝绸之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畅通了。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5 (1) BE (2) ①对友人升迁的欣慰之情。顾子敦由秘书少监出任河东转运使,得到重用,诗人为他 高兴,表示祝贺。 ②对友人赴任新职充满关心期待。他劝告友人可以挖掘紫参进宫,但不要用青铁铸 钱;勉励友人要劝课农桑,使边境安定。期望殷切,语重心长。
6 (1) 1:海日生残夜 2:江春入旧年
(2) 1:侣鱼虾而友麋鹿 2
7B 8B 9A
10 1:随季节(冷暖或温度)变化改变活动区域 2:因为夏季缺乏食物 3: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方式(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11 ②人脸具有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性,使面部识别技术具有了生物基础。③人面数据库的数据覆 盖率越高,人面识别的准确率就越高。
四、写作(60分)
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 (1) A (2) C (3) D
2 (1) C (2) 描写角度: 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多种角度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美。(或从虚和实的 角度描写,由眼前的水滴声写到山间的竹子,使内容具有意境美。) 句式角度: 运用排比、对偶、句式整齐;在整句中间用散句,句式灵活。语言富有韵律美。 (3) ①“水在滴”是指捞纸房的水声从未停息,象征元书纸制作工艺的延续;②水声渐渐从繁 密到稀疏,暗示元书纸制作工艺的日渐式微;③“水在滴”反映了徐师傅单调重复的生活 状态,表现了匠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坚守;④水滴声的变化,体现了徐师傅享受工作和 全情投入的状态。
3 (1) D (2) B (3) 安全现状:总体稳定向好;但仍存在各种风险。 管理模式: 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是两部门分段管理,德国是单一部门分类管理模式,法国是 三部门分段分类管理模式。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4 (1) C (4) 1
2018济南一模语文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考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2018年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与答案
2018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语文2018. 4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北京是世界文化名都,它众多的文化古迹,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其实,北京的自然遗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也是世界其它名都难以相比的。
《北京植物志》(1992年第3版),共收入维管植物169科,898属,2088种。
北京作为都城有两千佘年的历史,由于人口聚集,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破坏程度较轻,植物种类保存较多,如房山上方山,门头沟东灵山和百花山,延庆松山,怀柔喇叭沟门和云蒙山,密云雾灵山,对这些地区应加以特别的保护。
北京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向海河平原的过渡。
这里既是许多暖温带植物以及具热带亲缘的喜温暖的植物分布的北界,也是中温带东北南部许多植物分布的南界。
目前在低山平原地区仍可找到大量具热带、亚热带亲缘成分的植物。
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是目前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的特色。
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无论溪边或半坡,都出现了多种落叶阔叶林丛,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
而京西和京北山区的突出特点是,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或近顶的“夷平面”上,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
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不同的时序,不同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花色交映,五彩缤纷。
如东灵山和百花山,都有大量可供观赏的花卉,仅百花山中观赏植物就有300余种。
古籍记载:“无名花草,遍山取妍,三时不绝,故为百花山。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莲花尤其引人注意。
北京植物区系中有一定数量的种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交流频繁也给外来植物的入侵带来了便利。
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还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北京在保护好文化遗产之外,保护好独特的自然遗产,意义重大。
2018南昌一模含答案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南昌一模含答案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NCS项目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9分,每小题3分)1.C(A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B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D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C(不是逐层深入)3.D(“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3分)D(老汉猎狐的故事属于插叙内容,是辅线)5.(5分)①待人刻薄,争强斗狠,说话恶声恶气;(2分)②捕猎凶狠,用尽各种手段捕猎;(1分)③生活上抠门,过分节省,舍不得花钱。
(2分)6.(6分)①以歌声末端,有利于促使读者思考老夫变革的原因,余韵悠长;(2分)②歌声表现了老夫的豁达逍遥、得意痛快酣畅之情,更明显地突出人物性格的转变;(2分)③歌声表现出脱贫后的农民心态的积极变革,不再被物质糊口的拮据而逼迫,人际关系更加协调,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3分)C[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8.(5分)A C(B项,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D项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属无中生有;E项录取方式“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9.(4分)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②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③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④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审核版)山东省青岛市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案解析)
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 (《琴史·尽美》)不难看出,古琴选材与斫制(良质、善斫)
已然超越演奏技法(妙指)和审美意趣(正心),被提到首要地位。无怪赵希鹄感喟,
“古
材最难得, 过于精金美玉, 得古材者, 命良工旋制之, 斯可矣”(《洞天清录· 取古材造琴》 )。
古人在斫琴的实践中发现桐木是制作古琴面板的良材。正如赵希鹄所言,
风致
承载
C .延宕
风致
传承
3 .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延宕 D .延展
A .①
B .②
C .③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景致
承载
景致
传承
D .④
A.高压之下, “四风” 问题有所收敛, 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置中央的令行.禁.止.. 于不顾, 我行我素,恣意妄为,不知止,不收手。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讲规则。只有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公平竞争,才
能使我们的市场经济真正“活”起来。
B .王源参加的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 动,每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
是联合国规模、 规格最高的青年参与的活
C.在境外过年已逐渐成为新潮流, 根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数据显示, 今年春节期间,
琴辨” 35 条。与中国传统琴学论著偏重于琴曲解题、琴人传略、演奏技法、审美意趣不同,
《洞天清录》 “古琴辨” 部分主要是对古琴材质、 斫制方法、 形制样式进行品鉴的经验总结,
“其援引考证,类皆确凿,固赏鉴家之指南也”(《四库全书总目》)。
唐宋时期,古琴制作工艺取得长足进展。从朱长文所言“四美”
—— “一曰良质,二曰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考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关于“隐”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易》。
其中《遁》卦“天下有山,遁。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直接描述了贤者为远避小人而退藏隐居的状态。
可见,中国隐逸文化兴起的根源正在于人自保的本能,既然无法战胜又不愿合污,那就只好退避现实以求明哲保身。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对周遭环境消极的妥协,但在这种妥协中,隐居者却常常意外地获得宣扬个人主张,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赢得权力青睐的新渠道。
以至到了《诗经》,《小雅·鹤鸣》已经从上层视角,为隐居之人定下了如“野鸣之鹤”的身份,让隐士成为一种受到官方认可的,高尚、贤能、隐藏锋芒的象征。
而《卫风·考槃》和《陈风·街门》两作,则更让贤人退隐所代表的逍遥和清高意象深入人心,转化为口耳相传的事迹。
中国历史前进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制度演进所带来的,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则使全身而退的躲藏变得愈发困难。
这样的窘况,让求隐不能的魏晋士人不得不转而寻求精神上的逃避,“隐”这一行为,便从“存在消弭”的基本概念中,产生了名为“逸”的分支,延伸出“精神自由”的新倾向。
政权更选频繁,社会动荡不定,魏晋六朝三百余年间近乎惨烈的政治斗争与战祸征伐,使作为社会上游存在的贵族和士人阶层深陷社会地位与权力流动的洪流。
他们眼见财富和地位不再与生俱来却无能为力,终日周旋于身份认知与生存状况的巨大落差中不得解脱,还要时时殚精竭虑,唯恐稍有疏忽而招致祸端。
正如《晋书》所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朝不保夕的强烈危机感加上囿于现实无处可逃的苦闷,几乎使这三百年间的每一个人都患上了名为“末日迷狂”的集体癔症。
后人提起魏晋风流,无不带着艳羡的语气,言必提“‘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色”,殊不知这风雅至极的“烟水色”背后,是多少徒劳无功的苦闷和刻意为之的伪装。
2018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18 年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B2.A3.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D5.(5分)①对自然的尊敬与感恩(如祭拜山神);②遵循自然法则(如不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③多年练就的技能(如猎手的优秀技能);④耐心坚韧等优秀品质(忍受低温,足够耐心,忍受烦闷等);⑤人与人的互助(如年轻猎人对老弱病残者的供养)。
(每点1分,共5分)6.(6分)①打猎过程构成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故事性强,吸引读者;②打猎过程中塑造了以阿什库为代表的鄂伦春人的形象,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文化与精神品质;③揭示了坚守传统文化与自然法则、迎接新生活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B8.B、D (B项3 分,D 项2 分)9.(4分)(1)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意义重要;(包括:新能源汽车事关能源安全,战略意义重要;新能源汽车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可减少城市污染;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产业发展)(2分)(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迅速;(1分)(3)新能源汽车行业问题多多。
(1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D11.A12.B13. (1)(5分)这是秦家的积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大丈夫应当亲自建功立业,来取得财富和地位,怎么屑于拿他人的财物呢!(每句1分,关键点:判断句、宾语前置、“丈夫”、“以”、固定结构)(2)(5分)这两位都是有名望的人,却长期在郎署任职,周翰心胸狭窄,安德裕嗜好喝酒,我听说他们二人都改正了。
(每句1分,关键点:“闻”、“ 而”、“ 狭中”、“嗜”、“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11分)14.B、D(B项2 分,D 项3 分)15.(6分)①“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伤感。
浙江省杭州市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 D2. C3. C4.B5.①注重写实②作画最重要的是形与心要结合③中外艺术传统都注重形神兼备(3 分。
每处 1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6.(1)“蹭名牌”是指以不正当手段抢注或者模仿注册名牌商标的行为。
(2 分)(2)示例:我觉得蹭名牌现象是一种恶劣的市场行为。
它反映了部分企业对于产权的不尊重。
长此以往,会阻碍企业的创新。
企业应该独立自主,致力于创造自己的品牌。
(4 分。
观点明确 1 分,阐述分析合理 2 分,表达简洁通畅 1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一)(10 分)7.C 8.D9.(1)培养优秀的 STEM 教学教师。
(2)设计符合STEM 教学要求的课程。
(3)加强升学录取对STEM 教育的支持。
(4)加强 STEM 教育的硬件保障。
(5)构建 STEM 学习生态系统。
(4 分。
答出 4 点即可,若不是从材料中提炼,则不给分)(二)(20 分)10.从驾驭与反驾驭、征服与反征服的对手关系,转变为合作互助的关系,最后成为了生命的私人密友。
(2 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11.(1)画横线部分运用了比喻,把“恐怖”比作“魔鬼”,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恐惧。
(2)连用三组转折:想叫喊,但是知道没人听;想下马,但下面是泥潭;哭了一声,但又止住了,表达了作者渴望求助但又找不到出路的恐惧。
(3)连用“喘、挣、拔、停、陷”等动词,写出了陷入沼泽后马的挣扎,侧面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无力与恐惧。
(4)多用短句,节奏快,表现状况变化快,有利于表达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6 分。
写出一点得 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2.(1)第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天色变暗,渲染了人马角力时的紧张气氛,为下文人马迷路做了铺垫。
(2)第二处写山中开始下雨,天气环境愈加恶劣,衬托出了人物的心理:“我”的内心愈加慌乱,马也愈加急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
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
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
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
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
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
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小说对接了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正能量价值观。
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
网络小说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
网络小说讲述的多是奋斗者的故事,也都是有尊严者的故事,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
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
这些套路是通俗小说模式的有效运用,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
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之处。
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
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
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
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
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读阅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年1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与纸媒文学相对的文学样式,它也属于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学。
B.网络小说承载了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但又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价值理念。
C.网络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是因为网络小说受商业化的驱动,需要快速更新,只好借用套路。
D.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和不足,只要能与传统文学融合,就能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它结构简单,更注重娱乐性,风格轻松、明朗,给读者带来了快乐的阅读体验。
B.网络小说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将主角置于各种矛盾与困境中,让他一步步成长,并直白地把所有的场景、对话、故事过程展示给读者。
C.网络小说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类型化,适当借助小说套路,这些都是网络小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D.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面是发展超越套路的网络小说才可能成为好的网络小说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部网络小说语言表达不够精准,对细节的把握力不够,对人情事理的设置不合理,即便故事模式再好也算不得一部成功的作品。
B.网络小说中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满足了读者的愿望,表现了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
C.网络作家要超越商业化的局限,要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就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
D.和纸媒小说相比,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得到了拓展,故事性、娱乐性更强,但结构相对简单,人生含量和艺术含量相对稀薄【答案】1. D 2. C 3. C【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只要能与传统文学融合,就能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错误,“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化,第一段说的是“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文中说的是该如何做,而选项变成只要这样做就会如何。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网络作家要超越商业化的局限,要……”有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读阅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由此可知,超越商业化的局限也是条件,而非结果目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驮水的日子温亚军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
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免强驮回两半桶水。
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
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
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
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路程,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
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
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
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
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
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
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
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
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
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慍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
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
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
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
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
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
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
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
“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
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
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
“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
“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
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
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
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
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
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拌落在地。
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标题意味深长,“驮水的日子”既是上等兵与驴相处的美好时光,也是与战友戍边的岁月,寄寓了他对这一段军旅生活的深深眷恋。
B. 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铃铛声,驴行走在山道上,清脆的铃铛声打破了山道的寂静,反映了边关军旅生活的单调与孤独。
C. 上等兵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名字,驮水的驴却被上等兵取了一个名字,表达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也表现上等兵待驴平等,视驴如战友。
D. 小说叙事自然平实,情感真挚动人,虽然没有运用任何情节技巧,却给人余味悠长的阅读感受。
5. 本文的构思极具特色,试从选材的角度赏析本文的构思特点。
6. 驴在本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D 5.(1)角度特别。
文章选择上等兵与驴的故事来写军旅生活,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展现了当代军人的人性美。
(2)以小见大。
以平常生活中的寻常事来写人物,表现的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的主题。
(3)详略得当。
下士驯驴一笔带过,上等兵驯驴、与驴相处融洽却花了大量笔墨,使人物性格更鲜明,中心更突出。
6.(1)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驴对下士的反抗、不合作与后文上等兵独特的驯驴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了上等兵不急不躁、耐心平和、有情有义、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