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6 粤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体会作者关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情感。

(二)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把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结构与思路是如何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份。

第一部份(第1~3段):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

这三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缓缓地把读者也带进了自己的回忆当中。

第二部份(第4~10段)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有关的人和事,寄托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这一部份是主体,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4段)写故乡榕树周围的景色。

这是一个过渡段。

两个“我怀念”交待了榕树周围的环境:溪畔的景物,桥上的景物,这一段故乡景色的描述,清楚地衬托出榕树的背景: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鸭子、石桥、石碑、栏杆上的小石狮子……写出这闽东农村特有的风光,为刻画榕树涂抹了一层底色。

第二层次(第五、6段)具体而细致地刻画榕树。

在着力渲染了榕树周围环境以后,作者马上回到榕树,写“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

一棵略写,一棵详写。

细致刻画了那棵被称为“驼背”的老榕树,接着再叙儿时和小伙伴把老榕树看成船划的趣事,“船”驶进了五彩缤纷的梦中,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着作者无穷的情思。

第6段,进一步叙述这棵老榕树的传奇:玉皇大帝用雷火烧死藏在树洞中的蛇精,给这榕树增添了漂亮的神话色彩。

因为是村中最老的老人说的,小时的作者坚信不疑,字里行间,露出稚拙的童真,也唤起了读者的亲切感。

第三层次(第7、八、9段)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对故乡榕树的怀念,实际上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

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经历联系着对亲人的经历。

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动人。

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仁慈,令人难以忘怀。

第8段,写榕树给农人带来的益处。

第9段,作者缘物生情,直接抒怀,通过拟人的手法,赞颂榕树的高贵品格。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家乡的美好事物。

(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文学鉴赏:(1)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情感抒发:(1)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乡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述课文内容,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3. 结合自己的故乡,写一篇类似的回忆性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怀念之情,以及情感抒发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故乡氛围,使其更容易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和理解散文的能力。

3. 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写作技巧。

4.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感受散文的韵律美,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理解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文学鉴赏: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技巧指导:学习散文的结构安排、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4. 思考与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 分析散文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写作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难点1.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的学习。

2. 散文结构的分析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朗读与解析: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文学鉴赏: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技巧指导:学习散文的结构安排、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5. 思考与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法:学生朗读、讨论,教师提问、解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散文中的典型例子,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散文结构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能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榕树象征故乡、亲情、友情等。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和向往。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实践,如写一段关于故乡的描写。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其他有关故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四、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有关故乡的文学作品,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写作实践的成果和进步。

4. 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故乡榕树的视频和图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乡的榕树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故乡的榕树》,使学生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内容介绍。

2. 分析并学习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讨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学习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和默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表达方式。

4. 分析并学习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5. 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故乡的榕树情景图。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短文,体会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 通过学生绘制的情景图和写的短文来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用书、练习册等辅助教学材料。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学习和运用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体会作者的情感。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内容,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第二课时:分析并学习文中描绘榕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 第三课时:讨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表达方式,学生绘制情景图。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家乡的一草一木,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课文作者,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故乡榕树的小作文。

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故乡榕树的认识和感情,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展示故乡榕树的视频或图片,营造一个情感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故乡榕树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故乡的榕树,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整体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榕树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的美。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作文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故乡榕树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学生通过举例,学会运用这些语句和修辞手法到自己的写作中。

5. 情感引导(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引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举例说明生字词在文中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4. 品味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谈谈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5.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与故乡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学生发挥想象,以“故乡的……”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故乡的榕树》,了解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必修2

故乡的榕树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真挚眷念的感情。

2、通过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启发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赏析文学作品,找出不同的作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联系。

教学方法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

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

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

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

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新课讲授〖知识卡片〗1.走近作者黄河浪(1941—),原名黄世连,福建长乐人。

5岁时其画便被国家推荐于华沙展出,并获奖。

中学时代他的诗便发表于《人民日报》上,堪称“神童”。

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师多年。

1975年抵港,以画谋生,以诗文自娱娱人。

1995年移民夏威夷,创办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并出任主席,主编会刊《珍珠港》和会员合集《蓝色夏威夷》第一、二集,广受好评。

著作甚丰,已出版诗集《海外浪花》、《大地情诗》、《香江潮汐》、《天涯回声》、《风的脚步》、《海的呼吸》等多种,还有散文集《遥远的爱》等。

1979年所写的《故乡的榕树》一文,获香港市政局举办的首届中文文学散文组冠军,一时洛阳纸贵,被海内外十几家报刊杂志所转载,好评如潮,后被选入高中第一册语文课本作为课文,在全国使用,也有一些大学将之选为教材或补充教材。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初到美国即筹建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四处呼朋唤友,共同推动华文文坛,促进中美文化交流。

以一介书生之力,肩负如此重任,为新移民树立榜样,为四海文林所推崇。

2.神奇的榕树榕树,桑科常绿大乔木,可入药,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北方也有室内栽培。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情节安排,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家乡的自然风光,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 教学难点:(1)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榕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材。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榕树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故乡的榕树》,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总结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体会,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榕树的深厚感情。

5. 实践拓展(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乡榕树的认识和感悟。

(2)学生尝试写一篇以故乡榕树为主题的短文,锻炼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故乡的榕树》,总结课文内容。

2. 完成练习题: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收集有关故乡榕树的材料,为课堂交流做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故乡的榕树》,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榕树的深情描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语言、情感和结构的分析能力。

3. 通过分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故乡的榕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欣赏作者对榕树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榕树这一载体表达的故乡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汇报讨论成果。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美语句。

4. 实践法:布置课后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故乡的榕树》全文。

2. 相关资料:关于榕树的知识、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榕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榕树。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3)提问:同学们对故乡有什么眷恋之情?故乡有哪些令你们难忘的景物?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勾画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并在课堂上分享。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榕树的描绘和赞美。

(2)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4. 分组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故乡情感,分组讨论。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布置课后作业:以“故乡的某一景物”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其他描写故乡的散文、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教案

《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写作表达。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言。

小组讨论:积极投入讨论,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和观点。

课后作业:能够准确理解课文,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课文《故乡的榕树》文本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5.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文本和相关资料白板: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要点和总结教学PPT:用于展示作者和作品背景资料及分析图表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展示故乡的榕树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乡的联想和兴趣。

6.2 主体活动学生朗读课文《故乡的榕树》,感受语言的美和情感的真挚。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作者对故乡的情感表达。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

《故乡的榕树》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乡的榕树》,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地域特色以及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与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意识,增强对榕树这一象征意义的认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故乡的榕树》是现代作家巴金所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故乡榕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绘榕树的方法及表达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的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榕树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榕树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描绘家乡的景色和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4.2 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榕树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5.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故乡的榕树》课文文本6.2 辅助材料:有关榕树图片、视频资料,家乡风景图片等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

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故乡的榕树》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故乡的榕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故乡和榕树的意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总结: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深入理解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巩固学习成果。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自我反馈:教师自我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故乡的榕树》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评论。

3.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4.2 教学材料1. 课文解读:提供详细的课文解读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思考题:提供相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个课时。

2. 教学进度:每个课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5.2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课文。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和讨论主题思想。

3.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内容和作业布置。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作业和反馈。

语文:《故乡的榕树》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

语文:《故乡的榕树》学案(粤教版必修2).doc

《故乡的榕树》学案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乡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他以榕树为中心意象,通过对故乡闽东土地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乡俗民情及纯朴人性的描绘,传达出对都市文明合理性的深刻质疑,对精神返乡的强烈渴望,从而使他文本中的“乡土”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含意丰富的文化符号。

作者用精妙的语言为我们构制了一幅幅充满人性的图画,这些图画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拓展了散文的意境,使得故乡淳朴而可爱。

一是儿时伙伴的亲密图。

故乡的榕树,是儿时的“我”和小伙伴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此度过了美丽的童年生活。

小伙伴们把横卧树干中空的那段凹糟当“船”,以竹竿为桨,七上八下齐心协力地划起来,明知“船”不会前进,却还是认真地划着。

它不仅写出了童年的天真,也展示了小伙伴之.间的纯.真、亲密的友谊。

二是长辈对晚辈的挚爱图。

榕树下,母亲会带着面上长了皮癣的孩子,在.榕树上砍几刀,用渗出来的乳白的液汁涂在孩子的患处,这里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护;过年的时候,“我”奉老祖母之命上树折枝,“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

”老祖母脸上的神情,走路的姿态,脚的形状,说话的特点,都在这寥寥数语中描绘出来了。

"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

” 一个顽皮*可爱的少年颖脱而出,这里描绘出祖孙间其乐融融的亲情。

三是长辈与晚辈的和睦图。

夏天的傍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躺在榕树下的石板上享受着习习的晚风,讲三国、说水浒,谈奇闻和庄稼的长势;还有人拉起胡琴,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 作者通过这一图画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纯朴,大人们之间的坦率、融洽与和睦。

四是“我”和大人们心灵的沟通图。

榕树下,垂着长长胡子的老人会给“我”和小伙伴们讲榕树的故事,我们也会相信老人的话。

迷人的夏夜,“我”会和大人们一切睡在榕树下,听他们拉家常、说故事,和大人们一切进入梦乡,一起做那迷人的梦 -------------- 这里,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儿时的“我”与大人们之间心灵的沟通。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乡愁》邓方乡愁起时是远方农舍升起的一缕炊烟小桥底下流水潺潺的低洄夜深风平雨打天窗的倾诉……乡愁浓时是杯中香茗的热腾乡音话家常的甘畅魂牵梦萦的深情乡愁深时是炊烟散尽的空无雨停更深的寂寞流水长行的孤独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

1960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 1975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故乡的榕树》于1979 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2、解决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正,补充) 注音:鬈( )曲兀( )立汩汩( ) 镌( )刻苍虬( ) 凹( )槽皮癣( ) 饭甑( ) 温馨( ) 荫( )庇( ) 蓊( )郁粗犷( )摇曳 ( ) 泯( )灭袅袅( ) 虔( )诚淳( )朴脸颊( )黝 ( ) 黑笼( )罩安然无恙( ) 战战兢兢( ) 凉飕飕( ) 释义: 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2.摇曳:摇摆的样子3.庇荫: 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4.汲水:到河里打水5.兀立:高耸突出6.镌刻:雕刻7.虔诚:恭敬诚恳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案

粤教版:故乡的榕树教案1 .课文解读。

(1) 作者简介。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 年生于某某省长乐县。

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善绘画,他的许多画被选送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并获奖。

1960 年考入某某师X学院中文系后,便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某某文艺》、《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获好评,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

1975 年赴某某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某某的《海洋文艺》、《文汇报》、《新晚报》、《七十年代》和内地的《当代) 、《作品》、《花城》、《海峡》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还同妻子合作以“连云”的笔名发表了一些反映某某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

某某人民先后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故乡的榕树》获某某第一届(1979 年) 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

(2) 基本解读。

文章开头,作者由住所左边的两棵榕树想起了“故乡熟悉的大榕树”。

这是全文的引子。

文章第 3 段起过渡作用。

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乡情怀联系了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

文章接着写作者对故乡榕树及与榕树有关的人和事的回忆。

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先写故乡榕树周围的景色。

小溪、鹅卵石、洗衣和汲水的少女……这浓浓的闽东农村景色,既初步展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又为刻画榕树抹上了一层底色。

末句,由上段渲染榕树周围景色,回到榕树本身,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

两棵榕树,着重描写的是“驼背”榕树。

不但刻画了榕树的顽强形象,而且通过写小伙伴们“划船”去表现出儿时的欢乐及与榕树的感情。

又写有关“驼背”的传说,赋予榕树神秘的色彩,为下一段将要回忆的内容作了准备。

在榕树下发生的事:母亲用榕树的液汁为孩子治癣;老祖母让“我”折椿树枝祭祀祖先,都表现了老榕树在人们的心目中的神圣。

【资料】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案4篇

【资料】粤教版必修二故乡的榕树教案4篇

【关键字】资料故乡的榕树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欢迎点击本人专辑欢迎交流教学资料)教学目标:略教学构想: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79 年,有一篇散文获得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以后,这篇散文被海内外几十家报刊转载。

大家知道这篇散文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创作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以诗一般的语言,真挚强烈的感情,将读者带进了美的世界里。

今天,就让我们徜徉、领略一番吧。

二、朗读课文(听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三、总体把握先让我们看看文章写了些什么。

•全文思路全文分三部分:一( 1-3 段),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对故乡榕树的怀念,这三段是全文的引子,作者缓缓地把读者也带入了自己的回忆之中。

二( 4-10 )围绕故乡的榕树,描述了故乡的人和事,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是文章的主体。

三( 11-12 )由回忆回到现实,再次书法了蓄积在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之情。

•主题显然,这是一篇即景生情、情以物兴、借物抒情的散文。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其主题:思乡怀旧。

四、文学鉴赏我们知道,“思乡怀旧”可谓是一种永恒的主题了,自古及今,不知道有多少赤子抒发过。

然而,作者虽然写的是一个老题材,今天读它,仍然会有一种清新的感觉、优美的感觉。

事实上,本文作者确实用他那生花的妙笔把我们引进了美的王国,使我们获得了醇厚的美感。

•景美请先看看故乡的风景怎样美的吧。

故乡榕树“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团团绿云”,“春天新长的嫩叶……晶莹的露珠”( 3 )“从故乡的后山……鸭子”,“榕树下洁白的水流……小石狮子”( 4 )前者,这榕树的形和神,光与色,静与动;后者,榕树旁的欢乐、热闹与幽静、榕树下的物、事、人,都被作者朴实简洁地描绘出来。

读着这如诗如画的景物语句,怎么不能令人心摇魄动: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事美波斯诗人哈菲斯说过:“世界的行程是一把血染的刀,滴下的每滴血都是皇冠。

”随着作者远离故乡的时光日增,郁藏在胸中的思乡之情就犹如溪水汩汩涌流,并且借助种种小事的水珠,折射出七彩的感情丝线,编制成蘸满血泪的皇冠,戴在故乡这两棵古老而年轻的榕树头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故乡的榕树》教案6 粤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的间接抒情的写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诗意。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运用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静夜思》。

同学们,“诗仙”李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情诗,大家知道是哪一首吗?明确:《静夜思》。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读出思乡的感情。

(幻灯片)很好,大家吟诵得很有感情。

那么大家想想是什么引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明确:月亮(光)。

对了,俗话说:“故乡的月亮分外圆”“月是故乡明”。

所以在异乡看到月亮自然而然地想起故乡的月亮,甚至家乡的夜晚,在家乡度过的日子,生活,家乡的人和事等等。

这里由月亮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这是诗人(怎么样?)——触景生情。

于是诗人便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有着浓浓乡情的优美的散文,看看作者黄河浪是如何抒发他心中那一股对故乡的深厚真挚的感情。

(幻灯片)二、作者简介。

(幻灯片)黄河浪,原名黄世连,福建长乐县人。

曾用笔名洪荒等,酷爱文艺,擅长丹青。

1960年考入福建师院中文系,便从诗歌起步,走上文学道路。

1975年9月黄河浪赴港定居,从事绘画工作,坚持业余创作,在许多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等。

有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1979年,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故乡的榕树》获奖后,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三、感知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作者故乡的几棵榕树,具体写了有关故乡的哪些事情?用简洁的词组或句子概括出来。

(讨论)板书总结:1、划船——小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2、榕树被烧的传说——老人——世代相传3、烧纸钱祈福——女人——人们对榕树的敬重故乡的风俗—故乡榕 4、治癣——母亲——细腻深厚的亲情情结树 5、(最难忘的事)折树枝——祖母——同上6、乘凉——农人们——淳朴悠闲的乡情7、度夏夜——我——纯真浪漫的童趣物————事—————人——————情借物抒情(寄情于物、托物抒情)作者描写榕树时,把感情寄托于对榕树的眷爱之中,借榕树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感情。

通过榕树写了故乡的风土人情,榕树就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

那么,(二)1、为什么榕树会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呢?2、是哪里的榕树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的?3、引起思乡之情的触发点是什么呢?快速阅读课文1至3段,回答以上问题。

明确:1、榕树下有作者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亲切感。

2、香港住所左边土坡上的两棵老榕树。

3、作者是触景生情的,除了是有两棵相似的老榕树外,还有什么是触发作者思乡之情的条件呢?作者平常就很喜欢带小儿子到榕树下散步,因为那里周围的景色构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与他小时候在榕树下玩耍的环境相似。

更重要的引发作者回忆童年事情的原因是——我卷制成的小哨笛的熟悉的哨笛声。

使我的心像小鸟一样从哨音里翅飞了出去……所以说,文中作者首先是触景生情,于是寄情于景,托物抒情,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关键是要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幻灯片)(三)想想说说,假如你离开了家乡,哪些事情,哪些景物会让你深深怀念的?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或放音乐《故乡的云》二、读一读,品味文章诗意的语言。

(小组讨论形式)作者是诗人,擅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事物、抒发感情。

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善于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

(一)说说你最欣赏的语段,为什么?并带着感情读一读,试读出感情。

1.1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下同)P17第1段“青翠”是形容榕树叶颜色和质地的,在这里充当动词“摇曳”的宾语,偏离了通常的话语组合。

“摇曳”的本是“榕树叶”,正常语句应是“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的树叶”,但这样写就一般化了,难给人留下隽永的记忆和韵味。

课文是用借代辞格来超常搭配的,借“青翠”指代“青翠的榕树叶”,创出了一种新奇的语言表达效果,通过加强“榕树叶”的“青翠”特征,与“水泥楼房”的“铅灰色”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的审美联想。

“清凉”也是一种从心理、生理出发的感受,是抽象的,无形的东西,用动词“注”和数量词“一潭”来变异搭配,就增添了“清凉”的形象色彩,让“清凉”像有形的事物一样具体可感,“清凉”的再也不单纯是榕树绿阴了,而是像一潭凉丝丝的清泉,沁人心脾。

再如,课文中的下列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②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P19第10段倒数第5行③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

P19 第11段第2行④洒落一地阴凉。

P课文里还有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构成一种异常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也营造出某种特有的语言艺术氛围。

如:⑤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P19 第8段最后一句(可不讲)“苦涩”本是故乡人那段痛苦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里用来描写本没有感情色彩的“日子”,是借移用兼移情的修辞手法,寓情于物,暗含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

⑥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

P19第11段倒数第5行用“生命”来修饰“船”,有悖于逻辑的理解,其意并不在把“船”赋予生命的活力。

“生命的船”是运用了修饰喻(又称缩喻)的修辞方式,“船”是喻体,作中心语;“生命”是本体,作修饰语,构成偏正结构的形式,可以理解为“生命像船一样”这样的明喻。

它表面上形成语言的超常修饰,其实是在简洁凝练的比喻中,把作者自己飘泊在外的无奈和对故乡深深的眷念之情化为可感的物象,形成形象思维所需要的表象,让人回味。

2、P17第3段:“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分析:这一段是由眼前景象到回忆的过渡。

“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

“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

这里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

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

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拟人,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浓得化不开”,给人以“凝碧”之感。

如果说这个分句主要写榕树的形的话,“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比喻,“碧玉”,色泽鲜亮;“晃动如耳坠”形状优美。

绘色绘声地展现了榕树的美。

(两个看到有什么不一样?)前“看到”是从整体着眼,用粗线条勾勒;后“看到”是从局部着眼,用工笔描摹。

这一段文字虽短,却渗透着浓烈的乡情,奠定了全文基调。

3.P17第4段写了故乡榕树周围的景色,尽情铺叙故乡的景象,选取感情色彩浓郁,形象优美、能牵动情思的事物写景抒情,景物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还有,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

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

“我怀念(从故乡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不用括号里的定语成分句子也通顺,那么为什么要用呢?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声有色、是景语,又是情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我们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诗人用诗意的语言,那我们可以学一学他的表达方法。

A、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第4段,又如《弯弯的月亮》,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

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

如第3段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

再如下面第7段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

C.可以充分想象,如第5段写小时候梦里划船时所作的美丽的梦,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使得梦是那样的真切美丽,且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减。

4、P18第7段写母亲用榕树汁为“我”治癣和“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的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榕树的记忆联系着对亲人的记忆。

祖母的形象着墨不多却生动感人。

那蹑着小脚“笃笃笃”地走到石桥,“唠唠叨叨”的神态,慈爱善良,使人难以忘怀。

5、第9段,作者缘物生情,直接抒怀,通过拟人的手法,赞颂榕树的崇高品格。

对榕树的赞美,其实是表达了作者对劳苦而纯朴的乡亲们的关切之情。

6.“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

……搁浅在乱石滩上……”P19 第10段分析:这一段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描写富于生活情趣。

从卧具来说极为简单:一床被单,席地而卧;几块床板,搁在长凳和桥栏杆上。

人与自然紧紧融为一体。

仰望黝黝树影,“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没有烦恼,没有苦痛,身心愉快。

写那睡意朦胧的感情,尤为精彩。

月色朦胧之中,睡意朦胧之时,嫦娥悄然飞过,桂香轻轻飘洒,流水静静唱曲,催人沉入梦乡,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描绘,意境优美,想象丰富,刻画细腻,美丽迷人,正是一首对故乡风情永难忘怀的乡恋之歌。

“早上醒来”,才发现枕头不见了,“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这些文字里不见任何懊恼,相反情趣盎然,令人忍俊不禁,特有的故乡风情尽在其中。

“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题中的叠字,如“悄悄”、“轻轻”等在表达上能起什么作用?“悄悄”、“轻轻、”静静”、“慢慢”等形容词的叠用,能表现出音韵美;同时把动作表现得轻柔,衬托出环境的静谧,准确地刻画出“似仙境”、“似梦境”的境界。

7.P18第6段“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

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的话”。

这样的表达好在哪里?这是作者稚拙的童真之情的流露,也表现出作者对榕树爱得真、爱得深,以至有些爱树及人。

8、第12段,呼应开头。

小儿子的话打断沉思,再写叶笛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把听觉感受到的当着视觉感受到的,更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