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反应釜的设计开题报告
生物发酵反应釜的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本设计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高硒酵母的试验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同时稍加改装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化学,生物反应设备,其用途相当广泛。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
以玉米为例,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广泛,产量较大,但其深加工量不到玉米产量的两成。
致使玉米大量积压,严重影响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以在食品加工中必备的酵母为例:国外已从富硒酵母发展到今天的高硒酵母,其与我国使用的传统的无机亚硒酸酵母相比不仅含有生物体内新陈代谢必须的硒,而且富含B类维生素,谷胱甘肽,酵母蛋白质,酵母其他无机盐。
硒酵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疾病调动机体内的抗癌因素,控制肿瘤生长。
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公认的微量元素增强剂。
而我国现有的生产加工设备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生产工艺及生产参数计算机控制应用不广泛。
如果本设计能顺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可以为我国居民的食品营养又添新色,同时也可以为玉米的深加工提供又一条途径,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贡献。
二、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条件:
在整个工业化生产中可以简略的概括为下图的典型流程:。
反应釜开题报告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6300L K型反应釜的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姓名:赵真学号:110331232指导教师:姜吉光开题时间:2015年3月20日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 课题的目的化工设备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我们独立的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的知识,综合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我们完成毕业设计后,应达到下列目的:(1)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在设计中综合的加以运用,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
(2)使我们具有独立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我们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有关国家颁布标准,以完成我们在机械设计方面所必备的基本训练。
1.2 课题的意义反应釜是化学、医药及食品等工业中常用的典型设备之一。
搪玻璃反应釜先用胎具将钢板压制成符合烧成要求的折流板,其横截面成类似字母“Ω”形,折流板的宽度H为釜体直径的1/8~1/6,折流板顶面弧度半径R为:3δ≤R≤150mm,δ为折流板钢板厚度,侧面弧度半径r为6~50mm,然后根据反应釜体积的大小,将折流板制成一层或多层,焊接在釜体内壁上,焊缝处处理圆滑过度后,进行搪烧,组装成成品,较好地改善了反应物料流动状态,提高了反应效率。
搪玻璃设备运行中停车后的检验国内、国外高品质的制造商都选用高品质的钢板、焊条、瓷釉,钢板焊条含碳、硫、磷杂质低,钢板内晶格结构紧密并有微量元素以抑制制造过程中吸氢,瓷釉选用耐腐蚀性能好、耐温差急变性能优异、熔点低的瓷釉。
搪烧时采用“低温长烧”、“搪烧后缓冷”的烧制工艺,一般在搪烧三次后就没有了气孔,以后的三到四次搪烧仅仅是瓷层的加厚,瓷层一半以上的厚度是致密不导电的,这样的瓷层耐腐蚀性能优异,腐蚀、摩擦、碰撞后即便瓷层厚度减薄也不会影响瓷层的性能。
(完整word版)反应釜设计

第一章 反应釜釜体与传热装置搅拌设备常被称作搅拌釜(或搅拌槽),当搅拌设备用作反应器时,又被称为搅拌釜式反应器,有时简称反应釜。
釜体的结构型式通常是立式圆筒形,其高径比值主要依据操作容器的装液高径比以及装料系数大小而定。
传热方式有两种:夹套式壁外传热结构和釜体内部蛇管联合使用。
根据工艺需要,釜体上还需要安装各种工艺接管。
所以,反应釜釜体和传热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釜体的结构和部分尺寸、传热形式和结构、各种工艺接管的安设等。
1.1反应釜釜体1.1.1确定反应釜釜体的直径和高度在已知搅拌器的操作容积后,首先要选择筒体适宜的长径比(H/D i ),以确定筒体直接和高度。
选择筒体长径比主要考虑一下两方面因素:① 长径比对搅拌功率的影响: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P ∝D 5(其中D :搅拌器直径;P :搅拌功率),P 随釜体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很多,减小长径比只能无谓的损耗一些搅拌功率。
一次一般情况下,长径比应该大一点。
② 长径比对传热的影响:当容积一定时H/D i 越高越有利于传热。
长径比的确定通常采用经验值。
在确定反应釜直径和高度时,还应该根据反应釜操作时所允许的装料程度---装料系数η等予以综合考虑,通常装料系数η可取0.6-0.85.如果物料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泡沫或沸腾状态,η应取较低值,一般为0.6-0.7;若反应状态平稳,可取0.8-0.85(物料粘度大时可取最大值)。
因此,釜体的容积V 与操作溶积V 0有如下关系:V=V 0/η…………………………………………………………………(1.1) 选取反应釜装料系数η=0.8,由V=V 0/η可得设备容积:V 0=V ×η=1×0.8=0.83m 选取H/D i =1.0,由公式m D H V D ii 08.10.10.14433=⨯⨯==ππ……………………………………(1.2)将计算结果圆整至公称直径标准系列,选取筒体直径D i =1000mm ,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表8-27,DN=1000mm 时的标准封头曲面高度h=250mm ,直边高度h 2=25mm ,封头容积V h =0.1513m ,由手册查得每一米高的筒体容积为3195.0m V =。
年产5万吨谷氨酸发酵工厂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谷氨酸市场的快速扩大,谷氨酸发酵工厂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
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工程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保健品以及药物制剂等领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高品质、高纯度的谷氨酸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建设一座年产5万吨谷氨酸发酵工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设计一座年产5万吨谷氨酸发酵工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工艺设计:通过研究谷氨酸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的工艺流程,并设计合理的工艺参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设备选择: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发酵罐、分离设备、蒸汽供应设备等设备,确保工艺的顺利进行。
3.能源消耗:通过优化能源利用,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工厂的能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环保设计:设计合理的废水处理系统,降低废水排放浓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并尽量减少废水排放。
5.安全生产:对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预防,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谷氨酸发酵工厂的设计原理和实践经验,为工艺设计提供依据和指导。
2.实地调研法:对已经建设的谷氨酸发酵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工厂的设计特点和运行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3.实验研究法:通过建立小型实验装置,对谷氨酸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的优化。
四、预期结果1.提供一套完整的年产5万吨谷氨酸发酵工厂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择、能源消耗、环保设计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优化发酵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分析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降低废水排放浓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4.提出谷氨酸发酵工艺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五、研究进展与计划目前,我已经完成了对谷氨酸发酵工厂设计的文献研究,并进行了一些实地调研。
毕设开题报告(发酵罐)

但由于发酵罐的系统设计没有受到人们普遍重视,有许多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人员往往重视发酵工艺和菌种,或限于资金和发酵厂房现状,对发酵罐的大型化及其优化缺乏足够重视。就发酵罐而言,目前国内许多工厂在原有50m³基础上进行改进,罐径为3100mm,罐筒体略有变化,罐休容积为57m³、60m³等电机功率为75kW、95kW和115kW等,传热为立式蛇管,搅拌叶轮为六叶蜗轮,减速采用皮带轮,因而有必要通过对发酵罐系统设计认识的提高,将我国发酵装备沿着高效、大型和节能方向推进一步。
了解和掌握机械方面的设计及创新技术,一个企业的发展除了工业生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与设计,创新和改革是企业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创新和改革,可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和未来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使企业蒸蒸日上,掌握自己的命运好前途。本设计是在完成基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变型和优化,得到更好的效率和经济。
三、参考文献
[1]郑津洋,董其五,桑芝富编著,过程设备设计(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杨可桢、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朱有庭,曲文海,于浦义主编.化工设备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4]毛晓东主编.典型化工设备机械设计指导[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四、毕业设计所使用的方法
应用计算机PROE绘图软件绘制主要装配图和零件图,手工绘制部分零件图。通过导师提供的资料和图书馆及网上的资料,以导师指导和自己努力来完成。说明书先手写后打印。五、指导Βιβλιοθήκη 师指导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六、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领导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
反应釜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000L反应釜设计一选题意义反应釜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学,制药,高分子合成,冶金,环保等领域的重要设备。
因此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研究反应釜的改进技术会使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金和时间。
通过反应釜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同时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熟练掌握CAD,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与发展趋势反应釜在日常生活或者化工生产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因此换热设备的研究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
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
不锈钢反应釜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不尽相同,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及参数不同,即反应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
不锈钢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型用户和各种科研实验项目的研究,用来完成水解、中和、结晶、蒸馏、蒸发、储存、氢化、烃化、聚合、缩合、加热混配、恒温反应等工艺过程的容器。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
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
反应釜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反应釜可采用SUS304、SUS316L等不锈钢材料制造。
搅拌器有锚式、框式、桨式、涡轮式,刮板式,组合式,转动机构可采用无级变速减速机或变频调速等,可满足各种物料的特殊反应要求。
密封装置可采用填料密封等密封结构。
加热、冷却可采用夹套、半管、盘管等结构,加热方式有蒸汽、电加热、导热油,以满足耐酸、耐高温、耐磨损、抗腐蚀等不同工作环境的工艺需要。
可根据用户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制造。
反应釜是指含铬大于12%的钢种。
反应釜自1912年发明以来取得迅猛发展,至今全球仍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
发酵搅拌罐流场分析与结构优化的开题报告

发酵搅拌罐流场分析与结构优化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发酵搅拌罐是用于微生物发酵制备生物制品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流场分布对发酵反应的速率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发酵搅拌罐的流场分布以及结构优化,
对提高生物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发酵搅拌罐的流场分布以及结构优化。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发酵搅拌罐的流场分析。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发酵搅拌罐的流场进行分析,找出对流场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后续的结构优化提供依据。
2. 发酵搅拌罐的结构优化。
通过对流场分布的分析,找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比如改变搅拌器的形状、角度等,改变搅拌器的转速和流量等,进一步提高搅
拌效果和反应速率。
3. 数值模拟验证。
通过对优化后的发酵搅拌罐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其搅拌效果和反应速率是否得到提高。
同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
的准确性。
三、研究预期成果
本文预期通过对发酵搅拌罐的流场分布和结构优化的研究,提出一种优化后的发酵搅拌罐结构,并验证其在搅拌效果和反应速率方面的提高。
这些成果对于提高生物
制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
做出了一定贡献。
生物反应器课程设计报告

.生物反应器设计(啤酒露天发酵罐设计)XX:高金利班级:生工2072学号:3072106245时间:2010年11月20日第一章啤酒发酵罐结构与动力学特征一、啤酒是以大麦喝水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和其他谷物为辅料经制麦、糖化、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二氧化碳、酒精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
我国是世界上用谷物原料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啤酒工业迄今只有100余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啤酒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大幅度增长,发展到现在距世界第二位。
由于啤酒工业的飞速发展,陈旧的技术,设备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为了扩大生产,减少投资保证质量,满足消费等各方面的需要,国际上啤酒发酵技术子啊原有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有很大进展。
尤其是采用设计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发酵和储酒容器。
这些大容器,不依靠室温调节温度,而是通过自身冷却来控制温度,具有较完善的自控设施,可以做到产品的均一性,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就发酵罐的外形来分,主要有圆柱锥形底罐、圆柱蝶形罐、圆柱加斜底的朝日罐和球形罐等。
二、啤酒发酵罐的特点1、单位占地面积的啤酒产量大;而且可以节约土建费用;2、可以方便地排放酵母及其他沉淀物(相对朝日罐、通用罐、贮就罐而言);3、发酵温度控制方便、有效,麦汁发酵时对流好,发酵速度快,可以缩短发酵周期(相对卧式罐、发酵槽而言);4、可以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并可有利于啤酒的口味稳定性与非生物稳定性(相对开口容器而言);5、可以一关多用,生产工艺比较灵活;简化生产过程与操作,而且酒损也现对减少;6、制作相应要比其他发酵罐简单;7、便于自动控制,如自动清洗和自动灭菌,节省人力与洗涤费用,卫生条件好。
三、露天圆锥发酵罐的结构(一)罐体部分露天圆锥发酵罐的罐体有灌顶、圆柱体与锥底3部分组成,其中:灌顶:为圆拱形,中央开孔用于可拆卸大直径法兰,以安装CO2与CIP管道及其连接件,灌顶还装有真空阀,安全阀与压力传感器。
200立方米林可霉素发酵罐的设计开题报告

南阳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
课题名称:200m³林可霉素
发酵罐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2015
1.本报告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正式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第2周或第3周末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2.每个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撰写本报告1份,作为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审查学生能否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依据,并接受学校的抽查。
20L高温发酵罐结构设计与控制开题报告

2011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20L高温发酵罐的结构设计与控制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 3 月 1 日1 课题简介发酵罐是一种对物料进行机械搅拌与发酵的设备。
一般发酵罐采用循环形式,通过搅拌桨分散和打碎气泡,使得发酵罐的溶氧速率高,混合效果好。
发酵罐在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
其主体一般为用不锈钢板制成的主式圆筒,其容积在1m3至数百m3。
发酵罐的发酵材料采用优质不锈钢制造,发酵罐表面镜面抛光Ra0.28m,外表面抛亚光、镜面、喷砂或冷轧原色亚光。
发酵罐罐配有自动喷淋清洗,符合GMP标准[1]。
发酵罐在设计和加工中应注意结构严密,合理。
能耐受蒸汽灭菌、有一定操作弹性、部附件尽量减少(避免杀菌死角)、物料与能量传递性能强,并可进行一定调节以便于清洗、减少污染,适合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以与减少能量消耗。
2 课题研究的意义2.1 生产高温发酵罐的意义[2]高温发酵罐是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的的设备,其发展和应用涉与制药、卫生、精细化工、饮料业、酿酒业、生物计算机、农业生产、国防建设、树脂、科研等等,高性能高效率的发酵罐将会给国民生产的众多领域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具有控制调节温度能力、培养有益菌能力的高温发酵罐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微生物技术、化学工程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调节发酵罐中的温度和细菌的繁殖生存数量与质量,并对这些监测的信息进行收集,获得详尽而精确的信息,传送给计算机系统,然后更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发酵的过程,从而生产出要求更高的应用于特种行业的菌。
由于发酵罐生产出的菌具有非常的巨大应用价值,它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工业过程控制、环境监测,计算机工业等领域。
要生产这些行业的特种菌类就必须拥有高性能的发酵罐。
细菌利用工业被认为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这种新兴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的途径。
生物发酵罐设计报告

生物发酵罐设计报告一、引言生物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产生有用物质的过程。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品、饲料、医药、化工等行业有广泛应用。
发酵罐是生物发酵过程中装置的关键部分,设计合理的发酵罐能够提高发酵效果,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本报告将对发酵罐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目标1.提供合适的发酵环境:发酵罐内的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需要精确控制,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要求。
2.实现高效的氧气传递:发酵罐内需要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以促进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3.提供良好的搅拌效果:发酵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进行均匀的混合,以保证微生物充分接触到培养基。
4.实现可靠的物料输入和产物输出: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添加原料和收集产物,设计合理的输入和输出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三、发酵罐设计方案1.材料选择:发酵罐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以保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2.结构设计:发酵罐采用立式圆筒形结构,底部设有锥形底板,以方便培养基的排出。
罐体上部设置天窗和进气口,方便观测和气体输入。
3.加热和冷却系统:发酵罐底部设有加热和冷却系统,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介质的流动,实现对发酵罐内温度的精确控制。
4.pH调节系统:发酵罐内设有pH传感器和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实时监测到的pH值,自动调节pH值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5.搅拌系统:发酵罐内设有搅拌器,通过机械或气体动力驱动,实现对培养基的均匀搅拌,以确保微生物与培养基的充分接触。
6.氧气供应系统:发酵罐顶部设置氧气输入装置,并配备氧气流量计,根据不同微生物的需氧性,设定合理的氧气输入量。
7.输入和输出系统:发酵罐底部设有原料输入和产物输出口,通过泵或其他输送设备实现物料的输入和输出,可根据需要进行定时或连续操作。
四、结论在设计生物发酵罐时,需要充分考虑发酵环境、氧气传递、搅拌效果以及输入和输出系统等因素。
设计合理的发酵罐能够提高生物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量,减少能耗,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
发酵优化开题报告

发酵优化开题报告1. 引言发酵是一种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产物的生物过程。
发酵过程常常用于生物制药、食品工业和环境工程中。
优化发酵过程可以提高产品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发酵优化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预期结果。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优化发酵过程,以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找出影响产物产量和纯度的因素,并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优化发酵过程。
3. 研究意义发酵是很多产业中的关键工艺,如生物制药和食品工业。
优化发酵过程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意义:•提高产量:通过优化发酵参数,可以提高产品产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质量:优化发酵过程可以降低杂质含量,提高产品纯度,提高产品质量。
•节约成本:通过优化发酵过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环境负担:优化发酵过程可以降低废物产生、减少能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方法和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发酵过程。
4.1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将收集已有的发酵实验数据,并分析数据中的关键因素。
然后,通过设计和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将验证这些关键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调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来观察对产量和纯度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使用不同的发酵介质和菌种,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4.2 数学建模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与产量、纯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和求解,我们将得到最优解,即优化发酵过程所需的最佳参数。
5.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得到以下结果:•确定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将确定影响产量和纯度的关键因素。
•优化发酵参数:通过实验和数学建模,我们将得到最佳的发酵参数,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提供发酵优化的指导: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将为工业生产提供有关发酵优化的指导,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反应釜温度控制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控制过程之一,也是保证反应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化工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反应釜
的温度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因此,研究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工艺
流程、控制方法以及优化方案,对于提高化工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具
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探讨其优化方案及工艺流程,提高反应釜温度控制技术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以增强化工生产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推动反应釜温度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分析反应釜的物理模型及其特性,建立反应釜温度控制模型;
2.探究反应釜温度控制的传统PID控制方法,寻找优化方案,提高反应釜温度控制质量;
3.研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反应釜温度控制方法,并比较其与传统PID
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4.基于LabVIEW开发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软件,实现反应釜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
通过对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优化,提高反应釜温度控制技术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以增强化工生产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同时,本研究将提供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反应釜温度控制方法,拓展反应釜温度控制的应用范围。
最后,本研究对于化工领域、控制工程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物发酵研究报告

生物发酵研究报告生物发酵研究报告摘要本文报告了针对生物发酵过程的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生物发酵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文还介绍了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的方法。
我们以乳酸发酵过程为例,详细讨论了其发酵过程以及优化策略。
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生物发酵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对生物发酵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为未来的发酵工艺优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1. 引言生物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特定物质的过程。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生物发酵过程可以产生酒精、乳酸、醋酸、抗生素等多种有用物质。
因此,对生物发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其在乳酸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目前生物发酵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2. 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生物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进行有机物转化的过程。
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细菌、酵母菌或真菌等。
生物发酵过程通常涉及到底物、微生物、酶和反应条件等因素。
微生物通过分解底物并产生酶来催化反应。
反应过程中可以产生能量和有机物产物。
生物发酵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和反应条件,以达到最佳产量和质量。
3. 生物发酵的操作步骤3.1 底物准备底物是进行生物发酵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底物是供给微生物代谢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在发酵前,我们需要准备合适的底物,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
3.2 微生物选择微生物的选择对于发酵过程至关重要。
不同的微生物适用于不同的发酵过程。
我们需要根据发酵产物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微生物。
在选择微生物时,要考虑其对底物的利用率、产物的产量和质量等因素。
3.3 发酵过程控制发酵过程的控制是保证产物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控制包括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因素的调控。
通过合理的控制,可以提高发酵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3.4 产物分离和纯化在发酵过程结束后,我们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模拟、优化设计与放大研究的开题报告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模拟、优化设计与放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生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生产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其中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生物反应器具有着广泛的应用。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主要用于微生物发酵、细胞培养、生物酶制备等领域,具有混合效果好、气液传质高、生物体积浓度均匀、操作方便等特点。
对于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操作控制,其直接影响反应器的发酵效率、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等重要参数。
因此,针对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模拟、优化设计与放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内容:1.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原理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数学模型建立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2.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不同反应物质进行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反应器的影响,如搅拌速度、通气量、温度、pH等,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
3.根据优化结果,进行实验放大验证。
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模型修正,完善模型的可靠性。
4.探究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动力学特征,建立控制模型,开发新型反应控制策略,实现反应器的自动控制。
三、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方法:对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为实验设计提供基础。
2.实验研究方法:针对理论分析得到的结果展开实验研究,通过对反应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物的投入、产物的收集等实验操作,获得反应的具体数据,为模型修正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3.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实验数据修正反应器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反应器的运行状态和控制结果,为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提供支持。
四、研究进展: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方法,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对反应器运行参数及控制策略进行了探索。
但是,在数学模型的修正方面还存在难点问题,同时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动力学特征等方面的深入探索还有待发挥。
生物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器设计与生产实验报告

生物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器设计与生产实验报告一、引言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用于进行生物转化和合成的关键设备。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生产实践,探索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二、材料与方法1. 反应器材料:选用优质不锈钢作为反应器材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2. 反应器类型:采用批量发酵反应器,以控制反应条件并保证产品质量。
3. 反应器控制系统:使用PLC控制系统监测和调节温度、压力、pH值等关键参数。
4. 发酵菌株:选择能够生产目标产物的优良菌株,并进行前期培养和活化。
5. 发酵培养基:根据菌株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提供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
6. 反应器操作:按照实验要求,对反应器进行喂料、通气、搅拌等操作。
三、结果与讨论1. 反应器设计: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反应器尺寸、内部结构和传热方式,保证反应物料均匀混合和适宜的传质效果。
2. 反应器实验过程:在良好的控制下,菌株在培养基中进行了发酵和生长,产物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逐渐积累。
3. 反应器控制性能:通过PLC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并调节反应器温度、压力、pH值等参数,保证了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4. 产品分离纯化:经过反应后,通过合适的离心、过滤和萃取等方法,将产物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处理。
四、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生产过程进行了探索,验证了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工程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合理的设备选择、运行控制和产品处理,可以实现对目标产物的高效生产和分离纯化。
五、参考文献[1] Smith R.T. et al. (2010). Bioreacto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J Biotechnol, 155(3): 197-204.[2] Li Y. et al. (2015).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bioreactors for cell cultures. Eng Life Sci, 15(5): 469-483.[3] Wang J. et al. (2018). Bioreactor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Biotechnol Adv, 36(4): 1078-1089.以上是本次生物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器设计与生产实验的报告,总结了实验的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等内容。
反应釜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设计条件及设计内容分析由设备条件单可知,设计的反应釜容积为1.8m 3、操作容积为1.54m 3;搅拌装置配置的电机功率为3.0KW 、搅拌轴转速为85r/min 、搅拌桨形式为框式;加热方式为用夹套内导热油进行电加热;装置上有8个工艺接管、2个视镜、4个耳式支座、10个电加热套管、1个固体物料进口、1个测控接管。
反应釜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釜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和结构设计; (2)、夹套的强度、刚度计算和结构设计;(3)、设计釜体的法兰连接结构、选择接管、管法兰; (4)、人孔的选型及补强计算; (5)、支座的选型及验算; (6)、视镜的选型;(7)、焊缝的结构及尺寸设计; (8)、电机、减速机的选型;(9)、搅拌轴及框式搅拌桨的尺寸设计; (10)、选择联轴器; (11)、设计机架结构及尺寸; (12)、设计底盖结构及尺寸; (13)、选择轴封形式;(14)、绘制总装配图及搅拌轴零部件等。
第一章 反应釜釜体的设计1.1 釜体DN 、PN 的确定 1.1.1 釜体DN 的确定对于直立的反应釜来说,釜体的设备容积通常是指圆柱形筒体及下封头所包含的容积,即 V=V T +V F式中 V T —设备筒体部分容积,m 3; V F —封头容积,m 3。
根据V 及选定的L/Di 值,将釜体视为圆柱形筒体,可以初步估算筒体内径,且根据设备条件单知L/Di=1.1。
由题可知L/D i =1.2 且L D V i ⋅=)4/(2π=1.8 则3i 3i44 1.8D 1.283.14 1.1D V L π⨯==≈⨯,圆整后D i =1300mm ,根据规定DN 取1200mm 。
1.1.2 釜体PN 得确定因操作压力为P W =0.58MPa ,查标准得PN=0.6MPa 1.2 釜体筒体壁厚的设计 1.2.1 设计参数的确定因釜体上装有安全阀,取P=1.1P WP=1.1P W =1.1⨯0.58=0.638MPa11.0,(100%)0.25C φ==无损探伤,,因带有夹套,双面腐蚀C 2=1,查表得0Cr18Ni10Ti 材料[]137MPa t σ=1.2.2 筒体壁厚的设计由公式S n =C PD P ctic +-ϕσ][2得 由S n =C PD P cti c +-ϕσ][2=0.63812000.251 4.052137 1.00.638⨯++=⨯⨯-mm 考虑不锈钢常用厚度为5mm,则取S n =5mm1.3 釜体封头的设计 1.3.1 封头的选型由题目可得该反应釜的封头采用标准椭圆形封头,类型是EHA 。
基于PLC的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设计及暗发酵制氢的启动的开题报告

基于PLC的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设计及暗发酵制氢的启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备受关注。
其制氢过程中相应的再生能源实现应用,生物制氢技术因其相对于传统化石燃料节能、环保及可持续的优点,成为目前生产氢的新方向。
其中,暗发酵制氢技术因其对菌种的限制较小,相对稳定,易于控制温度、pH等,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在生物制氢过程中,需要对反应器进行控制,以保证反应稳定和效率高。
目前,PL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领域,其实现更为稳定可靠的控制和自动化,能够满足生物制氢反应器的控制需求。
因此,本课题将探究基于PLC的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设计及暗发酵制氢的启动,旨在提高制氢效率和反应的稳定性,探索一种新的生产氢的可行途径。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反应器的设计基于生物制氢反应器的控制需求,设计反应器结构,包括反应器材料、进气口、出气口、控制温度和pH等的传感器、PLC控制器等。
2、暗发酵制氢的启动实验利用厚壁玻璃制成反应器,控制温度和pH等参数,使用不同的微生物菌株进行试验,探究不同条件下的生物制氢效率和反应稳定性。
3、PLC的编程和控制实验基于反应器设计进行PLC编程,探究PLC控制器在生物制氢反应器中的应用,测试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预期在反应器的设计、暗发酵制氢的启动实验和PLC的编程和控制实验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1、设计出符合生物制氢反应器控制要求的反应器结构,并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2、在暗发酵制氢的启动实验中,通过对不同细菌株进行实验,找出不同条件下生物制氢效率和反应稳定性的最优组合。
3、通过PLC的编程和控制实验,探索基于PLC的生物制氢反应器的控制方法,提高制氢效率和反应的稳定性。
本课题预期将为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并为氢气生产的绿色化和低碳化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本设计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高硒酵母的试验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同时稍加改装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化学,生物反应设备,其用途相当广泛。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
以玉米为例,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广泛,产量较大,但其深加工量不到玉米产量的两成。
致使玉米大量积压,严重影响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以在食品加工中必备的酵母为例:国外已从富硒酵母发展到今天的高硒酵母,其与我国使用的传统的无机亚硒酸酵母相比不仅含有生物体内新陈代谢必须的硒,而且富含B类维生素,谷胱甘肽,酵母蛋白质,酵母其他无机盐。
硒酵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疾病调动机体内的抗癌因素,控制肿瘤生长。
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公认的微量元素增强剂。
而我国现有的生产加工设备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生产工艺及生产参数计算机控制应用不广泛。
如果本设计能顺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可以为我国居民的食品营养又添新色,同时也可以为玉米的深加工提供又一条途径,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贡献。
二、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条件:
在整个工业化生产中可以简略的概括为下图的典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