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图片,如故宫、长城、书法、绘画等,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文化有什么理解?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讲解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具有多样性。
3.讲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4.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传承: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2)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文化更具活力。
三、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故宫的修缮与保护提问:故宫的修缮与保护体现了哪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2.分析案例: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问: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发展?四、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短文。
2.收集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是否深入?3.学生能否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节课通过讲解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学生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教案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六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个人补充部分课题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心发言人蒋元林备课时间第六周上课时间第七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重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纵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点,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们本课来探究神奇的中华文化。
教学过程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就要求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学生看书p62页,根据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感想。
教师分析: 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发源于古代的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发展时期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正式形成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doc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主要内容
备注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课堂探究: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探究提示:பைடு நூலகம்
1、民族节日:
◇课堂探究:(1)从春节和圣诞节两个节日中,你能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 (2)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节日吗?
◇探究提示: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卜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清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集体教案3
高二政治备课组:时间:
课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5)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6)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3)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二、教学重难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卡秋莎》、中国民歌《茉莉花》、韩国《大长今》,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民歌中体现了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民族音乐、节日、文化遗产等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二、正文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引: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会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出来。
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学生活动:学生在预先准备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传统节日,展现文化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举例:我们的祖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等。
如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举例: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
人教新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从前后知识的联系上,第三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从本框内容来看,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而绚丽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丰富创造力的科学技术,感受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特色,特别是共同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理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③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①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之中,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初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关注文化生活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表文化,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通过本框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原远流长,初步树立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22年教学教材《《文化生活》第三课》优秀教案
〔注意: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开展。〕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开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 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只有保持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知识拓展〕从哲学上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 系〔表达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 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 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
〔2〕怎么样?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 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那么:成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那么。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 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送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 传播,吸收 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 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图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
〔易错易混〕 1、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 订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 订正: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古琴音乐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 订正:古琴音乐具有世界性,不是因其古老性,而是因为其民族性。 4、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订正:各地文化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有共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成认文化的同一性。〔 〕 订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外来 的文化。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1教学目标关于“当代国际社会”本课进行当代国际社会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识记国际社会的构成、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际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标准判断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联合国的创立与发展、宗旨与原则、主要机构与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和当代有关的国际事件,分析说明联合国的作用;能联系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的实际,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知识;历史地具体地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联合国及其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观察、分析和解释国际重大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其本质;判断某国的对外活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的是非曲直,并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力量的观念,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认清我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捍卫国家利益的思想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学建议关于“当代国际社会”的教材分析第一节:当代国际社会。
共四个框题。
第一框题“当代国际社会概况”:是全节书的总论,它统率了全节书的内容,其他三个框题是对它的补充和深化。
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10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化多样性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了解联合国对文化多样性的宣言和保护措施,进一步认识文化多样性的全球意义。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掌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文化产业在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作用。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1. 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
2. 请列举三种你了解的文化表现形式,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和作用。要求:每种文化表现形式不少于50字。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视频的方式,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在讲解文化多样性基础知识时,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图表和实例的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作用。
其次,在文化多样性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引导学习先自学,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二)文化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篇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但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价值观的含义和价值观的指导作用,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本框包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两个目题。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对他人和自己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分析,认识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
2、通过对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分析和思考,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初步具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通过例举先进人物的事例,深刻领会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在实践中自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评价任务1、填写导学案,然后归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特征。
(评价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知道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评价目标2)3、结合先进人物的事例,归纳道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评价目标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为了谁》,在激情的歌声中,教师用相关的歌词和创作背景导入本框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在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展示学习目标3、推进课程:活动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活动二:通过观看视频《寻找最美村官---裴春亮》,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1)裴春亮因为穷离开了家乡,后来,还是因为穷,身价过亿的裴春亮又回到了家乡。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教科书版本及章节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或主题)名称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1)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⑵本课时是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的逻辑延伸。
而通过本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课型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教案标题: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政治文化与生活的关系;3. 探讨政治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掌握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2. 理解政治文化与生活的相互关系;3. 分析政治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政治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对政治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政治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班级讨论活动所需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政治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对政治文化有什么了解?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政治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包括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观、政治行为等内容;2. 分析政治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解释政治文化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政治文化相关的案例,如国家元首的形象塑造、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等;2. 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政治文化的体现和影响;3.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政治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2. 要求学生分析该政治文化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活动的研究结果;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建议,强调政治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 提出政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政治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短文;2.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对政治文化的了解和思考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素养。
人教版高二政治教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学生课前准备1、由学科课代表组织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2、教师提前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有哪些;3、自习时间,结合预习案预习本框知识。
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采取学生互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提问下列问题。
(1)传统文化的特点?(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情景导入】由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预习情况反馈】对自习预习情况进行反馈,已达到表扬先进,激励落后的效果。
【学习目标展示】学生代表领学本框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道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族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探究活动】学生结合探究一归纳:中华文化的特征有哪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自主学习】1、巩固、完善预习案,思考课堂探究案。
2、梳理自己疑问,准备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时间:5——8分钟教师展示探究活动的内容与展示点评要求,学习按要求做好讨论。
内容:活动一: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活动二:(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展示点评要求:(见课件)教师归纳点拨知识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从时间纬度或纵向看)(1)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从内涵角度或横向看)(1)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上看)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5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5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5篇)时间一晃而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现在就要写一篇教案规划一下吧。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篇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4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
其中5、6班为文科班,7、8班为理科班。
按照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及高二政治学科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现立足于高二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继续贯彻新课标理念,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同时为高考做好准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
二、教学目标在高二,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准确、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构筑学科内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以及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实际,努力增强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德育性和趣味性,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
三、具体教学措施文科班:1、立足课标,明确课标精神和目的要求。
通过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正确的方向。
2.真抓实干,踏踏实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处理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和衔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期授课计划。
(2)发挥自身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在学案的设计上,尽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习题注重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结构性。
(4)加强学法及解题方法的指导和渗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概述·此为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一共有2课,4个框题,主要是认识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第四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铺垫。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的第一框,同时是第三单元的引入·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包容性,通过讨论与分析相结合和探究法,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让学生树立重塑中华文化辉煌的信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对文化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就是有了一些共性的认识;·在语文和历史科的学习当中,学生对我国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我国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2015·北京高考)“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
英雄家书(C)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我们应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