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控学生的课堂话语权
学生不再沉默,课堂不再无言
学生不再沉默,课堂不再无言作者:余美菊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11期学生的课堂话语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具有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话语权,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尊重他们的话语权。
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一说如何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说1.组织各种游戏、活动、竞赛,让学生乐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各种游戏、活动、竞赛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兴地去说。
如:Whisper、Guess 等,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随心所欲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9中“hamburger,pie” 等food 的单词时,我设计了“大小声”的游戏。
我还让他们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说句子练习。
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脑筋,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这个句子发音困难的问题。
2.利用各种媒体的力量,让学生乐说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英语的实践能力,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4时,利用小朋友充满童稚的心理,让七个小矮人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并配上音乐,学生们见到了童话中熟悉的人物,乐不可支,争先恐后地想和小矮人交朋友。
学生不仅快速地学会了课文中的数字,复习了日常用语,还能渗透新句型,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我还用录音设备录下学生的发言,之后回放。
学生们听到了自己的发言,觉得很有趣。
这样做让学生体验说话的乐趣,消除说话的恐惧。
3.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乐说教师可利用形体语言来辅助的语言表达。
如吃一口苹果表示很开心的样子,吃一口葡萄表示很酸的样子,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老师的意思。
二、创造时机,让学生有话说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6中学习big,small,so funny 等形容词时,我引用小红帽的故事,利用大灰狼穿着外婆的衣服的图片说出:The skirt is so …The shoes are too…的句型。
学生课堂发言规则
学生课堂发言规则学生课堂发言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但是,在课堂发言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存在过度发言或者缺乏表达机会的问题,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发言规则,将有助于提高课堂发言的质量和效果。
一、尊重他人在课堂发言过程中,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学生应当尊重老师和同学,不得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者挑衅性言辞。
同时,学生应当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得互相贬低或嘲笑他人的发言。
二、遵守礼仪学生在发言时应当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
首先,他们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辞,使用正确、文明的语言表达,不说脏话或者不当言论。
其次,学生应当注意发音、语速和语调的适度,尽量保持清晰、自信、有节奏感的表达风格。
三、提前准备在进行课堂发言前,学生应当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发言内容。
他们可以提前阅读相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路,确保自己的发言有条理、有逻辑。
同时,学生也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问题或观点,在发言中积极参与讨论。
四、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应当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同时,学生应当尊重其他同学的发言,给予他们充分的回应和支持。
五、避免滥用发言权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是滥用发言权可能会对课堂秩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生应当合理安排自己的发言次数,不得过度发言,给其他同学留下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六、尽量提问学生在课堂上应当勇于提问,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
提问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深入思考问题。
而且,通过提问,学生还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增加课堂的活跃度。
七、鼓励多样性学生在课堂发言中应当充分尊重和鼓励多样性。
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多样性的意见和观点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
八、接受不同意见学生在参与课堂发言时,有时会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
利用“自学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话语权
利用“自学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话语权──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尝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材料、教师之间的一次次真情的“对话”。
对话意义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学生要有充分的话语权,有对话的基础,有想对话的需求,有会对话的能力。
小学科学承担着科学启蒙的任务,更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话语权,更主动、更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我尝试开发了科学“自学案”,利用“自学案”,引导学生提前与教材对话,让学生对新知识课堂学习时的重点、讨论点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课堂学习的话语权。
一、设计“自学案”,让教科书成为学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显现激活态势。
这种研究启示我们,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而我们的教学中却存在许多与此相背离的问题:上课了,学生还不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甚至有时候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旁观者,课堂是教师的事而与自己毫不相干,学生成了课堂的“听客”和“看客”。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放在同一起点上按同样的速度开展教学,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参与课堂学习、跟不上教学的步伐,甚至造成学生发展的严重分化。
忽视教科书的应有价值,教科书情景对话式编排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意图没有得到充分实现,还是只把教科书当成教师的教材或学生的习题集。
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让学生把人手一份的教师的“教材”变成自己学习的“学材”这一问题时始终没有得到充分解决。
要解决制约学生发展的这些问题,重点应该是解决好教科书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解决好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教科书这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的问题。
应探索把“教材”变成“学材”的途径,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提前接触新知识,让学生与新知识直面接触,对新知识充分思考,产生疑问和见解,对新知识的课堂学习有话语权。
使学生想质疑、想展示、想交流,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课堂,让课堂会成为他们的真正需要。
思品课堂要给学生“话语权”
思品课堂要给学生“话语权”摘要:本文以新课改要求为核心,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课堂上应该要有“话语权”。
即学生的笑声、掌声、讨论声、心声。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转变;互动;声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要有怡情悦耳的“话语权”,即笑声、掌声、讨论声、心声。
下面就思想品德课堂上“话语权”的课堂教学谈四点内容:一、课堂上“话语权”就是愉快的笑声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大部分教师采用讲授法,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大量的系统知识,但它的缺点也是致命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死记硬背的过程,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1.笑声源于“互动交流”。
传统课堂教学上,教师好比是在讲“单口相声”,台下观众听不听还得看你讲的精不精彩,相声演员很累很苦,酸甜苦辣只有演员自己才能体会到。
现代课堂教学选择上主张互动交流,“互动”不单是手动、嘴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只有心动,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互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体验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例如:复习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二课《公民的义务》一课时,可联系当前时政热点: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先让学生们介绍对这一事件的了解,然后联系公民义务来谈,拓展全班同学课外知识的同时,也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了起来。
2.笑声源于“活动探究”。
例如:上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可针对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小学生救落水者不幸遇难事件进行讨论:遭遇意外险情时如何应对?先让学生介绍所了解的情况,再组织讨论,然后归纳得出理性结论。
让学生真正拥有课堂话语权
让学生真正拥有课堂话语权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而“教学”又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随着教学改革活动的不断开展与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永远都是教学改革“主阵地”上的主人,老师只是一节课的组织者而非主演者,只是一节课的策划者而非表现者,只是一节课的激趣设疑者而非答案呈现者。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老师应该真正“退居二线”,从而真正地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
“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权利;“课堂话语权”即学生在“课堂”这一特定场合下讨论、交流、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看似很“平凡”的一种权利,实则大有文章可做。
是呀,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才40分钟的时间,多么宝贵呀,怎么能完全放手给学生们呢?就算放手给学生们,可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啊……其实,我倒觉得不必顾虑那么多,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是每一个学生,课堂话语权应该还给学生,而非只是那些爱说、能说、好说的学生,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不善言辞、羞于表达的学生,不管他们能否说出令您满意的答案,哪怕是错误的答案,您都应该鼓励他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毕竟他也是进行过积极思考的呀!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次作文讲评课,我所设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请写得不错的学生到讲台朗读自己的文章,以此与大家分享他的写作成果。
不曾料想,轮到鹏丽的时候,她竟然紧张得读不下去。
看着一脸窘态的鹏丽,再看看台下已开始有点躁动的学生,一时间我也不知该怎样处理才算最佳,但直觉告诉我,应该鼓励她把文章读完,毕竟她的作文写得非常棒!于是,我先让鹏丽回到座位上,然后鼓励她说:既然是自己的作品,肯定每字每句都融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现在就请你在座位上把此文读给大家吧!令人惊喜的一幕发生了:鹏丽双手捧着作文本,低下头来,接着便很自然、流畅地读起了自己的作文,最后赢得了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
自此之后,我有意识地培养鹏丽大胆发言的能力,现在,让她到别的班级中去交流自己的作文也都不怕了!当然,若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拥有课堂话语权,这需要老师能够提前根据每一节课型的不同而预设出不同程度与梯度的问题来,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做到“心中有每一位学生”。
课堂教学中如何调控学生的话语权
课 堂 教 学 中如 何 调 控 学 生 的话 语 权
◇周 雪桂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应在 师生平 等对话 的过程 中进行 ,语文课 堂应该
是学生和文本 、老师和学生 、学生和
接 指 向了提 问者 的标准 答 案 ,问者 和答者是主动 和被动的不平等 关系 ;
学生 、学生和 文本编者之 间的平等 、 多角度 的对话 ,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
个孩子心 中的 “ 话语权 ”这根 弦.
就得 事先 校音 定调 。学 生 由于受 知
识、 能力 、性格 、兴趣 等各种 智力因 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表现出个体 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如教授 《 傅雷家 书》 时分析父 亲形象时 ,我设问 :当
你考砸了的时候,你的父母通常怎么 说?你最想听到他们说什么?一个学
而后者是 “ 谈” ,导 向丰 富 ,承认课 堂教 学参 与的平 等性 和个 性的差 异
性。
课堂教学 中的话语权 ,也就是指在课 堂上让学生能 自由表达 自己观点和意 愿的权利 。那么 ,我们的语 文课 堂叉
该如何有效 的调控学生的话语权呢?
一 .
三. 有效地评 价课 堂生成 的学生 话语
2 、创设情境 ,激发学 生话语权 的整体参 与性 ,区分 “ 话题”与 “ 问
题” 。
违反了教育法 ,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
育 ,让 他辍 学 了很不 公平 ,也很 残
忍。对于这些学生的回答或讨论 ,既 要适 当肯定 ,又要结合该文 的学 习目
语文老师如果能在课 堂上 提出一 个 内涵丰 富而 又紧扣 教学 内容 的话 题 ,让学生从 中生成许多新的高质量 问题 , 用思想 的触须充分拨动他那根
学生英语课堂话语权的缺失与解决策略
另外 , 有些教师为 了体现学生 的话语 权 , 经常会 根据学 生 的 成绩高低分配话语 权 , 这种情 况下 , 即使 有部分 学生拥 有 了 话语权 , 他们也只是教师控制下 的“ 傀儡 ” , 明显与教 育面 向
・教 育热 点 与争 鸣 ・
学 生 英 语 课 堂 话 语 板 的缺 失 与禳 决 策 略
江 苏省沭 阳县 沭 阳如东实验学校 李广 周
学生英语课堂话语权是指 在英语 课堂教 学 中学 生能 够 作 为学 习的主体 表达 自己的情 感 、 思想 和 观点 。尽 管 许 多 教师也都 知道凸显 学生 主体 地位 的重 要性 , 但 在英 语 课 堂 如果 中等生造句 困难就让优 等生 造句 。这样 的方法不 仅能 让 造出好句子 的同学产 生 自我认 同感 , 也 能促 使 全体 学生 使 用 自己的话语权 。 ( 二) 关爱 学生 , 尊重学生 的话语权
师: H o w w a s y o u r y e s t e r d a y ?
生: G r e a t !
和行为仍处 于原 封状 态 , 以灌 输 为主 的教学 形 式仍 然充 斥 于课堂之 中, 学 生 只能 被动 地接 受 教师 传授 的知 识 。导 致 学生无暇去思考 更多 的 问题 , 自然 也就 无法 表 达 自己的思 想、 情感与见解 ,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 的话语 权被教师剥夺 。 ( 二) 学 生话 语权表现流于形式 在许多课堂上 , 表面上看师生 互动很 活跃 , 教学 有 问有 答, 学生 的话语 权也 得到 了重 视 , 然 而细 细分 析可 知 , 学 生 只是按 照教师的预设作答 , 如“ H o w o l d a r e y o u ? ” “ I ’ m i f f - t e e n . ” “ Wh a t a r e y o u r s i s t e r ? ” “ S h e i s a t e a c h e r . ” 等等 。这 样 的问答 形式只是 一种假 象 , 因为真 正 的话语 权 能体 现学 生 的见解 和思 想 , 而不 是 教师 控 制 下 的简 单 的语 言对 自。
小学师生交往中学生话语权的实现途径分析
小学师生交往中学生话语权的实现途径分析小学师生交往中学生话语权的实现途径分析话语权是人们在交往中享有的重要权利。
在小学师生交往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话语权,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师授课、学生答疑以及课堂互动三个方面阐述小学师生交往中学生话语权的实现途径。
一、教师授课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时,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课前热身、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可以提出多种题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此外,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表述方式进行引导和规范。
要求学生在表达意见时,尊重他人,言行得体。
二、学生答疑方面学生的提问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答疑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次提问,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解答。
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疑惑和困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答疑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解答,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促进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互动方面课堂互动是有效实现学生话语权的途径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竞技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权,防止因个别学生话语权过强而造成其他学生的被动。
总之,实现小学师生交往中学生话语权的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现途径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的话语权在英语课堂返璞归真
让学生的话语权在英语课堂返璞归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前沿阵地,是师生互动的共进舞台。
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最优化。
然而,当前英语课堂中,经常出现一节课几乎都是教师“一言堂”,一个个问题连珠炮式抛向学生,脑回路慢的学生们还没有思考完毕或者没有给出答案,教师已经“友好”地将答案脱口而出。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权被教师滴水不漏“完美”地“霸占”。
众所周知,课堂不该是教师一个人做演员的舞台,而应该是师生“群言堂”的共创教学效果的“工作室”,彰显“学生主体”的理念。
一、师生话语权现状审视1.教师独霸话语权。
教师应该植根于课堂,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探讨、交流、提升,生成优质的教育效果。
然而大多教师占有课堂话语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
同时,迫于教师的威严,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将老师的“授道”“囫囵吞枣”。
教师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设计“顺水推舟”,没有真正地触及学生的思维神经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唤醒学生的深度思维,也达不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能力。
我听过的英语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T:What can you see on the screen?S:Pears、apples、oranges、bananas.T:Look at the pictures,match them,please.What do you see?S: Pears、oranges.教师利用ppt呈现图片教学新词,虽然操作方便,但是学生兴趣哑然。
表面上气氛活跃,配合积极,其实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权和思维性学习,没有自由展示的机会,所有的程序和答案都是设定好的。
如果教师能设置一个有竞争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语用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和思维的训练就大不一样了。
2.学生放弃话语权。
学生的课堂话语权:一个分析框架
学生的课堂话语权:一个分析框架[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课堂话语权。
然而,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被“剥夺”。
课堂惯习、现代知识观的思维成见、教师的制度权威是学生课堂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
找回学生的课堂话语权,需要做到:一是“我的学习我做主”,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意识;二是“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知识的共建;三是“学生与知识对话”,消解现代知识观的思维成见。
[关键词]话语权;学生;分析框架一、学生课堂话语权及其缺失的几种表现话语不仅仅是主体表达自身思想、情感、态度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权力:话语权。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看,话语权是说话者社会权力和地位在话语符号系统中(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的折射和反映。
因此,学生的课堂话语权是指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权利。
它是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性的最基本表现。
然而,不能否认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很多种学生课堂话语权旁落、被剥夺的现象。
对于这些现象的分析一方面有助于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更进一步认识学生课堂话语权的内涵。
(一)“沉默是金”:学生课堂话语权旁落的首要表现教师对课堂话语的完全支配,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并不是教师的强制“剥夺”,而很多时候是学生对于课堂话语权的主动“让予”,学生认为“沉默是金”,原因有五:一是“反正教师会讲”;二是“怕别人说我炫耀”;三是“不回答、不说话,便意味着不会错,而回答错了,太丢人了”;四是“抢着说话,教师说不定会觉得我破坏课堂秩序”;五是“课程是经过精心组织和安排的,课程文本具有无上的先验性,探究和再现设计者的原始意图和立场是理解文本的必由之路,文本具有唯一的意义,对文本唯一的意义只具有唯一的读解可能,因此等着教师做‘权威’解读即可”。
论语文课堂上学生话语权
论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权摘要:新课标所提倡的课堂”对话”理论逐渐深入人心,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霸权及如何赋予学生话语权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话语权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83-0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触及最深的即课堂话语权的问题。
所以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语文课堂上学生话语权的相关问题。
1.语文课堂上学生话语权的现状1.1 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霸权问题。
教师的话语霸权是指教师凭借其权威地位,占据了课堂对话的大多数,并且控制了对话的内容,用单一形式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容置疑的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剥夺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见解和质疑的权利,对学生语言和思想进行潜意识的控制。
所以在我国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总是滔滔不绝,被赋予了绝对的话语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上纯粹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重视的只是知识的传输,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及质疑、疑问、发表自我见解的权利。
(2)教师的理性说教,看似语重心长,实则居高临下,一厢情愿的把自己所认为的是非曲直一古脑全倒给学生,全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情感因素。
还有一种所谓”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它在社会对”填鸭式”教学方法批声震天的时候获得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
这也就是说,并非学生话语一多,就拥有了话语权,还要看信息地流向以及话语在对话中的作用。
学生只顺着教师预设的框框转,在为了教师的”教”而并非为自己的”学”服务,那算不上拥有话语权。
1.2 语文课堂上”精英言语,弱势失语”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习中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于我国中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即课堂上永远是那么几个人回答或提出问题,这就是典型的”精英言语,弱势失语”的现象,我们不可小视这种现象。
不难发现,那些少数拥有言说权利,并且总在言说的同学,他们的发展水平往往高于大多数话语权缺失的同学。
浅析学生课堂话语权的缺失及补救策略
浅析学生课堂话语权的缺失及补救策略课堂话语权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自由交换教与学信息的基本权利。
课堂话语权缺失是传统课堂的一种常见现象,新课堂要求构建一种基于生命性、自由性和发展性的公平学生话语权。
本文分析了学生课堂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并对其应对措施作了简要分析。
标签:话语权;缺失原因;应对措施一、学生话语权的内涵话语权不仅是以抽象语言符号为载体多表达的内容,也是主体表达自身思想、情感、态度等的主要方式,甚至是一种权力机制。
正如徳赖弗斯和拉比诺所阐明的,“话语是一种体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
”“尽管它是一种隐蔽的,表面上无行为人的控制系统,然而它在社会中是一种真实的权力”。
福柯称这种权力为话语权。
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尤其是在课堂中所具有的表达思想、情感、见解等的权力,包括口头和书面两个方面。
二、学生话语权缺失的原因1、传统“师本位”思想的影响教师权威由来已久,在中国封建社会,“天地国亲师”,师者备受尊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自然享有历史赋予的社会权威。
此外,教师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是高深学问、先进科技文化的掌控者,学高为师,师者为尊,这也赋予教师强有力的学术权威。
从学校组织与管理角度来说,教师是学校管理权力的代表,学生服从管理,逐渐演化为服从教师的管理权威。
在教师权威被迷信的状态下,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一味被动地接受和服从,而不是自主去发现。
教师则顺理成章继承历来形成的说教者角色,将“独角戏”进行到底。
2.落后的知识观导致落后的课堂观念落后的知识观主要指的是二元对立认识论观念影响下的僵化知识观。
将主体和客体对立起来,认为知识和经验是客体,学习就是将客观的、特定的客体知识吸收或内化。
行为主义者认为知识就是外部安排的刺激物序列,认知学派认为知识就是富有结构和联系的系统化学习对象。
教师则努力控制学生朝着获得正确知识的方向努力,客观原因是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践行失败与错误。
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
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促进师生话语沟通构建健康课堂师生关系(一)课堂沟通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基础。
课堂沟通主要基于话语,话语量分布是检验课堂实际质量的最有效的指标。
在一节课上,如果教师的话语量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学生的话语则很少,说明学生基本上没有练习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
反之,如果学生的话语量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机会多,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也多。
这样的课一定是成功的。
因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多的话语权,才能促进师生之间更充分、更深入地沟通,使我们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走向健康,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走向成功!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呢?学生的话语权主要决定于他们的话语能力。
课堂上学生的话语表达实际上就是学生捕捉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的过程。
也就是他们的听、读、说、技能的综合运用。
因此,提高学生的听、读、说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话语权的有效方法。
一、听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有1、影响听力的因素a.语音辨别能力低:学生对单词的读音掌握不准确,导致对好多词的发音与自己读得不一样,误听为其它词。
b.语流的连惯辨别能力差:没有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对词在句中的弱读、重读、连读、语气的变化、语调的升降把握不准,缺乏语流的连贯意识,导致对全句意思产生误解。
c.抓不住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力求听懂每一句话,但大部分同学都不可能做到这上点。
其实只需要抓住中心内容,就能理解全文。
捕捉不到重点细节:人名、地名、时间、年代、数字等。
d.没有养成正确的听力习惯:习惯用汉语思维,导致跟不上录音中讲话人的思路。
另外,时常纠结于几个难词或难句上,无法跟上语速。
e.词汇量储备不足由于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是: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这种方法不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在听力训练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也就影响了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指导。
孩子上课爱说话的解决方法
孩子上课爱说话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法:
1. 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坦诚地谈一谈,告诉他们上课说话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影响,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需要保持安静。
2. 建立规则和纪律:明确告诉孩子上课时需要保持安静,遵守课堂规则。
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则,如举手发言、不随意离开座位等。
3. 给予正面激励:当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4. 培养自律能力: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提高自律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来锻炼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5. 与老师合作:与孩子的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及时提醒他们保持安静。
6. 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也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他们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7.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体验当老师或学生的角色,让他们了解在不同角色下的行为规范。
8.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孩子上课爱说话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有困难,可以与老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如何让小学生拥有适当的语文课堂话语权
如何让小学生拥有适当的语文课堂话语权1 前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合作与共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正是对话。
然而,目前的教学实际却不尽如人意,要么教师滥用话语权,导致学生话语权缺失;要么学生拥有过度的话语自由,这些情况的直接后果是课堂无法在平等对话中进行,从而达不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这一现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2 小学语文课堂话语权使用的现状——两种极端纵观语文课堂,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不是“填鸭”——老师滔滔讲授,便是“牵羊”——琐碎频繁的师生问答,或是“放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总之,师生在课堂上缺乏平等对话,没能合理使用话语权,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适当地体现出来。
归纳而言,小学语文课堂话语权的使用存在两种极端现状,即学生话语权缺失,与学生话语权过度。
2.1小学生话语权缺失教师的职业特点,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权力,常常使教师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一个有着教师职业的人,也忘记学生是一个人,一个正在接受教育的人,也就更忘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的关系。
[1]因此,不平等的关系渐渐地滋生并不断发展起来。
有一位语文老师请这学期唯一一个新同学李粤上台做自我介绍,当他把李粤二字写到黑板上之后,马上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写错字了,粤字写多了一横!”“你的钻研精神值得肯定,但课堂上不能钻牛角尖,要多留意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你去研究这种对我们的课堂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只会浪费时间。
另外,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能随便插嘴。
”教师的一番“教导”,让该学生羞愧不已,埋头坐在位置上,再也不敢发表异议了。
由于教师独霸讲台,滥用话语权,致使学生习惯于“顺民”的角色,就连几个爱表现的学生也因挫折感的不断累积而终于“自我封闭”,最后变为“沉默的羔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调控学生的课堂话语权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充满生命气息和创新意识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话语权,使自己的提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关键在于教师的智慧引领。
一个教师走进课堂应该眼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材,脑中有课标。
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灵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话语权的原动力,就必须使提问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记得给八年级(7)班的学生上公开课《甜甜的泥土》一文,至今记忆犹新。
课文的大致情节主要是一个离异的母亲,在儿子小亮八岁生日那天,给他送奶糖的故事。
课堂中有一个环节是“思维体操——说句心里话”,题目是妈妈把奶糖送给了小亮,可惜啊,虽近在咫尺,母子却相见无期,小亮是多么渴望见到朝思暮想的妈妈啊!假如你是小亮,当你跪在甜甜的泥土边上时,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你想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这个环节学生反馈时出乎我的意料,除了积极踊跃,精彩纷呈外,有部分学生还动情地哭了。
一个叫朱赛的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轮到我发言时,我酝酿好情绪,准备发言,讲到一半时,不知怎的,鼻子一酸,禁不住泪流满面。
顿时发不出声来。
语文老师帮我读完了信——妈妈,谢谢你送的奶糖,真甜!你不在的日子,我非
常想念你。
你别担心,虽然你不在身边,但我会照顾好我自己,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听得老师和同学有点欲哭无泪,下课了我的情绪才稍稍稳定些!”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优秀的语文课,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作为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想激起学生的源源不断的话语权,除了提问时把握好学生的情感脉搏外,还应注重学生话语权、思维空间的多样性。
歌德说:“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需要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精神去关照和欣赏。
”前几天上评优课《答应过眼睛》,内容主要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了一个年轻父亲为失明儿子引路,穿马路,进游乐场的故事。
课堂上通过具体的讲故事、绘人物、探主旨环节后,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话语权的空间。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文末提到——他好想过一天不是盲童的生活,在梦里他答应过自己的眼睛。
他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展开想象)
这个环节,学生们的表现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学生说:“他梦见自己进了游乐场,和其他小伙伴们做游戏”;有的说:“他梦见自己看到了春天,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有的说:“他梦见了自己和其他正常人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有人说:“他梦见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在庭院里一起看月亮”……
特别是提到赏月的同学,想象力特别丰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代表了纯洁美好,就像文中盲童坚强、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感动另一颗心。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把握学生的情感命脉和思维空间的多样性,必然使语文课熠熠生辉、魅力非凡!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