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人物形象看曹雪芹的审美理想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的审美意识与文化思想

《红楼梦》中的审美意识与文化思想

《红楼梦》中的审美意识与文化思想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它不仅仅是一部情节丰富的小说,更是一部充满睿智和哲学思考的作品。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曹雪芹对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审美意识与文化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基础框架在谈论《红楼梦》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的背景信息。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贾宝玉和贾家荣府的兴衰的小说,以及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纠葛。

小说既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宏伟和荣耀,又揭示了封建伦理的虚伪和黑暗。

作者曹雪芹通过小说中各种人物形象和情节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深思熟虑。

思考封建社会1.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红楼梦》中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

作者通过反映贾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宴会礼仪来揭示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假面具。

例如,尽管贾府是一个富贵的家族,但贾府内部却充满了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斗争。

这种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虚伪性使人们开始怀疑封建礼教的真实性和正当性。

2. 对等级制度的反思《红楼梦》中对等级制度的反思也是作者的核心思想之一。

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将人们分为不同的阶层,决定了他们的地位和权力。

然而,《红楼梦》通过描绘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对真爱和个人幸福的束缚。

批判文化现象1. 对世俗化倾向的警示《红楼梦》中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还体现在对当时世俗化倾向的警示上。

封建社会的变革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改变和道德观念的混乱。

小说通过描绘贾宝玉和其他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警示读者们不要被世俗的功利观念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2. 对享乐主义的批评在《红楼梦》中,作者对享乐主义的批评也是显而易见的。

小说中的贾府,尤其是贾宝玉与黛玉等人,沉溺在享受欢乐和奢华生活中,导致了贾府的衰落和人物的悲剧结局。

这种对享乐主义的批评体现了作者对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欢乐和物质的态度的思考。

曹雪芹的人物形象塑造红楼梦的独特之处

曹雪芹的人物形象塑造红楼梦的独特之处

曹雪芹的人物形象塑造红楼梦的独特之处曹雪芹的人物形象塑造在《红楼梦》中展示出了独特的魅力,不断刷新着传统文学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局限。

在这部千古传世之作中,曹雪芹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构思,塑造了一群生动鲜明、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使他们栩栩如生,成为读者心目中的真实存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曹雪芹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独特之处。

一. 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曹雪芹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思想。

比如贾宝玉这一形象,他不仅是一个富家公子,更是一个有着悲喜交织的人情世故的普通人。

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那种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奈。

同样,黛玉、宝钗和凤姐等形象也通过独特的揭示呈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和情感,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生动。

二.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包括男女老少、丫鬟仆从等。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塑造,他展现了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各种群体的特点和命运。

通过这样的塑造,曹雪芹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多样性。

三. 人物形象的寓意: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融入了丰富的寓意。

比如黛玉这一形象,她被描述为有着“情种寄贞魂,病根藏性灵”,象征着诗意之美、艺术之灵,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通过寓意的运用,曹雪芹将人物形象提升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中,使其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而是具有超越现实的象征意义。

四. 人物形象的历史意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虚构的故事中的角色,更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曹雪芹折射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批判了荣辱观念的虚伪和封建礼教的束缚。

同时,这些人物形象也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成为研究封建社会的重要资料。

综上所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展示了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

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

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在叙述人物和情节上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更以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和深刻的艺术观念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的美学思想,探究其对人生、情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

一、人生观与美学思想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主人公贾宝玉及其他角色的生活和心理描写,表达了一种独特的人生观。

他将人生比喻为一场梦境,凡事皆为虚妄,并以此意味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美丽和哲学。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代表人物,他对梦境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矛盾体验充满了无尽的思考和深情。

同时,红楼梦中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痛苦和悲剧的深刻洞察。

贾宝玉的命运可谓曲折离奇,他身陷红尘,饱受痛苦折磨。

然而,作者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

他虽然无法改变人生的必然,却能通过艺术表达和审美享受来减轻痛苦并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二、情感表达与红楼梦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情感描写而闻名,它展现了人类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书中众多的人物形象都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例如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林黛玉的痴情、贾母的家族情感等。

这些情感在作品中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写得到了生动的表达。

红楼梦中的情感世界常常被赋予一种戏剧性和浪漫色彩。

作者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文字,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们内心矛盾和悲喜交织的情感世界。

情感的充分表达和艺术的完美呈现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艺术观念与红楼梦红楼梦中的艺术观念体现在作者对于文学创作和审美追求的思考上。

曹雪芹以其深邃的人生思考和对文学形式的超越性思维,将艺术观念融入到小说中。

首先,红楼梦以其复杂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形式和技巧的追求。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节的铺陈,红楼梦呈现了一幅精致而富有艺术感的画卷。

其次,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无论是作者自己的作品,还是书中人物的创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精湛的技巧和深刻的内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深刻的艺术美学与独特的审美观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独特之处。

首先,红楼梦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于自然、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独特审美追求。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色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意象隐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的瑰丽和壮丽。

在描写人物形象时,作者注重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绘和心理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世界。

这种对于自然和人物形象的审美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和谐”、“典雅”等审美价值的追求。

其次,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独特理解。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形式,如诗词、曲调、对话等,使得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态。

例如,在描写情感时,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诗词形式,通过对诗词的运用,使得情感更加饱满和深入人心。

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作者注重对话的节奏和语言的美感,通过对话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

这种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此外,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还体现了作者对于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深刻思考。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于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情感的真实和深刻。

例如,在描写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时,作者通过对于两个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交流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两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情感的深沉。

在描写宴会和游园活动时,作者通过对于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对于环境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情感和环境之间的交融和共鸣。

这种对于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深刻思考,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强烈感染力和情感共鸣力的作品。

总之,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于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的深刻思考。

最新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精品

最新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精品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引言想要知道曹雪芹的思想特点必须从《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来看,因为没有其他的文学材料可供考究。

从《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它的叙事特点来发现曹雪芹的文学思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从贾宝玉看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特点贾宝玉是文章里最奇特的人物之一。

作者赋予宝玉灵性,就是因为贾宝玉出生时候口中含有一块宝玉,但实际上他的性格是具有多面性的。

最先引出贾宝玉是在游幻境界迷十二钗,通过贾宝玉的梦境间接显示出《红楼梦》的整个人物命运。

宝玉在梦境里听到一位和普通人不同的女子作歌: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其实是作者在暗示贾宝玉:不要整天找些烦愁来打扰自己,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去做。

宝玉一直对他书房里的丫鬟们很温柔,这也是他与贾府里其他男性的不同之处。

他喜欢女孩子,但绝不是占有。

他认为女人就是让人疼爱的,对于那些老妇人他总是觉得很肮脏。

“厚底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一曲红楼就在宝玉的世界里上演了,这也解释了宝玉伤感的原因。

因为他害怕陪伴着他的丫鬟小姐们都一个个离他而去,剩下自己孤苦伶仃,尤其在金钏离去和黛玉回家探亲时候表现得较为明显。

在小说中描写:他看到一个模型船,对着船说“林妹妹不要走”,可看出他是孤独的。

作为元春的弟弟,却和元春完全不同。

元春是一个很知性的女人,元春劝说宝玉能够考取功名为父亲排忧解难,但宝玉却不听劝,整天泡在胭脂水粉中。

同时宝玉是一个注重内心感受的人,他喜欢和丫鬟这些下层人们生活,而且还是平等地对待她们。

在宝玉因调侃金钏而给金钏带来杀身之祸的那个章节里,贾宝玉却表现出懦弱的一面。

和秦钟的认识让他以上学为由把秦钟留在自己身边,表明宝玉与他拥有超越时代的感情。

不过宝玉还是有他正义的时候,他可替丫鬟们拦下宝玉丢失的罪名。

但是他有时候显得很幼稚,事情不是他自己能够掌握的。

作为《红楼梦》整个事件的见证人,直到最后入狱了才去反省自己走这样的路是否正确。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与性格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与性格塑造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与性格塑造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以精细入微的笔触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他们丰富多样的性格来展示社会生活、人情世故和人性的复杂性。

本文旨在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并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这些形象来进行性格塑造。

2. 贾宝玉:多愁善感,内心矛盾贾宝玉作为小说主角之一,他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情感表达方式。

他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思考之中,拥有强烈的直觉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然而,他也常常被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所困扰,既渴望真爱与纯洁,又难以克制自己被欲望所驱使。

3. 林黛玉:聪明才智,情绪激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以其聪明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著名。

她有着敏感且多愁善感的性格,在面对不公正待遇和伤害时常常表现出情绪激烈。

她勇于追求自由和平等,但也因为情感上的挣扎而倍受煎熬。

4. 薛宝钗:智慧沉稳,内心坚定薛宝钗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沉稳的女性形象。

她在家族中扮演着谋略者的角色,并拥有高度的自制力和耐心。

她始终保持内心坚定,凭借智谋处理各种复杂局面,并在其中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5. 贾母:家族重任,慈爱宽容贾母是贾宝玉的外祖母,在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她负责管理整个贾府,处理家族事务,并且始终保持着一颗慈爱宽容的心。

尽管她受到家族大权的束缚,但她仍然以身作则,关心着每一个家人,并为家族和谐而努力。

6.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与性格塑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雪芹细腻、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通过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人性的各个方面。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贾母等角色在小说中互相映衬,彼此交织出复杂的情感和冲突,使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以上内容为自由创作,如有不实之处请予以指正。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

红楼梦中的艺术美学与审美观《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艺术美学和独特的审美观。

这部巨著不仅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着读者,更在艺术表现的诸多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

从人物塑造来看,《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富有层次感,体现了一种真实而细腻的美学观念。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并非简单的刻板印象,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面性。

以贾宝玉为例,他既有着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又有着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同时还带着几分贵族子弟的慵懒和任性。

这种多维度的人物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王熙凤则是另一个典型,她精明能干、泼辣狠毒,但在面对家族的困境时,也展现出了无奈和疲惫。

这种真实而复杂的人物塑造,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性的善恶美丑,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环境描写方面,《红楼梦》更是展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书中对贾府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宏伟的建筑到精致的摆设,从热闹的庭院到幽静的花园,无一不展现出贾府的富贵奢华。

然而,这种描写并非单纯的炫耀,而是通过环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比如,林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清幽宁静,翠竹环绕,与她敏感细腻、孤高自许的性格相得益彰。

而薛宝钗的蘅芜苑,朴素淡雅,没有过多的装饰,也反映了她稳重端庄、藏拙守愚的特点。

环境与人物的相互映衬,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服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元素,在《红楼梦》中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书中对人物服饰的描写极其讲究,从材质、颜色到款式,都精心设计。

王熙凤出场时的“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通过她华丽的服饰展现出了她的权势和地位。

而贾宝玉的服饰则常常以鲜艳的颜色和精致的图案为主,体现了他作为贵族公子的身份和不拘一格的性格。

这些服饰的描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视觉美感,更成为了人物性格和身份的象征。

饮食文化在《红楼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人物塑造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雪芹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极具个性和复杂性的人物。

他是贾府的血脉传承者,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

贾宝玉的形象在小说中被塑造得十分鲜活,他既有纯真天真的一面,又有深思熟虑的一面。

在他身上,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例如,当贾宝玉发现自己与黛玉的感情时,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贾宝玉成为一个深具魅力的人物。

其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富有灵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形象。

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为整个故事的一大亮点。

黛玉的形象被描绘得极为细腻和丰满,她既有聪明才智,又有敏感脆弱的一面。

作者通过对黛玉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她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于命运的无奈抗争。

黛玉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她的悲剧命运也成为小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一系列丰满的次要人物形象,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

这些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各具特色,且与主要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贾母是贾府的家长,她的形象展现了传统家庭中的权威和慈爱。

王夫人则是贾府的正妻,她的形象则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封建妇女形象。

而王熙凤则是一个聪明机智、精明强干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智慧和权谋。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是多维度的,既有个体的特点,也有社会背景的烙印。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更是整个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缩影。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楼梦这一伟大的文学作品。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悲剧:“冷月葬花魂"叶朗①《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红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不在于贵族之家的衰亡,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②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他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在他看来,“有情之天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大观园就是“有情之天下"的理想世界。

③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

脂砚斋和红学家们都谈到过。

“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大观园也是。

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

她们追求“情"的自由,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这里有□□□□:龄官在蔷薇花架下,在地上一点一画地画了十几个“蔷”字,连下大雨也没有感觉。

这里有秋爽结社:从探春提议结海棠社开始,大观园的女儿们一次又一次聚会,赋诗,咏海棠,咏菊花,咏梅花等等。

这里有黛玉葬花:黛玉用花囊把落花装在袋里,埋在一个花冢之中,并作葬花吟。

这里又有□□□□:湘云吃醉了酒,在山子后面一块青板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口里还作睡语,作酒令。

④但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推残。

大观园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很快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的毁灭,而不是贵族之家的没落,用黛玉的诗句就是“冷月葬花魂"。

⑤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从贾政、王夫人等统治阶层的人看来,她们悲惨的结局都是由她们的“不端”“过失"引起的,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理想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理想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理想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一幅璀璨绚丽的人文画卷。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审美理想的追求。

首先,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角色都是鲜活的人物,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例如,贾宝玉既是一个文人雅士,又是一个感性的人,他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对美有着极高的追求。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她既是一个才情出众的女子,又是一个情感丰富、易感伤的人。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作者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读者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红楼梦中的情感描写充满了细腻和真挚。

作品中的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都得到了精心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其中的真实和动人。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虽然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他们之间的情感却是如此纯粹和深沉。

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以及他们对彼此的深情厚意,都让人感动不已。

同时,作品中还描绘了贾母和贾宝玉之间的亲情、贾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友情等,这些情感的描写都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情感的细致观察和真挚表达。

此外,红楼梦中的审美理想也是作者表达的重要内容。

作品中的描写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例如,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作者通过对花草树木、湖泊山川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示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同时,作品中对艺术、文学的赞美也贯穿始终。

贾宝玉对诗词歌赋的痴迷,以及对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追求,都体现了作者对审美理想的追求。

通过对这些审美理想的描绘,作者传递了对美的热爱和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思考。

综上所述,红楼梦是一部展示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的伟大作品。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描写的细腻,作者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

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视为一部艺术宝库。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描绘了丰富多样的美学观念和塑造了众多引人入胜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分析《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1. 音韵之美《红楼梦》中通过描写诗词、歌唱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展现了音韵之美。

作者巧妙运用平仄、押韵和对偶等手法,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和谐与流畅,进而体验到声音和语言带来的愉悦感。

2. 色彩之美小说中刻画了丰富多彩的环境与景物描写,呈现出独特的色彩之美。

通过对宫廷、园林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的精细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色彩的鲜明与对比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进而产生对美的享受。

3. 姿态之美《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姿态和形象的角色,展示出姿态之美。

无论是贾宝玉的忧郁、林黛玉的傲人、薛宝钗的温柔还是贾母的睿智,这些角色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姿态,并由此向读者传递出深刻而真实的情感。

4. 空灵之美小说中亦包含了空灵之美的描绘。

作者通过诗词描写和气氛营造等手法,将一些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灵性境界和纯粹爱好者(如黛玉)等形象刻画得既真实又艺术化,在作品中营造出清净、虚幻但又引人遐思和想象的氛围。

5. 情感之美《红楼梦》以其精湛细腻地描写了丰富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感,展示了情感之美。

通过对各式人物间的爱恨纠葛、友情与亲情的表达,使读者能深入感知到不同情感带来的喜悦、痛苦和思考,进而引发共鸣。

结论《红楼梦》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以及其描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之美、色彩之美、姿态之美、空灵之美和情感之美等方面的探索及呈现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无数次的艺术享受与思索。

以上是《红楼梦》中的美学观念与审美价值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初步字数已超过2500个中文字,如需更详细内容请指示补充的方向。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如何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如何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如何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众多的人物形象,将他对人性、情感和审美观的独特见解融入到小说中。

其中一个最为突出和深入的角色就是林黛玉。

她作为小说中的一个女主角,体现了作者对审美的独特追求和塑造。

林黛玉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人物之一。

她是贾府中确切地说是凤姐最宠爱的外孙女,同时又是贾府的庶女,因此一直身份不明,这种身份的不确定性使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林黛玉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外貌、性格和情感。

首先,林黛玉的外貌被赋予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小说中多次提到她的容貌美丽动人,肤若白雪,眉如墨画。

她的外貌给人一种清纯、脆弱的形象,在红楼梦中被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

她的美丽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美丽,她的美丽正是她纯真、善良和温柔的表现。

其次,林黛玉的性格非常独立和自由。

她具有强烈的自我主张,并且对传统的束缚和道德规范持有批判的态度。

她拒绝成为传统意义上的顺从女性,而是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表达。

她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畏惧权威和社会的约束。

她对权贵阶层的冷嘲热讽和批判,使她成为红楼梦中具有独特个性和精神力量的代表。

最重要的是,林黛玉的情感丰富而深刻。

她对贾宝玉既有亲情的深爱,又有一种超越亲情的情感。

她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被描述为一种纯真而复杂的爱情,既有着亲情的根基,又深深地扣人心弦。

林黛玉的情感表达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她的爱情可以说是最接近作者审美观的体现。

通过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作者曹雪芹表达了他独特的审美观。

首先,作者对美丽和纯洁的追求在林黛玉身上得以体现。

作为小说中最美丽的女性之一,林黛玉的容貌和善良被赋予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其次,作者对独立和自由审美观的追求在林黛玉的性格中得以体现。

她拒绝成为传统束缚的象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追求真实和自由。

最后,作者对情感的追求在林黛玉的爱情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及其意义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及其意义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及其意义分析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塑造而闻名,给读者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和意义分析,以展示这部经典之作在人物刻画方面的独特魅力。

2. 主要人物形象描绘2.1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为出色的女性角色之一,她美貌聪慧、温柔善良,在众多男子中广受追捧。

她对待亲友关系忠诚友爱,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

薛宝钗体现了传统女性应有的德行和品质,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温柔敦厚却缺乏主动权利的一面。

2.2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被描绘成一个情感细腻、多愁善感的人物。

他对于生活中的琐碎和社会现实持有独特的见解,但常因为优柔寡断而带来不少苦恼。

贾宝玉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男子儿女情长与宿命论之间的冲突。

2.3 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标志性且备受争议的角色,她敏感而才华横溢,但也深受忧郁和痛苦所困扰。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最具矛盾性和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展现了女性在封建家族制度下受限制和压迫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3. 人物形象意义分析3.1 反映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红楼梦》中各个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个体存在,更代表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群体以及其价值观念。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理解到封建社会阶级、性别和情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和影响。

3.2 探讨人性与命运主题红楼梦中,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等人物的形象塑造与社会现实相交织,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自身内心矛盾与追求也探讨了生命意义、爱情和拜金主义等普世主题。

3.3 表达作者思想和价值观通过《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曹雪芹传达了对封建社会庸俗乏味的批判,强调了诗意美学和个体真正自由解放之重要。

同时,对于友情、家庭关系、儿女情长等问题也有着深入思考和有价值的论述。

结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绘丰富多彩,每个角色都鲜明地展现了他们在封建社会环境下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思潮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思潮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思潮《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种种思潮和价值观念。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生动描绘和反映。

首先,我们来看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独特性格的女子。

她聪明、敏感,对世俗的虚伪和伪善持有强烈的反感。

她以自己的真实、直率和独立思考的态度,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做作和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林黛玉的形象体现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他们希望能够追求真实的自我,摆脱世俗的束缚。

与林黛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一个温和、善良、多情的人。

他对人生充满热情,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

贾宝玉的形象代表了一种追求纯真和美好的价值观念,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对人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贾宝玉的形象与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

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外,红楼梦中还有一系列其他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比如贾母、王熙凤、薛宝钗等,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思潮。

贾母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家长,她对家族的传统和尊严有着强烈的意识,代表了一种保守的价值观念。

王熙凤则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在家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思潮。

薛宝钗则是一个温文尔雅、淡泊名利的女子,她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独立意识,对封建礼教持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态度。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和冲突,作者曹雪芹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通过这些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合理之处,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总之,《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思潮密不可分。

这些形象不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生动描绘和反映。

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曹雪芹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合理之处,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红楼梦》中的美学与审美观念

《红楼梦》中的美学与审美观念

《红楼梦》中的美学与审美观念《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真实生动的描写和卓越的艺术创造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这部小说中,曹雪芹巧妙地融合了各种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红楼梦》中的美学与审美观念。

一、意境构筑的美学追求《红楼梦》是一部以意境构筑为核心的小说。

曹雪芹通过精心的描写和细腻的叙述,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他以画面感十足的描写和细致入微的语言,塑造了丰富的景物、人物和事件,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曹雪芹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比如,他以荣府的凄凉、黛玉的矛盾心理、宝玉的苦闷等形象,寄寓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探讨。

同时,曹雪芹通过反复出现的意象,如雨、雪、风月等,深化了作品的内涵,使之更加丰富和深刻。

二、形象描写的审美追求《红楼梦》中的形象描写是曹雪芹的另一项美学追求。

他以至真至美的笔触,将那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尤为出色,他巧妙地运用形象的对比和夸张,营造出了鲜明的人物特征。

比如,黛玉和宝玉是小说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曹雪芹通过对两人相貌、性格和命运的描写,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形象。

黛玉温婉多情,宝玉聪明伶俐,两人的性格互补又有所区别,给人以强烈的形象印象。

除了人物形象,曹雪芹对于物象的描写也充满了审美追求。

他对衣物、饰品、建筑等细节的描写非常细腻入微,充分展示了古代华贵生活的奢华和细腻。

通过对这些物象的描写,曹雪芹创造了独特的审美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享受。

三、情感表达的审美追求《红楼梦》中的情感表达也是曹雪芹的审美追求之一。

他通过情感的描写和叙述,展示了一个繁复多变的人生世界,使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力量和感染力。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意义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意义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世纪末封建王朝之家族为背景,通过描写贾府和王府两大家族之间的生活、爱情和历史变迁,展现了清代封建社会的风貌。

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精心刻画各个角色的形象,深度挖掘他们内心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众多问题和矛盾。

本文将从主要人物角度出发,探讨《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意义。

1. 贾宝玉:情与真实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小说中展示了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贾宝玉身上具有男性特质与女性气质并存,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执着,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贾宝玉的形象塑造既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本质的思考,也揭示了封建道德约束下人们内心真实需求的困境。

2. 薛宝钗:典型的封建女性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女性形象,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她是贾府的门客之女,清秀婉约、温柔贤淑,被公认为黛玉之外最出色的女子。

通过薛宝钗这一形象,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没有自主权利,并强调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婚姻买卖行为的侵犯。

3. 林黛玉:叛逆与坚持林黛玉是小说中最具争议和复杂性的人物之一,在《红楼梦》里她被描述成既才情过人又病弱多愁善感。

林黛玉深受家族环境制约,但她不甘屈从于传统婚姻制度,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假道学的批判。

通过林黛玉这一形象,作者想要告诉读者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剥夺。

4. 史湘云:真实的封建追求史湘云是贾府中的闺秀之一,她既具备传统儿女情长的特征,同时又勇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主张。

史湘云深受家族期望和相亲姻缘困扰,在小说中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婚姻观念对人性自由的限制以及继承权利的无奈与悲哀。

5. 贾母:伦理担当贾母是贾府中最有权势、最富有智慧、最了解社会规则和家族治理之人。

在小说中,贾母兼顾了作为祖母和家族长辈的角色,并且借着她展示了传统良好家风、教子育孙、发展家族繁荣等。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女性观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女性观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女性观郑皓怡【摘要】《红楼梦》中众多语出惊人的对女性的赞赏评价在推崇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可谓一股清流,许多人得出曹雪芹是女性主义者的结论.但细细解读后就会发现,书中虽极力赞扬女性的才华,字里行间仍然流露出不自觉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偏见,作者即使对女性有着关怀和同情,依旧没有超越自己时代.【期刊名称】《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女性意识【作者】郑皓怡【作者单位】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史教研室,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红楼梦》以其宏大的篇幅,细腻的刻画,从明清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对《红楼梦》的研读自清中后期就已勃兴,甚至成为一时显学,称为“红学”。

可见其对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之深。

而又因其对清代贵族女性生活的细致描写,成为明清女性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

《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作者开宗明义即点出:“念之当日所有女子,其举止行为,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1]”。

并有志于“为闺阁昭传”,其中自有大量当时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中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价值、女性意识的理念。

在男性主导的文坛涌现出这样一部女性为主角的作品,更因其中有诸多高扬女性价值,甚至是重女轻男的石破天惊的语录,让很多读者自觉将曹氏当做女性意识的先驱者,认为其具有超越时代的平权意识。

但细细考究文本则发现,此书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字里行间依旧不自觉流露出传统性别偏见。

清中叶以来,“性灵派”异军突起,由于对当时文坛浮夸的摹古文风和黑暗时局的厌恶,从而提倡返璞归真,直抒胸臆的清新质朴的叙事风格。

对女性作品中的真善美,纯真无邪大加赞赏。

一时间,才女作品备受推崇,女性也因之成为“清”“灵”的代表。

如明末学者葛征奇就说:非以天地灵秀之气,不钟于男子,若将宇宙文字之场,应属于妇人[2]。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价值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价值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价值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曹雪芹刻画了一系列丰满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各具特色,形成了红楼梦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为故事情节提供了支撑,更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使得他们栩栩如生,令读者难以忘怀。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位主要角色。

贾宝玉是一个情感丰富、纤柔敏感的人物,他对美的执着和纯真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林黛玉则是一个独立自主、热情而又忧郁寡欢的女子,她是红楼梦中最具有魅力和感染力的形象之一。

而薛宝钗则展现了一种机智狡黠的一面,她的冷傲和自持正是与林黛玉截然相反的特点。

通过塑造这些丰满独特的形象,作者成功地表达出了各种不同的人性特点和情感状态。

其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冷酷和虚伪。

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是典型的权谋之士,他为了家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

薛宝钗的母亲王夫人则是虚伪的代表,她以面子和权力为重,对林黛玉表现出冷漠和不善良。

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和碰撞,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现象,展现了尖锐的社会批判意识。

此外,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从而为整个作品赋予了深远的文化内涵。

贾宝玉被视为作者自身的投射,他的纤纤玉手和“情不自禁”的性格象征了作者才情的纯真和敏感。

林黛玉则被认为是女性解放的象征,她的悲剧结局彰显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压迫。

薛宝钗则代表了世俗和婚姻的理性选择。

这些象征意义使得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更是对社会、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总之,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及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独树一帜。

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既是作品情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作者艺术创造的精彩展示。

通过红楼梦中的人物,读者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各种不同的人性特点和情感状态,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判,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内涵的深厚。

从贾探春形象的塑造看曹雪芹的“补天”思想

从贾探春形象的塑造看曹雪芹的“补天”思想
生活 图画 响
。 ,
他 痛恨 统 治 阶 级 那 种 骄 奢 淫 糜


用他 那支 既真实 深刻
而 又 大 胆 泼 辣的
如椽 之 笔

画出了他 们的 罪恶的
,
,
指 出 了 他 们 必 然 溃 灭 的 命运

,
然 而 他 毕竟 不 能 摆 脱 他 的 那 个 阶 级 给 他 的 深 刻 影 一面是 感伤 的追昔 和伤 痛的 悼念

影 响 到 他 们 自身 的 一 切
,
于 是 回 想旧
,
便 对旧 社会眷念不 已

恋 恋不舍
,


显然
对 过去 的所 谓
。 。

女 奴翠 袖 诗怀 冷
公 子金貂 酒力 轻


风 月 繁 华 ” 便 不 可 能 不 成 为 他所 追 忆 的 东西 也 饱尝 了 世 态 的 炎 凉
,
曹 雪 芹 目睹 了 统 治阶 级 的 腐 败 腐 化 堕 落的 生 活
,

使他 跳 出
:
察 性 乖张
,
,
生 情怪 话 ” 的 圈 子

,
今后


改 悟前 情


留 意于 孔 孟 之 间

委 身于 经 济 之 道

将来
“ ”
,

略可 望成

:
以 使 贾府

家 道复 初
如第 十 三 回

,

曹 雪 芹 借秦 可 卿
魂 魄 ” 给王 熙 凤
,
托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人物形象看曹雪芹的审美理想作者简介:颜思齐(1989.11-),籍贯:江西萍乡,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方向。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了一个以男子为主体的泥浊世界和一个以大观园中的女子为主体的净水世界。

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贾宝玉以及一系列女性形象是一群带有高度审美价值的生命群体,这些生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是生命,而是具有情感和诗意的生命。

本文将重点分析大观园中的人物形象,着力挖掘这些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曹雪芹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大观园;人物形象;审美理想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红楼梦》的典型环境包括两个相对立的世界,一个是世道世界,是男子构成的泥浊世界,奉行的是“孔孟”经济之道,以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两府为代表,在这个泥浊世界里生活的主体,“是一些在名利场上滚打不休,在仕途经济路上左冲右突的双脚生物。

”[1](p26)成的净水世界。

作者辟出了一块“三里半大”(十六回)的“净土”,让贾宝玉及“当日所有的女子”生活在其中,建立了一个女儿世界,精心创造了大观园这个理想的“情境”。

在大观园中,生活着一群追求情感、带有高度审美价值的生命,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其他女子,他们所呈现的是生命的哲学意味和审美意味。

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营造的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和精神家园,大观园里的众多人物形象更是集中体现了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成就了一部“大旨谈情”的《红楼梦》。

一、大观园中各美其美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女儿国,栖居于大观园。

“我们可以从‘大观园’之名抽象出一种‘大观眼睛’和‘大观视角’”。

……曹雪芹正是用这种超越小知、小观的‘天眼’观看世界。

”[1](p133)(1)贾宝玉:封建社会中的叛逆典型贾宝玉是大观园中的唯一男子,是最能体现曹雪芹审美理想的人物。

贾宝玉在荣国府受到整个家族特别是贾母的宠爱,视为命根子。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贾府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命根子”却是具有着强烈叛逆精神的青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他不愿读四书五经,不愿走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道路,尤其对时文八股之类的东西深恶痛绝,说“时文八股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第七十三回)。

即使是宝钗等劝他读书,他也会毫不客气地予以斥责:“好好地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第三十六回)第二,宝玉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大胆地提出了“女清男浊”口号。

宝玉在最有名的语录就是:“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这无疑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男尊女卑”封建宗法观念的颠覆。

第三,宝玉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观念,向往平等自由的生活。

无论对兄弟姐妹,还是小厮丫鬟,宝玉从不摆公子的架子。

他与秦钟的交往,与戏子琪官的交往,特别是与那些身份低贱的小丫鬟们的关系,都是平等的,是尊敬的。

第四,大胆地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

《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青梅竹马和共同的情趣、共同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他们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矩”,以自己的执着和坚定,热烈地相爱,追求爱情的自由。

(2)大观园中的女性形象除了贾宝玉,大观园中更多的是妙龄少女。

第一类女子具有鲜明的任情美。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推重个性、推重自我。

大观园中的任情女子有不少,如史湘云、芳官等,活得洒脱;如龄官、探春等,心智锐敏;如鸳鸯、尤三姐等,直面戕害时的刚烈之性。

但最具任情美的是号称“群芳之首”的《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

推重个性和自我的任情的性格使得黛玉聪慧过人,“心较比干多一窍”。

也正是这种任情敏感的性格一旦接触到生活琐事就表现为小心眼儿,爱耍小性子,言语尖酸刻薄,可又为何她的形象是那么亲切可爱、楚楚动人呢?其原因就在于所谓的小心眼儿、小性子正是任情任性的表现。

“她不知道尖酸刻薄的言辞会刺伤别人,不晓得狭隘的心性会让人扫兴,不明白情绪的失控会让人尴尬,不介意过分拔尖儿会招致嫉恨。

她具有初步的个性独立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任由心灵的呼唤支配自己的一切。

”[2](p147)第二类女子具有可亲的中和美。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珍重自己、体恤他人。

大观园中这种具有中和美的女子有如邢岫烟、李纨、麝月等,她们活得安详;如花袭人等,她们待人宽容;如平儿等,品性坚韧。

她们无不挥发着恒久的魅力与亲和力。

薛宝钗在大观园中是“艳冠群芳”,她无疑是中和美之最。

这种中和的性格也使得她在人际交往中:“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第八回)“一个候选入宫的少女,她的行为当然要适合于正统的标准。

另一方面,商业世家无形中赋予了宝钗以计较利害的性格,善于把握现实利益的人必须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永远以平静的态度、精细的方法处理着一切。

”[3](p226)其他如“史湘云的纯真与豪迈,迎春的‘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探春的‘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惜春的稚气及“心冷口冷心狠意狠”,妙玉的清高乖张,以及晴雯的直率任性,紫鹃的聪慧忠诚,”[4](p468)有丰富的情感。

“她们的干净,是内心最深处的干净,她们的美丽,是植根于真性真情的美丽。

”[5](p352)二、曹雪芹的审美理想:“情”《红楼梦》还在手抄本阶段,就有人开始从“情”方面阐发作者的创作宗旨了。

脂评本第一回“甲戌眉批”云:“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力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抑郁。

”汪大可的《泪珠缘书后》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红楼》以前无情书,《红楼》以后无情书,旷观古今,《红楼》其矫矫独立矣!”(1)贾宝玉的“情不情”贾宝玉入住大观园是奉元春谕旨“随进去读书”的,但却是大观园女儿国的核心,虽未具有女儿之身,却具有女儿之魂。

庚辰本十七回脂砚斋的说法是“宝玉系诸艳之贯”。

据脂砚斋透露,小说结尾原有“警幻情榜”,其中,给贾宝玉的评语为“情不情”。

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这“不情”似是指不知情或无知无觉,其用情的特点是对无情之人及无知之物皆有怜悯爱惜之心。

宝玉的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儿女真情(儿女痴情)’和‘古今之情(千古之情)’,是男女之间真挚的、痴迷的、超乎肉欲之上的爱情;一类是贾宝玉式的‘意淫’、‘泛爱’,是一种对世人的悲天悯人式的痴情与博爱。

”[6](p41)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是“儿女痴情”或“千古之情”的典范。

徐瀛称之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

“这是两小无猜长期生活友情的深化,重在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其情其爱更倾向于一种审美式的精神恋爱、一种超人间的‘天情’的体验。

”[6](p42)宝玉还有一种“泛爱”式的“痴情”,这种情并不是占有,而是关怀,是大爱。

如“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第三十回),写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一个女孩子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这时忽然下雨了,他自己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感觉,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类似的个性化情节还有很多,如对平儿、香菱、藕官等的“用情”。

正像刘在复先生所说的那样:“欲和情的最大区别是欲指向利己,情指向利他。

……宝玉的性情,正是这种老是牵挂他人的性情。

”[7](2)黛玉的“情情”林黛玉的感情心态同属于痴情一类,但与贾宝玉的“情不情”有所不同。

据脂批,她在情榜中的评语“情情”二字,指用情十分专一,追求绝对完美。

她爱宝玉,同时也要求宝玉对她绝对忠贞,为此她与宝玉经常发生口角,甚至被认为是“使小性”,被认为敏感至极。

然而她的这种矫情妒意和嫉妒敏感正是爱的排他性的必然反映。

她的一切,包括思想感情、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等都是从爱情中酝酿而生的。

诚如西园主人《林黛玉论》所说:“盖以为儿女之私,此情只堪自知,不可以告人,并不可以告爱我之人,凭天付予,合则生,不合则死也。

”(3)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如果说贾宝玉、林黛玉都是“情”的代表和信奉者,那么作者对于宝钗就难以在“情”的世界里倾注笔墨了,而是着力渲染她性格中的冷色调。

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即是对其性格的最好诠释。

作为一个女儿家,宝钗“从不爱什么花儿粉儿的”,她住的蘅芜苑室内陈设也是“雪洞一般,一色玩器也无”。

在人情世故上,这朵“艳冠群芳”的牡丹花也表现出与她年龄不符的“冷”与“无情”。

金钏儿挨了打投井而死,王夫人心里懊恼,宝钗却解释说:“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傍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纵然有这样的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第三十二回)实际上,曹雪芹所揭示的薛宝钗的“冷”和“无情”,表现了她性格内涵的本质特征—冷在违拗自然之性、自然之情。

“冷香丸”就是要医治薛宝钗从胎里带来的热毒。

胎里带来的热是自然的东西,却要以人为的“冷”加以控制,明显寓有以人为的“冷”抑自然之“热”之意。

她的最无情之处,就是在于对自己的“无情”,即对自我感情的竭力压抑控制,着实可悲可叹。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作品。

它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封建力量对宝黛爱情的摧毁,对人性的摧毁,最终造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更在于它揭露黑暗的同时,还向人们指明了希望。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既“传神”更“传情”的作品。

诚如脂砚斋所说,曹雪芹是“因情捉笔”、“因情成文”,写下“一篇情文字”。

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最终没能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大观园少女们“情”的觉醒也终究未能挽救她们的悲剧命运,但从“情”的审美理想中所昭示出的人性观,较之前代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更为丰富、深沉。

《红楼梦》也因这种新的审美理想所显示出的人道主义精神而更富有时代的亮彩!参考文献:[1] 刘再复.《红楼梦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 中国红楼梦协会.《话说〈红楼梦〉中人》[m].武汉:崇文书局.2007.[3]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4] 李希凡.《沉沙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5] 《红楼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饶道庆.《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7] 刘在复、刘剑梅.《东西方的两种伟大心灵景观—曹雪芹和陀思妥耶夫斯》[j].《书屋》2008年第六期.[8]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