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装与晚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装与晚装----着装文化研究
内容摘要:通过西方日装与晚装着装礼仪的介绍和国内穿用晚装现状的阐述与分析,初步探寻几个造成国内目前穿用晚装现状的原因。
关键词:日装、晚装、着装礼仪、现状、原因
在当今,我们着装所遵从的服装文化体系是以西方的服装文化发展为主线的,正是由于这一点,西方人对于各种不同文化场所的穿戴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关于对服装礼仪,日装和晚装的探讨。本文将对生活场所与服装礼仪的关系、在服饰礼仪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初步探寻几个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一、西方有关日装与晚装的服装礼仪
在西方,因其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缘故,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复杂完整的服装制度和着装习惯,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的服装文化传统。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日常着装中的TPO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大体上以便装与正装、日装与晚装的对应关系构成其系统。在正装与便装这一对关系中,划分的依据在于场合:便装指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穿着的服装,是相对于正式场合、特定场合穿着的礼服、制服而言的。而正装是指在正式的社交场合穿着的服装,包括各类礼服和制服等。
日装和晚装的区分主要以时间作为划定指标:晚上18:00以前所穿着的服装被称为日装,在这一时间之后所穿用的服装则被称为晚装。但通常因为西方人在生活方式上有白天工作、晚间社交的习惯,所以便装与正装、日装与晚装两组概念之间有互相重叠的部分,因此,晚装又成为各类礼服的别称。
在西方,夜生活场所是除了婚礼、丧礼、正式宴会等正式场合之外重要的社交场合。因此,这一类场所也是各类礼服、半礼服最主要的穿着场所。化妆舞会装、鸡尾酒会装、晚宴装和夜礼服都有可能在这类场所亮相。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装饰性强,格调高雅富丽。在服装材质上通常选用高级的衣料,如丝绒、天鹅绒、金银锦缎、塔夫绸、蝉翼纱等有豪华优雅感的料子;款式上以突出女性优美曲线的连衣裙为主。整体效果上要求服装、服装附属品、首饰及发型协调的集于一身。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礼服还是女性的主要装束。女性们严谨的依照不同的场合在一天之中更换四到五套服装还是身份和良好教养的体现。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这套着装礼仪因其繁琐而复杂,无形中落在了时代精神的后面。因此这一传统的着装礼仪开始日益宽松。女性不必也没有精力再在一天之中换四到五套装束以适应不同的场合。欧美许多大公司已经放松了对员工着装上的要求,允许他们在周五穿着便装前往公司上班。在这样的潮流驱使下,晚装和日常装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一方面,正式礼服的使用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也使礼服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向日常着装靠拢。80年代以后晚装的形式趋向自由化,短上衣和裤子也可以在正式、半正式的社交场合穿用,但仍然要求保持优雅豪华的格调。从专为上流社会服务的顶级服装品牌每年发布的新款晚装变化的走向来看,晚装设计的潮流方向已不再把重点放在款式上;给人以新鲜感和视觉愉悦的组合及搭配方式是崭新的设计思维首要考虑的问题。设计轻便的适合各种目的的服饰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相应的,服饰配件的使用也成为女性装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二、国内穿用晚装的现状
在着装上有日装与晚装的区分归根到底是西方人生活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其生活方式衍生出的西方文化在人们着装上的体现。比照国内,穿着晚装所要求的土壤------西化的生活方式远未蔚然成风,在中国人的服装文化里,日装与晚装的区分尚处于萌芽阶段。
一方面,在中国,即使到今天“日装”与“晚装”仍然不是一个十分普及的概念,目前国内也还少有适宜穿着礼服的场合和机会。在西方的夜生活开始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时候,与夜生活紧密相关的服装礼仪却明显滞后。绝大多数女性的衣柜中还没有一件称得上礼服的服装。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完全视注重服饰为一种文明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在大城市中开始出现了讲究着装礼仪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最初阶段反映在消费者对职业女装的重视上,而到现阶段则反映在消费者对夜间社交场合着装的重视上。人们已经意识到日间与晚间服装应有所区别。在许多正式社交场合的请帖上,已经明确提出了“出席者请着正装。”的要求。
在酒吧、咖啡馆、会所、迪厅等夜生活场所,女性在着装上已表现出与日间的显著差异,带有礼服性质的服装开始出现在这些场所中。但它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礼服,充其量只不过是带有一些正装特点的便服。但很多消费者显然已经意识到夜生活场所对服装礼仪的要求,为了配合TPO的着装原则,装饰性强的服饰品在其中承担起了非常重要的替代作用。
三、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首先是缘于风俗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过夜生活从来就不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大部分的人更是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训,工作之余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往往是在家中进行的。他们前往社交场合的机会微乎其微,因而在日常着装方面从来就没有日装和晚装的区分。换句话讲,中国还没有穿着晚装所需要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背景。
第二个原因来自国际潮流的影响------多方位的、快节奏的时尚交流中积极的因素和负面影响同时并存。
正是由于西方人对于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场所的穿戴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久而久之,人们对于长时间穿着正装逐步产生了逆反心理,加之社会高度的机械化所导致的人的异化状态,人们厌倦了紧张而单调的生活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渴望一份轻松和自然。这种文化心态反映在着装上形成了休闲装热潮。宽松的造型、自然纤维的材料和朴素明快的色彩,使人们从中享受到一种轻松和遐意。然而,我国的现状却是,沿袭西方的服装文化之路还处于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服装文化向我们渗透时,我们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服装文化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服装审美体系还不健全,在一些人连正装的基本穿着知识都不具备,休闲装的真正内涵还没弄懂的状态下就迎来了休闲风潮。因此,在我国,休闲装的对面是没有正装这一服装形式的。于是,某些人穿着短衣短裤进出于音乐厅等正是场所,这显然是服装文化交流的误区。
第三个原因来自经济方面。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是在经济实力最强的上海,人们的生活也才刚刚脱离温饱,整体生活质量还不高。而晚装是社会经济水平、人民生活质量达到一定高度的体现。撇开了这两个基本前提谈得体的服装礼仪是不现实的。在今天,一件普通晚装的售价动辄以千元为单位计,象Cartie、Prada、Dior、Celin等国际一线品牌的晚礼服,不加裘皮装饰的普通秋冬款,均价大都在6万元人民币上下;且根据惯例,同一件晚装出现的频率不可超过两到三次,在目前的国情之下,这就意味着穿着晚装出席社交场合的成本过高,无形中限制了这一服装形式的发展。
第四个原因是现在的都市中存在着一种介于正式和非正式之间的场所,这些场合天然就兼有休闲和社交两种功能,而同时又与纯粹的休闲以及正式的社交场合有所区别。因此,在这一类场合中活动的女性在着装上会兼顾休闲及社交两种目的,反映在装扮上就是以较为折衷和基本的服装搭配便于塑造风格和形象的服饰配件来迎合上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