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 湘江战役

合集下载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

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

1934年11月28日-12月3日,中央湘江战役: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张 猛 沙彬阳战略转移,欲与湘鄂西的红2、6军沿红军前进道路尾追,从东面将中. All Rights Reserve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017.05军事文摘壮烈牺牲。

30日上午,兴安县的桂军增至4个团并对界首渡口浮桥进行轰炸,红军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又再次架起浮桥,确保军委一、二纵队全部渡过湘江。

师参谋长杜中美接替指挥10团后,战至下午也不幸中弹牺牲。

12月1日,红4师在完成新圩阻击任务的红5师配合下,又连续阻击光华铺和兴安北上之敌数十次的进攻,直至中央红军主力过江后才组织部队撤退,向西转移。

全州脚山铺阻击战 11月28日-12月1日,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红军牺牲最大的一场战斗。

刘建绪指挥湘军携紧随其后的薛岳5个师,于27日经黄沙河进占全州。

红1军团长林彪率2个师,兵力不足1万人,于28日全部进入脚山铺阻击阵烈。

红5团2个连伤亡殆尽,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因不愿当俘虏而开枪自杀。

12月1日中午,红1军团按照军委要求完成阻击任务,1师和2师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向西转移。

红1军团与占绝对优势的湘军鏖战4天,英勇的完成了把湘军挡在脚山以北的阻击任务,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军团政委聂荣臻和红4团政委杨成武负伤,红5团政委易荡平等千余人牺牲,两个师共损失近4000人。

水车地区后卫阻击战 11月26日-12月3日,湘江战役中,红5军团34师作为总“后卫”部队,一直担任殿后的重任,边走边打,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向西进行突围。

11月26日,师长陈树湘受领作战任务:坚决阻击尾随之敌,掩护红8军国民党军企图凭借湘江之险将中央红军消灭. All Rights Reserved.李德、博古采用大搬家似的战略转移方针,使得中央红军在突破湘江时蒙受巨大损失2017.05军事文摘。

长征精神 湘江战役

长征精神  湘江战役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 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 这是解放军昔日的总政治部主任萧华上 将的诗句。
在整个湘江战役中, 红军损失应该在 2.7万人左右。
2. 红军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
24
原因一:抬轿子、大搬家式的行进方式
古人说:“兵贵神速”。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
白崇禧讲话摘录
“蒋委员长叫他们(中央军)去剿共,他们
偏要“抗日”(晒太阳)” “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管他呢,有匪有 我,无匪无我,我为什么顶着湿锅盖为他下油 锅呢?”
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
桂系对付红军的方略:
“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
(一) 突破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 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挽
刘畴西、方志敏、王如痴
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示意图
8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
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战役。 ,红军与数倍于己的优势之敌
苦战四天四夜,终于突破了敌人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
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的企图。
中央红军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总人数
??序列总司令军团长政委党代表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人数所辖人墙式甬道机关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王稼祥14476军委红星纵队叶剑英4893人中央红章纵队李维汉9583人含新兵师居中红一军团团林彪聂荣臻左权朱瑞19880红红1师李聚奎政委赖传珠红红2师陈光政委刘亚楼少共15师彭绍辉肖华左前锋锋红三军团团彭德怀怀杨尚昆邓萍后后叶剑英英袁国平平17805红红4师张宗逊政委黄克诚红红5师李天佑政委钟赤兵红红6师曹里怀政委徐策右前卫卫红五军团董振堂李卓然陈云刘伯承曾日三1216813师陈伯钧34师陈树湘殿后红八军团周昆黄苏刘少奇唐浚罗荣桓10922红红21师红红23师右后翼红九军团罗炳辉蔡树藩凯丰郭天民李涛11538红红3师红红22师左后翼战役过程从湘江战役从11月23号号中革军委下达西进命令到到12月3日中央红军后卫部队被歼共历时共11天天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 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湘江之战:红军长征时期最惨烈、最悲壮的历史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双方的一次战役。

1934年11月下旬,蒋介石调集25个师沿湘江构筑了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第四道封锁线。

林彪统一指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4师参与了这场战役,红一军团在脚山用阵地战硬顶着国军湘军的进攻,损失6000人。

湘江战役的结果使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10日-12月10日) 湘江战役简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战前概况:1934年11月中旬,从中央苏区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继续西行,向湘桂边境前进。

蒋介石则拼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

湘江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湘江战役前,根据蒋介石的安排,湘军刘建绪的第1纵队,开赴广西东北部的全州,与广西第15军夏威部切取联系,组成拦截红军的正面防线;中央军吴奇伟的第2纵队,由薛岳指挥,沿湘桂公路祁阳、零陵、黄沙河一线进行侧击,保持机动,防止中央红军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中央军周浑元的第3纵队、湘军李云杰的第4纵队、湘军李韫珩的第5纵队从东面将中央红军压向湘江防线。

1934年11月16日,湘桂军阀达成堵截中央红军的“全州”协议。

湘军刘建绪与桂军夏威防区的划分以湘桂边界的黄沙河为界,桂军担任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不含)一线的防御;湘军担任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的防御。

湘江战役实践教学主题(3篇)

湘江战役实践教学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湘江战役,又称长征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至12月,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一带。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为惨烈的一战,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事件。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特此开展以湘江战役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目标1. 通过实践教学,使参与者深入了解湘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激发参与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3. 提高参与者的历史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促进参与者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传承红色基因。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历史背景介绍- 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包括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的战略转移等。

- 分析湘江战役发生的地理环境、敌我双方兵力对比等。

2. 湘江战役过程回顾- 以时间顺序,详细讲述湘江战役的战斗过程,包括渡江战役、血战湘江、突破封锁线等。

- 介绍战役中的关键战役和重要事件,如血战湘江、突破封锁线等。

3. 湘江战役的意义- 阐述湘江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强调其对中国革命胜利的贡献。

- 分析湘江战役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以及对于培养革命精神的影响。

4. 红色故事传承- 讲述湘江战役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如红军女战士、红五军团战士等。

- 通过故事,让参与者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

5. 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参与者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实地感受历史氛围。

- 开展模拟战斗演练,让参与者体验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

- 进行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参与者的创作热情。

四、实践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 组织参与者参观湘江战役纪念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地,实地感受历史氛围。

- 邀请历史专家现场讲解,让参与者深入了解湘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战斗演练,让参与者亲身体验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主义精神。

湘江战役实践教学心得(3篇)

湘江战役实践教学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湘江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红军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参加了湘江战役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实地参观、聆听专家讲解、亲身体验等方式,我对湘江战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实践教学活动的背景湘江战役发生于1934年11月至12月,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队的一次重大战役。

战役期间,红军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英勇顽强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取得了湘江战役的胜利。

为了纪念湘江战役的胜利,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我国相关部门组织了湘江战役实践教学活动。

三、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1. 实地参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参观了湘江战役纪念馆。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实物,生动地再现了湘江战役的惨烈情景。

通过参观,我了解了湘江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对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深感敬佩。

2. 聆听专家讲解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聆听了专家的现场讲解。

专家详细介绍了湘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过程、战略部署以及红军战士的英勇表现。

通过专家的讲解,我对湘江战役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3. 亲身体验实践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模拟湘江战役的体验活动。

通过模拟红军战士的生活、战斗场景,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艰辛和英勇。

在模拟战斗中,我们克服了困难,团结协作,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次体验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仰和信念。

四、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深刻认识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湘江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湘江战役实践教学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含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团结协作等品质。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六篇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2上周末,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参观后,我感受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下,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将这段英雄史诗、这份赤子情怀、这股团结精神铭记心中,传承好、发扬好湘江战役伟大精神,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湘江战役书写了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英雄史诗。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惨烈、最关键的一仗。

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其惨烈程度着实令人痛心。

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无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最终杀出一条血路,撕开了重兵设防的封锁线。

湘江战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史诗,无数革命先烈将红色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

这样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都要迎难而上、敢打敢拼,化挫折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新面貌。

湘江战役涵养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赤子情怀。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在湘江战役,当接到中革军委“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的命令后,全军将士即使面临生死危急,仍然在“誓死保卫党中央”的铿锵誓言下,绝对服从命令,从而确保党中央顺利突破湘江。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在数倍于己的敌人面前,因为心中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才最终扭转了战斗局面,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置于死地的罪恶企图。

穿越百年党史,这份赤子情怀更显得弥足珍贵。

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湘江战役彰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感悟中国精神5篇(图文)

弘扬长征精神感悟中国精神5篇(图文)

弘扬长征精神感悟中国精神5篇(图文)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诠释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政治信仰。

中国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写作范文长征精神行万里奔腾不息新时代一湾碧水,与百万红军长征岁月同时;一条湘江,与中华儿女新时代长征同向。

85年前,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在桂北大地打响;85年来,湘江战役的“红色血脉”在桂林山水延绵;85年过去,记者再走长征路,在桂北大地追寻湘江战役的遗迹,感受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力,弘扬奋斗新时代的伟大长征精神。

以民心为源,长征精神波涛滚滚。

长征路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始终是支撑红军攻克远征难、翻越万水千山的动力源泉。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铁纪执行到底,才能让百姓真正信任拥护爱戴。

湘江战役前,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长征以来第一个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部队严格执行群众纪律,绝对不许对少数民族有任何骚扰和侵害。

正因为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红军一片赤诚赢得了人民坚信,和红军一起打桩,帮助红军渡江。

红军铁纪、为民情怀,筑牢了湘江战役的决胜基石,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壮阔历史。

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牢牢坚持人民至上,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以信仰为向,长征精神浩荡前行。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靠着磐石信仰之力,红军攀爬了理想高峰,屹立于信念之巅,战胜了雪山草地等大自然的考验,突破了枪林弹雨下的围追堵截。

凤凰嘴是湘江以东红军各部抢渡的最后一个渡口。

“红军在江上过,两架飞机在头上扔弹、打机关枪。

”听着蒋济勇老人对当时情景的描述,战况激烈程度难以想象。

尽管如此,红军们不抛弃、不放弃,燃烧满腔爱党报国斗志,向着信仰冲锋,奋勇杀出一条血路。

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湘江战役,心得体会

湘江战役,心得体会篇一:湘江战役旧址观感湘江战役旧址观感在我的学习印象中,历史教科书中并未出现湘江战役的描述,因此当决定随珠海延安精神研究会去广西参观湘江战役旧址时还是有点小激动和期待的,为此还上网查看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这是一次关系到中央红军存亡的战役。

20XX年元月,我们一行先后参观了兴安县内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及湘江战役旧址纪念馆,以及红军的几个指挥部旧址,战地救护所及渡口等。

渡口的石板上长了些许青苔,河水不深,水流不激,河面不宽,当年激战的场面已无法复原。

全州解放纪念碑前长满了草,觉山阻击战的碑在寒风中显得有点孤寂。

九如堂的墙面已裂开,上面似乎刚涂上了一层白粉,战地救护所虽然显得干净,但木板房发出古老而淡淡的霉味。

在这些地方,已看不到血迹斑斑,也听不到枪淋弹雨。

许多遗址旁边是一样古老而破败的旧房子。

灌阳县的女书记亲自给我们作向导,讲述了湘江战役的一些故事,畅谈了她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构想,其希望通过引进投资、发展经济来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状态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没有血雨腥风的土地上去想象一场惨烈的战争是不太现实的,但我们如果设身处地想一想小米、步枪、草鞋、寒冬等状况,即使单独的行走也会不寒而栗,更何况前有阻击,后有追兵。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需要铭记那些苦难的历史,以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和更和平的年代。

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那些战争遗留下来的老兵,因为他们是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也希望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不再出现兄弟相残的历史。

铭记历史,享受生活。

篇二:湘江战役生途死路——湘江战役(一)血染湘江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背后是泪眼相送的父老乡亲。

面前是危机四伏的万里征途。

1934年,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为此也付出了减员万余人的不小代价。

蒋介石认为红军已经“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指红军放弃根据地),不难就擒”。

11月12日,蒋介石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名义上统辖16个师77个团。

湘江战役精神

湘江战役精神

湘江战役一般是指1934年11月27日至1934年12月1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广西灌阳、全州、兴安等县与国民党军血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所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企图。

其主要战斗包括新圩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和后卫阻击战等。

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人数由长征初期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多人,伤亡过半,减员近3万人。

尽管此战伤亡惨重,但湘江战役却在长征和中国革命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转折之战,不仅促使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反思,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并塑造了伟大的湘江战役精神。

湘江战役纪念馆用“三个勇于”,即“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来概括湘江战役精神,然而这种认识还不足以真正展现其特有内涵。

通过回顾湘江战役全过程,发现中央红军在其中所展现的“坚定信仰、无限忠诚、钢铁纪律、敢于担当”的品质更具代表性。

坚定信仰是胜利的前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湘江战役所体现出的坚定信仰是中央红军能胜利突围的关键。

在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先后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后,部队减员约2.2万人,进入广西后大约6.4万人。

为了突破湘江防线,广大官兵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

特别是担任后卫阻击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和红十八团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几乎全军覆没。

其中,师长陈树湘更是在主力西进后,部队无法过江的情况下,依旧带领全师官兵继续战斗,直至身负重伤被俘。

当敌人准备将其抬往县城领赏时,他拒当俘虏,用“断肠明志”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以崇高的信仰和高度的革命自觉,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他的壮举是几万红军战士坚定信仰的真实体现。

无限忠诚是对党的承诺。

面对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红军官兵用忠诚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

在脚山铺阻击战中,敌人先后以数倍的兵力进攻红一军团阵地,战斗异常激烈。

关于长征的几件重要大事

关于长征的几件重要大事

关于长征的几件重要大事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程,今天小编在这分享关于长征的几件重要大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血战湘江湘江战役是红军在左倾军事路线指导下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一次作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国民党军是摸不清红军的去向的。

但是中央红军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判断明白了,红军是西进。

这样为了歼灭红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7日、28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红三军团的各一个团,抢在国民党军到达之前渡过了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堡”60里之间的一段渡河口,这段湘江河流比较浅,有四处浅滩可以徒步涉水过江。

同时红军还在湘江上架设了五座浮桥。

但是,由于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的方式,和实行消极避战逃跑主义,部队连印钞机、X光机、没有炮弹的大炮都要带上,所以行动非常的缓慢。

这样国民党军二十五个师分为五路,迅速赶往湘江,拦截红军。

红军渡过江的部队,为了保卫中央党政机关组成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主力过江,在湘江两岸和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血战。

当时国民党军有飞机,先是炸掉浮桥,然后向红军往江边运动的部队狂轰乱炸,而红军抬着大量的行李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蠕动,飞机一来,一炸,那就成片成片的倒下,到了江边的部队,浮桥已经被炸掉,只能涉水过江,涉水过江的时候,空中的飞机轰炸,国民党的机枪大炮扫射,所以伤亡非常的严重。

担任阻击任务的各个红军主力团,伤亡都超过半数,有的团一天之中牺牲两任团长。

在12月1日战况是最激烈的,12月1日凌晨一点到三点,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给红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下达了两份急电,要求无论如何要确保渡口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保证西进的道路是畅通的,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

中央的电报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形势极其危急。

激战到12月1日下午五点钟,这个时候渡口被敌人控制了,来不及过河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的第十八团被敌人阻在湘江东岸,全军覆没,一个师和一个团,成建制的失败,这在红军以前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湘江战役是首例。

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

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湘江战役,指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长征中湘江战役的历史典故寻访湘江战役古战场,被深深地震撼。

敌我力量悬殊,在被动的情况下,红军硬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突破了30万敌兵设防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聚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迷梦。

那场“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战役,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无数烈士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长征铺垫了胜利前进的通途。

湘江战役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意义重大。

湘江战役是长征的转折点,它不仅在军事上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更重要的是,红军开始反思战略思想的错误,开始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

湘江战役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70余年过去了,历史的沧桑早已淹没了昔日的硝烟,但湘江精神的旗帜却跨越历史的时空永恒地飘扬,那样光彩照人!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震撼:湘江突围:生命创造的奇迹湘江无语,默默流淌。

这条不宽也不大的河流因为1934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而闻名于世。

那一年的寒冬,中央红军在这里打响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大战役。

2006年8月下旬,湘江战役发生后72年,记者驻足在湘江岸边,心潮澎湃。

碧绿的湘水流向远方,岸上的灌木密集葱郁。

然而,72年前,就是这条波澜不惊的河流,几乎葬送了年轻的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军委纵队八万六千余人撤离苏区,连续打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界。

这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湘桂粤军阀已集中30万强敌,在湘江以东地区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欲将中央红军“包围全歼于湘江东岸地域”。

面对生死存亡,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昼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

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

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作者:李蓉来源:《百年潮》2015年第02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红军在广西桂北湘江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战役,史称湘江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

经过一番苦战,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0月21日至25日,中央红军各部从江西信丰南北先后渡过桃江,突破由粤军防守的第一道封锁线。

因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此前派潘汉年、何长工为代表,同广东地方实力派陈济棠的代表在江西寻邬(今寻乌)进行会谈,达成必要时相互借道等协议,中央红军在突破第一道封锁线进入广东境内时,陈济棠部基本上没有堵截。

11月5日至8日,红军分三路纵队,由湖南汝城和广东仁化县的城口之间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11月13日至15日,中央红军从湖南郴县、良田、宜章和广东乐昌之间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

此时,国民党军为把中央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先后调集国民党中央军8个师,湘军7个师,粤军6个师,桂军5个师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由何键的“追剿军”与粤军、桂军相配合,凭借湘江天险,设置第四道封锁线,组织五路部队,从四面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湘江战役的主要作战地是兴安、全州、灌阳3个县,均属广西桂林地区,是湘江的上游。

因为湘江的名称,许多人误以为湘江战役发生在湖南。

敌军不仅在广西灌阳、兴安以北至全州地域集结了桂军5个师准备进行堵截,还有湘军刘建绪率领的第一路“追剿军”4个师、薛岳率领的第二路“追剿军”4个师又1个支队,日夜兼程分别由黄沙河、东安及零陵地区急赴全州地区沿湘江布防;周浑元率领的第三路“追剿军”4个师占领道县,尾追红军;李云杰率领的第四路“追剿军”2个师和第三路相配合,由桂阳向宁远方向尾追;第五路“追剿军”李韫珩部1个师协同粤军、桂军,由郴县向江华、永明(今江永)开进。

湘江战役观后感范文(5篇)

湘江战役观后感范文(5篇)

湘江战役观后感范文(5篇)《看完感觉》是指在观看电影、剧集或参观展览后,用具体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的_lt;感觉;,它可以是作品中的真实或细腻的思想,可以是作品内容所激发的思考和联想,可以是观看所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观看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攻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江战役观后感的文章5篇 ,欢迎品鉴!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血战湘江》。

星宇娱乐宫的灯光暗了下来,随着帷幕的缓缓拉开,周围安静了下来。

大家渐渐沉浸在电影中。

敌军的飞机不断盘旋俯冲,机关枪对着正在过江的红军进行扫射,湘江上遍布着红军的尸体。

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染红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现场的气氛压抑,大家屏息凝神,没有一个人言语,有几个女同学已经在低声抽泣了。

这场战役打的太艰难了,红军战士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没有飞机大炮,有的只是战胜敌人、冲出重围的信念。

看到战争残酷的同时,也为革命先烈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染。

如果说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一大壮举,那么,红军突破湘江之战则是这一壮举中最惨烈、悲壮的一幕,让人刻骨铭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也正是湘江战役,让我们年轻的党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才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从此我党才走向成熟,__革命才逐渐做向胜利。

我们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它需要我们用实际的行动去践行。

今天,我们缅怀革命先辈的精神,就是需要我们爱党、爱国,要有坚定的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练好本领,勇于担当,为实现__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哪怕人间炼狱,也要服从命令,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渡过湘江!这是电影中红军战士们用生命立下的誓言。

83年前的他们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受伤的战士为了不拖累大家的行程,从担架上滚下来,翻入悬崖自尽。

老裁缝做了一辈子的衣裳,最后与三个儿子一起战死沙场,都没来得及亲自为小儿子穿上新做的军装,戴上新做的军帽。

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论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者:李杨来源:《老区建设》2018年第12期[提要]通过对长征湘江战役的政治、军事和战况为背景进行分析,探研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成,从中国革命精神的一般属性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属性,阐述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内涵特性,并就其生成过程和内涵阐述其厚重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湘江战役;红军将士;英雄精神[作者简介]李杨(1987—),男,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

(江西南昌 330013)[基金项目]2016年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革命精神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5DJ16)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为惨烈的战役,是牺牲革命英烈最多、事关中央红军命运的战役。

数万红军英烈长眠在这片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热土上。

湘江战役的历史虽然久远,但红军将士在这血与火的激战中所践行的坚定执着追理想的英雄意志、英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勇于牺牲自我的牺牲精神、为真理而斗争的英雄品质、为民族抗战一往无前求胜利的英雄信念,仍然具有厚重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需要弘扬的伟大革命精神。

伟大的红军将士在湘江血战中生成的革命精神与英烈之魂,在中国革命史中永存,在新时代永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

本文仅就长征湘江战役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和历史价值作出阐述。

一、湘江战役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生成中国共产党培育生成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湘江战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生成践行的精神基石。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世界军事上罕见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进军到广西全州区域的湘江展开血战。

这支优秀英勇的人民军队是从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革命斗争血与火洗礼中走来,是从扎根在井冈山人民和中央苏区人民的深情厚爱中走来,他们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得解放、北上抗日的崇高使命,这支人民的军队内化着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承载践行着星火燎原的革命信念、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创造第一等工作、唤起工农千百万、为革命奋斗牺牲的苏区精神。

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于湘江战役的探索

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于湘江战役的探索

【语言与文化】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2年6月(第6期,总第302期)Jun.,2022(No.6,General No.302)收稿日期:2021-12-17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湘江战役精神融入广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1BKS00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毛立刚(1975-),瑶族,广西富川人,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督查督办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行政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于湘江战役的探索毛立刚(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理想信念教育居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

将长征精神之湘江战役的相关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遭遇不同思想文化交织交融的冲击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挑战。

因此,应立足实际将湘江战役的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长征精神;湘江战役;理想信念教育;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2)06-0156-0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1]理想信念坚定的新时代青年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重大,我们必须要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长征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研究红色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较多,但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尤其是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缺乏对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详细梳理、理论归纳与实现途径的系统研究。

因此,探索长征精神并结合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事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事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事血战湘江湘江战役是红军在左倾军事路线指导下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一次作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国民党军是摸不清红军的去向的。

但是中央红军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判断明白了,红军是西进。

这样为了歼灭红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7日、28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红三军团的各一个团,抢在国民党军到达之前渡过了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堡60里之间的一段渡河口,这段湘江河流比较浅,有四处浅滩可以徒步涉水过江。

同时红军还在湘江上架设了五座浮桥。

但是,由于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的方式,和实行消极避战逃跑主义,部队连印钞机、X光机、没有炮弹的大炮都要带上,所以行动非常的缓慢。

这样国民党军二十五个师分为五路,迅速赶往湘江,拦截红军。

红军渡过江的部队,为了保卫中央党政机关组成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主力过江,在湘江两岸和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血战。

当时国民党军有飞机,先是炸掉浮桥,然后向红军往江边运动的部队狂轰乱炸,而红军抬着大量的行李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蠕动,飞机一来,一炸,那就成片成片的倒下,到了江边的部队,浮桥已经被炸掉,只能涉水过江,涉水过江的时候,空中的飞机轰炸,国民党的机枪大炮扫射,所以伤亡非常的严重。

担任阻击任务的各个红军主力团,伤亡都超过半数,有的团一天之中牺牲两任团长。

在12月1日战况是最激烈的,12月1日凌晨一点到三点,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给红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下达了两份急电,要求无论如何要确保渡口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保证西进的道路是畅通的,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

中央的电报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形势极其危急。

激战到12月1日下午五点钟,这个时候渡口被敌人控制了,来不及过河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的第十八团被敌人阻在湘江东岸,全军覆没,一个师和一个团,成建制的失败,这在红军以前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湘江战役是首例。

两万里长征的故事

两万里长征的故事

两万里长征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两万里长征的故事:
1.湘江战役: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最终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为后
续的行程争取了宝贵的空间和时间。

2.四渡赤水:红军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战术和智慧,多次改变行军路线和作战计划,
取得了胜利。

3.大雪山:红军翻越了大雪山等险峻的山脉,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的
精神和勇气。

4.长征精神:长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等精神,成为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和精神支撑。

这些故事都是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节点,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畴西、方志敏、王如痴
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示意图
8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
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战役。 ,红军与数倍于己的优势之敌
苦战四天四夜,终于突破了敌人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
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的企图。
中央红军虽然突破了湘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总人数
红三十四师100团团长韩伟
韩伟是湖北黄陂人,不是闽西人,他去 世前却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 士陵园,因为红34师大部分是闽西人,他对 儿子说:“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 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 我这个将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活着不 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 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红军总司令朱德
部分军团指挥员
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
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
第三,由于国民党阵营内部各个军阀之间的 矛盾,给红军有了突破封锁线的客观条件。
“上下同欲者胜”
——《孙子· 谋攻》
国共决战,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很重要的
一个原因就是共产党的军队是五湖四海、团结一致 、听党指挥;而国民党阵营内部是派系林立、貌合 神离、各怀鬼胎。
湘江战役中,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湘军
、桂系之间既有防共反共的共同利益,又 有各自的局部利益; 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猜忌,各打各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算盘。
蒋介石:
试图“一计除三害
”、同时向华南、西 南渗透中央军的势力

湖南军阀何健:
既想保存实力,又要
防止中央红军到湘西与
二、六军团汇合,在湖 南扎根。
桂系军阀白崇禧: 既要反共, 又要防蒋。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宁死也不愿当俘虏。
渡江场景
(来源:红网论坛)
战斗场景
(网络下载)
第二,虽然博古、李德掌握了决策权,排除
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但是,具有丰富军事斗争
经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还在中革军委参与决
策,林彪、彭德怀、聂荣臻等一批优秀指挥员还
在一线指挥。
中革军委部分领导
副参谋长叶剑英
军委副主席周恩来
长征精神之血浴湘江
主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〇一六年十月 张在兴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瑞金, 一头挑着延安,中间是理想信念。
长征精神的内涵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通 道 转 兵 形 势 图
1934年12月12日,通道会议: 毛泽东力主红军西进,放弃原定会 合红二、六军团的计划,改向敌人兵力 薄弱的贵州进军。周恩来主持会议并支 持毛的主张。中国革命开始转折。
谢谢大家!
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二)红军广大指战员表现了伟大的长征 精神,在中共党史、军史上写下了光辉而 又惨烈的一页。
红军英烈浩气长存
(三)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领导的 彻底破产
“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 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 ”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 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 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 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 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 了顶点。”
——刘伯承《回顾长征》
“这次过湘江,进一步暴露了教条宗派集团 在政治上和军事指挥上的逃跑主义错误,促使 人们从根本上考虑党的路线问题,领导问题” ——《聂荣臻回忆录》
(四)为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以毛泽东为 首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作了重要的铺垫。
“红军长征途经广西的光辉战斗历程,是遵
义会议召开的酝酿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上不是坚决的与战斗的,而 是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的以及搬家式的 行动。”
——《遵义会议决议》
原因三: 执行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 ,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博古同志特别是华夫同志的领导方式是极端的 恶劣。军委的一切工作为华夫同志个人所包办,把军 委的集体领导完全取消,......对于军事上一 切不同意见,不但完全忽视,而且采取各种压制的方 法......在转变战略战术的名义之下,把过去 革命战争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完全抛弃”
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湘江战役损失2万多人。
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

序列
总司令 军团长
政委 党代表
参谋长
政治部 主任
人数
所辖
人墙式 甬道
机关
朱德
周恩来
刘伯承
王稼祥
14476
军委红星纵队叶剑英4893人 中央红章纵队李维汉9583人,含新兵师
居中
红一军 林彪 团 红三军 彭德 团 怀
红八军团 周昆 黄苏 刘少奇 唐浚 罗荣桓
12168
10922
红九军团
罗炳辉
蔡树藩 凯丰
郭天民
李涛
11538
红 3师
红22师
左后翼
战役过程
湘江战役从 11 月 23 号,中革军委下达西进命令, 到 12 月 3 日中央红军后卫部队被歼,历时共 11 天。其 中,双方大规模的激战 4 天 4 夜。 整个湘江战役主要 由“三大阻击战”组成。 分别是: 灌阳新圩阻击战 红军两个团对 桂军两个师,损失2000多人 全州脚山铺阻击战 红军两个师对 湘军三个师,损失4000多人 兴安光华铺阻击战 红军一个团对 桂军两个团,损失400多人
战斗结果
红军最终突破了湘江封锁线。也付出了惨重的代 价: 8 万 6 千多红军官兵,过湘江之后仅剩下 3 万余人。 其中,损失最大的红八军团仅剩1000余人,被迫撤 销番号;红九军团仅剩3000余人。五军团三十四师全 军覆没。 损失正师级指挥员2人,副师级 指挥员2人,正团 级指挥员7人。营连长级别伤亡一大批。
——杨成武 《红军长征过广西》序
湘江之役后,中央高层的状况是:
博古无能, 李德无谋, 毛泽东无权, 苦撑危局的只有周恩来。
作为“最高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 已实际负责军事指挥和政治局的协调工作。
接连三次会议:奠定了遵义会议基础 通道会议→ 黎平会议→ 猴场会议
“那时有这么个说 法:黔军滇军两只羊, 湘军就是一头狼;广 西猴子是桂军,猛如 老虎恶如狼。”
理由二: 中央红军摆脱了敌军重兵的围追堵截 ,从此进入了相对安全的阶段。
36
“红军一出此四道封锁线,如虎出柙, 可以东奔西突矣。”
——陈云 ·《随军西行见闻录》
理由三: 锤炼了革命队伍,保存了一批作战的中 坚力量和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者,淘汰了 一批意志薄弱者,让红军队伍更加纯洁和 坚强。
38
“共匪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 放通黔川要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 败垂成。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祸害 ,甚至遗毒子孙,千秋万世,公论之谓何?”
25
抬轿子、大搬家式的行进方式
原因二:一成不变的西进路线和消极被动的作战 指挥
孙子:“兵者,诡道也”
——《孙子· 计》

一代枭雄曹操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后:
毛泽东建议:“杀他一个回马枪” 彭德怀建议:“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
益阳挺进,威胁长沙,迫使蒋军改变部署” 博古、李德:拒绝了毛泽东、彭德怀的建议 ,一味向西退却,消极避战,造成了被动。
聂荣臻
左权 朱瑞 邓萍 后 袁国 叶剑 平 英
19880
红1师李聚奎 政委赖传珠 红4师张宗逊 政委黄克诚
13师陈伯钧
红21师
红2师陈光 政委刘亚楼 红5师李天佑 政委钟赤兵
34师陈树湘
红23师
少共15师 彭绍辉肖华
左前 锋
杨尚昆
17805
红6师曹里怀 右前 政委徐策 卫
殿后
右后翼
红五军团 董振堂 李卓然 陈云 刘伯承 曾日三
英武青年: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是国际共运史上一个重要 的国际联合组织。它于1919年11月在柏林 秘密成立,由第三国际领导,当初有14个国 家参加,后来在56个国家建立了支部。中国 共产党的青年团组织成立后,也加入其中, 组成了“少共国际师”支部。
全师平均年龄18岁,历任师长都是20多岁,师政 委肖华上任时年仅17岁,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极为 罕见。大部分为党团员。 这支部队叫做“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5日 成立于江西博生县(今宁都县),由周恩来亲自 授旗。全师共一万余人,党团员占70%,下辖三 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 组建时8000多人,湘江战役后仅剩下2700余人。
实践出精神:长征中的三种斗争
第一种:同国民党政府军及地方军阀的斗争 第二种:同大自然的斗争 第三种:党内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间的斗争
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 担任方志敏、粟裕领导的抗日 先遣队中的十军团19师师长, 在谭家桥战斗中,先遣队受到 王耀武重创,寻淮洲伤重牺牲 ,年仅22岁。
白崇禧讲话摘录
“蒋委员长叫他们(中央军)去剿共,他们
偏要“抗日”(晒太阳)” “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更甚。管他呢,有匪有 我,无匪无我,我为什么顶着湿锅盖为他下油 锅呢?”
送客式的追击,敲梆式的防堵
桂系对付红军的方略:
“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
(一) 突破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 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