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修辞手法学习(精)
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

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小学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例句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例句】(1)、梧桐树叶像手掌。
(本体)(比喻词)(喻体)【分析比喻句方法:把(本体)比作(喻体);或者用(喻体)比喻(本体),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区分把或用。
】把梧桐树叶比作手掌;用手掌比喻梧桐树叶【练一练:说一说下列各题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或者用什么比喻什么】(2)十五的月亮像玉盘一样。
(3)火红的太阳好像大火球。
(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的辛勤园丁。
(5)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
(6)党是阳关,我是花。
(7)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8)蒲公英的花好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9)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
(10)我家的后院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2、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
【例句】(1)小树在向我们招手。
(2)花儿向我们点头。
(3)小鸟在树上唱歌。
(4)天空中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5)夜晚,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金鱼悲伤地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7)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向东流去。
(8)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排比: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
【例句】(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5)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6)一张贺卡,就是一份温馨的友情,一份热情的祝愿。
它把春的信息捎来,它把爱的种子撒播,它把美好的祝福传达,它把人间的真情传递。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小学教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小学文中常的修辞手法有比、人、夸、排比、和反等。
在小学文学与考中,会常出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孩子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目,很多孩子都感到以。
下面,我就一起来看看常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修、整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言表达得准确、明而生有力。
文中的修辞手法:比、人、夸、排比、偶、借代、反、、比、反复、双关、引用、反、想、通感、真、互文、回、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人、夸、排比、偶、借代、反、。
比什么是比?比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的某些相似之,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的、熟知的事物来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用来表示比关系的。
常的比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成了、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句?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句,但未必就是比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要重点注意:本体和体必是本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人,是一座美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
?美的小安岭?人什么是人?把物当做人写,予物以人的作、行、思想、言、感情、活,用描写人的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来描写物。
人的作用把禽虫、花草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言生形象将事物予生命,生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7.典型例句1〕儿地唱着歌,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皮的雨滴最在雨上尽情地舞蹈。
3〕桃、杏、梨,你不我,我不你,都开了花赶趟儿。
?春?4〕感花泪,恨惊心。
?春望?5〕太阳的起来了。
?春?夸什么是夸?夸是事物的性、特征等成心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小。
小学语文五大常考修辞(附万能答题公式)

小学语文五大常考修辞(附万能答题公式)修辞手法是小学语文的一大必考知识点,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还可为孩子的作文写作增色不少。
为此,睿妈给大家整理了小学语文常考的几大修辞,并附上各自的万能答题公式,赶紧学起来!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事物A(本体)和事物B(喻体)为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这时可以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是、成了、变成、仿佛……例: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用(事物)比喻(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物赋予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当做人来写。
例: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排比:排比是把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例: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感情。
四、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例:1、扩大夸张: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万能答题公式】这里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夸大/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五、反问: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用法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
例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例如:延安,你的精神辉煌灿烂!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三)夸张
• 夸张: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 • 使其更鲜明,更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夸张不是浮夸,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反 • 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且夸张只用来表现形象, • 抒发感情。
3、超前夸张
• 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 苗, 就嗅出白馒头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
• 排比:就是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 • 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起到增强语气、充分 • 抒情、集中说理的作用,读排比句能给人以鲜明的 • 印象。
1、明喻
•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 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 • “犹如”等。
• 例如:共产党像太阳。
2、暗喻
•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 “是”、“变成”、“成了”、“构成” 等。
• 例如:弟弟成了泥人。
3、借喻
•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 • 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 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 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 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
反问能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达作者自 己的思想。
1、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例如: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 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 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
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和运用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将两个事物相比,用一个事物的形象意象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目的。
例如,“她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
”中的“如同银铃般清脆”就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描述她的笑声声音的特点。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特征和人的行为、感情等来描写、表达事物的修辞手法。
例如,“风啊,你为什么这样呼啸?”中的“风啊”通过拟人的方式来与风进行对话。
三、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词组或句子并列起来进行修辞,以起到强调、加强语气或者表达对比的作用。
例如,“我看见了你的笑容,看见了你的泪水,看见了你的坚强。
”中的“看见了”就是排比的手法。
四、借代借代是通过用相关的事物或词语来代替原有事物或词语,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喜欢绿油油的麦苗。
”中的“绿油油的麦苗”用来代替麦田的景色。
五、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或者事物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夸大或者缩小来达到修辞的目的,以便更好地表达和夸张的手法。
例如,“我等了整整一年。
”中的“整整一年”是对等候时间的夸张描述。
六、反问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增加说话的效果,引出听话人的注意。
例如,“难道不是你做的吗?”中的“难道不是”就是反问的方式。
七、夜景描写夜晚的景色给人一种神秘、安静的感觉,因此在写夜景时,可以使用一些虚幻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以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如,“夜空布满了银辉,而星星则像闪烁的钻石。
”中的“闪烁的钻石”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描写星星的闪烁光芒。
八、季节描写季节的变换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写季节时,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手法来更好地表达季节所带来的特点和感受。
例如,“春天来了,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层绿色的斗篷,鲜花绽放,生机勃勃。
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

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带※的可以不掌握)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5)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病。
比喻
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 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 相似性打比方。 2、拟人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 以人格化,有两个特点:所 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
蜻蜓在这里低唱; 蟋蟀在这里弹琴; 。
三、夸张
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
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使其更鲜明,更 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 象。
夸张种类: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 也送不到嘴边。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 深……”的夸张形式。
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 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挂着一轮玉盘似的明月。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 窗外,风儿摇醒翠竹,在窃窃私语。
3、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河水在欢快地唱着歌儿,一路向前奔 跑。 4、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寒风呼呼地吹到脸上,痛得 犹如刀割。
例如:
星空中银盘高挂。 一柄弯刀挂在夜空上。 荷叶上的明珠晶莹通透,不停地翻滚着。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 不同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 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2)不是所有“像”、“好 像”、“仿佛”等词的句子 都是比喻句。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 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 牛。( 对偶 )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 服, 人们总是说:“皇上在更衣 室里。”( 夸张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 吗?( 反问 )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 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比喻 )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 拟人 )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 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 啊! ( 排比 )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 群众。( 设问 )
例如:学习能偷懒吗?不能,学习 一定不能偷懒。
六、反 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 定的意思。(明知故问)
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 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 昂的感情基调。
例如: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七、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 组成一对,把两方面的意思突 现出来。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 式。
四、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 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 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5、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考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 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6、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高粱笑得弯了腰。
谢谢观赏
小学生 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
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 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作用: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通俗易懂、 生动具体形象。 例如:星星 像 钻石 。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1、明喻
•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
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 “犹如”“如同”等。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 •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 快乐的孩童。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 难的过去。 表示猜测的句子。 例: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先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是比喻句的然后再指出它们分别是哪 种比喻句。 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 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他难过得好像就要哭了。 小猫跳上书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 朵小梅花。
喻体
本体
比喻词
2、暗喻
•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 词常用“是”、“变成”、“成 了”、“构成”等。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等) • 例: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 祖国的花朵。 • 例:弟弟成了泥人。
3、借喻
•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 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 现。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替代)
例如: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 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 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 神秘特色。)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 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 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 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
五、设 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 己回答(自问自答)。
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 去思索、体会; 2、激发读者阅读下 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