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古诗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古诗翻译及赏析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古诗翻译及赏析《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泊秦淮》,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杜牧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赏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与“夜泊秦淮近酒家”衔接得很自然。
《泊秦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泊秦淮唐·杜牧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爱国的古诗《泊秦淮》赏析
爱国的古诗《泊秦淮》赏析爱国的古诗《泊秦淮》赏析导语:《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爱国的古诗《泊秦淮》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磨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赏析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诗人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泊秦淮》诗歌赏析
《泊秦淮》诗歌赏析《泊秦淮》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歌,以其独特的主题、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歌的详细赏析,主要从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诗歌主题《泊秦淮》的主题是描写秦淮河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人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绘,寓言了晚唐社会的衰败和没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批判。
二、艺术手法1.寓言和象征:诗人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通过描绘秦淮河夜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批判。
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和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细腻的描绘:诗人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细腻描绘,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形象地表现了秦淮河夜景的美妙和神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十分强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对比和反衬:诗人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通过描绘秦淮河夜景的繁华与社会的衰败没落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批判。
三、语言特点1.简练明快:杜牧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用词精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使得诗歌的表达更为直接和有力。
2.平易近人:杜牧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贴近百姓的生活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
3.韵律和谐:杜牧的诗歌语言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好的听觉效果。
四、文化内涵《泊秦淮》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诗歌。
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衰败和没落,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命运的关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
同时,《泊秦淮》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总之,《泊秦淮》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主题、艺术手法、语言特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备受赞誉。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批判,也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多元。
《泊秦淮》解析及释义
《泊秦淮》解析及释义
《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的意思是: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边夜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世风日下的愤懑。
诗中用“烟笼寒水月笼沙”来描绘秦淮河的夜景,渲染出一种迷蒙、清冷的氛围。
而“隔江犹唱后庭花”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奢华,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的一些现象。
这首诗被认为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泊秦淮》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泊秦淮》的原文翻译和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泊秦淮》原文翻译和赏析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一庭花。
【注释】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秦淮:秦淮河。
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
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
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后一庭花:即《玉树后一庭花》,系南朝陈后主之作。
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
三四句意谓: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一庭花》。
当年陈后主每日寻一欢作东,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于是诗人不胜感慨。
尽管此时距离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是国家行将衰亡的-阴-影已经进入诗人的心田。
【古诗今译】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一庭花》。
【简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
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杜牧《泊秦淮》全诗赏析《泊秦淮》唐诗鉴赏答案
杜牧《泊秦淮》全诗赏析《泊秦淮》唐诗鉴赏答案《泊秦淮》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泊秦淮》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注解】(1)选自《樊川文集》。
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宝华山,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旅游胜地。
(2)烟:指像烟一样的雾气。
(3)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4)寒水:清冷的河水。
(5)月:月光。
(6)沙:沙滩。
(7)夜泊:因天晚而抛锚停船。
(8)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9)近:靠近。
(10)酒家:酒馆(11)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
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夫金陵,陈之国都也。
《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亡国之音也。
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
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
"今人钟振振云:"商女当释作商妇"(《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二期)。
一说即商人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妇。
二说皆可通。
(12)不知:不能理解,不懂。
(13)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
泊秦淮古诗赏析
泊秦淮古诗赏析泊秦淮 [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字词释义】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参考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用典及情感】【典故】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陈叔宝作此靡靡之音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后世多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情感】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文学赏析】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
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古诗中常有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像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
阅读时注意寓情于景的手法,体味一下那种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huái)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品赏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
《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泊秦淮⑴作者:唐·杜牧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泊秦淮》全诗赏析及翻译
《泊秦淮》全诗赏析及翻译《泊秦淮》全诗赏析及翻译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泊秦淮》全诗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文解释】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注释①选自《樊川诗集注》。
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
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夫金陵,陈之国都也。
《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亡国之音也。
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
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
"今人钟振振云:"商女当释作商妇"(《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二期)。
一说即商人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妇。
二说皆可通。
4、《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
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诗歌鉴赏】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牧《泊秦淮》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牧《泊秦淮》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杜牧《泊秦淮》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赏析《泊秦淮》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泊秦淮》古诗_作者杜牧_古诗泊秦淮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英译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注释①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④[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创作背景唐朝著名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泊秦淮原文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及赏析泊秦淮原文: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店,十分轻松又自在。
江山如画使心醉,美景之中成思深。
古街古巷传佳话,往事历历在眼前。
泉下有情翻浪漫,桥上歌舞乐无边。
赏析:《泊秦淮》是一首描写夜晚在秦淮河边泊船的诗歌,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美景之中所感受到的宁静和深思。
诗篇以夜晚泊船于秦淮河近酒店为场景开篇,诗人形容自己在这里感到十分轻松又自在。
这一描写显示出诗人身处秦淮河畔时的心境,暗示了秦淮河的环境和氛围给他带来的宁静和放松。
接下来,诗人运用“江山如画使心醉”来形容秦淮河周围的美景,将美景与画作相提并论。
这表明诗人对景色赏析的深入,并表现出他在美景的熏陶下陶醉的心情。
第三句,“美景之中成思深”,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在美景之中所思所感的深刻。
美景触发了诗人的思考和回忆,让他对往事产生深深的思绪和感慨。
这一句也为诗歌增加了一丝凄美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古街古巷传佳话,往事历历在眼前”来描述秦淮河畔的古老街巷。
他声称这些街巷流传着许多佳话,而且他可以清晰地看到曾经发生过的往事。
这两句揭示了秦淮河畔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两句,“泉下有情翻浪漫,桥上歌舞乐无边”,描绘了泉下水中的情侣们浪漫的场景和桥上歌舞乐队的活跃画面。
这一描写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与思考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丝欢愉和活力。
通过对秦淮河夜晚泊船的描写,诗人通过景色勾勒出了自然和历史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在美景之中感受到的宁静、深思和欢愉。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景色描写和深刻的感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字数:318)。
【唐诗三百首】《泊秦淮》译文+赏析
【唐诗三百首】《泊秦淮》译文+赏析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无人知晓亡国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传自江苏省溧水县,横跨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并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弥漫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言亡国之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泊秦淮》诗歌鉴赏
《泊秦淮》诗歌鉴赏一、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作者简介三、创作背景四、诗歌赏析(一)首联: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 意象与意境“烟”“水”“月”“沙”四个意象相互交融,描绘出一幅朦胧、清冷的秦淮河夜景图。
“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
诗人夜晚将船停靠在秦淮河畔靠近酒家的地方,“夜泊秦淮”点明时间和地点,“近酒家”为下文听到商女唱歌埋下伏笔。
2. 情感表达首联通过描写秦淮河的夜景,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这种清冷的氛围暗示着晚唐社会的衰败和诗人内心的忧虑。
(二)颔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字面含义2. 深层含义与手法诗人表面上是在批评“商女”,实际上是借“商女”来批判那些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
这些达官贵人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仍然沉溺于声色享乐之中,不理朝政。
这是一种曲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商女”代指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阶层。
同时,“犹唱”二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
南朝陈后主因荒淫享乐而亡国,如今晚唐的统治者们却依然重蹈覆辙,这怎能不让诗人忧心忡忡?五、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泊秦淮时的所见所闻,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世风日下的感慨。
六、艺术特色1. 意境深远诗的前两句描绘出秦淮河畔朦胧的夜景,后两句则由景及人,由听到商女唱歌引发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整个意境从清冷的自然之景延伸到深沉的社会现实,意境深远而悠长。
2. 含蓄委婉诗人没有直接批判晚唐统治者,而是通过描写商女唱亡国之音这一现象,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曲笔的运用,使诗歌更具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3. 精于用典诗中引用“后庭花”的典故,以古喻今,将南朝陈的亡国与晚唐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使读者在联想中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忧虑和批判。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赏析《泊秦淮》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赏析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第二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后两句写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权势显达。
“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者无心,而听者有意。
“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湎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
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泊秦淮》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泊秦淮》赏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泊秦淮》赏析
请输入内容
保存成功
保存失败,请稍后再试
编辑文档
下载文档
润稿
写作咨询
���
д����ѯ
2、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特点: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或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作用: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的伤感情怀。
3、“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两个“笼”字写景有怎样的妙处?
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4、“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意味深长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一是形象的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二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5、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说出其中理由。
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6、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赏析
相关推荐
正文
删除线
行内代码
上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标
清除格式
默认字号
默认字体
默认行高
左对齐
右对齐
居中对齐
两端对齐
增加缩进
减少缩进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杜牧(唐)
1、译文: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杜牧《泊秦淮》赏析
--唐诗三百首赏析精品篇
全诗原文如下: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词句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2] [3] [4]
白话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
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赏析: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
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
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
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
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
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
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
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
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
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
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
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
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
滔不绝。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
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
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
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
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
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
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
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
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
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
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
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
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
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
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
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
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
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
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所以诗人
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
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
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
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