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忆梅》赏析_唐诗三百首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78b82c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4.png)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李商隐,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风优美,论文清新,成为唐朝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人性的关怀,其中《忆梅》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的文学创作以爱情为主题,而《忆梅》也是一首抒写爱情的诗。
诗中李商隐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一株枯梅之上,表达了爱情难舍的痛苦和回忆的温暖。
诗中一字一句都是那样的凄美动人,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句从字面上看是在形容梅花被碾碎而成为灰烬,但其实是利用梅花之死来比喻爱情的逝去,然而梅花的香味却一如既往,同样也比喻了爱情中深藏的记忆,就像那一份深浓的思念,即使经历了时间的冲刷和生活的琐碎,也仍然留存在心底。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此句开篇就描写了春天带来的变化,风雨送春去,飞雪迎春来,寓意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描写悬崖百丈的冰和仍然傲然挺立的花枝,表达了爱情的坚韧和不屈的意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句话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绝望和悲哀都化为一句话,说起“无定河边骨”,那是指古代战场上无数士兵陨落于此,而“犹是春闺梦里人”则是指李商隐自己,他以此来表达对时代变幻及自身命运的哀叹。
尽管诗人面临着巨大的磨难和困苦,但是他依然能够懂得爱情中的温馨与美好,这种坚强的意志让人无限敬畏。
总的来说,《忆梅》是一首意义深刻的诗,它描绘了“花香袭人”的美好,也反映了爱情不能忘却的珍贵。
整首诗的情感是深沉而凄美,以梅花作为爱情的象征,表达了在时空的流转中,爱情中那份独有的坚韧和执着。
这首诗在诗歌史上以其充满诗意和优美的句法而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忆梅
![忆梅](https://img.taocdn.com/s3/m/4611b55c3c1ec5da50e27023.png)
【作品名称】《忆梅》【创作年代】晚唐【作者姓名】李商隐【文学体裁】五言绝句编辑本段作品原文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1]编辑本段作品注释⑴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天涯:此指梓州。
⑵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作者作此诗时已值春季,故云“忆梅”。
恨:怅恨,遗憾。
[2]编辑本段作品鉴赏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忆梅陈岸亭解析
![忆梅陈岸亭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4f5bc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5.png)
忆梅陈岸亭解析
《忆梅·陈岸亭解析》是唐代诗人杨巨源创作的一首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是《忆梅·陈岸亭解析》,表明了诗人在陈岸亭回忆起梅花时的心情和情感。
整首诗以描写梅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梅花的形态和气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和思念。
首节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颜色,以及它在寒冷的冬天中独自开放的美丽景象。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香气和花瓣的柔软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整个描写充满了细腻、清新和婉约的意境。
接下来,诗人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回忆起自己在陈岸亭看到的梅花景象。
他描述了梅花的花期短暂,但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难以忘怀。
通过回忆和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最后,诗人以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梅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他将自己与梅花相比,感叹自己的渺
小和短暂,但又通过梅花的坚韧和顽强,激励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回忆和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感人的情感,成为了唐代梅花诗中的经典之作。
忆梅原文,翻译,赏析
![忆梅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52079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a.png)
忆梅原文,翻译,赏析忆梅原文,翻译,赏析忆梅原文,翻译,赏析1江梅引·忆江梅宋朝洪皓岁在壬戌,甫临长至,张总侍御邀饮。
众宾皆退,独留少款。
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
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
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
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
卒押吹字,非风即笛,不可易也。
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
(旧注:阙一首。
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天涯除馆忆江梅。
几枝开。
使南来。
还带馀杭、春信到燕台。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空恁遐想笑摘蕊。
断回肠,思故里。
漫弹绿绮。
引三弄、不觉魂飞。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
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江梅引·忆江梅》鉴赏这是一阙不同于一般的咏梅词!作者并不着眼于梅花傲霜斗寒的使性、芬芳高洁的气骨,在他笔下,梅花是故国家乡的象征物。
作为出使金国被羁押的宋臣,他坚贞不屈,但心中的痛苦又向谁去倾诉?闻说南宋使者将来,听到歌手唱《江梅引梅“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不禁思绪万千,他想问使者江南梅花开几枝?京城临安有何佳音?他想得到故国梅花,但千里捎梅,花朵想必零落,他只能想像自己已回到故乡摘梅花,弹一段《梅花三弄梅悠然销魂,听一曲胡笳然泪落。
他希望头插梅花,梦想成真,他又怕风吹花谢,一切成空。
这层层思绪,词人写来就如抽丝剥茧般真切动人,无怪当时人们“争传写焉”。
(《容斋五笔梅说它:“每首有一”笑“字,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梅,争传写焉。
”在当时是起了传播爱国思想作用的。
)而在词中,笑和吹堪称句眼。
笑写出家中佳人的美丽纯情,更表现了他的思念;吹字,当沉迷在想象中时,现实又吹破了自己的一切幻想,真是肝肠寸断啊!忆梅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忆梅作者:李商隐朝代:唐朝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bc12d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3.png)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知识扩展:李商隐轶事】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
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
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
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
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
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吟罢隐身而去。
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
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原文、赏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0681675901020206409c0e.png)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忆梅》
原文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创作背景: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
写在百花争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忆梅
![忆梅](https://img.taocdn.com/s3/m/f832d991d0d233d4b14e69ba.png)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⑴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天涯:此指梓州。 ⑵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作者作此诗时已值春季, 故云“忆梅”。恨:怅恨,遗憾。[
永远地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永远摆脱不了这浪迹天涯、 独居异乡的命运。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让我无限依恋, 流连忘返。在寒冷的初春开放的梅花啊,最让人遗憾、怨 恨啊。在百花盛却早已凋谢,只能做过时的花,不能与百 花共享春天的温暖。
暗含了诗人和早梅一样,也是先春儿开,望春而谢,这早 秀先调,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的温暖的“寒梅”,也是诗 人自己的写照。看到寒梅想到自己早秀
忆梅陈岸亭解析
![忆梅陈岸亭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47556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9.png)
忆梅陈岸亭解析
《忆梅·陈岸亭》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诗
人在陈岸亭欣赏梅花时的心情和景色。
整首诗以描写梅花为主题,通过诗人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梅花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中通过对梅花的描摹,展现了梅花虽然在寒冷的冬季中开放,但却具有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生命力。
梅花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由、独立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诗人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逆境。
诗歌结构上运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的形式,每一句都记录一种景象和感受,条理清晰,意境深远。
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意义深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静谧、澄明的感觉。
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乐观、坚定、积极向上的情绪和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使得《忆梅·陈岸亭》成为唐代优秀诗作之一。
关于梅花的诗句——《寒梅最堪恨》
![关于梅花的诗句——《寒梅最堪恨》](https://img.taocdn.com/s3/m/598c4b390b4e767f5acfcef4.png)
关于梅花的诗句——《寒梅最堪恨》《忆梅》原文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忆梅》鉴赏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天涯”,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
梓州(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eaa73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a.png)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知识扩展:李商隐轶事】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
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
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
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
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
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吟罢隐身而去。
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ffbf0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e.png)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有着不俗的才华和深刻的感悟。
其中,他的《忆梅》一诗,自然清新、优美流畅,洋溢着淡淡的诗意和生命真谛,堪称他的代表作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原文解析及鉴赏。
忆梅唐李商隐雨后杏花寒食天,无人知我荐潜川。
晚来踏青骑马至,问云何处最香繁。
我来楚国多年,为谪宦官异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念妇承恩当此饭。
今年骐骥杂粮积,又得玉人相与猜。
已过梅花今又是,恰似郎前一枝开。
诗句解析:1. "雨后杏花寒食天":这句话是在描绘雨后的春天。
杏花已经开了,在寒食节的这一天,没有人意识到作者潜川的推荐。
2. "无人知我荐潜川":这句话是在说,没有人意识到作者多年来的努力和对潜川的投入,因为这些只是作者自己心中的秘密。
3. "晚来踏青骑马至":这句话是在形容作者晚上去踏青时,骑着马到达自己心爱的地方。
4. "问云何处最香繁":这句话是在问那里的桃花最为繁茂,香气四溢。
5. "我来楚国多年":这句话是在说作者来到楚国已有很多年了。
6. "为谪宦官异乡":这句话是在解释作者为什么来到楚国。
他是因为被谪为宦官而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异乡。
7.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是在说作者每当佳节到来的时候,就会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8. "念妇承恩当此饭":这句话是在说作者时常怀念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恩人,他们在寒食节的时候会为他准备特别的饭菜。
9. "今年骐骥杂粮积":这句话是在描述今年的丰收情况。
作者种植的骐骥杂粮收成颇丰。
10. "又得玉人相与猜":这句话是在说作者又得到了自己的爱人作伴。
他和爱人一起猜谜语,相互交流。
11. "已过梅花今又是":这句话是在说已经错过了梅花的季节,现在正是另一种花开的季节。
忆梅陈岸亭解析
![忆梅陈岸亭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cc5e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e.png)
忆梅陈岸亭解析忆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由唐代文学家陈岸亭创作。
这首诗以作者对梅花的怀念和赞美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乡愁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陈岸亭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将梅花的美丽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抒发自己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对《忆梅》进行详细解析,揭示其中的文学意义和美学价值。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来看,《忆梅》分为三个部分:忆梅、比较、感赋。
这三个部分既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又各自突出了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在忆梅部分,陈岸亭首先回忆起自己在故乡赏梅的情景,以及梅花的美丽和寒冷的环境形成的对比,以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比较部分,陈岸亭将梅花与其他花卉进行对比,以凸显梅花的独特之处。
在感赋部分,陈岸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对梅花寓意的思考,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感慨。
在诗中,陈岸亭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
他用“春”、“冻”、“云”等词语来形容梅花的美丽,同时也用“百花”、“艳”等词语对比梅花与其他花卉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外表上,更体现在梅花的性格和品格上。
陈岸亭用“芬芳满径”、“争雪寒梅”来形容梅花的自强不息和坚韧不拔。
这种对梅花形象的深入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坚毅的力量。
除了对梅花的描写,陈岸亭还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他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暗示自己离乡背井的遭遇,并通过梅花的落地成冰描绘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他将梅花与时光相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陈岸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思考,使得诗中的意境既具象征性,又具有普遍性。
读者可以在这种描写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同时也可以通过描写中的意象和象征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从文学意义上来看,《忆梅》具有深厚的诗意和艺术价值。
陈岸亭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和精妙的描写,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有鲜活感和生动性。
他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对故乡的回忆,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对家乡乡愁和对流逝时光的思考。
忆梅古诗解析
![忆梅古诗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9cf17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d.png)
忆梅古诗解析
原文:
《忆梅》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一、衍生注释:
“定定”意为“牢牢”,“住天涯”指久居异乡。
“依依”表现留恋不舍的样子,“物华”指美好的景物。
二、赏析:
这首诗开篇说自己久居天涯,对美好的春景充满依恋。
然而寒梅却最让人遗憾,因为它总是在去年开放。
诗人借寒梅抒发自己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既有对春景的向往,又有对梅花不合时宜开放的无奈,情感复杂而深沉。
三、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四、运用片段: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独自徘徊在街头,心中满是迷茫与失落。
就像李商隐笔下那寒梅,常作去年花,无人欣赏,我的才华又何时才
能被人发现呢?难道我也要像那寒梅一般,在寂寞中独自凋零?。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https://img.taocdn.com/s3/m/69ac612e90c69ec3d5bb7538.png)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赏析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
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忆梅陈岸亭解析
![忆梅陈岸亭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ed4ee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4.png)
忆梅陈岸亭解析
《忆梅》是宋代文学家陈岸亭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作者对故乡梅花的怀念之情。
下面是对《忆梅》的简要解析:《忆梅》全诗共四十六首,以七绝的形式写成。
主题是作者对梅花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自然情怀与生活哲学。
陈岸亭通过描写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
梅花象征着寒冷冬季中的坚强和孤独,而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和描绘,展现出自己坚韧的精神面貌,将这种坚韧心态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将梅花的美与作者内心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相结合。
陈岸亭以梅花之美寓意自己的人生态度,从中体悟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此外,诗中还借古喻今,通过对过去名士和古代故事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品格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事对比,以及自然界的寒冷、凄凉与人世间的离散、寂寞相互映衬,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
《忆梅》的意境深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陈岸亭真挚的情感和书写风格。
它不仅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也对后世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忆梅》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梅》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e3847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7.png)
《忆梅》原文及翻译赏析《忆梅》原文及翻译赏析这是任职于梓州仲郢幕府后期之作。
此诗写在百花争艳的,在作诗之时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此诗是所作的一首。
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
梓州(今四川)离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奈何的悲哀。
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地联想到自己: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唐诗咏梅诗鉴赏
![唐诗咏梅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79dd3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3.png)
唐诗咏梅诗鉴赏梅花的色,艳而不妖;梅花的香,雅而不俗;梅花的姿,秀而不媚。
古人对于梅花情有独钟,关于咏梅的诗句很多,下面整理经典咏梅诗词。
《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赏析:“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只要看到或想到”寒梅“,就会触动诗人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难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游春词》【唐】令狐楚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赏析:一叶落而知秋,一花发而知春,见微而知著。
故有“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之感。
春光的到来,连“暖日晴云”都懂得节气更替,更用不着“东风”(春风)来催促。
《上堂开示颂》【唐】黄蘖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赏析:如果不经历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怎会有扑鼻的芳香。
诗人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来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
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赏析: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将它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得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床独看梅枝横斜。
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崔道融笔下的梅花,是孤傲的,孤傲得难以入画;她也是清雅的,清雅得只闻花香忘了寒冷。
同时,也是令人心生怜惜的,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如此雪中盛开的梅,实在是不忍见其凋残,唯此心愿,已慰来日之遗憾。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赏析: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却像独凝聚了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
古诗忆梅·定定住天涯翻译赏析
![古诗忆梅·定定住天涯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aa959752ea551811a6874b.png)
古诗忆梅·定定住天涯翻译赏析《忆梅·定定住天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前言】《忆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乃诗人在梓州幕府生活时所写。
此诗通过描写春日游玩,不见梅花这件事情,来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流离辗转而感到的愤懑颓唐的思想感情。
全诗意极曲折,却浑然天成,一意贯串。
【注释】⑴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住:一作“任”。
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⑵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⑶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恨:怅恨,遗憾。
⑷去年花:指早梅。
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翻译】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物华。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鉴赏】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忆梅》
![《忆梅》](https://img.taocdn.com/s3/m/22c35ee249649b6648d7477c.png)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
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
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
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
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
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
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
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
“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忆梅》赏析_唐诗三百首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
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
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
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
来到梓州的。
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
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
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
”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折;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
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着,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
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
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
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