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
中国共产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实践和基本经验作者:龙清香来源:《云梦学刊》 2012年第4期龙清香(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摘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丛须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原则,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原则。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第三世界;国家关系;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D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 2012) 04-0060-04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学者在研究国际关系,尤其是研究独立国家和两大集团的关系时,首先使用了“第三世界”概念(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
第三世界是指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一系列独立民族国家出现而形成的独立的新兴政治力量,它包括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兴起于1955年4月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
一、中国共产党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简要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即联合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但也非常重视发展同各被压迫民族国家关系,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和中国独立为主要目标。
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地支持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支持亚非拉人民维护民族独立、主权的正义斗争,支持亚非拉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
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毛泽东宣布: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我们都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
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性作业答案(全)
电大【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行为体: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事务,具有影响世界经济政治能力的经济政治实体。
2、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它是衡量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全方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对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综合力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力量构成。
3、欧盟:即欧洲联盟(EU)。
它是目前最为完备、最有成效的区域化集团。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施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四大自由流通”,成为经济集团化的最高层次。
1995年1月1日欧盟扩大到15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8%,是美国的2.4倍,日本的4.3倍。
1995年12月,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欧盟从1999年起实行单一市场,即“欧元”(Euro),并制定了实施的具体时间表。
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
20XX年至今欧盟成员扩大至25国,这必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4、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信息技术和当代其他高科技驱动,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新经济”也被称为“知识经济”。
5、雅尔塔体制:指1943年11月、1945年2月和1945年7月,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先后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苏联雅尔塔、德国波茨坦等举行的国际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彻底击败法西斯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以及划分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权力的谅解、协议、协定的总称。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
6、恐怖主义:指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社会,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或者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破坏行为。
中巴关系: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巴关系:历史回顾与展望作者:周志伟来源:《当代世界》2009年第08期从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交至今,中巴双边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两国从建交之初的“谨慎外交”发展成多领域广泛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巴关系因此而成为当前南南合作的典范。
2009年5月中旬,在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中,两国政府着手制定2010—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这也标志着中巴关系正朝着“深化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扩大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促进内涵丰富的人文交流”和“密切协调配合的多边合作”等多个方向发展。
中巴关系历史回顾1974年上台的巴西盖泽尔军政府对1964年开始的军政府外交政策做出了较大调整,改变了前几届军政府推行的“与美国结盟”的外交战略,抛弃“意识形态边疆”等外交主张,转而实施“负责任的实用主义”的多元化外交战略。
巴西政府外交思想的转变推动了巴西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成为该时期巴西外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974年3月15日,盖泽尔就任巴西总统,5个月后,巴西宣布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84年,菲格雷多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访问中国的总统。
1985年巴西恢复民主政治后,为了增强巴西外交的自主性,巴西再民主化后的首届文人政府萨尔内政府努力拓宽外交空间,其中加快中巴关系发展成为当时巴西政府的重要外交选择。
1988年萨尔内访华,在萨尔内与邓小平的这次历史性会晤中,双方提出了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和“拉美世纪”,这种富有远见的共识促成了中巴两国关系由此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巴两国政府间的互信得到了不断增强,而各自在对方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1993年中国与巴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启了两国关系的新时代,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反映出当前中巴两国关系发展的现状,同时也指明了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
务实合作结硕果中津友谊万年长——专访津巴布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保罗.奇卡瓦
Overseas94海外1980年4月18日,中国和津巴布韦正式建交。
建交38年来,两国始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双边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津关系堪称中非团结合作的典范。
2017年,双边贸易额13.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中方出口4.44亿美元,同比增长14.5%;进口8.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
2018年4月,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迎来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际,津巴布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保罗.奇卡瓦接受了记者专访,并就两国之间的经贸发展、合作成果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即将于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保罗.奇卡瓦大使有很高的期待。
他说,上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2015年在南非举行。
自此论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使很多非洲国家受益,感动了很多非洲国家。
津巴布韦期待着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之间富有成效的会晤。
有些与中国刚刚建交的新成员也首次参加峰会,这也验证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正确性。
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津巴布韦期待着此次北京峰会将宣布新的举措,以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
尤其是津巴布韦期待着获得中非合作论坛资金支持的项目,包括诸如公路和铁路的基础设施开发以及津巴布韦经济特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和工程,来助推津巴布韦振兴经济发展。
在谈到这些年来中国和津巴布韦务实合作结硕果 中津友谊万年长——专访津巴布韦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保罗.奇卡瓦文 /朱彤共和国在双边关系发展与双边投资和贸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保罗.奇卡瓦说:“多年来,双方高层往来频繁,两国间持续不断的高层互访也已证明双边关系的稳步发展。
就在2018年4月,津巴布韦总统穆南加古瓦阁下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这是他于2017年11月执政以来访问的非洲大陆之外的第一个国家。
此次国事访问充分表明了中国和津巴布韦之间牢固的友谊。
近年来还有许多其他高层互访,这些都大大增强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2024年浅谈中国与津巴布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2024年浅谈中国与津巴布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津巴布韦作为非洲南部的重要国家,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教育资源的共享,也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教育交流背景、交流与合作领域、教育合作项目、教师与学生交流、教育资源共享、政策支持与机制、成效与挑战以及未来展望与建议等方面,对中国与津巴布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进行浅谈。
一、教育交流背景中国与津巴布韦自1980年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
中国拥有悠久的教育历史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而津巴布韦则有着独特的非洲文化背景和教育需求。
这种互补性为两国的教育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交流与合作领域中国与津巴布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
双方不仅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如联合办学、互派教师、学生交流等。
三、教育合作项目在教育合作项目方面,中国与津巴布韦已经建立了多个合作项目,如孔子学院、联合实验室、奖学金项目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增进了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也提高了津巴布韦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还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等方式,为津巴布韦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四、教师与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校和中小学定期派遣教师赴津巴布韦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津巴布韦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深造。
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的教育资源共享,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五、教育资源共享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中国与津巴布韦积极推动双方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包括教材开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此外,中国还通过捐赠图书、教学设备等方式,为津巴布韦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
津巴布韦国家介绍
津巴布韦国家介绍津巴布韦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Zimbabwe,中国大陆、马新译作津巴布韦,台湾译作辛巴威),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首都哈拉雷(Harare)。
津巴布韦人口约1300万(2008年),黑人占总人口的99%,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58%的人口信奉基督教,40%信奉地方宗教,1%信奉伊斯兰教。
英语是津巴布韦的官方语言,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国庆日:1980年4月18日。
国歌:神圣的津巴布韦土地。
货币:津巴布韦元。
官方语言:英语。
与中国建交日期:1980年4月18日。
一、地理津巴布韦国土面积39万余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
津巴布韦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相连。
津巴布韦大部分地区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1000余米。
地形分高草原、中草原和低草原3种。
津巴布韦东部伊尼扬加尼山海拔2,592米,为全国最高点。
主要河流有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别是与邻国赞比亚和南非的界河。
维多利亚瀑布、三比西河、三比西河上游的卡里巴水坝与大坝拦阻河水积蓄而成的卡里巴湖共同围成津巴布韦北边的疆界,与赞比亚相邻。
津巴布韦的东边国界全部与莫桑比克相邻,西南为博茨瓦纳,南境则有一部分与南非相连,以林波波河为界。
津巴布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摄氏22度,10月份温度最高,达32度,7月份温度最低,约13~17度。
二、历史1.南部非洲的文明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在中世纪时代,该地曾存在一个修纳人(Shona,属于班图(Bantu)族的一支)建立的文明,并且遗留下不少文化遗迹,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津巴布韦古城(也是津巴布韦的命名由来),以此城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国(Munhumutapa Empire)透过与来自印度洋岸的回教商队贸易,在11世纪时渐渐强盛,利用当地生产的黄金、象牙与铜矿等重要物资,交换来自波斯湾地区的布料与玻璃等生产品,15世纪时,已经成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与未来前景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与未来前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这种合作形式多样,既有经济贸易合作,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合作。
本文旨在回顾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并探讨未来前景。
一、合作历史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与古巴、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是,目前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可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找到更为实质性的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提供了机会。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例如在90年代,中国同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建立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其中,经贸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二、合作领域(一)经济贸易合作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已经成为双方合作中最为重要的领域。
1980年代以后,中国相继与智利、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双方的经贸合作涵盖了许多领域,如能源、农业、建筑等。
近年来,中国对拉美地区在石油、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增加了投资。
(二)政治合作政治合作是中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冷战结束之后,中国继续寻求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向未开发国家提供所需的支援。
例如,中国一直支持拉美地区的发展,与拉美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活动在拉美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此外,中国政府也积极加强与拉美国家在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三、未来前景随着中国崛起,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前景也变得更加光明。
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拉美国家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最大市场之一。
未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将增加,各方经济贸易合作将会进一步加深。
此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将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包括连接人文交流、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中国与东盟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一)中国与东南亚邻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虽然受到当时地理和交通手段的限制,但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关系就已开始。
19世纪以后,由于中国移民在东南亚地区不断增加,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商贸关系越来越密切。
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都遭受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主要受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的左右,1967年东盟成立,双方相互疑,有时甚至视对方为自身安全的威胁,相互敌对。
因此,双方的经济关系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地区国际关系的变化,使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随之得到改善。
用了将近1O年的时间,中国与东盟才开始进行官方往来。
1974年,马来西亚率先与中国建交,次年,菲律宾和泰国也与中国建交。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90年代初达到高潮。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恢复了外交关系,并分别与新加坡和文莱建立了外交关系。
另外,中国与越南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相互对抗后,也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至此,自从东盟成立以来,中国首次与所有的东盟国家建立了正常的国家关系,双方关系进入最佳时期。
1997年,东盟成立30周年,江泽民主席在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为双方关系全面和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构筑了框架。
会晤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双方关系走向成熟。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结果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
第一,冷战后,在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形势发展过程中,要求国际间的相互依存,推动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
东盟的成立目的就是谋求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合作。
90年代后,东盟加快了组织内部的合作步伐,并积极参与亚大地区更大范的经济合作。
而中国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日益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
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东盟在地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经济关系不断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
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中国对外援助旨在帮助受援国,促进其进步发展,遵循平等互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原则。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现状和趋势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现状和趋势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很快,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研究中国对外援助问题的时候,西方的学者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不甚了解,对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机构、管理体系都认识不够,甚至误解很深。
本文试图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做一个总体的分析,包括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政策,主要援助机构和职责,对外援助体系的构成等,并试图探讨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官方发展援助,中国对外援助,援助机制我国对外援助始于20世纪50年代。
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向10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帮助受援国建成各类项目约2000个;在60多个国家实施了100多个优惠贷款项目;向110多个国家无偿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为100多个国家培训培养了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2.3万人。
另外,中国政府已与亚、非、拉美和南太地区的46个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免除这些国家对华部分到期债务。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和有关国家呼吁,在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基斯坦大地震,印度洋海啸,美国飓风灾害等重大灾难后,在最短的时间里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有效支援了有关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救灾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研究中国对外援助问题的时候,外界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不甚了解,对中国对外援助的管理机构、管理体系甚感迷惑。
本文试图对中国的对外援助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做一个总体的分析,分析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方针策略、主要援助机构和职责、对外援助体系的构成等,并试图探讨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的特点(一)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对外援助是中国经济外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与盟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协商
中国与盟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协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协商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在与盟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和协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盟国之间的战略合作的形式和机制,加深我们对这一关系的理解。
中国与盟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可以分为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两种形式。
双边合作指的是中国与特定盟国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经济合作、安全合作、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多边合作则是指中国与多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例如联合国安理会、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
这些合作的目的是通过增进相互了解、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等来实现互利共赢。
在双边合作方面,中国与盟国之间的合作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
首先是经贸合作,中国与盟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与盟国之间的贸易额稳步增长。
同时,中国与盟国之间还展开了众多的投资合作,推动了共同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为盟国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援助等支持。
在安全合作方面,中国与盟国之间的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随着地区和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中国与盟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变得愈发紧密。
双方加强情报交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合作打击跨国犯罪等,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除了双边合作,中国也极力推动多边合作的发展。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上合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上合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发起的多边合作机制,旨在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领域合作。
上合组织的成立为中国与盟国之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通过上合组织的框架,各国之间得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与协商。
战略合作与协商不仅仅体现在政府层面,民间交流与协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盟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教育交流、学术交流等形式广泛展开。
通过这些交流与协商,增进了双方的理解与友谊,为战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和哪个国家关系最好
中国和哪个国家关系最好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历来都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也就是强大富裕的国家,可以随意的蹂躏和欺凌弱小穷困的国家,使得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附属和不平等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大国都是如此,但是这个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我国,我国国力虽然很强,但是从来不嫌贫爱富,从来不会欺负弱小,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有很多的朋友和兄弟。
最典型下面这四个国家,堪称对中国最好的四个非洲国家,国家虽然一贫如洗,却不顾一切支持我国,将中国视为兄弟。
第一个国家就是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的小国,国土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万。
津巴布韦最著名的就是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堪称全世界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了。
正是因为此,津巴布韦那是穷困到极点,百姓都一贫如洗。
尤其是大部分津巴布韦人,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保障,所以这个国家那是非洲最穷困的国家之一。
但是津巴布韦从建国开始,就跟我国关系特别好,尤其是从穆加贝总统开始,津巴布韦就全力支持我国,到现在都是如此。
而且在所有对外政策上,津巴布韦基本跟我国保持一致,或者支持我国的观点,至今将我国视为兄弟,两国交往密切。
第二个国家就是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是非洲东部沿海的大国,国土面积超过9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0万,也是非洲一个一贫如洗的国家。
在我们的小学教科书中,很多人都会记得一条铁路,那就是坦赞铁路,而这条铁路的起点就是坦桑尼亚。
所以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坦桑尼亚跟我国的关系,当年我国那么穷困潦倒,勒紧裤腰带修建坦赞铁路,可见坦桑尼亚跟我国的关系。
而坦桑尼亚还有一个外号,被称为非洲的中国,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坦桑尼亚的体制,包括军队建设,包括武器装备,包括训练等,基本上都跟中国一样,所以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关系。
正是因为此,坦桑尼亚对我国关系最好,每任总统都坚持对华友好,全力支持中国,对外政策基本上都跟中国保持一致,将我国视为老大哥。
第三个国家就是尼日利亚。
尼日利亚是非洲西部的大国,国土面积超过9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亿,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也是非洲国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话题。
为了探究这一话题,本文将分别从合作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万隆会议》。
当时,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五项和平共处原则,其中一项就是“互不干涉内政”。
这一原则深受非洲国家的欢迎,被视为保护非洲独立和主权的重要保障。
此后,中非两国的合作不断加强和发展。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非洲部分国家的经济起飞,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是日益频繁。
与此同时,中国逐渐成为非洲国家的重要援助国和贸易伙伴,开展了许多互利合作项目。
二、现状分析当前,中非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板块之一。
中国与非洲各国的经济互补性很高,尤其是在资源、市场和人力资源等方面。
同时,中国也十分看重非洲市场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因此,中国已经成为了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国。
首先,中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资源来满足国内的供给需求。
例如,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石油、天然气、铜、煤炭、锰矿、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进口不仅帮助中国满足了国内的原材料需求,而且也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也通过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帮助非洲国家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经向非洲提供了2600多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支持了非洲国家的农村发展、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中国对非洲国家也积极投资,支持非洲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8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超过了44亿美元,其中60%以上的投资流向了能源、交通和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
三、未来展望未来,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当前国际形势下,全球化逆风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都给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关系带来了挑战,但实际上这也为两国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非洲是一个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大陆,中国希望通过进一步拓展经贸往来,以此为契机扩大贸易规模和投资领域,同时也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方面的合作。
五个离开中国就不能活的国家
五个离开中国就不能活的国家过去20年来,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之一。
在对能源和贸易伙伴的渴求下,中国与世界上一些最为声名狼藉的政权结成了盟友。
以下是5个离开北京就难以为继的政权。
朝鲜中国的利益:稳定、双边贸易、中韩之间的缓冲带双边关系: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
在朝鲜战争中,北京向金日成共产主义政府提供军事援助并协助作战。
很快中国就成为了朝鲜最重要的赞助者和贸易伙伴,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的金正日政府。
朝鲜90%的进口能源来自中国,80%的日常用品和45%的食品来自中国。
这种关系并只是朝鲜单边受益。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朝鲜投资,并得益于朝鲜低廉的和丰富的煤矿资源。
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在2008年达到了27.9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40%以上。
对北京来说更重要的是,对华友好的朝鲜是中国东北与资本主义民主国家韩国之间的缓冲带,同时也是与3.75万驻韩美军之间的缓冲带。
中国经常利用其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对金正日政权的进一步严厉制裁。
从朝鲜开始寻求制造核武器开始,北京似乎对金正日的穷兵黩武越发恼怒,从而也开始偶尔支持对朝制裁。
虽然中国已不像过去那样无条件地支持朝鲜,但仍把朝鲜当作最重要的盟友,这一点从金正日不久之前对中国的秘密访问中可见一斑。
金正日在北京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会面,据报道他再一次表示他可能愿意回到六方会谈的谈判桌上。
最尴尬的时刻:2003到2005年期间,朝鲜加入了致力于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中国在劝诱朝鲜加入会谈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5年,会谈结束,朝鲜同意了以国际援助为条件废除核武器的方案。
然而,2006年平壤撕毁方案并进行核试验,这就像是给曾经屡次甘冒风险支持它的中国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核试验一周后,中国首次支持联合国对朝鲜进行制裁,自此中朝两国政治关系开始绷紧。
由于担心金正日政权的垮台会造成局面混乱,并可能导致大量难民涌入中国境内,中国政府仍在留心不对朝鲜施加太多压力。
津巴布韦
国家概况
• 【工矿业】 工业门类主要有金属和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石油化工、 饮料和卷烟、纺织服装、造纸和印刷等。工业从业人口约占总劳力的 15%,矿业从业人口约占4.5%。近年制造业持续衰退,2007年制造业 生产能力普遍不及30%。采矿业由于通货膨胀率过高导致成本增加, 金、镍、煤、铬、铂金等主要矿产品产量均有较大下降,2008年,受国 内政治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多数矿业企业已停产。 2009年2月联合政府成立后以来,矿业开始恢复。2011年矿业产值同 比增长26%。 • 【农牧业】 主要生产玉米、烟草、棉花、花卉等,畜牧业以养牛为主。 耕地面积3328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7%。2000年以来,农 业持续萎缩。受烟草出口价格降低和土地改革等因素影响,烟草产量 从2007年的7.7万吨降至2008年的4.6万吨,创历史新低。联合政府成 立后,农业生产逐步恢复。2011年农业产值同比增长7.4%,烟草产量 13.3万吨,创近年新高,玉米、花卉、大豆等产量较往年略有上升。 • 【交通运输】 以铁路、公路和航空为主,海运主要通过南非的德班港 (距哈拉雷1700公里)和莫桑比克的贝拉港(距哈拉雷600公里)。 铁路通往南非、莫桑比克、赞比亚和博茨0
大津巴布韦
大津巴布韦遗址(Great Zimbabwe Ruins)位于津巴布韦马斯温哥省 (Masvingo),距离首都哈拉雷350公里。 是古代南部非洲国家莫诺莫塔帕帝国 (Monomotapa Empire)的首都。是11 世纪到16世纪当地修那人文明的杰作, 也是南部非洲在中世纪时重要的贸易 中心。是重要的考古遗址,1986年被 列入世界遗产。 津巴布韦的国名来源于大津巴布韦遗 址,在此发掘出的津巴布韦鸟 (Zimbabwe Bird)也是津巴布韦国家的 象征之一。
中国与津巴布韦农业合作前景浅谈
席 贾庆 林对津 巴布 韦进 行 了正 式友 好 访 问。双方 签署 了关 于中方 为津
所有 这些都 为进 一步加 强 中津 农业 合作奠 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这 种
展进程 中的困难与需求 。20 年 06
巴布韦援建 2 所农村学校和 1 个农 业技术示范中 1、津巴布韦承认中 , 2
麦 、玉米 生 产 及研 究 、水 稻 种 植 、
5%的工业 依赖 农产 品为原料 。农 0 业将 是津 巴布 韦政府 需要 长期支 持 的产 业 。发展农 业对 于拉动 国家经 济至 关重要 。但 津 巴布韦靠 自身求
得发展 尚有 许多 困难 ,需要 同国外
展 顺利 。建交 后两 国保持 着高 层互 访 ,中国 的党 和 国家领导 人多 次访 问津 巴布 韦 。津 巴布韦总 统 、副总 统 、外交 部长 、国 民议会 议长 、 众 议 院议长 等领导 人多 次访华 。20 06 年 l 月 ,穆 加 贝总 统 赴 中 国 出席 1
存 在 的问题 ,将 中 国农业 发 展的成
功 经验 和农业 技术 与 当地 的实 际情
增产计划,津 巴布韦政府迫切希望 同中国加强农业领域 的合作,以解
决 资金 和技术 问题 。 作为 发展 中 国家 的一 员 ,中国 更 了解包 括津 巴布 韦在 内的非 洲发
况 相结合 ,科 学辩证 地指 导 当地 的
经济体 制 以来 ,中津合作 进入 了新 的阶段 ,中国政府 进一 步 明确 了互
二 、中国与津 巴布 韦国情相似 中 国 和 津 巴 布 韦 目前 共 同面
临 的 核 心 问题 是 消 除 贫 困 和 发 展 经济 。
存和发 展 的前 提 ,推进 与非洲 国家
与中国有“伙伴关系”的国家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
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莫桑比克 [2] 、刚果(布) [3] 、塞拉利昂 [4] 塞内加尔 [5] 纳米比亚 [6] 、津巴布韦 [7]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英国 [8] 、 意大利、秘鲁 [9] 、马来西亚、西班牙、丹麦、葡萄牙、印度尼西亚 [10] 、墨西哥 [11] 、蒙古 [12] 、阿根廷 [13] 、委内瑞拉 [14] 、巴西 [15] 、法国、阿尔及利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16] 、希腊、澳大利亚 [17] 、新西兰 [18] 、埃及 [19] 、沙特阿拉伯 [20] 、伊朗、塞尔维亚 [21] 、波兰 [22] 、乌兹别克斯坦 [23] 、智利 [24] 、厄瓜多尔 [25] 、匈牙利 [26] 、塔吉克斯坦、南非 [27]
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瑞士 [46]
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比关系: 克罗地亚、尼泊尔、孟加拉国、罗马尼亚、荷兰 [40] 、东帝汶 [41]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马尔代夫 [42] 、保加利亚 [43] 、肯尼亚 [44]
友好伙伴关系:牙买加
重要合作伙伴关系:斐济
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芬兰 [45]
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德国 [28]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韩国、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 [29]
战略伙伴关系: 土库曼斯坦、尼日利亚、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爱尔兰、乌克兰、安哥拉、阿联酋 [30] 、卡塔尔 [31] 、哥斯达黎加 [32] 、约旦 [33] 、苏丹 [34] 、捷克 [35] 、摩洛哥 [36] 、乌拉圭 [37] 、吉布提 [3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巴关系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巴关系发展史
背景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巴两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将简要概述中巴关系的发展史。
1950年代至1970年代
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巴两国建立起了紧密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过程中提供了大力支持。
此外,两国还在贸易、军事和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1980年代至1990年代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巴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冷战结束后,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
两国在军事、经济和技术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额也有了显著增长。
2000年代至今
21世纪以来,中巴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双方在经济、军事、反恐、教育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大。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更是将两国的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巴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持续发展和巩固,不仅有助于两国各自的发展,也为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论
中巴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最早的友好合作到如今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之间的合作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
中巴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两国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
(字数:218)。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浅谈中国与津巴布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摘要:中国与津巴布韦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中国不管在教育文化,还是在经济政治方面,都是津巴布韦坚定的支持者和同盟者。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和中非教育部长论坛的召开,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带来了新的思路,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各个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了新的空间。
因此,中国与津巴布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随之不断加深,但在加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与隐患,为了两国教育交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津巴布韦教育合作一、中津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概况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独立日当天,中国与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建交。
自中国与津巴布韦正式建交起,中津的文化教育交流就没有间断过。
中津教育交流伊始的主要方式为留学生交流,前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侯卿儒曾说到,“我们每年给津巴布韦都要提供五名到十名留学生的名额,所以每年都有津巴布韦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
”根据国家外交部的统计,从1980年至2010年这30年间,津巴布韦在华留学和培训的留学生总数为238,323名。
(一)基础教育领域中国政府根据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提出的八项政策举措,至今已为津巴布韦援建并正式移交了2所农村小学,分别是中国-津巴布韦哈拉雷友谊学校、宾杜拉小学。
中国-津巴布韦哈拉雷友谊学校位于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西北部人口较为稠密的郊区warren park d。
该援建小学项目由甘肃华陇建筑公司承建,2009年4月正式开工,2010年10月建成,并于2011年11月正式由津巴布韦教育部接收。
杜拉宾小学位于中马省(mashonaland central province)省府宾杜拉市区,由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2009年4月开工,2009年10月竣工,并于2011年9月28日正式移交给津巴布韦政府。
根据津巴布韦方面的要求,中国政府为这两所学校都赠送了教学设备,包括7间教室的课桌椅和教师办公桌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受到学者的日益重视。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相互关系可以追溯到中国对津巴布韦反对殖民主义的解放斗争的支持。
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独立,中国与津巴布韦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加深,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津合作表现在许多领域层面,如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尤其是建筑、采矿、农业、能源、交通运输、资讯科技、电讯、纺织、旅游和军事等领域。
津巴布韦推行了土地改革,此举遭受到西方的批评,于是津巴布韦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作为其东望政策的组成部分。
津巴布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坚持了对于他国国内事务的不干涉原则,与津巴布韦的关系不断加深,中国由一个传统的援助国变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支持者。
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198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合作关系,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背景介绍。
失去西方的援助对津巴布韦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最近几年,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投资者、贸易伙伴和援助国。
回顾中国和津巴布韦相互关系的历史对本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其对中津当代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津巴布韦独立后,中津关系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至1999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
第一章提出了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
题是:200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不断加强最终导致了2003年东望政策提出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这是津巴布韦国内和国外因素相结合所导致的结果吗?另外一些问题是:在1980年之前,中国和津巴布韦是否存在关系?它与现如今的中津关系是否有明显的不同?中国是何时参与到非洲事务之中?中国对津巴布韦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从津巴布韦的发展中所获得收益是什么?中国的捐助是如何被津巴布韦政府所接受的?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能否帮助维持津巴布韦经济的稳定?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中国对津巴布韦或者非洲的援助与西方国家的援助有何不同?在这一章提出了研究的目标、理论假设、研究的关键词,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本研究应用了数据收集的研究方法,以依附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框架。
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依附是“国家或国际行为体之间在国际贸易的资金、商品、劳动力、信息等流动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此外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还指出,当前国际体系的特点是相互依存、共同的责任和彼此依赖,这点在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上体现的很明显。
全球化的推动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中国和津巴布韦彼此互助的战略定位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章是自1980年到1999年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发展的第一阶段。
津巴布韦和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关系由此开始。
中国和非洲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中国支持了非洲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对非洲提供了物质和道义上的援助。
中非关系不断加强,尤其是成立于2000年10月的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了双方合作的官方平台。
中国支持津巴布韦总统Mugabe的非洲民族联盟(ZANU),民盟成立于1963
年,致力于津巴布韦的解放运动与受苏联支持的Joshua Nkomo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ZAPU)是一种对抗关系。
ZANU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大量援助,其成员也被派往中国接受训练。
中国成为了津巴布韦解放斗争的重要支持力量。
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实现独立,中国与津巴布韦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在中国和津巴布韦合作的第一阶段(1980-1999年),中国和津巴布韦政府签署协议,从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向津巴布韦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例如哈拉雷国家体育场就是中国向津巴布韦援建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津巴布韦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不仅在外交领域而且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双方的关系都得到了不断加强。
双方的合作强调共赢,这种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快的发展态势。
第三章深入研究了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不断加强的原因。
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造成了其与西方的紧张关系,这促使了津巴布韦去寻求中国这一强有力的伙伴的支持。
土地问题对津巴布韦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殖民时代,津巴布韦的原住民被剥夺了土地并被驱逐到Gwaai和Shangani 这些土地贫瘠的地区。
2000年初土地改革达到高潮,政府从白人农场主手中收回土地,重新分配给津巴布韦黑人。
土地改革争论的焦点是根据1979年的Lancaster House协定,由英国提供赎买土地的资金。
到2002年,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赢得了非洲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但是西方却对此改革表示了反对。
英国、美国、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家和组织认为它违背了法律准则,侵犯了人民的权利,违反了民主原则和缺乏透明度,因此要求制裁
津巴布韦,削减对津巴布韦的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取消津巴布韦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般资源的资格,并且将它从贫困与增长贷款的国家名单中删除,发出了解除与津巴布韦合作的正式声明,暂停了对津巴布韦的所有技术援助。
但是西方的制裁最主要的却是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第三,津巴布韦受到国际社会的排斥,导致了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影响到许多部门的发展。
尽管津巴布韦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经济危机导致了国内失业率的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不断恶化,人才流失、卫生医疗水平下降、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第四,中国对土地改革的支持是津巴布韦加强与中国伙伴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力量之一,中国与俄罗斯共同努力呼吁解除对津巴布韦的制裁,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多次表决中对津巴布韦表示了支持。
因土地改革而遭受西方制裁从而引发经济危机出现的津巴布韦,制定了新的外交政策,寻求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来应对西方的反对。
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津巴布韦推行东望政策,寻求中国的支持。
此举加强和深化了中津关系,中津双边合作关系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四章是分析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合作关系的第二阶段。
自2003年至今,中津双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中津双边合作有了强化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津巴布韦重新制订了其关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为中非关系的加强注入了新的动力。
2006年公布的
一份名为“中国的非洲政策”的官方文件阐释了中国与非洲双边政治经济合作的目标是建立与非洲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长期坚持的原则。
西方国家与津巴布韦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津巴布韦重新制订其外交政策,
在2003年制订了加强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合作的东望政策。
东望政策通过深化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合作关系,解决津巴布韦国内的经济问题,打破西方对津巴布韦的封锁。
津巴布韦的东望政策,使得中津签订了一系列新的贸易、投资和合作协议,而津巴布韦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以及中国的其他核心利益。
本章分析了中国在津巴布韦的投资项目,如建筑行业、采矿、农业、能源、运输、资讯科技及电讯、纺织、旅游和军事。
津巴布韦投资中心(ZIC)报告称中国的援助项目总价值约有5.30—6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投资者。
东望政策为津巴布韦各个部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愿意资助津巴布韦大型项目的建设,例如中国机械制造国际公司帮助津巴布韦进行煤矿开采以及援助建设三个燃煤火力发电站以减少津巴布韦的电力短缺。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贸易伙伴。
本章还着重分析了东望政策以及中国的不干涉原则的影响。
中国主张津巴布韦和非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对于他国内部的事务不能随意加以干涉。
东望政策获得了中国的积极响应,在安理会上,中国(以及俄罗斯)采取行动,阻止除呼吁和解外任何对津巴布韦实施的联合国或安理会决定。
中国与津巴布韦加强在诸多关键部门的合作,反映出了双方的互信、互利、平等、互信、合作共赢以及文化交流的共同诉求。
中国对津巴布韦的援助获得了津巴布韦的广泛认同,中国通过投资、贷款、捐助、改善基础设施、发展贸易关系,加强了同津巴布韦的经济联系。
在中国的援助下,哈拉雷成为了世界第二大铂金(含有40种贵金属的矿物)
产地,中国企业也推动了津巴布韦矿石开采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
通过东望政策,津巴布韦着力寻求东方尤其是中国作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盟友,同时津巴布韦也与其他国家,如巴西、印度、伊朗和俄罗斯发展了合作,但与中国的合作是津巴布韦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
本章讨论了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的核心问题,例如劳动、就业问题,中国商品对津巴布韦本土产业的冲击,中国与津巴布韦在语言上的交流障碍等等。
虽然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关系存在着种种考验,但是双方都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加强彼此的合作。
最后,文章对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自2000年中津关系的不断强化与发展推动了“东望政策”的形成,中国在土地改革问题上对津巴布韦的支持,以及西方对津巴布韦的封锁与制裁加强了中国对津巴布韦的意义,也加强了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合作关系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与津巴布韦将会保持长期的亲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