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课件(doc 6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民营经济走过了25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这25年是新中国发生举世瞩目巨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巨大变化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长期坚持对外开放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国家宪法中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结果。

25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就企业数量而言,占全国企业的绝大多数,其中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普通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小康的基本形式;民营经济中的股份制经济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它是一种混合经济,具有资本社会化的明显特征;民营经济就其本质而言,它是“民本经济”,是千千万万老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经济事业,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经济,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是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源泉。今天的广大民营企业家作为新的社会阶层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和国家对他们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介绍情况之前,先介绍民营经济的界定范围,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对其定义采取扣除法。广义的民营经济是对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狭义的民营经济则不包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如果不作特别说明,报告中所出现的民营经济一般都是指狭义的民营经济。我们引用的数据都是综合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公布的官方数字而测算的。因统计数据可得性等原因,个别情况会有所差异。

一、民营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

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对我国连续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基础和加速的作用。其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都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担者,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保证和持久活力。

第一,对就业的贡献。2002年全社会就业总数为7.374亿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7163万人,占全社会的9.7%,民营经济(含农业劳动力)就业占到全社会90.3%;如果不包括农业劳动力(3.66亿),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量为3.09亿(其中乡镇企业就业人员为1.33亿),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42%;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达到84%,民营经济在城镇中的就业比重已经超过70%。

第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据可得到的公开可靠的数据,对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方面的贡献做了一个分析和测算,得到一些初步的结果:

2002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48.5%;

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15%(其中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贡献13个百分点,在其它产业的增加值中贡献2个百分点);

广义的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占64%左右。

第三,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民营经济上缴税收比重不断升高,到2002年底已接近37%;2002年广义民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为14.8%,全社会税收平均增长率为12.1%。民营企业中的个体私营企业的税收增长率从1995年以来连续8年超过50%。

第四,对繁荣市场、消除短缺经济的贡献。从1990年到2002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6%,同期全社会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为14.2%。1999年以来,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完成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基本占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左右。

第五,对社会投资的贡献。从1981年到2002年,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长25%。2002年不包含外资的民间投资达到1.7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40.3%。

第六,正在为增加出口做新贡献。全国工商联会员企业中营业收入总额在1.2亿元以上的1582家企业中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024家。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例,2000年以来个体私营企业的平均出口增长速度超过150%,2002年个体私营企业出口总额达到1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4.8%。而去年全社会的出口增幅为22.3%。

第七,对社会发展和稳定做贡献。一是回报社会,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实施光彩项目9765个,到位资金523.73亿元,带动脱贫人数459.46万人,安排就业210.24万人。二是安排下岗职工,目前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70%在个体私营企业里工作。

(二)发展呈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的渐进提升双重景象

第一,企业数量和资金总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1990年到2002年,私营企业从业户数增长了24倍,同期个体工商户的从业户数增长了79%;民营经济注册资金增长了58倍,达到2.8万亿。

第二,民营企业个体规模持续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根据2002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会员企业分析报告的有关数据,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2亿元以上的有1582家,其中第一位的已达355亿元。平均营业收入总额为5.89亿元,1999-2001年分别为3.58、3.91、5.04亿元,年均增长17%,远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8%。2002年入围企业资产总额最高为253.42亿元,比2001、2000、1999年的最高值154.87、135.99、90.55元分别高64%、86%、180%;企业资产总额平均为5.58亿元,比上年的3.64亿元增长53%,资产总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378家,比2001、2000、1999年分别增加120、228、268家,平均每年增加近90家。入围企业人均销售收入94.35万元,人均创利3.64万元;入围企业总资产回报率为7%,销售回报率5%,净资产回报率18%;资产负债率55%,这些指标都好于全社会的平均情况。

第三,企业组织形式比较合理。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45.8%,独资企业占43.1%,合伙企业占8.2%,股份有限公司占2.9%,集团2200多家。

第四,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新亮点。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4813.48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074.3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015.5亿元,出口创汇319.8亿元,同比增长达26.18%、30.2%、23.01%。

第五,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据全国工商联2002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的私营企业已经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有13.9%的私营企业准备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

(三)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第一,民营经济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经济增长率就越快。2002年底私营企业数超过20万户的有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6省市。6省市2002年GDP占全国比重为42.7%,私营企业数占全国比重近60%。

第二,民营经济已是部分地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2年,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非公企业入库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为60.2%,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上缴的税收占县级财政的比重一般也在50%以上。

第三,浙江经验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例证。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民营经济就获得长足发展。这是浙江经验的核心。基本经验是:激发了老百姓的创业热情,形成了老百姓自发创业的机制;创造和培育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数以千计的专业市场,把成千上万个体户、家庭企业连接在一起,分工合作,形成通向全国和全世界的营销网络;大胆放宽投资领域,民间投资非常活跃;适应中国式工业化特点,创造众多“块状经济体”,产生了积聚效应;加快培育了一大批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民营企业,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及时组建商会和行业公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四)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力量,具有天然的市场经济特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第一,它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按照市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

第二,成为衡量中国市场化改革程度的关键指标。以上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在城镇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创造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的比重、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都达到了相当程度。

第三,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冲破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人们的财富观念影响是巨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