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心理学知识点学前心理学知识点概述一、引言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学前阶段(通常指0-6岁)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的科学。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儿童的成长、教育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二、学前儿童发展的理论框架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 前运算阶段(2至7岁)- 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近端发展区的概念3.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信任与不信任(出生至1岁)- 自主与羞愧和怀疑(1至3岁)- 主动与罪恶感(3至6岁)三、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 感知和注意力- 感官的发展- 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2. 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词汇量的增长- 语法结构的掌握3. 思维和问题解决- 具体思维的特点- 逻辑和分类能力的发展- 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四、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发展1. 情感发展- 情绪表达与调节- 依恋关系的形成2. 社会发展- 同伴关系的建立- 社会角色的理解和模仿- 合作与共享行为五、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学习1.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作为学习的工具- 游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 学习方式- 探索和发现学习- 指导和示范学习六、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整体发展的影响- 预防和干预策略2. 常见心理问题- 焦虑和恐惧- 行为问题- 学习障碍七、结论学前心理学知识点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儿童在这一关键时期的全面发展。
八、参考文献- 皮亚杰,J. (1952). 儿童的语言和思想。
纽约:自由出版社。
- 维果茨基,L. S. (1978). 思维与语言。
剑桥,MA:MIT出版社。
- 埃里克森,E. H. (1963). 儿童期和社会。
纽约:诺顿出版社。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化的概述,实际的学前心理学知识点会更加详细和复杂。
学前心理学复习讲义范本
学前心理学复习讲义范本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入学前(0-6 岁)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对于儿童的教育、抚养以及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出生后的最初几年是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从几乎完全依赖他人照顾,逐渐发展出独立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
例如,新生儿主要通过本能的反射来适应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能够感知周围的世界,形成对物体的恒常性认识,并发展出简单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遗传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和可能性,而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家庭环境、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条件等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在出生后迅速发展。
视觉方面,新生儿对光有反应,随后逐渐能够分辨颜色、形状和物体的细节。
听觉方面,他们能对声音产生定向反应,并逐渐区分不同的声音。
触觉、味觉和嗅觉也在不断发展,帮助儿童探索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注意的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学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他们容易被鲜明、生动、多变的刺激所吸引,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
(三)记忆的发展儿童的记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机械记忆为主逐渐发展为意义记忆。
他们的记忆容量逐渐增加,记忆保持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四)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感知和动作来思考问题,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逐渐能够运用表象进行思维。
三、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意志发展(一)情感的发展情感是儿童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学前儿童的情感逐渐丰富和分化,从最初的基本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发展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如羞愧、内疚、自豪等。
他们的情感稳定性逐渐提高,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能力也在增强。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总结(优秀版)word资料学前心理学复习题总结第一章1.什么是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入学前生命进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心理的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学前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心理的种系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
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心理学种系的发展心理的个体发展(狭义)学前心理学是狭义发展心理学中零到六岁阶段。
3.什么是个体心理年龄特征,为什么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相对稳定性:1.生理的发展按自然规律和顺序进行的。
顺序强调不变。
2.人的认识活动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
3.每一个阶段的主导活动相对稳定。
可变性:1.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导致年龄特征的改变。
2.个体的实践活动不同,主观映象不同年龄特点不同。
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均衡的过程,而是矛盾运动的结果,由于在一定时期总是产生小的量变与质变,因此表现出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
而当矛盾积累达到一个大的质变心理的发展,就出现一个大的飞跃,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这样的运动循环往复,客观上就呈现出阶段性。
又因为这些阶段常与年龄相联系故称为“年龄阶段”。
连续性: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从某一时刻突然改变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是截然分开的,总是在一个阶段的末尾蕴藏着新的萌芽,而新的阶段开始还保留着旧的痕迹。
4.皮尔杰与埃里克森是如何划分年龄阶段的?皮尔杰依据思维的发展将儿童期划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埃里克森依据人格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儿童早期自主对怀疑1.5-3 岁儿童期主动对内疚3-6 岁学龄期勤奋对自卑6-12岁青年期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 岁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30 岁成年中期创生对停滞31-50 岁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5.简述关键期与最佳期的异同点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错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汇总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3、自我意识4、关键期5、转折期和危机期二、简答题1、试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4、简述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5、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6、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情绪。
7、简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1、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谈谈幼儿教师应怎样开展教学工作?2、举例说明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3、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4、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阐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5、举例说明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四、案例分析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2、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
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3、卓尔的母亲是下岗女工,她很重视对卓尔的教育,在卓尔刚会说话时就教他数数和认字,但让母亲难堪的是: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卓尔拿两个橘子,卓尔却拿了三个,卓尔的母亲开始担心卓尔的聪明程度。
试问卓尔母亲的担心有道理吗?你能为卓尔的母亲提出哪些建议?4、请判断下面这个幼儿的气质类型并说明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此类幼儿?某幼儿很细心、守纪律,能长时间玩拼图、积木等,很少吭声,更不在班上表现自己,很安静、害羞,见到生人不知所措,喜欢静静一人做事情或玩,老师提出的问题她肯思考,但极少像别的幼儿一样积极回答,偶尔回答问题也很小声,不主动接近老师,只和少数几个邻座的幼儿玩,情绪较稳定,很少见她大哭或大笑,但很敏感别人对她的态度。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期末复习材料●1.学前心理学所研究的个体基本为0-6、7岁的儿童●2.学前心理学研究的两大任务:①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②解释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3.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收集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4.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5.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必然的顺序和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①从无意向有意发展②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6.将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发展有一定的最佳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其中1-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儿童难以掌握口语。
●8.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
●9.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1)生物因素①遗传因素: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它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②生理成熟(2)环境因素:学前儿童所生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各种教育影响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3)儿童的主动活动●10.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心理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和本质特征。
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指在各个年龄特征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1)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由于社会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情况有各种差别,构成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完整word版)最新学前心理学复习必备资料
最新学前心理学复习必备资料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学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1.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原因,说明是什么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奠定基础。
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幼儿教师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之前总为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苦恼,甚至认为幼儿故意和自己捣乱而生气,但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后,变为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幼儿教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但有的教师因不懂研究方法而失去机会。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教育和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的梳理。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在感知觉方面,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颜色、形状、大小等的感知具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幼儿在早期可能更倾向于关注鲜艳的颜色和较大的物体。
在注意力方面,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持续时间仍然较短。
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记忆力方面,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
他们更容易记住直观、形象的事物,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则较难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记忆。
在思维方面,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和直觉行动性的特点。
他们往往通过直接的操作和感知来思考问题,难以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
二、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情绪情感是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外露等特点。
他们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笑,情绪的转换也比较快。
在早期,幼儿的基本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等逐渐发展。
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他们开始出现复杂的情绪,如羞愧、内疚、自豪等。
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的发展。
幼儿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意识,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
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
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
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人格特征(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四.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略讲)(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在认知、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不仅仅对于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对于父母和其他关心儿童成长的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将提供一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 感知与感觉:学前儿童的感知和感觉能力是其认知发展的基石。
通过对感知和感觉的学习,儿童能够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和辨认,从而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
2. 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逐渐发展出直观思维、操作思维、逻辑思维等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排列等操作,逐渐形成对世界的概念和思维模式。
3.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在认知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模仿和语言交流来学习语言,逐渐建立起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言的提升不仅仅是对外界的表达,也是对自我思维和内心感受的表达。
二、学前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1. 自我意识:学前儿童在社会和情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
他们能够认知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能够在社交互动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异性关系的认知: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形成初步的异性关系认知。
他们会注意到性别差异,并开始表现出与异性进行互动的行为。
3. 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通过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交往,逐渐培养了一些社交技能,如分享、帮助、合作等。
这些技能对于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非常重要。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管理1. 情绪的识别和表达: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识别和表达一些基本的情绪,如开心、生气、伤心等。
他们通过表情、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来正确地管理情绪。
2. 社交情绪和冲突解决:学前儿童在和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社交情绪和冲突。
他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处理这些情绪和冲突,培养合作、分享、互助等良好的社交技能。
《学前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D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嫩弱;(3)脊柱弯曲没完全形成;(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
2.使用工具。1岁半左右,已能依据物体的特性来使用,这是把物体当作工具使用的开端,孩子使用工具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可能出现反复或倒退现象。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真IE形成的。出现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也开始发生。
2.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及根本原则(单项选择)★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1)抓住学科特点;(2)明确根本概念、根本知识;(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根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活动性原则;(3)开展性原则。
3.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访问法;(5)问卷法
(Oo384
第一章绪论
1.学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单项选择)★★★
1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开展规律的科学。J1童心理开展是指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开展。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2.研究内容: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开展的一般规律;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开展。
3.言语开始萌芽。这时发出的音节较清楚,能重复、连续。这时期的婴儿已能听懂一些词。
4.依恋关系开展。别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
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开始出现用“前言语〃方法和亲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的一些词,做出所期待的反响,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
二、先学前期(1~3岁)
这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学会走路、说话,出现思维;有最初独立性。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各种心理活动开展齐全。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学科。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的梳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强调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所决定的。
了解儿童生理成熟的阶段和特点,对于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潜意识和早期经验的影响。
而埃里克森则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3、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调强化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则突出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有不同的特点。
5、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共同影响。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的发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的发展,以及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2、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记忆的发展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4、思维的发展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5、想象的发展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逐渐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儿童出生时就有基本的情绪反应,如哭、笑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丰富和复杂。
2、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3、情绪情感的表达和调节儿童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言来表达情绪,并且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 点
汇报人:XX
目 录 CATALOG
01
学前心理学基本概 念
0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03
学前儿童情绪和社 会性发展
04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0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影响因素
06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 和干预
01
学前心理学基本概 念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发展,为早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04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
气质类型和发展特点
气质类型:学 前儿童个性发 展中的气质类 型包括胆汁质、 多血质、黏液 质和抑郁质。
气质特点:不 同气质类型的 儿童在行为、 情绪和活动等 方面表现出不
同的特点。
发展阶段:学 前儿童个性发 展分为多个阶 段,每个阶段 的气质特点和 发展重点不同。
影响因素:学前 儿童个性发展的 气质类型和发展 特点受到遗传、 环境和教育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06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 和干预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表现,评估其心理发展状况。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前儿童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信息,评估其心理状 况。
心理测验法:利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评估学前儿童的智力、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心 理特征。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学前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评估其心理状况。
学前儿童心理干预的策略和技巧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2022年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顿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旳《小朋友旳心理》,标志着科学旳小朋友心理学旳诞生。
2.研究学前小朋友心理旳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3.学前小朋友心理研究旳类型以研究实践为原则,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畴为原则,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原则,可以分为差别研究、有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双生子研究旳目旳在于研究影响小朋友心理发展旳因素,阐明遗传和环境在小朋友心理发展中旳作用,如格塞尔旳双生子爬梯实验。
跨文化研究旳目旳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小朋友心理发展旳影响。
初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旳措施之一。
4.观测法是研究学前小朋友旳基本措施。
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测。
5.实验室实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种月旳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旳深度知觉设计旳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度析小朋友旳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理解小朋友旳心理。
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小朋友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旳阶段,也是小朋友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性变化最大旳时期。
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旳时期,是多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旳时期,是小朋友心理发展过程中旳第一种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种对抗期或危机期。
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旳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旳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旳一切活动都是环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旳,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旳特点,她们依托多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
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
9.条件反射旳浮现就是心理旳发生。
最早浮现旳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旳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旳集中,是注意发生旳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旳动作区有目旳旳结识世界和摆弄物体旳萌芽,是小朋友旳收成为结识器官和劳动器官旳开端。
2022年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表达一般重要,※※表达比较重要,※※※表达很重要)第一章绪论※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旳交叉学科。
※2、19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本。
※3、学前教育心理学旳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旳,即幼儿学习旳特性、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增进幼儿旳学习,即如何开展合适旳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性旳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旳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波及旳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旳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旳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旳幼儿教育心理学旳理论、科学指引幼儿园教师旳教学实践。
※※6、卢梭写旳《爱弥儿》被誉为“小朋友宪章和小朋友权利旳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种相对独立旳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开办了“小朋友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旳教学方案,重要针对处境不利旳小朋友。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旳理论基本:一时奥苏贝尔旳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旳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旳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涉及凯米-德弗里斯旳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旳三条重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构造化原则。
※13、对幼儿学习旳特点旳新发现(1)幼儿是积极邪恶学习者(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旳重要方式(3)幼儿出于安全旳环境和受注重旳群里中,才干获得最佳旳发展与学习。
(4)幼儿平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积极参与,学习效果最佳。
(5)学习旳个体差别。
※简答题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旳学科性质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旳任务选择题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种相对独立旳幼儿教育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题答案1.1.心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体现在:(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1.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3.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1.4.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1.5.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2.1.年龄特征: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
13.5.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因其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性而难以服人。
为了比较全面地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折衷的观点,后被统称作“二因素论”。
代表人物有:吴伟士、施太伦。
13.6.相互作用论:关于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者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1.1.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1.2.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1.3.学前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漫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展,即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外,还研究人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原始人类的心理。
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1.4.学前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答: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
学前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
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2.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答: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②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13.5.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怎样的作用?答:(1)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性的,儿童在家庭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特点是以后心理发展的基础;(2)学前儿童和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之间有深厚的感情。
情感用事是学前儿童心理特点之一,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对儿童心理的教育,比家庭以外其他人更易起作用;(3)家庭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全面的。
它不但在家长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时起作用,在家长和孩子都不觉察中也起作用;不仅在家庭里起作用,对孩子外出的去处和活动也起作用。
比如,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也总是离不开家庭条件的制约。
论述题答案1.1.论述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答:(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主要表现为:①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②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原因,说明是什么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理论奠定基础。
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幼儿教师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之前总为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苦恼,甚至认为幼儿故意和自己捣乱而生气,但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后,变为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幼儿教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但有的教师因不懂研究方法而失去机会。
学习研究方法后,在教育工作中,可用观察、谈话,甚至实验的方法了解幼儿,使教育工作水平提高。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学前心理学可以具体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变化、发展原因,外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等。
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
这些知识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宿命论;了解人的认识如何从感知发展到思维及思维如何促进感知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量变到质变、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思想。
1.2.论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实验法。
答: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研究初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
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不足:幼儿在实验室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态,导致实验结果有局限性,特别是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应注意的方面:①幼儿心理实验室内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②对幼儿的实验室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要用直接兴趣去激发其努力完成实验任务的动机;③实验开始前要有较多的“预热”时间,使被试幼儿熟悉环境和熟悉主试,从怕生、不愿意参加实验,或过度兴奋等不正常心理状态,转入自然状态,对不易进行实验的幼儿,实验者必须掌握一些技巧,诱导其接受实验;④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有时需要具体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任务;⑤实验进行过程应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⑥实验记录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要准确地记录幼儿的原话,不要用成人语言代替儿童的语言。
(2)自然实验法。
幼儿园教师常用的是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的特点在于,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控制的。
即在儿童的El 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
自然实验法的缺点是: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
此外,一般来说,自然活动条件不如实验室那样有各种仪器设备,因而对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和记录条件不及实验室实验。
2.1.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答:谈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是因为: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第一章绪论心理的概念;成人心理现象、儿童心理现象;幼儿园教师的心理活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学前儿童心理学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