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84全国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解读PPT课件
01.11.2020
1
内分泌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机体内各 种腺体、组织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的科学。
01.11.2020
2
2
第一章 基础知识
一、糖皮质激素的定义 二、激素的分类 三、激素的生理作用 四、激素作用的协调 五、肾上腺及其激素 六、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七、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v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每天分泌约200微克左右的醛固酮
v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每天分泌约15~25毫克的皮质醇
01.11.2020
14
14
3、化学结构
v 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是21个碳原子的甾体,为环戊烷 多氢菲的衍生物
v 人类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代表产物为皮质醇,有称氢化可的 松(hydrocortisone)
v 临床上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
01.11.2020
16
16
六、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v 生理状态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 影响物质代谢过程。
v 超生理的量应用的糖皮质激素——抗炎、 抗过度免疫等药理作用。
01.11.2020
17
17
生理作用
1、对糖代谢作用 2、对蛋白代谢作用 3、对脂肪代谢作用 4、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的作用
01.11.2020
3
3
一、激素的定义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释放的高效能的有机 化学物质经体内循环到身体其他的细胞或 器官起到兴奋或抑制的调节作用。
01.11.2020
4
4
二、激素的分类
1、按激素产生的器官分类 2、按化学性质分类 3、按部位分类 4、按功能分类 5、按作用环节分类
01.11.2020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试行)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文件要求,制定本指南。
第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
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
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 2.5~15.0mg/d;(2)小剂量:<0.5mg/kg.d;(3)中等剂量:0.5~1.0mg/kg.d;(4)大剂量:大于1.0mg/kg.d;(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mg/kg.d。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解读ppt课件
第一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
原则——合理制订治疗方案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 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 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4.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 射或静脉滴注等全身用药,以及吸入、局 部注射、点滴和涂抹等局部用药。
15
第一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 原则——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3
内容
1.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2.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3.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4.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4
第一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长期应用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 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成正比,主要有:
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 皮肤紫纹淤斑、类固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 加重)、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如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 不孕、男性阳萎、出血倾向等。
2.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 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 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 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 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 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 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 疗。
12
第一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在许多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是疾病 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 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如严重感染病人, 在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各种支持治疗 的前提下,为缓解症状,确实需要的可使 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目录前言 (7)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8)(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8)(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9)(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9)(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9)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9)(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1)一、管理 (11)二、落实与督查 (11)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2)一、适用范围 (12)二、不良反应 (13)三、注意事项 (13)(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3)(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4)(三)其他注意事项 (14)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4)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17)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17)(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17)(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8)(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0)(四)Graves眼病 (20)(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1)二、呼吸系统疾病 (22)(一)哮喘(成人) (22)(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23)(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24)(四)结节病 (25)(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5)(六)变应性鼻炎 (26)(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27)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28)系统性红斑狼疮 (28)系统性硬化症 (28)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29)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29)类风湿关节炎 (30)系统性血管炎 (31)(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32)(三)脊柱关节病 (32)强直性脊柱炎 (32)反应性关节炎 (33)银屑病关节炎 (34)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34)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35)四、血液系统疾病 (35)(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5)(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6)(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6)(四)淋巴瘤 (37)(五)多发性骨髓瘤 (37)(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38)(七)移植物抗宿主病 (38)五、肾脏疾病 (39)(一)肾小球疾病 (39)肾病综合征 (39)新月体肾炎 (40)狼疮性肾炎 (41)(二)间质性肾炎 (42)六、感染性疾病 (42)(一)结核病 (42)(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44)(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 (45)(四)手足口病 (45)(五)肺孢子菌肺炎 (46)七、消化系统疾病 (46)(一)炎症性肠病 (46)(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47)(三)重症急性胰腺炎 (47)八、神经系统疾病 (48)(一)多发性硬化 (48)(二)重症肌无力 (49)(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50)九、眼科疾病 (51)(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51)沙眼急性期 (51)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52)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 (52)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53)急性变应性结膜炎 (53)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 (53)细菌性角膜溃疡 (54)真菌性角膜溃疡 (54)角膜病毒感染 (55)棘阿米巴角膜炎 (55)蚕食性角膜溃疡 (56)干眼 (56)(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56)浅层巩膜炎 (56)巩膜炎 (57)(三)葡萄膜炎 (57)(四)视网膜疾病 (58)白塞综合征 (58)V ogt-小柳原田病 (59)视网膜血管炎 (60)(五)视神经炎 (60)(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61)(七)眼科手术后 (61)角膜移植术后 (62)青光眼术后 (63)白内障术后 (63)视网膜扣带术后 (63)玻璃体手术后 (64)十、皮肤疾病 (64)(一)天疱疮 (64)(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65)(三)药物性皮炎 (66)(四)红皮病 (66)(五)湿疹与皮炎 (67)(六)银屑病 (67)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68)(一)休克 (68)感染性休克 (68)过敏性休克 (69)创伤性休克 (69)(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70)(三)急性脑水肿 (71)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71)(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73)十三、骨科疾病 (73)(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73)(二)急性脊髓损伤 (74)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和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临床医学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缓解。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和滥用情况,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药剂师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剂量过大会导致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疗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应视患者病情而定。
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联合用药时应谨慎,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继发性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停药反应。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对于某些疾病是禁忌使用的,如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排除这些禁忌症。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谨慎。
在必要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以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1: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也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自1952年首次合成以来,糖皮质激素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包括药理作用、适应症、用药方案、副作用和禁忌症等。
2:药理作用2.1 免疫抑制作用2.2 抗炎作用2.3 代谢调节作用2.4 抗过敏作用3:适应症3.1 慢性炎症性疾病3.1.1 类风湿关节炎3.1.2 红斑狼疮3.1.3 炎症性肠病3.2 过敏性疾病3.2.1 哮喘3.2.2 过敏性鼻炎3.3 自身免疫性疾病3.3.1 天疱疮3.3.2 类白血病反应3.3.3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4:用药方案4.1 给药途径4.1.1 口服4.1.2 注射4.1.3 外用4.2 剂型选择4.2.1 口服制剂4.2.2 注射制剂4.2.3 外用制剂4.3 剂量调整4.4 治疗方案4.4.1 初始治疗4.4.2 维持治疗4.4.3 拮抗治疗5:副作用5.1 骨质疏松5.2 高血压5.3 免疫功能抑制5.4 妊娠并发症6:禁忌症6.1 糖尿病6.2 肾功能不全6.3 心脏病6.4 活动感染附件:- 附件1: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附件2:糖皮质激素药物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皮质激素:指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内源性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2、免疫抑制:指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反应,减轻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的症状。
3、抗炎作用:指能够减轻组织炎症反应的药物作用。
4、代谢调节作用:指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代谢的调节作用。
5、抗过敏作用:指减轻过敏反应,降低过敏疾病症状的药物作用。
全文结束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解读PPT课件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期在治疗某些疾病 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建议
加强医生培训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认识 和合理用药水平。
完善用药指南
不断更新和完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指南,为医生提供科学、 规范的用药指导。
03
针对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出了在使用糖皮质激
素类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将更加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基因型 、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未来将有更多新型药物被研发出来,以提高疗效并 降低副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新增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内容,提醒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间 的相互影响,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用药
针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了更为详细的用药建议,确保用药安全。
与以往版本差异比较
01
适应症和禁忌症更加明确
相较于以往版本,2023版指导原则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适应症和禁
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 良影响,如身高增长减缓、骨质疏松等,因此应定期监测 儿童的身高、体重、骨密度等指标。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可能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注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 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建议
权衡利弊谨慎使用
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试行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卫生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文件要求制定本指南。
第一部分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
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
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症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mg/d(2)小剂量:<0.5mg/kg.d(3)中等剂量:0.5-1.0mg/kg.d (4)大剂量:大于1.0mg/kg.d(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mg/kg.d。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但临床不合理应用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为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及降低医药费用,特制定《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参考和遵循本《指导原则》,说明如下: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
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2.本《指导原则》仅涉及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重点介绍各类糖皮质激素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3.本《指导原则》涉及临床各科部分常见和重要疾病。
4.除本《指导原则》所列常用药物品种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及当地药物供应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糖皮质激素。
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
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
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本《指导原则》中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5、肾脏
A、肾小球疾病 a、肾病综合症 b、新月体肾炎 c、狼疮性肾炎
B、间质性肾炎
6、感染
A、结核 TB 浆膜炎 减少渗出 预防粘连 B、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C、人禽流感 D、手足口病 E、肺孢子菌肺炎 常见于AIDS患者
7、消化 A、炎症性肠病 B、重症急性胰腺炎 C、嗜酸细胞性胃炎
短疗程 <1m 结脑、结胸、剥脱性皮炎、急性排斥反 应
中疗程 <3m 风湿热 长疗程 >3m SLE、溶贫、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 终身替代 原发/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D. 给药途径
全身给药 po、im、iv、ivdrip 局部给药 吸入、局注、局滴、涂抹
3.重视综合治疗 加强抗感染治疗、有效地支持治疗。给力
4.监测不良反应 感染、钠水潴留、血糖升高、血脂紊乱、血压、 出血倾向、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向心性肥 胖
5.停药反应与反跳现象
A.停药反应 中长期或大剂量 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 轻:精神萎靡、乏力、关节肌肉痛 重: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 肾上腺皮质危象:高热、胃肠紊乱、循环虚 脱、神志淡漠、谵妄昏迷
药理作用
❖ 生理作用:糖、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代谢的调控 所必需,并且调节钠、钾、水的代谢。
❖ 药理作用:抗炎、抗毒、抗休克、抗免疫、调节血 细胞,即“四抗一调整”。
❖ 作用时间:短效 半天 可的松 中效 1天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甲强龙 长效 2天 地塞米松
一、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症尤其是相对适
应症较广的药物,致其在临床应用上随意性很大, 未严格按照适应症给药的情况很普遍。一个典型 的例子就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 而使用。
消化科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
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
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本《指导原则》中除非明确指出给药途径,皆为全身用药即口服或静脉给药。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2)小剂量:<0.5mg·kg-1·d-1;(3)中等剂量:0.5 1.0 mg·kg-1·d-1;(4)大剂量:大于1.0 mg·kg-1·d-1;(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 mg·kg-1·d-1。
3.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
糖皮质激素指导原则2023(附表)
糖皮质激素指导原则2023(附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呼吸科等多学科疾病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国家医疗所需的基本药物,但在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甚至导致药源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等药品不良事件。
为进一步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更新并修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版》,内容如下。
一、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和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种类繁多,按照药物作用时间的差异,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如表1所示。
表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效对比小剂量:<0.5mg∕(kg×d)泼尼松中剂量:0.5-1mg∕(kg×d)泼尼松大剂量:>1mg∕(kgχd)泼尼松冲击剂量:7.5-30mg/(kg×d)甲泼尼龙长疗程维持剂量:2.5-15mg∕d泼尼松其用药方案包括:冲击治疗,短程、中程、长程治疗以及替代治疗(见表2)。
表2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案特殊人群通常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由于这类群体特有的生理状态,糖皮质激素在特殊人群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别于其他用药人群。
为此,临床应严格把控特殊人群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
对于儿童,需根据其病情、年龄、体重确定糖皮质激素的最佳治疗方案。
孕妇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控制原发疾病;接受中等以上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0mg∕d)的哺乳期妇女应避免哺乳。
三、糖皮质激素的全身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亦有众多的药品不良反应。
1 .皮肤和外貌:皮肤紫纹、轻度多毛症、水牛背、满月脸。
2 .眼:眼球突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3 .心血管系统:液体潴留、高血压及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4 .消化系统: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5 .血液系统: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易被误认为细菌感染。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目录前言 (7)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8)(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8)(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9)(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9)(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9)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9)(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1)一、管理 (11)二、落实与督查 (11)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2)一、适用范围 (12)二、不良反应 (13)三、注意事项 (13)(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3)(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4)(三)其他注意事项 (14)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4)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17)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17)(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17)(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8)(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0)(四)Graves眼病 (20)(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1)二、呼吸系统疾病 (22)(一)哮喘(成人) (22)(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23)(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24)(四)结节病 (25)(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5)(六)变应性鼻炎 (26)(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27)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28)系统性红斑狼疮 (28)系统性硬化症 (28)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29)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29)类风湿关节炎 (30)系统性血管炎 (31)(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32)(三)脊柱关节病 (32)强直性脊柱炎 (32)反应性关节炎 (33)银屑病关节炎 (34)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34)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35)四、血液系统疾病 (35)(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5)(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6)(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6)(四)淋巴瘤 (37)(五)多发性骨髓瘤 (37)(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38)(七)移植物抗宿主病 (38)五、肾脏疾病 (39)(一)肾小球疾病 (39)肾病综合征 (39)新月体肾炎 (40)狼疮性肾炎 (41)(二)间质性肾炎 (42)六、感染性疾病 (42)(一)结核病 (42)(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44)(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 (45)(四)手足口病 (45)(五)肺孢子菌肺炎 (46)七、消化系统疾病 (46)(一)炎症性肠病 (46)(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47)(三)重症急性胰腺炎 (47)八、神经系统疾病 (48)(一)多发性硬化 (48)(二)重症肌无力 (49)(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50)九、眼科疾病 (51)(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51)沙眼急性期 (51)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52)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 (52)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53)急性变应性结膜炎 (53)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 (53)细菌性角膜溃疡 (54)真菌性角膜溃疡 (54)角膜病毒感染 (55)棘阿米巴角膜炎 (55)蚕食性角膜溃疡 (56)干眼 (56)(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56)浅层巩膜炎 (56)巩膜炎 (57)(三)葡萄膜炎 (57)(四)视网膜疾病 (58)白塞综合征 (58)V ogt-小柳原田病 (59)视网膜血管炎 (60)(五)视神经炎 (60)(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61)(七)眼科手术后 (61)角膜移植术后 (62)青光眼术后 (63)白内障术后 (63)视网膜扣带术后 (63)玻璃体手术后 (64)十、皮肤疾病 (64)(一)天疱疮 (64)(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65)(三)药物性皮炎 (66)(四)红皮病 (66)(五)湿疹与皮炎 (67)(六)银屑病 (67)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68)(一)休克 (68)感染性休克 (68)过敏性休克 (69)创伤性休克 (69)(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70)(三)急性脑水肿 (71)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71)(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73)十三、骨科疾病 (73)(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73)(二)急性脊髓损伤 (74)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0
三、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发育 2、生殖 3、能量的生成、利用和贮存 4、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5、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2014-5-1
11
11
四、激素作用的协调
1、激素分泌的生物节律—— 时间节律 2、激素分泌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调 节: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
全国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 田成功
2014-5-1
1
内分泌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机体内各 种腺体、组织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的科学。
2014-5-1
2
2
第一章
基础知识
一、糖皮质激素的定义 二、激素的分类 三、激素的生理作用 四、激素作用的协调 五、肾上腺及其激素 六、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七、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2014-5-1
33
33
3、地塞米松
化学结构改变:C1C2位不饱和双键环A+C9位氟代
基团+C16位甲基取代。
药理作用的改变
脂溶性增加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增加,抗炎作用,组织分 布半衰期 盐皮质激素作用明显下降——水钠潴留
药代动力学特征改变
组织穿透性增强,半衰期延长——作用时间延长 分布体积变大,抗炎作用 代谢降低,蛋白结合降低,游离增加
2014-5-1
20
20
3、对脂肪代谢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直接或通过增强儿茶酚胺和生长激素 等的脂肪分解作用促进脂肪分解,增加游离脂肪 酸并进入血中。 由于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的作用,会刺激胰岛素 的分泌从而促进脂肪的合成,使体内总体脂肪量 增加。 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改变身体脂肪的分布 形成向心性肥胖和满月脸。
六、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理状态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 影响物质代谢过程。 超生理的量应用的糖皮质激素——抗炎、 抗过度免疫等药理作用。
2014-5-1
17
17
生理作用
1、对糖代谢作用 2、对蛋白代谢作用 3、对脂肪代谢作用 4、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的作用
2014-5-1
18
18
1、对糖代谢的作用
2014-5-1
15
15
3、肾上腺皮质网状带产生的性激素
雄激素(含19个碳原子)
主要为生物活性较弱的去氧表雄酮和雄烯二酮,也分 泌少量睾酮。
雌激素(含18个碳原子)
通常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 不包括性激素。
临床上常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
2014-5-1 16 16
O
甲泼尼龙(甲强龙) 甲泼尼龙(甲强龙)
双键 C1 = C2 C 11羟基 CH2OH OH CH3 CH3 C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 or or 倍他米松 倍他米松
C9氟代
双键 C1 = C2
OH CH3 CH2OH CH3 C O OH CH3
无需肝脏代谢活化
O OH
C16甲基
O C 6甲基 取代
CH3
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代谢物质的反馈调节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激素作用的集中和放大 激素对靶细胞受体反应灵 敏性的调节
2014-5-1 12 12
五、肾上腺及其激素
1、肾上腺 (1)皮质
球状带—盐皮质类固醇 束状带—糖皮质类固醇 网状带—性激素
(2)髓质
2014-5-1
2014-5-1
21
21
4、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的作用
生理情况下皮质醇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促进钠离 子的再吸收和钾、钙、磷离子的排泄,有保钠排 钾起较弱的盐皮质类固醇的作用。 皮质醇过多时,大量皮质醇可使11β-羟类固醇脱 氧酶的代谢能力达到饱和,而与盐皮质类固醇受 体结合,促进肾远曲小管钠、钾离子交换而致水 钠潴留,钾离子丢失。 糖皮质激素超生理剂量时组织蛋白质分解,使钾 离子从细胞内向细胞外释放,使钾离子丢失。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肾上腺、性腺 甲状旁腺 胃肠激素 心血管激素 脑肠肽激素
2014-5-1
6
6
2、按化学性质分类
(1)类固醇激素(是胆固醇的衍生物):
1、肾上腺皮质激素 2、性腺激素 3、维生素D
(2)含氮类激素
1、胺类、肽类 2、蛋白质及糖蛋白 3、激素如GH、PRL 3、TSH、LH、FSH 4、HCG、INS 5、Glucagon、PTH 6、CT、TRH、T3、T4
糖皮质激素是机体主要的升糖激素之一 刺激肝脏葡萄糖异生 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增加肝糖原合成来保证糖原异生的资源 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 减慢葡萄糖分解成CO2的氧化过程 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014-5-1
19
19
2、对蛋白代谢的作用
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抑制蛋白质的合 成,导致负氮平衡。 长期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会引起严重的肌肉 萎缩、骨质疏松、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二、内源型糖皮质激素
三、外源性糖皮质激素
2014-5-1
24
24
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常用药物
1、内源性 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2、外源性 泼尼松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倍他米松 地塞米松
2014-5-1
Cortisone Hydrocortisone
Porednisone Prednisonlone Methylprednisolone Betamethasone Dexamethasone
2014-5-1 7 7
3、按部位分类
(1)正位
经典内分泌腺体
(2)异位
异常部位
肿瘤部位
2014-5-1
8
8
4、按功能分类
1、水盐代谢激素 2、钙磷代谢激素 3、能量代谢激素 4、生长发育激素 5、生殖激素 6、应激激素
2014-5-1
9
9
5、按作用环节分类
1、促激素
2、靶腺激素
2014-5-1
组织穿透性 生物半衰期 加强 延长
作用时间延长
2014-5-1
35
35
小结
2014-5-1
36
36
糖皮质激素糖盐代谢作用
药物名称 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泼尼松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 抗炎强度 0.8 1 4 4 5 20~30 25~30 水钠潴留 0.8 1 0.8 0.8 0.5 0 0 等效剂量 25 20 5 5 4 0.75 0.6 短效糖皮质激素(t1/2<12h)
中效
泼尼松龙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长效
倍他米松
2014-5-1
亲脂性增加 糖皮质活性↗5 盐皮质活性↘0.5
F
O
糖皮质活性 盐皮质活性
亲脂性增加 糖皮质活性 盐皮质活性
20 0
28
28
1、强的松(泼尼松)和强的松龙(泼尼松龙)
化学结构改变影响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的改变
泼尼松(强的松) C1=C2不饱和双键环A几何形 泼尼松龙(强的松龙) 态改变 这是抗炎作用强弱和作用时间长短的药物化学基础 药理作用改变
2014-5-1 22 22
七、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盐皮质激素包括醛固酮、皮质酮和去氧皮 质酮等。 醛固酮是体内最主要的盐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 小管潴钠、排钾、调节机体的水盐代谢、 血容量和血压。
2014-5-1
23
23
第二章
临床知识
一、糖皮质激素临床常用的药物
25 25
二、内源型糖皮质激素
可的松 可的松
可的松
O
CH2OH O= CH3 CH3 C O OH
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OH CH3 O
CH2OH CH3 C O OH
2014-5-1
26
26
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的关联与差异
1、可的松与氢化可的松均是内源性糖皮质激素。 可的松没有生理活性,也是氢化可的松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氢化可的松具有生理活性。 氢化可的松与可的松在肝脏代谢中互相转换。 2、药代动力学 吸收异常 生物利用度氢化可的松达96%,远远高于可的松。因此, 同等疗效,氢化可的松剂量应小于可的松。 代谢异常 肝功能障碍者,可的松不能代谢成为有效的活性产物氢 化可的松。所以,肝功能障碍者需要时应直接用氢化可的松。 急性或应急状态时 应使用无需代谢的氢化可的松,直接发挥作用。 3、药效学 生理性替代:与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 素活性。 药理性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副作用明显,并具有HPA轴抑制作用。
抗炎作用 生物半衰期
水钠潴留
化 学 结 构 变 化
泼尼松龙 泼尼松
C1,2位不饱和双键 环A几何形态改变
抗炎作用强弱和 作用时间长短的 药物化学基础
蛋白结合降低 游离增加 药代动力学特征改变 代谢降低 血浆半衰期延长
抗炎作用增强
作用时间延长
2014-5-1
30
30
强的松与强的松龙的关联与差异
强的松与强的松龙的关联与差异:
2014-5-1 34 34
药理学作用改变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 亲和作用 盐皮质激素作用明显下降
抗炎作用 组织分布 生物半衰期
水钠潴留
化 学 结 构 变 化
药代动力学特征改变
地塞米松
C9位-氟代基团 C16位-甲基取代
C1,2位双键
脂溶性 增加
抗炎活性 增加 受体亲和力 增加
代谢降低 分布体积变大
蛋白结合降低游离增加 抗炎作用增强
13
13
2、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束状带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每天分泌约200微克左右的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每天分泌约15~25毫克的皮质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