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第六章 6.1亚洲及欧洲 课文解析
6.1+亚洲及欧洲(1,2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及欧洲 第六章 认识大洲
壹
导入新课
西
欧罗巴
地中海
西方日落之地
东
亚细亚
东方日出之地
方法指导
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根据地图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
方法明细
半球位置示意图
某大洲的半球位置包括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根据 我们学习过的半球分界线判 断,即参考赤道、20°W、 160°E,进而判断该大洲主 体部分所在半球。
1.地形类型和平均海拔状况。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 海拔低。
2.地形分布格局有何特点。
平原分布在中部,山地分布在 南北两侧;中部低,南北高。 3.地形特征和地势起伏状况如何?
地势低平、起伏小。
4.结合教材第6页,思考有何特 色地形。
多冰川地貌。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知识小结来自挪威峡湾芬兰冰川湖
阿尔卑斯山角峰
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探究新知
26°E
寒带 81°N
方法明细
学生活某动大:(洲图的6纬-1)度位置判断可以
通①读过出读亚出洲大其致大的纬致度的范纬围。度范围或者
找②描出画重赤要道、的北纬回归线线如、赤北极道圈、。 南北回
北温带
归③判线断、亚南洲所北处极的热圈量等带确。 定其穿过大
170°W洲的相对位置,进而判断该大洲
2找出“北京时间”所在的时区。 2.东八区 3.找出国际日期变更线,思考自西 向东和自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
3.自西向东越过国际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自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要加上一天。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下册第6章第1课《亚洲及欧洲》精品课件
海拔高度是
8844.。43米
5、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是 里海,最 深的淡水湖是 贝加尔湖。
6、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最 大的群岛是 马来群岛 。
第二课时
三、气候分布:
G
F
H
E
A
B C
C
D
大陆性特征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奥伊米亚康
季风气候显著
试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海陆因素: 纬度因素: 地形因素: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第2课时:
怎样学习大洲 ?
自然地理
大 洲
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湖泊 自然资源等
人口 经济 城市 文化等
考考自己的记忆力
1、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它位于 青藏高原,这个高原又有
之称“。世界屋脊
2、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它的海
拔高度是
。 死海
-400米
4、世界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西伯利亚 东北、西北 寒冷干燥 气温下降、雨水不多
夏季风
印度洋 东南、西南 太平洋
温和湿润 温和湿润、雨水多
亚洲东部、南部季风图
季风气候的共同点: 雨热同期,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试归纳季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有利: 不利:
欧洲最为典型的气候类 型是什么?有何特点?
的大洲,人口超 过1亿的国家大 多在亚洲,如
中国 孟 印加 度拉 国
印度尼西亚
①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 ②分析亚欧大陆北部和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
①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人口稠密;亚欧大陆内 部和北部人口稀疏。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3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3,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基本情况,掌握两大洲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大洲的基本概念,对非洲和美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相对较浅,特别是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基本情况,掌握两大洲的地理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增强国际视野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特点;2.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和美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基本情况,掌握两大洲的地理特点;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案例分析: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案例,如日本的发展、欧洲的联盟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两大洲的地理特点;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点的认识;6.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1课时)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内容丰富,既包含了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又涵盖了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点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还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了解,但全面系统地掌握两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两洲的地理差异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全球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
2.原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复杂多样,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点丰富独特,需要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欧洲的著名景点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7年级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 课件(共PPT39张)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很大,使得亚洲的气候更为复 杂。
复杂多样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一种吗?
位置 亚洲部分 欧洲部分
气温
冬季
寒冷
温和
夏季
炎热 凉爽
年温 差
大 小
降水 气候特征
较少
较多 大陆性 海洋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特点二、大陆性特征显著
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
三、气候
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
10极地气候
7地中海气候 9温带大陆性气候
3
热 带 草 原 气 候
8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6
热带沙漠气候
2
5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数数看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4
热带季风气候
1
热带雨林气候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特点一、复杂多样
长 江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 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 的一条国际河流
湄公河
长江的长度(6300千米) 和流量(河口3.2万米3/秒) 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亚洲的河流
亚洲水系特 点: 一、水系结 构呈辐射状 ,形成从中 部高原山地 流向周围海 洋的外流水 系;二、内 流流域面积 广大 印
北
冰 洋
寒带气候 D
温带海洋气候 A C 温带大陆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欧洲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 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1.以 温带气候 为主。
2.气候的 海洋性 特征显著。
3. 温带海洋性 气候和 地中海 气候最典型。
四、大河众多的亚洲
阅读课本P9,找到以下知识 点: 1、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 首位 第三 ____、世界_____. 湄公河 在我国境内称澜 2、_______ 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 的一条国际河流。 3、什么叫外流水系、内流水 系? 4、亚洲水系的特点是什么?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说课稿1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两大洲的整体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下地理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对亚洲和欧洲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学会阅读地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地理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认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环境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以及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时事新闻、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入亚洲和欧洲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两大洲的整体概况。
3.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展示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联系。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材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这两个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五大洲的基本概念,对大洲的划分和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地理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亚洲和欧洲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五大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地理特征进行详细讲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材活动解析
《亚洲及欧洲》教材活动解析P3活动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读图6-1,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欧洲大陆部分所处的纬度范围,找出欧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
2.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P5活动认识欧洲地形读图6-3和下列资料,填表对比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图6-4.世界大洲(南极洲除外)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6-5 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全洲面积的比例欧洲北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曾经被巨厚的冰川所覆盖。
当冰川向前运动时,会剧烈地刨蚀地面;消融时,又把搬运来的泥沙、石块等在地面上堆积起来。
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冰川地貌。
例如,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东欧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丘,阿尔卑斯山脉挺拔的峰峦,大都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图6-6 挪威峡湾图6-7 芬兰冰川湖图6-8 阿尔卑斯山角峰P8活动了解欧洲气候读图6-9 ,说一说亚洲和欧洲各有下列哪几种气候类型分布。
①热带沙漠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热带雨林气候读图6-10,说一说,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1 月、7 月气温有什么变化?由沿海向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变化?图6-10 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气温和降水比较英国利物浦与我国漠河纬度位置相当,为什么两地1月平均气温却相差超过30 ℃?读下表所列的资料,说一说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并判断两地各属哪种气候类型。
甲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乙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在下列因素中,哪些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欧洲三面临海,向西凸出,形似“大半岛”。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欧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北纬40°~ 6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欧洲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欧洲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欧洲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排放废热多。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3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大洲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之间的联系;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来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和世界各地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之间的联系。
2.难点:对于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之间的联系。
课件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节亚洲和欧洲ppt课件PPT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随堂训练
1.亚洲河流具有的特征是
( A)
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B.大河较少
C.内流流域面积较小 D.中部地区河网密布
2.欧洲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B)
A.地形起伏大,海拔高
①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人口稠密;亚欧大陆内部和北部 人口稀疏。 ② 亚洲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亚欧大陆北部纬度高,气候 寒冷。
课堂小结
位置和范围
高原山地比重大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形
地势中间高四周地
洲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
众多的大江大河 放射状水系,内流域面积广
●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①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多? ③______________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亚洲面积广大, ●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欧洲总人口达7.
地跨寒、温、热 特征三: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平均海拔高,仅次于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
南极洲
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形分布格局
中间高,四周低,山地 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区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
两侧
多冰川地形
三、气候特征
读图找出亚洲主 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0%以上。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一讲课件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本节学习要求 亚洲及欧洲
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
地形特点 (运用地图及其他资料归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1、阅读课本P1-3,并完成《读本》基础 梳理一; 2、结合亚洲地图,说说亚洲的位置有 何特点;
1、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 2、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冰川地形广布。
小结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 世界海拔最低的大
高度 拔最高的大洲(950米)
洲
相对高度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平原呈波状起伏
主要地形 类型
高原、山地为主
平原为主
地形分布 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
2、通过P5活动分析欧洲地形的特点 3、试着填P6表格
你认识欧洲的地形吗?
地形特征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 别忘了完成P6表格哦!
二、欧洲的地形
1、地形以平原为 主,平均海拔低
东欧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
2、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欧洲地形特点
特点 中部,中部高、四周低
北两侧
读欧洲地图,说说欧洲的 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经纬度位置
地跨寒、温两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海陆位置:
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 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连。
1、亚洲地形的特点? 2、亚洲的地形以____为主,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部, 其中有“世界屋脊”之称的____就分布在这里。 3、从地形分布的特点可以看出亚洲地势的特点? 4、中部众多高大的山脉是以_____为中心向四周延 伸,在地图中找出有哪些山脉。 5、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 6、亚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主要表现为_______。 7、此外,在大陆的_______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 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在地图上找出这些有哪些? 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这些岛弧形成的原因以及典型 的地质现象。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亚洲及欧洲》精品课件
北冰洋
高
勒拿河 叶尼塞河 黄河
恒河 印 度 洋
长江 湄公河
伍 河流湖泊
亚洲的水系 太平洋水系:黄河、长江、湄公河 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 北冰洋水系: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内流水系:里海、死海、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长江
长度和流量都居亚 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
在我国境内称澜沧 江,是亚洲流经国 家最多的一条国际 河流。
①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 部人口稠密;亚欧大陆内部 和北部人口稀疏。 ② 亚洲西部深居内陆,气候 干旱;亚欧大陆北部纬度 高,气候寒冷。
课堂小结>>
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
洲
及
时 区
地方时和时区
东临太平洋 北临北冰洋 南临印度洋 西连欧洲,西南邻非洲 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地方时 时区 国际日期变更线
叁 地形地势—亚洲
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德干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斯塔诺夫山脉。
叁 地形地势—亚洲 特征一: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珠穆朗玛峰 8844米
死海 -415米
叁 地形地势—亚洲 特征二: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洲的地形
高原山地为主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课堂小结>>
复杂多样的气候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
亚
众多的大江大河
放射状水系,从中部流向四周
洲
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课堂小结>>
欧洲的地理位置
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南临地中海,西南邻非洲 西北隔大西洋与北美相望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4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是本册书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亚洲和欧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大洲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各大洲的位置、轮廓、气候、河流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详细情况,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原因:亚洲和欧洲地域辽阔,涉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内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详细讲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了解这两个大洲。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亚洲和欧洲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4.自主学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地图,自主学习亚洲和欧洲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初中地理课件 湘教七下) 6.1 亚洲及欧洲(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 和地形概况。通过学习,总结出描述一个大洲 的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 面来进行;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平均海 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 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来描述。
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读图找出 亚洲有哪些高 原和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地形特征1: 以高原、山地 为主,平均海 拔高
死海在海平面以下415米 处,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找出珠穆朗 玛峰、死海,并 说出后两者的海 拔高度分别是多 少?
9259.43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米,是世界最高峰
地形特征2: 地面起伏大, 高低悬殊
低
低
低
高
低
低
读图说说 亚洲哪些地区 海拔高?哪些 地区海拔低?
地形特征3: 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特 色
日本群岛
地
形
菲律宾群岛
马来群岛
有世界上规模 最大、最典型 的呈弧形排列
的群岛
群岛外侧紧邻 很深的海沟
地壳不稳定, 处于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上
小结: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平均海拔高度 2.地面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一个? 它包括哪些大洲?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它 包括亚洲和欧洲。
新学期开始,我们将认识大洲,首先学习亚洲和欧洲。
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 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 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 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 米。其中,亚洲面积约 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 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涉及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框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大洲的概念以及一些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知识。
因此,学生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地理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查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图,了解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
2.资料查询: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资源、人口、文化等信息。
3.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典型国家,深入了解两洲的地理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准备好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亚洲及欧洲(六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3.能简要分析大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5.运用地图描述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6.通过了解咸海的生态危机,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共五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课程标准》鼓励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
把对区域的探索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
教材把对整个区域的探索分解成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使区域地理学习成为递进式的探究活动。
为使得区域地理学习有着较强的探究性,用于探究的问题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生有兴趣去探究;二是学生有“空间”去探究;三是学生有能力去探究;四是对学生来说该问题有意义去探究。
教材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将亚洲作为正文的主线,将欧洲作为活动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亚洲的学习,认识学习大洲的方法,在探究欧洲的活动过程中,掌握学习大洲的相关技能。
在内容安排上,将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索分解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人口和国家等五个方面,力争使本节内容的学习成为一种递进式的探究活动。
在活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可行性,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探究问题四个方面的特点。
“‘亚细亚’和‘欧罗巴’”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结合亚欧大陆轮廓图重点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活动部分则突出对描述大洲地理位置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其立意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亚洲和欧洲,教材正文部分还介绍了大洲名称的由来及亚欧大陆的特点。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不是课程标准规定学习的内容,因而大大降低了学习要求,采用“阅读”形式来呈现。
这部分内容采用图文相结合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内容特别是高中地理相关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和“大河众多的亚洲”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结合相关地图介绍了亚洲地形的四大特征、亚洲气候的四大特征和亚洲水系的两大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地形、气候、水系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活动部分则突出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方法的渗透,要求学生描述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其立意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并形成相关技能。
活动部分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多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其立意在于引导学生提高从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此外,为学生学习亚洲水系作好铺垫,教材呈现了“流域和水系”的阅读材料;为方便学生了解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教材在活动和阅读中精选并呈现了相关内容。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不是课程标准规定必须学习的内容,因而教材点到即止,结合“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图,只扼要介绍了亚洲人口概况,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描述亚欧大陆人口分布状况,并结合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阅读“欧洲的人口”也比较简洁,扼要介绍了欧洲的人口状况和人口问题。
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一方面,虽然课程标准未规定学习亚洲、欧洲的人口与国家,但教材增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较为完整地了解一个大洲的情况;另一方面,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引导学生分析气候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最后的一个活动“‘我们最关注的大洲’学习方案”,其立意在于引导学生运用本节所学到的方法,去主动学习其他的大洲。
教材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接下来要学习的非洲和美洲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自主学习。
虽然大洲的相关知识不能迁移,但学习大洲的方法是可以迁移的。
只要掌握了学习大洲的方法,就完全有可能自主学习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大洲。
三、教学提纲(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4.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1.亚洲地形四大特征2.认识欧洲地形(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亚洲气候特征(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各地气温差别显著(3)大陆性特征显著(4)季风气候显著2.了解欧洲气候(四)大河众多的亚洲1.亚洲主要大河2.亚洲水系的两大特征3.亚洲独具特色的湖泊4.熟悉欧洲水系(五)亚洲的人口与国家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亚欧大陆人口分布及其原因四、教学建议“认识大洲”导入:方案①:播放音乐,展示世界地图以及各大洲最具特色的景观图片,声情并茂地朗诵“认识大洲”这一章的导言。
要求所呈现的图片与导言内容应有关联,音乐要轻柔、和缓。
方案②:暂无条件的学校,可由教师配合世界地图声情并茂地朗诵本章导言。
教学导入:提问: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大洲?它与哪一个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由这个问题切入本节学习之中。
【“亚细亚”和“欧罗巴”】教学导入:方案①:展示图6—1,由亚洲、欧洲的英文单词引入到两洲的名称由来、范围以及亚欧大陆的特点。
方案②:读图6—1,由学生找出亚欧两洲的界线。
然后,由教师介绍亚洲、欧洲的名称由来、范围以及亚欧大陆的特点。
在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P.3活动了解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活动1:提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在图6—1中找到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最后,判断出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活动2:读图6 1,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大洋,找到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小结提问: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答: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主要方面来描述。
教学指导:在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应引导学生尝试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可通过读图6-1,大致说出欧洲的经度范围为9°W向东至66°E,纬度范围为36°N~71°N。
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大陆部分与亚洲连为一体,好似亚欧大陆伸出去的一个大半岛,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阅读“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不是课程标准规定必学的内容,教学时不宜盲目拓展挖深,引导学生结合图6 2 “世界时区”了解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重要概念,并学会简单的时间换算即可。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教学导入:方案①:播放《亚洲雄风》这首歌曲,同时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片,利用歌词“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引入亚洲地形的教学。
本内容为教学重点,应让学生掌握归纳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方案②: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提问:陆地地形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亚洲以哪几种地形为主?亚洲地形有何特征?教学指导:读图6-3,可以看出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和山地;读图6-4,可知亚洲平均海拔为950米。
据此,可归纳出“亚洲平均海拔高”的特征。
在图6-3中,找到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等主要地形区的位置,根据高度表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之间的高差非常大,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相对高度。
据此,可归纳出“亚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出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1.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什么部位?(中部)2.亚洲有哪些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3.亚洲地势有何特征?(中部高,四周低)4.亚洲大陆边缘有哪些大平原?(除西西伯利亚平原外,还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等)5.读图6-3,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一说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
(这组弧形群岛从北往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其形成原因可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
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6.你能说出亚洲东侧、东南侧有哪些国家或地区多火山、地震现象吗?(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小结提问:说一说,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归纳?学生答: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归纳。
教学指导:根据以上归纳亚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依据图6 3和其他资料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方案①:读图6-4,可以看出欧洲的平均海拔在各大洲中是最低的。
同时,可估算各大洲的相对高差,经比较后可归纳出欧洲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较小的特征。
读图6-5,可看出欧洲小于200米的陆地面积比重约占57%,可见欧洲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
读图6-3,找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阿尔卑斯山脉,可知它们分别位于欧洲的北部和南部,可以归纳出欧洲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
阅读教材P.6活动中提供的有关欧洲冰川地貌的图文资料,可以归纳出欧洲最具特色的地形。
在完成欧洲地形特征的相关归纳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亚、欧两洲地形比较的填表练习。
方案②:采用讨论法,教师先将讨论提纲板书在黑板上:认识欧洲地形:1.平均海拔高度2.地形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类型4.地形分布格局5.特色地形学生读图6-3、6-4和6-5以及教材P.6有关欧洲冰川地貌的图文资料,按照讨论提纲完成欧洲地形特征的归纳。
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亚、欧两洲地形比较的填表练习。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教学导入:方案①:提问:地球上的五带是怎么划分的,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地跨哪几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从海陆位置来看,它对亚洲的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从地形特征来看,它对亚洲的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可进一步理解亚洲气候的成因,从而顺利地导入亚洲气候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