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医药行业大事记

合集下载

葛兰素史克行贿风波始末及简要延伸

葛兰素史克行贿风波始末及简要延伸
引进外资的“现代历史热潮”——长期以来,吸引外资是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有的地方对外企几乎是予取予求,根本谈不上对 其经营行为进行监控,有时候甚至在招投标上大开方便之门。 “赌徒心理”——中西方法律标准之间的差异也“助长”了行贿行为的滋生。“西方法律内容清楚,立法目的规范—保证市场的公平秩序,而 我们在这些方面清晰度不够。在美国,行贿等问题的暴露可能会令企业家倾家荡产,而在中国走过场、走形式的机会更多些,因此,许多企业 和个人愿意”以小博大“。
2013年7月29日
2013年10月
2014年5月
长沙警方表示葛兰素史克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
报道称有18名与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案相关的人员被拘 捕。 葛兰素史克公布了2013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 中国的处方药和疫苗销售额大幅下跌61%。 葛兰素史克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 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 查起诉。
村卫生室
门诊部
653419
诊所
我国医疗卫生现状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
以床位分类医院数目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乡镇卫0
2000
1000 0
0-49 50-99 100-199 200-299 300-399 400-499 500-799 800张以上
以药养医
以药养医是起源于1950年代的中国医疗体制,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改革开放后,医院要负担自身的发 展资金和医生的工资,在医疗服务价格受物价局制约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药品销售维持医院运行。在控制市场准入的情况下,控制医疗服 务价格成为必然。控制市场准入意味着现有公立医疗机构获得垄断地位,若允许自由定价,则形成的垄断价格必然高于平均成本,医疗机构 获得垄断租金,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所以,不改变公立医院的行政垄断地位,就很难放开对医药价格的管制。 我国医疗机构的经费来源包括3个:地方财政拨款、医疗服务收入以及药品差价收入。

盘点十大医药事件

盘点十大医药事件

盘点十大医药事件作者:聂昕来源:《新财经》2005年第03期政策、产业面——并购频繁、新药涌现1、辉瑞西乐葆心梗风险被证实:2004年9月30日,默克宣布从全球市场上撤回COX-2抑制剂万络(罗非昔布)。

这一决定是基于一项研究发现,万络会使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性增加一倍。

两个月之后,辉瑞公布的一项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相比,使用400毫克和800毫克剂量的西乐葆能使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提高2.5%,该研究所由此暂停了这项研究。

然而辉瑞并没有召回西乐葆的打算。

2、布什连任有利于制药业: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总统。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共和党的政策对于大型制药厂较为友善,布什的连任将对其有利。

消息传出后,Amex生化科技股指上升2.8%,纳斯达克生物技术股指上升2.6%。

此外,布什政府还会推动对业主和其职员有利的医保法案,希望让国会给低收入家庭1000美元的直接医保补助。

这将让不少的公司和个人获益。

3、赛诺菲收购安万特:2004年4月26日,赛诺菲圣德拉堡大药厂最终以高出1月份初次出价约14%(每股约69欧元)的价格成功收购安万特制药,总收购金额达到550亿欧元。

历时3个多月的收购大战告终,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诞生。

新掌门人德埃克(赛诺菲圣德拉堡现任CEO)为新公司的明天绘制了一幅美丽的发展蓝图:鉴于两公司在心血管和肿瘤领域的优势,仅此两个板块就将在2008年为新公司创造出370亿美元的销售额。

预测新公司在2008年将以46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超过葛兰素史克,成为仅次于辉瑞的世界第二大制药公司。

此次敌意收购最大的赢家是法国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法国在发展生化领域的独立自主性。

4、印度研制出低成本抗疟疾新药:2004年8月1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印度最大制药商南新公司的研究人员最新研制出一种低成本的抗疟疾药物,已在英国进行临床试验。

南新公司在声明中介绍说,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过氧化物药物,与目前常见的ACTs抗疟疾疗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合疗法)的疗效相当,但在价格上却要便宜得多。

2012年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

2012年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

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毒胶囊事件解析姓名:王会珍学号:U200917739班级:广告0901班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指责舆论和愤怒情绪,不但指向了涉事的9家药企,更把相关政府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一、案例回顾1.危机周期分析2012年4月9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引发了人们对工业明胶的关注,问题胶囊浮出水面。

毒胶囊事件自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引发了全国医药用品界的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充满了疑问,导致了社会的恐慌。

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恶果持续至今,公众对我国药品的质量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疑心。

下面我们从危机周期的角度来分析毒胶囊事件。

1.1、 萌芽期(2004年5月~2012年4月14日)2004年,央视《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入口胶囊 卫生堪忧”的节目,揭露了素有“中国明胶生产基地”之城的河北阜城和山东博兴一些地区的胶囊生产企业,在生产直接入口的药用胶囊时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料明胶,而且其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空间不封闭、卫生状况差、工作人员徒手操作等内幕。

图1-1-1央视《生活》栏目曝光垃圾明胶生产过程危机阶段 标志事件不法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

但问题胶囊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清查,未得到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对胶囊行业进行清理,为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浙江省医药大事记(1949-1986)

浙江省医药大事记(1949-1986)

(药学会大事部分)1949-1986浙江省医药总公司编辑说明建国以来,浙江省的医药事业在中央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有了很大发展,为全省人民防病、治病、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编写《浙江省医药大事记》。

以下简称《大事记》)目的,的,是为了记述我省医药事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希望能再现历史和成就及其经验教训。

再是为了提供省委编写《浙江的三十五年》和编撰《浙江医药史志》的史料基础。

因而有些条文文字较长。

《大事记》依据资料主要来自省卫生厅,商业厅、省供销社、原省医药局,省医药总公司和省医药药材公司、省医药工业公司、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省中药研究所以及各市、地医药公司《局)、部份县医药公司,中、西药、械厂的历史资料和《医药动态报》、《医药情况交流》、《医药简报》等刊载的有关报导。

《大事记》按医药行业分类计六个部份和附录,共约30万字。

分上下两册。

上册是综合、中药两部份;下册是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药学会和附录五部分。

各类依据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事一条,缺乏具体日期的一般放在每月年之后。

记述综合、中药、医药商业三部份从1949年解放后为开端,化学药品和医疗器械工业上限从建厂开始起记述,下限日期均为1986年止。

《大事记由浙江省医药药材公司、省医药工业公司、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省药学会等单位参加编写,得到省医药总公司原科教处、企业管理处等有关人员及部分市、地、县医药企业提供资料和大力支持。

谨致谢意。

《大事记》总计1739条其中:综合438条、中药456条,医药商业350条,医药工业196条,医疗器械工业244条,药学会55条。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错、遗、漏和欠妥之处,可能不少,故先作初稿,请领导及读者提出批评指正,冀可再作补充修改。

《浙江医药史志》编写办公室1 9 8 7年8月2 5日目录上册目录一、综合性大事-----------------------------------------1二、中药大事-------------------------------------------120 附表1 浙江省中成药厂变迁简况表------------------------245 附表2 浙江省中药生产历年主要指标实绩------------------247 附表3 浙江省中药商业历年购销调存实绩------------------249 附表4 浙江省中药商业历年利润实绩表--------------------251 附表5 浙江省中药历年价格指数表------------------------255下册目录三、医药商业大事---------------------------------------256四、化学药品工业大事-----------------------------------359五、医疗器械工业大事-----------------------------------380六、药学会大事-----------------------------------------421七、附录-----------------------------------------------430六、药学会大事编写:黄郁祥审核:顾张安1951.5在杭州举行中国药学会杭州市分会成立大会。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以下将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里程碑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初创时期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国内外疫苗和抗生素供应不足,中国政府决定自主研发。

在此期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从事疫苗和抗生素研发的机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此后,中国开始建立起一系列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基地,开展批准上市的新药研究和生产,为中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在这一时期,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进行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

1982年,中国专利法的实施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法律保护。

1987年,中国首家股份制制药企业——现代制药集团成立,代表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化、企业化的转型。

1989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北京基因工程研究中心。

随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制药公司开始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第三阶段(2000年代-至今):创新驱动与国际合作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发展思路。

2007年,中国启动了“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2013年,中国启动了“创新药物重大专项”,增加创新药物的研发投入,并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制药公司和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并在生物制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同时,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包括提高研发投入比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人才培养等。

企业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实例——《云南白药大事记》编纂

企业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实例——《云南白药大事记》编纂

— —
企业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实例
《 云南 白药大事记》 编纂
■ 赵 文敏
在2 0 1 2年 1 0月 3 1日召 开 的全 国档 案 工 作 者 年 会 上 ,
蒋 一虹 代代 白药人所做的一切努力 , 都是对中华中医药文化和云南 民族民间文化 的继承和发展。 现今云南 白药 已发展成 为品牌 卓越 、 实力雄厚 的大 型高 科技医药企业集 团、 中国医药行业
中要设置大事记。

疏而不漏 , 要 而 不 繁
概 要重大史实 , 而非罗列 巨细事项 , 这是《 云南 白药大事
盛世修志。 当前 , 随着一股股编史修志热潮 的掀起 , 各地
大、 中、 小 型 企 业 也 纷 纷加 入 到 轰 轰 烈 烈 地 修 志 队伍 中。 根 据
记》 编撰原则。从影响方面分析 , 把属于全局 性、 典型性 的事
国家领导人关注 白药发展的史料、 照 片; 从特 色方面 分析 , 把
反映公司主要职 能活动 、 发展战略 、 组织沿革 、 企业文化 、 企
业理念 、 经济发展状 况等都做 了分析梳理 , 作 为大事记 的选 材对象 ; 从背景 方面 分析 , 尽 可能还 原云南 白药创始人 曲焕
剪辑等方式重新组织整理档案中的有关内容 , 对企业或企业
南省 档案馆 共 同编 撰完成 ,该项 目于 2 0 0 9年 初立 项 , 自
2 0 1 1年 6月 刊 印 以 来 , 第 一版发行 1 3 0 0 0册 , 受到社 会各
期, 孔子 以鲁 国史 事为中心编《 春秋》 , 初步创 立了中国编年
体史书的雏形 , 成为我国载籍 中最早 出现 的一种体裁。地 方 志 中正式设 置大事记 , 始于南宋 嘉定七年 ( 1 2 1 4年 ) 高似孙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

以下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
1. 195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始进行疫苗制剂的生产研究和开发。

2. 1978年,中国启动了国家基本药品制度,开始实施核心药物的国家重点研发和生产。

3. 1986年,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生物医药技术和设备,并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

4.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工程,重点支持新药研发和创新。

5. 2000年,中国成立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集聚发展。

6. 2005年,中国实施了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计划,加大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

7. 2015年,中国启动了“创新药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提出了“国家队”和“城市队”战略,加强国内新药研发和创新能力。

8.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生物医药市场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涌入
中国市场,投资力度大幅增加。

总的来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初步发展、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政策支持和产业集聚等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大事记 (2000-2009)更新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大事记 (2000-2009)更新

2000年4月吴江丝绸第一家可转债公司发行股票2001年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怒斥股市黑庄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

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爱护股市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学费论”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是一个利好因素。

”,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

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

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

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10月23日,证监会宣布首发增发停止国有股出售。

股指下挫已势如泄洪有研究员大小有21个原因导致了当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释放完毕,央行规范资金,银广厦等庄股内幕彻底曝光,当年股市整顿等等。

股权割裂成为中国股市的“原罪”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

”“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

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

被套股民比比皆是。

“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呼声成为交响。

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 -回复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 -回复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回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创新,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从起步阶段逐渐走向繁荣,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地。

本文将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为主题,一步一步回答相关问题,以展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轨迹和成就。

第一步:起步阶段(1978-199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倡导医药行业的改革和技术创新。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依赖进口技术和药品,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然而,面对巨大的需求和市场潜力,中国政府积极吸引国外资本和技术,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支持措施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1996-2010年)从1996年起,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建设。

这些措施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并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和人才。

在这一阶段,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和成果。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原料药生产国,研发并上市了一批重要的创新药物,如人用乙类肝炎疫苗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同时,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始形成了一些以国内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如上海浦东医药产业基地和北京生命科学园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第三步:全面提升阶段(2011年至今)近年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

在国家层面上,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新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目标和措施。

同时,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科研资助和人才引进等措施,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

国办发〔2012〕2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2〕2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二年四月十四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2012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开局之年。

为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巩固扩大医改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医改,现提出2012年医改主要工作安排如下: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精神,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保持医改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保持医改良好势头,为实现“十二五”阶段性改革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任务(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1.1.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新生儿参保管理工作。

继续推进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困难群体参保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2012年中国医药政策大盘点

2012年中国医药政策大盘点

2012年中国医药政策大盘点摘自中国医药网编辑/王敏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政策多次调整,受到经济体制改革、宏观形势、政策逻辑和配套等的直接影响。

其中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更多地思索。

理性的展望未来必先取决于能否客观地理清我们当下的历史位置。

2012,是当之无愧的医药政策年。

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医药政策数量多、质量高,而在“漫天飞舞”的政策当中,总有一些政策让人“无法忘却”,如新版GMP、限抗令、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票据整治等等。

这些新政或有所突破,或触及体制,或聚焦热点,或影响深远,有的政策受到赞誉,也有的遭到抨击,但不管如何,都对医药产业当下及未来发展“添上了一把火”。

1、政策:2012年1月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实施工作的通知;2012年2月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修订药品GMP情况摸底调查做好分类指导工作的通知;2012年5月,药监局要求眼内注射液,眼内插入剂,供手术、伤口、角膜穿透伤用的眼用制剂以及眼用液体制剂在2013年12月前达到新版GMP 要求,其他眼用制剂在2015年12月前达到新版GMP要求。

点评:由于种种原因,新版GMP在2011年的实施进展缓慢,这也导致2012年初国家就连续出台了两项新政,既有宏观层面的助推,又有操作层面的指导。

特别是对于药企的摸底和指导,由于企业对新版GMP理解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耗费时间长、投入成本大,在了解企业从设计到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新版GMP认证。

不过,国家还缺少一些鼓励政策或硬性措施,如招标和定价上给予扶持、资金税收优惠等。

2、政策:2012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选择300个左右的县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力争2013年上半年总结评估,形成基本路子,为2015年实现县级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打好基础。

2012年9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按照建机制、控费用、调结构、强监管的原则,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收付费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整理]2012年-2013年4月中国制药企业变化及并购案例

[整理]2012年-2013年4月中国制药企业变化及并购案例

2012年-2013年4月中国制药企业变化及并
购案例
一、企业数量变化
二、企业省份变化
三、针剂药企变化
1、2012年9月全国针剂药企:1441家。

2、 2013年4月全国针剂药企数量:1236家。

3、全国减少数量:205家,减少率:14.2%。

在总减少数中占18.72%。

四、滴眼液药企变化
五、药企法人变化
六、药企减少数量省份
2012-2013年上市制药企业并购总结
2012-2013年4月上市制药企业并购的
几种模式
1、现金收购股权;
2、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3、增资控股;
4、间接收购;
5、换股吸收合并;
6、对赌协议;
7、增资,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8、部分现金收购有形、无形资产,其余部分用以销售提成
方式支付;
9、海外收购;
10、收购部分股权再增资;
11、增资后,再收购股权;
12、合资设立公司。

注:2012-2013年4月,上市公司共发生的并购金额约为102.5亿元(不计换股),涉及约65件,平均1.577亿元。

2012年5月16日~6月18日国内外大事记

2012年5月16日~6月18日国内外大事记

2012年5月16日~6月18日国内外大事记1、“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倾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

会议确定,“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等。

2、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启动5月22日,深交所对外发布《深交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及配套指南,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

这将打破大企业垄断债券市场的局面。

同时,深交所明确表示,由于对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人没有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的门槛要求,该债券是完全市场化的信用债券品种,合格投资者依据发行人信息披露文件独立进行投资判断,自行承担风险。

3、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国务院国资委5月25日发布《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14条具体意见。

指导意见规定,民间投资主体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方式出资;可以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4、袭击事件危及叙利亚和平进程5月25日,叙利亚中部胡拉镇发生政府军与反对派之间的武装冲突。

冲突造成至少108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49名10岁以下的儿童与32名妇女。

叙利亚官方5月31日说,经过几天的调查,初步断定,800名持有重武器的武装分子制造了此次屠杀事件。

袭击事件为安南调解计划增添了更多变数,同时为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前景蒙上了阴影。

5、中医药“十二五”规划出炉新华社5月29日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指出,到2015年,力争100%的地市建有地市级中医医院,70%的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罗欣药业的大事记

罗欣药业的大事记

罗欣药业的大事记1988年8月8日——临沂市罗庄药材经营部开始筹建,艰苦创业开始1988年11月6日——临沂市罗庄药材经营部开始试营业,一个月后正式开业1989年3月8日——在罗庄经委招待所召开第一次业务洽谈会,邀请近30家医院参加,到达贵宾近100人,成功达成购销协议,后连续8年保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业务洽谈会1989年12月5日——得到第一笔8万元银行贷款,为公司运营注入了一笔宝贵的资金1991年3月18日——沂罗大药店开业1993年1月15日——临沂市罗庄药材经营部更名为山东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药业公司,成为从小药铺到大公司发展的转折点1995年3月22日——山东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药业公司成功收购临沂市粮食局粮油加工厂1995年3月22日——山东罗欣制药厂建厂动工,标志着公司开始进军第二产业1995年4月22日——山东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药业公司更名为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医药公司,获取两证一照经营资格1995年11月30日——山东罗欣制药厂第一批产品13个品种获得批准生产1995年12月8日——山东罗欣制药厂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揭开了向工商一体企业迈进的新一页1996年5月18日——山东罗欣制药厂投产运行1997年8月11日——山东罗欣制药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向现代化制药企业又迈进了一步1997年8月11日——国家级新药捷力获得批准生产,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品基础1997年10月10日——国家级新药捷力上市的新闻发布会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楼召开1999年9月1日——临沂市罗庄区医药公司召开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将公司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持有股份成为企业的股东2000年8月16日——举行固体制剂新车间奠基仪式,实施GMP管理的推进2001年4月30日——开始实施对山东罗欣制药厂改制,举行设立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签字仪式,为公司股票上市打好了铺垫2001年6月18日----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顺利召开2001年11月30日——山东罗欣制药厂改制成功,改制为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符合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形成了以临沂罗欣医药有限公司控股、沈阳药科大学、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国风集团胶州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临沂市医药集团总公司等共11家发起人共同设立的多渠道投资公司2001年12月10日——临沂市罗庄区医药公司增资扩股,更名为临沂罗欣医药有限公司2001年11月18日——举行冻干粉针、粉针及头孢菌素原料车间奠基仪式,这标志着公司开始向多剂型规模化2001年12月22日——新固体制剂车间GMP认证顺利通过,成为全国第一批通过认证的车间之一2002年7月2日——沂罗大药店搬迁扩大开业,并成为医保定点单位2002年8月23日——粉针分装、冻干粉针、原料药三个车间通过GMP 认证并投产,使企业产能扩大,剂型增多,企业进入快速发展2003年3月13日----公司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冻干粉针国内首家上市,填补了临沂市内粉针生产的空白、冻干粉针生产的空白、国家一类新药产品的空白2003年3月26日——在临沂陶然居大酒店举行了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冻干粉针国内首家上市新闻发布会,轰动全国各地客商前来签订了众多购销协议2003年3月31日——企业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5月26日——获得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2年度民营经济纳税20强”称号2003年6月6日----临沂罗欣医药有限公司新址建设工程奠基动工2003年10月19日——参加成都全国药品交易会,并在成都银河王朝大酒店成功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时与800多家客商签订了供销协议2003年11月16日——临沂罗欣医药有限公司迁至新址:罗庄区规划路与湖东二路交汇处2004年2月28日——临沂罗欣医药有限公司通过GSP认证2004年2月28日——在临沂陶然居大酒店成功举行了多个新产品上市、GSP认证通过的新闻发布会2004年3月13日——参加了安徽合肥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特装),新产品受到全国各地客商关注,与客户签订了大量产品订单2004年5月25日——参加了江苏南京第52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春季交易会,开展了原料药等的信息技术交流2004年6月17日——获得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3年度民营经济纳税20强”称号2004年7月26日——参加了上海2004第四届全国新特药、非处方药、医保用药展览会2004年9月4日——参加了青岛第39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并举行新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有力地推动了产品市场的拓展2005年1月19日——在临沂新闻大厦隆重举行了客户答谢会暨新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加深了与全国客户的友谊,2005年2月16日——罗欣二期扩建工程奠基动工,主要建设项目有新建原料车间、口服头孢系列产品车间、粉针分装车间、质量管理中心、科技大楼及配套设施2005年4月2日——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53届全国药品交易会,进一步推动公司的产品销售,进一步促进了销售网络的全面建设2005年5月26日——公司获得第100个生产批件: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胶囊(国药准字H20050941)”,罗欣的创新、研发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5年6月6日——获得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民营经济纳税20强”称号2005年8月25日——参加在南京举办的第40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并在希尔顿大酒店隆重举行新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2005年10月28日——举行科技大楼开工奠基仪式,建成后的科技大楼成为罗欣标志性建筑,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科研发展2005年11月28日——在香港港丽酒店举行罗欣药业股票上市新闻发布会2005年12月1日——参加在重庆举办的第54届全国药品交易会,推动了公司产品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2005年12月9日——罗欣药业股份于香港H股成功上市,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为公司再一次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2006年1月6日——获得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5年度民营经济50强”称号2006年2月18日——在临沂陶然居大酒店隆重举行“罗欣药业在香港H股上市新闻发布会暨客户答谢会”,促进公司资本市场和产品经营市场同时大踏步向前发展2006年2月20日——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50强民营企业”荣誉称号2006年4月19日——参加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55届全国新特药展览会,拓展了更加成熟的市场网络2006年5月19日——众多香港主流媒体参观罗欣药业厂房,品牌和知名度在境外获得大幅提升2006年6月21日——获得第200个生产批件“注射用硫普罗宁(国药准字H20066258)”,标志着公司的科研开发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6年10月27日——罗欣药业二期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举行了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暨管理中心大楼落成庆典仪式,这快速推动了公司的科研开发、人才聚集、品牌的提升,企业快速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2006年11月16日——罗欣商标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进一步提升了“罗欣”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效地加强了对企业商标的保护力度,带动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2006年12月1日——参加在深圳举办的第5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并举行新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600多人参加发布会,标志着公司已发展成为受人瞩目的企业,行业地位越来越高2007年1月16日——公司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力药企”称号,成为医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十大药企之一2007年2月8日——获得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6年度民营经济50强”称号2007年4月16日——参加在大连举办的第5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2007年4月19日——荣登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成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公司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7年5月16日——罗欣药业三期扩建工程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标志着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2007年6月7日——罗欣医药城一期工程奠基动工,拓展药品物流业务,充分发挥工商一体的优势,企业又坚实的向前迈进了一步2007年8月2日——参加在厦门举办的第42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进一步推动了罗欣品牌的提升2007年11月16日——罗欣药业股份获得全球众多投资者关注,市值快速提升,高达40.5亿元2007年12月6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第58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并隆重举行新产品上市、三期工程建设、打造罗欣医药城建设、合资成立齐鲁罗欣医药公司等新闻发布会,公司已经驶入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2月27日——获得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7年度民营经济100强”称号2008年4月7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莅临公司视察,对企业努力创造自主品牌、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4月15日——参加在中国西安举办的第59届全国药品交易会2008年5月7日——成功投资齐鲁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揭开了资本运营和产品市场经营结合的新篇章2008年6月16日——三期产能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并通过GMP认证,公司的产能进一步扩张,为实现公司的“十一五”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7月18日——沈阳药科大学罗欣集团教学基地2008级新生开课,产学研的结合更加深化,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科研开发实力2008年9月3日——参加了在中国烟台举办的第43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2008年9月17日---罗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认证通过2008年10月7日——罗欣医药城一期工程药品物流暨药品批发超市隆重开业2008年10月23日---沈阳药科大学罗欣药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沈阳药科大学罗欣药业教学培养基地、沈阳药科大学罗欣药业实习基地在罗欣揭牌成立2008年11月25日----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山东省医药行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2008年12月14日----参加了中国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60届全国药品交易会。

中国医药发展大事记

中国医药发展大事记

中国医药发展大事记
以下是中国医药发展的重要事件: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大力支持医药事业,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并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1958年,中国政府实施大跃进政策,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农
村大规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并扩大农村医疗服务覆盖面。

- 196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为中国医学科研和教育的发
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医药事业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药品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 2009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引起了国
内外的关注,也加速了中国医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 201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取代原国家卫生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负责卫生健康事业的管理和领导。

- 2018年,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实行了药品零差率政策,旨
在降低药品价格,改善患者用药环境。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国通过大规模的检测、隔离
和疫苗研发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并成功研发了多种新冠疫苗。

这些事件以及其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改善医疗条件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到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价格控制,中国的医药事业逐步发展壮大,为国家的健康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06-19 2012年,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与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0297个,比上年减少4092个(主要原因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后村卫生室合并)。

其中:医院231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262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083个。

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11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538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57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3384个,民营医院9786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624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989个),二级医院6566个,一级医院5962个,未定级医院9018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3814个,100-199张医院3488个,200-499张医院3508个,500-799张医院1301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059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3562个,乡镇卫生院37097个,诊所和医务室177798个,村卫生室653419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766个,比上年减少475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6个、县(区、县级市)级2808个。

卫生监督机构3088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9个、县(区、县级市)级2633个,另有7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9个其他行政部门承担卫生监督职责。

(二)床位数。

201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72.5万张,其中:医院416.1万张(占72.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4万张(占23.1%)。

2023年中医药大事记文字内容

2023年中医药大事记文字内容

2023年中医药大事记1. 中医药立法环境的变革2023年,我国将正式实施《中医药法》,这将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保护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医药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医药立法环境的变革,为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这背景下,中医药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健康、稳定、规范的发展。

2. 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023年,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中医药传统经典的整理、研究和传承工作,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这将为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增强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 中医药科研技术的创新突破2023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医药科研技术的创新突破。

预计在中医药领域将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4. 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的拓展2023年,我国将加强与国际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合作交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这将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产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个人观点: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法》的出台,标志着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中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2023年,中医药立法环境的变革、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医药科研技术的创新突破、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的拓展,这些将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医药产业将在政策的引领下蓬勃发展,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我国智慧和力量。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我愿意随时为你提供更多的写作支持。

2023年,中医药产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和发展,为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2年度统计年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2年度统计年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2年度统计年报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截至2012年底,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各级行政机构共计2983个、事业单位1904个。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机构共下达编制61544个(不含工勤编制),到岗56894人,其中:领导班子人员现有10635人。

事业单位共下达编制42053名,到岗人员36678人。

二、药品注册情况2012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250件,新药证书13件,批准文号82件,新药证书及批准文号23件。

(其中: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中的1至5类批准生产7个品种,批准临床2个品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中的1.1至1.5类批准生产9个品种,批准临床48个品种;生物制品注册分类中的1类批准生产0个品种,批准临床8个品种。

)2012年全年批准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的临床申请72件,新药证书2件,生产9件,新药证书及生产34件。

2012年全年批准仿制药临床申请85件,生产申请296件。

2012年全年批准进口药品临床申请238件,批准上市申请33件。

2012年全年国家局共批准药品补充申请2013件,备案483件。

全国各省局共批准药品补充申请4594件,备案18443件。

2012年全年国家局和省局共批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申请334件,再注册申请324件,补充申请158件。

三、保健食品、化妆品注册情况2012年全年批准的保健食品初次注册申请653件,批准变更申请884件,批准技术转让申请130件。

2012年全年批准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首次申报2210件,延续828件,变更534件。

2012年全年批准进口非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首次备案8687件,延续1373件,变更766件。

四、医疗器械注册情况2012年全国共批准Ⅰ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4331件,重新注册2739件;Ⅱ类首次注册3637件,重新注册3300件;批准Ⅲ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913件,重新注册1628件;港澳台器械首次注册215件,重新注册72件;进口器械首次注册3517件,重新注册4181件。

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1. 1950-1960年代:中国制药行业起步阶段,建立了一些国有制药企业,并开始生产基础药物。

2. 1970-1980年代: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加快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引进了一些国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1990年代:中国制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药品市场逐渐开放,外资制药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4. 2000年代:中国制药行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三大制药市场。

国内制药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的制药出口也大幅增长。

5. 2010年代至今:中国制药行业继续快速发展。

国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研发和提高药品质量,推动制药行业向高端领域转型升级。

总体来说,中国制药行业经历了起步阶段、增长阶段和转型升级阶段,逐渐成为全球制药行业重要的力量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制药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篇】一、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于10月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发展卫生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提出加快医药卫生体系建设、各项重点工作以及保障措施。

【时代方略点评】卫生投入持续加大,刺激药品市场需求。

“规划”规定未来五年各级政府卫生投入在不低于前三年基础上有所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个人支出控制在30%以下。

“基药制度”执行力加强,基药市场空间扩大,利好优质基药企业,中小规模企业面临营销战略转型。

“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全覆盖;所有零售药店和其他医疗机构都应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报销比率将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中药、民族药企业迎来新机会,应把握政策机遇,借力发展。

现有地、县两级中医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进行建设,覆盖率争取100%;中医临床科室主要病种,中医治疗率达50%。

二、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医药行业发展目标如下:目标项指标总体规模产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发展领域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新型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加快推进各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基药供应确保基本药物供应。

基本药物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效满足临床需求。

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主要品种销售前20 位企业占80%以上市场份额创新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获得新药证书的原创药物达到30 个以上,开发30 个以上通用名药物新品种,完成200 个以上医药大品种的改造升级,开发50个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医疗器械品种行业标准质量安全上水平。

全国药品生产100%符合新版GMP要求,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加快国际认证步伐,200个以上化学原料药品种通过美国FDA 检查或获得欧盟COS 证书,80 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WHO 的GMP认证产业集中产业集中度提高。

到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500 亿元的企业达到5 个以上,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 个以上,前100 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国际竞争国际竞争力提升。

医药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

改善出口结构,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种显著增多,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200 个以上通用名药物制剂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

“走出去”迈出实质步伐,50 家以上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环保节能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时代方略点评】医药工业持续稳健成长。

医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目标分别为20%和16%,而“十一五”的增长情况分别为23%和15.4%。

由于“十二五”工业总产值基数大于“十一五”同期,20%是一个常态化的增长率目标。

未来企业数量将在兼并重组中减少,优质资源持续向优势企业靠拢。

2015年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比将达50%以上,销售收入超500亿企业达5个以上,超百亿企业达100个以上。

对比2011年制药工业企业情况,政策推动产业集中,汰弱留强。

企业必须由规模扩大向质量提升转变。

国家强调提升质量和效益,强调创新与质量安全,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对原料药企业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另外,提高药品审批技术门槛意味着企业获得批文的难度增加,这要求企业不断提高新药研发水平。

基药生产企业需要具备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能力。

政府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将保障基药供应,推进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主要品种销量居前的20位企业将占80%的“基药”市场份额。

企业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把握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参与基药竞争。

三、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随后出台。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信息化建设、标准提高等重点工作已在按要求、进度推进。

【时代方略点评】企业必须权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关系,积极进行新版GMP认证工作。

规划要求生产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全面达到新版GMP的要求,药品才能上市;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认证,拟出台引导和鼓励政策,在医保、价格、招标等方面给予优惠。

短期的建设成本投入将给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保障。

药品质量安全成为企业“第一生命线”。

规划表明国家将加大监督力度,严抓药品安全,强调药品全过程质量监督;提高药品检测能力;健全药品上市再评价和风险评估机制;严厉打击药品违法广告。

四、2012年药品两轮降价3月30日,国家发改委对消化类药品等价格作出大幅调整,涉及286个品种或品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17%。

10月8日起调整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幅为17%。

历年行政性降价金额评估(数据来源:南方所,时代方略整理)次数时间段降价评估金额(亿元)1-597-99年64.26-82000年33.49-112001年4412-1402-03年5015-1604-05年6517-202006年11921-252007年188262010年20272011.3100282011.850292012.330302012.9降幅17%【时代方略点评】外资企业单独定价优势逐步减少,但产品覆盖率或会加大。

此次药品降价主要针对“日费用”较高的昂贵药品,对低廉的药品价格不作调整。

调整主要针对外资原研药,属于高端药品领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资药企相关产品的销售毛利率。

缩小单独定价和统一定价的差距,保证了内外公平。

降价对象转向高利产品,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冲击。

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和血液系统品种都是重大疾病用药多、价格高、技术门槛高、原研进口药居多。

发改委已经对近年调价较少的肿瘤药动刀,下一步调价的重点品类或可能为中药品种。

五、2012版基药目录扩容11月20日,陈竺在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上表示,年内将发布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新版基药目录的适用范围将从基层医疗机构扩至各级医院。

2009年8月18日,卫生部等9部门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基药目录“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

因此2012年正好是调整窗口期。

到2011年7月,基药制度已经在全国各省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实现了全覆盖,并开始向二三级医院进军,一些省份对二三级医院使用基药的数量和金额做出了硬性规定。

2012版基药目录调整,这使一些对基药制度持观望态度的企业也开始跃跃欲试。

【时代方略点评】产品进入基药目录机会增多,企业需要关注新增品种动向,早做准备。

企业基药市场将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区域。

新目录有望在医药品种数量和目录适用范围等方面扩展,预计在原版目录基础上增加200多种药品,未来将不允许各地再自行增补地方版基药品种,国家基药目录将是完整版。

中药、民族药产品增多,企业实现收益回报可能性增大。

中药品种大幅增加,相对于化学制剂同质化明显态势,中药独家或类独家品种多、有价格优势,这将成为新版基药扩容后,部分药企盈利增长点。

六、SFDA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启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注册司组织召开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企业座谈会”,会后提出一致性评价讨论稿。

按照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的统计,未来4年我国将完成涉及570个化药品种、3.3万个批准文号、24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

【时代方略点评】国内医药企业压力增大,需着力改进工艺、提升产品水平。

对达到要求的品种,国家在定价、医保、招标等方面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达不到要求的品种,坚决予以淘汰。

大量中小规模生产企业将面临技术和资金的双重考验。

外资企业借机扩大市场份额。

SFDA有意将此工作与新版GMP及药典的实施、药品标准提高等工作相结合,形成“组合拳”,合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升,外资原研药可能借此机会进一步挤压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

七、规范药品流通环节商务部发布的2012年第58号公告中,五项药品流通行业标准确定将于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

这五项药品流通行业标准为:《药品批发企业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药品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药品流通企业通用岗位设置规范》。

【时代方略点评】有实力的企业应提升企业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药品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商务部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和监督药品流通企业,认真执行五项标准。

鼓励实力企业积极发挥骨干作用,在执行五项标准中带头示范。

流通业准入门槛提高,不合规的流通企业将没有生存空间。

该规范设定连锁零售药店和药品流通企业的分级标准,并首次在国家层面出台药品流通行业职业经理人标准。

未达标企业将被淘汰。

八、SFDA部分权利下放地方11月12日,广东省药监局对外发布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已于近日作出“关于广东省先行先试药品审评审批机制改革”的批复,药监改革有望提速。

【时代方略点评】有利于产品转让与上市,加快药品产业化速度,促进产业要素流动。

所涉及的药品产业化阶段包括:药品专利买卖、生产专利买卖、药品委托代加工,审批技术操作简单,对区域医药产业有一定促进作用。

新药技术转让、药品生产技术转让等内容的审批原本需要一年左右,下放到地方后,可能仅需要2—3个月。

药监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给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药品审批的效率问题一直较突出,国家局在2011年的药品注册审批年度报告中就曾明确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中央集中审评”和国家管控的“区域性药品审评中心辅助审评“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省局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能力,授权有资质的省局承担部分药品注册申请事项。

本次试点可以看作是一种药监改革提速的政策信号。

【行业篇】一、基层市场,医药企业的“必争之地”受中国医改政策影响,基层市场逐渐成为独立于医院终端、零售终端的一个特殊市场,据BCG2012年度报告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县级医院药品市场规模将达2800亿元人民币,此后仍将继续增长。

时代方略点评: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格局变化,调整营销战略和产品结构,市场重心应根据政策导向进行倾斜,制定针对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市场的针对性、个性化营销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