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案例 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第一篇: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附件3: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案例推荐:我会整理小书包一、活动目标1.了解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

3.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小学生的书包若干,玩具熊一个,文具盒及各种文具,大小不一的书本。

三、活动过程1.说说我书包里的朋友(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书包,请幼儿说说书包里应该放哪些物品。

(2)教师逐个拿出书包里的物品,请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和用途等。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书包里有哪些物品。

2.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1)讨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幼儿分组讨论,请各组代表说出本组的看法。

师幼小结:小学与幼儿园相比,有很多的不同。

小学要学会自己背书包、整理文具盒;早上上学要比幼儿园早,上学不能迟到早退,要戴红领巾,不能带玩具,书包里会有很多文具、书本……(2)教师:你知道上小学一年级需要哪些物品吗?引导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上小学一年级需要一个书包和各种文具,如:文具盒、铅笔、橡皮擦、削笔刀等。

(4)教师:上小学后,还会有一些大小不一的书本,如果书本和所需的文具用品都乱扔在书包里好吗?引导幼儿了解上小学一年级了,学会整理书包很重要。

3.整理我的小书包(1)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书包变得整齐呢?激发幼儿整理自己书包的兴趣。

(2)请幼儿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要求将自己带来的物品整齐地放进自己的书包。

(3)整理完毕后,幼儿互相检查并评比出“最整洁书包”一名,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请整理得最棒的小朋友边示范边分享自己整理、摆放物品的方法。

4.游戏:取物比赛(1)请幼儿将练习本以最快的速度从书包里拿出来,看谁拿得快。

(2)交流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拿得快,有的拿得慢?(3)教师小结:整理书包要按照分类的方法,分别摆放。

如:将书本、铅笔盒、练习本等物品进行分类摆放,放在书包不同的夹层里,记住物品摆放的位置,这样就方便拿取了。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础教育JI CHU JIAO YU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阎瑞晓 姚锦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金茂湾分园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1 问题的提出早晨入园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幕:“老师,我忘了带……”“老师,我妈妈忘给我带了……”“老师,爸爸妈妈没和我说”……显然,这是幼儿任务意识淡薄的表现,容易忘记任务,也常常将责任推卸到家长身上。

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很多家长急于在智力上投资,而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实,入学问题不只是知识和技能问题,更是习惯养成和心理准备问题,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2 任务意识及培养目标培养幼儿任务意识,首先要理清任务意识的内涵及具体目标。

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所应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主要由对任务的感知、完成任务的自我评价及任务行为的自我调节三部分构成。

具体指导目标包括:逐步树立完成任务的意识,掌握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及同伴完成任务的行为,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萌发责任感和乐于执行任务的情感态度,能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并具有坚持性和持久性。

3 “芽芽任务日记”的建立历程“芽芽任务日记”是幼儿自主记录每日任务,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评价的一种任务清单。

在和幼儿共同创立、调整任务日记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交流讨论——激发任务意识”、“符号设计——共研记录方式”、“家园互通——保障任务达成”、“特色评价——内化任务行动”四部曲。

3.1 交流讨论——激发任务意识针对很多幼儿容易忘记任务、依赖父母的现象,我们在班级里展开了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活动,运用任务引导、激发参与等策略,引导幼儿探究记住小任务的方法。

活动一:《我能记任务》。

活动设置故事情景,以露露总是忘记任务的苦恼引导幼儿体会任务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在讨论、交流中帮助露露想办法。

活动中,幼儿想出每天给她打电话、录音、画画、发微信等多种方式,教师引领幼儿在互动讨论中引出记录任务清单的重要性。

大班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摘要规则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意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3~6岁幼儿正是规则意识萌芽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抓住契机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是保障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安全有序地开展,也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规则教育、意识培养、幼儿行为一、以幼儿为中心,确保规则性游戏丰富多样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围绕幼儿的学开展,教学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

据调查,当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将规则性游戏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规则性游戏的价值主要是为教学服务。

游戏要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

因此,幼儿教师需善于观察幼儿,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分析教学内容,开发丰富多样、富有趣味的规则性游戏,如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等,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在幼儿自由活动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主地进行规则性游戏。

幼儿在自由活动环节的规则性游戏与在教学活动中的规则性游戏不同。

教学活动中的规则性游戏主要是为教学服务,游戏规则由教师制订,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幼儿只能按照教师制订的规则进行游戏。

在自由活动环节的规则性游戏中,幼儿能享受更多的自由,游戏的内容、规则均由幼儿自行商定,幼儿可以自由组队,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在自由自主的规则性游戏中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因此,教师应鼓励大班幼儿自行开发规则性游戏,并为游戏规则的制订、游戏开展提供物质条件及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二、以规则为核心,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规则性游戏的特性在于游戏规则。

规则就是游戏的核心,就是开展游戏的“章法”,也是影响游戏质量、游戏趣味性及游戏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作为幼儿游戏开展的组织者、助推者,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必须先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

幼儿园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方案

幼儿园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方案

幼儿园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方案导语: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下面是我园的活动方案:一、案例背景:《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这一课题对大班幼儿及家长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案例描述: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孩子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变为小学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孩子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为此,我们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与独立意识、情商发展、学习适应性等教研内容进行了研讨。

在大班年段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对大班幼儿的摸底调查、测验、经验总结、教师资料整理和认知辩论。

研讨前的准备,分两组进行,一组教师做好对孩子现有能力的摸底工作,另一组教师对幼儿园与小学两类教育机构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综合结果如下:1、学习时间不一样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5 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4~5 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 倍。

2、生活制度不一样幼儿园强调一日活动的五交替,所以,活动动静、强弱得当,适合孩子的特点。

小学只有体育课,音乐课,活动课等才能让孩子动起来,孩子就会坐不住。

3、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活动,强调孩子的动手操作,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计划严格实施,所以,以听为主,孩子就会觉得小学不如幼儿园,没有玩具,没有游戏,不好玩。

4、睡眠时间不一样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园内午睡二个半小时,晚上基本上从8:30~7:00,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小学的孩子,有的因为借读,择校等种种原因,离学校比较远,中午无法午休,再加上上学时间早(7:30),晚上有的孩子要做作业,睡得也较晚,所以,才入学的孩子常会无精打采,哈气连片。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最新9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最新9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最新9篇)幼儿园幼小衔接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手指弹纸球的基本方法,锻炼手指力量。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增强目测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音乐、小纸球、桌子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排成四路纵队。

(2)准备操练习:要求幼儿能与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精神。

2.基本部分。

(1)手指操活动。

(2)-让幼儿跟音乐做手指操。

(3)手指游戏。

请幼儿说说、做做,有哪些手指游戏。

3.学习弹纸球游戏。

(1)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放,身体前,用力蹬地头向前方。

(2)幼儿集体徒手练习3—5次,教师注意观察加强个别指导。

(3)请幼儿分组开始手指弹纸球游戏。

4.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探索纸的更多玩法。

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生活呢?这需要幼儿园、家长两方的合力,我园在今年的幼小衔接工作上具体做了以下的计划。

二、工作目标:1、重视衔接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通过活动,使大大班教师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通过活动,使幼儿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三、具体措施:1、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探讨适合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有效途径。

及时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拼音等)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2、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学校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

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

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

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摘要: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与小学是不同的学习阶段,两者之间教学理念各异,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小学学习,其均会产生较大的不适感,随之影响学习效果。

基于此,应重视幼小衔接过程,强化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本文结合当前阶段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现状,提出切实、有效的任务意识培养方式。

关键词:幼小衔接;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引言:目前,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教育部对此发布了相关教育指点条例,指出幼儿在进入小学前,要做好学习、生活、社会、身心等方面准备,其中社会准备主要有任务意识,诚实守信等内容。

1建立活动环境,明确任务要求幼儿存在任务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明确任务要求,例如大班幼儿开展班级小助手任务活动时,任务是早上来到班级打扫自己位置卫生,摆好桌面文具等,一些幼儿通常只完成其中一两件任务便自由玩耍,教师问其原因,幼儿会根据自身认知说明已经完成任务才玩耍的。

对此,为解决幼儿明确任务要求内容,需要建立与之相符合的活动环境。

幼儿教育相关规定,环境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应将其合理高效利用,创建不同的教学环境,推动幼儿发展。

对于任务要求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设定任务内容,使用自己可以确定的方式进行记录,在记录的作用下,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明确自己设定的任务要求内容。

在幼儿教育期间,幼儿经常会将玩过的玩具,穿过的衣服,使用后的毛巾等乱扔、乱丢,一些相同的衣服、毛巾等物品,教师无法有效区分,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任务要求,并建立针对性的活动环境,促使幼儿可以自发将自己的衣服等物品带走,并及时收拾使用过的玩具。

对于缺少任务要求认知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建立相对明确的任务目标,例如:将垃圾丢入垃圾桶中等,防止过多任务要求造成幼儿认知困难。

幼儿的学习发展通常是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下实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建相符的活动环境,促使幼儿更容易明确任务要求内容。

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小衔接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整体系统,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关键词:幼小衔接任务意识责任心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从这几方面开展工作。

1.给与充分的衔接时间。

从孩子上大班第一个学期开始,到进入小学的这一年时间,都是幼小衔接的工作时间。

只有幼小衔接时间够充分,才能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各个环节的衔接。

在这期间,幼儿教师可带幼儿参观小学。

让幼儿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适应小学教育环境,不但有教育效果,而且还能让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小学学习产生期待和憧憬。

2.重视教育内容的衔接。

教师要重视幼儿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不但要对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更要对他们的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进行训练,特别要注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幼儿教师可以把小学生行为准则解释给幼儿听,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要求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学习小学生一样刻苦学习。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内容、手段不同。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片面性,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只注重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题,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太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2.作息制度、生活管理不同。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启蒙教育。

而在幼儿教育中,任务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探讨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

它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小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在幼小衔接中,任务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因为任务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意识的概念及其培养任务意识是指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主动地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来说,任务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意识。

幼儿应该明确学习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2.策略意识。

幼儿应该知道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组织学习、寻找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3.自我监控意识。

幼儿应该学会自我监控和评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呢?1.以情境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让幼儿参与故事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

比如,组织幼儿进行拼图、搭积木等游戏,让幼儿体验到任务完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任务意识。

3.注重任务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

三、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策略在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尤为重要。

因为大班幼儿已经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但又不太懂得如何自我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

因此,针对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策略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目标要明确。

幼教知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中的幼小衔接

幼教知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中的幼小衔接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中的幼小衔接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活动和小学的活动有着诸多的不同。

幼儿从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园进入到以正规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一生打好基础,也要为了入小学做好准备。

入学是幼儿生活的新起点。

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幼儿园大班教师应在一日活动常规中体现幼小衔接。

1、作息时间的调整由于入学后基本没有了午睡,又由于幼儿的脑力劳动负担大大超过了入学,所以,在入学前这段时间,需要家园配合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保证幼儿睡眠充足,并养成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这样入学后,才不会响幼儿的学习效果。

还要要求幼儿早晨8:0上幼儿园不能迟到,如果迟到了就不能得到好看的贴纸。

2、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班级中适当开展书写活动,教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和书写姿势,让他们学会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具。

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独立学习的能力:提示他们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要学会自己检查;学习时要专心,不能一边学习一边做其它的事情等。

在大班的下学期,教师还可以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擦、作业本、拼音本、图书等,让幼儿了解这些用品的名称和作用。

每天让幼儿自己整理书包,让他们学会有序整理书包,并能够按书包的构造有序安放物品:把水瓶放在书包两侧的网兜内、把作业本放在书包前边的小袋内等,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时间观念的建立可以从认识时间、感知时间的长短、遵守规定的时间、学习安排时间等几方面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教师可以教幼儿认识时钟,认识一分钟、一小时、整点、半点;公布班级活动时间,每日请值日生提示老师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比如,10:00时,值日生就会告诉老师10:00了,该吃加餐了;11:30时,要吃中饭了;下午5:00了,爸爸妈妈快来接了……渐渐地,幼儿把时间和活动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体验10分钟有多长及10分钟可以做什么等。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中小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中小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中小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摘要:幼小衔接的成败关系到儿童的长期成长,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是为后一步的发展做好铺垫,而且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幼儿在变化外部环境中重新适应的一个过程。

有些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会出现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不适应的情况,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分析幼儿任务意识,可以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为小学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任务意识;策略;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之星,而教育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制度建设,幼儿园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的连通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实际发展。

为此,加强对学生的任务意识的培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升入小学后的学习和生活。

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异同点和内在联系,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探索有效、多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现状分析随着“双减”教育理念、核心素养育人思想在小学教育中的落实,现代化的教育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但是受到幼儿心理成熟度、年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小班幼儿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在家庭生活中对父母形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无法融入集体性的活动中。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环境、伙伴和教师熟悉了,但是又要升入小学,不免产生不舍、排斥、不适应等心理。

给后续小学学习、生活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幼儿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幼小衔接教育中面临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入学前缺少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和体验在当前已知的幼儿园中,除了少数公立幼儿园可以在大班期间与周围的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外,大部分私立幼儿园都与周围的学校缺乏联系、交流和沟通。

幼小衔接教育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教育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教育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作者:周榅玉来源:《教育·教育实践》2024年第06期幼小衔接教育在培养幼儿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大班幼儿而言,其思维和行为都会逐渐向小学过渡,因此培养其任务意识成为重要的教育方向。

本文探讨了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策略,以期为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任务意识是指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会明确自己的任务,并完成自己的任务。

任务意识在幼儿期是比较薄弱的,这与幼儿的心智发展特点有关,任务意识与任务导向、任务执行等因素密切相关。

任务导向是指幼儿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并制定计划来完成所设定的目标,这种解释通常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同时,任务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意识,让幼儿可以有目标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也可以对自己负责。

在幼小衔接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大班幼儿正是培养其任务意识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是因为大班幼儿在上小学之前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大班幼儿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知。

在这个阶段进行任务意识培养,有利于其未来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任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进行,让幼儿逐步对自己的生活有大致的了解,在培养任务意识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比如在开始时可以让幼儿每天都要对自己的一天进行规划,从简单到复杂来培养。

同时,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些小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样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一,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使大班幼儿对任务意识形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能积极应对。

第二,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的活动方式。

第三,要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使任务意识在活动中能够自然生成。

任务意识的培养应该是长期的,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幼儿对任务的看法和态度,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中来,这样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他们的任务意识。

幼儿园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幼儿园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

幼儿园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第1篇: 幼儿园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为响应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

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参观小学,初小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熟悉校园环境、教师和学生,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2、激发幼儿入学的向往之情,不断加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二、活动时间和对象(一)20xx年x月31日上午。

(二)活动对象为幼儿园大班幼儿、教师。

(三)活动点 ***小学三、活动内容和要求(一)幼儿方面1.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参观小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

2.身体方面的准备:(1)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2)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生活,我们将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1)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小学生入学幼小衔接案例及分析、措施四篇

小学生入学幼小衔接案例及分析、措施四篇

幼小衔接案例一小学一年级,对于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和同学都是陌生的,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部分学生就会不太适应。

开学初,在学校门口总会看到有那么几个一年级新生拉着家长的手哭闹着不肯进学校,或一段时间,孩子在家中哭着对家长说,“我不要读小学,我要回幼儿园”。

如果孩子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会对他今后的学习, 心里带来不良的影响,那如何帮助一年级的学生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让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呢。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案例:我班的某某某,男孩。

在开学第一天,家长把他送到学校,带他进了班级完成交接任务,要离开学校时,就使劲地拽着妈妈的手,哭着不让妈妈走,以后一个星期也有这种情况发生。

分析:原因是他年龄比较小,也由于家里是几代单传的男孩,家长与外公特别溺爱,整天呵护,与妈妈形影不离,他也整天在长辈面前撒娇,上小学后,离开妈妈的身边不是很适应,对上学就存在着恐惧心理。

措施:一、多关心,消除上学恐惧心理看到某某的这种情况,会就多关心他,多跟他聊天,以鼓励为主,夸他一天比一天乖,一天比一天勇敢,鼓励他下课多和同学玩,还叫容易适应学校生活的同学跟他玩,我也参与,和他聊一些比较随意的话题,使得他觉得班主任与幼儿园的老师一样与他亲近,慢慢消除恐惧心理,从怕上学到慢慢喜欢上学,引导他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来,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在学习上我也特意多关注他,课堂上多提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立即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从而喜欢学习。

还对她进行榜样教育,班上表现好的同学,鼓励某某向他们学习。

二、家校携手努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

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

”于是,我就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

及时了解该生在家的表现,也将他在校的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某某明白,虽然离开了妈妈的身边,但妈妈的关爱一点也没有少。

幼小衔接中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幼小衔接中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幼小衔接中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策略与方法摘要:当前,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着入学前,幼儿对任务内容怀着完成完不成无所谓心态。

在入学前,对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培养,不仅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相适应,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文章针对目前儿童任务意识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幼儿;任务;意识;家长的培养引言:在儿童初入小学阶段,如何适应这种新的教育方式是需要学习的。

当前,在幼儿衔接中,对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通过对当前存在的幼儿任务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幼儿任务意识培养进行提升的方法。

一、幼儿任务意识淡薄的成因浅析1.受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责任心差,忽视了对子女责任心的培养。

如今的儿童早就成为家长乃至长辈们关心的重点,有些被惯坏了,对儿童过于“宽容”,导致儿童任务意识淡薄。

他会责怪家长没有收拾好自己的书包;上课迟到了,埋怨家长没有及时叫自己起床等等。

如此一来,他们的依赖就更大了,责任感就更小了。

此外,还存在着一种现象,不管教师给孩子们安排了什么样的任务,他们都会忘记,从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

当他们询问起原因时,他们会用“老师,妈妈忘了”等说法来推诿责任。

很多孩子能做的事情,因为父母的宠溺,而被包办了。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会有互相推诿的行为,也就不奇怪了。

2.个性方面的因素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做事情时很容易被别的东西所吸引;因为孩子的年纪太小,他们的记忆力和兴趣爱好很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常常只记得他们喜欢的东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独占的心理,因此,他们要求自己独立活动,并有强烈的成为活动主人的愿望。

但是,因为他们的经历和行动的限制,他们对自己的行动没有很好的控制,他们做事情常常是有始无终,缺乏恒心。

二、在幼儿中培养任务感的方法1.幼儿园培养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任务意识在幼儿园中,当孩子升到大班之后,老师应该指导他们参加一些日常的班级活动,比如,参加一些值日生活动,照顾自然角,整理区角资料,让他们在老师和父母之间传递一些信息或者是一些东西,以此来提高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意识。

小学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

小学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

小学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如何切实提高小学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
在小学幼小衔接的阶段,孩子们面临的是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转变。

对于这一转变,孩子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任务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因此,提高小学幼小衔接任务意识养成,成为教师们和家长们共同的任务。

一、从家庭着手,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首先,孩子们在家庭中需要养成一定的任务意识。

家长们可以通过制定家庭规定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例如安排孩子们完成一些家务劳动等。

同时,家长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自主完成任务,如让孩子们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在学校中,启发孩子们的任务意识
其次,在学校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们,进行相关启发,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

具体做法包括:让孩子们明
白每一个任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指导孩子
们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事务管理习惯;在班级中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分工协作和任务分配。

三、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任务意识
最后,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的游戏性和兴趣性较强,教师
和家长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任
务意识,养成任务意识。

比如,可以制定一些游戏规则,要求孩
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体验任务的完成过程和成就感。

总之,对于小学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们,要提高他们的任务意
识养成,既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培养,也需要学校的精心指导和鼓励。

在实际实践中,教师和家长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和
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式,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任务
意识。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任务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孩子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在大班幼儿阶段,幼儿需要逐渐养成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计划管理等好习惯,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培养。

一、任务的培养在大班幼儿阶段,任务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大班幼儿已经进入小学阶段的前戏。

在每个学习活动中,幼儿需要逐渐养成一个自主完成任务的习惯,如自己拿课本、整理教具、清理教室等。

幼儿们逐渐形成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自我发展,还能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为了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班级或家庭中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比如让幼儿帮忙整理教室,安排座位,收拾玩具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能为幼儿自主完成任务提供一个机会。

三、计划管理的培养大班幼儿需要逐渐学会计划管理,因为在小学中,孩子需要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准备好钢笔、橡皮、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我们可以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引导孩子形成计划管理的习惯。

可以要求孩子在一天开始前做一个简单的计划,计划一天内要完成的任务,监督幼儿按时完成。

四、学习自律的培养学习自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注意力、思维、行为等各个方面。

在大班幼儿阶段,我们可以从幼儿自我管理、注意力专注、学习效率等一系列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养成学习自律的好习惯。

总之,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其中一个关键点。

在大班幼儿阶段,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通过任务的培养、激发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幼儿计划管理的能力和学习自律的好习惯,使幼儿能够在学习中做到自主、自律、自我管理。

这样,幼儿在小学中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的要求,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doc资料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doc资料

幼儿园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教育案例: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案例描述:一天下午,下班后在逛街时,到一商场遇到我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刚好他的孩子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原来那个孩子在幼儿园可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他,同伴羡慕他,我想知道他在小学表现的咋样,所以顺口问了孩子在小学的表现,他妈妈一脸的失望,说:“原来在幼儿园,你们老师都在不断的鼓励孩子,所以孩子表现的很好,可是上一年级后,老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说脑子进水了,唉!我们很忙,没时间下午放学后到学校去给孩子记作业,听说每天下午都有家长进教室去给孩子记作业。

”听了孩子家长的一席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案例分析: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

在幼儿园里,我们会时常发现幼儿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椅子倒了不会自觉扶起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扶起。

这是由于他们缺乏任务责任感,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务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扰。

我注意到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这与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并举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

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这些无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

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跨两个学段,即学前向学龄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衔接尤其关键。

多年来,幼教和小教间就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无形中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失去了自信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案例:
幼小衔接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
案例描述:一天下午,下班后在逛街时,到一商场遇到我原来带的大班幼儿的一位家长,刚好他的孩子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原来那个孩子在幼儿园可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喜欢他,同伴羡慕他,我想知道他在小学表现的咋样,所以顺口问了孩子在小学的表现,他妈妈一脸的失望,说:“原来在幼儿园,你们老师都在不断的鼓励孩子,所以孩子表现的很好,可是上一年级后,老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一次老师批评他说脑子进水了,唉!我们很忙,没时间下午放学后到学校去给孩子记作业,听说每天下午都有家长进教室去给孩子记作业。

”听了孩子家长的一席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案例分析:
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

在幼儿园里,我们会时常发现幼儿游戏之后,不能自觉地收拾、整理好玩具,椅子倒了不会自觉扶起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老师给予帮助扶起。

这是由于他们缺乏任务责任感,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

幼儿期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无忧无虑,孰不知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学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务能力差,不同程度受着自卑的干扰。

我注意到有近乎三分之一的孩子极少或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这与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幼儿园采用以游戏为主,保教并举的教学方式,幼儿还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产生的困扰。

而到了小学一年级,环境、老师的改变,特别是小学以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才使这些无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孩子产生了危机感。

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跨两个学段,即学前向学龄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衔接尤其关键。

多年来,幼教和小教间就如“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无形中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失去了自信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

现实中,通过和家长的交谈,根据已上一年级学生家长反馈,他们的孩子在入学后一段时间明显存在着许多不适应,表现
为:(1)认识不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2)缺乏完成任务的责任感,(3)缺乏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这些都是任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而任务意识薄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同时,我们也深感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入学问题不是知识与技能问题,而是心理准备问题,对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强化势在必行。

案例反思:
幼儿的任务意识主要是幼儿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带领下,有目的的完成某一任务。

为了让幼儿能顺利升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工作中主要从基本能力和责任感两方面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力
1、在自信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老师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

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老师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使幼儿有了自信,感到自己有做好这件事的能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是会自然而然形成,这对他们走向相对独立的小学大有益处。

2、在平等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

针对这一点,教师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一种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

在活动中,教师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幼儿,不事先告诉幼儿干什么,而让幼儿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3、在鼓励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儿有上进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老师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

幼儿有些微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

如姚丽丽小
朋友在班上经学帮助小朋友摆桌椅,在家能叠被子。

我经常鼓励她,“你的被子叠得真好”,“你的桌椅摆得真整齐”,让她为自己所做的事是对的感到无比自豪。

而如果她某些方面欠缺,我总是鼓励她继续努力。

如我说“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要是这样做,那么就更好了”。

在我不断的鼓励下,她明白自己什么事情做的对,什么事还须往一定方向努力才行。

可见,在老师不断的鼓励中孩子会逐渐增强成功意识感,并愿意去继续探索,学习新本领,为入小学养成了良好的完成任务能力的习惯。

二、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形成认真负责态度
1、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主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分阶段地培养幼儿任务责任感,对其走上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学生活,无疑有着极大影响。

例如,“六一”到了,大班组有个大合唱《闪闪的红星》,安排每个幼儿回家让家长协助做个红星来,一天下午我给幼儿发回去了,反复强调第二天带到幼儿园来合唱要用,可是第二天还是有几个人没带来,合唱排练时,我不失时机地针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道出:这些拿来红星的小朋友能认真记住老师分配的任务,帮了老师的大忙,是个负责的好孩子。

并让孩子们说说大家谁都没带东西来,合唱会怎么样?从而使孩子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

通过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从而逐步树立起幼儿的任务责任感,为小学生生活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在游戏练习中,逐步形成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由于幼儿喜欢游戏,又是幼儿走向生活的一种学习,如果教师能寓培养幼儿责任感于游戏中,效果将佳。

例如我在每天来园的区域活动中,每一个区的活动都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责任感。

在表演区,既要记住表演角色的对话,穿好服装如何表演;角色区中,“爸爸”“妈妈”如何照顾“娃娃”,“妈妈”怎样为“娃娃”煮东西,又如何收拾;在音乐区中,每位表演的幼儿应如何配合打击节奏,乐器如何拿、放等等,通过游戏,不认真负责的幼儿将被淘汰,逐出游戏。

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自觉地去完成某一区域的任务,无形中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3、在合理的责任目标中,强化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幼儿的心理具有情绪性,易受他人影响,做事不能有绐有终。

基于此,教师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制定可行的责任目标,促使幼儿责任感的形成。

合理的责任目标是指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的。

如我在安排幼儿每天值日生进行值日生活动中,我制定的目标有三项:(1)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2)清楚地记住各个活动中老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3)学会把教师交代的事情在一定时间内按时完成。

根据目标我制定出相应的任务,如饭后擦桌子;给孩子们分发玩具,分发午点;整理桌椅等等。

在这一定时间观念,有一定程序的值日生活动中,孩子们能根据目标认真去执行,从不会到会,从中得出了经验,掌握了值日生工作方法,从而逐步强化了孩子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强化幼儿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完成任务意识,良好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的责任感,能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同时加强家园合作,使幼儿的任务意识在家里也能得到培养,使幼儿能以最佳的心态迈进小学的大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