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
从小泉首相接连“参拜靖国神社”、“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侵华日军毒气事件”,到“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内阁成员接连“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
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
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浅谈如何改善并发展中日关系
浅谈如何改善并发展中日关系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大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在不断加强。
然而,由于历史悠久的复杂背景,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加上双方政策观念的差异也给中日关系带来了许多挑战。
因此,为了改善并发展中日关系,需要双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气氛。
历史渊源导致两国民间对彼此存在负面情绪,这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障碍。
因此,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人民往来,多组织交流活动和友好访问,以增进两国民间信任和了解。
同时,两国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也应不断加强。
其次,双方应该采取协商和对话的方式解决各自现有问题。
如南海争端、历史纠纷等议题,通过充分沟通和协商,以平等、互利、解决集体共同关心的问题,提高互信,增加共识。
同时,加强多边机构的交流合作,如亚信、东亚峰会等,强化区域安全和稳定,促进区域合作发展。
再者,需要进行经济合作,增加贸易和投资互动。
中日经济互补性比较强,两国的经济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日本“亚太再生战略”都为两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加强投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提高,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扩大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提高两国合作的质量和深度。
最后,应建立新时代下的中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当前极度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下,中日两国共同面临着许多课题,需要达成更多合作共识,更多在意、支持和协调对方的利益。
建立中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能够为双方合作提供更广阔的领域,并增强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和交流的密度和频次。
总之,改善与发展中日关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双方在合作中共同努力。
历史问题等种种原因对当前的困难增加了许多情况,但中国和日本民间的强烈意愿和领导人的决心都为双方的合作带来了希望。
通过建立相互尊重、紧密合作的新平台,推动两国关系在不久的将来取得长足的进展,将有力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
中日关系困难原因
浅论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各国积极探讨合作,期望形成竞合态势。
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格局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现实中的中日关系却崎岖坎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并非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的,质变都是量变不断累积的结果。
中日关系到这一步,表面上看来是钓鱼岛问题所引爆,事实上中日自建交以来就波折不断,两国关系时紧时缓。
在地缘、经济、资源等方面两国有着共同发展的需求,在历史问题、主权领土方面两国也存在着争议。
一、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的敏感问题。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
主要表现在:右翼势力通过炮制历史教科书宣传反动史观、日本个别领导人(政要)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
二战结束至今,日本一直强调其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极力回避作为加害者对亚洲国家造成的伤害。
从1950年开始,日本就有右翼文人借机对教科书开刀,不断在教科书上做文章,否认侵略。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右翼学者甚至成立“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开始编写新的历史教科书,2009年4月,由该会成员执笔、自由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获得通过,且该教科书将从2011年春季开始投入使用。
我国对此不断进行斗争、抗议、谴责,敦促日本政府以实际行动履行在历史问题上的表态和承诺,并对极少数右翼分子严加约束,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然而日本政府非但置若罔闻,还有意放任、支持这种行为。
靖国神社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靖国祭祀对象包括了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使得该神社被东亚各国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而备具争议性,可以说是邪恶的帝国主义的象征。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作为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和桥本龙太郎参拜靖国神社,但由于遭到中、韩等邻国的反对,在第二年就停止了参拜。
如何客观看待中日战争
中日关系战后该如何去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中日有史料记载的交往也有两千年之久。
历史上的日本在长久的时间里与中国历代都保持着联系,并表现的友好。
在近代,中国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中难以自拔,西方列强开始了对华的殖民侵略,进入“两半”社会,但随着日本开始走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两国在国家实力上发生变化,日本开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积极推行其“大陆政策”,对华进行侵略,揭开了其对华侵略的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
而战后的中日关系长期处在战争的阴影下难以得到平复一、中日战争回顾第一阶段:1898年—20世纪前20年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步入入了近代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开始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期。
这一阶段日本积极推行其政策调整,对内实行高度的集权统治;对外,为了维持发展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大量资本,开始积极的对外扩张策略,推行“大陆政策”。
开始对东亚以及东北亚的殖民扩张运动。
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迫使当时清政府割让台湾;1907年,日和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日本从沙皇俄国得到库页岛;1910年,日本接进入朝鲜之际,通过不平等条约,完全控制朝鲜半岛。
至此,日本为了进一步推进其“大陆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战争爆发两年之后参战,对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势力进行打击,取得成功并通过战后巴黎和会成功取代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客观上扩大在华势力。
第二阶段:1931年—1937年7月7日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获取战争资源。
日本再一次扩大了在华的势力。
日本一直希望扶植一个亲日的在华代理人,但结果失败,日本策划柳条湖事件谋杀当时中国最高统帅张作霖,并侵入中国东北,策划北满的建立。
同时,在华北,日本企图仿照东北建立“华北自治区”,此时,日本已经深入到中原大地,中日矛盾进一本加深。
第三阶段: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这一阶段是中日战全面争阶段。
日本开始全面的侵华战争,并在1938年10月前,一年多时间迅速占领中过华北、华中、东南等大片国土。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中日关系,这个话题嘛,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说起这两国,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美食、动漫和那些清新的樱花,可要是聊到关系的复杂性,哎,真的是一言难尽。
想想看,从历史上的纠葛,到现在的经济合作,各种问题和机遇就像是五味杂陈的麻辣火锅,让人嘴馋又辣得厉害。
先说说问题吧,毕竟不谈这些好像就不够真实。
历史遗留的问题,真是个老大难。
每次一提到二战的那些事,双方的情绪就像拉开了弓,随时准备发射。
日本有些人觉得被过度指责,而中国则认为不该让历史被遗忘。
你说,这可真是个“猫抓老鼠”的游戏。
两国之间的互信度,有时候就像那风筝,线越拉越紧,随时可能断掉。
这个时候,舆论和网络的力量又像火上浇油,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一场“小地震”。
再说说经济合作。
中日的贸易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就像一对儿默契的舞伴。
日本的技术与中国的市场结合,哎呀,简直是天造地设。
可经济关系也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比如说,某些资源争夺或者领土问题,这可就让原本甜蜜的合作关系变得有些“尴尬”。
想想两国企业在投资上的竞争,那场面就像是小孩抢玩具,谁都不愿意退让一步。
再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让双方的合作更像是在刀尖上跳舞,稍不留神就容易摔跤。
事情总有两面。
在我看来,中日之间还是有不少的希望的。
你看看两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跨国交流,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彼此的文化。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和气生财”,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人们的观念在变,网络也让信息传播更迅速,很多人都在呼吁要携手共进。
这种热情就像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双方的心。
近年来两国在环保、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深。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大挑战,中日两国若能团结一致,携手合作,那就真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了。
想象一下,如果双方在可再生能源、绿色科技方面共同研发,不仅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也能为全球环境贡献力量。
这样的未来,听起来是不是就特别美好?再加上文化的交流,中日之间的影视作品、音乐、美食等逐渐深入人心,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尝试。
浅谈当前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
浅谈当前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摘要中日关系因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陷入低谷。
我们要对其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同时尽可能保持同日关系总体稳定,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冲突解决办法一、中日历史关系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
40年前,中日双方签署《联合声明》,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俗话说“四十不惑”,两国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的购岛行为而急剧恶化。
中日关系正除以一个关键阶段,是进是退,关键取决于双方能否把握机遇,进行积极的政策互动,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规律、把握大局,抓好关键、用好机遇、实现局部利益与总体有好的再平衡。
二、钓鱼岛争端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
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一行7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
1997年5月6日,日本国会议员西村真悟在冲绳县一名议员及两名摄影师的陪同下登上钓鱼岛。
5月7日日本政府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2012年的购岛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降到冰点。
日本的购岛行为已经引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怒,我国政府和各界都对野田内阁的这一举动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表明了在捍卫领土主权问题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导致连续37年的日本经济会访华代表团行程被延期,中国银行等中国四大银行甚至缺席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京召开的年会,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所罕见的。
日本经济也遭到了来自中国名间的非政府组织的“抵制日货”行动的重创。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应具有长远眼光,面向未来,注意拓展中日间的共同利益,并通过政府和民间理性对话,逐步缩小和解决双方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才能以负责的态度,通过谈判和交流,妥善处理好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等历史遗留问在中日之间发展的中的少不了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外,还有因为两国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问题,在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和相互适应由两国的实力的发展而引发的变化。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未能走出衰退的低谷,直至近来才稍有起色;而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度的增长,对日贸易额不断增加,综合国力和世界地位不断提高,因此日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竞争的压力。
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在高速的发展的势头和实力的增长,同时中国军队也逐步加快军事现代化改造的步伐。
这就更使“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有了一些市场,一部分右翼反华势力趁机进行丑化和贬低中国的宣传。
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日本,近年来一直想摆脱战后的阴影,逐步成为所谓的“普通国家”,进而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事务,最终成为“政治大国”。
近年来,日本一直没有停止过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步伐。
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日本政府在未能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对待的同时,却不断地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新突破。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电信11101钱晶 43811515甲午战争后,日本伙同西方列强,加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把中国视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场所,直至公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又加入美国的反华包围圈,中日在政治上相互隔绝二十多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也是忽冷忽热,“政冷经热”成为几十年来的显著特征。
可以说,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中日之间从来就没有真正走到一起。
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后,虽是近邻却形同陌路,相互合作却又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这无疑是双方关系尤为脆弱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由于日本对美国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制约;另一方面,在于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中日在政治上虽然建立了邦交,但中国在心理和情感上都很难把日本当作一个“正常国家”来看待。
双方可以实现经济互惠却难以建立政治互信。
此次钓鱼岛事件也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引起的。
钓鱼岛事件”的发生,改变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轨迹,面对目前的局面,人们不能不思考:中日关系何以走到今天的地步,双方又能否走出当下的困境?时至今日,中日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加之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上的双重影响,中日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低。
然而中日两国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却不容忽略,这主要表现在“历史问题”的长期影响、双方对于地区主导权的竞争以及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这些矛盾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将产生持续的影响作用。
目前看来,双方海上领土主权争端明显最为激烈,这种矛盾不仅具有政治博弈和经济利益驱动,而且很容易诱发军事冲突,是两国关系中危险性最大,同时也最不易控制的矛盾。
中国曾经寄希望于将此类问题“留给后代人去解决”,现在看来已经很难实现。
因为作为一个面积有限、资源缺乏的岛国,日本在领土和资源问题上,决不会表现出“谦让”和“大度”的姿态,也决不会采取长期拖延的办法。
有人认为,“钓鱼岛事件”的发生,是日本民主党政府“太年轻”和“缺乏经验”所致,同时对中国的反应也超出预期。
中日关系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中日关系前景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 20__0495 **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中日关系自古以来就有历史的友好和对立。
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对中日关系历史进行了最为全面准确的说明和表达: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则是历史主流中“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中日关系不断发展和摩擦,放眼当代,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1992年中日又处于水深火热的对立中,“政冷经热”成为描述中日关系现状的典型词汇。
二战后,中日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双方的不断发展,造就了中国的政治大国,日本的经济大国。
但是由于历史因素,政治方面的问题,和日本帝国的死灰复燃,当然还有所谓美帝的煽风点火,中日目前一直处于忽冷忽热的局面,在我看来,双方唯有合作才能互利,自美帝二战打败苏联,一直长期处于老大地位,但当代的各国发展造就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帝内心不安,处处遏制其他各国的发展,让日本,中国,印度互相牵制,以达到不影响所谓的老大的地位,而日本作为美帝的“小跟班”自然听从老大的教唆。
再加上日本右翼分子的冥顽不化,一直否认历史的事实,一个否认历史的小国,如何造就大国形象成为政治大国,还妄想加入联合国,岂不玩笑?在我看来,中日友好
发展前提是,日本必须正视历史,认真反思历史所犯下的错误。
第二,不要宣传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自身,而不是那些主动发动侵略战争,掠取他国资源。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肩负实现“中国梦”的重大责任,取得了较长时间执政的保证,中国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具备条件,中国需要一个非敌对和开展合作大邻居,改变中日关系反转必战的“规律”。
反观日本,其领导人也肩负把日本拖出经济停滞泥潭,让日本保持稳定发展的责任。
中日关系的历史困境及出路思考
中日关系的历史困境及出路思考
吕晓莉;钟准
【期刊名称】《国际论坛》
【年(卷),期】2009(011)001
【摘要】近年来因历史问题而矛盾激化的中日关系的确可以用"瓶颈"来形容.本文试运用国际关系学理论来分析中日关系以及历史问题在其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安全困境"理论可以解释当前中日关系的困境,历史问题是加剧安全困境的导火索;自由主义的"相互依赖"理论暂时无法解决中日间的问题,其中最大障碍是历史问题的存在;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则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最为重要的是双方在历史问题上的自我制约.
【总页数】5页(P41-45)
【作者】吕晓莉;钟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中日关系的困境与机遇:海外华人学者的新思考 [J], 赵全胜;杜进;朱志群;殷燕军;邢予青;李春利;朱建荣;赵宏伟;张云
2.历史复杂性:历史哲学的困境与出路 [J], 白利鹏
3.让历史走进学生心灵——新课程下山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J], 周碧麟
4.关于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思考——以1871年、1978年条约为视角 [J], 臧运祜
5.破解中日关系“死结”,实现历史性民族和解——关于中日关系早日走出低谷的若干思考 [J], 孙立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
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师范学院09小学教育2班于欣21号近年来,中日关系一直是我们探讨的话题,中日两国既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又是互相依存的国家,最近十多年,中日关系持续低谷。
两国从官方的冷漠对峙到民间相互仇视,中日关系出现了战后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新低点。
日本国内,经过五十多年的低潮,日本极右翼势力在其国内走出了低谷,开始逐步复苏,并在政治活动中露出头角。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发生了战后以来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相继破裂,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接连暴露,日本国民对社会产生了不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悲观,失望的情绪。
社会的波动为日本极右翼势力登上政治舞台,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复苏提供了强劲的土壤。
在日本国内,极右翼主张具有相当的鼓动性和诱惑力,对新一代的日本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否定侵略历史,使日本人从悲观中摆脱了内疚的历史包袱,甚至使日本人为其前人的野蛮杀戮而感到骄傲自豪。
"政冷经热"是对当前的中日关系的最好概括。
从战争伤害的历史阴影走向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轨道,走到今天的全面发展、相互依赖的格局,中日两国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理应加倍珍惜。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有过学习和借鉴日本自强经验的历史。
而邦交正常化以后的中日关系,相互依存是主流,不仅全方位开展合作,而且两国经贸也从相互补充型发展到相互依赖,双边贸易逐年增加,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已逐渐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两国关系中的全面互动模式也日益形成。
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双方也存在着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对立的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日两国尽管是近邻,但却存在着一种感觉彼此相距甚远的现象,而且由于彼此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也在不断出现,显著表现是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的相继出现。
因此,随着交往的深入和交流领域的扩大,双方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中日关系日益密切成熟的一种表现,是正常现象,但这也由此给人带来了两国之间矛盾不断的感性印象。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起伏跌宕,摩擦不断。
从小泉首相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 、“ 沈阳日本领事馆事件” 、“ 侵华日军毒气事件” ,到“ 钓鱼岛事件”“春晓油田事件” “ 亚洲杯球迷事件”,中日两国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立摩擦的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引发人们对于中日关系的忧虑和思考。
日本军国主义过去对中国几十年的侵略,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国人民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
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中日建交后,日本政府虽然一方面多次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甚至政府成员又不时进行否定、美化侵略历史的活动,对中日关系形成干扰。
日本内阁成员接连“ 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发展中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在20 世纪70 年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了历史新时期。
其后在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方面产生过一丝矛盾和摩擦。
但总的来说来:友好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形势和各自国内政局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的交流的盛况空前,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完全可以说取得了双赢。
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
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自1982 年以来,日本国内就涌起一股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政治逆流。
极少数右倾保守势力力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翻案,几次企图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否定和美化侵华战争罪行。
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同样也是“ 日本方面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不能以实际行动来取信于亚洲的近邻各国,是不是愿意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日两国关系若要走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日本方面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反省侵略,以史为鉴,不再做伤害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外交学院国际经济系江瑞平内容提要:中日关系在经历了“政热经冷”、“政经双热”、“政冷经热”三大阶段后,目前又陷入了“政经双冷”的困境。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冷”,主要表现在中日贸易增长明显减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相对萎缩、日本对华经济援助急剧减少、中日经贸摩擦连续不断和中日经济合作明显滞后等方面。
同时也应看到,围绕中日经济关系,近期也开始出现一些有利因素,有望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走出困境。
中日双方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尽快走出困境。
关键词:中日经济关系政经双冷有利因素对策中日关系深陷困境。
关于目前中日关系的困境,各界多用“政冷经热”来描述。
实际上,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化与国际经济政治化趋向不断强化,国际政治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的融合与互动El趋明显的背景下,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势难避免因政治关系持续冷淡甚至Et趋恶化丽导致的消极制约与恶劣影响,从而出现“转冷”迹象。
其结果必然是中El关系在经历了数年的“政冷经热”之后,进一步陷入“政经双冷”困境。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冷”趋势,已在构成中日经济关系主体内容的许多重要层面凸现出来。
但同时也应看到,围绕中Et经济关系,近期也开始出现一些有利因素,有望使中日经济关系趋于好转。
中日双方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尽快走出困境。
I一陷入“政经双冷"困境的中日关系IIIIII●●●■●■■●■■■●■■■■■●●■■●■■■■■■■_中日关系包含丰富内容,其中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构成两大主要层面。
若从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这两大层面来考察中日关系的总体态势,并用“热”或“冷”分别来形容中日关系发展的稳定或波动、顺畅或停一6l一口日本学刊2006年第1期滞、扩展或萎缩的话,可以发现,中日关系在经历了“政热经冷”、“政经双热”和“政冷经热”三大阶段后,目前又步入了第四个阶段——陷入了空前严峻的“政经双冷”困境。
(一)“政热经冷”阶段1972年中Et邦交正常化之后,双方在《中日联合声明》指导下,政治关系全面发展、不断趋热,到1978年中日又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日贸易中的问题与对策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年,30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合作关系作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果。
日本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对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日本对华出口也不断增加,使对华贸易在日本外贸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在双边贸易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
两国在自然禀赋、要素相对价格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发展层次方面的差异既是双边贸易得以发展的内在机制,也使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扩大中日双边贸易的有利条件(一)中国加入WTO为发展和扩大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良机中国加入WTO可使各国企业获得更多市场商机,而对以“贸易立国”起家的日本来说,加上地缘优势,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据世界银行的专家分析,中国加入WTO为日本带来的年受益额将达610亿美元左右,使日本成为扩大对华出口和投资的最大的受惠国。
目前,日本经济正处于滞缩时期,与上世纪70年代发生过的以高通胀、高物价、高失业率、高油价、高地价、低增长率或负增长率为特征的滞胀相比,经济发展出现了低通胀或无通胀、低物价、低增长率或负增长率、低地价和高失业率问题,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大的货币和“零利率”等一系列刺激经济景气的政策,但效果甚微。
日本经济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日本突破传统的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经济政策的障碍,正视其国内市场狭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顺应经济国际化大潮的发展寻求出路。
中国加入WTO后,3462项商品已大幅度降低关系,各种非关税壁垒也大量减少,这有利于日本商品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中国为加入WTO在与日本签订的中日双边协议中,承诺开放国内流通、金融保险、IT产业、部分建筑和内需工程,这些都是日本国内目前遇到困难最多的行业,倘若日本能吸取以往的教训,抓住中国加入WTO后扩大中日双边贸易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加快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对日本国内的最不景气行业走出困境及促进日本经济走出滞缩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
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中日关系的外交策略与合作研究自中日两国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历史上,中日两国曾经历过许多波折,但是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两国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外交策略和合作研究两个方面来探讨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外交策略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对于中日关系而言,如何制定合适的外交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都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首先,中日两国需要加强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基础。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应该通过高层互访和对话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中日两国需要加强经贸合作。
目前,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已经非常紧密,但是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在贸易平衡方面,中日两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中日两国需要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增进两国民间友谊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合作研究中日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
在这方面,中日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研究,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首先,在科技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比较先进的国家,双方可以通过技术转移、联合研发等方式来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在文化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双方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产业合作等方式来推动文化交流。
最后,在教育领域,中日两国可以加强教育合作。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的重要教育大国,双方可以通过学生交流、教师交流等方式来推动教育合作。
总之,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下,中日两国应该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并通过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研究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挑战中日关系作为两个重要亚洲国家的关系,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日关系的现状,并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应对之道。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日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但二战期间的历史问题以及领土争端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然而,近年来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双方的高层互访增多,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人文交流不断加强。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逐渐深入,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中日之间签署的自贸协定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外,中日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逐渐找到了一些合作共识,例如对抗气候变化、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等。
此外,两国还缓解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外交对话等方式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二、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尽管中日关系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历史问题。
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仍然是两国关系的敏感问题。
中方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并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但在实际行动上,日本政府的表现仍然不够明确和坚定。
其次是领土争端。
中日在东海上存在主权争议,例如钓鱼岛问题。
两国之间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对峙事件,并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
解决领土争端需要双方的诚意和智慧,但目前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
此外,两国的安全关切也成为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
中国崛起对东亚地区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日本采取的安全政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受到中方的关注和忧虑。
如何在地区安全问题上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是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三、应对中日关系的挑战为了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双方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高层互访和战略对话,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
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有助于增进相互的了解,从而为解决双方分歧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双边贸易合作,扩大投资,并在创新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进行合作。
中日关系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
摘要中日两国有源远流长的交流历史,也有近代的战争与交恶。
在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中,至今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字人民关系历史合作日本一、中日关系的现状时至今日,中日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加之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上的双重影响,中日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概率很低。
然而,中日两国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却不容忽略,这主要表现在“历史问题”的长期影响、双方对于地区主导权的竞争以及海上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
以上三个基本矛盾,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形势下,凸现的形态和影响程度会有所区别,但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却将产生持续的影响作用。
目前看来,双方海上领土主权争端明显上升,这种矛盾不仅具有政治博弈和经济利益驱动的背景,而且很容易诱发军事冲突,是两国关系中危险性最大,同时也最不易控制的矛盾。
时下中日关系走入困境,源于上述矛盾的激化的结果,而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取决于双方解决这一矛盾的立场、态度和方式。
二、中日关系的症结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中日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丛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檫。
我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价值观的问题。
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是必须要清醒。
当然,战争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历史,问题是在冷战开始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开始抬头,一些人同战前一样把战争定位在“自卫战争”“亚洲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上,这就掀起了战后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浪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考查论文
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
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
摘要:中日关系因钓鱼岛系列问题,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对其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同时尽可能保持同日关系总体稳定,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冲突发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
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二、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
此次“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海上领土主权争端问题,导致了中日两国“民族情绪”的空前高涨,政治经济外交关系降到冰点。
使两国
政治经济都受到影响。
如何减少两国损失建立正常外交,如何使中日关系走出困境创造共赢局面才是当下最要紧的问题。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美国态度对日本首相的涉华外交影响较大。
中方需抓住机遇,
与美国就日本问题多沟通。
日方特别需要确认的,或者反复希
望美国表态,以便决定在钓鱼岛问题上面打什么牌。
美国的态
度仍将是影响日本对华外交决策的最重要外部因素。
2、中日有可能发生不测事态,中国需抓住战略机遇期,不断增强
综合国力。
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
断增强综合国力,这样,在维护国际领土主权、海权问题上才
能采取有实质意义的步骤和措施。
3、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
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
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
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
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
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
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
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
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
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
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
件好事。
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4、学会相互尊重、学习,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己的优秀文化走向
世界
中日之间存在冲突,但是我们绝不能对日本进行排斥,因为日本还是一个发达国家,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他的优秀文化,推动自己的发展,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华文化虽历经磨难,但也已走上了复兴之路;而日本也成为了文化强国。
日本,
与你为邻,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学习,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己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共同创造更灿烂的文明。
与你为邻,便不能回避,要大方地打开国门,因为这是相邻的必然要求,否则,便不利于我们的关系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们承认自己有许多不足,例如限制你的动画在黄金时段播出,拒绝引进一些以人类、社会为题材的深奥的电影。
但多年的合作也令我们意识到,“闭关锁国”无法保护自我,打开国门才能使自身充满生机。
于是相关部门也制定法规,减轻壁垒,因此《日本人是丑陋的》等文学作品进入我们的市场,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你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你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我们关于“二战”的历史研究书籍进入你的国门,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过去,迎接未来。
与你为邻,便要与你为友,日本朋友,让我们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开放的心态来互相面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希望中日文化都能不断辉煌,永葆生机!“钓鱼岛事件”的发生,日益升级的钓鱼岛争端俨然成为东海上一颗进入最终倒计时的炸弹,它的引爆势必在海上掀起波澜。
如今,正着手准备拆除炸弹的我们一定要冷静面对,焦躁只会让人剪错线。
总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毗邻而居,和平发展才是真实的共同利益。
殖民主义、帝国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日本也难以复活战前的军国主义。
只要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就大局可稳。
参考文献:1、《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田桓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亚洲历史》吴树青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日本的大国外交》张国成人民日报出版社
4、《日本简讯》日本驻华使馆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