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听课心得评课稿
观《24时计时法》教学有感(即我的评课).doc
观《24时计时法》教学有感(即我的评课)《24时计时法》评课新课标说:“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的过程”。
这位老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使抽象知识更加具体,起到了优化教学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同桌互说发现新知。
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4时计时法》的教学重点是: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是: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24时计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因此程老师在课堂设计时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并且以小组交流的形式主动构建知识此体系,使其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本节课思路清晰,层次紧凑,板书合理,有针对性。
下面我从教学重难点把握上来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1、巧妙地设疑,彰显重点在课开始时,老师先让学生猜谜语,接着拿出时间的“朋友”--钟表,再接着说一说这一时刻(3时)老师在干什么,由于学生对24时计时法不了解,所以大多会说成下午3时的情境,老师的紧接着追问了一句“我在睡觉。
”老师在睡觉的三时是什么时候的三时呢?这样就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出24时计时法。
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
2、对比比较,突破难点利用“时间尺”来理解24时计时法。
“看来这新的时刻是时针走玩一圈后,不是重新排而是接着数得到的。
”引出了24时计时法。
紧接着排列时间词,用时间词来表示普通计时法。
接着让学生用一天中的时刻(选择一种时间尺来说),感受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区别。
在教学实施中,刘老师也很注重引导,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独立去发现知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有合作讨论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听课心得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听课心得评课稿《24时计时法》听课后感本周三在新区三小听了三节关于《24时计时法》的研讨课,三位教师在本课中和学生一路探讨了24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换算。
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一下一些试探。
一、生活情境与童话情境哪个更能成立时刻观念?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三位教师用了不同的导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第一名教师用的是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时刻的信息,有车票、电影票等;第二位教师用的是两个情境说说钟面上的时刻;第三位教师用的是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误解设疑导入。
第一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在练习时都把想一想做做的第一题删除,第二位教师却是让学生打开书本,在书上用24时计时法写出时刻。
三位教师对与导入和练习题的不同处置,我个人以为学习时刻,在情境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时刻观念的成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适合的生活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24时计时法是如何表示时刻的。
中午12时之前的,钟面上看到几时几分,确实是几时几分,可是到了中午12时以后,钟面上的几时几分要加上12。
学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就要在适合的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有真实的感受。
教材中提供的几个素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教师也能够用咱们生活中的公交车站牌,单行道的禁行标志让学生来讲一说,如此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咱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二、让钟面的时刻和时刻彩条的联系更紧密些。
第一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都将钟面和时刻彩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照,使学生更直观地熟悉到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不同的地方和联系,这一点我很认同。
我关于第一名教师关于一天中钟面上时针第二次指向“1”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想个方法区分这两个1时那个教学环节印象比较深刻。
学生提出了用下午1时来表示,学生也提出了用13时来表示。
我感觉教师的那个问题专门好地激起了学生的试探,用一个方法来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专门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踊跃性。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记时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记时法人教新课标我就潘俊玲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正。
潘老师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
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潘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总体呈现五大特点:一、挖掘生活素材,整合课程资源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唯一依据,不再绝对的占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本册教材中,没有安排普通计时法的内容,如果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不了解,就很难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潘老师就把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相约写作业的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老师的引导充分认知:一天是24时,1——12这几个数字每个数字都要用两次,为了区分同一数字表示的不同时刻,就要在几时的前面加上“凌晨、早晨,上午”表示一天中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
加上“下午、晚上、夜里”表示一天中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
为教学24时计时法和两种计时法相互转换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比较抽象,包括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认识,以及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潘老师都能准确地把握每一环节的重点和难点,抽丝剥茧,层层突破。
再用课件演示一天时钟走了两圈,巧妙地用中午12时为分界点把24时分开,使难点层层分解,再通过小组内有效的合作交流,由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种计时法相互转换的方法,最后由大屏幕呈现给全体学生。
教学环节紧凑,过程由浅入深,过渡自然。
看书质疑和全课总结两个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整合、归纳。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记时法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记时法人教新课标我听了彭恽老师的数学课《24时计时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方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某一时刻;并体会其用处。
这节课主要以学生生活实例为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出24时的记时规律,并且以小组交流的形式主动构建知识此体系,使其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本节课思路清晰,层次紧凑,板书合理,有针对性。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创设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感悟,探索,学习24时记时法,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数学课让人觉得很有活力。
2.对教材做了适当的重组彭老师在反馈练习中还别具匠心地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重组。
创设了一个连续的故事情景,新年里小明的外婆给了他一些压岁钱,懂事的他想把这笔钱存到银行,于是他来到了车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
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在帮助小明的同时也逐步巩固了24时记时法。
使得整个的反馈过程很生动,有灵气。
反之,如果照题做题就会显得单调枯燥。
3.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讲经过时间时贾老师利用课件和拨钟表这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比如: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4.生活中的练习,让孩子感受成功与喜悦在练习上采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我感受到了彭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一种知识的生命态,一个个文字、数字都不是躺在纸面上的符号,它们是有生命的。
《24时计时法》评课稿范文
《24时计时法》评课稿范文一堂好的数学课,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学生有所得的课;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课;也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课。
纵贯整个教学过程,无不体现了这样的课程理念。
一、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认识24时记时法,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教者实施导入部分时,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新闻联播》音乐及时间出发,让他们说出时间(12时记时法),然后再看右上角时间的另一种表示法(24时记时法),通过比较,发现两种记时法,从而引入新课内容。
再如:新授中讲授时间表示法的转化时,也是通过学生进行对比及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转化方法的`,教者没有更多的解释。
在重点教学时,充分设问,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最后共同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提升。
在0点与24点教学中,充分运用了时间线的作用,突破了难点,学生一看很明了。
二、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教者在新授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讲解,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是让学生提问题,合作交流,汇报总结。
如:今天的研究内容是什么??(让学生对比两种记时法)提出了:(1)看到什么记时法?(2)看有什么不同?(3)你喜欢哪一种?问题源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生间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这样掌握的知识才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意识。
最后,再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得出了两种记时法的名称,不同点及喜欢的记时法。
至于哪种记时法好,众说纷纭,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堂也很民主,生生、师生互动非常和谐、民主,最终老师进行了总结,各有千秋。
其实,在这里可说明一下,口语中经常用12时记时法,书面语中经常用24时记时法。
当下一节课进行有关时间计算时,学生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什么记时法好了。
在新授小结中,也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学生的提问很真实,很有价值。
三、能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有效、生动的现代教学本节课教者没有大量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有两处:一是导入部分,播放了《新闻联播》视频;二是结束部分,播放了钟面上分针与时针行走24小时的过程,并及时对应显示24小时记时法,并且配了月亮及太阳的图示,显得很生动,很有效。
24时计时法评课
《24时计时法》评课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大家都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0时。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都充分体现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
特别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实际,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整节课从设计到操作,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主线。
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普通计时法。
进而探究“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情境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的关系,3、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本课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高效。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
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
……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作用,使同学们理清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根本联系和区别。
4、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得到升华。
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3月29日,李老师执教了《24时计时法》,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的转换。
教学中教师重视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问题、场景等的呈现更加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了一种自觉的活动。
教师首先通过课件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两个孩子打电话商量第二天8点钟去新华书店看书,结果一个学生等到10点都没见对方来,后来才明白对方约的是晚上8点。
这样的导入很容易让学生怀着好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也激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教师再引用了春节晚会时快到新年时的时钟报时器,师生齐数10、9、& 7……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了0时,也就明白晚上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学生有了感官的认识之后,然后再让学生操作学具钟,拨一拨、想一想,观察一天里时钟走了几圈?并让学生回答第一圈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第二圈又是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再引导学生试说出钟面上的1至24小时。
这样让学生用眼,用脑、用嘴、用手等多器官感受一天中的24时。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异同之处,在这一个环节里,教师把课堂主动权让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质疑。
三、练习设计有层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
所以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型,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
顾全了全体学生的需求。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有她的不完善之处,本节课中如果老师在多给一些孩子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更好了。
《24时计时法》的点评
《24时计时法》的点评
我很荣幸听了曾老师的《24时计时法》这节课,并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24时计时法》是一个十分生活化的题材。
曾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优劣,感受这一知识在生活的价值。
曾老师把这一内容上得既有情趣、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在本节课中有以下特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通过观看录像引入新课,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
在教学的各环节中,通过曾老师的引导,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认真观察来摸索探究,讨论辨析,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沟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曾老师注意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以学生收集的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为教学问题,贴近生活学数学,使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又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认知需求。
总之,曾老师利用了许多具体而生动的生活资源,使学生真实地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的实际能力。
关于《24时计时法》的评课稿
《24时计时法》的听课心得徐少娜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4时记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分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绝大多数会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
在教学中,许卓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并说出播出时刻,这时学生说出的一般都是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然后再出示电视节目预告单,让学生看到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稍后,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24时记时法来记时的,并与学生一起观看了我带来的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感受到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带背景的钟面让学生体会到晚上12时就是0时,它是一天的起点,理解了24时记时法的含义。
并通过观察钟面内、外圈数的关系,发现内、外圈的数相差12,进而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又让学生以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现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异同,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
课后练习题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最后一题还渗透了下节课“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知识。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1)创设和谐课堂氛围联系生活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
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
(2)体验快乐(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许老师这节课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
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节目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记时法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记时法人教新课标我听了彭恽老师的数学课《24时计时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方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某一时刻;并体会其用处。
这节课主要以学生生活实例为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出24时的记时规律,并且以小组交流的形式主动构建知识此体系,使其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本节课思路清晰,层次紧凑,板书合理,有针对性。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创设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感悟,探索,学习24时记时法,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数学课让人觉得很有活力。
2.对教材做了适当的重组彭老师在反馈练习中还别具匠心地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重组。
创设了一个连续的故事情景,新年里小明的外婆给了他一些压岁钱,懂事的他想把这笔钱存到银行,于是他来到了车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
那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在帮助小明的同时也逐步巩固了24时记时法。
使得整个的反馈过程很生动,有灵气。
反之,如果照题做题就会显得单调枯燥。
3.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24时计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讲经过时间时贾老师利用课件和拨钟表这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比如: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4.生活中的练习,让孩子感受成功与喜悦在练习上采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我感受到了彭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一种知识的生命态,一个个文字、数字都不是躺在纸面上的符号,它们是有生命的。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评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4时计时法》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1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钱老师在导入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用课件呈现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学生的生活作息,以此来切入普通记时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
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让学生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
2、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
钱老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融入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注重内容的选取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激活了教材中的知识。
3、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体现了张老师的差异教学的教学理念,如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区别。
在教学实施中,钱老师也很注重引导,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独立去发现知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有合作讨论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钱老师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虽只是一句简短的话,但却看得出她对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要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的重视。
《24时计时法》听课心得体会(王孝娟)
《24时计时法》听课心得体会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可以说,李老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环节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都是比较到位的,也很有特色。
1、导入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子进课堂的”,对于24时计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李老师充分依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在课的引入部分,李老师充分创设了去“看电影”情景,通过“两个时刻表达的不同”这一个冲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体现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继续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新闻联播》时间出发,让他们说出时间,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24时。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李老师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天24时的过程:将钟面“化曲为直”,利用“时间尺”从0时开始,引导学生了解一天是24个小时,时针要走2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每个时刻,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期间也强调了“早上”“上午”“晚上”等时间词语,而且通过课件的动态变化让学生感受24时的变化,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也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3、走进生活,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成功和喜悦。
在练习环节,李老师也都采用了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如:营业时间,节目预告表等等,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4时记时法评课稿
24时记时法评课稿今天上午第一课,我第一次试教了“24时记时法”。
上课时的感觉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学生认识12时记时法的环节还比较顺畅,到了认识24时记时法尤其是相互转化的环节,全班只有两三个孩子举手,而且答案的质量也不够高,最终巩固练习环节没来得及完成。
这让我不得不重新研究教材,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
经过分析,我发现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些环节的设计确实值得推敲。
1.认识12时记时法:随钟面指针转动,教师的叙述过于繁杂,只需要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描述,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
2.24时记时法:出示手机信息“截止到10月14日9时,您本月手机话费总额为28元。
”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时间前面不加时间词的情况。
我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发现平时生活中存在着不同于12时记时法的表示时间的方法。
结果,指答的三个孩子无一例外的说“手机话费欠费,打不出去。
”看来学生没有领会问题的实质,都是围绕我举的例子展开了。
且听课教师觉得让学生举例,比较困难。
3.观察直条图:这个环节我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都是提出问题后放手让学生去交流、研究。
如观察直条上方和下方这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你能不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各取一个名字?你发现12时记时法的特点是什么?24时记时法呢?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对这两种记时法的认识仅仅是一种直观感受,要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4.相互转化:这里我也是让同桌两人通过观察直条图,发现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关系。
同样一个时刻既可以用12时记时法来表示也可以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观察直条图,你能发现这两种记时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效果不好,很多学生不明确老师的要求,也不懂得如何观察直条图,只有几组同桌在交流,语言表述也不清晰。
5.口答两种记时法相互转化:设计这个环节时,我考虑到学生有困难,就用课件出示直条图,让有困难的孩子看着直条图来回答。
24时计时法评课稿[5篇范文]
24时计时法评课稿[5篇范文]第一篇: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评课稿在林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不再退缩,而是主动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辩论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思维;不再从众,有了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疑惑,提出自己的问题。
数学课不是知识的灌输与模仿练习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成了“精彩”的主体。
林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是,也决不放弃课堂“平等中的首席”的责任,尊重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引导学生发展,教师成为创造“创造精彩的人”。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创造“精彩”。
课堂的“精彩”是师生心灵与心灵、智慧与智慧碰撞的“火花”。
林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民环境,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才会有这样的创造。
如:让学生来定这节课的研究内容,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找准起点,让学生能够创造“精彩”。
林老师不断寻找顺应学生思维而又高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课始,以猜电视节目为材料,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学生是带着知识、经验来探究的,课中,林老师还用一条直线把昨天、今天、明天的关系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分界点,也为认识钟面的分界点奠定基础。
(3)激发情趣,让学生乐于创造“精彩”。
林老师上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让课堂变得灵动,富有情趣,如:给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取名字、当回小小推普员等,整堂课都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学生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4)开放教学,让学生易于创造“精彩”。
林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注意避免教师的权威者的角色影响,设计的问题多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发展性。
如: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你喜欢哪一种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应该怎样转化等等,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评课稿《24时计时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时、分、秒知识后,掌握了时间单位的进率后进行的。
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但陈玲老师设计的教学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丰富了情感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孟老师的这节课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由于“普通计时法”的概念在之前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提出来,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的3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小朋友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先唤起学生对普通计时法的回忆,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预告的录音,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24时计时法。
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初步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讲“一日=24时”时,孟老师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谈谈“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后,让学生通过“春晚倒计时”的视频明白了一天的起始时刻。
这样用生活中的实例教学生比老师单纯的讲解要生动的多,同时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在这节课的知识拓展环节,教师也选择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商店门上的营业时间,公路上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孟老师的课堂让知识充满了活力,把教学还原成儿童的生命活动,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段快乐的智性时光。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计时法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24时计时法_人教新课标下面我就从实验小学陈老师讲的《24时计时法》谈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完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专门紧密。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关于24时计时法和一般计时法的转换,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但陈老师不管是对教材的明白得,依旧对教材的把握,教学环节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都专门精准到位,各有特色,这让我感想颇多。
和学生谈心,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堂在上课开始时,陈老师她没有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而是和学生谈心,和学生拉家常,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学生做朋友,这就在无形当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学生乐于学习本堂课起了专门好的铺垫作用。
教师能面对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教师的语言有专门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本节课教学能够看出陈老师的差不多功专门扎实,不管是对教材的明白得把握,依旧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都拿捏的比较到位。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地把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动向,师生互动恰到好。
专门值得赞扬的是教师教学的语言,亲切、响亮、抑扬顿挫,富有极强地感染力,能够至始至终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事实上,有的学生喜爱这门课确实是从喜爱那个老师开始的,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这一项的差不多功。
本节课创设的情境能贴近生活,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有效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上课开始时,陈老师用“同学们喜爱看春晚吗?”“在新的一年来临的时刻是什么时刻?”等问题来导入本节课内容。
这种情形的创设能贴近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比较容易入境,收到良好的成效。
从生活体会入手,使学生主动探究24时计时法的规律,提高学习爱好。
本节课中陈老师依照教学目标对教材作了专门好处理,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差不多上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通过两个钟面点清了一天有多少个小时,让学生专门清晰的明白晚上的12时既是昨天的终止,也是今天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
听课心得评课稿
《24时计时法》听课后感
本周三在新区三小听了三节关于《24时计时法》的研讨课,三位教师在本课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了24时计时法以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换算。
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一下一些思考。
一、生活情境与童话情境哪个更能建立时间观念?
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三位教师用了不同的导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第一位教师用的是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时间的信息,有车票、电影票等;第二位教师用的是两个情境说说钟面上的时间;第三位老师用的是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误会设疑导入。
第一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在练习时都把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删除了,第二位教师却是让学生打开书本,在书上用24时计时法写出时刻。
三位教师对与导入和练习题的不同处理,我个人认为学习时间,在情境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时间观念的建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适合的生活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24时计时法是如何表示时间的。
中午12时之前的,钟面上看到几时几分,就是几时几分,但是到了中午
12时之后,钟面上的几时几分要加上12。
学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就要在适合的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有真实的感受。
教材中提供的几个素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教师也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公交车站牌,单行道的禁行标志让学生来说一说,这样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二、让钟面的时间和时间彩条的联系更紧密些。
第一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都将钟面和时间彩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和联系,这一点我很认同。
我对于第一位教师对于一天中钟面上时针第二次指向“1”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想个办法区分这两个1时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比较深刻。
学生提出了用下午1时来表示,学生也提出了用13时来表示。
我觉得教师的这个问题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思考,用一个办法来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想到24时计时法要用13时,而普通计时法要加上时间词“下午”,就是为了能够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表示不同的时刻。
但是教师却没有沟通“下午1时和13时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沟通起来的话,那么钟面时间和时间彩条就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就能通过简单的推理知道下午2时与14时之间的关系,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
的联系就不言而喻了。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运用地很多,学生平时知道一些,但是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的零散的认识进行整理和数学化,然后再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