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一、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状态由质点所受力决定。

2.平抛运动:自由落体加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3.受力分析:包括平行力的合成分解、拉力、摩擦力等。

4.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的条件下,质点系在任意时间内的动量矢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5.力和能量的转化关系: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使物体产生位移,从而改变物体的形态和分布式微粒的能量。

二、热学1.热平衡:不同物体或不同部分之间的温度、热量互相交换后达到一致。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3.热能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光线在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之间传播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3.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4.光的光谱和颜色:光的分散现象、光的衍射光栅和光的彩色成分。

四、电学1.电场和电势:点电荷、电偶极子和电荷分布所构成的电场和电势。

2.电路中的电流: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3.电磁感应:磁通量和电动势的产生和变化方向。

4.电阻和电功率: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5.交流电和电磁波:交流电的特征和参数、电磁波的特性和波长。

五、原子物理1.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的排布和能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2.放射性衰变:核衰变的类型和规律、半衰期的计算。

3.核反应: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原理、核能和核能利用。

以上是高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应重点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题目的积累和分析,通过练习和复习巩固这些知识,以提高在高考中的应对能力和解题能力。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一动量定理解题动量定理来解题,矢量关系要牢记,各量均把正负带,代数加减万事吉,中间过程莫关心,便于求解平均力。

动量守恒所受外力恒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碰前碰后和碰中,动量总和都相同,矢量关系别忘记,谁正谁负要分清。

力的作用效果时间积累动量增,空间积累增动能,瞬间产生加速度,改变状态或变形。

动量定理· 动能定理动量动能二定理,解起题来特容易,动量定理求时间,动能定理求位移。

弹簧振子振动弹簧振子来振动,简谐运动最典型。

a随回复力变化,方向始终指平衡,大小位移成正比,位移特指对平衡注,速度与a变化反,这个减时那个增,动能势能互转化,周期变化且守恒。

(注:平衡位置)振动周期振动快慢周期定,固有周期不变更,一周方向变两次,四倍振幅是路程。

单摆质点连着轻细绳,理想单摆就做成,重力分力来回复,小角度下简谐动。

g和摆长定周期,振幅无关等时性,伽利略和惠更斯,前者发现后首用。

振动的分类机械振动有三种,依据能量来分清。

阻尼减幅能量减,简谐等幅能守恒,策动力下受迫振,外能不断来补充。

稳定频率外力定,步调一致共振生。

机械波振动传播波形成,振源介质不可省,质点振动不迁移,传播能量和振动,后边质点总落后,只缘波动即带动。

两向垂直称横波,纵波两向必平行。

横波的图象横波图象即波形,各个质点位移明。

波长振幅可读出,传播方向须标清,逆着传向看走势,振动方向就可定。

反相振动正相反,同相振动完全同。

波的频率随波源,传播速度介质定,波长说法有多种,振源介质共确定。

库仑力点电荷间库仑力,平方反比是规律,大小可由公式求,方向依据吸与斥。

电场线电场线,人为添,描绘电场真方便,场强大小看疏密,场强方向沿切线。

典型电场电场线光芒四射正点电,万箭齐中负点电,等量同号蝶双飞,等量异号灯(笼)一盏。

求电场强度求场强,方法多,定义用途最广阔,点电电场有公式,平方反比决定着,匀强电场最典型,E、U关系d连着,静电平衡也能用,合场强零矢量和。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一、静力学:二、运动学:三、运动定律: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五、机械能:六、动量:七、振动和波:1.物体做简谐振动,1.1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1.2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1.3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1.4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5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路程为2倍振幅。

1.6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1.7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

路程为4倍振幅。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

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十、恒定电流:直流电实验:十一、磁场:十二、电磁感应:十三、交流电: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振荡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一、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将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位移与路程。

- 位移:矢量,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 速度。

- 平均速度:定义为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 (Δ x)/(Δ t),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当Δ 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就趋近于瞬时速度。

- 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a=(Δ v)/(Δ t),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 速度公式:v = v_0+at,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位移公式:x = v_0t+(1)/(2)at^2。

- 速度 - 位移公式:v^2 - v_0^2=2ax。

2.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初速度v_0 = 0,加速度a = g(重力加速度,g≈9.8m/s^2)。

- 公式:v = gt,h=(1)/(2)gt^2,v^2 = 2gh。

3. 竖直上抛运动。

-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2=[(Vo2+Vt2)、2]1、26、位移=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aT2{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加速度(a):m、2;末速度(Vt):m、;时间(t)秒();位移():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210m、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210m、2)3、有用推论Vt2-Vo2=-2g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gt、V07、合位移:=(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1. 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常见的动力学内容包括力的作用、牛顿三定律、加速度等。

2.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高考物理中的力学内容主要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牛顿运动定律等。

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情况和力的平衡条件。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运动中的力学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现象和热力学规律的学科。

高考物理中的热学内容主要包括温度、热量、热传导、热力学等。

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对于理解能量转化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

4.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光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高考物理的必考内容之一。

光学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对理解光的特性和应用非常有帮助。

5.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现象和电路的学科。

电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高考物理中的电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电路等。

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对于理解电路的组成和运行非常重要。

6.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波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声学在音乐、语言、声波测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高考物理中的声学内容主要包括声波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

了解声学的基本原理对于理解声波的特性和应用非常重要。

7.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反应的学科。

原子物理在核能、辐射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高考物理中的原子物理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了解原子物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对于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重要。

总结:高考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了解并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对于解答高考物理题目非常重要。

动力学、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声学和原子物理是高考物理中的必考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高考物理是理科生命与技术类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知识点的精要总结。

1.粒子运动-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巡游运动-相互运动:在其他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2.力和运动-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惯性)、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力)-万有引力:质点的受力特点、引力公式、引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3.动能和功-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定义、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功与力、功率和能量转化4.力学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内能量的转化和转化率-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动量的转化和转化率-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在无摩擦、无外力的系统中守恒5.热学-热量和温度:热传导、传热的基本规律、热平衡与温度的测量-相变和定态工作:物态变化、能量转化、相变的特点和规律6.光学-光的传播和反射:光传播的直线性、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折射和色散:折射定律、色散和光的色散现象-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光的干涉和干涉-光的波动性实验及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实验和波粒二象性7.电学和磁学-电流和电阻:电流定义、电阻和电阻的特性、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能和电能转化、电功率和能量转化-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定义、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场的应用8.原子核和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和稳定性: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稳定性和原子核分裂-核能转化:核能的转化、核能转化与环境保护、核能应用与核辐射防护9.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分子动理论: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与物体的宏观特性-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做功、内能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10.电磁波和电磁谱-电磁波特性:电磁波的基本特性、电磁波的波速和频率-电磁谱:电磁波谱和电磁波谱的应用以上是高考物理知识点的精要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多做习题和练习以提升解题能力。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对于即将参加 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掌握重点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对2025 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的详细总结。

一、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这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 = ma)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理解这些定律对于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至关重要。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拉力时,我们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物体的位移、速度等。

2、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动能定理则表明,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判断系统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果不满足,则运用动能定理。

3、圆周运动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关系,以及向心力的来源和计算。

比如,在汽车过弯道时,分析汽车所受的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从而确定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4、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在天体运动中应用广泛。

要理解万有引力公式,能够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等。

像计算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就需要用到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

二、热学1、分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通过分子动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热现象,比如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内能的增加等于吸收的热量与外界对物体做功之和。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在分析热机效率、能源利用等问题时,这两个定律是重要的依据。

三、电学1、电场掌握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概念,以及库仑定律、电场线的性质。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

物理新高考全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如下:一、力学基础1. 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重点掌握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能量守恒定律: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

4.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

二、电磁学1. 静电学:电荷、电场、电势、电容器、电势差等概念。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

3. 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洛伦兹力。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三、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气体状态的PV=nRT。

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

2.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干涉条纹、衍射现象、偏振光。

3.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长、频率、速度。

五、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能级。

2. 原子核:核力、核衰变、核反应。

3. 量子力学基础: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六、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能等价。

2. 广义相对论:引力的几何化、弯曲时空。

七、现代物理1. 量子场论:粒子的场描述、基本粒子。

2. 宇宙学:宇宙的起源、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膨胀。

八、物理实验1. 测量技术:误差分析、数据处理。

2. 基本物理实验:力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等。

结束语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是基础,而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2023高考_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3高考_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3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2023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大全1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高三阶段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高三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和总结,对于高考的成绩和理科类专业的选择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高三物理必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重要的内容。

一、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内容。

在高三物理的学习中,重点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对于解题具有很大帮助。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力学运动规律的基础。

必须要熟记的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方程)、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定律)和它们的应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斜面、平面运动等问题的关键。

考察这个知识点时,要熟悉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几何方法和力的平衡条件。

3. 力与加速度关系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是牛顿第二定律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要了解质点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需要掌握加速度与外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式。

二、电学知识点电学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理解电路和电器工作原理的基础。

以下是在高三物理中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

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中的导体、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是电学学习的基础。

需要掌握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分配规律。

2. 电阻与电阻率了解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以及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同时要掌握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公式。

3. 电容与电感掌握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带电体、电容器、电感器的性质与应用。

三、光学知识点光学是高考物理中相对较重要的部分,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如下。

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能够应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镜子和平面镜相关问题。

2. 光的折射和透镜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和薄透镜成像公式,理解透镜成像原理,并可以进行透镜成像的计算和分析。

3. 光波的干涉和衍射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四、热学知识点热学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一部分,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下。

2023年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双向细目表(精品)

2023年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双向细目表(精品)

2023年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双向细目表(精品)一、力学1. 基础概念- 质点、力、加速度、力的分解与合成2. 运动学-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 抛体运动3. 动力学- 牛顿三定律- 质点的受力分析- 等速圆周运动的受力分析- 阻力- 弹力- 引力与万有引力定律4. 动量和能量- 动量定理与冲量- 动能和功- 动能定理- 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量转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加原理3. 热传导- 热传导的基本规律- 导热系数与导热计算4. 热膨胀和热功- 线膨胀- 体膨胀- 热功与功率的计算三、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光的全反射2. 光的干涉与衍射- 互强干涉与互弱干涉- 衍射的基本概念与衍射现象3.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 波尔模型与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4. 光的颜色与光谱- 光的三原色与合成光- 物体的颜色与光谱的特性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基本性质- 电场的概念与电场强度- 电场力线与电势能2. 电与电能- 电容的概念与计算- 电的充放电过程与电能计算3.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概念与计算- 电阻的概念与欧姆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计算4.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的概念与磁感强度- 洛伦兹力与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 感生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五、核物理1. 放射性和核反应-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核反应的基本概念与方程式2. 原子核的结构- 质子、中子与电子的结构- 质子数、中子数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同位素与同位素的应用3. 核能与核反应堆- 核能的概念与能量关系- 核反应堆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以上为2023年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双向细目表(精品),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汇总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之一。

它研究物体的本质、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高考物理题目的出现,更是对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

下面将给大家总结一下高考物理的最全知识点。

1. 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高考物理中常考的力学知识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分解、力的平衡、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2. 热学知识点热学研究物体的热量传递、温度变化等。

高考物理中常考的热学知识点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膨胀等。

3. 光学知识点光学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现象。

高考物理中常考的光学知识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

4. 电学知识点电学研究静电、电流、电磁感应等现象。

高考物理中常考的电学知识点包括: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容、电路等。

5. 声学知识点声学研究声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高考物理中常考的声学知识点包括:声速、声波的特性、共鸣等。

6. 核物理知识点核物理研究原子核和核反应。

高考物理中常考的核物理知识点包括:原子核的结构、放射性衰变、核裂变、核聚变等。

除了以上的常考知识点以外,高考物理还涉及一些实验知识、常见物理现象的解释等。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同时还需要注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的训练也非常重要。

在备考中,学生可以多做一些真题,通过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总之,物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因此在备考物理时,需要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学生还需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通过积累和总结各种知识点,掌握解题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在高考物理中取得好成绩。

加油!。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2025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2025 年高考物理重点知识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繁多且复杂,对于即将参加 2025 年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明确重点知识并加以掌握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 2025 年高考物理的重点知识。

一、力学部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F = ma。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这三个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在解决物体的运动和受力问题时经常用到。

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解决涉及能量转化的问题时非常有用。

3、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表明,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碰撞、爆炸等问题中,常常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圆周运动包括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需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关系,以及向心力的计算。

常见的应用如汽车过弯道、天体的圆周运动等。

5、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关系:F =Gm₁m₂/r²。

在天体运动的计算中,如计算行星的轨道半径、周期、速度等,以及估算天体的质量等方面,万有引力定律是重要的工具。

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表达式为△U = Q + W,其中△U 是内能的变化,Q 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是做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热现象的方向性,常见的表述有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参量压强 P、体积 V、温度 T 之间满足 PV/T =常量。

这个方程在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中经常使用。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要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 -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一、力学1. 牛顿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3. 机械能守恒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4.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5.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题型:计算题、应用题6. 简谐振动和波动题型:计算题、应用题二、光学1. 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折射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光的干涉和衍射题型:计算题、应用题3. 光的色散和光的波粒二象性题型:计算题、应用题三、热学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定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内能和功题型:计算题、应用题3. 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和绝对温度题型:计算题、应用题四、电学1. 电阻、电流和电压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静电场和电势题型:计算题、应用题3. 电流和电磁感应题型:计算题、应用题4. 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题型:计算题、应用题五、现代物理1. 相对论和光电效应题型:计算题、应用题2. 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学题型:计算题、应用题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和题型是高考物理中必考的内容,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除了理解这些知识点,学生还需要多做相关的题目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对于每个知识点,还需要了解常见的物理实验和现象,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高考物理是一门需要理解、应用和推理能力的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各个知识点,同时还要培养解题思维和实验能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高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及题型。

首先是力学部分。

牛顿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物理现象的分析与计算。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牛顿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并能够应用到力学问题的解决中。

此外,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等知识点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针对这些知识点,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

高考物理99个考点总结1. 力学1.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方程]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于物体的力都会引起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若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合力的大小等于它们矢量和的大小。

•分解力:将一个力按照一定方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1.3 动能定理与动量守恒定理•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动量守恒定理: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当外力合为零时,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1.4 万有引力与简单机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等于它们的质量乘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1.5 波动•波动现象:[机械波与电磁波] 振动源产生振动,通过媒质传播的现象。

•波动的特性:[频率、波长、声速] 波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或光的音调或颜色。

2. 光学2.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线在光滑表面上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 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关系。

2.2 光的色散与光的干涉•色散现象:[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 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弯曲的现象。

•干涉现象:[光程差] 光波在某一空间区域叠加时,由于光程差的存在而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3 光的偏振与电磁波•光的偏振:[只有一种方向的振动] 光波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只在特定方向上进行的现象。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以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方式传播的波动现象。

3. 电磁学3.1 电场与电势•静电场:[电场强度] 由电荷引起的力的作用区域。

•电势:[单位正电荷的势能]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的势能。

物理高考每题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每题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考每题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理科,涉及到自然界中物质与能量的相互关系。

对于高考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必考科目,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更好地应对物理高考,以下将对每一道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供学生们参考。

一、力学部分1.质点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以及圆周运动。

2.牛顿定律:涉及到力的作用、加速度、质量等概念。

3.动能和势能:动能与质点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而势能与质点所处位置有关。

4.弹簧振动:重点在于弹力、弹簧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等。

5.重力:研究物体在重力场中的受力情况,重点在于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定律等。

二、热学部分1.热传导:涉及到温度、热量的传递以及热传导的过程。

2.热膨胀:研究物体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变化。

3.理想气体定律:研究气体的状态方程,重点在于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热力学第一定律:涉及到热量和功的转化。

三、电磁部分1.静电学:关于静电荷的产生、静电力以及电场强度等。

2.电流和电阻: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3.电路分析:重点在于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4.电磁感应:涉及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动势以及亥姆霍兹线圈等。

四、光学部分1.光的反射和折射:包括镜面反射、球面反射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

2.光的干涉和衍射:涉及到光的干涉现象以及菲涅尔衍射等。

3.光的透射和色散:涉及到透明介质中光的传播以及色散现象。

五、原子物理部分1.射线物理:包括α、β、γ射线以及辐射性衰变等。

2.原子结构:研究原子的核结构、电子的排布以及能级跃迁等。

以上是物理高考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高考考纲可能会有细微差别,所以还需结合自己的教材和课程安排进行复习。

在备考期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并及时总结和复习其中的重点知识,为高考物理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总结对广大考生备考物理高考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核心科目,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点是尤为重要的。

下面是对高三物理必背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和力的平衡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现,用矢量表示,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的大小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6.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和位移矢量:物体由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用位移矢量表示。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改变率称为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s = (v0 + vt) * t / 2。

4. 自由落体运动: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下落运动。

三、力的性质1. 弹力:当两物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由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2.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力。

3.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四、牛顿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利用牛顿定律可以解决力的平衡、匀速圆周运动、斜面运动等问题。

2.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合成的力叫做合力,合力可以被分解为若干分力。

五、功和能量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计算功可以采用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的公式。

3. 功与机械能:功可以改变物体的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m/s2。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一般情况下,加速度是个瞬时概念,它的常用单位是厘米/秒、米/秒等。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一
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⑵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14条谱线作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这个公式成为巴尔末公式。

除了巴耳末系,后来发现的氢光谱在红外和紫个光区的其它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具有分立特征,用经典的电磁理论无法解释。

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二
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隧道扫描显微镜观察碳原子的分布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

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1)演示实验:
①长玻璃管内,分别注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U形管两臂内盛有一定量的水(不注满水),将右管上端用橡皮塞堵住,左管继续注入水,右管水面上的空气被压缩。

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气体、液体的内部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钢铁这样坚固的固体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有人用两万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内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溢出。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否则分子便不能运动了。

(2)一方面分子间有空隙,另一方面,固体、液体内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形状或固定的体积,这两方面的事实,使我们推理得出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即使气体压缩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压缩也是很困难的;用力压缩固体(或液体、气体)时,物体内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

这些事实都是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表现。

运用反证法推理,如果分子之间只存在着引力,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空隙,那么物体内部分子都吸引到一起,造成所有物体都是很紧密的物质。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说明必然还有斥力存在着。

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三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wave)。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

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
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

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
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

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
以传播的物质。

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
发出声音。

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

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传播方式与特点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
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

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

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
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
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
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
相互作用。

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
的振动比前者落后。

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

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
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
的传播方向移动。

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上运动。

机械波传播的本质
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

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这是维持机械波(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

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练习题:
1824年,法国科学家阿拉果完成了着名的圆盘实验()
A.圆盘上产生了感应电动势
B.圆盘内的涡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
C.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磁针的磁场穿过整个圆盘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D.圆盘中的自由电子随圆盘一起运动形成电流,此电流产生的磁场导致磁针转动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四
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
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
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ω电=ω线,f电=f 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改变;
(3)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变压器的匝数比一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决定,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决定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交流电图象〔见第二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第二册P193〕。

高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相关文章:
1.
2.2020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3.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4.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5.2017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6.高考物理必考知识
7.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8.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9.高考理综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10.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