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综必备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完全整理

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完全整理

2018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 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8年高考理综知识点

18年高考理综知识点

18年高考理综知识点通过对2018年高考理综科目的整体回顾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考试过程中运用这些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回顾去年高考理综科目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及其应用。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生物学中,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在18年高考理综科目中,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涉及。

从细胞的基本结构到细胞的生物化学成分,我们要了解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同时,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等重要生物学概念。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从酶的作用机理、游离基与自由基的损害,以及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等方面进行扩展和应用。

通过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解答和分析与细胞相关的问题。

二、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高考理综科目中,我们需要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如种群、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此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在18年高考理综科目中,涉及了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因素的关系,以及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判断等。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和条件,点评和解答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运用化学平衡的原理,以及动力学和平衡的关系来解答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四、地球与宇宙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宇宙是理综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18年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壳构造和地质作用等内容。

同时,对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通过解析地质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来解答与地球演化和地理灾害相关的问题。

2018年全国一卷理综

2018年全国一卷理综

2018年全国一卷理综1. 引言2018年全国一卷理综科目是中国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

理综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占据了高考总分的3/8。

本文将对2018年的全国一卷理综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 物理2.1 题目分析2018年全国一卷理综物理部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知识点。

其中,力学题难度较大,重点考察学生对物体运动、力和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

热学题目则主要涉及热传导、理想气体等内容。

电磁学和光学题目较为综合,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电路分析、电磁感应和光学成像等方面的知识。

2.2 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重点理解题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理量,并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对于物理过程的理解和模型的建立也非常关键,在解答题目时应注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平时要多做物理题,并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解题能力。

3. 化学3.1 题目分析2018年全国一卷理综化学部分主要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题目内容广泛,覆盖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无机化学主要关注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有机化学则考察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分析化学是化学实验和化学分析的基础,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的掌握程度。

3.2 解题技巧解答化学题需要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阅读和理解题目,注意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理清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的逻辑。

平时要多做化学实验和观察,加强对实际现象与化学原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4. 生物4.1 题目分析2018年全国一卷理综生物部分主要考察了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

题目内容涵盖了细胞、遗传、生态等多个方面。

细胞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遗传部分则重点考察基因组、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等内容。

生态部分则主要关注生物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复习知识点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复习知识点

2018年高考化学知识点一、化学现象的先后顺序1.AgNO3与NH3·H2O: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2.NaOH与AlCl3: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3.HCl与NaAlO2: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4.Na2CO3与盐酸: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2018年高考化学知识点二、实验基本操作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2018届高考物理知识点

2018届高考物理知识点

2018届高考物理知识点近年来,高考物理成为考生们备受关注的科目之一。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浸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在2018年的高考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也是五花八门,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来讨论运动学方面的知识点。

在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考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物体的位移,即根据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信息来求取位移的数值。

此外,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它们分别决定着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量和速度变化量。

在高考中,常常会有与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题目出现,考生需要灵活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接下来,我们转到力学知识点。

在力学中,牛顿运动定律是一条核心的定律。

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给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并且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吻合。

牛顿的第二定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考生需要学会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动力学方面,重力与运动也是高考中常见的问题。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而运动中的动能和势能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具有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而势能则与物体的位置和重力势能有关。

考生需要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电磁知识在高考物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静电力、电流、电阻、电磁感应等知识点都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静电力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库仑定律,根据电荷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计算静电力的大小。

电流与电阻是电路中的常见概念,考生需要理解电流是电荷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并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

此外,电磁感应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表明变化磁场可以产生感应电动势,考生需要了解这个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必记的知识点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必记的知识点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一、微粒半径的比较1.判断的依据: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Na+>Mg2+>Al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2+>Fe3+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二、去除杂质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2018年高考运动减压法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2018年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2018年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docx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2018年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2018年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常见易错易混问题
考试中正确的态度是:遇到难题要沉着,遇到容易题不大意,往往沉着能降低“难”的程度,轻视会忙中出错。

解答时要反复审题,回归教材。

一般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就是换个角度对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分析。

(1)判断两个矢量是否相等时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时不注意方向;
(2)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不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说明;
(3)不管题目要求g值习惯取10m/s2;
(4)受力分析时不完整,尤其是电学中重力的分析;
(5)字母不用习惯写法或结果用未知量表示,大小写不分(如L和l);
(6)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画图不规范;
(7)求功时不注意回答正负功;
(8)不注意区分整体动量守恒和某方向动量守恒;
(9)碰撞时不注意是否有能量损失,两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机械能)损失最多,损失的动能在碰撞瞬间转变成内能;
(10)运用能量守恒解题时能量找不齐;
(11)求电路中电流时找不齐电阻,区分不清谁是电源谁是外电阻,求通过谁的电流;
(12)求热量时区分不清是某一电阻的还是整个回路的;
(13)实验器材读数时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
(14)过程分析不全面,只注意到开始阶段,而忽视对全过程的讨论;
(15)分析题意时,不注意是水平平面还是竖直平面,是记重力还是不计重力,计算数值错误等引起分析题意出现差错,无法求解。

2018高考理综超全干货

2018高考理综超全干货

新书推荐
高中|高考|干货| 尽在学霸脑图 qq 群:278377334
看这里,学霸的秘密都在这儿
1.草履虫
锚定:真核生物 生存斗争 种间竞争 双小核草履虫获裂 有细胞壁(非纤维素、果胶) 3.噬菌体
锚定:真核生物 肠道寄生 无线粒体 无氧呼吸 15.衣藻
锚定:单细胞真核生物 16.保卫细胞
锚定:含有叶绿体 中午阳光强烈 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减少
17.根瘤菌
锚定:互利共生 固氮作用 18.菟丝子
锚定:植物 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寄生生活。
综合整理自高中生学习、知乎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锚定:无细胞结构 含有一种核酸 DNA 二次标记 4.蓝藻
锚定:有叶绿素无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5.酵母菌
有氧呼吸
锚定:兼性厌氧型 真核生物 真菌类 6.支原体
锚定:最小的细胞 原核细胞 无细胞壁 7.乳酸(杆)菌
锚定:无氧呼吸 乳酸发酵 原核细胞 8.团藻
锚定:低等植物 含有中心体 9.果蝇
锚定:基因在染色体上 红眼白眼 伴性遗传 10.豌豆
锚定: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11.HIV
锚定:RNA 病毒 12.霉菌
免疫缺陷 攻击 T 细胞
锚定:真菌类 真核生物 青霉素高产菌株 基因突变而来 13.硝化细菌
锚定:原核生物 有氧呼吸 化能合成作用 14.蛔虫

18届高考理综高频知识点

18届高考理综高频知识点

18届高考理综高频知识点高考理综高频知识点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对于理综科目的复习也逐渐加大了力度。

理综作为三科中重要的一科,知识点众多,需要同学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整理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18届高考理综高频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生物学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生物学中,细胞是最基本的单位。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其中细胞的膜结构对物质的进出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细胞也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型,在结构与功能上有所不同。

2.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继承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因。

同时,对于遗传的理解和研究是基因工程和遗传学的重要内容。

3.免疫与疾病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的重要系统。

淋巴细胞、抗体等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尤其是染色体的异常会导致一些遗传性疾病的产生。

二、化学1.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对于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的表达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和掌握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熟悉元素周期表,可以了解各种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为元素的化学反应提供基础。

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化学反应的变化。

三、物理学1.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包括质点、刚体、牛顿三定律等重要概念。

掌握力学的原理和公式,可以更好地解析和解决物理学中的问题。

2.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静电学、电磁感应、电流等内容。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现象和应用电磁力的原理。

3.光学光学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内容。

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光学器件的使用。

以上只是总结的一部分18届高考理综高频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注重这些重点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2018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2018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2018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资料概述与简介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一、能力要求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物理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导读】这是对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的最基本要求。

考生在复习备考当中,一定要做到透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熟练掌握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条件,想清楚其中的道理。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导读】刻意训练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掌握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结果答案,只有周密地思考,才能进行正确地推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注意学习用规范的、简明的语言将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导读】分析综合能力是层次更高的综合能力素质,是高考选拔功能重点考查的能力对象,是高考试题区分度的着力点,考生能力差异就是具体体现在分析综合能力的差异上。

考纲在三个层次上体现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分解和综合解答,即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这是顺利解题的基础;分解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方法、手段;综合解答完成整个答题过程是终极目的。

4.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高考物理知识点2018

高考物理知识点2018

高考物理知识点2018高考物理考试是每位考生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科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2018年高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学1. 运动与平衡a.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b.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上。

2. 动能、势能与机械能a. 动能定理:K = 1/2 mv²,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b. 弹簧势能:PE = 1/2 kx²,势能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变形位置的平方成正比。

c. 重力势能:PE = mgh,势能与物体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成正比。

d.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非保守力(如摩擦力)阻碍的情况下,系统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电磁场与电磁波a. 电场力:F = Eq,电场力与电荷大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

b. 磁场力:F = Bqv,磁场力与磁感应强度、电荷大小和速度成正比。

c. 洛伦兹力:F = q(E + v × B),洛伦兹力受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成作用。

d. 电磁波谱:电磁波按频率从低到高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a. 温标: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

b. 热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

c. 热容与焓:Q = mcΔT,热量与物体的质量、热容和温度差相关。

d. 蒸发与凝结: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为蒸发,反之为凝结。

2. 热力学第一定律a. 内能:物质的内能与其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有关。

b.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内能变化等于吸热与做功的代数和。

3. 理想气体a. 状态方程:PV = nRT,理想气体的状态可以由压强、体积、物质的摩尔数和温度来描述。

b. 等温过程:T = 常数,气体与外界热源保持恒温接触。

c. 绝热过程:Q = 0,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

2018届高考理综第7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2018届高考理综第7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2018届高考理综第7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高考理综的第7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科技等相结合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做对的同学却并不多。

常考知识点的归纳1.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物质麻类、棉花、木棉、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铜氨纤维等;干扰项:光导纤维、醋酸纤维、硝化纤维、火棉、胶棉;2.属于蛋白质,水解得到氨基酸,燃烧有焦羽毛气味动物毛发角蹄、蚕丝、血红蛋白、酶类、天然皮革;干扰项:人造奶油;3.主要成分为油脂的物质动物油、植物油、地沟油、人造奶油、鱼肝油、脂肪;干扰项:矿物油;4.高分子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PVC、PLA、核酸、聚XX;干扰项:油脂、维生素;5.能水解,且产物均为葡萄糖的物质淀粉、麦芽糖、纤维二糖、纤维素;6.元素定性分析法李比希燃烧法、钠熔法、铜丝燃烧法、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发射)光谱;7.测定有机物结构有作用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8.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①汤姆生:在阴极射线实验基础上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②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电子”模型;③波尔: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提出轨道模型;干扰项:道尔顿:只是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布朗运动:只能说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9.概念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水、有机酸、无机酸、碱、盐、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HCl,H2SO4,HNO3,HI,HBr,HClO4等强碱:KOH,NaOH,Ca(OH)2,Ba(OH)2等可溶性碱绝大部分盐:CaCl2,CuSO4,Na2CO3,BaSO4,CaCO3等干扰项:难溶性盐虽然溶解度小,但它是强电解质;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HAc,H2CO3,HF,HClO,H2SO3,H2S,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Mg(OH)2等难溶性碱;少部分盐:Pb(Ac)2,HgCl25.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6.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018高考理综知识点

2018高考理综知识点

2018高考理综知识点2018年高考理综知识点概述随着高考的临近,对于考生来说,掌握理综知识点是备考的重点任务之一。

理综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在准备理综考试时,合理的学习方法和重点突破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层面,简要概述2018年高考理综的知识点。

一、物理知识点物理是考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科,需要理解和运用的知识点较多。

在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中,一些知识点尤为重要。

首先是力和力矩的概念与计算。

力是物体发生位移的必要条件,而力矩是许多物理问题解题的基础。

此外,还应注意学习刚体的力学性质和机械波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在考试中占据较高的分值。

此外,太阳能和能源问题等热点问题也值得关注。

二、化学知识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需要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中,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重点部分。

在无机化学中,应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离子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在有机化学中,需重点掌握有机物的命名和合成反应,特别是重要的官能团的识别和性质。

此外,环境污染与修复以及新能源如生物质能等都是当前热门话题,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问题。

三、生物知识点生物学作为理综中考纲最广的一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记忆和分析能力。

在2018年高考生物考试中,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遗传学以及人体免疫等是重点内容。

对于这些知识点,除了背诵,还要注重理解和应用。

例如,细胞生物学中的核酸、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知识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此外,环境问题、生态平衡以及人体健康等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综上所述,2018年高考理综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

对于考生而言,合理制定备考计划,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掌握解题技巧非常关键。

此外,对于时下热点话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也可以适当关注,以便在试题中灵活运用。

【最新2018】高考理综总结-范文word版 (29页)

【最新2018】高考理综总结-范文word版 (2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理综总结篇一:高考理综知识点总结物理一、静力学:二、运动学: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V?V?V1?V2?S1?S2t222T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Sn?Sn?1?aT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2V1?V2222, VS?Vt22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S?S1V?S1?S2 ,a?2,a?Sn?S122t22TT?n?1?T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通过各段时间比1∶?2?1∶(3??2)∶??5.自由落体:(g取10m/s2)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6.上抛运动:对称性:t上=t下,v上?v下, hm?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

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v?2as求滑行距离。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1.水平面上滑行:a=?g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2v022g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时间相等: 45时时间最短:无极值:m2m1?m2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N?F,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部分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2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2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化学部分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

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

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

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

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

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

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

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

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

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

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生物部分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6、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2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22、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23、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24、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5、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26、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2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28、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29、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30、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31、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32、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33、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34、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35、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3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胰岛:胰岛分泌→降糖;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3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38、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39、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40、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