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关于秋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附译文)
关于秋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附译文)自古伤春悲秋,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咏秋的诗词,以下小编摘选出的描写秋天的古诗节选自唐诗300首。
1.《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2.《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山行》作者: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暮江吟》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6.《秋词二首》作者: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诗词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意思
诗词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意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意思秋风很急,天空高爽,猿猴悲哀地啼叫着;水中的小洲一片凄清,满地白沙,只有那鸟儿在飞来飞去。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登高》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颠沛夔州时期所作,其时安史之乱虽然平定数年,但关河以东局势越发混乱,肘腋之间宦党日强朝纲日废,后庭方寸吐蕃弄强回纥嗜欲,天下大势实在悲观。
杜甫满腔爱国热情,一身耿骨义气,不但客寓夔州,而且沉疴日起,惶惶终日,自认重见社稷光耀朝纲振奋天下益安苍生乐享,怕是此生无望他生未卜,其萧索落寞悲愁苦涩可以想见,正是这种绝望孤寂悲苦无端的心境,在767年那个秋天,直接催生出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
《登高》其诗,八句皆为偶句,在律诗中已属少见,而其信手拈来,卓然成章,巧夺天工,全无痕迹,似无心为之,竟浑然天成的通脱磊落,又足令赏诗者击节赞叹做诗者废然忘返。
下面我就从结构上逐句分析一下,以资方家斧正。
全诗以“风急”起句,不但抓住了了夔州峡口高秋之际的自然气象,更直接映衬出诗人心绪起伏波澜跌宕的主观情景,直接把读者带入诗人壮怀激荡的精神世界中。
接下来的“天高”为“风急”提供了一个阔大无畴的背景空间,令长风激荡恍如天籁飞鸣,寥寥四个字便已有冲洒天地的磅礴声势,同时更为明确地凸现了诗人长空般阔大的襟怀和疾风般激荡的心绪之间相得益彰的恢宏气魄。
但是这不是一种令人欢欣鼓舞的恢宏气魄,而是一种沉郁苍凉,悲壮压抑的恢宏气魄,正是这种沉郁苍凉和悲壮压抑,让曾经唱和着李白那对未来不乏憧憬和向往的不远千里送轻舟的依依惜别的热切猿声,变成了风声呼啸中那痛彻心肠的哀鸣,“猿啸哀”因此成为全篇的题眼。
在风急天高的寥廓江天之间,哭泣般的猿鸣仿佛也升入九天,与天风应和共鸣。
如果说“风急天高”凸现了强势的动荡与碰撞,并籍此抒发了诗人胸怀激荡的内心世界,那么“渚清沙白”的静谧舒缓,便如天风激荡猿啸清扬的动感气氛中的一片清淡绿洲,为诗人的驻足提供一个稳定的空间,不但从字义上与风急天高形成工整对仗,而且在意境上也严丝合缝地成为上下偶句,既进一步衬托了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气魄声势,又从结构上到气氛上稳定了全诗的走向。
日暮黄昏诗词
日暮黄昏诗词篇一:日暮黄昏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下面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日暮黄昏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面对日暮黄昏,感慨万千。
诗中通过猿猴的哀鸣、江水的滚滚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除了诗歌,也可以从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角度来探讨日暮黄昏这一主题。
比如从文学角度来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就有很多关于黄昏和死亡的经典描写,可以作为探讨日暮黄昏的参考。
从艺术角度来看,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可以通过表现黄昏的美景来传达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从哲学角度来看,日暮黄昏也代表着人类生命中的不同阶段,比如黄昏代表着人生的衰落和结束,而黎明则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日暮黄昏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主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表现。
篇二:日暮黄昏是一首著名的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暮黄昏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念。
诗中写道,天空高远,猿猴哀鸣,清澈的水面和沙滩上有飞鸟回归。
万里悲秋,百年多病,孤独地登上高楼,面对黄昏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展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黄昏是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刻,也是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黄昏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和领悟。
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黄昏时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怀念,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牵挂。
日暮黄昏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展现了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
古诗词名句典故详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古诗词名句典故详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名句的诞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
无边落木萧萧2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3,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4浊酒杯。
——杜甫·登高完全读懂名句1.鸟飞回:因风急,鸟只能在天空回旋。
2.萧萧:风吹树叶、树叶飘落的声音。
3.常作客:指长久客居异乡。
4.新停:刚刚戒酒。
风急天高,山猿叫声多么哀戚,清澈的小洲沙岸,江鸟在风中回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枯枝萧萧而下,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在万里之外作客,偏偏碰上萧瑟秋日,人生百年却是疾病苦多,趁着人生还在,独自登临高台。
时局艰难,我的双鬓已发白如霜,穷困失意,疾病缠身,刚刚决定戒酒不饮了。
名句的故事《登高》为七言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此年秋天,56岁的杜甫辗转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在九月九日重阳日,因循自古“重阳登高”习俗,抱病登临瞿塘峡口上的高台,望着无际的落木江河,回想自己艰难困苦的一生,如今已是双鬓发白、满身病痛的老人,百感交集地写下这一首诗。
有关重阳登高之俗,起于东汉时期,传说有一名叫费长房的仙人,能够预卜未来,其徒弟名叫桓景,有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他家将会发生灾难,要桓景全家佩戴茱萸,登上高处,饮菊花酒,才得以化解这场灾厄。
桓景依其指示,当日登高返家,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都暴毙,费长房告诉桓景,这些动物是代他们一家受劫而死。
此事传开,每年九九重阳,人们纷纷离家躲避不祥,登高以近天神,希望借此得到神的庇佑。
此年杜甫已抱病在身,不能如往常般痛快地饮酒,但他还是未能免俗地在重阳日登高望远,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一望无垠的落木,排山倒海地倾泻而下,绵延不止的长江,源远浩荡地奔流,诗人涌上悲秋情愁,回想自己早年远离家乡,如今年老多病,孤独登台,更感晚景凄凉。
全诗炼字缜密,景物雄浑,情感苍凉,充分展现杜甫晚年“沉郁顿挫”的诗风特色。
登高古诗鉴赏
登高古诗鉴赏登高古诗鉴赏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诗鉴赏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
下句写孤病之态。
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
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
古人悲秋的诗词
古人悲秋的诗词一、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衍生注释:猿啸哀:猿的叫声凄厉。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落木:落叶。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一生。
多病:身体多病。
独登台:独自登上高台。
繁霜鬓:两鬓白发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三、赏析:这首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描绘了一幅壮阔而萧瑟的秋景图。
风急天高,猿声哀鸣,渚清沙白,飞鸟盘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下,不尽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后四句抒情,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万里悲秋,长期作客他乡,人到暮年又多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更觉凄凉。
艰难苦恨使两鬓如霜,又因潦倒而不得不停下酒杯。
全诗意境雄浑,感情深沉,对仗工整,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四、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其作品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运用片段:“哎呀,这秋天的景色咋这么萧条呢,就像杜甫诗里说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让人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二、原文:《苏幕遮·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衍生注释:苏幕遮:词牌名。
碧云天:形容天空湛蓝。
黄叶地:地上铺满了黄色的树叶。
秋色连波:秋天的景色与水波相连。
寒烟翠:带着寒意的烟雾呈现出翠绿色。
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神伤。
旅思:羁旅之思。
这首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阔远秾丽的秋景图,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下片则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黯然神伤的乡魂,萦绕心头的羁旅之思,只有在好梦中才能得到安慰。
文化盛宴精神大餐 诗句
文化盛宴精神大餐诗句"文化盛宴,精神大餐" 这一表达虽然不是出自古典诗词,但它形象地描绘了丰富文化活动和精神滋养所带来的满足和享受。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诗句都能体现出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以下是一些能够反映出“文化盛宴,精神大餐”意境的诗句及其赏析:1.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秋天落叶和长江滚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历史的沉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知识与智慧不断积累的渴望,如同江水永无止境。
2.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王勃以滕王阁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这反映了文人对和谐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文学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中得到的精神愉悦。
3.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自我来兹游无穷,兴尽晚回舟。
”赏析: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自己逍遥田园生活的乐趣,这种超脱世俗的文化情趣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盛宴。
诗人的心灵在自然和文化的交融中得到了极大的滋养。
4. 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赏析:李白在这里借助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自己豪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热情的颂扬。
诗中所体现的激情和追求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盛餐。
5. 苏轼《赤壁赋》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赏析:苏轼在此赞美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业绩的英雄人物。
通过对这些文化符号的追忆,诗人自己也获得了一场精神上的盛宴。
这些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哲理思考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精神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读者可以通过品读这些诗词,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启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全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全诗如下:风f ēn ɡ急j í天ti ān 高ɡāo 猿yu án 啸xi ào 哀āi ,渚zh ǔ清q īn ɡ沙sh ā白b ái 鸟ni ǎo 飞f ēi 回hu í。
无w ú边bi ān 落lu ò木m ù萧xi āo 萧xi āo 下xi à,不b ú尽j ìn 长ch án ɡ江ji ān ɡ滚ɡǔn 滚ɡǔn 来l ái 。
万w àn 里l ǐ悲b ēi 秋qi ū常ch án ɡ作zu ò客k è,百b ǎi 年ni án 多du ō病b ìn ɡ独d ú登d ēn ɡ台t ái 。
艰ji ān 难n án 苦k ǔ恨h èn 繁f án 霜shu ān ɡ鬓b ìn ,潦li áo 倒Dao 新x īn 停t ín ɡ浊zhu ó酒ji ǔ杯b ēi 。
译文:风吹地正疾,天空辽阔高远,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纷纷飘落而下,长江滚滚而来,奔腾不息。
悲伤地对着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简介:这首诗是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当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不仅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杜甫的诗词《不见》译文和注释
【导语】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杜甫的诗词《不见》,欢迎阅读! 《不见》 不见李⽣久,佯狂真可哀。
世⼈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飘零酒⼀杯。
匡⼭读书处,头⽩好归来。
译⽂ 没有见到李⽩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悲哀。
世上那些⼈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才。
⽂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飘零⽆依消愁唯酒⼀杯。
匡⼭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了就应该归来。
注释 ⑴“李⽣”句:李⽣,指李⽩。
杜甫与李⽩天宝四载(745年)在⼭东兖州分⼿后,⼀直未能见⾯,⾄此已有⼗六年。
⑵佯()狂:故作颠狂。
李⽩常佯狂纵酒,来表⽰对污浊世俗的不满。
⑶“世⼈”句:指李⽩因⼊永王李璘幕府⽽获罪,系狱浔阳,不久⼜流放夜郎。
有⼈认为他有叛逆之罪,该杀。
⑷怜才:爱才。
⑸匡⼭: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匡⼭,李⽩早年曾读书于此。
⑹“头⽩”句:李⽩此时已经61岁。
杜甫这时在成都,李⽩如返回匡⼭,久别的⽼友就可以相见了,故云归来。
扩展阅读:《不见》的赏析 开头⼀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积于内⼼的感情⼀下⼦迸发出来了。
“不见”⼆字置于句⾸,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的强烈愿望,⼜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
杜甫和李⽩在兖州分⼿,已有整整⼗五年没有见⾯了。
紧接着第⼆句,诗⼈便流露出对李⽩怀才不遇、因⽽疏狂⾃放的哀怜和同情。
古代⼀些不满现实的⼈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
李⽩即⾃命“我本楚狂⼈”(《庐⼭谣寄卢侍御虚⾈》),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不得的悲愤⼼情。
⼀个有着远⼤抱负的⼈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个⼤悲剧。
“佯狂”虽能蒙蔽世⼈,然⽽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的苦衷。
“真可”两字修饰“哀”,⽣动地传达出诗⼈⽆限叹惋和同情的⼼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步展现。
这两句⽤了⼀个“反对”,产⽣了强烈对⽐的艺术效果。
诗词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全诗赏析
诗词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全诗赏析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
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
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民
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
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登高原文赏析(最新)
登高原文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原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原文注释1.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5.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6.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7.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8.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全诗赏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峡口更以风大浪急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
古诗羁旅行役诗翻译赏析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带有无字的诗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唐代:杜甫释义: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春日》宋代:朱熹释义: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宋代:秦观释义: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
4、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秦楼月·芳菲歇》宋代:向子諲释义: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
5、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
——《水龙吟·秋兴》宋代:吴则礼释义:秋天的南方,无数的落叶,又零落地飘下。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释义: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7、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诗》唐代:张九龄释义: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8、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独漉篇》唐代:李白释义:一束明亮的月光照入室内,可鉴我光明磊落的情怀,真真是无疑可猜。
9、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高阳台·西湖春感》宋代:张炎释义: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
10、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上留田行》唐代:李白释义:树犹如此啊!为什么要像参商二星一样,你争我斗,彼此不相容呢?。
形容举目无亲的古诗词
形容举目无亲的古诗词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解析:杜甫这首诗真的是把那种孤独无助、举目无亲的感觉写得入木三分。
你看啊,“万里悲秋常作客”,他离家乡老远了,在这秋天里到处漂泊,就像个无家可归的人。
秋天本来就容易让人觉得凄凉,他还老是在外面游荡,多可怜啊。
“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更惨了,身体又不好,还孤零零一个人登上高台。
周围没有亲人朋友陪着,就自己一个病歪歪的老头儿,看着那无边无际的落叶和滚滚流淌的长江水,心里得多难受啊。
这时候他肯定觉得自己在这世上孤孤单单的,就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
赏析:老杜又来倾诉他的孤独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在那微风轻拂着细草的岸边,就有一艘孤孤单单的小船,竖着高高的桅杆。
这画面一出来,就感觉冷冷清清的。
他就像那小船一样,漂泊无依。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然景色很壮阔,但是在这么大的天地之间,他却只是一个人。
最后他说自己就像那天地间的一只沙鸥,沙鸥啊,那可是到处飞,没有个固定的窝,没有伙伴陪着,这不就是举目无亲、孤独到了极点嘛。
就像我们现在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周围都是陌生人,那种孤独感,杜甫在诗里可是表达得淋漓尽致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这小令可太有名了。
前面几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绘出一幅很有画面感的场景。
你看那些藤啊树啊鸦啊,都显得没什么生气,然后小桥流水旁边还有人家,那人家肯定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人在一起。
可再看看我们这位主人公呢,骑着一匹瘦马,走在古道上,吹着西风。
他就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别人的幸福,自己却是孤零零的。
“夕阳西下”,这时候天都快黑了,他还在天涯漂泊,没有亲人在身边,这种孤独感就像一把刀一样,扎得人心疼。
知人论事赏析古诗词
知人论事赏析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古人对生活、情感、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其中有许多诗词以知人论事为题材,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和评价,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本文将以知人论事为主题,对一些经典古诗词进行赏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登高观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社会动荡的感慨。
其中“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通过对风声和猿啸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哀伤;“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暗示了社会动荡和人生无常的现实。
整首诗以知人论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梦君来笑我,我笑君。
君笑我时我亦笑,我笑君时君亦笑。
笑彼笑我笑君时,不觉皆成此笑中。
这首诗以描写梦境为背景,通过对梦中人物的对话和情感交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诗中“君笑我时我亦笑,我笑君时君亦笑”一句,通过对情感交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理解;“笑彼笑我笑君时,不觉皆成此笑中”一句,则通过对笑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洞察。
整首诗以知人论事,通过对梦境中人物的对话和情感交流,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态度。
最后,我们来看一首清代诗人袁枚的《摸鱼儿·雁丘词》:雁丘词,七夕又中秋。
雁丘词,七夕又中秋。
绿杨烟外晓寒留,小楼风细,画檐愁。
轻红阁,宿雨初霁,翠帘高卷,疏犹如。
此时分,最难禁住思量,凭阑处。
这首词以描写七夕和中秋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悟和思索。
董卿和北大朗读的诗词
董卿和北大朗读的诗词原文:《和董卿共赏北大朗读之诗词》《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衍生注释:“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
“落木”指落叶。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百年”喻指一生。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秋景图,风声、猿啼、飞鸟、落叶、长江,无一不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宏大。
后两联则将诗人自身的愁苦与秋景相融合,漂泊异乡、年老多病,怎不让人悲从中来?整首诗对仗工整,意境深沉,把杜甫晚年的困苦与忧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一生坎坷,却始终坚守着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百姓的关怀。
四、运用片段:在一个秋风瑟瑟的午后,我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望着眼前那萧萧而下的落叶,滚滚而去的江水,心中不禁涌起了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时的我,就像那漂泊在外的游子,远离家乡,心中满是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这无边的秋意啊,何时才能是尽头?原文:《在北大与董卿同品之诗》《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衍生注释:“将进酒”意为劝酒。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
“青丝”指黑发。
“金樽”指酒杯。
“岑夫子”“丹丘生”指诗人的好友。
二、赏析:诗篇开头就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黄河的壮阔,接着用时光易逝的感慨引出及时行乐的观点。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
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
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
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
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三峡》)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
“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
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