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和青铜文化研究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基础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文和青铜文化研究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基础

——介绍新书《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

李让

中国文物报20041110第4版

最近,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遴选青铜器和金文研究著名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杜遁松先生近几十年在海内外杂志、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50余篇,结集出版为《吉金文字与青铜文化论集》(以下简称《论集》)。《论集》整体内容丰富,为金文和青铜文化之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维,开拓了广泛的空间,奠定了新的研究基础,是一部在吉金文字考释与释读,建立青铜器分期断代、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和分区的研究,青铜工艺与青铜器鉴定方面都有独到精深见解的好书。

一、吉金文字考释与释读

据笔者所知,《论集》作者在长期工作与研究中,注意全方位掌握有关金文研究的古文字及其多种相关实践与文献。《论集》所收的不少文章中,都可看出作者对金文考释研究的严谨态度,论述中常常是有的放矢地将实物资料与经典、训诂、古音韵、金文语句的语法结构等相互联系与运用,以得出所考之字形音义等的正确解释,使能读通金文某些语句,以至产生使某篇金文得以释读的实际效果。

作者参加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物鉴定系统工程,并负责金文与青铜器的鉴定,得以对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传世金文和近年新出金文进行全面考察,《全国铜器鉴定所见金文考察》就是在此基础上写成的。全篇论述以宏观和微观的方法相结合,阐明某些金文,尤其是新发现的一些金文内容的特殊价值,从而可使读者对先秦至两汉金文的意义、价值的认识上有一个全方位的提高。

在考释金文的疑难字上,例如:商代长铭器毓祖丁卣铭被隶定成的“铅”字,《谈毓祖丁卣等三件商代长铭铜器》对该字进行了全面分析,解决了全铭的释读问题。又如:《金文容字考释》一文,对金文“容”字的起“庸”假借为“容铲”,直到汉代“容’字的写法才与今天的“容”字写法接近。

在吉金文字研究上,《论集》作者将古文字研究的多方面知识融会使用,努力架构金文研究的方法和规律、商周金文内容的理论体系。

二、建立青铜器分期断代、发展演变的理论体系和分区研究

以往的青铜器学者,在研究方面为后人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但由于多方面的局限性,他们的研究多侧重在商周金文上。《论集》作者在一定意义上超脱、打破了这一旧有模式。《论集》中收录的和尚未收录的不少论述中,都能看出作者在研究青铜器分期、断代和发展演变方面的功力和成果。将近年考古发现的铜器和众多传世名器相结合,依据考古学类型学和古器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首先对青铜器进行分期断代,并提出青铜器分期按王朝划分的方法和意义。依据青铜器内涵和它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将青铜器发展演变定位为原始社会后期萌芽,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春秋战国繁荣,秦汉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走向衰落,宋元明清仿古,建立青铜器发展的理论体系。这一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青铜器之发展谱系,无疑更有着重要意义。在一些青铜器具体断代上,作者严谨地以有科学依据的可靠的标准器为核心,确定一些器物的相对或绝对年代。《青铜器分期与断代》一文,作者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自夏代至两周青铜器在种类、造型、装饰、铭文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演变,是值得一读的文章。

《论集》中有不少文章都具创见和特色,例如:《青铜器定名的几个理论问题》,作者结合近年发现的器物和金文的新资料,提出青铜器定名的几个重要的理论,如:“时空变化对铜器名称的影响”、“器种相同,用途不同的青铜器在定名上的区别”、“自名铜器与同种铜器的异名”等等。在《论列鼎制度》一文中,作者从近年考古出土的大量西周至战国的列鼎资

料入手,对贵族国家“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用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

殷商时代的司母戊大方鼎,关于它的确切的年代,以往学者多认为作器者为商王“文丁”或“帝辛”。近年殷墟出土“司母辛”方鼎后,从甲骨文和金文有关商王配偶的资料看,并结合司母戊鼎、司母辛鼎的铭文内容、字体、造型、花纹和铸造技术等方面考察,作者认为司母戊鼎应属殷墟二期,即武丁、祖庚、祖甲、时期。司母戊之“戊”是商王武丁配偶,商王祖庚、祖甲之母。司母戊鼎是祖庚、祖甲为其母所作器。这样就将大鼎的制作上推了几个王世。对青铜鸟兽尊的研究,是以往学者从未全面涉及到的一个问题。《论青铜鸟兽尊》一文,不但追溯了鸟兽尊的命名与渊源,而且用考古学类型学的方法,将鸟兽尊先分类,再在类内分出不同的式,排出时代序列和地域划分。

三、青铜工艺与青铜器鉴定

古代青铜器精美瑰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古代青铜艺术论》一文,从青铜器装饰、书法艺术等多维视角探索了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可谓是在青铜器领域中研究探索美学的开创之作。青铜器的装饰内容非常丰富,是古今中外学者所探索的重要方面。在众多花纹图像中,学者们对饕餮纹的意义讨论堪称“热点”。《论集》作者对此独树己见:“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大多似牛、羊、豕的颜面,这可能与贵族在进行祭祀典礼时,牛、羊、豕全备的称为‘大(太)牢’或只用羊、豕的称为‘少牢’的一套制度有关。……使器物的装饰和用途密切结合起来。”

青铜器鉴定是对青铜器的真伪、时代等诸多方面的科学审定。几十年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论集》作者对全国各级博物馆收藏的重要青铜器和铭文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取得了大量实践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了理论研究。作者近年的许多论述中都涉及到青铜器与文字的真伪鉴定。《宋元明清铜器鉴定概论》一文,系统论述了宋元明清铜器种类与特点以及宋以后的仿制、伪造及鉴别方法。青铜器定级是青铜器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青铜器鉴定定级标准理论与实践》一文,对青铜器级别确定有着重要借鉴和参考价值。

《论集》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宽,如在对战国铜镜装饰研究的基础上,对战国铜镜进行了分期、分区的划分。有的文章还对铜镜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论述。目前,利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和保护文物已提到日程上,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作者在《科技考古在青铜器研究中的意义》一文中专门谈论了在青铜器保护和研究中注入的自然科学手段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