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的相关知识
胶体金技术简介 ppt课件
心梗系列(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
毒品(吗啡,K粉,摇头丸,冰毒等)
畜牧兽医站, 商检系统, 传染病(禽流感、兽瘟疫等)
边检口岸,农牧类院系
和研究所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犬细小病毒等)
环保监测部门,研究机 有害物质超标 构
25
注意事项
试剂原料耗材的批号控制,确保来源可靠有保障 设置关键控制点,确保流程无差错 仪器定期维护校准 研发时即考虑一定生产量的工艺问题,避免上量后不匹配 均一性,稳定性
26
胶体金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回顾
1995年:国内基本空白,没有研发,1-2家生产单位仅是大包装分切 1997年:杭州艾康起步,依靠美国技术转让快速发展为国内第一品牌,
80年代:第一代产品,免疫渗滤法 (Flow Through)
90年代:第二代产品,免疫层析法 (Lateral Flow),女性妊娠 HCG
21世纪:快速诊断方法适应市场需要, 胶体金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IVD 的热点(传染病、毒品、食品安全、畜 牧兽医等领域)
3
两种技术的比较
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标记技术
容器清洁或硅化处理 胶体金颗粒制备 (负电)
颜色与颗粒的关系. 最佳标记颗粒大小40nm.
蛋白质最适用量测定:盐析法
17
NC膜与溶液喷点-NC膜
NC膜的性能
NC膜的选择 爬速对灵敏度的影响 底衬的作用 不同膜厂家的产品差异(Pall/Whatman/Millipore/Sartorius)
18
NC膜与溶液喷点---溶液喷点
C\T线溶液前处理: 1.过滤,0.2um孔径滤膜 2.离心1万转10分钟 喷点过程 头尾去除,喷点中的报废标志 C\T线喷点工艺(BJQ3000喷头)与接
胶体金的原理
胶体金的原理胶体金是一种纳米材料,其原理主要是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特性和胶体溶液的性质。
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量子尺寸效应,使得其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胶体溶液则是由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
胶体金的原理主要包括合成方法、表面修饰、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
首先,胶体金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溶剂热法、还原法、光化学法等。
其中,溶剂热法是将金盐在有机溶剂中还原得到金纳米颗粒;还原法是通过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形成纳米颗粒;光化学法则是利用光照射使金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这些合成方法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尺寸和分散度,从而影响其性质和应用。
其次,胶体金的表面修饰对其性质和应用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表面修饰可以改变纳米颗粒的表面化学性质,使其具有不同的亲疏水性、生物相容性和功能化基团,从而拓展其在生物医学、催化、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胶体金的物理化学性质也是其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纳米颗粒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效应,使得其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特定的吸收峰;同时,金纳米颗粒还表现出局域化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使得其在电磁场作用下产生局域增强效应,从而被广泛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光热治疗等领域。
最后,胶体金在生物医学、催化、传感等领域的应用也是其原理的重要体现。
在生物医学领域,胶体金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药物输送、光热治疗等方面;在催化领域,胶体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用于催化还原、氧化反应等;在传感领域,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作为传感器的信号标记物,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环境污染物等。
综上所述,胶体金的原理涉及到合成方法、表面修饰、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其在纳米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胶体金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潜在应用价值,推动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胶体金法的定义和分类
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
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
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
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1971年Faulk和Taytor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和快速免疫金渗滤法(Do t-immu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用于检测HBsAg、HCG和抗双链DNA抗体等,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
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PHA、ConA 等。
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
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
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胶体金
金免疫技术的特点是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
这一技术在70年代初期由Faulk和Taylor始创,最初用于免疫电镜技术。
迄今为止,金标记仍主要用于免疫组织化学中。
在免疫测定中,金标记常与膜载体配合,形成特定的测定模式,典型的如斑点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等,已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简便、快速检验方法。
第一节免疫胶体金的制备一、胶体金的特性和制备(一)胶体金的结构胶体金(colloidalgold)也称金溶胶(goldsol),是由金盐被还原成原金后形成的金颗粒悬液。
胶体金颗粒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核表面的是内层负离子(AuC12-),外层离子层H+则分散在胶体间溶液中,以维持胶体金游离于溶胶间的悬液状态。
胶体金颗粒的基础金核并非是理想的圆球核,较小的胶体金颗粒基本是圆球形的,较大的胶体金颗粒(一般指大于30nm以上的)多呈椭圆形。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胶体金的颗粒形态。
(二)胶体金的特性1.胶体性质胶体金颗粒大小多在1~100nm,微小金颗粒稳定地、均匀地、呈单一分散状态悬浮在液体中,成为胶体金溶液。
胶体金因而具有胶体的多种特性,特别是对电解质的敏感性。
电解质能破坏胶体金颗粒的外周永水化层,从而打破胶体的稳定状态,使分散的单一金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从液体中沉淀下来。
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有保护胶体金、加强其稳定性的作用。
2.呈色性微小颗粒胶体呈红色,但不同大小的胶体呈色有一定的差别。
最小的胶体金(2~5nm)是橙黄色的,中等大小的胶体金(10~20nm)是酒红色的,较大颗粒的胶体金(30~80nm)则是紫红色的。
根据这一特点,用肉眼观察胶体金的颜色可粗略估计金颗粒的大小。
3.光吸收性胶体金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单一光吸收峰,这个光吸收峰的波长(λmax)在510~550nm范围内,随胶体金颗粒大小而变化,大颗粒胶体金的λmax偏向长波长,反之,小颗粒胶体金的λmax则偏于短波长,表19-1所列为部分胶体金的λmax。
胶体金是一种什么实验方法
胶体金是一种什么实验方法胶体金是指由纳米级金粒子组成的胶体溶液。
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固体之间的物质状态,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微粒子分散体系。
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贵金属,具有良好的热导性、电导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胶体金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还原法、化学还原法、光化学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物理还原法是最常用的制备胶体金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外加还原剂来还原金离子,使其形成金原子,然后金原子自行聚集形成纳米粒子。
这种方法一般利用某些常见的还原剂如氢气、亚硫酸钠等将金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
例如,可以将金盐(如氯金酸)加入溶剂中,然后逐滴加入还原剂,在适当的温度和pH条件下,金离子得到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形成胶体金溶液。
化学还原法是另一种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金离子与某些还原剂(如多肽、某些有机物)反应,使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并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得到所需的粒子尺寸和分散度。
光化学法是利用光化学反应原理制备胶体金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可见光、紫外光等光源来激发金离子,产生电子和空穴,然后通过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并形成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快速和可控性的优点。
制备胶体金的实验方法一般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以控制金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分散度。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还原剂、溶剂和金盐等试剂,以确保高效、可重复的制备过程。
胶体金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生物医学领域、光学传感、催化剂等。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胶体金被用作生物标记物或药物载体,通过对其表面进行功能修饰,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分离和治疗。
在光学传感领域,胶体金具有强烈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和散射性质,可用于制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实现对低浓度分子的检测,并被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
在催化剂领域,胶体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反应的促进。
胶体金的相关知识
免疫层析试纸包被技术简介试纸生产过程中一般有三种溶液的包被处理,即质控溶液,检测溶液,和结合物溶液(胶体金)。
质控和检测溶液就是C/T线上包被的溶液。
在免疫层析试纸硝酸纤维素膜表面进行 C/T线的包被,是试纸生产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免疫诊断试剂中使用的硝酸纤维素膜有两类,一种是免疫渗滤产品用的,按孔径选择一般采用0.45um-1.2um的膜,与分子生物学中用的印迹转移膜一样。
Whatman Schleicher & Schuell的膜属于纯采用100%的纯硝酸纤维素,蛋白结合能力较高。
另一类即免疫层析用膜,一般按侧向流动速度来划分,常用的范围一般在120-180秒/4cm。
目前市场上的硝酸纤维素膜材以带塑料底衬为主,也有部分的膜不带底衬。
不带底衬的膜需注意膜面的正反面,其光滑度有适当差别。
鉴于流动封闭技术的普及,C/T线的包被目前流行先将膜粘贴在塑料支持底板上,然后直接将塑料板放入仪器上进行划线操作,干燥后进行其他部分的贴板组装,这种划膜工艺可简称为划板。
但部分产品的工艺要求先直接在膜上划好C/T线,然后用特定配方的溶液将膜进行浸泡封闭处理,干燥后再贴膜及其他部分材料,这种划膜工艺可简称为划膜。
在结合物溶液(胶体金)的包被上,较多的用户倾向于用气动喷头进行定量操作。
在科研及研发项目中,往往喷一条线或几条线就够用了,因此在单维往复平台上一次喷一条线也可接受。
鉴于胶体金膜切条宽度一般在3--7mm,不方便一条条依次地在移动平台上固定和取放。
因此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一般建议采用成片的胶体金垫,用三维平台往复来回地间隔喷线,一次即可喷出二三十条。
此后将喷好的金干燥再裁切成条,这样的操作会效率高,适合规模生产。
在某些免疫层析试纸产品生产工艺中,层析膜材或样品垫膜材需要用特定溶液进行整平面包被,要求效果均匀,如层析膜和样品垫的特定封闭处理。
而一般的浸泡或铺金工艺满足不了要求。
这时可用气动喷头叠加喷线成面。
胶体金技术
一、胶体金的一般性状(一) 胶体金的颜色溶胶的颜色取决于分散相物质的颜色、分散相物质的分散度和入射光线的种类,是散射光线还是透射光,粒子越小,分散度越高,则散射光的波长越短。
对同一种物质的水溶胶来说,粒子大小不同,呈现的颜色亦不同。
如胶体金颗粒在5~20nm之间,吸收波长520nm,呈红色的葡萄酒色;20~40nm之间的金溶胶主要吸收波长530nm的绿色光,溶液呈深红色;60nm的胶体金溶胶主要吸收波长600nm的橙黄色光,溶液呈蓝紫色。
一般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的胶体金颗粒为5~60nm范围内,溶液呈现红色。
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保持其溶胶不变性,称为胶体金的稳定性。
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电解质,其次是胶体金本身的浓度、温度及其他非电解质等。
(二) 胶体金的稳定性溶胶的稳定性介于小分子离子溶液和粗分散相之间,其颗粒作布朗运动,不易受重力影响而下沉。
然而,溶胶又是不稳定体系,它的胶粒溶剂化作用很弱,总面积较大、因在胶粒相互碰撞时,有自动合并为较大、较重的颗粒倾向。
当胶体颗粒直径变大,超出胶体范围而从介质中沉淀出来的现象叫聚沉。
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 胶粒间的相互吸引力当胶粒相距很近时,这种吸引力可能导致胶体颗粒合并而变大。
(2) 胶粒及其溶剂化层胶粒及其溶剂化层(溶剂是水时就是水化层)的带电情况。
一种溶胶的各个胶粒都带有相同的电荷。
同性电荷相斥,双电子层变厚,胶粒带电量愈大,排斥力愈大,愈能阻止胶粒合并聚结,溶胶愈稳定。
(3) 胶体接口的溶剂膜当二个固体间夹有一厚层液体时,这层液体膜有一个反抗二固体接近的排斥力。
两个胶粒要进一步接近,只有克服它们之间的溶剂化膜的斥力才有可能,因此溶剂膜的斥力是使溶胶稳定的原因之一。
(三) 溶胶的聚沉现象胶粒之间存在吸引力与排斥力这对矛盾,在溶胶胶粒带电及溶剂化的情况下,排斥力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溶胶稳定而不聚沉。
因为某种原因使溶胶粒带电量减到很小,甚至中和其所带电荷并能去溶剂化膜,胶粒之间可在更近的距离互相接近,引力成为主要矛盾,引力超过斥力时胶粒便聚结发生聚沉。
胶体金资料
胶体金(colloidal gold),又称金溶胶(gold solution),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在l—150nm之间的金溶胶,属于多相不均匀体系,颜色呈桔红色到紫红色。
胶体金可以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近10多年来胶体金标记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免疫分析在药物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发展,并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胶体金(colloidal gold)也称金溶胶(gold solution),是由金盐被还原成原金后形成的金颗粒悬液。
胶体金颗粒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Au)及包围在外的双离子层构成,紧连在金核表面的是内层负离子(AuC12-),外层离子层H+则分散在胶体间溶液中,以维持胶体金游离于溶胶间的悬液状态。
胶体金颗粒的基础金核并非是理想的圆球核,较小的胶体金颗粒基本是圆球形的,较大的胶体金颗粒(一般指大于30nm以上的)多呈椭圆形。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胶体金的颗粒形胶体金因而具有胶体的多种特性,特别是对电解质的敏感性。
电解质能破坏胶体金颗粒的外周永水化层,从而打破胶体的稳定状态,使分散的单一金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从液体中沉淀下来。
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有保护胶胶体金、加强其稳定性的作用。
呈色性微小颗粒胶体呈红色,但不同大小的胶体呈色有一定的差别。
最小的胶体金(2~5nm)是橙色的,中等大小的胶体金(10~20nm)是酒红色的,较大颗粒的胶体金(30~80nm)则是紫红色的。
根据这一特点,用肉眼观察胶体金的颜色可粗略估计金颗粒的大小。
光吸收性胶体金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单一光吸收峰,这个光吸收峰的波长(λmax)在510~550nm范围内,随胶体金颗粒大小而变化,大颗粒胶体金的λmax偏向长波长,反之,小颗胶体金的制备并不难,但要制好高质量的胶体金却也并非易事。
因此对每次制好的胶体金应加以检定,主要检查指标有颗粒大小,粒径的均一程度及有无凝集颗粒等。
在日光下仔细观察比较胶体金的颜色,可以粗略估计制得的金颗粒的大小。
胶体金层析
胶体金层析
摘要:
一、胶体金层析简介
二、胶体金层析原理
三、胶体金层析的应用
四、胶体金层析的优缺点
五、发展趋势与展望
正文:
胶体金层析是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它基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捕捉样品中的目标抗原,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快速、灵敏、准确检测。
胶体金层析的原理是将抗原固定在层析介质上,样品中的目标抗原与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在层析液的带动下,免疫复合物沿着层析介质移动,最终与检测线上的抗原结合,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样品中目标抗原的含量。
胶体金层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胶体金层析技术不断发展,如纳米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多重胶体金层析、高通量胶体金层析等,为多个领域提供了更多创新应用的可能性。
胶体金层析具有以下优点: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操作简便、结果直观
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抗体制备难度大、检测线稳定性不足、假阳性现象等。
为克服这些缺点,研究人员在胶体金层析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改进方法,如化学发光免疫层析、电化学免疫层析等。
展望未来,胶体金层析技术将继续向高度集成、高灵敏度、高通量、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
同时,加强对抗体制备和检测方法的研究,提高胶体金层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胶体金标记工艺汇总知识讲解
免疫金的特性胶体金可以和蛋白质等各种大分子物质结合,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习惯上将胶体金结合蛋白质的复合物称为金探针。
用于免疫测定时胶体金多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或抗体)结合,这类胶体金结合物常称为免疫金复合物,或简称免疫金(immunogold)。
胶体金与蛋白质结合的机制尚有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物理吸附性的。
胶体金颗粒带有一层表面阴性电荷,与蛋白质表面的阳性电荷通过静电感应相附。
因此环境pH和离子强度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其他如胶体金颗粒的大小、蛋白质的分子量及蛋白质浓度等也会影响蛋白质的吸附。
来源:Gold 2免疫金的制备1.用0.2mol/LK2CO3或0.1mol/LHC1调节胶体金溶液的pH至选定值。
原则上可选择待标记蛋白质等电点,也可略为偏碱。
但通常最适反应pH往往需经多次试验才能确定。
在调节胶体金的pH值时应注意,胶体金会阻塞pH计的电极,不可直接将电极插入胶体金溶液中,宜先用终浓度为0.15的聚乙二醇(PEG,20000)稳定胶体金后,再调胶体金的pH 值。
2.将1/10体积的合适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加于胶体金溶液中,放置室温反应2~5min。
由于盐类成分能影响胶体金对蛋白质的吸附,并可使胶体金聚沉,因此待标记蛋白质溶液若含有较高的离子浓度,应在标记前先对低离子强度的蒸馏水透析去盐。
3.加入浓度为0.2%的PEG或BSA以饱和游离的胶体金。
4.离心分离,去除上清液中未结合的蛋白质。
离心条件视胶体金颗粒的粒径而异:对5nm 金颗粒可选用40000r/min离心1h;8nm金颗粒用25000r/min离心45min;14nm金颗粒用25000r/min离心30min,40nm金颗粒用15000r/min离心30min。
5.轻吸上清液。
沉淀用含PEG或BSA的缓冲液悬浮,恢复原体积后再离心。
如此洗涤2~4次。
以彻底除去未结合的蛋白质。
6.免疫金复合物最终用稀释液配制成工作浓度保存。
稀释液通常是加入稳定剂的缓冲液。
胶体金用途
胶体金用途胶体金是指以胶体形式存在的金颗粒,其直径一般在1到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胶体金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医学、生物学、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角度介绍胶体金的用途。
一、医学应用1. 癌症诊断与治疗:胶体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光学性质,可以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例如,将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注入人体,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出癌细胞的存在,并且利用胶体金的光热效应可以破坏癌细胞。
2. 生物传感器:胶体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积大、电子性质可调控,可以用于制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
例如,将胶体金修饰在电极上,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变化,实现快速、准确的生物分析。
3. 药物传递: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通过调控其表面性质和形状,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释。
这种纳米级的药物传递系统可以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多药联合治疗。
二、生物学应用1. 细胞成像:胶体金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光学透明度和稳定性,可以用于细胞的成像和跟踪。
通过将胶体金标记在生物分子上,可以实现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高分辨率观察。
2. 基因工程: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与DNA、RNA等生物分子的特异性结合,从而用于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疗。
例如,通过将胶体金修饰在DNA探针上,可以实现对基因突变的高灵敏度检测。
3. 组织工程: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作为生物材料的组成部分,用于构建人工组织和器官。
其可调控的形状和表面性质可以实现对组织工程材料的力学、生物学和光学性能的调控。
三、电子学应用1. 传感器:胶体金纳米颗粒可以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气体、湿度、温度等参数。
通过调控胶体金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的调控。
2. 光电器件:胶体金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光电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
通过调控胶体金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实现对光电器件的能带结构和光学吸收特性的调控。
胶体金培训(1)
❖ 结果判定:
阴性:检测线(T)与质控线(C)都出现,表明样品中不含有 盐酸克伦特罗或其残留量低于检测限。 阳性:只有质控线(C),无检测线(T),表明样品中盐酸克伦 特罗的浓度高于检测限。 无效:在质控线(C)处,无紫红色条带出现,判定为试纸 条无效。
4.胶体金检测卡的原理
❖ 4.2夹心法
❖ 预先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T)上和质控线(C )分别包被上犬细小抗体和羊抗鼠二抗,将胶体金标 记的犬细小免疫鼠抗体固着在玻璃纤维上制成金垫, 组装成试纸条。将检测样本加入加样孔内,由于层析 的原理向上移动,当遇上干燥的金标复合物,将其溶 解,并带着金标复合物继续往上移动,至硝酸纤维素 膜的检测线。如果样品中有犬细小病毒抗原存在,包 被在检测线上的犬细小抗体和胶体金标记的犬细小抗 体与样品中的犬细小病毒抗原将会在检测线上形成一 个夹心的免疫复合物,呈一条紫红色条带,判定为阳 性。若感染犬细小病毒越严重,样品中犬细小病毒含 量就越高,条带颜色就越深。如果样品中没有犬细小 病毒,检测线(T)上没有色带出现,判定为阴性。 样品和金标记复合物继续往上移动,在质控线(C) 上与包被的羊抗鼠二抗结合,在质控线(C)上形成 一条紫红色条带,证明本检测卡有效。
⑵金垫:将胶体金标记抗体通过干燥固定在玻璃纤维素 膜上,是追踪抗体与抗原的反应。
⑶硝酸纤维素膜:膜上预先包被上检测线和质控线,能 够与胶体金标记物发生免疫反应相结合,使胶体金在 检测线发生聚集,根据检测线的显色状况进行判读结 果。
⑷吸水垫:通过吸水作用使液体样品向上流动,带动金 垫上的金标抗体向上移动,从而与检测线的抗原发生 反应。
T:Clen-BSA Y2:羊抗鼠抗体
❖ 预先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T)和质控线(C )分别包被上盐酸克伦特罗抗原(Clen-BSA)和羊 抗鼠二抗,将胶体金标记克伦特罗免疫鼠抗体并固着 在玻璃纤维上制成金垫,组装成试纸条。将检测的尿 样滴加在样品垫上,当尿样中盐酸克伦罗达到一定的 浓度时,即于固着在载体上的胶体金标记抗体结合, 从而阻止其与固着在检测线(T)的抗原结合,无法 在检测区形成紫红色条带。若尿样中不含盐酸克伦特 罗(Clen)或其代谢物时,胶体金标记抗体与检测区 的抗原结合,在检测线(T)形成紫红色条带。样品 和金标记复合物继续往上移动,在质控线(C)上与 包被的羊抗鼠二抗结合,在质控线(C)上形成一条 紫红色条带,证明本检测卡有效。无论尿样中是否含 有盐酸克伦特罗(Clen)在质控线(C)均应出现一 条紫红色条带。
关于胶体金结构和特性的正确描述
关于胶体金结构和特性的正确描述
胶体金,又称蒸馏金,是由金原子杂化而成的固态溶液,是一种纳米粒子最常见的形式,其中金原子组成小的颗粒形态,大小可在
1-100奈米之间。
胶体金,作为纳米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研究的主要物质,其结构和特性对纳米科学重要性不可低估。
胶体金是一种纳米粒子,其结构由金原子构成,像金属一样,具有柔软的层状结构。
因此,它是一种半金属结构,拥有半金属的特性。
金原子的面内间距可以从2.8~3.1不等,具有中等的电导性。
金原子是较大的原子,随着尺寸的减小,其电子层也越来越密,从而使金原子的表面的电子结构变得更稳定。
此外,胶体金的密度也很低,约为2.2 g/cm3,比金属要低几个数量级,因此,胶体金拥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而且,胶体金还具有一些有趣的特性。
它们能够有效地吸收光谱范围内的紫外线辐射,而不会发生光解和氧化反应,因此,胶体金的紫外光学特性非常强大,可以用于紫外光学护目镜和太阳能电池等应用中。
此外,胶体金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通过体内吞噬作用被释放,因此,可以用于医药、生物技术和医用植入物等应用中。
胶体金结构和特性的正确描述是研究纳米科学和技术领域中不
可或缺的内容。
它是由金原子构成的层状结构,具有半金属的性质,面内间距可以从2.8~3.1不等,密度较低,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吸收紫外线辐射,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医药、生物技术和医用植入物等应用中。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胶体
金将会应用到更多领域,带来更多的好处。
胶体金原理
胶体金原理
胶体金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
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胶体金的制备原理主要是通过还原金盐溶液来合成金纳米粒子,其原理如下:
首先,选择合适的金盐溶液,常用的金盐有氯金酸钠(AuCl4-)和氯金酸钾(AuCl4-)等。
在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如氢氧化物、硼氢化钠等,使金离子被还原成
金原子,形成金纳米粒子。
其次,控制溶液的温度和pH值,这对于合成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具有重
要影响。
通常在较低的温度下,金离子会更容易被还原成金原子,而在不同的pH
值下,金纳米粒子的形貌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对合成的金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
来改变其表面性质,增强其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这样制备的胶体金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适用于生物成像、药物传递和生物传感等领域。
胶体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成像、药物传递和生物传感。
由于
其良好的光学性能,胶体金纳米粒子可以作为生物成像的造影剂,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此外,胶体金还可作为药物的载体,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和尺寸,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释。
同时,胶体金纳米粒子还可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胶体金的制备原理简单易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
的不断发展,胶体金纳米材料必将在生物成像、药物传递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胶体金技术原理
胶体金技术原理一、胶体金的结构与性质1.1胶体金的定义胶体金是一种由金纳米颗粒形成的胶体溶液,其中金纳米颗粒的直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金纳米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因此胶体金溶液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和光吸收特性。
1.2胶体金的物理性质胶体金溶液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其颜色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胶体金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1.3胶体金的稳定性胶体金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制备方法和环境因素。
在适当的条件下,胶体金溶液可以保持稳定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二、免疫胶体金技术2.1免疫胶体金的概念免疫胶体金技术是将胶体金与抗体或抗原等免疫分子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免疫反应性的标记物。
这种标记物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从而实现对生物样品中特定分子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2.2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免疫胶体金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抗体或抗原等免疫分子与胶体金溶液混合,使免疫分子与胶体金结合;然后,通过离心或凝胶过滤等方法分离出标记物;最后,对标记物进行纯化和浓度测定。
2.3免疫胶体金的检测原理当免疫胶体金遇到相应的抗原或抗体时,会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胶体金的聚集或解聚。
这种聚集或解聚会导致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三、胶体金的制备与修饰3.1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还原法、物理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它通过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然后形成胶体溶液。
3.2胶体金的修饰方法为了提高胶体金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以对胶体金进行修饰。
常见的修饰方法包括表面活性剂修饰、蛋白质修饰、多糖修饰等。
这些修饰方法可以改变胶体金的表面性质,使其更适合于特定的应用。
3.3修饰对胶体金性质的影响修饰可以改变胶体金的性质,如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反应性等。
例如,蛋白质修饰可以提高胶体金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胶体金是基于蛋白质表达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纳米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靠的药物递送能力
胶体金是基于蛋白质表达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纳米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靠的药物递送能力胶体金:蛋白质表达技术引领的纳米金属材料的生物应用胶体金是一种基于蛋白质表达技术发展而来的纳米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可靠的药物递送能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胶体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胶体金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技术。
一、胶体金的制备技术胶体金的制备技术是胶体金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化学法、物理还原法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胶体金颗粒,并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控制颗粒的形貌和尺寸。
二、胶体金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胶体金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是将其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基础。
通过合适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可以增强胶体金的生物相容性,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特异性识别等功能。
常见的表面修饰与功能化手段包括改变表面化学性质、修饰功能基团、包覆生物大分子等。
三、胶体金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胶体金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是其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
由于胶体金颗粒具有较高的吸收和散射光性能,可以通过调节颗粒的形状和尺寸来调控其吸收和散射谱,从而实现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和散射能力。
利用这一特性,胶体金可以作为生物成像的显影剂,用于肿瘤检测、血管成像等方面。
四、胶体金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胶体金作为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胶体金可以通过调节颗粒的形状、尺寸和表面修饰等方式,实现对药物的载荷和释放控制。
此外,胶体金颗粒还可以在体内实现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毒副作用。
五、胶体金在生物感应与诊断中的应用胶体金的表面修饰使其能够与生物分子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感应与诊断。
通过将靶向分子修饰于胶体金表面,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细菌等病原体的特异性识别和定位。
此外,胶体金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实现对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
胶体金技术
常用几种蛋白质标记时胶体金所 用的pH值
蛋白质 PH
抗体(γ球蛋白)
单克隆抗体 SPA(葡萄球菌蛋白) 亲合层析的IgG 链霉抗生物素蛋白 破伤风毒素 霍乱毒素
9.0
8.2 6.0 7.6 6.6 6.9 6.9
胶金体的优点
1.结果直观 利用肉眼可见的红色,在不需要 任何仪器的情况下对抗原进行检测,方便基层 单位和现场使用。 2.灵敏度高 达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相似的灵敏度,如果加入增敏试剂可超过 ELISA1~2个数量级。· 3.速度快 一个样品的检测时间一般为3~5分钟 4 检测多元化 在同一膜上固定多种反应物, 一次测定可同时得到一组结果
1.枸橼酸三钠还原法
Fra bibliotek(1)10nm胶体金粒的制备: 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 水溶液3ml,加热煮沸30min,冷却至4℃,溶液呈红 色。 (2)15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 水溶液2ml,加热煮沸15min~30min,直至颜色变红。 冷却后加入0.1Mol/L K2CO30.5ml,混匀即可。 (3)15nm、18nm~20nm、30nm或50nm胶体金颗粒 的制备: 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热煮沸。根据需要 迅速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4ml、2.5ml、1ml或 0.75ml,继续煮沸约5min,出现橙红色。这样制成的 胶体金颗粒则分别为15nm、18~20nm、30nm和50nm。
免疫胶体金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胶体金标记技术由于标记物的制备简 便,方法敏感、特异,不需要使用放射 性同位素,或有潜在致癌物质的酶显色 底物,也不要荧光显微镜,它的应用范 围广,除应用于光镜或电镜的免疫组化 法外,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相免疫测 定和固相免疫分析以及流式细胞术等。
金免疫技术
胶体金颗粒
⑵注意事项: ① 还原剂不同,胶体金颗粒大小及特性不同, 方 法 金颗粒直径 白磷法 5~12nm 抗坏血酸法 8~13nm 枸橼酸钠法 16~95nm 柠檬酸钠法 16~147nm 乙醇-超声波法 6~10nm 硼酸钠法 2~5nm 鞣酸-枸橼酸钠法 15nm
②还原剂相同但用量不同,金颗粒大小也不同
还原剂不同胶体金颗粒大小及特性不同金颗粒直径白磷法512nm抗坏血酸法813nm枸橼酸钠法1695nm柠檬酸钠法16147nm乙醇超声波法610nm硼酸钠法25nm鞣酸枸橼酸钠法15nm还原剂相同但用量不同金颗粒大小也不同胶体金1柠檬酸三钠胶体金特性直径nm加入量mlmaxnm1620橙色51824515橙色5224110红色52571507紫色535975045紫灰24014703220不同直径的胶体金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金免疫技术
广州医学院检验系 廖伟娇
一、概念: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的免疫检测 技术。(灵敏度略低于其他标记技术) 二、有关胶体金的基本知识 1.胶体金概念及来源: 胶体金也称金溶胶,是由金盐还原成金后形 成的金颗粒悬液。 2.胶体金颗粒结构: 由一个基础金核(原子金)及包围在外的离子 层构成,离子层为负离子(AuCl2-),外层为 H+则分散在溶液中。呈球形(小颗粒)或椭圆 形(大颗粒)。
四、金免疫测度: 1.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2.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3.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 4.凝集试验 5.在电镜水平的应用:金颗粒有高等的电 子密度。 6.在流式细胞仪中的应用:胶体金可以明 显改变红激光的散射角。
4. 胶体金的制备: ⑴方法: HAuCl4
滴加还原剂
搅拌 0.01% HAuCl4 100ml 加热至沸,搅拌不断 定量还原剂 (常用0.7ml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 2~3min内变色金黄紫红 继续煮沸15min 冷却至室温 加蒸馏水恢复至原体积。 (所得胶体金λmax为535nm,A535nm=1.12。)
胶体金原料问题回答
胶体金原料
胶体金原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品,可以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光学、电子学等领域。
胶体金原料通常指纳米金颗粒,常见的有球形、
棒状、六角形等形状,大小通常在2~100纳米之间。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料,胶体金在生命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对胶体金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可以制备用于生物检测的纳米
探针。
此外,胶体金还可以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将药物载入胶体金颗
粒中,通过生物成像等技术实现药物的靶向治疗。
在光学领域,胶体金可以制备成一种特殊的材料,称为光子晶体。
光
子晶体具有非常特殊的光学性质,可以应用在传感器、光学透镜、光
学波导等方面。
在电子学领域,胶体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极材料。
通过合适的烧结
工艺,可以将胶体金颗粒连接成一定形状的电极,应用在化学传感器、柔性电子器件等方面。
总之,胶体金原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不断深入了解其制备工艺、表
面修饰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发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层析试纸包被技术简介试纸生产使用的硝酸纤维素膜有两类,一种是免疫渗滤产品用的,按孔径选择一般采用 0.45um-1.2um 的膜,与分子生物学中用的印迹转移膜一样。
WhatmarSchleicher &Schuell 的膜属于纯采用100%勺纯硝酸纤维素,蛋白结合能力较高。
另一类 即免疫层析用膜,一般按侧向流动速度来划分,常用的范围一般在120-180秒/4cm 。
目前市场上的硝酸 纤维素膜材以带塑料底衬 为主,也有部分的膜不带 底衬。
不带底衬的膜需注 意膜面的正反面,其光滑 度有适当差别。
鉴于流动封闭技 术的普及,C/T 线的包被 目前流行先将膜粘贴在塑 料支持底板上,然后直接 将塑料板放入仪器上进行 划线操作,干燥后进行其 他部分的贴板组装,这种 划膜工艺可简称为划板。
但部分产品的工艺要求先直接在膜上划好 C/T 线,然后用特定配方的溶液将膜 进行浸泡封闭处理,干燥后再贴膜及其他部分材料,这种划膜工艺可简称为划 膜。
在结合物溶液(胶体金)的包被上,较多的用户倾向于用气动喷头进 行定量操作。
在科研及研发项目中,往往喷一条线或几条线就够用了,因此在 单维往复平台上一次喷一条线也可接受。
鉴于胶体金膜切条宽度一般在 3--7mm,不方便一条条依次地在移动平台上固定和取放。
因此在批量生产过程 中,一般建议采用成片的胶体金垫,用三维平台往复来回地间隔喷线,一次即 可喷出二三十条。
此后将喷好的金干燥再裁切成过程中一般有三种 溶液的包被处理,即 质控溶液,检测溶 液,和结合物溶液(胶体金)。
质控和 检测溶液就是C/T 线上包被的溶液。
在免疫层 析试纸硝酸纤维素 膜表面进行C/T 线的包被,是试纸生产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免疫诊断试剂中満加杆-«» ,-样品凉动方向 样品峑 段测號T 用桂鱗c 狈水*M+ 展析膜"C 硝酸幷犁未醍) PVCtt^条,这样的操作会效率高,适合规模生产。
在某些免疫层析试纸产品生产工艺中,层析膜材或样品垫膜材需要用特定溶液进行整平面包被,要求效果均匀,如层析膜和样品垫的特定封闭处理。
而一般的浸泡或铺金工艺满足不了要求。
这时可用气动喷头叠加喷线成面。
通过对溶液量和气体压力的调节,往往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划线/喷金/喷线/喷点技术划膜笔采用PEEK 材质的 中空纤维管,属于接触式成 线方式。
相比其问世前的不 锈钢针管和拉伸玻璃纤维 管而言,该纤维管具有优良 的韧性和恰到好处的柔软 度,划膜笔头与膜面接触的 端面经过特细砂纸打磨,以全不会损伤微孔膜结构。
纤维管内孔直径为0.23mm ,试剂溶液内的正常溶质不可能堵塞该纤维管,同时液体流出时没有积累压力,管道内的溶液随高精度泵的推动即时流出,使 高精度泵的恒稳液流得到完美表现。
该划膜笔的PEEK 管材在刚面世的2000年即被Biodot 公司选用为Frontline ,延用至今,可见其性能的完美。
但膜面划线效果并不唯一取决于泵和划膜笔头。
溶液均匀匀速地划于膜面后, 如膜的亲水性不均匀,溶液润湿扩散效果不好,形成的线条也就不会整齐均匀。
在某些不选用硝酸 纤维素类膜而选用其他材质(如特细玻璃纤维,其表面不够平滑细腻)的试纸产品中,划 膜笔的溶液无法均匀稳定的传递到膜材的各个纤维,其成线完全靠溶液在纤维间的被动扩 散,效果也就不如人意了。
气动喷头层析试纸中的结合物(胶体金)材质一般采用玻璃纤 维、聚酯纤维、特种层析纸或无 纺布。
鉴于这些材质的纤维网间 隙大,纤维分布不够均匀,因此 将结合物(胶体金)溶液通过恒定压力的气体雾化后喷射在膜材 的纤维网内,使溶液一次性主动 扩散在特定的面积范围内,其效 果远优于将溶液直接喷射或划膜 笔头划在该类材质表面。
鉴于溶液通过高精度泵 恒定推进,气体压力恒稳控制,因此其喷射的溶 液线很均匀,溶液量可控制调节,效果也容易重 复。
在一般的夹心法试纸中,结合物(胶体金) 经常通过将整条或整片膜材放入溶液中浸泡或通过特定的工艺进行溶液平铺,然后将膜材干燥。
当有溶液在膜材上流动时,干燥后的膜材平面上结合物(胶 划膜笔Air Sprayer 定伸展长度和角度划线时完体金)往往分布不均匀。
而在竞争法的产品中,试纸条上结合物的量直接关系到cutoff值,因此竞争法产品更需要用气动喷头进行结合物(胶体金)的均匀喷线。
气动喷头主要部件为中心的溶液不锈钢管与压缩气管。
溶液通过高精度步进泵从不锈钢管中均匀稳定地流出,迅即被四周的恒压流动气体雾化,直接喷射出喷孔,气体和液体完全同步流动,不会有任何脱尾或大点现象。
气动喷头体积小巧精致,直径约8mm可以将多个喷头并排进行喷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电磁阀喷射头在高精度泵的配合下,喷射头通过对特种电磁阀的开闭控制调节塑料管内溶液压力,在特定压力下开阀,液体即喷射成线或成滴。
层析试纸生产溶液喷射成线,与划膜笔头成线的差异不在于液体的量有差异,而在于溶液在膜空隙中扩散的速度有差异,前者主动扩散,后者被动扩散。
当层析膜材质性能稳定时,这方面并不导致免疫反应信号的差异。
Biodot将电磁阀的高频震荡开关与高精度步进泵的同步程序控制形成的喷射技术申请了专利。
但该技术的致命缺陷是电磁阀及喷嘴经常出现不可预见的堵塞或散射现象。
同时其垄断性的电磁阀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有客户开始直接将电磁阀拆下,直接接上划膜笔,可得到稳定的划线效果。
金标公司提供成套的划膜笔及支架进行由喷线至划线的改造。
划膜/喷线/喷点/喷金仪器简介金标公司提供三种溶液包被平台:平台移动式、带连续式、划膜笔移动式。
移动式平台平台移动式共有三种产品,即HM3O10HM3O30 HM3230是目前市场上使用量最大的品种。
平台式仪器能适应多种试纸包被工艺,如划膜工艺(直接在NC膜上划线),划板工艺(在贴膜的底板上划线),喷金工艺,封闭工艺(对样品垫及膜均匀喷涂)等。
新建立免疫层析试纸条研发生产平台的客户,如果没有以往的成熟经验确认后续规模生产只需要特定单一的工艺流程,建议最好采购这类平台式仪器,以适应后续生产研发中不同产品不同工艺的需要。
该系列仪器可配制多达六个单联泵,或多个8联泵。
具体请咨询。
输送带式平台输送带式平台目前品种为HM8000主要适合划板操作,即先贴膜后划线的工艺。
它能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单人操作时正常可达到800-1000大板/小时(按膜长度约300米/小时)的速度。
出于省人工,提高效率的目的,欧美厂家较偏爱卷式划膜仪器,卷式仪器的速度一般也就300米/小时,而划膜后往往还是由手工进行贴膜。
而达到同样速度的HM8000则要求先贴膜,后划板。
此外卷式划膜仪器的购置费用很大,维护费用也偏高。
同时这种仪器生产时需要上卷卸卷,划膜完收卷前需要临时的干燥处理,收卷后还需要进一步干燥。
收卷后干燥一般要求用真空工艺,如果用一般的烘干工艺,则需要将卷膜人工松散开来,费工费力。
相比较HM800Q更加没有优势。
划膜喷金模块金标公司特殊设计了划膜/喷金/喷线模块。
当平台同时配置划膜喷金头时,该模块可同时安装四根划膜笔头,一个气动喷头。
划膜笔头和气动喷头的高度可独立调整,避免在喷金模式时划线笔头的高度不够而与平台面的工件如磁压条等发生碰撞,或在划线模式时喷金头与平台上工件碰撞。
四个划线笔头的间隔距离可通过外插的钥匙头带动微型丝杆进行无级调节。
划线笔头的旋转角度可适当调节。
此外根据需要可调节不锈钢夹头间隙,划线笔在孔隙中能自由抽动,以调整划线笔头的探伸长度,确保笔头对硝酸纤维素膜的适当压力,保证层析膜表面溶液成线的效果。
该模块可用来将Biodot的电磁阀喷射头改造为划膜笔。
金标公司开发了多种机型的切刀。
所有切刀的刀具都采用特种耐磨的合金钢材料,采用面磨剪切方式,刀片间隙可调。
机器的送料系统经过特殊改进设计,改用了特殊耐磨的特种塑胶材料和送料传动电机,能保证良好的斩切精度。
大部分机械部件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保证了质量和装配精度。
公司购买了高精度数控磨床,长期提供刀具平面修磨服务。
作者:发布日期:(2009-05-10) 浏览次数:0次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
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
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
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1971年Faulk和Taytor将胶体金引人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免疫层析法(immu no chromatogra-phy) 和快速免疫金渗滤法(Dot-immuogold filtratio n assay DIGFA)用于检测HBsAg、HCG和抗双链DNA抗体等,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
(一)基本原理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b)在还原剂如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称为胶体金。
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 PHA ConA等。
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二)胶体金的制备胶体金的制备一般采用还原法,根据不同的还原剂可以制备大小不同的胶体金颗粒。
常用来制备胶体金颗粒的方法如下:1.枸橼酸三钠还原法(1)10nm胶体金粒的制备:取0.01 % HAuCb水溶液100ml,加入1 %枸橼酸三钠水溶液3ml, 加热煮沸30min,冷却至4C,溶液呈红色。
(2)15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 % HAuCb水溶液100ml,加入1 %枸橼酸三钠水溶液2ml,加热煮沸15min〜30min,直至颜色变红。
冷却后加入0.1Mol/L K 2CG0.5ml,混匀即可。
(3)15nm 18nm〜20nm 30nm或50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 % HAuCb水溶液100ml,加热煮沸。
根据需要迅速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4ml、2.5ml 、1ml 或0.75ml ,继续煮沸约5min,岀现橙红色。
这样制成的胶体金颗粒则分别为15nm、18〜20nm、30nm和50nmo金溶胶颗粒的直径和制备时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是密切相关的,保持其他条件恒定,仅改变加入的柠檬酸三钠量,可制得不同颜色的金溶胶,也就是不同粒径的金溶胶,见表表1 100 ml 氯金酸中柠檬酸三钠的加入量对金溶胶粒径的影响2.鞣酸-枸橼酸钠还原法用此混合还原剂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金溶胶A液:1% HAuCh水溶液1ml加入79ml双馏水中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