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临床路径
偏瘫临床路径流程
偏瘫患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偏瘫(ICD-10:342.9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脑肿瘤、脑脓肿、脑炎或脱髓鞘疾病等所致功能障碍。
2、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起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感觉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康复医学科诊疗常规》(北京医师协会编写,中国医药科教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21—3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偏瘫(ICD-10:342.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尿、便常规。
(2)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凝血系列、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输血九项。
(3)心电图、胸部正侧位X线片。
(4)腹部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偏瘫肢体动静脉彩超。
(5)进行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或认知、心理、言语、吞咽、心肺功能等评定;对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评价;内科合并症评价;皮肤和压疮评价;移动能力和辅助工具的需求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价;跌倒风险评价。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核磁。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内科合并症药物。
2、降低肌张力药物(肌张力增高时选用)3、酌情给予改善脑循环和/或营养神经等药物。
4、给予物理因子、针灸、PT、OT、ST、吞咽、言语、认知、心理、心肺康复等治疗。
5、防治并发症。
八、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稳定,功能障碍较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辅助检查结果一次,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
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得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得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得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 (5)排除其她进行性疾病所致得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得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2。
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得中枢性瘫痪应与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得瘫痪有进行性加重得特点,结合各自得临床特征,不难鉴别、(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她类型得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得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得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得肌张力低下,随病情得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得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得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就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偏瘫临床路径
口。有 口。无
口。有 口。无
口。有口 O无
护
理 工
作
□。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口。心理护理
口。康复护理
口。病情监测
口。良肢位摆放
□。疾病、药物宣教
口。康复宣教
口。执行相关医嘱
□。饮食、日常生活
指导
口。心理良肢位摆放
□。疾病、药物宣教 口。康复宣教
□O进行出院前宣
口O康复宣教
口O执行相关医嘱
口O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口。心理护理
口O康复护理
口O病情监测
口 O良肢位摆放
口O疾病、药物宣教
口O康复宣教
口O执行相关医嘱
病情
口 O无口。有,原因:
口 O无口。有,原因:
口 O无口。有,原因:
变异 记录
1.
2.
1.
2.
1.
2.
签名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教
□O执行相关医嘱
口O指导帮助患者办理出院 手续、交费等事宜
□O饮食、日常生活宣教
口O家庭康复宣教
口O出院随访宣教
病情 变异 记录
口。无口。有,原因:
1.
2.
口 O无口。有,原
因:
1.
2.
口 O无口。有,原因:
1.
2.
签名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
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医生签名:
时间:
口。治疗基础病
口。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口。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口。良肢位摆放
脑性瘫痪临床路径(naotan)
临床路径资料收集一、路径标准:1.路径名称:___脑性瘫痪_____2.路径对应第一诊断名称:____脑性瘫痪、发育迟缓等 __3.诊断编码:4.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标准1.本病种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及《实用中医儿科学》(第二版)进行诊断。
(1)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早产,以及喂养不当史,或有家族史,父母为近亲结婚者。
(2)小儿2~3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仍稀疏难长为发迟;12个月时尚未出牙以及此后牙齿萌出过慢为齿迟;1~2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
(3)小儿半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吸吮、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抓握上举,为手软;2岁以后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肉松弛无力为肌肉软。
(4)五迟、五软不一定悉具,但见一、二症者可分别做出诊断。
临床还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早期发现五迟五软的变化,不应等待生长发育迟缓症状显著后才作确诊和治疗。
(二)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8月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会议讨论通过对《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
(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3)症状者婴儿期出现;(4)可以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5.标准住院日:__30 _天为1疗程,至临床痊愈或显效。
6.标准住院费用:_7000___元/月至 _10000_元/月。
7.适用对象:凡第一诊断符合临床路径病种诊断的应进入路径(除严重合并症外)。
二、总体诊疗情况:三、阶段诊疗情况:。
临床路径
1中风康复临床路径一、中风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脑梗死(1CDIO:163.9)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脑梗死分类及临床诊断要点(1)病史:突然发病,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2)主要症状: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等;(3)辅助检查: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1.诊断明确;2.生命体征平稳;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NG080ICD10编码为:I61、I63);2、康复科住院患者,病情稳定3、除外急性期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患者;4、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必须的检查与评定的项目1、入院1-2 天必须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颅脑CT或MRI(3)血液流变学(4)心肝肾功能、血电解质;(5)心电图(6)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康复评定项目(1)急性期康复评定项目①精神意识状态评定②认知功能评定③吞咽功能评定④肌力与肌张力评定(2)非急性期康复评定项目(除急性期评定项目外)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②运动功能评定③步态分析④平衡功能评定⑤语言-言语功能评定⑥疼痛评定⑦痉挛评定(七)康复分期治疗。
1、急性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
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等等康复训练。
偏瘫临床路径流程
偏瘫临床路径流程偏瘫是指一侧身体的肌力丧失或减退,通常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或脊髓)的损伤引起的。
偏瘫的病因可以是脑血管病(例如脑梗塞或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等。
临床路径是指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操作步骤进行的规范化管理。
下面是一个偏瘫临床路径的流程,供参考。
第一步:患者报道和初步评估患者的报道时,首先医生应该做一个初步的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收集、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
病史收集应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发病时间、以前的疾病史、家族史等。
身体检查应注重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关系统的检查,例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
神经系统评估主要包括病灶定位、病灶严重程度、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等。
第二步: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是为了明确病因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常规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等。
特殊的辅助检查可以根据病情特点来选择,例如脑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等。
第三步:确定诊断和分型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确定患者的诊断和分型。
例如,根据脑血管病的特点,可以将偏瘫分为脑梗死性偏瘫和脑出血性偏瘫。
进一步分析可能的病因,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等。
第四步: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应根据不同病因、分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制定。
一般情况下,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功能,尽量减少后遗症。
治疗计划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术治疗等。
第五步: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例如,对于脑梗塞性偏瘫,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聚集药、降压药、脑血管扩张药等。
对于脑出血性偏瘫,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高血压,减少脑水肿,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等。
第六步: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偏瘫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平衡、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循序渐进,个体化设计。
康复科(中风恢复后遗症期临床路径表)卫生部格式
□物理因子治疗、相应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康复评定
□根据病情下达
康复治疗师工作
继续按康复处方进行:
□一对一徒手运动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破坏训练,作业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针灸治疗
□及时向主管医生反应康复中存在的问题
继续按康复处方进行:
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
□观察病情变化
□按护理常规进行基础康复护理操作
□与康复医师、治疗师配合督促、指导主动训练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病情
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签名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完成出院记录
医
嘱
长期医嘱:
□一级/二级护理
□饮食医嘱
□基础疾病用药
□根据病情下达
□物理因子治疗、相应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下达
临时医嘱:
□通知出院
□出院带药
康复治疗师工作
继续按康复处方进行:
□一对一徒手运动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破坏训练,作业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相应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查: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便常规
□急诊生化、肝功、血脂
□胸片
□心电图
可查:
□头颅CT或MR
神经外科单病种临床路径
慢性硬膜下血肿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以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食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度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1、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术,需要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与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科疾病〕需要向家属交代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该履行签字手续,给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9天-进入临床路径。
术前准备2天术前评估一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检查。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4、感染性疾病的筛查〔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5、心电图、胸部x线片。
6、头颅CT检查。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
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以酌情考虑全麻。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小儿脑瘫康复临床路径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脑瘫临床路径
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
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1)出生前至出生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
2.鉴别诊断(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
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
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
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
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
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
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腱反射不亢进,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见附件).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见附件)、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 —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偏瘫临床路径
□○饮食、日常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病情监测□○良肢位摆放□○疾病、药物宣教□○康复宣教□○执行相关医嘱
□○饮食、日常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病情监测□○良肢位摆放□○疾病、药物宣教□○康复宣教□○执行相关医嘱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1.2.
□○无□○有,原因:1..2
□○上级医师查房□○对患者出院评估□○拟定出院家庭康复方案□○完成查房记录□○通知患者及家属明日出院
□○通知出院处□○向患者及家属指导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改造等注意事项□○将出院记录交给患者□○将诊断证明书交给患者□○将出院带药交给患者□○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康复治疗的方案
□○出院医嘱及带药
长期医嘱:/二级护理□○一级□○患肢禁补液抽血□○饮食医嘱□○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口○心电监测□○治疗原发病□○治疗基础病□○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益气、活血化瘀针剂□○良肢位摆放康复功能训练,□○康复治疗:康复物理因子治疗沐熏蒸、□○中医特色外治:
足、外洗□○针灸治疗临时医嘱:今日出院□○
长期医嘱:/□○一级二级护理□○患肢禁补液抽血□○饮食医嘱□○血压监测□○血糖监测口○心电监测□○治疗原发病□○治疗基础病□○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益气、活血化瘀针剂□○良肢位摆放□○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康复物理因子治疗□○中医特色外治:熏蒸、沐足、外洗□○针灸治疗临时医嘱:□○复查异常化验结果□○根据异常检查结果进一步深入检查□○必要时请其他科室会诊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的应用参考模板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指导中的应用。
方法将1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系统的康复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效果、掌握康复知识与技巧情况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康复指导后,康复效果,康复知识与技巧掌握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指导效果明显。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梗死偏瘫康复指导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们对1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程及住院日期,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的宣教模式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72例病人,均首次发病,并经临床诊断和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脑梗死合并一侧肢体瘫痪,肌力均≤2级。
男98例,女74例;年龄48~75岁,平均63岁;左侧瘫痪94例,右侧瘫痪7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随机健康教育方式,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常规的医学疾病知识。
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统一制定康复指导路径表,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每例患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路径。
具体内容:第1~3天:责任护士或当班者向患者及家属了解病史、饮食及生活习惯,解释卧床休息的机制和重要意义。
指导并示范肢体功能位的摆放及更换体位的方法。
第4~7天: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并给与相应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做好解释工作,尽快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
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桥式运动。
第7~14天:对患者进行离床期的康复指导及日常生活能力指导。
对患者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89-康复科-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中风(zhòng fēng)后手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继发手功能障碍的住院(zhùyuàn)患者。
一、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zhōngy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shìyòng)对象中医诊断(zhěnduàn):第一诊断为中风后手功能障碍。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为: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为:I6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中风后出现手功能障碍,其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4年)和偏瘫手功能分级(于兑生.康复医学评价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分期诊断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病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伴有手功能障碍。
2.确实存在的手功能障碍,且手功能障碍在中风后发生,二者有相关性。
3.患者适合(shìhé)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biāozhǔn)住院日为≤24天(五)进入路径(lùjìng)标准1.第一诊断(zhěnduàn)必须符合中风后手功能障碍和脑梗死(ICD-10编码(biān mǎ)为: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为:I61)。
2.经康复评定,伴有手功能障碍的患者。
3.急性期昏迷、脑疝、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脑卒中(偏瘫)(ICD10:164 04)
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_年_月_日出院日期:_年_月_日标准住院日14〜
30
日期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O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O主治医师查房
:口0主任医师查房
□O康复功能评定
□O分析检查结果
□O分析检查结果
长期医嘱:
□O—级/二级护理□O患肢禁补液抽血
□O饮食医嘱□O血压监测
□O血糖监测 口O心电监测
□O治疗原发病□O治疗基础病
□O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O益气、活血化瘀针剂□O良肢位摆放
□O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 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O中医特色外治:熏烝、沐 足、外洗
□O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O今日出院
□O饮食医嘱
□O饮食医嘱
口0饮食医嘱
□O血压监测
□O血压监测
口0血压监测
□O血糖监测
□O血糖监测
□O血糖监测
口O心电监测
口O心电监测
口O心电监测
□O治疗原发病
□O治疗原发病
□O治疗原发病
□O治疗基础病
□O治疗基础病
口0治疗基础病□O益气、活血化瘀中药□O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口0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O饮食医嘱
□O血压监测
□O血糖监测
口O心电监测
□O治疗原发病
□O治疗基础病
□O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O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O良肢位摆放
□O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 练,康复物理因子治疗□O中医特色外治:熏烝、 沐足、外洗
□O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O复查异常化验结果
□O根据异常检查结果进 一步深入检查
□O必要时请其他科室会 诊
诊
□O完成病历书写
□O明确原发病诊断
□O评估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疗
□O筛选相关检查
□O明确中医诊断及证候
□O评估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及影
工
□O明确脑卒中的诊断
□O评估有无急性并发症
响功能康复的因素
作
□O明确中医诊断及证候
□O评估有无慢性并发症
口0评估患者功能障碍有无改善
□O初步制定中西医康复治
□O评估有无退出路径指征
沐足、外洗
足、外洗
外洗
□O针灸治疗
□O针灸治疗
口0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必查:
□O复查异常化验结果
口0复查异常化验结果
□O血常规
□O根据异常检查结果进一步
口0根据异常检查结果进一步深
□O尿常规
深入检杳
入检查
□O粪便常规+潜血
□O必要时请其他科室会诊
口0必要时请其他科室会诊
□O急诊生化
□O疾病、药物宣教
□O康复宣教
□O执行相关医嘱
病情 变异 记录
□O无 口。有,原因:
1.
2.
□O无 口。有,原因:
1.
2.
□O无 口。有,原因:
1.
2.
签名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护士签名:
时间:
主管医牛签名:
时间:
主管医牛签名:
时间:
主管医牛签名:
时间:
日期
住院第4〜30天
出院前1〜2天
长期医嘱:
□O—级/二级护理□O患肢禁补液抽血
□O饮食医嘱□O血压监测
□O血糖监测 口O心电监测
□O治疗原发病□O治疗基础病
□O益气、活血化瘀中成药
□O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O良肢位摆放
□O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 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O中医特色外治:熏烝、沐
足、外洗
□O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O补录住院期间康复治疗□O出院医嘱及带药
口0评估有无退出路径指征
疗万案
□O明确下一步中西医康复诊
□O指导中医特色疗法治疗
□O进行人群分类
疗计划
□O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O完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案
□O完成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O—级/二级护理
□O—级/二级护理
□O—级/二级护理
□O患肢禁补液抽血
□O患肢禁补液抽血
□O患肢禁补液抽血
中药 处方
□O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 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
白术天麻汤加减
□O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术 天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一地黄饮子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一地黄 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并发症
处理
□O有
□O无
□O有
□O无
□O有
□O进行入院宣教
□O挂防跌倒牌
□O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O心理护理
□O康复护理
□O病情监测
□O良肢位摆放
□O执行相关医嘱
□O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O心理护理
□O康复护理
□O病情监测
□O良肢位摆放
□O疾病、药物宣教
□O康复宣教
□O执行相关医嘱
□O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O心理护理
□O康复护理
□O病情监测
□O良肢位摆放
□O无
护 理 工 作
□O饮食、日常生活指导
□O凝血4项
□O肝功、血脂6项
□O肾功5项
□O胸片
□O心电图
可查:
□O头颅CT或MR
□O颈、椎动脉彩超
□OTCD
□O动态心电图
□O心脏、腹部、泌尿系B
超
□O离子4项
□O血液流变学
中药 处方
□O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 术天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一地黄饮 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出院当天
诊 疗 工 作
□O上级医师查房
□O分析检查结果
□O评估中医证候变化情 况
□O康复评定:评估患者康 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功能障碍恢复情况
□O评估有无退出路径指 征
□O完善中医特色疗法治 疗
□O调整、完善中西医康复 治疗方案
□O完成查房记录
□O上级医师查房
□O对患者出院评估
□O拟定出院家庭康复方案
□O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术 天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一地黄饮子 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O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加减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夏白术天 麻汤加减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一地黄饮子合
补阳还五汤加减
并发症
处理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护 理 工 作
□O益气、活血化瘀针剂口
□O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口0益气、活血化瘀针剂
医
O良肢位摆放
□O良肢位摆放
口0良肢位摆放
□O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
□O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
口0康复治疗:康复功能训练,
嘱
练,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康复物理因子治疗
□O中医特色外治:熏烝、
□O中医特色外治:熏烝、沐
口0中医特色外治:熏烝、沐足、
□O完成查房记录
□O通知患者及家属明日出院
□O通知出院处
□O向患者及家属指导出院后 家庭康复训练方法以及家 庭环境改造等注意事项
□O将出院记录交给患者
□O将诊断证明书交给患者
□O将出院带药交给患者□O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 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康复 治疗的方案
医
嘱
长期医嘱:
□O—级/二级护理
□O患肢禁补液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