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测向基础知识..共49页文档
2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第二节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一、收测电台信号1、收听电台信号当不了解被收听电台信号的强度时,如在起点收听首找台或找某台后收测下号台(应迅速离开该台十余米),可将音量旋至最大,边转动测向机,边调整频率旋钮,听到信号后,首先辨认台号是不是你现在需要寻找的电台呼号,然后缓慢的左右细调,使声音最大,音调悦耳。
最后,将音量旋钮旋至适当位置,进行测向。
2、测出电台方向线的基本方法单向一双向法:按前述的持机方法持机,按下单向开关,使本机大音面作环向扫动,同时旋转频串钮,当耳机内出现需要测收的电台信号且声音最大时,侧向机大音面所指方向即为电台方向.这一过程称测单向。
由于大音面是一个较大的扇面,难以准确地确定电台方向线,因此在单向测向后要松开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的小音点(即磁棒)对着电台并左右摆动,声音最小时磁捧所指方向,即为电台的准确方向。
后面的这个过程称测双向。
双向一单向法:先不按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收到电台信号后,水平旋转溅向机,找出小音点(或称哑点线)获得电台所在直线,然后按下单向开关并转动测向机如90度,在此位置上,反复迅速的旋转测向机180度。
比较声音大小,声音大时,本机单向大音面所指的方向,即为电台的方向。
二、方向蹬踪沿测向机指示的电台方向,边跑边测,直接接近并找到电台的方法叫方向跟踪。
由于80米波段测向机双向小音点方向线(或称哑点线)清晰准确,因此跟踪时多使用此方向线。
在地形简单、障碍较少的情况,方向跟踪时可快速奔跑,并在跑动中左右强动测向机,不仔的校正方向(注意随时调小音量)。
方向跟踪时,容易出现从电台附近越过而并未觉察的情况,这时运动员虽己跑过电台,但测向机磁性天线指示的方向线,由于变化不大而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反方向跟踪,越跑越远,甚至耳机音量明显减弱时才会发觉。
避免的办法是在跟踪中打儿次单向,判断大音面是否己转向到后面宁跑勿走,宁过勿欠,这是迅速到位的最基本要求,切忌尚未到位便进行搜索。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无线电测向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对信号的接收和处理,确定信号的方向的一种技术。
无线电测向原理是基于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天线接收信号的特性,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信号的来向。
下面将从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测向系统的组成和测向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当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会受到地形、建筑物等物体的影响而产生衍射、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会使信号在接收端产生多径效应,从而导致信号的强度和相位发生变化。
利用这些变化,可以通过信号处理技术确定信号的方向。
其次,测向系统通常由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天线是接收信号的装置,不同类型的天线适用于不同频率的信号接收。
接收机是用于接收信号的设备,它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其传送给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是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设备,它可以提取信号的特征参数,并通过计算确定信号的方向。
显示器则用于显示测向结果,通常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呈现。
最后,无线电测向的方法主要包括干扰测向、方位测向和跟踪测向等。
干扰测向是指利用干扰信号的特征参数确定干扰源的位置,通常用于无线电干扰的监测和定位。
方位测向是指确定信号来向的方向,通常用于通信情报收集和无线电定位。
跟踪测向是指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跟踪,通常用于雷达导航和目标追踪等应用。
综上所述,无线电测向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对信号的接收和处理,确定信号方向的技术。
它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测向系统由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测向方法主要包括干扰测向、方位测向和跟踪测向等。
无线电测向技术在通信情报、无线电干扰监测和雷达导航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无线电测向基础原理.

1 无线电测向基础1.1 示向度为了确定某个目标的方位,必须确定连接该目标至已知坐标的点的直线同某个起始方向(起始线之间的夹角。
例如,在点X 上有一个须要确定方位的目标,而点A 的地理坐标已知,那么,点X 和点A 的连线同地理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A a 称为示向度(图1-1。
这就是说,示向度是以已知地理坐标的观测点A 的地球子午线的指北方向沿顺针方向旋转至点A 与被测目标连线所转过的角度。
其取值范围:0≤示向度<360°。
无线电测向是用无线电技术手段确定来波..的示向度。
请注意,无线电测向设备所测定的是来波..的示向度(到达角,由于电波传播中可能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会导致其等相位面畸变,因而来波的到达角未必是其辐射源所在的方位。
图1-1 测向与定位1.2 交会定位只在一个已知地理坐标的点测向,只能得到一条方位线,而不能得到一个定位点。
为了实现定位,必须产生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独立的方位线。
例如,点X 有一个须要确定位置的目标,而点A 与点B 的地理坐标已知,那么,由点A 和点B 测得示向度A a 和B a 与相应的方位线A LOP 和B LOP ,方位线A LOP 与B LOP 的交点,就认为是目标位置(图1-1。
如果用n 条方位线交会定位,那么,由于测向误差的影响,在目标真实位置W 周围将得出最多可达m 个交会点。
m 由下式得出:21(-=n n m (1-1a式中,n ——用于交会定位的方位线的条数。
目标真实位置w 仅以一定的概率位于这些交点所构成的多边形内。
这个概率121--=n n n p (1-2式中,n ——用于交会定位的方位线的条数。
n p 随着用于交会定位的方位线的条数的增多而增大。
表1-1是根据式(1-2制得的。
表1-1 目标位于方位线交点多边形内的概率与方位线条数的关系1.3 电磁波电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电场与磁场的总和。
由发射天线辐射出来的无线电波的电磁场是行波场:电磁场的相位随着电波传播的路程成比例地变化,而幅度变化比较小。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运动意义集科技教育、竞技体育和操作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技素质;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定义无线电测向运动(又称无线电猎狐运动)是利用无线电测向机(一种具有方向性的接收机),在自然环境中,以徒步、奔跑方式快速、准确逐个寻找预先设置隐蔽电台,在规定时间内找完指定电台数量、实用时间少者为优胜的运动项目,是现代无线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
短80 米波段呼号为:(电台呼号长为横线短为点)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特点(一)无线电测向是极强科技内涵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无线电测向是智力与体力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
(三)无线电测向的趣味性(四)无线电测向运动场地、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无线电波1 属于电磁波中频率较低的一种波2 青少年测向运动的三个频道是:160 米波段(1.8Mhz—2.0Mhz )80 米波段(3.5Mhz--3.6Mhz)2 米波段(144Mhz—146Mhz)无线电波的特点1) 在均匀介质(例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速度很快。
(30 万千米/秒) 2)反射与折射: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
3)绕射:电波在传播中,有力图饶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 80 米波绕射能力较强,2 米波波绕射能力就很差)。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信号会产生叠加现象。
5)衰减: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地波,天波,直接波,反射波。
无线电波形态:无线电波其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并且都垂直于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向。
无线电测向基本原理(一) 磁性天线工作原理磁棒由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制成。
它的特点是既易被磁化,又易退磁,有较高的导磁率。
从而使磁棒上的线圈感应出很强的信号电压。
工作原理1)将磁性天线平行于地面放置,并且接收垂直极化波时状况。
2)当磁棒轴线的垂直方向对着电台时耳机声音最大,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大音面,或大音点。
无线电测向运动

无线电测向基础教程丹徒高级中学第一章无线电测向概述第一节无线电测向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无线电测向运动是科技体育项目之一,也是业余无线电活动的主要内容。
它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但它是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即发射机),是无线电捉迷藏,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
大致过程是:在旷野、山丘的丛林或近郊、公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部信号源,定时发出规定的电报信号。
参加者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藏电台的所在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离,迅速、准确地逐个寻找出这些信号源。
以在规定时间内,找满指定台数、实用时间少者为优胜。
通常,我们把事先巧妙隐藏起来的信号源比喻成狡猾的狐狸,故此项运动又称无线电“猎狐”或抓“狐狸”。
无线电测向的起源与发展无线电学是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个一学科。
它是从19世纪末兴起,经过无数科学家的辛勤劳动,积累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逐渐发展起来的。
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无线电的发展历史。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总结了前人的工作,第一次提出了“电磁理论”。
在导体中来回振荡的交流电可以朝空间辐射出电磁波,而这些波会以光的速度向外传播。
当然,在未被实践证明之前,这还仅仅是一种预言。
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论断。
麦克斯韦的理论在当时曾受到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怀疑,因为人们并没有看见过“电磁波”。
许多科学家前方百计做实验去证明它或否定它。
到23年之后,德国科学家赫兹在1887年成功地进行了用人工方法产生电磁波的实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无线电”的存在。
在赫兹的实验中,收发之间不过是一墙之隔,通信距离是微不足道的。
但它确实证明了不用电线连通就可以传播电信号。
赫兹实验的成功,激发了许多人从事扩大通信距离的尝试。
既然一墙之隔能够成功,通信距离扩大到几米、几十米、几百米甚至更远一些,行不行呢?从事这种实验的人是数不胜数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
无线电入门基础知识

无线电入门基础知识无线电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信息的技术。
它在通信、广播、导航、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长在1毫米至100公里之间的特性。
无线电入门基础知识包括无线电波的基本概念、发射与接收原理、调制与解调技术、无线电频谱以及无线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内容。
首先,了解无线电波的基本概念是入门的第一步。
无线电波是由变化的电流在导体中产生,并通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中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地波、天波和直线波三种。
地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天波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适用于长距离通信;直线波则在视线范围内直线传播,适用于视距通信。
其次,无线电的发射与接收是无线电通信的基础。
无线电发射机将音频信号或数据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通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中。
无线电接收机则接收这些无线电波,解调出原始信号。
发射与接收过程中,天线的设计和使用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天线适用于不同的通信需求。
接着,调制与解调是无线电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调制是将低频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数字调制等。
解调则是调制的逆过程,目的是从高频信号中恢复出原始的低频信号。
此外,无线电频谱是无线电通信中的重要资源。
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分配和管理。
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和应用领域。
例如,VHF(甚高频)和UHF(超高频)频段常用于无线通信和广播,而微波频段则适用于卫星通信和雷达系统。
最后,无线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是入门知识的一部分。
无线电设备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天线、调制解调器等。
正确使用这些设备,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对于保证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无线电入门基础知识涵盖了无线电波的传播、发射与接收原理、调制与解调技术、频谱管理以及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深入学习和应用无线电技术的基础。
无线电测向原理、基本技术

无线电测向原理人们常用“狐狸的尾巴藏不住”这句话来形容秘密事物的破绽之处。
隐蔽电台也有一条藏不住的尾巴-发射天线,因为无论将电台如何隐蔽,天线终究要伸向空间.因此,运动员可依靠手中测向机的指引,将隐蔽电台找到。
由此看来,无论是发射机或测向机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天线.天线是一个能量转换器,它可将发射机馈给的高频电能转换为向空间辐射的电磁能,也可将空间传播的电磁能转换为高频电能输送到接收机.前者称为发射天线,后者称为接收天线。
常用的天线有直立天线、环形天线、磁性天线、八木天线等。
磁性天线就是将线圈绕在铁氧体制成的磁棒上,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机多采用这种天线.磁性天线的工作原理:“双向”测定:在用小型晶体管收音机收听中波广播时,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收音机在某个方向时声音小,转动一个角度后,声音却变大了.其原因就在于收音机采用了具有方向性的天线――磁性天线。
测向时,运动员借助测向机的磁性天线以及与它们相配合的直立天线来确定电台的方向。
磁性天线平行于地面放置,并接收垂直极化波;电波从左向右传播,其磁场方向(图中虚线所示)必定垂直于电波传播方向并与地面平行;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的夹角为θ。
则磁性天线的输出感应电势E磁随θ的变化而变化。
当磁棒轴线对准电台,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平行(θ=0°、θ=180°),磁场方向与磁棒轴线垂直,即磁力线与天线线圈截面平行,磁力线无法顺着磁棒穿过线圈,线圈中没有变化的磁力线,线圈感应电势为零,即e磁=0。
耳机声音最小,甚至完全没有声音,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小音面或小音点、哑点;当磁棒轴线与电台的面成一定的角度,磁场方向也与磁棒成一定的角度,会有部分磁力线穿过线圈,线圈中有一定感应电势输出,即e磁为某一定值,耳机声音不是最小,音量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测向运动中,只要旋转测向机的磁性天线,找出“哑点"(或小音点),发射台必定位于磁棒轴线所指的直线上,也就是说,利用磁性天线可确定电台所在的直线,但不能确定在直线的哪一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测“双向”。
无线电测向技术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内容无线电测向运动做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具有鲜明的竞技特征。
具体来说,一是参加者必须共同遵守统一的竞赛规则,二是竞赛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竞争特点,三是每一个参加者在赛前和竞赛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求使自己的体力、智力、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最好的表现和发挥,以创造优异成绩,压倒对手,夺取胜利。
竞技体育的这些特点表明它不同于娱乐和游戏,也不同于健身体育和康复体育。
它要求参加者从事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技术,锻炼并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适应运动竞赛的需要。
无疑,技术训练是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线电测向运动对参加者的运动素质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
以往曾有人以为,只要运动素质发展全面,体力充沛,跑得快,便可以成为优秀测向运动员。
近几年,随着竞赛规则的修改,测向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历年优秀运动员的观察和统计结果的分析,使越来越多的测向运动爱好者转而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运动素质是运动和发挥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测向技术水平才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
在这一章里,将按起点技术、途中技术、近台区技术、地形学知识的顺序,向读者介绍无线电测向的各种技术。
下一章再介绍技术训练的方法。
在学习有关技术,投入训练之前,先粗略地了解一下无线电测向技术构成是有好处的。
知道了总的轮廓,在学习一个单项技术时,可以了解它在整体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在学习一项综合技术(例如近台区测向)时,可以知道它是由哪些基本技术或单项技术所构成。
这样,既可以提高运动员参加枯燥的基本技术训练的自觉性,也有助于教练员把训练安排得更合理、更系统。
无线电测向技术如果以竞赛过程的先后分,可以划为以下三项:(1)起点测向包括起点前技术、起点测向、离开起点三部分。
(2)途中测向包括首找台及找台顺序的确定、到位技术、途中跑及道路选择三部分。
(3)近台区测向近台区测向包含内容较多,许多基本技术和单项技术都可能在近台区得到综合运用。
无线电测向原理基本技术

磁性天线平行于地面放置,并接收垂直极化波;电波从左向右传播,其磁场方向(图中虚线所示)必定垂直于电波传播方向并与地面平行;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的夹角为θ。
则磁性天线的输出感应电势E磁随θ的变化而变化。
当磁棒轴线对准电台,磁棒轴线与电波传播方向平行(θ=0°、θ=180°),磁场方向与磁棒轴线垂直,即磁力线与天线线圈截面平行,磁力线无法顺着磁棒穿过线圈,线圈中没有变化的磁力线,线圈感应电势为零,即e磁=0。
耳机声音最小,甚至完全没有声音,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小音面或小音点、哑点;当磁棒轴线与电台的面成一定的角度,磁场方向也与磁棒成一定的角度,会有部分磁力线穿过线圈,线圈中有一定感应电势输出,即e磁为某一定值,耳机声音不是最小,音量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测向运动中,只要旋转测向机的磁性天线,找出“哑点”(或小音点),发射台必定位于磁棒轴线所指的直线上,也就是说,利用磁性天线可确定电台所在的直线,但不能确定在直线的哪一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测“双向”。
单方向的测定:具有双值性的测向机在实际测向运动中是不能使用的。
为了使运动员在任何一个测向点,都可获得电台明确的“线”和“面”就要求测向机天线具有单值性。
磁性天线和直立天线组成的复合天线是具有单方向性的天线。
当测出电台所在在直线时,运用直线天线和磁棒天线,按下单向按钮,磁性天线转动一周时,只有一个方向使信号消失;也只有一个方向信号最强。
这样就克服了磁性天线的双值性,获得了单方向性能。
我们把信号强的这个面叫单向大音面,简称大音面。
利用大音面就可直接定出电台在那一边。
(完整)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一、无线电波的发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象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
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象变为随声音和图象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做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
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象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万公里。
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
电台的发射功率小,信号能到达的距离也极为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下面,我们紧密结合无线电测向,介绍一些有关的无线电波的基础知识。
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所以,除用于远距离通信的天波外,其它传播方式都与测向有关,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
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其传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
它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
无线电测向幻灯教材课件

无线电测向的误差分析及修正
设备误差
测向设备自身性能、天线阵列的 摆放等因素可能导致测向误差, 需通过设备校准等方法进行修正
。
环境误差
多径效应、信号衰减等环境因素 会影响测向精度,可采用信号处
理技术进行抑制和修正。
算法误差
定位算法的设计和实现可能存在 缺陷,需不断优化算法,提高测 向精度和稳定性。同时,结合实 际应用场景,对算法进行适应性
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
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或信号强度差来确定信号源方向。通过接收来自不同方向 的信号,并测量它们之间的时间差或强度差,可以计算出信号源的方向。
硬件设备
无线电测向设备通常包括接收机、天线、信号处理模块等。接收机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 天线用于捕捉信号,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信号源的 方向。
无线电测向的定位技术
01
02
03
到达时间差定位
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从发 射点到接收点的传播时间 差,结合信号传播速度, 计算出发射点的位置。
到达角度定位
利用测向天线阵列测量无 线电信号到达方向的角度 ,从而确定发射点的位置 。
混合定位技术
综合到达时间差和到达角 度等多种定位方法,提高 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参数设置
1.B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接收机的频率、灵敏
度、增益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测向任务 和环境。
信号捕获与跟踪
1.C 利用接收机的扫描、存储等功能,捕获目标 信号,并持续跟踪其方向和强度变化。
数据记录与分析
1.D 及时记录测向结果,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
行后续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信息。
无线电测向的辅助设备
01
无线电测向运动理论

04
无线电测向运动实践
组织与准备
场地选择
01
选择合适的场地,包括地形、障碍物和信号源等,以确保比赛
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设备配置
02
根据比赛规则和参赛人数,合理配置无线电测向设备,包括定
向仪、接收器和耳机等。
人员分工
03
明确比赛组织人员、裁判员、安全保障人员等职责,确保比赛
顺利进行。
安全与保障
安全措施
测向方法
包括单站测向、多站测向和干涉 仪测向等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 场景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向 方法。
测向设备的种类与使用
测向设备种类
包括机械测向设备、电子测向设备和 智能测向设备等,每种设备具有不同 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测向设备使用
在使用测向设备时,需要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校准和调 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制定并实施安全措施,包括设置警示标志、划定安全区域、 配备急救人员和设备等,以保障参赛者的安全。
01
紧急救援
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确保在发生意外情 况时能够迅速响应,及时救治伤员。
02
03
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意识,提倡文明参赛,减少 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竞赛与成绩评定
竞赛规则
制定详细的竞赛规则,包括比赛 项目、赛制、计分方式等,确保 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定向猎狐等。
03
各类别特点
不同类型的无线电测向运动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短距离测向和中距离测
向更注重速度和精度,而长距离测向和定向猎狐则更注重耐力和团队协
作能力。
02
无线电测向技术原理
无线电波传播原理
1 2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监测测向技术简介

《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
“四个体系”建设
◦ ◦ ◦ ◦ 完善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先进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有力、高水平的无线电管理技术支撑体系; 高效、权威的无线电管理行政管理体系;
•
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管理的理念、技术手段也都在进行着深刻的 变革。管理的方式正向着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向 发展。管理理念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转变、从被 动监测到主动监管转变。 网格化管理是通过现代通信和信息化技术将管理的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单 元实现网格内统一管理标准、规范、响应、考核;网格间信息交流,资源共 享。通过将大范围的粗线条管理逐步分解细化逐步实现无线电管理的标准化 管理,增强快速查询、快速分析、快速反应的动态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线电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通信技术的飞速发 展也促使电磁频谱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越来越准确精细。从前“以点概面”的 粗犷式定性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的定量管理方向发展。使得原本空洞的无 线电管理变得有目标、有内容、有头绪、可操作、可检查、有依据、有成果, 为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
无线电频谱(radio spectrum)一般指9KHz~3000GHz频率范围内发射无 线电波的无线电频率的总称。 无线电波的划分
频带名称 极低频 超低频 特低频 甚低频VLF 低频LF 中频MF 高频HF 甚高频VHF 特高频UHF 超高频SHF 极高频EHF 至高频 频率范围 3-30Hz 30-300Hz 300-3000Hz 3-30KHz 30-300KHz 300-3000KHz 3-30MHz 30-300MHz 300-3000MHz 3-30GHz 30-300GHz 300-3000GHz 波段名称 极长波 超长波 特长波 甚长波 长波 中波 短波 米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丝米波 波长范围 100kkm-10kkm 10kkm-1kkm 1000km-100km 100k-10km 10k-1km 1000-100m 100-10m 10-1m 100-10cm 10-1cm 10-1mm 1-0.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