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堂课作为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第一篇说明文。
设计的重点放在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基础上理清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明确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上课前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
设计“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合作式解读——写作拓展”四大环节。
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完这一课,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既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又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在课堂上,老师先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出示了苏州园林的图片并进行解说。
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以景取胜,XXX,小中见大,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简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接着,老师从写作角度出发,深入阅读,揣摩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点文章结构的方法。
首先进行整体感知,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例如,找出表述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的句子,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或首句,并勾画关键语句并作批注。
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在合作式解读环节中,老师引导同学们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合作中相互研究和交流,提高研究效果。
最后,在写作拓展环节中,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例如写一篇关于苏州园林的游记或景点介绍。
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很多说明文知识,还领略了本文丰富有趣的语言。
同时,老师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苏州园林》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
《苏州园林》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说明文)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
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
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点有初步了解,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2、教学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2、教学难点:品味课文准确的说明语言。
二、说教法课标要求:激励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和培养提取、筛选、概括、梳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说学法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四、说教学程序1、导入教学:名言、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作者简介3、预习检查:扫除语音障碍。
4、整体感知学生听读课文,设计四个问题。
①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问答式教学法)②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问答式教学法)③概括自第三段至第九段各自然段大意。
(提示:用原文中的语句,有些在第二自然段中有提示,有些本段的中心句直接体现。
)(目的是训练学生提取、筛选、获取信息的能力。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Teaching record of Suzhou garden《苏州园林》教学实录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弘扬学生的读写个性《苏州园林》课堂教学实录苏州园林,闻名全国,誉满世界,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条分缕析的作了全面的、深刻的介绍。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的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足资借鉴。
可是,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来看有不同的看法,几乎每一篇文章在不同的人看来,都有其满意的地方,也有其不中意之处,即使是名人名文也不例外。
教学〈〈苏州园林〉〉,在引导了学生体会了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后,让学生思考:本文不失一篇佳作,可是读了文章以后,你就没有不满足的吗?如果这个写作任务教给你,你将怎么作?问题一出,经过短暂的沉默,学生们开始发言了——生1:我认为本文,尽管告诉了我们苏州园林的特点,我们也对苏州园林的现在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可是我觉得,作者应该告诉我们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情况!生2:对,还应该告诉我们,为什么苏州有那么多园林建筑,应该说这种休闲的建筑,在古时的都城居多,可是苏州好象从来没有成为都城!师:按照你们的意思,这篇文章该怎么写呢?生1:我觉的应该告诉我们苏州园林的有关的历史知识,让我们对它有更清楚的了解。
肖培东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肖培东苏州园林教学实录肖培东是中国著名的园林设计师,他对苏州园林的研究和教学贡献卓越。
以下是一次关于肖培东苏州园林教学的实录,记录了他的观点和教学内容。
一、苏州园林的背景和特点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肖培东在教学中首先介绍了苏州园林的背景和特点。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注重自然和谐,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假山、小桥流水、花木扶疏等,它们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植物选择,打造出极具美感的景观。
二、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肖培东强调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原则,他提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设计师应该考虑到游人的需求和感受,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2. 自然呼应:园林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保持自然的状态,不做过多的人为干预。
3. 隐含意境:苏州园林常常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来表达一种意境,比如追求幽静、追求清雅等。
4. 空间变化:苏州园林注重空间的变化和转换,通过不同的布局和景观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感。
5. 精细工艺:苏州园林的建筑和装饰都非常精细,注重细节和工艺。
三、肖培东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肖培东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为主,他选择了几个著名的苏州园林进行了深入解析。
他介绍了拙政园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小巧精致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著称。
肖培东通过分析园林的平面布局和景观元素,解释了拙政园的设计原则和意图。
接着,肖培东详细讲解了留园的设计特点。
留园是苏州园林中的另一座名园,它以水为主题,通过巧妙的水景设计打造出迷人的景观。
肖培东指出,留园的设计注重水的流动和变化,通过不同的水景元素和布局,创造出丰富的景色和空间感。
肖培东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案例,他介绍了他在苏州园林中的一次设计实践。
他通过对场地的研究和分析,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园林。
肖培东强调了设计师应该注重对场地的理解和利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选择,打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春天是春游的好季节,大家喜欢春游吗?(想)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春游,春游地点是哪里呢?它引逗乾隆六下江南,它就是——苏州园林;它让六下江南的乾隆,每次都留宿于此,并在颐和园仿建两座园内一模一样的假山,它就是——狮子林;有一小轩,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将它仿建于馆内,它就是——网师园内的明轩。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苏州园林玩。
(板书课题、作者)当然在我们进园前必须先拿到一张门票,如何拿到门票呢?读准生字词的拼音就可。
投影显示生字新词。
轩榭()重峦叠嶂斟酌()()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池沼()相间()着眼()对称(生读后齐读两遍二、读一读,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a.你觉得苏州园林怎么样?大声朗读后问b.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生1苏州园林可绝不将就对称生2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生3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生4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生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生6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生7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三。
品一品,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请同学们请同学们带着鉴赏的眼光走进苏州园林,选取你认为最美的一点,去鉴赏苏州园林所展示给大家的图画美。
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注意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然后用“我看苏州园林的美,美在……”这样一个句式来表达。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亭台轩榭的布局:生: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回廊。
师追问:为什么不讲究对称,并且还要极力避免?生明确: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文字也是作者的园林苏州园林》教学实录及悟课
师: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 发现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作者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生2:“标本”的“标”不是“标准”的“标”,而是“标签”的“标”,为 什么?
生3:“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 寞”是什么意思?
师:好!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尽量发挥你的自主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去解决这些问 题。(生再读课文)
文字也是作者的园林苏州园林》教学实 录及悟课
01 一、导入课文
目录
02 (板书:严谨、准确)
03 生1:这篇文章介绍 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04
生2:它说了苏州园 林的地位。
05 二、阅读课文
06 参考内容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学过《故宫博物院》,它是一篇说明文,那么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苏州园林》也是一篇说明文,它同样具有说明文的严谨性、准 确性。
生5:“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我不懂什么意思?
参考内容
一、导入本课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探索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苏 州园林》。在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有哪些吗?对,长城、故宫、莫高窟……那你们知道苏州园林吗?其实,苏州 园林也是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美。
二、作者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次演示的作者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我 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以清新、优美的语言风 格著称,他的文章不仅富有美感,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要 通过他的笔触,去感受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三、背景介绍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苏州园林的背景。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苏州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博大精深的文化 内涵以及奇妙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在这些园林中,有拙政园、留园、网师 园等著名景点。那么,苏州园林究竟美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在叶圣陶的文中 寻找答案。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名师工作室《苏州园林》教学实录■曹文慧责任编辑朱明明E-mail:*****************【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提炼语言,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2.创设情境,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3.拓展迁移,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第三单元的时候,饱览了三峡的雄奇壮美,领略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请大家回想一下,哪些景致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生: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师:绿潭,清影,泉水,鸟鸣,大自然总是妙趣横生,勾起人们的无限情思。
将这些自然风物搬进自家园子,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雅趣。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文字,一起来探访古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苏州园林。
(屏显:苏州园林图片。
)二、思维导图——绘园林师:大家欣赏这些图片,有着怎样的感受?生:静,美。
生:像画儿一样。
师:美如画。
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苏州园林这一特征的句子。
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苏州园林美如画,这与园林主人的审美是密不可分的。
你知道苏州园林的主人都是些什么身份的人吗?生:诗人。
生:文人。
生:有钱人!(全班笑。
)师:没错!在古代,苏州园林其实是一些文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
他们或者有较高的官职,或者无官职但声望很高。
他们的审美,必定体现了自身的高雅追求。
请大家迅速浏览文章,抓住关键语句,为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绘制一幅思维导图。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师:为了形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文人们在建园时都讲究些什么?(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回答问题。
)师:你从哪一段找到的这些信息?17名师工作室生:第2小节。
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读,再读文章的第3-6小节,然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文章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进行说明的。
《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实录《苏州园林》的课堂教学实录师:这里有一张苏州园林的投影图片(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尽量用课文中的原话,谈谈这张图片所体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两分钟时间,同学们仔细看图,然后作答)生:我从这张图片中看出“高树低树俯仰生姿”这一特点。
生:我看出了“常绿树和落叶树相间”这一特点。
生:还有“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生:还有“苏州园林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
师:上面几个同学的发言不错。
那么,能否再说说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从图片看,左边是一座亭子,右边是一幢房子,这说明它的布局是不讲对称的。
师:从同学们发言可知,你们已初步地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细致地讨论一下,本文是怎样准确而生动地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
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自读,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使讨论更集中,条理清晰。
我把同学们的问题作了如下归纳:1.词语的运用2.苏州园林的相关知识3.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手法4.本文重要语句的理解5.本文社会意义和审美意义的分析希望同学们在质疑时尽量按这五个问题的先后顺序来谈,使我们的讨论更集中,更深入,更有针对性。
大家说好不好?生齐:好!师:好,哪一个同学首先提问?生:我的问题是,课文开头说,“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句话中的“似乎“和“务必”是否可以删去?师:这位同学问的是词语揣摩方面的问题。
大家说说看,先说“似乎”。
生:我认为“似乎”不能删,因为作者在这里表示的是推测。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推测?生: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是推测。
师:好,你接着说。
生:“既然作者表示的是推测,在这里当然要用“似乎”来表示了,这样写,更令人信服,表意更严密,更准确。
师:他说得很好。
那么是否可以去掉“务必”呢?生:“务必”在这里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去掉它体现不出这一点来。
语文版语文七下《苏州园林》word教学实录2篇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的特点,感受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生学会依据一定的方法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让老师猜测一下你此刻内心的感受:一,急匆匆跑上三楼,有些气息未定、如兔撞怀的激动;二、这个上课的环境与你的教室不一样,多少有些紧张不安——老师猜对了吗?生:对!(部分重重地点头)师:选择一种你认为可以释放心情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生有的长舒一口气、有的伸了个懒腰、有的和同伴闲话几句。
师:整理好心情了,用心欣赏一下这几幅图片(播放课件)你看到的是哪里的景色?生:苏州园林!师:请你齐读课题,老师板书上去。
(生读的拖音、无力)读出你刚才看到的苏州园林,再读!(再读有了感受,有了情感)师:你对这了解多少?生:我知道有一句话是称赞苏州园林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生2:苏州园林有拙政园、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著名的园林。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苏州园林,了解更多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
首先请大家速读全文,任务有二:一、划出文中的生字词;二、补充完成老师未完成的副标题:苏州园林——的园林。
好,开始!学生自学5分钟。
师:读完课文,生字都认识了吗?来,找一位同学读读看!生读(准确)请你领着大家读一遍。
(生领读)师:在这些字词中,哪个字最难写?生:壑!师:需注意什么?生:这个字上边左半部分有一横,很容易丢掉!师:感谢你的提醒!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个字写一遍。
(巡视,大部分同学写的上宽下窄)中国字是方块文字,你要把字写匀称,上宽下窄那是大头娃娃,再写一个!(生注意了“土”的宽度)字词解决了,副标题能完成吗?(生踊跃)生1:我认为应该是“如画”的园林!生2:“别出心裁”的园林。
生3:“不讲究对称”的园林。
生4:“如画”的园林。
师:既然“如画”两字的呼声这么高,我就板书上去好了。
《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
《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一、寻找“花”心师:同学们好!课前我们聊到我的名字,有同学说到月圆、梦圆的“圆”。
圆,自然有个圆心,画图是这样,其实我们读文章也可以找到一个圆心的,我们不妨试试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大家课前已经读过了。
倘若让你用一个字来说说课文中苏州园林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呢?可以用文中的,也可以用自己想的。
生:独特。
师:两个字,也行。
生:我认为苏州园林是美的。
师:好,你用了“美”这个字,这就是你的圆心。
生: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很雅的。
师:“雅”,你也记下来。
生:奇。
师:奇?为什么?生:刚才第一个同学说“独特”,我觉得应该是“奇”字。
师:哦,你把他的两个字变成一个字,好!想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各自记下来吧。
我是客人,能不能允许我说说自己看完这篇文章后得到的那个圆心?生:(齐)能!师:谢谢同学们给我这个优待。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得到这个字是——“趣”(ppt出示:“趣”字)。
二、绽放“花”瓣(一)第一层——自然之趣师:一起帮我找一找,文中哪里也有这个“趣”字?生: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师:岂止是美术画的特点呢?大家看过《苏州园林》之后,是不是跟我有同感?我觉得苏州园林里到处都有“趣”。
什么趣呢?生:(齐)“自然之趣。
”师:(ppt出示:环绕“趣”的“自然之”)围绕这个“趣”,我们把自然环绕在它周围。
(二)第二层——完美的美术画师:苏州园林在城市之中,却有自然之趣?在我们的眼中,寻找自然之趣就应该到山水里去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给我们平添多少乐趣啊。
这方圆几亩有高墙围着的地方,怎么就有“自然之趣”了呢?刚才那位同学说“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那么,苏州园林跟美术画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到第二段中找一找,能不能找到说明美术画与园林关系的句子?生:“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经典课例)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经典课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竹笛名曲《姑苏行》,在优美典雅而明快的旋律中营造一种舒泰愉快的游园氛围。
)师:同学们,咱们昆明因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誉;广州有“花城”之称,济南有“泉城”之名,重庆被誉为“山城”,拉萨是著名的“日光城”,那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是哪两座城市呢?生(齐) :苏州和杭州。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引人入胜。
那苏州又有什么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呢?生(齐) :苏州有许多的园林。
师:是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通过朗读文字去神游苏州园林。
但是在进园之前,大家必须拿到一张门票。
如果你会读会写并且能解释课文后面的生字词,就能拿到一张门票,来试试看!(屏显。
)注音:池沼( ) 轩榭( )丘壑( ) 嶙峋( )镂空( ) 蔓延( )着眼( ) 蔷薇( )败笔( ) 斟酌( )释义:重峦叠嶂自出心裁因地制宜俯仰生姿别具匠心师:谁先来拿第一张门票呢?(一男生踊跃举手。
)师:你真勇敢,请你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字词,注意读准字音哦!(生读,其中“镂空”的“镂”读成了一声,“ 着眼” 的“ 着” 读成了zh áo。
)师:有些遗憾啊,未能完全读对!谁来给他纠正错误呢?(生朗读字词。
)师:完全正确,恭喜你已经获得入园的第一张门票。
请大家标注字音并把字词齐读两遍。
(生齐读。
)师:下面来解释文中的几个字词。
生:重峦叠嶂,形容山峰层层叠叠像屏障一样。
生:俯仰生姿,形容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在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师:解释得很好!这两个成语都是形容词,一个形容山姿,一个形容树态,让人联想到美好的自然景象。
文中有两个意思非常接近的词,是哪两个呢?生:“自出心裁”和“别具匠心”意思相近,都是指在技术和艺术方面出自内心的巧妙构思和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一、教学设计与策略《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经典美文,是叶老应邀为一部摄影集写的序。
既然是为摄影集写序,那么仅仅把这篇文章定义为普通的说明文,很显然失之偏颇。
我想人们翻阅苏州园林的照片,无外乎就是想身临其境般地去感受它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
而作为序文,叶老在进行创作时也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阅读本文在赞叹作者条理清楚地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同时,苏州园林的美一次又一次进入我们的眼帘,更进入我们的心中。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对美的探寻应该成为一个重点内容。
据此,我预设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为教学主线,引领学生完成本课学习。
这一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深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结构还不完善,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要完成本课的学习,我想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创设平等而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其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逐层次地理解美的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特点,了解本文总分式的说明结构。
?^程和方法目标:运用合作探究、点拨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逐层次理解美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其中,使学生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特点,了解本文总分式的说明结构,获得美的体验,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去逐层次地理解美的内涵,无疑会成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拟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努力创设情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同时,运用情境创设法、诵读品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教法和学法,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
基于以上设想,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环节如下:环节一:情境导入。
《苏州园林》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苏州园林》优秀课堂教学实录一、设计思路【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其中,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诵读、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一、激趣以导入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通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披文以感悟1、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谈朗读课文后的发现、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3、巧妙过渡,研读第二段。
三、合作以探究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重点学习第五、六段,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思考交流。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1、师生共同总结对本课的收获、感悟。
2、拓展延伸,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⑴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⑵ 说明一幅画。
(提示: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
)附:板书设计13、苏州园林叶圣陶讲究: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处处入画注意:角落、门窗、色彩二、教学过程【《苏州园林》教学实录】伴着优美的古筝曲,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苏州园林的图片(波形廊、海棠春坞、涵青亭等),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
生1:难怪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苏州真美!生2:我还看过这样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中学语文《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中学语文《苏州园林》教学实录中学语文《苏州园林》教学实录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用我们本册学过的一句话来说,苏州和杭州这两个城市,就是--生:欲界之仙都!师:杭州有水平如镜的西湖引人入胜,而苏州又有什么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呢?生:园--林。
师:对,就是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游览苏州园林,当然,是在教室里通过课文的视频朗读神游。
现在,我只要点击大屏幕上的按钮,同学们就可以欣赏到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风光了。
可是,进园之前,大家必须得拿到一张门票。
如果你会读会写并且能解释课文后面的生字词,就能拿到这张门票,试试看!投影:注音:池沼( ) 轩榭( )丘壑( ) 嶙峋( )镂空( ) 蔓延( )着眼( ) 蔷薇( )败笔( ) 斟酌( )释义:重峦叠嶂自出心裁因地制宜俯仰生姿别具匠心指明学生答复,相机点拨,例如“自出心裁”和“别具匠心”同义,由“因地自宜”延伸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经“重峦叠嶂”复习“重岩叠嶂”。
字词过关,播放《苏州园林》视频朗读。
师:我看见大家在听和看视频朗读的时候,表情都很陶醉,来,说说你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生:我的感觉是“如在画图中”。
师:这正是苏州园林的建造者们的一致追求。
生:苏州园林带给我复古、优雅、神秘、静谧、随意而高雅的独特感受,它是一件技艺高超的艺术品,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生:苏州园林因为朴素而显得优雅,因不对称而显得有个性。
生:此地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师: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你的仿句能力不错。
生:从各个角度去看,都是一幅画。
如果一个画家来画的话,拿把凳子随便拣个地方坐着,都会画出一幅杰作。
生: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那就是“简约而不简单”。
生:心向往之,很想去。
师:我也是心向往之啊,如果你将来钱够多,顺便给我也买一张票。
生:明星写歌词要灵感,作家写文章要灵感,我看短片也要灵感。
我用一句很现代的话来说:一个字,美;两个字,很美;三个字,特别美;四个字,美不胜收!师:你太有灵感了!我突然也来了灵感,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一个成语来评价你的发言。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
苏州园林课堂实录(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苏州园林》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春天是春游的好季节,大家喜欢春游吗(想)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春游,春游地点是哪里呢?它引逗乾隆六下江南,它就是——苏州园林;它让六下江南的乾隆,每次都留宿于此,并在颐和园仿建两座园内一模一样的假山,它就是——狮子林;有一小轩,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将它仿建于馆内,它就是——网师园内的明轩。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苏州园林玩。
(板书课题、作者)当然在我们进园前必须先拿到一张门票,如何拿到门票呢?读准生字词的拼音就可。
投影显示生字新词。
轩榭()重峦叠嶂斟酌()()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池沼()相间()着眼()对称(生读后齐读两遍二、读一读,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a.你觉得苏州园林怎么样?大声朗读后问b.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生1苏州园林可绝不将就对称生2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生3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生4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生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生6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生7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三。
品一品,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请同学们请同学们带着鉴赏的眼光走进苏州园林,选取你认为最美的一点,去鉴赏苏州园林所展示给大家的图画美。
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注意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然后用“我看苏州园林的美,美在……”这样一个句式来表达。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亭台轩榭的布局:生: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回廊。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积累“标本,轩榭,败笔”等词语,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点有初步了解,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知识与能力:1.把握本文总说、分说的结构特点,理清从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
2.体会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使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析语言,总结文章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建筑风貌,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以及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赏析生动的语言,学会多种说明方法教学难点:赏析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设计理念: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师: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
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生: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师:应该说答对了一些,它叫“明轩”原名叫“殿春移”,“移”是书房的意思,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园林——网狮园的庭院。
(展示课件)美不美?生:美。
师:苏州园林中象这样美的建筑好多好多,有些甚至比明轩还要美,咱们再看几幅图片。
(展示课件)导言:真不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美景之最,在于园林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去感受那人间仙境般的美景。
二.作家风采(展示课件)三.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2.思考问题: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这几个特点的?生:(1)整体特点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特级教师教学实录:《苏州园林》2011-06-20 00:49∙[转载][转载]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参选中华美食网的[我爱我家的]征文~~~~∙针对中国人用保健品的5观点2011年03月30日《苏州园林》教学实录张国生一.导入新课殿春簃外景师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生是长城……故宫……不知道。
师它叫“明轩”。
想看看吗?生想。
师就是这个(图)。
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
这是它的内景(图)。
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师园”中的一个庭院。
这是它的庭院(图)。
美不美?生美。
师可是,张老师几次游览苏州园林,发现像“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好多好多哦,有些甚至比“殿春簃”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
(背景音乐:笛子独奏《姑苏行》)这是网师园……生哇!师这是留园……这是狮子林……这是拙政园……这是沧浪亭……这两幅图片是张老师拍摄的……(每看一幅,都会有一声“哇!”)师咱们再看一个网页:中国学生网新闻:27座苏州古典式园林落户五大洲。
生哇!师哎,老师以上的介绍,包括图片和网页,主题是什么?——注意,人们说话,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就是他的目的。
理解主题,就像咱们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一样。
生是不是说苏州园林特好?……师咱们做一道选择题吧,在下面4项中选择:①“殿春簃”其实并不算好。
②“殿春簃”在苏州园林里不是最好的,不该获奖,该获奖的是别的园林;③“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多得很,有些甚至比它更美。
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实在是太高了!生是第三……是第四……师我也说是第四。
那么,想去苏州园林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生想……老师,咱们现在就去!师你老爸给掏钱不?生唉……师去不了,怎么办?生先学习《苏州园林》这课。
师你真聪明!那么咱们打开课本106页——《苏州园林》,咱们“神游”苏州园林,不花钱的。
而且咱们在文中“游”一段,在画中“游”一段。
二.介绍作者师作者是谁?生叶圣陶。
师他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世,就是苏州人,所以他很有资格写苏州园林。
你们学过他的文章吗?生小学学过……《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师对。
叶圣陶很了不起啊!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教过大学……生哇!师写过童话、小说,做过编辑,办过刊物,编过教材。
(哇!)解放后,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是我国现代首屈一指的语文教育家。
(哇!)这是苏州的叶圣陶纪念馆和叶圣陶墓(图),这是苏州一中的叶圣陶塑像(图),看看底座上写的什么?生一代师表。
师什么叫“师表”。
生老师的代表……老师的表率。
师“是,老师的表率,只有伟大的老师才配得上这个称号,例如孔子被称为什么?生万世师表。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师咱们齐读这一段。
生(读)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什么叫“标本”?生就是植物标本的标本……不是……师它和植物标本的“标本”相同吗?生不同……典范、代表……学习、仿效的典范……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师哪儿这样说?生现代汉语词典。
师你查得真快!这是一种能力啊——终生受用的能力!下面哪一句话呼应“标本”?生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师这说明苏州园林影响很大啊!——下面将要学的一篇课文中有一段话也提到苏州园林,是——生……《故宫博物院》……写御花园的一段:“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师连皇家园林都受苏州园林影响,可见苏州园林影响之大,地位之高!“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改为“欣赏”“观赏”可以吗?生不可以……“鉴赏”除了有“欣赏”“观赏”的意思外,还有“鉴别”的意思。
师对。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师如果归纳一下这一段的段意,这句话可以做段意吗?生可以……不可以……可以,但不好。
师怎样才好?生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师对喽。
四.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略)师这一段有几个生字词:因地制宜、自出新裁、轩榭。
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论文、美术、建筑等的)。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师这样解释有点抽象,现实生活中你见过“轩”和“谢”吗?生没有……见过……许多书房都叫什么什么轩……建在水里的就是水榭……丛台顶上那个房子就是榭……师看看我提供的“轩”和“榭”的图片——这个临水的就是水榭……这个是拙政园内的“与谁同坐轩”。
“殿春簃”其实也是“轩”,它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叫什么?生明轩。
师对,明代风格的轩。
这一段有个中心句,是那句?或者: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把“务必”二字删去,可以吗?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生“务必”加强肯定语气……突出苏州园林的艺术标准高。
师(故意说错话)“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可以删除,而且删除后句子更简洁。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生……(一时说不好)师不会说了吧?我告诉你一点关于复句的知识就会了:“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把这几个字记下来——它强调苏州园林每个地点都是美的,没有不美的地方。
删除了,对苏州园林的美的表达就不到位。
把苏州园林说成“图画”,是什么说明方法?生打比方。
师这段几次提到“图画”或“画图”?生……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四次。
师其实应是四次半——还有一处没有用“图画”或“画图”,却也是在说图画,这就是——生……败笔。
师“败笔”的意思是——查查词典。
生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师那么园林中的败笔指什么?生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师“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是什么句式?生双重否定句式。
师可不可以改为肯定句式——都心里想着口头说着……生不可以……双重否定句比肯定句更肯定。
师下面张老师给大家提供刘国正先生的一首诗,印证苏州园林的特点——知道刘国正是谁吗?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翻开课本最后一页的“后记”,就知道了。
生哦,编我们这套课本的顾问。
师下面看他的诗,齐读——闲步网师园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
诗中哪一句说明苏州园林是“图画”?生第二句……小阁回廊叠画屏。
师苏州园林实在是太美了,近十几年张老师先后三次游览苏州园林,觉得苏州园林比图画还美——图画是画的,而苏州园林是真的。
这段再一个问题:匠师们怎样实现“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标?……大声朗读!生(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这是什么修辞方法?生排比。
师这四个“讲究”分别领起下文一段,看看各领起哪段。
生分别领起3、4、5、6段。
师好了,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面各段,独立阅读,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发练习)说明:下面各段的学习,都是:①先完成所发练习,②核对答案并讨论,③苏州园林画中游——欣赏相关图片。
具体过程略。
各段阅读练习和答案如下:五.阅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这一段。
2.第四自然段分几层?有无中心句?——理解这一短的层次。
答案:分两层,没有中心句: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假山堆叠和池沼设计的艺术。
亦可分三层: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假山堆叠的艺术。
③池沼设计的艺术。
3.苏州园林的假山有什么特点?答案: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4.查字词典,说明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艺术”。
答案: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技术——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评:搞艺术,需要有艺术的天赋和悟性,需要艰苦的学习和训练,需要名师的辅导和指点,需要大量金钱和物质的投入,需要付出无数的精力和时间,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需要如课本所说的“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难啊!张老师追求语文教学的艺术境界,也算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苦苦追求了30多年,至今还在望艺术而兴叹!5.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答案:不行,没有“技术”,也达不到“艺术”。
6.假山堆叠的艺术,需达到什么目标?答案: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7.用元代维则的《狮子林即景》印证这一观点: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8.哪些文字是对假山“艺术”的说明?答案: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老师评:这段紧扣“图画”、“自然之趣”。
9.“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把“匠师”改为“工匠”可以吗?就像上一课《中国石拱桥》介绍李春: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答案:不可。
“匠师”包括“匠”与“师”。
“师”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师: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
例如工程师、设计师、医师、教师……10.欣赏苏州园林假山的图片:狮子林、留园冠云峰、虎丘、环秀山庄……11.朗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又是入画的一景。
正音,解释词语:着眼、相间、嶙峋(略)12.苏州园林的池沼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选两个字回答。
答案:入画。
教师点评:“入画”扣住前文“图画”。
13.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或者种些花草”后面为何用冒号?答案:表示后面的文字是“总括上文”。
顺便介绍冒号的两种作用:①提示下文;②总括上文。
14.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答案:体现美术画的“自然之趣”?为了“入画”。
15.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鱼戏莲叶间”的诗句出自哪里?你还能背诵吗?答案: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6.“又是入画的一景”,“又”字可否删去?为什么?17.欣赏苏州园林池沼图片:网师园、留园、拙政园……六.阅读第五自然段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