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

合集下载

探析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探析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学校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开发了三 有的学生还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家长栽 生的生活体验得以丰富,创意思维得
册《多肉》校本教材。第一册让学生 培多肉,在企业和学校联手建造的多 到激发,农业特色文化得到了传承。
认识多肉,知道多肉的习性,能会画 肉体验馆里、种植园中,我们的学生 这样的消息,充满着趣味,洋溢活力,
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进行点状发散,在种植实践过程中自 的人格,又有独特的视野;《多肉》校
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
然引导学生在某个点上停留,围绕一 本课程走进学生生活,持续地实践,
2. 校本课程的实施
个核心问题,展开与之相关的一系列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点燃学生的创新
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不是教室 研究性学习。多肉给当地人民带来丰 火花。我们叩问着教育的真谛,分享着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开启 随着系列活动的开展,班级已经产生 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阵地,学校
一切德行的根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 了好几期“最佳孝心小明星。在学生 教育质量的好坏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
特点,从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入手, 们画出“孝敬长辈”的时候,在齐读 配合,开展“家长课堂”,增强有效沟
班级晨读《弟子规》;学唱《弟子规》 《弟子规》的时候,在学习孝道内容的 通,意义十分重大。
宿舍的豪华,硬件设施的先进,而是 厚的经济回报,大部分的多肉是靠电 教育的幸福。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
要看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否丰富有趣。 子平台邮购出去的。因此,电商在耿 我们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树立服务
学校每月一节的《多肉》实践课,让 圩大地上到处都是。电子商务在现代 意识、精品意识,因势利导,传承民
的内涵,懂得怎样做才可以让爸爸妈 的神情,学生们变得愈加有礼,家长 立家长委员会,强化家校联系,促进

班主任工作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总结

班主任工作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总结

班主任工作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总结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把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力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具体措施、成效和反思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二、具体措施1.制定传统文化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制定了详细的传统文化教育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安排。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育计划,确保教育效果。

2.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比赛、传统节日庆典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家校合作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让家长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中来。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2.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们懂得了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美德,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3.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通过共同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学生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班级氛围更加和谐。

四、反思与总结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班主任经验分享 在班级中开展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班主任经验分享 在班级中开展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班主任经验分享在班级中开展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自主治理能力1、民风民俗民居教育,渗透民族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深厚根基,如汩汩细流溶进了了华夏儿女的血脉,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开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在学校通过一般教学和德育课程,有机渗透民族文化。

〔1〕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精神中国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无不蕴藉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对祖先的缅怀、对未来的向往和渴盼。

结合少先队活动课和各个学科的教学,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和纪念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坚决他们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2〕民族智慧代代传,弘扬24节气文化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累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学中,有步骤地进行24节气的教学和设计,使学生认识节气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科学课上就可以开展相关的种植活动,加深学生对节气的认识。

“立夏立蛋〞这些民间俗语包含哪些有趣的传闻故事,延伸到课堂之外,引领学生开展有趣的探究之旅。

〔3〕生命溯源探访,传承12生肖民俗作为中国独树一帜的生肖文化,至今仍散发着神奇而迷人的光芒。

每个生肖都积淀着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认识12生肖,了解生肖有趣的传闻典故、传统文化,动手做一做、剪一剪、画一画,在学和做中加深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德育和美育的渗透。

2、国学经典每日诵读,立志立德立人有效利用各年级的国学经典读本,开展晨读、日有所诵活动,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汲取精髓。

通过诵读、背诵、表演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启迪智慧,涤净心灵,让学生笃学慎思,静心敛意。

3、和美校园文化创立,情智书香育人优美和谐的校园和安静舒适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入情入境、静心学习的保证。

绿意盎然的树木,芬芳鲜艳的花儿,优雅宁静的气氛,再配以校园宣传栏、班级壁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气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等。

在班级管理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塑造品德和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通
过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增强班级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团结、和谐、互助等理念,
通过将这些理念融入班级管理中,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3.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勤奋好学、尊师重
道等优秀传统,通过将这些传统融入班级管理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和精神,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发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
等多个领域,通过将这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班级管理中,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6.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将其
融入班级管理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品德和价值观、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管理班级

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管理班级

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来管理班级文章来源初中教师网w 91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晚上好!首先要感谢学校和年级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

做班主任这项工作虽然也有些年头,但要说经验如何确实不敢,要谈的只能是自己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而已。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种治国基本思想,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在兼而用之。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也尝试着借鉴之。

一、以儒治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它注重人的因素,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情感的联系。

随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了教育领域,班主任的教育角色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师生之间能建立长期的和谐关系,我以为,这是管理好班级的一个基础,是班级管理的效益和目标之一,也是一个优秀班级成熟的一种表现。

为此,我始终奉行“尊重与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

用儒家思想来治理班级。

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

宽容是本,幽默是金,理解信任是桥,这是我的深切体会。

尊重学生,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切实做到尊重人,就要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多采用民主、商量、讨论、交流等工作方式,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让学生体验到并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成长的青少年。

在班级管理中,我力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意愿。

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总是用心思考,谨慎言行,“绝对”对事不对人,这样做可以很好地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同时,也更容易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班主任的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

每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我都不会先入为主,而是让他们享有优先发言权,给他们有自述,讲情况时间,给予他们于真诚的对话空间。

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利弊,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出口。

再循循诱导,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找出解决的办法来。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摘要: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在不断进行文化传承和文化活动构建的过程中,班级管理应当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基石,形成重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不断规范学生行为,形成重要的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元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独特的发展观念,从而在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中,形成重要的文化引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以及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目标,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方法前言:教师在教育教学目标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将班级管理作为自身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而能够凝聚班级力量,形成积极向上、蓬勃奋进的班级文化。

在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班级管理核心思想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产生重要的班级管理自主行为,从而在进行文化特色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人管理价值。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当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从而能够从心灵沟通开始,进行思想文化的共性发展,促进班级管理效果的最大化。

一、班级管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逐渐形成了不良的学习行为,在参与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逐渐能够发挥重要的教育价值,从而能够在进行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作为学生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重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形成中华传统文化在经过历史的洗礼以及沉淀以后,逐渐形成重要的民族精神和灵魂,在不断进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成为当代学生思想教育的源头,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内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的融入,逐渐能够让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形成重要的自我管理意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落实班级管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落实班级管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班级管理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通过课堂教育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了解中国
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经典诗词、故事传说、宗教文化等内容,让
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们要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历史教育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书法绘画比赛、传统戏曲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
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让其成为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
式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班级规章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尊重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使中华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生
活方式。

二、落实班级管理
我们要注重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班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执行的班级管理制度。

可以制定班级活动计划、文明行为规范、学习纪律等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和学习,同时要注重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念。

我们要加强学生管理的日常工作,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状况进行全方位、多
角度的管理和引导。

可以通过班会、心理辅导、学科成绩分析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找出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水平。

我们要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长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我们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协助家长引导孩子的成长,同时要及
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策略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华文化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包括儒、法、道三家,其核心分别为“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和“无为而治”。

对这些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管理思想,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兼而用之。

如果将其引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是行之有效的。

中国传统文化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品质、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深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在大学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入传统文化思想的管理理念,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儒、法、道三家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运用,会形成和谐有度的班集体,在这个集体里,学生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的缺失,让他们知道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用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班级,形成和谐班级关系儒家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其中“仁”和“礼”是核心。

“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

“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

[1]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注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将人置于至尊自重的地位。

所以历朝历代实行“仁治”可以使人心所向,社会和谐。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依托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班级管理

依托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班级管理

依托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班级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小学班级管理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依托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班级管理,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为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依托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班级管理。

国学经典可以教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道德、礼仪和忠诚。

《论语》、《孟子》等经典蕴含着儒家的智慧和思想,它们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品德和行为,还告诉我们如何做到这些。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忍让和宽容、什么是尊重他人和公正公平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经典中的人物和故事,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比如学生可以模仿《孟子》中的梁惠王和管仲的故事,学会为他人着想,成为一个乐于助人和善良的人。

国学经典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和教训,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和阐释国学经典,通过学生们的理解和讨论,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非常重要,通过依托国学经典促进班级管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国学经典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国学经典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言警句。

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经典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也有助于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国学经典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许多国学经典中都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古代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依托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班级管理是非常有益的。

古诗文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古诗文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古诗文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班级管理可能产生以下积极影响:
1. 培养品德素养:许多古诗文都强调了道德、品德和做人的道理。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文,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正直、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德素养。

2. 提高人文修养: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团队精神:许多古诗文都表达了团结合作、互助互爱的精神。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引用这些古诗文来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 塑造良好班风:古诗文可以为班级营造一种优雅、文明的氛围。

通过定期朗诵、解读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5.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古诗文的语言优美、简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朗诵古诗文,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古诗文对班级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人文修养、塑造良好班风、增强团队精神,以及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探究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阶段,班级管理工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成为了当前中职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的探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职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1. 传承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而博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孝道、仁爱、诚信、礼仪等。

将这些传统美德融入到中职班级管理中,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2. 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班级管理中,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

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3. 塑造和谐班级氛围,促进师生关系和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注重人际关系和谐,尊师重道。

将这种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中职班级管理中,有利于塑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中职班级管理1. 树立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班学校可以设立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班,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2. 强化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班会活动等形式,强化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教育,如讲孝道故事、举办传统文化礼仪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建立传统文化活动日常化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传统文化活动日常化机制,例如每周举办一次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4. 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可以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如书籍、影视资料、艺术品等,丰富班级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布置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布置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布置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班级。

班级布置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的班级布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应该注重环境布置。

环境布置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可以在教室里挂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画,摆放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品,如中国结、剪纸等。

同时,可以在班级周边种植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植物,如梅花、竹子等,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应该注重教学布置。

教学布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应该设置专门的教学区域,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具。

教学区域应该整洁有序,布置有创意,可以摆放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文具等。

同时,教学区域还可以设置一些展示板,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应该注重活动布置。

活动布置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活跃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可以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比赛、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

在活动布置上,可以设置一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装饰品,如红灯笼、彩带等,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氛围。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区域,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和精彩瞬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应该注重团队布置。

团队布置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方式,也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

中国传统文化班级应该设置团队活动区域,为学生提供进行团队活动的场所和设备。

团队活动区域可以设置一些与团队合作相关的装饰品,如合作拼图、合作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区域,展示学生的团队成果和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民族精神。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班级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管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中职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儒释道三家思想、传统礼仪、诗词歌赋等方方面面。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道”,主张“博爱”、“忠恕”等思想,提倡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尊重;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守朴无华,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中职班级管理的意义中职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

而中职班级管理旨在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状态、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专业素养。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也正是有助于学生的心灵培养和自我管理。

1. 课堂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例如《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以及如何将这些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也可以通过诗词歌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 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融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构建班级文化和精神风貌。

可以通过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将中华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融入班级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传统文化与心理教育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智慧,通过儒家思想的“仁爱之道”和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等,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构建特色班级文化一、前言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所在,是历史的瑰宝,是民族的根和魂。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新时代下的文化典范。

而在学校中,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也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时代担当。

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弘扬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历史底蕴。

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渊源,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这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为学校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内涵,激发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学校氛围。

三、构建特色班级文化的意义1. 增强班级凝聚力每个班级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这有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凝聚起每个学生的力量。

2.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特色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情趣和乐趣,让学生更加热爱学校,融入到学校大家庭中去。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1. 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戏剧等,让学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寓教于乐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班会活动等形式,寓教于乐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墙、班级口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增强班级文化的独特性。

4.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可以积极与家长合作,让家长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进一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二年组:刘新昕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科学的班级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流的管理靠文化,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三流的管理靠经验。

作为班主任,文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应从某一方面突破,强化文化管理的优势,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和作用更大。

因为:一、学生自身特点需要传统文化:(一)、成长环境:“90后”的中学生生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他们的生活。

影响“90后”的中学生比较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有全球化、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导致他们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

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

(二)、家庭环境:90后的学生85%以上均为独生子女,他们在“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从小深受家人的呵护与溺爱,家庭教育偏颇:一方面,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几乎放弃了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和劳动教育,致使独生子女在家做家务活的极少,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家庭教育使学生缺乏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做事严谨的传统美德。

(二)、教育环境: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

但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另一方面,尽管各级党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重智轻德”的主观存在和“德育量化难”的客观存在,给德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导致了学校全面育人目标与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间的矛盾。

传统文化 班级管理

传统文化 班级管理

传统文化班级管理
将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班规:在制定班规时,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将其作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2.设立班徽:班徽是班级文化的象征,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如中国结、太极图等,以展现班级的特色和理念。

3.开展活动: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主题的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艺术表演等,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4.班会分享:在班会上,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传统文化体验或感悟,如学习书法、茶艺等,以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和互动。

5.注重礼仪: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注重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如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等,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6.鼓励自主学习: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7.营造文化氛围:可以在班级中营造- -种传统文化的氛围,如设置文化墙、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品等,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总之,将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不仅可以丰富班级文化内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促进班级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制表:审核:批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落实班级管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落实班级管理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班级管理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德文化、传统节日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礼义、孝道等道德伦理,通过传承儒家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稳健的性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历史、道德和审美内涵,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团结互助等价值观念,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班集氛围,促进班级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落实班级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要落实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特别需要教师们深入理解和融入到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

教师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们要遵循传统文化的理念和行为准则,自觉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知心朋友。

教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们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管理中,组织学生学习中国古诗词、传统节日、道德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师们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教师们要通过班级会议、班级活动、班级风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班集氛围,促进班级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优秀事例分享下面我将分享一个优秀的事例,以期给大家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提供借鉴和启示。

某某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融优秀传统文化于班级建设的个案研究

融优秀传统文化于班级建设的个案研究

融优秀传统文化于班级建设的个案研究引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灵魂。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以守住内心的深藏之爱。

而在教育领域,班级建设是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班级建设,以期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汇处,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与教育。

一、案例背景某初中七年级某班级,学校位于郊区,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

这个班级的学生大都性格开朗,但缺乏自控力和公德心。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极少,对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较大。

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决定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控力和公德心,以及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二、传统文化融入班级建设的措施1. 课程设置针对此次班级建设的目标,学校特意安排了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

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了古诗词的诵读和解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的美妙之处。

在历史课程中,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讲解诸子百家、大成文化等内容,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2. 校园活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仪式、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是培养了他们的自控力和公德心。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要遵守规矩,互相尊重,这对于他们的品行修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社区服务班主任带领学生参与了一些社区志愿活动,如走访孤寡老人、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等。

通过这些社区服务,学生们懂得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之道,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指导和熏陶。

三、效果分析1. 学生自控力显著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更加遵守规章制度,礼貌待人,规范做事,表现出了良好的品行修养。

2. 公德心得到加强学生们通过参与各种校园和社区活动,学会了尊重师长、团结互助,表现出了更加饱满的公德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民族的DNA,它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成就,是任何其它形式所无法代替的!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基地曾经组织了一次专家论证会,论证的内容是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课堂,专家们一致赞成传统文化进课堂,而且认为传统文化进课堂,意义不仅在于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在母语修养、文化传承、人格教育、伦理道德、创造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也是广泛的。

目前,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成分、生产方式等社会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大量反常的社会现象、人文现象触目惊心。

十几岁的孩子为了获得几十块钱上网玩游戏,残害了家人;还有人为了获取点赔偿金,残害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类似这种很多反道德、反人伦的事情表明了当今社会中一些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以“自我”为中心。

部分中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意志薄弱,目光短浅,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传统文化教育人向善,因此,有必要用传统的思想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

作为文化的传承者,首先应该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我们应该承担起架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去和未来的桥梁的责任,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让每一名学生骨子里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思想,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二、、班级管理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启迪如何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不仅成才,更要成人!学校提出了以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等为主的知识性课程后,据此,我和课任老师研究,在班里实施了班级“十个一” 系列教育工程,即:“一副好身体、一个好品性、一个好学业、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口才、一手好诗词、一手好书法、一手好工艺、一门好乐器、一项好技能”。

1、仁爱修德行,克制促和谐仁爱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其中包括热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等人道主义精神。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之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提出了要尊重他人。

在班里,我首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知道老师不是“管”学生的,而是在帮助他们,是学生的助手,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面。

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征及学习优劣,当他们做的不好的时候要有耐心,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抓住一些教育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疏导。

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老师要具有一定的定力不能冲动,更不要随意处罚,魏书生曾说过:“如果你将学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将学生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

”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克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以柔克刚”对于转化顽固不化的问题学生往往有奇效。

对于问题学生,采用急躁、强硬的手段,往往事与愿违。

冷静地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给予学生宽厚的爱,动之以情,感动其心,晓之以理,促其转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道法自然”,管理不会一蹴而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就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操作。

“道”就是班级存在与运行的规律;“天”就是班级的天时;“地”就是班级活动的空间、地域;“人”就是班级的师生及其和谐的关系。

班主任不仅要解决好“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即“道法自然”。

(一)以经典诵读为先导引导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里的名段佳句入手,让他们由背诵到对诵、接诵,再到改写、配画,并举行诗文集锦展览、圣人故事知多少比赛、诗词背诵擂台赛,激励学生的诵读热情;帮助他们探究与之相关的更为丰富的文学知识,并以经典诗文为题材,选取其中的精彩篇章,排练以说唱为主要形式文艺节目。

通过诵读,体现教育的人文内涵,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二)以丰富活动为载体。

平时的生活中,我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班级布置上,我尽量选用了与民族特色相关的一些元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黑板报的设计,尽量采用能反映我们传统特色的民族风情和人文奇观。

同时邀请民间艺人做了一些传统的工艺品悬挂在教室里,粘贴在墙壁上,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

在内容上,我从民族的起源到民族文化,从民族禁忌到民间歌舞,从民族服饰到民族文艺等等,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在班会课上,组织关于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主动谈家乡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民族体育项目,民间音乐小调,民族常识等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洗礼。

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搭建各种平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时,讲解这些传统佳节的来源,以及节日期间拜访的礼仪和蕴含的意义,比如许多地方现在还保留着春节贴对联的风俗,通过调查,既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又能培养他们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开设古诗词活动课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对情感类古诗词进行分类归纳,从闲情、友情、亲情、乡情和爱国情等方面入手,分组进行探究并进行吟诵表演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我主动与科任老师进行沟通,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不断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

为增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学生对启蒙篇目熟读成诵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写诗赋词,有学生在《忆江南〃春韵》中写到:“冬归去,春来绿齐鲁。

柳枝新生伴鱼欢,桃花笑放映朝霞。

一派生机来”。

还有这样一首《清乐平〃冬夜》写道:“天寒地裂,望穿南山颠。

乾坤无鹊风寂寥,行衣紧扯御寒。

房中暖光阵闪,北风啸呼急舞。

道是清气逼眼,络绎路人不怨天”。

在浓厚是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生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3、“知人善任”,知人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管理的核心是知人善任,即能发现人的长处并且使他们的每一分聪明才智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

比如:培养做事果断、有主见、善于团结同学的学生做班长;任命作风正派、思想敏锐的学生当团支书;培养习惯优良、做事认真的学生当课代表等等。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本原理,就是班主任要抛弃架子,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位置,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生活的伙伴,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民主选举班委干部管理全班,组建多个班中小班。

在各小班中,根据特长,分别由学生担任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劳动委员,达到人人有职,个个有责。

4、“无为即有为”,有为源于无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句话内涵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

(一)诚信教育有必要。

从幼儿时期的《狼来了》的故事开始,孩子们就已经知道了“诚信”的重要性,是为人处世之本,是“为人之德”的核心。

既然如此,老师当然没有必要夸夸其谈了,学生的理解并没有浮于表面,他们竟然把诚信与道德联系在一起,提出三聚氰胺对我国奶制品行业的冲击,提出对运动场上使用兴奋剂的鄙视。

同时,我让学生背诚信格言,讲诚信故事,办诚信板报,开展诚信竞赛,进行诚信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过去所存在的诚信问题,如此以来,他们的道德准则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

(二)“孝”文化值得提倡。

“百善孝为先”,黄香温席、董永卖身葬亲、汉文尝药、王朗卧病等古代孝子都会得到学生的认可,除此之外,我告诉学生:其上尊亲——尊敬父母,为父母争光,学习优秀、工作优秀、人品好、有作为都是孝。

荣誉,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其次弗辱——知荣辱、知羞耻、知是非,不犯错误、不让父母操心、不给父母丢脸也是孝;其下能养——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要能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有能力侍奉父母。

(三)倡导“静能生慧”。

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又定能生慧。

道家也说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既然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同样会理解到拒绝引诱,爱吵爱闹的学生慢慢地也会从“静”中悟到更多的内容: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军事家主张静;牛顿在寂静的果园里,静观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说明静产生科学家;北大的哲学系教学楼叫静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宁静的吕克昂学院中潜心钻研,成为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说明静产生哲学家。

我们提出“入楼即静,入室即学。

”(四)让民俗文化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民间手艺,伴随着农耕文明延续了数千年之久,是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更是先祖们勤劳、智慧的体现。

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戏曲脸谱艺术走进校园的时候,当魅力四射的折扇制作摆在课桌的时候,当名扬海外中国的工艺伞撑起的时候,我们会由衷的感叹:“民族的,才是最伟大的!” 民间文化走进校园的时候,孩子们在在泥塑、面塑、布老虎、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品尝到了巨大乐趣,即使孩子们只是学到一点皮毛,他们也会想像到民间才艺中流淌的先人们精湛的技艺;古朴的作品,是跨时空的古代文明与现代智慧的交织。

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执着教育终生不悔,扎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中让我变得厚重坚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要求,那就让我们所有的班主任老师一起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班主任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服务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