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3-湘西凤凰古城木构吊脚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陋的搁檩式

4、自重轻

吊脚楼采用木竹作为主要材料,使用的木料较小,通常为杉木, 室内铺设竹木楼板,居室墙壁用竹编夹壁墙,双面或单面抹灰, 也有的民居用竹编墙或木板墙,尽可能地减轻自重,再在墙上开 窗,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及经济性。它通常只有一、两层,极少 见三层高的,到抗战以后,高高叠起的砖柱在一些地方逐渐取代 出现了木柱,其上支撑的房屋层数也才稍多起来。


5、模糊空间的应用
凤凰古城依山傍水、坡地众多的特殊地貌造 就了它柱足长伸、危楼临风的卓越风姿。吊 脚楼架空的高脚可随地形复杂坡度七长八短 相机而立,底层架空构成灰空间。
吊脚楼建筑的空间环境特征是上实下虚,呈 悬空状态。下部属于中性的所谓“模糊空 间”,其架空层或称支柱层可表现为多种空 间形态,可大可小,可封可敞,可高可低, 可规则可变形。其使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因需而用,既可作为室内有效空间利用,也 可作为室外空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而且 吊脚楼取“天平地不平”之势,陡壁悬挑, “借天不借地”,能极大限度地争取空间, 可采用悬、挑、吊、坡、拖、梭、靠、跨、 架、错、分、联等多种处理形式,多层吊脚 则可分层入口,利用地形和争取空间并举, 手法多样,不一而足,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 要求,既丰富多彩,又十分简便。

底层空间的利用
五、结语
湘西凤凰吊脚楼是对干栏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适应地理 和气候特征的独特的干栏建筑。其中蕴含的自然而朴素的气候 观和建筑方法,凝聚着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 传统建筑的生态观和美学观。在建筑设计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 这些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值得 我们传承和发扬。
吊脚楼与自然融合为一 沱江边颇具特色的吊脚楼
二、湘西凤凰吊脚楼民居概述

湘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川、鄂、黔交界的武陵 山区,古谓“蛮夷”之地。境内山峦起伏,河溪 纵横,地形变化复杂,自然景观优美怡人。很久 以前在此繁衍生息的土家族、苗族等十多个少数 民族,与汉族一道,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湘西 文化。各族人民的居住建筑,从简单的三至五开 间住房,到带天井或院子的“三合水”、“四合 水”,以至纵深几重的深宅大院,无所不备,异 彩纷呈。但最具湘西地域特征和民族风采的则属 “吊脚楼”。 凤凰古城是湘西古城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座落 在清溪幽壑丛林密菁的的武陵山脚下,山泉汇成 的小河“沱江” 由东向西穿城而过。沿河两岸 相对而造的单体木构吊脚楼,相互搭构,高低起 伏,构成两条气势磅礴的建筑长廊,似一曲华丽 而富有节奏盛的建筑乐章,处处蕴藏着深厚的 “巴文化”的积淀。这是土家人按照自己的生活 方式,适应的自然环境而建造的独具特色的木构 架吊脚楼群。从择址到空问布局,从单件建筑构 造、组群到细部的装饰处理都凝聚着土家人的智 慧,延续和发展了“干栏”木构架建筑文化的风 格体系,以及崇尚自然生态环境与传统风水景观 理念。


木框架穿斗式的结构体系

③捆绑连接式:捆绑结构是用竹木材料扎结作房屋构 架的临时性建筑。最早是建在沿河边为水运工人服务 的一些季节性用房,洪水一来就进行拆迁,后来发展 成为沿河吊脚楼的一种结构形式,逐渐形成了高低错 落、起伏跌宕的吊脚楼建筑群。吊脚楼梁柱等构件一 般用竹篾条或铅丝作捆绑材料。竹篾条取材方便,铅 丝具有耐久、防腐等优良特性。

湘西凤凰吊脚楼民居的造型特点
凤凰吊脚楼民居一般分为两层,大都为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 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下层依地形变化,占地并不一定呈规则形 状。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 门窗。下层不作正式房间,常用作畜栏、贮藏室等,因为湘西地区属 山地地形,地表潮湿,且常有各种爬行毒物侵入居室,架空的底层既可 通风防潮、避暑防寒,又可保证居室生活的安全。其中最有代表性 的是凤凰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吊脚楼群,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 全长240m,属清朝和民国初期建筑,它的上层是以上下穿枋承挑悬出 的走廊或房间使之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朴素的装饰技术
四、现代建筑怎样传承吊脚楼的建筑精髓


1、良好的生态性
吊脚楼这种形态本起源于湖泽平原,早 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就流行于 江南水网地区,进入山地后显示了适应 山地各种复杂地形条件的优越性,凤凰 古城沿江的民居多采用既保持坡地地貌 又可扩充用地空间的吊脚楼形式,逐渐 形成了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吊脚楼建 筑群,架空的高脚可随地形复杂坡度七 长八短相机而立。

架 空 的 高 脚 带 来 的 良 吊脚楼这一形式是适应地形与气候条件、好 符合生态要求的合理选择。以吊脚之高 生 低适应地形变化,所需处理的地基范围 态 极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开掘, 性
不须破坏地貌,保证了地表的原生态性, 这是它最值得称道的特性。并且无论在 什么样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均可建造起来, 适应地形能力极强。

2、底层架空的形式
吊脚楼民居空间上最鲜明的特征是横屋出龛即所谓吊脚楼架空。底层架空体现 了吊脚楼对山地独特地质特点和气候特征的适应性。采取底层架空形式能较好 地解决潮热气候下对房屋隔潮和通风的要求,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做到了居住 的舒适性。 吊脚楼的设计理念也值得现代建筑借鉴,在我国地形多变、气候潮湿并易发洪 泛洪涝灾害的南方和西南地区城市,特别是城市地势较低地带,采用吊脚的形 式架空底层,不单可以相当程度地抵御洪涝侵扰,洪涝过后还可以快速恢复 “安居”,平时也可做社区休闲健身和停车之用,一举数得。 柯布西耶倡导的现代建筑五大特征底层架空、减轻自重、梁柱式承重,以及捆 绑式结构与吊脚楼的建筑本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吊脚楼群落 及其 空间的优美曲线

湘西凤凰吊脚楼民居的分类
吊脚楼民居
沿河—城镇型 位于沿河城镇,倚河 靠岸,彼此连属,以 整体景观见长。
坡地—乡村型 多位于乡村山野,相 对独立分散,注重单 体形态的塑造。
沿 河 城 镇 型

屋瓦相连的吊脚楼 倚山面水的吊脚楼
坡 地 — 乡 村 型
独立分布Biblioteka Baidu吊脚楼 依山就势的吊脚楼
湘西凤凰古城木构吊脚楼的研究和思考
文章结构
木构吊脚楼的历史起源
湘西凤凰吊脚楼民居概述 凤凰古城吊脚楼的构造和装饰
湘西凤凰古城 木构吊脚楼的研究和思考
现代建筑怎样传承吊脚楼的建筑精髓 结语
一、木构吊脚楼的历史起源

吊脚楼属于古老的“干栏”木构架建筑形式,而“干栏”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原始的建 筑活动。目录代文献《礼记·礼运》记载的“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和《韩非子·五蠹》 记载的“构木为巢”,描绘着“干栏”文化的建筑形象。原始祖先以人工构木立桩取代天然树 干进为干栏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木构架建筑仍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延续和发展着。 地处湘、川、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区,是历史上巴人的发祥地。据有关文献记载,“巴”一度 是中原民族对大西南各民族的总称。在华夏与西南文化的往返传播中,巴人起过极其重要的中 介作用,巴人与楚人结合后,这个作用尤为明显。作为巴人嫡裔的土家人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 代表自己民族的图腾标志,创造了自己特殊的青铜乐器“虎钮錞于”和工艺独特的“土家织 锦”,从而共同构成了土家族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独立文化体系。
三、凤凰古城吊脚楼的构造和装饰

构造 在武陵山区,土家族吊脚楼的空间布局和组织 构造同样严格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的章法和原则, 即有“法”有“说”。 然而,在凤凰古城沿河 两岸吊脚楼的建造中,将灵活、自由地运用各 种建筑、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除少数 能够就地坪架构井院式的吊脚楼外,太多采用 “一字屋”连接的构成方式。 沿河两岸的吊脚楼所有门户的朝向一律是“座 山”的一面,而“面水”的一方是由吊脚承重 楼板,架立在梯坡上或河水里的木柱支撑走栏、 并盖上“罳檐”的厢房,土家人雅称“龛子”, 通常做子女卧室。

“一字屋”连接的构成方式

吊脚楼的最基本的内部空间是连三间“一字 屋”,“一正两厢”或“一正三厢”。“厢” 为“房”,“正”为“屋”。正屋通常不吊脚, 厢房多分布在面水的一侧,也有分布在正屋的 两侧或一侧。厢房可吊一头,或吊两头,或两 头都不吊。

装饰
勤劳质朴的土家人有着传统的审美意识 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那些常年累月造 楼的能工艺匠,不仅遵循严谨的建筑构 造和章法,娴熟的掌握木质工艺技术, 而且借助天然石材的性能特点,将精雕 细刻的装饰手法运用到吊脚楼的门窗、 窗棂、柱头、挑枋、檐板、走栏栏杆以 及室内天花板和家具上。 在这些装饰的表面普遍看不到五颜六色, 除少数家具采用描金、填金和饰以朱、 黑漆外,大多采用朴素的髹涂技术。



萨伏伊别墅与吊脚楼的异曲同工

3、灵巧的结构体系 ①木框架穿斗式:干栏建筑结构体系为梁柱式木架承 重结构,简易明确,受力传递清晰,构架间既相互联 系又相对独立,不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且构 件组合简洁明快,加减随宜。无论水平扩展或是竖向 伸延均具灵活弹性。正是有了这样的高度灵活的结构 机动性,才使这一建筑形态适应地形应付自如。 ②土石墙搁檩式:不多用梁,而用柱直接承檩椽。其 居住平面的一端搭在斜坡或峭壁上,另一端则凭借人 们搭建的架子支撑,架子用碗口粗的桶竹或杉木搭成, 垂直落地的长长柱脚便固定在突出的岩石上,每根立 柱间又以竹木作横向或三角型连接,以榫卯、爪钉、 捆绑等形式固定。


武陵山区又是云贵高原的尾闾,清江、阿蓬江、酉水、娄水源头的聚会点。这里的平坝稀少而 珍贵,土家族人只能依山傍水,择地而居。这里又是亚热带山区,气温、气候多变,且雨水充 足。以木为构架的吊脚楼不仅进退灵活,宜于高低错落的地理环境,而且适合这里的气温气候 条件。“沱江”作为当时的水上交通,因此,这里成为湘西以北经贸繁荣的中心地带。一座座 吊脚楼拔地而起,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了沱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