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最近看了《郑义门》这部动画片,感触还真不少。

这《郑义门》讲的是浙江金华郑氏家族历经数百年而不衰的故事。

那一个个家规,一条条家训,都让我觉得新鲜又好奇。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郑氏家族的孝义。

在这个家族里,长辈慈爱晚辈,晚辈孝顺长辈,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就说其中一个情节吧,有一位长辈生病了,家里的晚辈们那叫一个着急。

小辈们围在长辈的病床前,嘘寒问暖,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关切。

有人忙着去请郎中,那脚步急匆匆的,恨不得能飞起来;有人守在床边,一刻也不敢离开,手里还端着药碗,小心翼翼地吹着热气,就怕烫着长辈;还有人在厨房忙着熬粥,精心挑选食材,每一步都做得认认真真,心里想着一定要让长辈吃好,快点恢复健康。

这场景,看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还有他们的教育方式,也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家族里的孩子们读书可认真了,先生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小脑袋一点一点的,听得那叫一个入神。

要是谁犯了错,也不会打骂,而是耐心地讲道理,让孩子自己去领悟。

有个小家伙调皮捣蛋,把先生气坏了。

先生没有直接惩罚他,而是让他去反省自己的行为。

这小家伙一开始还不服气,后来自己想明白了,主动去跟先生认错,保证以后不再犯。

这种教育方法,可比打骂有效多了。

再说说他们的勤劳吧。

家族里不管男女老少,都不会偷懒。

大人们每天早早地起床去田里劳作,除草、浇水、施肥,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

孩子们也会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碗、喂鸡,一个个干得有模有样。

有一次,家里要盖新房子,大家一起动手,搬木头的搬木头,砌墙的砌墙,那场面真是热火朝天。

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汗水,但也都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家族的美好生活努力。

郑氏家族的节俭也让我很佩服。

他们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块布料。

吃饭的时候,要是有谁不小心掉了饭粒,一定会捡起来吃掉。

衣服破了,就补一补接着穿,不会因为旧了就扔掉买新的。

有个媳妇刚嫁过来的时候,还不太习惯这种节俭的生活,总想着买些新东西。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例文(三篇)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例文(三篇)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例文在周五晚上八点钟,我遵循教师的指导,准时观看了动画片《郑义门》。

毋庸赘言,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期待。

郑义门,又被称为"江南第一家",此名号源于朱元璋皇帝的赐封,它孕育了众多官员,是中国古代文化遗迹中的重要一部分。

郑家以严谨的家风闻名,被尊称为"义门郑氏",因此又得名"郑义门"。

在今天观看的第六集《俭以持家》中,讲述了少年郑栋与母亲陈荷到舅舅家做客的故事。

舅舅见他穿着朴素的布衣,便想赠送一套未被孩子穿过的绸缎新衣,但郑栋婉拒了。

陈荷解释说:“穿着新衣,便会有对新鞋、新帽的渴望。

衣服只要整洁,布衣同样能穿。

”郑栋进一步指出:“根据郑氏家规,未满二十五岁的人是不能穿绸缎华服的。

”转眼到了用餐时间,舅妈给郑栋夹了块肉,但他再次拒绝,并表示:“郑氏家规规定,非初一、十五不能食肉,应学会节俭持家。

”舅妈建议无人注意时,吃一块无妨,但郑栋坚决抵制诱惑,坚持不食。

观毕这一集,我深感震撼。

郑栋小小年纪就能严格遵守家规,不追求物质享受,懂得节俭持家,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

回想起来,母亲曾将姐姐穿过的、尚新的衣物给我,我却因是二手衣物而要求购买新的。

我常缠着母亲购买零食,一旦家中零食耗尽,我便急切地催促她再次采购。

有时零食吃一半就丢弃,又立刻开启新的包装。

母亲时常批评我浪费,我却对此置若罔闻,不以为意。

从现在开始,我决心以郑栋为榜样,崇尚朴素,厉行节约,时刻自我约束,成为一个不挑剔、不浪费、懂得勤俭节约的孩子,为父母着想,不再随意挥霍。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例文(二)《郑义门》这部动画片篇幅精炼,每集时长仅十余分钟,共计十二集。

其内容涵盖《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致力为公》、《郑浩拒丸》、《游街退匾》、《正风除弊》、《利人利己》等多个剧集,生动展现了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历经十五代而不分家、数百人共食一灶的传奇故事。

观《郑义门》有感(通用18篇)

观《郑义门》有感(通用18篇)

观《郑义门》有感观《郑义门》有感(通用18篇)观《郑义门》有感篇1孝是什么?是对师长的尊重;孝是什么?是对兄长的尊敬;孝是什么?是对亲人的关爱……义是什么?是对朋友的爱心的一举一动;义是什么?是对一句承诺的兑现;义是什么?是对陌生人的一次帮助……那么孝义是什么?就是在家里孝敬父母长辈,在学校或社会上,对朋友或对陌生人的帮助。

这些说起来觉得很容易,但是能真正做到孝和义容为一体的人却没有多少,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郑义门”的郑氏家族,却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很好。

郑义门,是个家规严谨的家庭。

他们家共有家规一百六十八条。

并且从南宋建炎以来便合居,现已有三百三十余年,并且是九世合居。

在这三百三十余年来,郑氏一族从未分家,并且和睦相处。

而家族和谐相处三百三十余年的原因是郑氏规范中的一句家规,意思是“家族是否和谐,关键在于主妇的贤惠。

何为贤惠?孝顺公婆,恭敬丈夫,慈爱子孙,善待妯娌;何谓不贤,举止轻浮,妒忌他人,恃强凌弱,拨弄是非。

”这的确是郑氏家风的精髓。

最近我又认认真真的观看了《郑义门》电视剧,这部动画片共有12集,每集10分钟左右。

虽然时间很短,但道理讲的并不少。

如“家风正,则民风正,家齐,而后国治,”《郑义门》这部动画片的第一集讲的就是以法持家。

《以法持家》篇,讲的就是“明道以致用,为学必先正人心。

”意思是家教比律令重要,律令能禁止百姓为非,但施行教化,却能使百姓自己不认为非。

《郑濂觐见》篇,讲述的是郑家家长郑濂面见皇上朱元璋。

朱元璋见了郑濂后琢磨道:“治家以效益为本,治国何不如此。

”并为郑氏亲自题匾:孝义家的故事,揭示的是“齐家者,以德教化,以法己规范,不可偏废。

”的家规。

《教化为先》篇,讲述的是郑家子孙郑桐为了给外婆治病,拿了学堂里的戒尺、铜镇纸、铜墨盒,还拿了眉寿堂里的香炉和铜烛台卖了,拿钱给外婆治病,郑桐的母亲不拿,是郑泽让她的母亲收下了这笔钱。

揭晓的就是“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德己之心怨人。

2024年郑义门观后感

2024年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郑义门观后感篇1家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国家中若是大部门的家庭家风良好,那么这个国家也必定是个安定和谐的国家。

现在有很多学者研究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理论,我觉得要真正深层次的剖析中国的社会分层和社会变迁必须从家这个单位出发,看看家这个社会体细胞经历了哪些变迁。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门望族,其血脉延续久远,见证了无数次“城头变换大王旗”,经历了数百年物是人非的变迁。

其中大部分既富且贵,但也不乏有些小康之家家风醇良,历史悠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郑氏义门。

郑氏义门――今天更多的人是称呼它“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

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但在这之前的元朝,已经有过两次旌表“义门”的盛典。

元至大四年二月(公元1311年)首次旌表为“孝义门”;元重纪至元元年冬十二月(1335)再次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

对此,宫廷上下,认识一致,颂声如沸,自皇太子至丞相诸公卿多作大书及赋诗以美其行。

有史载日:“部使者余阙行县,以其孝友七郡或莫之先复篆‘浙东第一家’以褒之”。

一代贤相脱脱有“白麟溪”三大字题赠。

翰林学士承旨月鲁帖木耳为中书平章政事时,于至正十二年(1352)行省浙江,书赠“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大字。

元至正十三年(1353)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两次赐书“麟凤”、“眉寿”。

其他王公大臣以及翰林国史院的儒学名家如虞集、揭兴埂⑽K亍⑴费粜、李好文、陈绎曾、陈旅,以及与郑氏有同里与世交关系的黄谩⒘贯、吴直方等京都名士,也都加入了吟诗作文赞美的行列,掀起了一个强大的舆论热潮。

这些题赠和诗文,后来均被制成匾额悬挂厅堂,收入《麟溪集》中,载入史册,成为郑氏家族一代光辉的象征。

那末元朝统治者――草原里打过来的蒙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一个家族的治家经验呢?元朝统治者,虽为蒙古贵族却不通汉族文化。

《郑义门》观后感_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_郑义门观后感

《郑义门》观后感_郑义门观后感《郑义门》通过专家学者对《郑氏规范》的解读,使我们认识到了郑义门在九百年前就建立了世上最齐全的操作性极强的家庭管理和行为规范,其内容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郑义门》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郑义门》观后感1近日,一部为《郑义门》的廉政动漫片登陆央视,我院机关第一党支部组织收看了该片。

该片主要讲述了位于浦江郑宅的"江南第一家",自北宋崇和元年(10xx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 余年,被称为"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900多年。

郑氏家族创造15代不分家、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秉承"严规、有序、清廉"家风家规。

郑氏子孙中有173人出仕做官,没有出现过因贪污而遭罢官的现象。

郑氏族人勤俭持家、清廉为官的背后,是家风文化的潜移默化使然。

观看影片后,支部党员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时刻认识到,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

家风正,由党风淳;家风正,由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

党员干部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郑义门观后感2从3月7日起,每天晚上7时,我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动画片《郑义门》。

该片每天播出一集,一共集,我一连看了天,深有感触。

《郑义门》以浦江"江南第一家"为素材,由"郑浩拒礼""俭以持家""以法齐家"等个故事来展开。

如"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在担任知县期间,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宣扬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

在"江南第一家",像郑浩这样清正廉洁的家族子孙,并不在少数。

2019-党员郑义门观后感1000-word范文模板 (6页)

2019-党员郑义门观后感1000-word范文模板 (6页)

2019-党员郑义门观后感1000-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党员郑义门观后感1000
郑义门体现了党中央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体现的“廉政党风政风”的精神指导,作为党员应该认真观看并学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党员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党员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范文【1】
在以明朝“郑义门”为专题的《咱们穿越吧》节目中,以“家风家教”题材,张国立和其他诸位嘉宾以郑氏家族家庭成员的身份感受这一兴盛百年的家
族孝义文化。

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

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

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

郑氏家族继承了250多年历史,15代人出了173名清官,促使这个家族
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是它的家规――《郑氏规范》。

目里,于小彤除了和宋小宝等人一起从事收晒谷麦,盘点房间,细数布匹
等体力活动之外,还成为家族中的主记,负责掌管家族的钱箱。

在担任主记期间,于小彤一直量入为出,兢兢业业,表现出了一个主记应
有的职业道德,但是节目组出于制造冲突和增加节目的看点的考虑,再次陷害
于小彤:邀请搭档女演员的母亲来到节目里索要五两银子的“穿越费”,宅心仁厚的于小彤不愿意看人为难,最终打开钱箱将银子赠予对方。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1000字2000字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1000字2000字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1000字2000字动画片《郑义门》,该片共12集,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下面一起随店铺来欣赏关于“郑义门观后感”的作文吧。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1000字1:这是一抹恬静而灵秀的风景。

春的红,夏的绿,潜藏着清幽的香,按捺不住地流淌。

白的墙,灰的瓦,青的路,拱的桥,精致着和风中的江南。

这是一道猜测不息的谜题。

寻常百姓,被当朝皇帝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普通人家,却留下无数惊绝动人的传奇佳话。

这是一种跨越千年的影响。

孝的高洁,义的醇美,自打从那户郑姓人家飘然而出,便从未离开过这片民风淳朴的土地,至今依然在浦江县那幽远的小镇里口耳相传……这,就是名冠天下的“郑义门”。

深远的郑义门,以独特的家仪著称于世。

所谓“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因为礼仪,德义之花开始了愈加优雅淡定的绽放。

抚摸着那口悬挂在孝友堂左侧的大钟,耳边仿佛响起悠远而又熟悉的钟声。

那是当年郑义门每天都会响起的钟声。

透过这历史深处传来的钟声,郑氏家族几百年前生活的场景在眼前依稀清亮起来。

那是每逢初一、十五的早晨,天刚蒙蒙亮,郑家祠堂的大钟就会“当——当——当”地响了起来。

刹时,悠远的钟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二十四声之后,人们衣着停当。

钟声很快又是连续四下,于是各房之中便齐齐传出了汲水盥洗之声。

不多时,铜钟再次击起。

八响之后,千百人迎着钟声,按着长幼男女,排队进入了村子的最中心——宗祠。

宗祠的有序堂上,家长早已正襟危坐。

族人们男左女右,分别伫立堂下。

这时,座中站起一个十多岁的童子,出列来到堂上,朗声背诵族中世代相传的祖训:“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听、听、听,不要徇私情以妨害同居的大义,不要怠慢懒而荒废你的事情,不要放纵奢侈受到上天的惩罚,不要横生是非而扰乱家门的清静,不要沉溺酒色而乱了你的本性。

观《郑义门》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观《郑义门》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观《郑义门》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的作风建设更需要《郑义门》精神,作风是形象,作风是保障。

干部形象问题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其直接连着党风、政风和民风;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观《郑义门》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学习,欢迎阅读观《郑义门》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初看郑义门,为其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十五代不分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而震惊。

在婆媳同居而闹得鸡飞狗跳已不再是新闻的当下,几千人聚居如何有序、有治,且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秘诀应该就是他的家规DD《郑氏规范》。

《郑氏规范》,长达168条,治家、教子、修身、处事,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极具教化意义。

正是这种智慧,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郑义门》动画片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家法如山》、《俭以持家》、《致力为公》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教化为先”,小辈的郑桐因为外婆生病,没钱买药,偷了香炉、蜡烛台、戒尺等东西去卖,被家长们发现后,一向秉公执法的家长最后却选择了不惩戒和公开郑桐的行为,选择的是帮他一把,以教化代替惩戒。

确实,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真是说得人心服口服。

”教”为教育,”化”是感化,即善于通过教育来启迪人、感化人,但其手段的高明程度却远非教育可比,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净化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注重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明事达理,潜移默化,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

正如郑四叔所说,惩戒不是目的,只是教化的手段,如果有利于族人向善,虽万难而行之。

这也就是郑氏家族得以延绵不绝的原因之一吧,既遵守规范又善于教化,能达到促使族人向善的目的,正如郑桐最后留下的眼泪,他是打心眼里知道错了也再也不会误入这样的歧途。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1000字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1000字

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1000字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1000字郑义门动画片观后感1000字【1】《礼记·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教育体现了一个人的品格修养,个人的家教也决定了子孙后代的兴衰荣辱。

而“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事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有家规才有家教,有家教才有家族。

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钦赐“江南第一家”,十五世同居,在中国人文史上闻名900多年,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这在中国古代是无上的荣耀,多少文人墨客以能进史书为傲,但求“万世流芳”,不求“一朝富贵”。

而郑氏家族正是中国传统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促使其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就是它的家规《郑氏规范》。

郑义门离我们很近,但家规却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

当代中国社会,“我爸是李刚”、“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等雷语越来越多,“碰瓷”、“假食品”等假恶丑现象一再刷新人们心理承受底线,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法律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教育问题。

家规意味着底线与原则,而没有家规意识的人,所言所行也许并未违反法律,但一次次的冲击让我们不禁要拷问“道德底线还在吗”。

在中西部某些相对传统的少数民族村落,至今仍保留着类似“盗抢者不得入祖坟”的规矩,这就是家规的力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渐渐淡忘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优良传统,一味崇尚西方舶来文化,并依此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诚然,老祖宗留下的也有糟粕,但西学也并非全与中国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如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精神、骑士精神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与郑义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些都是良好家规、家教一代代传承的体现。

家风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更影响着党风、政风,及至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

相较于欧美社会,中国社会更注重家庭建设,“国”与“家”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小家,国是大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当从治家开始。

恢复传统文化教育,重拾家文化,“立家规,重家教,传家训,树家风”有其必要性,近些年兴起的国学热也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之一。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范文近时,动画作品《郑义门》于中央电视台播出,其内容引发了我深刻的反思。

在当今物质文化高度繁荣的环境下,家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日益显现,如儿童对礼仪的忽视、对规范的无知、对长辈的不敬;诚信的缺失、责任的逃避;节俭观念的淡薄、对劳动艰辛的无知等。

《郑义门》的故事情节既凸显了家风教育的深远影响,也提示我们,优良家风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源自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需要从琐事中洞察、以耐心引导、以身作则。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参与“成长日志日日清”的活动,每天追求“一小步”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积累将带来质的飞跃。

我一直坚信,对孩子的教育应尽早进行,不应延误。

孩子如同正在绽放的花朵,一旦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潜力可能就会消退,这将带来无法挽回的遗憾。

2024年《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范文(二)历史上,一个家族因其累世合居的典范被朝廷表彰,并被尊称为“义门”。

郑义门家族和睦共居的繁荣景象,历经十五世之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堪称罕见。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作为郑氏家族世代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其传世佳话在当地享有盛誉。

漫步于郑宅镇的古街古巷,与郑氏家族相关的生活点滴触手可及。

小镇上的每一副楹联、每一块碑文、每一座亭子,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痕迹。

郑氏宗祠门前两侧所刻的“耕”、“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大字,在儒家“孝义”理念的长期熏陶下,逐渐演化为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的《郑氏规范》,共计____条,形成了完整且相互关联的家族管理体系,成为郑氏家族历代传承的行事准则,使郑氏家族在处理社会关系时游刃有余。

由于家规的严格传承,郑氏家族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

郑氏族人自觉遵循家规,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共同缔造了家族的长期繁荣。

因此,《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并被载入《宋史》、《元史》和《明史》等史籍。

家族作为民族的基本组织单元,在儒家文化中崇尚“家国”理念的背景下,郑氏家规所承载的伦理文化和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和浓缩。

廉洁动画《郑义门》观后感5篇读友吧

廉洁动画《郑义门》观后感5篇读友吧

廉洁动画《郑义门》观后感5篇《郑义门》观后感1江南第一家族“郑义门”,二百多年为国家培养了173名清正廉洁的官员,其家风家教家规令人不得不折服,现在的国人几乎结婚生子以后都纷纷要独立,和父母分开住,希望父母不要太多干涉自由,其实这种自由固然很冠冕堂皇,但和明朝郑氏家族比起来,简直就是滑稽可笑。

因为这样的分散而居,不利于家规家风的建立和传承。

当然也不是非要住在一起,才能口授家规,但这种家风的建立,靠的更多是长辈们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风家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家风,能够培养子女更多正能量的风尚,像郑氏家族就是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尊老爱幼,不欺下瞒上,不贪腐不诡计多端,如果这是一个土豪家族,绝对是铺张浪费,穷奢极侈,攀比成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此风气是万万不能培养出清廉的高官。

以上就是大型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所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四川卫视能够花钱制作这样的节目,真是令人感触多多。

放眼现在的电视荧屏所播出的历史剧,几乎都是显摆皇宫的豪华和步步惊心的宫斗,这种负能量的节目播久了,对观众来说,一点教育意义都没有,反而让观众学到不少整人坑人的伎俩。

宫斗固然存在,但也不能太过大张旗鼓,无限放大它的影响力。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还是希望现在的影视作品,少点宫斗计,多点像韩国《大长今》那样的励志故事,培养观众优良的传统品质,而不是阴谋诡计横行。

节目一定是按照“郑义门”家规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一面制作而成,因为我们看到郑氏作为当地的粮户,在向老百姓收租上交国家的时候,并没有像一些影视作品所表现的那样,派出数百人家丁去抢粮而不是收租。

郑氏家族比较注意在群众中的影响,固定会邀请乡邻德高望重的人来家里做客,吃饭是其次,主要是进行沟通有无,营造和谐气氛。

郑氏家规还有一点就是非常契合现实,高官们都得进行私人财产公示,其实在明朝,郑氏家族就已经执行这种美德,每年都向朝廷公布家产,不能隐瞒不报,因为一旦不诚实的汇报,被朝廷官员下来核实,这显然就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关于《郑义门》观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关于《郑义门》观后感作文范文五篇

关于《郑义门》观后感作文范文五篇《郑义门》观后感作文范文一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在观看了《郑义门》系列廉政教育片后,我深有感触,大家风范的根源想必就是教养。

所谓“隆古之治在乡族,固过之本在巨室”,郑义门优良的家风,严密规范的治家制度世代相传,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

12集的动漫故事将郑家家训娓娓道来。

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治国从治家开始,从家庭角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就是《郑氏规范》的一大特色。

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

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

宋濂劝谏明太祖时有云:“河防有如治民,水急而堤高,江水性缓,河水性急,如江水这般,何需修堤筑坝”。

故事一开篇就充分阐明了全剧的主题思想,党纪党规固然重要,但为了全面实现净化党内氛围,荡涤党员灵魂的最终目标,“推行礼教、树立德行”才是长久之计。

党纪党规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起到警示恶性的震慑力,而家风家训犹如植入心田的种子,起得是正身励志的引导力。

《郑浩拒礼》讲述的担任知县的郑浩,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

《致力为公》讲述的是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廉洁自律是必备的政治品德,也是不可缺少的政治本色。

人民警察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人民公仆,就应当担负起这个光荣职业所赋予的责任。

一时的贪念,不仅会使自己失去自由,还会对家庭造成无尽的伤害。

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都应做到耐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

正如古人云:“为人正,为政勤,为官廉,为民实”,我们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警风,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图,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各项制度,有效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亲属和子女骄傲的人,做一个回顾一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

郑义门观后感心得5篇《郑义门》故事中,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清廉为官的故事,值得大家去观看。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郑义门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郑义门观后感1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

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

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共12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通过《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而《致力为公》篇,则讲述了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籍册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

《郑义门》通过动画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郑义门观后感2“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3月9日晚上,兴华社区党员聚集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同收看央视播出的廉洁动漫片《郑义门》。

《郑义门》廉洁主题动漫片共15集,每集时长10分钟,采用古装动漫形式,深入挖掘浙江浦江“郑义门”168条家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郑氏家规为纬,通过“江南第一家”《郑浩拒礼》《俭以持家》等15个生动故事来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引导当下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郑义门观后感作文(通用5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郑义门观后感作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

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

国和家紧密相连,过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

治国从治家开始。

家规是治家教子,修生处事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郑义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占地约500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

自北宋崇和元年主明天顺三年,郑氏家族在此合群同居历史340余年,以李益之家闻名于世。

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今天的郑义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一个江南雨后的下午,我们来到了矗立于浦江之畔的郑氏宗饲。

这是一座别有韵咏的古代建筑。

有记载说它"石柱林立,横梁盈抱",有亲历者赞其"庭院幽深,别有洞天"。

这些看来并非浮夸之词。

移步室内,看到的一幕幕是如此亲切!那个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为郑家家谱题写郑氏家国的故事。

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下似乎就发生在不久之前;那个大家并不陌生的明代"开国家第一文臣"宋濂——就是他写下了我们在初中就熟读的《送东阳马生序》,作为郑氏家族的朋友。

正是在他的参与和修订下促成了《郑氏规范》的最终成熟;那个我们敬佩不已的一代大儒方孝孺,作为郑氏私塾东明书院培育的英才,他为这个家族题写的楹联"史君不用春秋笔,天下亲书孝益家",就静静的悬挂在饲堂的旁柱·····漫步在郑氏宗饲,那一字一句镶刻着《郑氏规范》的大牌,依然还端端正正的摆放在饲堂中央。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

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五篇郑义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的“江南第一家”,至今已经整整闻名了900多年。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这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则大同神话。

15世同居,历经3个王朝,长达330多年,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

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其为“江南第一家”,宋、元、明正史为其列传,三朝传颂不息。

这个庞大的家族就是浦江“郑义门”,它不仅是一片绵延在白鳞溪畔的建筑群,更是中国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

就是这样一个家族,才让理想之中的“乌托邦”得以真实地展现人类发展的历史上。

一、严规这是一个有着严密规矩的家族。

南宋绍熙四年,也就是公元1193年,75岁的郑绮自感不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刺指出血,滴入酒杯,命大家共饮,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

这是郑老先生的“死命令”,也是郑氏家族最原始、最粗线条的硬规矩。

这些家规逐代严密规范,传至他的六世孙演变到58条,最终发展成168条《郑氏规范》,成为“郑义门”的治家宝典和支撑其家族的精神支柱。

今天走进“郑义门”,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这里的规矩森严。

大门入口处有一个玄关,木板上赫然刻着:“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怡荒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以横非而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厥性。

”穿过师俭堂,有一条并不敞亮的过厅,两侧立着十多块一人高的木牌,上面刻有168条完整的《郑氏规范》。

当身处于这些法令庄严的条规当中,就会憋着一股无法排遣的情绪,仿佛郑绮那双幽暗的眼光从廊柱、檐瓦处咄咄逼视过来,让人觉得异常压抑。

每当郑氏子孙经过此处,必须将内心的杂念一一卸下,让自己的身体和思想都接受家规的检验,然后才迈开方正的步子挺身而过。

这是一个坚守规矩的家族,一代代子孙始终恪守着家规祖训。

他们就像是一群高空穿越的行者,坚持以严密的家规为钢索,以忠孝仁义为平衡,以一种训练有素的姿态,严谨而又从容地穿越了330年的跨度。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

---------------------------------------------------------------范文最新推荐------------------------------------------------------《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一)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清正民风——《郑义门》观后感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的郑氏义门经历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50年,有家规《郑氏规范》168条。

鼎盛时期,郑家3300余人同食一锅饭,173人为官而无一贪腐。

在郑义门,家训传承绵延不绝,美德传家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家教家规已内化为家族成员的思想言行,熔铸于一代代人的血脉之中。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流传的处世之道,也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或成册,或言传,但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都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谆谆劝诫。

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子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子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子孙步入歧途。

一家之风,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

优良家风需要坚守,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件大事。

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

毛泽东同志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基层一线接受劳动锻炼。

刘少奇同志的长女在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1/ 14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多年的李先念同志不许孩子经商。

这些家风家规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

相反,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的甚至把家庭当成”权钱交易所”,既影响党的形象,又败坏社会风气。

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家庭结构从过去的”四世同堂”走向“小家庭时代”,而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传统家族日益消解,家风影响也逐渐弱化。

郑义门观后感1500字(优秀4篇)

郑义门观后感1500字(优秀4篇)

郑义门观后感1500字(优秀4篇)郑义门观后感篇一“重孝守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浙江浦江郑宅镇,被称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创造了十五代不分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的家族传奇。

“孝义”文化在郑氏后人中传承了900多年。

如今,“一大家子”已是祖辈、父辈人的记忆。

社会在发展,家庭规模变小,职业流动性加大,我们的“孝义”文化如何传承呢?郑氏先人制定的家规,如今都实实在在刻在“江南第一家”景区的石碑上。

时下最引人关注的是第88条:“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正是有家规中对“族人”的这些约束,郑氏子孙先后有一qi3人出仕为官,没有一个是“分子”。

郑氏家族与社会之间始终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他们不热衷与政治,小心翼翼地绕行于政治之外,他们并不缺乏政治智慧,而是担心卷入政治冲突导致庞大家族的解体。

任何执政者都不希望家族的力量过于强大,生怕他们尾大不掉而遗患无穷。

唐高宗强令张公艺兄弟十人分食十道,这个大家族被迫析居全国各地。

宋仁宗也曾下旨将义门陈分家,将三千九百余口族人分迁到七十二州郡。

这两大义门最终被皇权一手拆散。

因此,郑氏家族在处理与朝廷的关系中一直相当低调,他们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谨小慎微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朝廷需要他们的时候就挺身而出,不需要的时候就全身而退。

朱明王朝有感于“郑义门”的优良家风,给予了郑氏家族一项特殊的恩遇,那就是每年可派代表与孔孟后人同时入朝参拜,且品学兼优者可绕过科举直接入仕。

因此,郑氏子孙中做官的有很多。

翻开族谱可以看到,仅在明代以德行举荐入朝的郑氏官员多达47人。

同居壹五世期间,七品以上的官员多达一qi3人。

这些官员职位差距巨大,他们任职的地域跨度数千里之遥,这些官员的经历也相当驳杂,从七品到二品,从衮衮大员到闲职小吏,涉及到多个时代,却无一有贪渎记录。

明朝以来,“郑义门”的子弟在外做官只由家族俸养,不领取朝廷俸禄。

《郑氏规范》对从政族人勤勉廉洁作出了严格要求,86条规定: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颇资勉之。

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5篇

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5篇

郑义门观后心得总结5篇浙江广电集团通过审视一个家庭的发展历史,抢救出了郑氏家风的精华,以漫画《郑义门》的形式解构了郑氏家族的盛世代码,肯定了中国孝道和诚信文化的传承价值。

下面是一个小系列,和大家分享一下郑艺门的经历。

请参考。

郑义门观后心得1宋濂谏明太祖时有云:“江防如治民,水急堤高,河缓,河急。

如果河流是这样,为什么还要筑堤修坝?”。

反腐漫画《郑义门》的开播,充分说明了整部剧的主题,更充分说明了党中央、中央纪委今年大力推进党员干部家庭作风建设的良苦用心。

党纪国法固然重要,但为了充分实现净化党内风气、净化党员灵魂的终极目标,“扬德立德”才是长久之计。

党纪国法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起着警示恶行的威慑作用,家庭感情就像植入内心的种子,起着自我激励的导向力。

当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在这个重要时期,“德法并举,同步上课”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出发点。

传承古训,建立家风,让孝、勤、义、责等关键词像神经反射一样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待人接物的自然行为准则。

也许那一天,纪检工作会退出重要阶段,但这也是纪检工作最终得以实现的“理想国度”。

郑义门观后心得2一个健康发展的机体,必须有一个和谐的内部系统支撑,才能让整个身体一直活下去。

素有“江南第一”之称的郑氏家族,历经宋、元、明三代的沧桑变迁,名声流传至今已有9_多年。

它的家族精神包含着怎样的传世天性?郑崇尚“诚孝”的家风与当今社会文化有什么联系和关联?浙江广电集团通过审视一个家庭的发展历史,抢救出了郑氏家风的精华,以漫画《郑义门》的形式解构了郑氏家族的盛世代码,肯定了中国孝道和诚信文化的传承价值。

家庭和民族,不变的精神传承在历史上,有一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被朝廷称为“易门”。

郑伊门一生团结的热闹场面持续了十五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郑家世代繁衍的中心,郑的传世故事在当地广为人知。

走在郑宅镇古色古香的小街上,很容易触摸到与郑家有关的生活细节。

郑义门动漫观后感5篇_观后感_

郑义门动漫观后感5篇_观后感_

郑义门动漫观后感5篇《郑义门》以古装动漫的形式讲述了名冠天下的浙江浦江县郑氏家族的传奇历史,郑沂辞俸促廉、郑崇岳清退贿物、郑幹惩治贪官等小故事,真实还原了郑氏一族勤勉清廉的家风,也印证了郑氏家族传承了15代人出了173名清官,并且无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的廉政传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义门动漫,希望大家喜欢。

郑义门动漫观后感1《郑义门》通过动漫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的公仆本色。

《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

在新时期,更应该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一、营造诚信为本、崇廉鄙贪的清廉文化环境。

与腐败作斗争不能只靠风暴式打击让腐败分子受到指责惩罚,关键要形成清正廉明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崇廉鄙贪的浓厚文化氛围,使得贪污受贿行为如同偷盗抢劫一样,被视为卑鄙肮脏的不义之举。

二、恪守廉洁为政、清明自律的廉政规章制度。

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做为创新税收工作环境的保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狠抓落实贯彻好《廉政准则》,恪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自律标准。

郑义门动漫观后感2廉政动画片《郑义门》中的《教化为先》篇讲述了年幼的郑桐因家中困苦无钱给外婆治病,于是偷窃财物换取银子,此事被家族家长发现,经调查,家长们认为郑桐是因为尽孝才做出此举,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惩戒,而是在族人们面前承认自己力有不逮,挂一漏万,没有对家族族人困难尽到责任,希望族人责罚自己的错误。

郑氏家族的家长以身作则教化族人,得到族人的认同和支持,使得家族更加凝聚。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事必躬亲,虽不说话,但自己的行为本身已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和证明,所以能取得人们的信任。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一次战争中,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他亲自带领部队下山挑粮,战士们看到朱军在装满两个箩筐后,又加了两大袋上去,不由得感动和敬慕,也都干劲十足,军中势气倍增。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动画片《郑义门》观后感作文范文【1】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

900年历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

她的传奇故事在于:其一,这一家族十五代同居生活,300年不分家,鼎盛时期郑家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其二,郑义门173人为官,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却没有一人因贪墨而遭罢官。

郑氏先人已不在,然而留下的家风家训,却实实在在刻在石碑上,流淌在郑氏子孙的血液里。

是什么,使这户寻常人家有着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什么,让这个传统家族延续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修身齐家家风传承“江南第一家”古宅,其实是浦江郑氏的祠堂,是一座五进九间的四合院,古朴、宁静。

与其他宗祠最大的不同是,院内有着密密麻麻的各式牌匾。

最出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孝义家”。

郑定汉,郑义门第27代孙,虽然已经71岁,但身板硬朗、声如洪钟。

几乎每天,他都在这里给来往客人讲述郑义门的故事,今天也不例外。

传奇的家族,总是有着惊心动魄的历史。

老郑儿时印象最深刻、也是他最爱讲的,是一个“兄弟争死”的故事。

宋末元初时期,郑氏有兄弟俩,郑德珪的弟弟郑德璋颇有才能,但因为有些脾气而得罪了权贵,被诬陷判了死刑。

郑德珪拼了自己一死,保全了弟弟的性命。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祖先的故事是如此,老郑过的日子也是如此。

老郑的两个儿子都40多岁,都做生意,一个做拉丝,一个做挂锁。

有了钱,两个儿子也没造新房,也没搬到城里去住。

大儿子郑可教说,离父母近,能照顾,有房子住就行。

吃饭也在一起,老郑的老伴掌勺,两儿媳妇就打下手。

不管哪个兄弟的客人来了,到了老郑家,就是大家的客人,谁在家谁接待,都一样。

4个孙子但凡回家,都要帮着给家里干活、做家务,伺候太奶奶。

“勤勤恳恳是做人的本分!”这是老郑的口头禅,也是这一家三代不成文的家训。

数百年的同居,浦江郑氏靠168条《郑氏规范》管理着数百人的大家庭。

如今,郑氏子孙各家各户也都有各自的家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一)
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清正民风
——《郑义门》观后感
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的郑氏义门记忆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50年,有家规《郑氏规范》168条。

鼎盛阶段,郑家3300余人同食一锅饭,173人为官而无一贪腐。

在郑义门,家训传承绵延别绝,美德传家历久弥新,关键在于家教家规已内化为家族成员的思想言行,熔铸于一代代人的血脉之中。

家风是一具家族世代流传的处世之道,也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或成册,或言传,但不管是采纳何种形式,基本上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谆谆劝诫。

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子孙成人成材的别二法门,也是约束子孙行为规范的心里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子孙步入歧途。

一家之风,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

优良家风需要坚守,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别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妨碍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件大事。

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

毛泽东同志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基层一线同意劳动锻炼。

刘少奇同志的长女在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判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别一样吗?"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多年的李先念同志别许孩子经商。

这些家风家规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

相反,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看,出咨询题的干部普遍家风别正、家教别严,有的甚至把家庭当成"权钞票交易所",既妨碍党的形象,又败坏社会风气。

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家庭结构从过去的"四世同堂"走向"小家庭时代",而随着城镇化别断推进,传统家族日益消解,家风妨碍也逐渐弱化。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中总有属于以后的东西。

我们怎么挖掘传统家风中核心价值,并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与丰富,构建起那个时代的清正民风呢?
以德立家风,构建起弘扬美德的民风。

中国历来重视"以德业遗子孙".这种德既包括个运气德也包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律己要"勤",事父母要"孝",待他人要"恕"."一粥一饭当思来之别易"与节省型社会同频,"执法如山,守身如玉,视民如子"与清正廉洁共振,"苟利国家生死以"则还是跳动着深深爱国情怀的时代旋律。

以学立家风,构建起重视学习的民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学习是我党永葆活力的隐秘。

在学习力算是竞争力、进展力的当下,重学习、能学习、会学习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读书成才,文化兴家,知识治愚,我们假如能继承"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必将有助于形成勤学习、重知识的民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以规立家风,构建起遵纪守法的民风。

依法治国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大要素,算是要让法治成为全民的真诚信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想咨询题、寻办法的重要手段。

我国历来重视家规、家训,它是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是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行为标准。

有了家风的基础就有了民风建设的深厚土壤。

假如说民风是一座大厦,那么家风算是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瓦;假如说民风是一片森林,那么家风算是这片森林的一枝一叶。

假如说民风是一条大河,那么家风算是这条大河的泉眼涓滴。

优良家风需传承,清正民风需弘扬,这别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风建设,别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

固然,家风建设别是轻而易举的,也别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模范力量,需要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金华市公安局警支队党支部
《郑义门》观后感1000字(二)
无规矩,别成方圆
文/周小军
浦江"郑义门", 15世同居,历经3个王朝,长达330多年,最盛时3000多人同锅吃饭,这是中国家族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也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则大同神话。

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宋、元、明正史为其列传,三朝传颂别息,别禁让人喟叹别已。

细想之下,确有不少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南宋绍熙四年,也算是公元1193年,75岁的郑绮自感别久于人世,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刺指出血,滴入酒杯,命大伙儿共饮,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别孝、别悌、别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这是郑老先生的"死命令",也是郑氏家族最原始、最粗线条的硬规矩。

这些家规逐代严密规范,传至他的六世孙演变到58条,最终进展成168条《郑氏规范》,成为"郑义门"的治家宝典和支撑其家族的精神支柱。

这是一具坚守规矩的家族,一代代子孙始终恪守着家规祖训。

他们就像是一群高空穿越的行者,坚持以严密的家规为钢索,以忠孝仁义为平衡,以一种训练有素的姿态,严谨而又从容地穿越了330年的跨度。

尽管这三百余年间,有硝烟与战火,也有灾害与浩劫,"郑义门"都得以安稳度过。

所以,《郑氏规范》关于那个庞大的家族来说,算是一种长效的黏合剂,有股奥秘而又无比强大的力量,将一代又一代的郑氏族人严丝合缝地组建在一起。

"规矩者,方圆之器也,矩以制方,规以制圆,依规矩而方圆乃成。

譬犹巧锤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就象巧锤自己制作画圆和方形的工具留给后人才使后来的工匠们知道圆应该如何画,方形该如何做。

古人也把它叫做规矩绳墨,家别可一日无规,单位别可一日无纪,国别可一日无法。

以往的家族规矩与当时的国家法律在不少方面是一致的,不少家族法得到国家确信。

当代,传统的家族和大伙儿庭的家族法管理模式被完全否定。

新型的家法应该包括如下方面:1、家庭民主,强调家庭成员地位平等,共同参与家庭事务决策;2、赡养老人,孝敬父母,抚育子女;3、别得违反国家法规,别得伤害公序良俗等等。

没有良好的社会风尚,没有正确的家法理念,没有普遍的道德规范,家庭关系就会紧张,社会关系就别能和谐,必定妨碍经济进展。

少年阶段,大伙儿都追求个性的进展,追求自由,不少年轻人认为,多了约束便没了个性,一味地遵规守纪,会妨碍科研灵魂的自由。

事实上,我们要学会创新,从别同的角度考虑咨询题,当然很重要,但从社会和单位角度来说,规矩和纪律是为了维护整个社会利益并保证国家有序运行、乃至单位科研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纪律可以制造集体的美。

"惟独按照规矩来做,才拥有和谐的集体。

追求学术自由别能等同于别说规矩和别遵守规章制度。

自由与规矩,宛如行车与交规,两者互为倚重,并别矛盾和冲突。

铸器,有材而无模,亦难成其器。

材是勤奋,是汗水;模是规律,是导向成功的向标,没有好的模将难成大器,日子大部分的时候算是如此子的。

人有适应,日子有规律,社会有法则……正是这些条条框框框扶着我们驶向了成功的大道。

规矩,承人一辈子成败、兴衰之重,岂可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