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测试题 (附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房屋B. 云层C. 停在路边的汽车D. 远处的高山【答案】 B【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 不符合题意;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2:1,通过路程之比为3:4,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A.3:2B.2:3C.8:3D.3:8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3.2021年7月东京奥运会,苏炳添被称为“亚洲第一飞人”。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到苏炳添跑得飞快,但实际上他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感觉到他跑得飞快,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苏炳添自己B.跑道C.电视机屏幕D.电视机旁的我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B.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约10s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5.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词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0~20s,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B.乙做加速直线运动C.第 20s 末,甲、乙速度相同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7.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煮粽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的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粽子互相之间没有粘到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C.锅盖被水蒸气顶起的过程与汽油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情况相同D.捞起粽子时,锅相对于粽子是静止的8.2021年5月31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太空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在太空探索的空间站有了物质保障,我国对太空探索又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进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B.利用火箭把“天舟二号”运送到太空的过程中,火箭对“天舟二号”做了功C.“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对接后,“天舟二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9.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蜡烛燃烧B.电梯上升C.汽车行驶D.运动员跑步10.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11.如图甲所示,货物A在吊车钢索的拉力F1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货物B在吊车钢索的拉力F2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2.四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有一个测量数据是错误的,这个数据是()A. 260mmB. 26cmC. 2. 6dmD. 0.26m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的起优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河岸D.房屋4.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C. 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8cmD.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列s-t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6.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亡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的大小不变,与s、1的大小无关7.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 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0. 2hB. 0. 7hC. lhD. 1. 5 h 8.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 10.8km/h、v/. = 0. 2km/min、v丙=2. 8m/s,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B. v 乙>丫甲>丫丙C. v 丙>丫甲>丫乙D. 丫甲>丫内>丫乙9 .短跑运动员的跑步速度为600m/m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10 .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 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 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 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11 .如图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v 甲>丫乙>丫内 C.逐渐减小D.先减小再增大A.发射前,火箭静止在发射塔上,受平衡力,发射升空时,火箭受非平衡力B.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白气团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发射时,火箭喷出的燃气对空气施加的力的大小等于空气对火箭施加的力D.发射时,“天舟一号”飞船相对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静止的12.下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07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1025kmB.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为4. 10hC.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240km/h,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13:30D.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平均速度是243kia/h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3.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下列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必向西行驶B.乙可能向东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14.如下图所示,A、B两名同学在操场上同地同方向沿直线进行散步。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机械运动?A. 物体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B. 物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C.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D. 物体绕自身轴心旋转答案:C2) 下面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匀速直线运动?A. 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B.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C. 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D.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加速度?A. 速度的变化率B. 速度的方向C. 速度的大小D. 速度的单位答案:A2. 填空题1) 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

答案:m/s²2) 一个物体每秒钟移动2m的距离,它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答案:2 m/s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²,它在2秒后的速度是________。

答案:6 m/s4) 物体的运动状态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决定。

答案:速度、加速度3. 计算题1) 一个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²,求车在4秒时的位移。

答案:16 m解析:首先,根据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₀t + (1/2)at²其中,v₀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s是位移。

由题可知初速度为0 m/s,加速度为2 m/s²,时间为4秒。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s = 0 * 4 + (1/2) * 2 * (4²)s = 0 + 4 * 2 * 4s = 0 + 8 * 4s = 0 + 32s = 32 m所以,车在4秒时的位移为32米。

2)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0 m/s,经过10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案:200 m解析: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保持不变。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t其中,v是速度,t是时间,s是位移。

机械运动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运动基础练习题(含答案)机械运动练题运动的描述:动与静:一、填空题: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

2.“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作为参照物,卫星是,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

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作为参照物。

3.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为参照物。

4.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5.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且风活动得比火车(填“快”或“慢”)。

6.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翔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需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

7.“五一"节时代,XXX随父母搭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

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XXX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XXX,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法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可不大一会,XXX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

(1)XXX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____ ______为参照物;(2)XXX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清楚明了。

二、选择题:1.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A.以空中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2.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机械运动的是()A.汽车过后,尘土飞扬B.煮饭时米粒上下翻滚C.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会全变红了D.苹果从树上落下3.站台前停着甲、乙两列火车。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以下哪项不是机械运动?A. 地球自转B. 植物生长C. 汽车行驶D. 学生跑步答案:B2. 以下关于参照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 参照物是任意选择的物体C. 参照物必须是运动的物体D. 参照物必须是被研究的物体答案:B3.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描述,速度的单位是:A. 米每秒(m/s)B. 千米每小时(km/h)C. 米每分钟(m/min)D. 千米每分钟(km/min)答案:A4.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以下哪项描述正确?A. 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B. 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C. 物体的路径是曲线D. 物体的速度和路径都不断变化答案:B二、填空题5.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通常选取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_,以便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参照物6.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

答案:米每秒7.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其速度保持不变,则该运动称为________。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三、简答题8. 请简述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答案:测量物体的速度需要知道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然后用该距离除以时间来计算速度。

9. 参照物的选择对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答案:参照物的选择会影响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导致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时,行驶中的汽车是运动的;而以汽车为参照物时,地面则是运动的。

四、计算题10. 一辆汽车以6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求它在10分钟内行驶的距离。

答案:首先将速度换算成米每秒,即60千米/小时 = 60 * 1000米 / 3600秒 = 16.67米/秒。

然后计算10分钟内行驶的距离:16.67米/秒* 600秒 = 10000米。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多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身高在( )A .1.5m ~1.7m 之间B .15cm ~17cm 之间C .15mm ~17mm 之间D .150dm ~170dm 之间3.小明同学坐在公园的过山车上,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人B.建筑物C.过山车轨道D.过山车 4. 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5.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 ) A. V 甲 >V 乙 > V 丙 B. V 丙> V 乙> V 甲 C. V 乙> V 丙> V 甲 D. V 乙> V 甲> V 丙6. 某火车站并列停靠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列车向东运动了,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是(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 B.甲车不动,乙车向西 C.甲车向西,乙车不动 D.甲车向西,乙车向东7.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

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8.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5cm,则宽度应记录为( )A.12.38cm B.12.3675cm C.12.36cm D.12.37cm9.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v与s成正比B.v与s成反比C.s与t成正比D.以上说法均不对10.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 m/s C.2 m/s D.1.5 m/s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1.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位置的改变被称为:A. 运动B. 静止C. 位移D. 速度2.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运动的特点?A. 有方向B. 有大小C. 有规律D. 有速度3. 一个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以恒定加速度加速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A. 正比B. 反比C. 线性关系D. 非线性关系4. 以下哪个单位不是速度的单位?A. 米/秒B. 千米/小时C. 米/小时D. 千米/秒5.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是:A. 变化的B. 不变的C. 有时变有时不变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________。

7.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

8.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________。

9. 一个物体从10米高处自由落下,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10. 位移是指从物体运动的起点到终点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其特点。

12. 请解释什么是加速度,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米/秒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和第4秒内的位移。

14. 假设一个物体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位移。

五、实验题(共30分)15.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时的加速度,并说明实验步骤、所需器材以及如何记录数据。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C5. B二、填空题6. 变化7. 米/秒(m/s)8. 不变9. 9.8米/秒²(m/s²)10. 有向线段长度三、简答题1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其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12.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单位是米/秒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
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
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3.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
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
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
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
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
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
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s
7.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
在中途睡起了大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比乌龟运动的路程长
B.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
D.乌龟比兔子运动的路程长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
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9.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
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
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9,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3:9:3: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1.如图用两把刻度尺A和B侧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分度值是
______ ,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用B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用______ (选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12.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70 ______ .
1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 s.
14.观察如图的停表(秒表),分度值是______ 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 s.
15.阳湖中学龙舟队参加市300m龙舟赛,前150m的平均速度为3m/s,后150m的平均速度为5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赛道终点前方留有一段长长的水道,这是因为______ .
16.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______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______ 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分)
17.表为福州到福鼎站和谐号D6336次列车时刻表,
车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路程
1福州始发站06:200km
2霞浦07:2307:24155km
3太姥山07:3907:40189km
4福鼎07:50终点站208km
(1)请根据时刻表的内容计算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长为200米,那它以到福鼎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长为的隧道需要花多长时间(10分)
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
处时电子表的显示.(8分)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
较______ .(填“大”或“小”)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 .(填“大”或“小”)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 ,理由是:______ .
19.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则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多少(6分)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A
12.μm

;龙舟具有惯性
16.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17.解:(1)由表可知,列车从福州开往福鼎的运行时间:
t=7:50-6:20=1h30min=,
列车行驶的路程s=208km,
列车的平均速度:
v==≈h≈s;
(2)列车过隧道的路程s′=3800m+200m=4000m,
∵v=,
∴列车过隧道的时间
t′==≈104s.
答:(1)列车的平均速度是h.
(2)列车过隧道的时间是104s.
18.小;大;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19.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
∵v=
∴光在内传播的距离:s=vt=3×108m/s×=×108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s′=××108m=×108m.
答: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10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