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化建筑电气接地方式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接地系统
切 除故 障 。在 T — N C系 统 中 , 应 有 一 部 分 是 保 护 接 零 , 一 部 不 另
分 是 保 护 接 地 。 这 样做 , 当接 地 的 设 备 发 生碰 壳 时 , 中性 线 电位
升 高 , 使 接 零 的设 备 外 壳 带上 危 险的 电压 , 图 2所 示 。 会 如
处 理和 ~ 些 精 密 电子 设 备用 电不 宜 用 T — N C系 统 。图 1中 I、 Ⅱ
() 相 不 平 衡 电流 。 是 单 相 负 荷 的供 电系 统 中 必然 发 生 3三 这 的 现 象 。而 且 这 种 不 平 衡 随 着 时 间变 化 ,情 况 也 变 得 更 复 杂 。 T — 统 供 电 也就 是针 对 三 相 不 平 衡用 电负 荷 制 订 的 。 述 三 N S系 上
短 路 事 故 时 , 出现 高 的对 地 电 压 。 同一 台变 压 器 供 电 范 围 内 将 在
() 相 工 作 电流 。 N线 上 的 电 流 与 相 线 上 的 电 流 大 小 一 2单
的 P N线 是 连 通 的 , 障 电 压可 沿 P N线 窜 至其 他 建 筑 物 内 的 E 故 E
Ll L 2 1 . 3
法 , 正 式统 - ̄ 分 为 T 、T、r 种 接 地 系 统 , 且 根 据 不 同 才 J r N1 r三 f 而
的 做 法 , T 系 统 中 又 有 T … N C、N C S三 种 型 式 。 在 N N ST T — — T表 示 电源 直接 接 地 :表 示 对 地 隔 离 ( 缘 ) 经 阻 抗 接 地 : I 绝 或 N表 示 中
P N E
性 线在 电源 处 接 地 ; 示 中性 线 和 保 护 线 合 用 一 根: 示 中 性 C表 s表 线 和 保护 分 开各 用 ~ 根 。 本 文将 对 低压 配 电 系 统接 地 形 式 的特
浅析智能建筑的电气接地和保护
统 正常运 行时 , 始终 不会带 电 。 因此 T —S N 接地 系统 明显 提高 了人及 物的 安全性 。 同时 只 要我们 采取 接地 引线 ,各 自都从接 地体 一 点 引出 ,选择正 确的 接地 电阻值 使 电子设备 共 同获得 一个 等 电位 基准 点等措 施 , 么T 那 N C— 系统 可以作 为智能 型建筑物 的一种接 s 地 系统 。
T —s是一个 三相 四线加 P N E线 的接地 系统 。通常 建筑物 内设 有独立 变 配电所时 进 线 采 用该 系统 。 N —S T 系统 的特点 是 , 中性 线 N与保护 接地 线P 除在 变压器 中性点共 同 E 接 地外 , 不再 有任 何的 电气连 接 。 两线 中性线 N是 带 电的 , P 而 E线不带 电 。 该接 地 系统完 全 具备 安全 和可靠 的 基准 电位 。 只要按T — N C—s 地 系统 ,采取 同样 的技 弋 接 措施 , N T s 系统可 以用作 智能 建筑物 的接地 系统 。 如 果 计算 机等 电子设 备没 有特殊 的要 求时 ,一 般 都采用这种 接地 系统 。
摘 要 :在建 筑物 供配 电设 计 中 ,接 地 系统 设 计 占有 重要 的地 位 ,因 为它关 系到 供 电系统 的可 靠性 ,安 全性 。我们 分析 一 下几种 接地 系统 中常 用的 接地 方 式 ,看 看哪 一 种更 能适 合 智能 建筑 。
关键 字 :智能建筑 接地 系统 供配 电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 5 TU8 文献标识 码 : A
1 引言 .
在 建筑物 供配 电设计 中 ,接地 系统设 计 占有重 要的地 位 ,因为 它关 系到供 电系统 的 可 靠性 , 全性 。 管哪 类建筑 物 , 安 不 在供 电设 计中总 包含 有接地 系统 设计 。 而且 , 建筑 随着 物 的要 求不 同 , 类设备 的功 能不 同 , 各 接地 系 统 也相 应不 同 。尤 其是大 量的 智能 建筑的 出 现 对接 地 系统 设计 提 出了许 多新 的要求 。在 常 用的 几种接 地方 式 中 ,哪一 种更能 适合 智 能 建筑 , 首先 , 我们 分析 一下 几种 接 地系统 。
浅谈智能化楼宇电气接地
壳带 电( 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 坏而漏 电) , 故障保 护 时 接地
的动作特性应符合 ( ) : 2式
R ・ 0 I≤5 V ( Q) () 2
《 民用建筑 电气 设计 规 范》 G/ 1 J JT 6—9 《 压 配 电设计 规 2、 低 范》 B 0 5 9 G 50 4— 5以及 IC T 6 E / C 4标准 中 , 接地制式将 低压 按
p p rp e e ts v r l o otg o e it b t n g o n i g p t r sw ih a es i b efri tl cu l e u l ig, d a l u r a d a e r s n e ea w v l e p w rd s i u i r u dn at n h c r u t l o ne l t ai d b i n a so p t o w r l a r o e a e z d n f s me me s r so tl cu l e u l ig e rh s se t ru h t e a a y i a d c mp r o . o a u e fi el tai d b i n  ̄ a t y tm h o g h n ss n o a i n n e z d l s
Ke r s:L w v l g o e it b t n d sg I y tm ; T y tm ; N s s m ; r tci e e rh; r c —c re te r T e b n i g y wo d o ot e p w rd s u i e in;T s se 1r s s a i r o e T y t e P oe t a t Di t u r n a t h o dn v e h;
论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统常用 于建筑物供 电来 自公共 电网的地方 。T T 系统的特点是 中性线 N与保护接地线 P E无一 点 电气 连接 , 眭| 即中. 接地与 P E线接地是分开 的。 系统 在正常运行时 , 管三相负荷平衡不 该 不 平衡 , 在中性线 N带电情况下 ,E线不会带电 。 P 只有单 相接地故障时 , 由于保护接地灵 敏度低 , 故 障不能及时切断 , 设备外 壳才可能带 电。 正常 运行 时的 T T系统类似 于 T - 系统 , 能获得 NS 也 人 与物 的安 全性和取 得合格的基 准接 地 电位 。 随着大容量的漏电保护器的出现 , 系统 也会 该 越来越作 为智 能型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但从 实 际情 况来看 , 由于公共 电网的电源质量 不高 , 难 以满足智能化没备的要求 , 以 r 所 r 系统很 少被 智能化大楼采用 。 l 5I T系统 I T系统是三相三线 式接地 系统 , 该系统 变 压器 中性点不 接地或经阻抗接地 , 中性线 N 无 , 只有线 电压(8v , 电压(2V , 3o ) 无相 20 ) 保护接地 线P 各自 E 独立接地。 该系统的优点是 当一相 接 地时, 不会使外壳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 系统可 以照常运行。 缺点是不能配出中性线 N 因此它 。 是 不适用 于拥 有大量 单相 设备 的智 能化 大楼
关键 词 : 平衡 ; 负荷 电位基 准点 ;N S 单点接 地 ; T —; 防静 电接地 ; 一接地体 统
l 接地系统分析 在建筑物供配 电设 计中,接地系统设计 占 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关 系到供 电系统 的可靠 性, 安全性。不管哪类建筑物 , 在供 电设计 中总 包含有接地 系统设计 。 而且, 随着建筑物的要求 不同 , 设备 的功能不 同, 各类 接地系统也相应 不 同 。尤其进入 2 世纪 , 的智能化楼宇 的出 1 大量 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 多新 的要求 。在常 用的几种接地方式中 , 哪一种能够适合智 能建 筑呢?下面分析 几种接地 系统 。 1 N C .T - 系统 1 T- N 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 四线 系统 , 系统 该 中性线 N与保护接地 P E合二为一 , 通称 P N E 线。 这种接地 系统虽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 , 线路
智能化建筑电气接地方式论文
浅谈智能化建筑电气接地方式(清远市凯誉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清远,511500)【摘要】电气接地是电气安全技术工作之一。
接地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身的安全。
因此,正确地选择接地方式及安装方法,也是电气工作的任务。
本论文概括介绍智能化接地系统的方式,并对电气设备接地保护类型进行介绍,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电气接地;电力系统;智能化接地;保护类型1 电气接地的基本概念接地是最古老的电气安全措施。
所谓接地,就是把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到目前为止,接地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
不论是强电设备还是弱电设备,不论是高压设备还是低压设备,不论是固定式设备还是移动式设备,不论是生产用设备还是生活用设备,也不论是发电厂还是用户,都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用途的接地措施。
接地装置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土壤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体或金属体组,称为接地体或接地极。
连接于接地体与电气设备之间的金属导线,称为接地线。
接地线和接地体合称为接地装置。
接地和接零电气设备按其不同的作用,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接零。
1.1 工作接地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可靠运行而必须在电力系统中某一点进行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这种接地可直接接地或经特殊装置接地。
1.2 保护接地为防止因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将与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构架同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1.3 重复接地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地再次作金属的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1.4 接零将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的零线相连接,称为接零。
2 在智能化建筑楼宇中,常见的电气接地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2.1 tn-c系统tn-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pe合二为一,通称pen线。
这种接地系统虽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线路经济简单,但它只适合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智能建筑电气保护接地有效方法
试论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的有效方法摘要:在建筑项目中,电气工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在建筑内部用户起着非凡的作用。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改革在新的形式下的演变,增加了电气保护施工的规定,并且大幅度的转变了接地系统的布置。
基于此,本文对智能建筑电气保证与接地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有效方法给用户以及建筑本身提供安全保障,并确保设施的持续运行,是接地的基本功能。
在供电设计中,会对所有形式的建筑物针对其不同型号规格而配备相应的接地系统设计。
然而,建筑设备的功能选型由于不同的建筑内部所用于的不同的自身需求,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对施工单位而言,务必要安排好全面施工方案。
根据实践经验,笔者具体阐述了现代智能化建筑选择的接地系统、电气保护方式等。
1 智能建筑电气接地防护1.1 tn-c系统三相四线系统也就是tn-c系统,此系统保护接地pe与中性线n 之间相互融合,又叫做pen线。
在此类接地系统中,由于其具有简单的线路连接的特点,三相负荷较平衡等方面有着广发的运用。
在智能化大楼内需要消耗的符合比例达,无法保持正常的三相负荷平衡,pen线的不平衡电流加上线路的荧光灯、晶闸管等会导致高次谐波电流。
在不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将会使中性线n上叠加,中性线n电压波动,造成电流变化过程中电流的不稳定性,最终无法完成中性点接地电位的稳定。
由于这些现象而导致的危害有很多:引起设备外壳带电,危害人身安全,对于确切的电位基准点的确定有一定困难,妨碍了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操作。
由此得出,tn-c 接地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是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见图1)。
1.2 tn-s系统tn-s接地系统属于三相四线加pe线系统,对应的配电设备都会设置在建筑内部。
这类系统的特点在于,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只会在变压器内部实现接地,而对于其它位置则不会出现电气连接。
中性线n属于带电体,而pe线则不会带有电荷。
该接地系统自身则带有了相应的电位基础,能够保持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
论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论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黎耀新(广东奥新电梯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3)应用科技【I裔要]本文通过对_I乙种供电接地系统的概括介绍,筛选出适合作为智能楼宇的供电接地系统,并对其所应采取的各粪接地措施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与分析,对智能楼宇应采驭的电气保扩与接地方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D∈钼阑】负荷平衡;电位基堆点;TN-S;单点接地;防静电接地;绞.磁地体’,,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不管哪类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总包含有接地系统设计。
而且,随着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各类设备的功能不同,接地系统也相应不同。
尤其进入90年代后,大量的智能化楼宇的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
在常用的几种接地方式中,哪一种能够适合智能化楼宇呢?我们不妨分析—下下面几种接地系统。
1T N-O系统TN—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PE合二为一,通称P EN线。
这种接地系统虽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线路经济简单,但它只适合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智能化大楼内,单相负荷所占比重较大,难以实现三相负荷平衡,PE N线的不平衡电流加上线路中存在着的由于荧光灯、晶闸管(可控硅)等设备引起的高次谐波电流,在非故障情况下,会在中性线N上叠加,使中性线N电压波动,且电流时大时小极不稳定,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定漂移。
不但会使设备外壳(与P EN线连接)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也无法取到一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运行。
因此T N—C接地系统不能作为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
2T¨C专系统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 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 N—C 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 N—S系统。
浅析智能化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以 防 止 雷 害 为 目的 的 接 地 叫 作 防 雷 接 地 , 要 主 作 用 是 把 雷 电流 迅 速 导 入 大 地 。 中 铁 四 局 集 团 施 工 的 广 州 大 学 城 华 师 大 二 期 机
两 点 , 防 止 侧 向雷 击 。 从 第 二 层 起 , 两 层 利 用 结 以 每 构 圈梁 水平 钢 筋与 引下 线焊 成 均压 环 , 有 引 下线 , 所 建 筑 物 内 的 金 属 结 构 和 金 属 体 等 与 均 压 环 连 接 。柱 头 钢 筋 与 接 地 体 连 接 , 成 具 有 多 层 屏 蔽 的 笼 形 防 组
供 配 电 系 统 的 接 地 方 式 可 分 为 TN — C 、 TN —
等 级 低 , 干 扰 要 求 高 , 受 雷 击 的 部 分 。 不 管 是 直 防 怕 击 , 击 , 击 都 会 使 电 子 设 备 受 到 不 同 程 度 严 重 干 串 反 扰 或 损坏 。 此 该 教学 楼采 取 了严 密 、 靠 的 防雷接 因 可
—
C— S 接 地 系 统 适 合 三 相 负 载 不 平 衡 的 场 合 , 以 可
保 障人 身及 设 备 的 安全 , 使 电子 设 备 共 同 获得 一 能
个 稳 定 的等 电位基 准 点 , 保设 备 的正 常运 行 , 合 确 符 智 能 楼 宇 的供 电特性 , 以 用 作智 能 建 筑 物 的接 地 可
地 。其 他 的 功 能 接 地 , 是 以 防 雷 接 地 系 统 为 基 础 , 又
建 立 了 严 密 , 整 的 防雷 结 构 。 完
s、 TN—c— s、 TT、 T 系 统 等 几 种 。第 一 个 大 写 字 I 母 T 表 示 电源变 压 器 中性 点直 接 接 地 ; I表 示 电 源
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
12 1r . _ 系统
图 1 T — 系 统 NC
图 4 1r系统 _
T T系统是 中性点 直 接 接地 , 电气 装 置 的外 露 可接 近 112 T .. N—S系统。T N—S是整 个 系统 的 中性 线 与保 导 体 通过 保 护 接地 线 接 至 与 电力 系统 接地 点无 关 的接 地 护 线 分开 的 T N系统 。其 专 用 P E线在 正常 工作 时 没有 电 流 通过 , 有 当设备绝 缘 损坏 时 , 只 才有故 障 电流 通 过。正常 极 的低 压 配 电系统 。在 采 用 此系统 保 护 时 , 当一个 设备 发 情 况 下 的既使 有 三相 不平 衡 电流 叠加 , E线 也 不会 产 生 生漏 电故 障 , 备金 属 外 壳所 带 的故 障 电压 较 大 , 电流 P 设 而 对地 电压 ; 外 因为 N 线 与 P 另 E线 是 分开 的 , 使 N 线 断 较 小 , 即 不利 于 保护开 关 的动作 , 对人 和 设备有 危 害。由 此可
1低 压 配 电系统 的分 类 在 我 国 的《 民用 电气 设计 规 范 》 J J T1 — 2) 将 ( G / 6 9 中
图 2 T — 系统 N S
高阻抗 接地 )而 电气 设备 外 壳没有 专用 保护 接地 线( E) 保 护接地 线 P , P 。 E不会 出现 带 电的影 Ⅱ 。 当整个 接地 系 统在 向 对 常用 的这 几种 接 地 方式 ,哪 一种 能够 适 合 智 能化 楼 宇 正常 运行 过 程 中 , 通 常会 出现 各种 结 构 变 化 , 系 统 内 其 但
智能建筑 电气保护与接地
朱春梅 ( 苏 环 建 有 公司) 江 金 球 设 限
摘 要 : 文 通 过 对 几种 常 用接 地 系统 进 行 分 析 , 选 出哪 些 接 地 了, 本 筛 电气 设备 的金属 外 壳对地 也不 会产 生 电压 。
建筑楼宇智能化安装与接地要求分析
建筑楼宇智能化安装与接地要求分析摘要:智能建筑系统主要包含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网络系统、智能通讯系统、智能数字系统等等,覆盖了建筑安全、数据传输、生活娱乐等等方面,实现其复杂功能的基础是一台台先进的电子设备,这些精密的电子设备对使用环境要求都十分严格。
如何保证这些高度精密的电子设备高效运营,需要我们建筑智能设备施工人员不断进行探索,全面了解各个设备的使用要求与安装要求,从安装阶段就要对设备的安全保护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为以后建筑智能设备的良性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子设备保护接地技术研究随着现在建筑高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使用大量的强弱电设备与传输介质,这些个电子设备普遍存在高科技、精密化、使用环境要求苛刻这些个特点,如何保证建筑智能化设备的运营安全,保证建筑智能化功能的长久使用,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这个问题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所属功能的发挥以及使用者的使用安全,如何对建筑智能化设备进行安全保护,本文主要对建筑智能化电子设备的特点以及接地技术、安全传输技术进行阐述分析。
1建筑智能化设备接地相关概念为了确保建筑智能化设备和人身安全,利用接地扁钢、接地扁铜、接地铜线等将电气设备可能带电的外壳部分与土壤进行完善的电气连接,就称为接地(earthing),其中与土壤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体就称为接地体(earthing body)或接地极(earthing poie);而专门为建筑电气系统接地而设置的接地体则称为人工接地体(manual earthing body);建筑物中兼作接地用且与大地直接接触的各种建铳金属构件、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结构内部的钢筋等,称为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body)。
当设备处于正常运行工况时,接地线是不载流的,而当设备存在漏电等危害时,就会通过接地线和接地体将漏电电流宣泄到大地中,进而确保建筑智能化设备和人身安全。
2智能楼宇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1) tt接地系统。
浅谈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
[二]
二二]
维普资讯
交 流
备 的要 求 ,所 以 ,、 统 很 少 被 智 能 化 大 楼 采 用 。 r系 I
( )I 统 5 T系
格 与 屋 面 金 属 构 件 作 电 气 连 接 ,与 大 楼 柱 头 钢 筋 作 电 气 连 接 ,引 下 线 利 用 柱 头 中 钢 筋 、圈 梁 钢 筋 和 楼 层 钢 筋 与 防 雷
点 是,中性线 N与保护接地线 P E除在变 压器 巾性 点共同 接地 外,两线 不再有任何 电气垃 接 }眭线 N是带 电的 . l
P E线 不 带 电 . 该 接 地 系 统 完 仝具 备 安 全 和 可 靠 的 基 准 电 位 。 只要 采 取 与 T — — 接 地 系 统 同样 的 技 术 措 施 .T — NCS Ns 系 统 可 以 用 作 智 能 建 筑 物 的 接 地 系 统 如 果 计 苒 机 等 电 子
设备? 有特殊的要求时 。一股都采用这种接地系统 盐
( )T 4 r系统
加 .使 中性线 N电压波动 ,且 电流 时大时小极不稳矗 .造 兰 成 中性点 接地 电位不稳 定漂 移 不但会 使设 备外壳 i P N线连接)带电 .对人身造成 不安垒 .而且 电无法取到 E
一
通 常称 T r系 统 为 三 相 四 线 接 地 系 统 浚 系 绕 常 用 于 建 筑 物 供 电来 自公 共 电 同 的 地 方 。 T T系 统 的特 点 是 中 性 线
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运行
因此 T — N C接 地 系 统 不 适 合 作 为智 能 化建 筑 的接 地 系统 一
( )T — — 2 N C S系 统
现代智能建筑及工业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的接地问题分析
4几种特 殊设 备设施 的接地 工艺 .
对 于~ 般 常规建 筑物 和 工业 设备 ,如 能设 计适 当的接地 系统并 土壤 类 型一 般 最 小最 大 填 土 ( 渣 、含 盐 份 残 渣 )2 .59 0 灰 37 .7 白土 、 豁 土 、 含 砂 土4 .34 3 有 不 同 比例 成 分 的 砂 和 石 子 06 . 1 含 6 180 15含少 憧 白土或沙土 的砂和 石块90 948 。 5 1. 30 2 45 050 为 了正确埋设接 地系统 。需要 先用 电阻测试 仪测试土 坡 的电阻 率 。通常采用 的测 = 有三种 :四点测 法 ( 确 )、三点测 饿 『方法 l ; 最精 法 ( 变化 深度 )、 两点测最法 。 在测得土 壤的 电阻率后 ,对 于 电阻率不合 要求 的土壤应 该设法 降 低电阻率,其方法有三个 ,一是增加土壤的含水衄,但是这种方法不 易实现。二是在土壤中加硫酸铜、硫酸镁或氯化钠等盐类,这种方法 成本较低,但存在的问题是 ,当盐类被冲洗掉后土壤会恢复到加盐以 前 的状态 ,为此必须 定期对 接地 系统补充 盐分 。此外 ,有些盐 类可能 会腐蚀 导线 。三是 采用接地 增效剂 ,采用 接地增 效剂不 仅能 改善接地
亵 l 各种 不 同 土壤 的 电阻 率 (h m o在瞬 变 电流而 引起的误差 。 2 )选 择正确 的测{= 法 。图 1 出了正确 的测试原理 图。图 中含 I j 方 给 有 电压 和 电流两 个 回路 ,用测 得 的数据和 欧姆定律 可以得到接 地 电阻 值 。这 种测试 电路测得 的 电流 为 方波 ,它 能消 除电网 电源 中谐 波 电流 的影响 ,从 而摆脱 了瞬变 电流的于扰 。 3 )考 虑测 时 的环 境条件 。就接 地极而 言 ,大地是一 个 电阻性 的包绕环 境 ,此包 绕环 境 的固有特性 决定于 土壤 的种类 、接地极 的形 状和 电气要 求 。 4 正确布 置辅 助接地 极 。在 测 时 ,辅 助接地 极 的正确布置是 ) 十分重要 盼 。由于 辅助接 地极 的正确 定位与 土壤湿度 以及有无其 它地 下埋设物 等 因素有 关 ,因此需 要将辅 助接地极 多试 几个 位置 ,以便 选
浅谈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措施
—
324 .一
以 防侧 击 雷 。
1 . 3接地装置 , 设计接地装置 时, 当基础采 用 硅酸盐水 泥和周 围土 的含水量 不低 于 4 , % 基础表面无防水层时 ,可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 为接地 装置 , 如果基础被 塑料 、 橡胶 、 油毡等 防 水 材料或涂有沥青质的防水层时 ,不得利用基 础 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此时应在基础槽 的 周 围敷设环型 接地装置 , 与基础 内的钢筋做 并 可靠连接 , 根据 IC12 标 准 , E 04 机房交流工作 接
击 ) 。 环 型 母 带 上。 l 当直击 雷击中建筑物时 ,通常会产生 电 2感 应 雷 又 称 二 次 雷 击 一 指 雷 云 之 间 或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效应 、 热效应和机械力 , 雷电流在瞬间释放出的 巨大能量 , 会把被击 中金属熔化 , 使物体水份 受 热膨胀 , 产生强大的机械力 , 或者分解成氢气 和 氧气 , 产生爆炸 , 使建筑物 遭到破坏 , 甚至 雷电 的高温引起建筑物燃烧构 成火灾和引起触 电 , 预 防直击雷的措施 主要是用接闪器 , 引下线、 接 地装置将雷电的电流导人大地 , 中和消解。 而 1 . 1接闪器 :根据建筑物 的特点 和防雷 等 级 选 用 避 雷 网 、 雷 带或 避 雷 针 。 保 护 范 围 以 避 在 外 的突 出金属物 , 如金属设备 、 金属管道 、 属 金 栏杆 、 广告牌 、 航空标 志灯 等 , 均应与防雷 系统 相焊接或卡接 , 构成统一 的导电系统 , 屋顶的金 属装饰物如金属旗杆或满足规范要求壁厚的金 属层屋 面 , 均可作为接 闪器 , 特别要注意 的是 , 屋面上的各类无线通讯 天线除 了要与防雷网可 靠连接外 , 还要安 装各 自单独的防雷装置 , 以防 止 雷波 由通讯电缆引入 电子设 备。 1 . 2引下线 ,尽量利用建筑物钢筋 混凝 土 柱 内的对角主筋作为引下线 ,并与建筑物基础 钢筋 、 梁柱钢筋 、 金属柜槊 连接起来 , 形成 良好 的法拉第笼 ,建筑物 内竖 向金属管道应每三层 与圈梁的均压环相连 ,均压环与防雷装置专设 的引下线相 连 , 当建筑物超 过 3 m高时 , 将 0 应 3 m及以上的墙上 的栏杆 ,金属门窗等圈套 金 0 属 物直接或通过金属 门窗埋 铁与引下线相连 ,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一、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具体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经济合理、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指应用现代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
建筑智能化结构由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这三大部分组成。
二、电气保护与接地措施在智能建筑设计中,接地型式及其安全保护配置的应用应该引起专业电气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系统的选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环境条件、负载类型、维护能力等因素。
由此可见,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无论哪种类型的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都包含有接地系统设计。
下面就针对常用的接地系统,IT系统、TT系统、TN系统进行系统分析:IT系统具体是指电源中性点与大地不直接连接或者经阻抗接地,而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可以直接接地,通过保护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该系统的优点是当三相中的一相接地时,不会使外壳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系统可以照常运行,缺点是不能配出中性线,因此它是不适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化大楼的。
TT系统具体指电力系统中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TT系统尤其适用于无等电位联结的户外场所,例如户外照明、户外演出场地、户外集贸市场等场所的电气装置。
TN系统分为TN-S、TN-C、TN-C-S三种。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中性线,属三相四线制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与公共的保护线相连接,保护线线与中性线在接地点相连接。
TN-C系统:在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二为一的,它的优点体现在TN-C系统比较容易实现,它不仅节省了一根导线而且可以使保护电器节省一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初期设备的投资费用,如果故障电流大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可以直接采用瞬时切断电源的形式来保证人员生命以及财产安全;TN-C系统的缺点在于线路中有单相负荷或者三项负荷不平衡,即电网中有谐波电流时,电气设备的外壳和线路金属套管间有压降,对敏感性电子设备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发生相线对地短路,就会呈现相当高的对地故障电压,就会进一步使故障扩大化。
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有效措施的探析
一 —— ’ _ T I ' r 1
、
r 1 ● ●● _ -
. ●
T
进行 电气连接 。 特别值得 注意 的一点在于: 受到三相负荷不均
U U
衡 因素的影响, 中心线 N存在一定 的带 电可能性 。但 与之 相
对应 的是零带 电来 源的保护接地线 P E 。这就是说 P E线在于
P
, ● - _ ● 1 ’ 1 ] 【 , . ● - _ ・ l ●
关键词 S M W 工法 桩 ; 水 泥 土搅 拌 桩 ; 深 基坑 ; 深 基 围护
0 引言
目前 , 随着 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 的不断加 快 , 以及满 足环 境保护与 和谐社会需求 的不 断提高 , 各类城 市基 础建设 包括 城市快速通道 、 各类 电力 、 通信管线 、 管 网等均由地面设置转 向地下设置 。尤其是 以前较 多城市快速路多 由高架桥形成 ,
及 接 地 措 施进 行 了探 讨 。
关键词 建筑 ; 智 能化 ; 电气; 措施
1 现 阶段几 种常 见接 地方 式分析
1 . 1 T N — S 系统
在不平衡 电流,进而导致 整个运行线路出现电位波动以及 电 流不稳定 的故障情况, 从 而无 法为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可靠 运行提供线路保障,因而此种 接地 方式并不适用于在智能化
; ・ I . l I I I ! 1 ● ! ● l ● I ● I ●
‘ ・・ _・・・・. I I・・・・・・●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接地系统
I
_ I \ 《 蒯
I … …… …- I 1 7 I … I I I I ’ ……
图3 T i N — S 系统
图4 T N— C — S 系统
范 围。
只要它的相线由于绝缘损坏碰壳 , 就会导致高 电位随着 P E线 保护接零 即为 中性 线接 地。 在接零 的系统 中发生一相碰壳故 障 的话 , 时, 形 成单 相短路 , 电流很大 , 能使线路保护设备 迅速动作 , 切除故 传递到别的像 图 3 里I 、 Ⅱ设备那样的设 备外壳上 ,在这样的情况 障。在 T N — C系统 中 , 不应有一部分是保护接零 , 另一部分是保护接 下 , 2 、 3支路上 的剩余 电流断路 器无法工作 ( 无 法切 断 电源 ) , 然而 地。按照这种方法 , 在接地情况下 , 查看设备情况。如果 出现碰壳现 它们 的 外 壳 上 面 都 带 有 跟 相 电 压 相 近 的 高 危 电压 , 因此 , 该 系 统 中 象, 那么其 中性线 的电位将会上升 , 此时导致接零设 备 的外壳带 上 支路上 的用 电设备应尽 可能装设剩余 电流断路器或断路器保护 。 3 T N — C — S 系统 产生危险的电压。如图 2 。 2 T N — S 系统 T N — C — S 系统 中, 中 性 线 N 和保 护 线 P E一 部 分 是 合 二 为 一 的 , 在T N — S系统里 面 , 中性线 N与保护线 P E没有 相连 , 正常 的负 另一部分 是分开 的, 如图 4所示 。在民用建筑配电中 , T N — C — S是常 E N线进入建筑物总进线 柜上 荷 电 流没 有 办 法通 过 P E线 ,所 以 P E线 以及 设 备 的 外 壳 只 有 在 故 用 的接地系统 ,通常 电源线路 中用 P 障的情况下才会带 电 , 也 因为这个优点 , P E线被广泛使用在 民用建 后 , 再 分为 N线和 P E线 。这种方式接线简单 , 具有一定 的安全性 , E N线上有一 筑的电气系统里 面 ,我们 也常常用它来 给精 密 的电子 仪器进行供 适用于分散 的民用建筑物配 电。由于 电源线路 中的 P 电。 然而对于地压蔓延 以及相线对地短路引起 中性点 电位升高的问 定 的电压降 , 此 电位仍将呈现在设备 的外 壳上 , 因此在单体进 线处 E N线 做 重 复 接地 , 接 地 电 阻 ≤1 0 F t 后, 分为 P E线 和 N 线 , N线 题, 这 个 系 统 完 全 束 手无 策 。在 T N — S系 统里 面 , N线 上 可 通 过 的 电 将 P 流包括 : 与地 绝 缘 。 在 图 4中 , 分 界 点 D 的前 部 是 T N — C系 统 , 不 应 装 用 剩 余 电 流 ( 1 ) 单相工作 电流 。N线上 的电流 与相线上 的电流大小一样 , 随 着照度标准的提高 , 单 相 工作 电 流也 越 来 越 大 , 这是 不 能 忽 视 的 。 断 路器 , D点 的 后 部 为 I N — S系 统 , 可 以使 用 剩 余 电流 断 路 器 。 ( 2 ) 三相 不平衡 电流。单相 负荷 的供 电系统, 在运作 过程 中肯定 4等 电位联结 会 出现 的现象 。 而且这种不平衡随着 时间变化 , 情况也变得更复杂。 等电位联结的优点是能够让预期接触 电压有很 大程度的降低 , T N — S系统供电也就是针对三相不平衡用 电负荷制订 的。前面说 的 这 个 方 法 比重 复接 地 的成 效 要 好 很 多 , 也 在 工 程 操作 中 显 得 更 为 简 这三种成分 电流混合在一起通过 N线时 , 会有很高的绝对值 。 同时 , 单 。等 电位联结包括主等 电位联结 ( 往 往叫做总等电位联结 , MP B ) 由 于 N线 自身 拥 有 阻抗 , 随着 线 路 长 度 的 增 加 阻抗 也 会 增 加 , 再 加 和 辅 助 电位 联 结 ( 往往 叫做局部 电位联结 , L E B) 这 两方面 , 主 电 位 上中间连接点也有阻抗 ,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 N线上阻抗的大小。特 联结 的功效是将主保 护导体 、 主接地导体还有电气装置外面能够导 别 是 越 到最 后 , 阻 抗 越 强 。有 了 电流 和阻 抗 的 作 用 , N线 不 可 能 不 对 电 的 部 分 ( 比如说金属水管 、 基 础 内 的钢 筋 等 ) 全 都 连接 起 来 , 使得 辅 助 等 电 位联 结 的作 用 地面产生电压降。 同一根 N线上 的电压降在不同的线段之上是不一 它影 响 区域 里 面 的电 击 防 护水 平 大 大 提 升 。 样 的, 有 的电压 降甚 至会 高于 5 0 V。假 如 N线上某点带有 1 0 0 A 电 是把一个局部范 围里 面可以同时接触到 的露 在外面 的能 够导 电的 流, 该点 的阻抗是 0 .5 1 1 , 则该点的 电压 降便 达到 5 0 V( 人体 最大安 部分和外 面导 电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 这样它们在局部范 围内的电位 全 电压为 5 o v ) 。因此 , T N — S系统在正常运行时 N线带 电, 会发生 电 就 可 以 处在 同样 的水 平 了 。 击 的危 险。剩余 电流断路 器保护装置的接线如图 3 所示 。 在建筑物里 面进行 电气装置的等 电位联结 可 以使得 由 P E N线 图 3中 1 、 2 、 3处或更多处都可使用剩余 电流断路器 , 但需要注 以及 P E线传导发生 的故障电压电击事故不再 出现 ,同时还可 以避 意 以下 几 点 : 免 电位差 、 电火花 、 电弧等情况 的出现 , 使 得电磁场干扰 降低 、 抵抗 ( 1 ) 安装 过程 中不 能 将 P E线 穿过 作 为 剩 余 电流 保 护 装 置 的 电流 弱 电系 统 的 干 扰 。 互 感器 中 , 不然就会 出现电流保 护装置拒动 的现象 , 导致不管有 没 5 结论 有漏电通过零序 电流互感器的 电流向量 和都是零 的情况发生。 我们在进行建筑 电气 的设计 的时候 , 一定要 选取最适合 的接 地 ( 2 ) 我们常常在 2 、 3支路或者其他更多的支路上使用 同一根 P E 系统 , 否则就很难弥补造成 的危害 。 因此 , 人们都应该加强对接地系 线, 所以万一某些像图 3里面 Ⅲ这样的设备没有使用剩余 电量保护 统 的分 析 和 应 用 工 作 的 重 视 。
智能化工程接地保护的要求及处理探讨
智能化工程接地保护的要求及处理探讨随着城市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的大幅涌现,也对智能建筑中大量用电设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标签:智能化工程接地电阻电气保护1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其内部包含大量的电子设备,如通讯自动化系统、大楼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电梯控制系统、保安监控系统、消防及火灾灭火系统、卫星电视系统等。
这些设备的耐压等级低、抗干扰性能差,因此在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中,不但要重视智能建筑的性能指标和设备的先进性,更应注意其接地技术的应用。
接地系统的合适安装不仅可以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遭意外的故障电流或雷电导致的损坏,而且还具有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接地系统的安装看上去似乎简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2 几种接地系统的类型分析2.1 1TN-C系统TN-C系统属于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PE合二为一,通称为PEN线。
该系统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且线路经济简单,但是只适合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会使设备外壳带电,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也无法取到一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运行。
因此该系统不适合做智能建筑的接地系统。
2.2 TN-C-S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TN-C系统,还有一个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该系统一般用再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
该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安全性,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一种接地系统。
2.3 TN-S系统该系统属于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
当建筑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通常进线采用该系统。
该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了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电气连接。
中性线N带电,PE线不带电。
该系统完全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没有相关技术要求时,一般的只能建筑都采用这种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有效措施的探析
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及接地有效措施的探析摘要:新世纪以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建筑事业的鹏飞,也促进了各种电气系统在建筑领域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随着电气系统的逐步引进与优化,以电气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建筑结构逐步的涌现了出来,也形成了目前我们讨论最多的一种建筑结构,即智能建筑结构。
在智能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各项建筑电气种类和电气设备多,因此在工作中做好电气保护和接地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就目前常见的几种建筑接地系统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相关的管理策略与工作准则。
关键词:建筑电气系统智能建筑接地系统新世纪以来,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智能建筑结构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研究。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和建设概念得到了各施工企业和单位的青睐,也建立了多种不同模式的智能建筑结构,其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各种建筑功能和结构种类五花八门。
同时,各种智能化大厦的广告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电视与报刊之中,已成为一种建筑广告的核心内容。
然而,正因为这些广告与智能化建筑概念的涌现,使得各种概念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以致于造成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最终迷失了研究方向。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各种电气的不断涌现为智能建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前提,同时也造成了建筑施工的困难与质量安全隐患。
因此做好电气保护系统和接地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智能建筑概述智能建筑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其一经出现就以其先进性与综合性功能为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活力。
截至目前,智能建筑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尤其是在我国,其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遍布我国大街小巷,已成为所有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但是随着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各种电气需求的不断提升,其在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相关的建筑功能的同时,更是要发挥各种电气系统的应有效益和作用,使得其在建筑结构中体现出一种综合性、灵活性和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要求。
智能建筑电气接地技术探析
2 低压配 电系统 的接地 方式
( T 1) T系统 。 用 电设 备采 用单 独 的接 地
极 接 地 ,与 电源 的 接 地 极 无 电气 上 的联 系 。 正 常 运 行 时 ,具 有较 好 的安 全 性 并可 以提 供
基 准 接 地 电 位 , 因 而 适 用 于 由 低 压 公 共 电 网
T C 系统 ,而 在 进 入 用 户 配 电 箱后 ,则 为 N—
T — 系 统 。 因 此 T C— N S N— S系 统 亦 可 作 为 智 能 建筑 的接地 系统 。 ( 5)I 统 。 I 统 是 三 相 三 线 式 接 地 T系 T系
U b 。 。R h =1 +i 。 R h (1 2) —
自按 需 要 单独 设 置 接 地 系统 ,接地 电 阻值 根 据各 自要 求确 定 ,称 为独立接地 系统 。 为了避免 安全 接地 系统 对信号接地 系统 的 干扰 ,似乎可 以将两 类接地特 别是 雷电流接地 系统与信 号接地 系统分 开设置 。但 是 ,理论 和 实践证 明 。在 利用建筑物钢 筋结构作 为雷 电流 引下线和 电位 均衡线 以及利用钢筋混 凝土基础 作 为接地体 的建筑物 中 ,很 难甚至不 可能做到 将各 类接地 系统在 电路 上的绝对分开 ,即使勉 强 将电路分开 ,但 由于 电容 和 电感耦合 以及 随
■ 技o iia T e 与ane e I cl 程gr s hgd nn s 术 工 eg ny E C on
屏 蔽 接 地 等 。 将 各 类 接 地 统 一 共 用 一 组 接 地 装 置 , 其 接 地 电 阻 按 其 中 最 小 值 确 定 ,这 种 接地 称 为 共 用接 地 系 统。 将上 述 各 类 接地 各 从 ( —1)式 中 可 以 看 出 :设 备 的 线 路 1 紧 贴 钢 筋 敷 设 , 即 使 是 在 理 想 耦 合 的 情 况 下 ( 一 M。 ,a L ) b两 点 问 电 位 差 为 :
电气自动化在建筑工程中应用
浅谈电气自动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是对电气自动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且对其应用谈了笔者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建筑工程;应用电气自动化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起步比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借鉴并且学习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电气自动化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一、电气接地系统的主要方式在对建筑物的供配电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接地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供电系统是否安全可靠。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智能化楼宇的大量出现,对接地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电气接地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tn-s系统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
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内部设置了一个独立的变配电所时其中的进线主要是采用这种系统来完成的。
tn-s的基本特点是中性线n和保护接地线pe只有在变压器中性点进行共同接地,其他时候两线不会一起完成电气连接。
中性线n是带电的,而保护性接地pe是不带电的,这种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的电位。
tn-s可以作为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如果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没有额外的要求,那么就可以利用接地系统。
如果建筑物属于智能建筑物,那么单相用电比较多,其中的负荷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在通常情况下,三相负荷之间是不平衡的,因此,中性线n中含有随机电流。
此外,经常使用荧光灯进行照明,其中会产生三次谐波,而且谐波会附加在中性线n上面,这样就加大了中性线n上面的电流量,如果把中性线n接在设备的表层上面,那么就会很大的危险性,如果接到保护性接地pe上面,那么整个外壳都会带电,这样会使电击事故的范围逐渐扩大,如果把中性线n与保护性接地pe接在一起,那么就会发生危险,这时就会影响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智能建筑必须采用电子设备中的直流接地方式,对于一些比较普通的建筑来说,必须具有防雷保护接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智能化建筑电气接地方式
发表时间:2016-12-13T15:45:23.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2期作者:肖志恒
[导读] 摘要:电气接地是电气安全技术工作之一。
接地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身的安全。
身份证号:13244019650520****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电气接地是电气安全技术工作之一。
接地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身的安全。
因此,正确地选择接地方式及安装方法,也是电气工作的任务。
本论文概括介绍智能化接地系统的方式,并对电气设备接地保护类型进行介绍,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电气接地;电力系统;智能化接地;保护类型
1 电气接地的基本概念
接地是最古老的电气安全措施。
所谓接地,就是把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到目前为止,接地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
不论是强电设备还是弱电设备,不论是高压设备还是低压设备,不论是固定式设备还是移动式设备,不论是生产用设备还是生活用设备,也不论是发电厂还是用户,都采用不同方式,不同用途的接地措施。
接地装置
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土壤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体或金属体组,称为接地体或接地极。
连接于接地体与电气设备之间的金属导线,称为接地线。
接地线和接地体合称为接地装置。
接地和接零
电气设备按其不同的作用,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接零。
1.1 工作接地
在正常或事故情况下,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可靠运行而必须在电力系统中某一点进行接地,称为工作接地。
这种接地可直接接地或经特殊装置接地。
1.2 保护接地
为防止因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将与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外壳或构架同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1.3 重复接地
将零线上的一点或多点与地再次作金属的连接,称为重复接地。
1.4 接零
将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的零线相连接,称为接零。
2 在智能化建筑楼宇中,常见的电气接地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
2.1 TN-C系统
TN-C系统被称之为三相四线系统,该系统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PE合二为一,通称PEN线。
这种接地系统虽对接地故障灵敏度高,线路经济简单,但它只适合用于三相负荷较平衡的场所。
智能化大楼内,单相负荷所占比重较大,难以实现三相负荷平衡,PEN线的不平衡电流加上线路中存在着的由于荧光灯、晶闸管(可控硅)等设备引起的高次谐波电流,在非故障情况下,会在中性线N上叠加,使中性线N电压波动,且电流时大时小极不稳定,造成中性点接地电位不稳定漂移。
不但会使设备外壳(与PEN线连接)带电,对人不安全,而且也无法取到一个合适的电位基准点,精密电子设备无法准确可靠运行。
所以TN-C接地系统不能作为智能化建筑的接地系统。
2.2 TN-C-S系统
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
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在进户时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
该系统中,中性线N常会带电,保护接地线PE没有电的来源。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及金属构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因此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我们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所以TN-C-S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一种接地系统。
2.3 TN-S系统
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
通常建筑物内设有独立变配电所时进线采用该系统。
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除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外,两线不再有任何的电气连接。
中性线N是带电的,而PE线不带电。
该接地系统完全具备安全和可靠的基准电位。
只要象TN-C-S接地系统,采取同样的技术措施,TN-S系统可以用作智能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2.4 TT系统
通常称TT系统为三相四线接地系统。
该系统常用于建筑物供电来自公共电网的地方。
TT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无一点电气连接,即中性点接地与PE线接地是分开的。
该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管三相负荷平衡不平衡,在中性线N带电情况下,PE线不会带电。
只有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保护接地灵敏度低,故障不能及时切断,设备外壳才可能带电。
正常运行时的TT系统类似于TN-S系统,也能获得人与物的安全性和取得合格的基准接地电位。
随着大容量的漏电保护器的出现,该系统也会越来越作为智能型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2.5 IT系统
IT系统是三相三线式接地系统,该系统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接地,无中性线N,只有线电压(380V),无相压压(220V),保护接地线PE各自独立接地。
该系统的优点是当一相接地时,不会使外壳带有较大的故障电流,系统可以照常运行。
缺点是不能配出中性线N。
因此它是不适用于拥有大量单相设备的智能化大楼的。
在智能化楼宇内,要求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以及一些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用有效的保护接地。
如果采用TN-C系统,将TN-C系统中的N线同时用做接地线;或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接在一起,再连接到底
板上去;再或不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引线,而将直流接地直接接到PE线上;有的干脆把N线、PE线、直流接地线混接在一起。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接地要求的,且是错误的。
前面已经分析过,在智能化大楼内,单相用电设备较多,单相负荷比重较大,三相负荷通常是不平衡的,因此在中性线N中带有随机电流。
另外,由于大量采用荧光灯照明,其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量,如果将N线接到设备外壳上,会造成电击或火灾事故;如果在TN-S系统中将N线与PE线连在一起再接到设备外壳上,那么危险更大,凡是接到PE线上的设备,外壳均带电;会扩大电击事故的范围;如果将N线、PE线、直流接地线均接在一起除会发生上述的危险外,电子设备将会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
因此智能建筑应设置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普通建筑也应具备的防雷保护接地。
此外,由于智能建筑内多设有具有防静电要求的程控交换机房,计算机房,消防及火灾报警监控室,以及大量易受电磁波干扰的精密电子仪器设备,所以在智能化楼宇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应考虑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润先《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2]朱甫泉《接地故障的危害及防范》.
[3]史永梅《电气设备安装、试验、检修与运行维护实务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