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的消毒方法

合集下载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的应用1.大中型水厂目前我国极大多数水厂采用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具有持续消毒作用(管网余氯),且费用较其它消毒方法低。

但是,由于氯气是具有刺激性和有害气体,对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因此采用氯消毒必须有专门的加氯机、加氯间和氯库,以保证加氯的安全性。

通常将装有液氯的氯瓶放在磅秤上,在加氯过程中随时观察氯瓶重量度化,经以核对氯瓶中剩余液氯量,防止用空,使用时还应防止加氯机的水倒灌入氯瓶。

因氯气比空气重,加氯间和氯库外墙的低处安装排风扇,以排除聚积在室内的氯气;氯库和加氯间内应安置漏气探测报警仪,以预防和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加氯间还应有应急中和处理池(池内装石灰水)。

加氯后,应加强余氯的连续监测,有条件时,加氯地点宜设置余氯连续测定仪。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水厂采用自动化加氯,也有的水厂采用计算机控制加氯。

为减少沉淀池和滤池中藻类生长,有些水厂采用滤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的二次加氯方法。

但滤前加氯可造成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形成三卤甲烷等物质,因此目前提出在滤前采用臭氧或二氧化氯消毒,滤后采用氯消毒的方法。

小型水厂目前有采用氯消毒方法,也有采用漂白粉消毒。

因漂白粉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每批购进的漂白粉应进行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存放漂白粉的仓库应与漂白粉溶液投加间隔开,并保持阴凉,干燥和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漂白粉溶解池和溶液池一般2个,便于轮流使用。

池底坡度不小于2%并坡向排渣孔。

因氯有腐蚀性,应有防腐蚀措施.加漂白粉间与—级泵房应隔开,并采用自然通风,室内地坪坡度不小于5%。

漂白粉投加方法:将每包50kg的漂白粉先加400—500kg水搅拌成10%-15%的溶液,再加水调成1%-2%浓度、澄清后、由计量设备投到滤后水中,可采用重力将漂白粉溶液投加到水泵吸水管中,也可用水射器向压力管中投加。

2.企业、农村水厂2.1企业水厂的消毒企业由于供水量较小,管网相对集中,目前采用的饮水消毒方法较多。

有氯化消毒、漂白粉消毒、也有采用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还有部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

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 7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3 水的PH值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 当PH值<5.0时,次氯酸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 值的增高,次氯酸逐渐减少而次氯酸离子逐渐增多。PH值 在6.0时,次氯酸在95%以上;PH值>7.0值,次氯酸含量 急剧减少;PH=7.5时,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大致相等; PH值>9时,次氯酸离子接近100%。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 验,次氯酸(HOCI)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OCl-)高约80倍。 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宜太高,以免生成 次氯酸离子较多,次氯酸较少而影响杀菌效率。
~ 10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6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 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 菌强。原虫包囊抵抗力最强。消毒往往达不 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 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故消毒前若 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 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 20
6.氯制剂效果测定
原理是: 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 出相当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来 滴定碘,然后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 量计算出含氯化合物中有效氯的含量。 饮水在采用氯化消毒时,将涉及三个指标: 加氯量,需氯量和余氯。
~
21
6.氯制剂效果测定
余氯测定方法有 1、 碘量法测定总余氯量,原理同有效氯测定; 2、邻联甲苯胺的比色法测定总余氯和游离性余 氯量,其原理是在PH小于1.3的酸性溶液中, 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 合物,用目视比色法进行比色定量; 3、邻联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
~ 11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饮用水消毒设备的四种方法

饮用水消毒设备的四种方法

饮用水消毒设备的四种方法
饮水消毒是防止肠道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经混凝沉淀或过滤后,微生物虽可大大减少,但不能完全杀灭。

常用的饮水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煮沸:是利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杀灭水中微生物而达到饮水消毒口的的方法。

这种消毒效果可靠,但消毒的水量有限,只能满足直接饮水的需要。

2、氯化消毒:通常是在水中投加漂白粉或漂白精的方法达到消毒的目的。

这种方法效果可靠,经济简便。

3、简易持续消毒:在竹筒、空罐、玻璃瓶、聚乙烯(或丙烯)塑料瓶、袋或网制成的容器内,根据消毒水量的多少,放入几十克至儿百克漂白粉,先以少量水调成糊状,加水装满容器,容器挂在浮标下相距15-30厘米,然后放入水中。

打水时吊桶在水中的震动,漂白粉溶液可从容器溢出、渗入水中,发挥消毒作用。

在用水较少震动较小时因容器内氯的浓度较高,氯可自动扩散到井水中。

因此,水中经常保持-定量的余氯(0.1--0.3毫克/升),为时短者3-7天长。

者可达20天以上。

缸水也可采用类似的持续消毒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节省人力、减少每天投加消毒剂的麻烦,消毒效果也不错。

4、井水、缸水消毒:先测量需要消毒的井水和缸水的水量,确定加氯量。

加氯量的多少取决于水质的优劣。

一般饮水消毒的加氯量约2-3毫克/升(即每立方米水加氯2-3克,折算成漂白粉约10克或漂粉精约5克)。

如一口井,测得水量为 2.5立方米、漂白粉有效含氯量如为25%,此井需要加漂白粉的量应为2.5x2/0.25=20克。

饮用水处理技术介绍

饮用水处理技术介绍

饮用水处理技术介绍
一、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是一种最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它可以消除水中的病
原体,有效地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也是制约水
质的最终防护措施。

二氧化氯消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氯离子的形式添加,另一种是以
液氯的形式添加。

其中,以液氯消毒更容易控制氯的加入量,而且消毒效
果也更好。

二、活性炭处理
活性炭对饮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如Chloroforms、PCBs、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质能够被有效消除,活性炭处理
能够有效过滤掉水中的悬浮颗粒物、铁、锰和漂白剂等,净水效果明显。

活性炭的使用简单、经济、安全,但是长期使用效果不佳,一般需要更换,否则影响出水质量。

三、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曝气、湿润、沉淀、絮凝等,这些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大
型悬浮颗粒物、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从而降低剩余污染物的浓度,为
后续消毒提供良好的净水环境。

四、杀菌
一些水源中含有的病原体会对消费者造成威胁,因此需要经过杀菌处理。

常用的杀菌方法有比氯酸钠、比氯乙酸乙酯、过氯酸钠处理等,可以
有效除去病原体及其产物,有效改善水质,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野外旅行或露营时,饮用水的安全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无法得到商业饮用水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使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净化野外水源,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帮助你在野外旅行中保持健康。

1. 煮沸法煮沸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净化野外水源的方法。

只需将水煮沸,可杀死或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在野外,使用一个可靠的炉头或火堆,将水煮沸5分钟以上。

待水冷却后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煮沸法并不能完全去除重金属、化学物质等其它污染物,因此在源水质量较差的情况下,仍需进行以下净化方法。

2. 滤水器滤水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净水设备,能过滤水中的细菌、寄生虫和悬浮物等。

选择一款符合需求的滤水器,能为野外旅行提供可靠的饮用水。

按照滤水器的使用说明,将水过滤后即可直接饮用。

滤水器的滤芯需根据使用频率和水质情况定期更换,以确保净化效果。

3. 加氯消毒法加氯消毒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在野外旅行中,可以使用含氯漂白剂或水处理片来进行水的消毒。

根据水质情况和使用说明,在一定比例下加入适量的漂白剂或处理片,搅拌均匀后等待一段时间。

经过适当的静置时间后,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将被杀灭,安全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加氯消毒不能去除水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

4.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净化水源的方法。

在野外旅行中,可以使用携带式紫外线消毒器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根据设备操作说明,将紫外线消毒器插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打开设备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使用时需确保设备电池充足,按照使用说明操作,确保灭菌效果。

综上所述,野外饮用水净化是确保野外生活安全的重要环节。

无论哪种净化方法,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野外水源的筛查和有效的储水装备来避免饮用受污染的水源。

在野外旅行时,建议提前了解和准备相应的净水设备,以确保自己和伙伴的健康与安全。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农村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饮用水消毒方法很多,农村最适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两类。

煮沸消毒是最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生水经过煮沸后,几乎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能被杀死,所以,喝开水最卫生,最安全。

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这种消毒方法无持续杀菌作用,煮沸后的水在存放过程中有重新被病源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

氯化消毒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通过制剂中有效氯的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常用的氯制剂有液态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氯胺丁、净水龙等。

在农村家庭饮水消毒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

不仅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而且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浓度,即使再度污染,余氯仍有消毒作用,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消毒法和持续消毒法。

井水消毒法:一是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先按井水的水量计算出漂白粉的用量:(有条件时可取井水水样进行需氯量测定。

)漂白粉(精)的投加量应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水量、规定加氯量及漂白粉(精)有效氯含量等因素决定。

计算水量及加药量公式:圆井水量(米3)=[水面直径(米)]2×0.8×水深(米)方井水量(米3)=边长(米)×边宽(米)×水深(米)应加漂白粉量(g)=井水量(米3)×井水加氯量/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日常工作中可以根据井水水质具体情况,按每吨水5-8克来估算。

然后配制漂白粉溶液,将上清液投入井水中:将所需量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研细)放入碗或盆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的水,静置10分钟左右.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或用干净木棍搅拌数分钟,使之混匀,半小时后即可饮用.每天消毒2~3 次,消毒应在取水前l~2小时进行。

当水井被污染时,消毒用药量可增加2~3倍.二是持续加漂白粉消毒法:将一定量的漂白粉装入无毒塑料袋、竹筒、小口瓶、木盒或陶罐等容器中,在容器上面或旁边钻若干小孔(一般4个~6个,孔的直径为0。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

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式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药剂和紫外线消毒模式,每种消毒模式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我国大多数集中式供水采用氯消毒。

氯消毒效果好,且费用较其他消毒方法低。

但由于近年来地下水质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运用氯消毒会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突变与致癌变的有机化合物,因此专家建议不宜单独使用氯消毒。

也有采用漂白粉、次氯酸钠消毒的,因漂白粉、次氯酸钠容易受阳光、温度的作用而分解,所含有效氯易挥发,所以对存放条件和有效氯测试的要求比较高。

使用氯胺消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操作比较复杂,并且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

而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如果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会沾附在下游管道外表并繁衍后代,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较为理想的消毒方式是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

二氧化氯应用现状近年来,国外在防止氯消毒所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寻找新的消毒剂时,对CIO2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

由于CIO2不会与有机物反映而生成三氯甲烷,所以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氧化氯消毒的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被认定为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有上千家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我国近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水厂也逐渐增多。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由于二氧化氯水溶液易挥发,对压力、温度和光线敏感,所以不能压缩进行液化储存和运输,只能在使用时现场制备,立即使用。

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有电解食盐法、化学反应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电解法和化学法在生产上应用较多。

臭氧应用现状目前,在欧洲主要城市已把臭氧作为深度净化饮用水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我国,臭氧消毒总的来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水厂净水处理工艺,但在区域供水工程中,臭氧消毒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积累了一些经验。

臭氧的制备方法由于O3在空气中会慢慢自行分解为O2,不易储存,因此O3应根据需要就地生产。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1. 氯气消毒法:将氯气注入水中,使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死亡,达到消毒的效果。

2. 活性炭吸附法:通过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异味,改善水质。

3. 紫外线辐射法:利用紫外线杀灭微生物,达到杀菌的效果。

4. 臭氧处理法:将臭氧注入水中,消除异味和有机污染物,同时也可以杀灭微生物。

5. 高锰酸钾氧化消毒法:通过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迅速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达到消毒目的。

这些消毒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日常饮用水卫生常识知识问答及答案

日常饮用水卫生常识知识问答及答案

日常饮用水卫生常识知识问答及答案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1.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是什么?答:液氯、臭氧、二氧化氯、一氯胺。

2.生活饮用水消毒的目的?答:防止发生肠道传染病。

3.测定饮用水中余氯的作用是什么?答:确定饮用水的消毒效果及防止二次污染的能力。

4.消毒效果的常用指标是什么?答: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量。

5.二次供水的储水设备(水箱)的溢水管为什么要有网罩?答: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进入水箱污染水质。

6.二次供水水箱为什么要加盖加锁?答:防止投毒,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掉进水箱污染水质。

7.二次供水的排水管为什么不能与下水道管直接连接?答:防止因负压和虹吸把下水道的污水吸入水箱。

8.为什么要定期清洗二次供水水箱?答:去除水箱壁及水箱底的附着物和沉淀物,防止水箱污染饮用水。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1.什么是生活饮用水?生活饮用水是指供人生活的饮水和用水,包括直接喝的水和做饭、洗菜、洗脸、洗澡、洗衣冲厕所、清洁等日常生活用水。

受气候、水量、生活习惯、卫生设备、经济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每人每天的生活饮用水用量从20升|日到180升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供水单位的从业人员患有那几种疾病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

3.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依据、有效期限和复核期限?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方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管理范围发放,有效期四年,每年复核一次。

有效期满前六个月重新提出申请4.二次供水的定义?将来自集中式供水的管道另行加压、贮存,再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设施;包括客运船舶、火车客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上的供水(有单独制水设施者除外)。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通用版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通用版

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通用版几种简便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在野外活动中,寻找并确保安全的饮用水源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在野外环境中,水源的污染难以避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简便有效的饮用水净化方法来保证水质安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一、沉淀过滤法沉淀过滤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一个干净的容器,将水源中的杂质沉淀下来。

可以选择使用一个大口径的水瓶或者容器,以便更容易进行下一步的过滤。

2. 慢慢倒入水源,确保尽量不搅拌水中的沉淀物。

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杂质沉淀到容器底部。

3. 等待一段时间,通常几个小时至一天,让杂质充分沉淀。

4. 将水通过一块干净的布或者多层纱布过滤,以去除残留的细小颗粒。

沉淀过滤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大部分可见的杂质,但对于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

因此,在使用沉淀过滤法净化水源之后,最好再进行下一步的消毒处理。

二、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是一种常用且简便有效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

通过将水源加热至沸腾,可以有效地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找到的水源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

2. 将容器放在明火或者炉子上加热,直到水开始沸腾。

3. 让水源继续沸腾约1分钟,确保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

4. 关闭明火或者炉子,让水冷却后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煮沸消毒法能够有效杀灭绝大部分微生物,但对于化学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

因此,在使用煮沸消毒法净化水源之后,还需要进行其他净化方法来去除化学物质。

三、滤水器过滤法滤水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野外饮用水净化方法,广泛使用于露营、徒步等户外活动。

滤水器能够过滤掉水中的微生物和一些化学污染物,提供相对安全的饮用水。

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滤水器,并确保滤芯处于良好状态。

滤芯一般具有多层过滤网,能够有效地过滤微生物和一些颗粒状污染物。

2. 将滤水器连接到水源,并按照滤水器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 等待水通过滤芯过滤出来,即可饮用。

我国饮用水消毒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方法咱中国人每天都离不开水呀,这饮用水可得干净卫生才行。

那怎么让水变得安全可靠呢?这就得说说饮用水消毒方法啦。

你知道吗,就像我们要打扫房间让它干干净净一样,水也需要消毒来去掉那些有害的小细菌和小病毒呢。

咱国家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有几种,就像我们有不同的工具来做不同的事情一样。

有一种消毒方法叫氯气消毒,这就好比是一个厉害的“卫士”。

氯气能有效地杀死水中的病菌,让水变得健康。

你想想,它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把那些坏家伙都给赶跑了。

但是呢,它也有一点点小问题,有时候可能会让水有点味道,不过这也不影响大局啦。

还有一种是臭氧消毒,臭氧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它能快速地把那些有害的东西给变没了,而且消毒效果特别好。

它能让水变得特别纯净,就像山间的清泉一样。

可是呢,这个“魔法师”也有它的脾气,它不太稳定,使用起来得小心一些。

再说说紫外线消毒吧,这就像是一束神奇的“光剑”。

紫外线照一照,那些细菌病毒就无处可逃啦。

它简单又高效,还不会给水里添加别的东西呢。

不过它也有弱点呀,要是水里面有什么东西挡住了这束“光剑”,那效果可就没那么好咯。

哎呀,这些消毒方法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难呀!但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是为了我们能喝上干净健康的水呢。

咱平时在家里喝水,可能感觉不到这些消毒方法的存在,但它们可都在背后默默地工作着呀。

就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一样,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时刻看到他们,但他们真的很重要呢!我们每天喝着经过消毒的水,是不是应该心怀感激呀?没有这些消毒方法,那水可不知道会有多脏呢。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饮用水消毒方法,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那肯定是不敢想象呀!所以说呀,这些消毒方法真的是太重要啦!它们就像我们健康的守护者,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咱可得好好珍惜这干净的水呀,可别浪费了。

毕竟,这背后有这么多人和方法在努力呢!你说是不是呀?咱以后喝水的时候,也可以想想这些有趣的消毒方法,感受一下科技的力量和人们的智慧呢!。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

生活饮用水常用消毒方法咱每天都得喝水,这水要是不干净,那可不行。

那怎么让咱喝的水干净又安全呢?这就得说说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啦。

你想想,水从大自然里来,或者从水厂出来,一路上可能会碰到各种脏东西呢。

这就好比我们走在路上,难免会沾上灰尘一样。

那消毒就是给这水“洗个澡”,把那些脏东西都去掉。

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氯化消毒。

就好像给水里派了一群“小卫兵”,这些“小卫兵”能把水里的细菌啊、病毒啊什么的都给赶跑。

你说神奇不神奇?加一点氯进去,就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而且这个方法挺简单的,成本也不高,所以很多地方都用它呢。

还有臭氧消毒。

臭氧就像是一个厉害的“清洁大师”,它能快速地把水里的有害物质消灭掉。

臭氧消毒的效果可好啦,能让水变得特别干净。

不过呢,它也有个小缺点,就是成本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点。

紫外线消毒也很不错哦!紫外线就像是一束神奇的光,照一照,那些细菌病毒啥的就都不敢乱动啦。

它的好处是不会往水里加什么东西,不会影响水的味道。

咱平时喝的水,可都是经过这些方法处理过的呢。

要是没有这些消毒方法,那水可就没那么让人放心啦。

你说,要是没有氯化消毒,水里的那些细菌病毒是不是就会在我们肚子里“大闹天宫”啊?要是没有臭氧消毒,那些难搞的有害物质是不是就会一直赖在水里呢?要是没有紫外线消毒,水是不是就没那么纯净啦?所以啊,这些消毒方法可真是太重要啦!它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保护神,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饮用水安全。

我们每天能放心地喝水,可都得感谢它们呢!我们得好好珍惜这些经过消毒处理的水,可别浪费呀。

每次喝水的时候,都可以想想这些消毒方法是怎么保护我们的。

而且,我们也要保护好水源,别让它们受到污染,这样才能让消毒工作更容易进行呀。

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法,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我们要了解它们,也要感谢那些为了我们能喝上干净水而努力的人们。

让我们一起为了健康的饮用水而加油吧!。

学校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

学校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

学校饮用水消毒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学院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饮用水消毒制度。

一、饮用水消毒由学校抽供水从业人员负责。

二、消毒法
1、采用漂白粉在水中缓释方法,将漂白精片放入塑料瓶中(中部有8个小孔)投放进蓄水池中
2、蓄水池的消毒,每10天消毒一次。

3、二次供水消毒可根据水池的容量及当时池中水的体积,适当调整消毒灵及漂白粉的数量,切实做到消毒有效,同时做到定期消毒、持续消毒,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三、消毒人员注意记录好消毒时间,每次消毒灵使用量。

四、消毒人员严格按制度操作,如不履行职责,出现安全事故,追究消毒人员相关责任。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4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四、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缺点:
1.二氧化氯消毒成本较高 2.二氧化氯制取设备比较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3.二氧化氯对一些特殊水质不能适用 4.二氧化氯测定方法仍需改进和成 5.二氧化氯本身及其消毒副产物也有毒性。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5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五、、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比较
2.重金属阳离子:如银盐 3.气体消毒剂:如甲醛等。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3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饮用水消毒方法即使有很多,但普遍采取是添 加氧化剂进行消毒,即化学法。
在氧化剂中,尽管氯气最为经济,不过,因为 氯气运输、管储方面不安全;而且在投加上气体 同水体溶解性较低,氯气瓶气压不停改变,存在 投加计量不够准确问题;加之,氯气等气体极强 扩散性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游离氯高活性同许 多有机物轻易形成诸如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 恶英等一类致癌氯代有机化合物,造成环境第二 次污染,逐步被淘汰。
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 技术。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三、次氯酸钠消毒技术
次氯酸钠性质
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74.44。 工业制备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 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纯品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 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 腐蚀作用。
消毒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讲义
第13页
消毒在饮用水中应用
四、二氧化氯消毒技术
二氧化氯消毒优点及缺点 优点:
1.杀菌能力强、消毒快而耐久。 2.消毒副产物少。 3.有效杀灭和水质控制效果 4.应用PH范围大(PH=3-7) 5.适用水质范围广 6.氧化有机物能力强 7.能降低水中亚硫酸盐含量

饮用水的消毒方法

饮用水的消毒方法

液氯1.消毒原理和方法氯气的分子式为cl2,在常温常压状态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成液体后存储于钢瓶中,称为液氯。

液氯是最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液氯通过氯气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来消毒。

次氯酸能够扩散到带负电的微生物表面并穿透其细胞壁到内部,通过氧化作用使细菌死亡。

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离子形态的氯称为游离性余氯,ph值越低,次氯酸对细菌的杀灭能力越强。

2.消毒副产物液氯及其水解物次氯酸会与水中天然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和无机物(如溴化物)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生成超过300种副产物。

其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是对人和动物有危害的卤代酰胺。

有研究发现,在消毒副产物的总致癌风险中,卤乙酸的致癌风险占91.9%以上,而三卤甲烷的则小于8.1%。

3.应用和局限液氯消毒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消毒能力强且作用持久,已成为目前给水系统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但其消毒后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存在健康隐患。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关注液氯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性,因此,液氯消毒有被其他消毒方式逐步代替的趋势。

次氯酸钠1.消毒原理和方法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有较强的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受潮湿和光、热的影响易丧失有效成分,一般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和使用。

次氯酸钠的灭菌大致有3种方式。

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二种,次氯酸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不带电荷且分子小,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以及酶等有机高分子发生氧化反应,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三种,次氯酸生成的氯离子能显著改变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细胞失活而死亡。

2.消毒副产物次氯酸钠为含氯消毒剂,主要也是由氯代消毒副产物对人畜产生影响,同时,次氯酸钠消毒可能增加氯酸盐、次氯酸盐和溴酸盐等无机物副产物。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饮用水消毒方法
李俊设
1. 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

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后(如澄清效果不佳,可使用明矾进行混凝沉淀和滤沙过滤)再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精片或泡腾片。

使用方法为每担水(50 公斤)加漂精片1 片或泡腾片半片~1 片(视含有效氯浓度决定)。

先将漂精片或泡腾片放入碗中压碎,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分钟后测余氯不低于0.3mg/L 即可使用。

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

同时应注意:漂精片和泡腾片易吸水潮解,应保存于密封塑料袋或玻璃瓶中。

缸(桶)要经常清洗。

2. 井水的消毒处理
方法是: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3~5%漂白粉溶液(漂精减半)清洗后,再按加氯量10~15mg/L 投加漂白粉(或漂精片)即每吨水加40 克干漂白粉计,等待3~5 小时后把井水打完,待再来水即可消毒取用,必要时经细菌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饮用水的紫外线消毒

饮用水的紫外线消毒

饮用水的紫外线消毒1.饮用水紫外线消毒的原理水的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对水的照射进行的。

紫外线是指电磁波波长处于200-380nm的光波,一般分为三个区,即UVA(312-380)、UVB(280-315)、UVC(200-280)。

低于200nm的远紫外区域称为真空紫外线,极易被水吸收,因此不能用于消毒。

用于消毒的紫外线是UVC区,即波长为200-280nm 的区域,特别是254nm附近。

紫外线消毒机制与氧化剂不同,它是利用波长254nm及其附近波长区域可透入微生物体内作用于核酸、原浆蛋白与酶,使DNA上相邻的胸腺嘧啶键合成双体,致DNA失去转录能力,阻止蛋白质产生副产物。

以此达到消毒效果。

通常,通常,水消毒用的紫外线灯的中心辐射波长是253.7nm。

显然,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取决于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即辐照剂量。

表1列出了微生物不同杀灭率需要的紫外线辐照剂量值,试验水样染菌1×105cfj/L,水深2cm。

2.饮用水紫外线消毒的方法用紫外线消毒饮用水时,一般采用紫外线饮用水消毒装置进行。

消毒装置是管状,使水由一侧进入,另一侧流出,管道中用紫外线灯照射。

目前紫外线灯为高压石英水银灯。

用于饮水消毒的设备有两种:套管进水式(浸入式)和反射罩式(水面式)。

套管进水式是灯管外有石英套管,水从灯管旁流过而消毒;反射罩式是利用表面抛光的铝制反射罩将紫外线辐射到水中,所处理的水为无压流。

灯管分低压灯管和高压灯管,高压灯管单位时间内消毒的水量较低压灯管为多。

利用紫外线消毒时,水的色度和浊度要低,水深最好不超过2cm,关照接触时间10-100秒。

3.生活饮用水的紫外线消毒设备。

参考《生活饮用水紫外线消毒器》CJ/T 204-2000。

以紫外汞灯为光源利用灯管内汞蒸气放电时辐射的253.7mm紫外线为主要光谱线,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消毒的设备(简称消毒器)。

消毒器按水流状态分为:敞开重力式、封闭压力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氯
1.消毒原理和方法
氯气的分子式为cl2,在常温常压状态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成液体后存储于钢瓶中,称为液氯。

液氯是最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液氯通过氯气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来消毒。

次氯酸能够扩散到带负电的微生物表面并穿透其细胞壁到内部,通过氧化作用使细菌死亡。

次氯酸或次氯酸根离子形态的氯称为游离性余氯,ph值越低,次氯酸对细菌的杀灭能力越强。

2.消毒副产物
液氯及其水解物次氯酸会与水中天然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和无机物(如溴化物)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生成超过300种副产物。

其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是对人和动物有危害的卤代酰胺。

有研究发现,在消毒副产物的总致癌风险中,卤乙酸的致癌风险占91.9%以上,而三卤甲烷的则小于8.1%。

3.应用和局限
液氯消毒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消毒能力强且作用持久,已成为目前给水系统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消毒方法,但其消毒后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存在健康隐患。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关注液氯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性,因此,液氯消毒有被其他消毒方式逐步代替的趋势。

次氯酸钠
1.消毒原理和方法
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有较强的漂白作用,性质不稳定,受潮湿和光、热的影响易丧失有效成分,一般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取和使用。

次氯酸钠的灭菌大致有3种方式。

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二种,次氯酸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不带电荷且分子小,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以及酶等有机高分子发生氧化反应,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第三种,次氯酸生成的氯离子能显著改变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细胞失活而死亡。

2.消毒副产物
次氯酸钠为含氯消毒剂,主要也是由氯代消毒副产物对人畜产生影响,同时,次氯酸钠消毒可能增加氯酸盐、次氯酸盐和溴酸盐等无机物副产物。

3.应用和局限
使用次氯酸钠发生器制取次氯酸钠消毒液的最大优点是随产随用,无须外购和储存,不存在氯气泄漏等危害。

其缺点是电极表面易腐蚀,维修难度较大。

次氯酸钠消毒工程建设投资费用低、经济实用、运行安全,适合于小型水厂的应用。

氯胺
1.消毒原理和方法
氯胺消毒法是氯和氨反应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氯胺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1916年首次在加拿大渥太华应用。

最初加入氨和氯形成氯胺用于对水中嗅和味的控制,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得到广泛使用。

1917年首次在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市使用。

据美国水协1938年调查报告,美国2541个水厂中的16%使用氯胺作为消毒剂,但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大量使用铵盐,因此使用氯胺作为消毒剂的水厂数量减少。

近些年来由于对消毒副产物的关注和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限值的规定,越来越多的水厂采用氯胺作为二级消毒剂取代氯消毒。

被消毒的水中氨氮含量0.05毫克每升时,便在加氯前先加氨或铵盐,再加氯使之生成化合性氯的消毒方法叫氯胺消毒。

当水中存在氨氮时,加入水中的氯会与水中的氨氮发生反应,
生成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

氯胺消毒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是因氯胺与水中腐殖物质作用较小,因此减少了腐殖物质与游离氯所形成的致癌物质(如三卤甲烷);第二是在管网中的氯胺形成的余氯持续时间长,因而能有效地抑制残余细菌的再繁殖;第三是避免了氯引起的臭味。

2.消毒副产物
氯胺消毒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是一些亲水性化合物,如三氯乙醛、卤化氰等。

与液氯消毒比,氯胺消毒生成的消毒副产物明显减少,但还没解决三卤甲烷等有机卤代物的问题。

此外,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转为具有强致癌风险性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而氯胺消毒产生的亚硝胺类物质比氯消毒风险更大。

3.应用和局限
氯胺的灭菌作用较弱,但氯胺比氯稳定,可以在维持较好灭菌效果的同时避免副产物的产生,也可以去除水在嗅觉和味觉上对人的刺激。

氯胺经常与其他消毒方式联用,如氯胺与氯的联用,应用在长距离的配水管线中,保证消毒效果和持久性,同时又能减少三卤甲烷的产生。

与高锰酸钾联用,在消毒效果上有协同作用。

二氧化氯
1.消毒原理和方法
二氧化氯为红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

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光照也易分解,其溶液于冷暗处相对稳定。

二氧化氯性质活泼极不稳定,难以用钢瓶压缩贮存,一般多在现场制备。

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的细胞壁具有很好的穿透力和吸附能力,能阻止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气体二氧化氯溶于水时以分子形式存在,有利于在水中扩散,其灭菌效果为氯气的10倍,次氯酸钠的2倍,抑制病毒的能力也比氯高3倍,比臭氧高1.9倍。

因此应用于饮用水消毒时具有用量少、灭菌快等特点。

2.消毒副产物
有研究认为,二氧化氯的消毒作用是通过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的代谢,因此,二氧化氯与水中天然有机物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非氯取代作用,不易产生三卤甲烷,有效地控制了氯代副产物的生成。

二氧化氯与其他化合物反应会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等无机副产物。

未有研究数据表明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具有致癌性。

3.应用和局限
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高效、低毒、快速、广谱的第四代新型灭菌剂。

与液氯、氯胺相比,二氧化氯具有不生成有机卤代物、受ph影响小、氧化能力强等优势;与臭氧、紫外线相比,二氧化氯有持续性强的优势,因此更适用于给水消毒工艺。

除消毒外,二氧化氯还可将水中引起臭味的硫化氢、硫醇等物质氧化分解为无毒无味的硫酸或磺酸,能将氰类和酚类等有毒物质氧化降解为氨根离子和简单的有机物。

二氧化氯具有脱色、除臭、除味等净水功能,未来会替代液氯等传统方法。

臭氧
1.消毒原理和方法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有极强的氧化能力,稳定性极差,常温下自行分解为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因此被世界公认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它的氧化能力比氯高1倍,灭菌比氯快600~3000倍,几秒钟内就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

臭氧能氧化有机物,去除水中的色、味,降低水的浑浊度,还可去除水中溶解性的铁、锰盐类及酚等,有效改善水质。

2.消毒副产物
在臭氧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中,有机的副产物主要是甲醛,无机的副产物主要是溴酸
根离子。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甲醛和溴酸根的限值分别是0.9毫克每升和0.01 毫克每升。

目前人们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能够在有效地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又能控制溴酸根在限值以下。

3.应用和局限
臭氧灭菌彻底、无残留,是一种无污染的消毒剂。

臭氧消毒作为氯消毒的替代方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臭氧的制备工艺复杂,设备费用较高,需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且臭氧本身极易分解,消毒持久性差,对管网无剩余保护,在推广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紫外线
1.消毒原理和方法
紫外线按波长范围分为a、b、c三个波段和真空紫外线,a波段320~400纳米,b波段275~320纳米,c波段200~275纳米,真空紫外线100~200纳米。

饮用水消毒用的是c波段紫外线,而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集中在250~270纳米。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中核酸分子结构,造成细胞死亡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2.消毒副产物
紫外线消毒无任何二次污染,不残留任何有毒物质,不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3.应用和局限
紫外线消毒无消毒副产物生成,但是要求水体有一定的透明度,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氨氮都会影响紫外线的传播,进而影响消毒效果;另外紫外线消毒对管网水无保护作用。

尽管如此,紫外线消毒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效、最经济的水体消毒方法,在经济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在我国也越来越被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