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3.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4.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5.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一、物质世界和实践41.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91.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2.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3.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71. 规律及其客观性2.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3.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4.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5.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6.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9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认识的本质3.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真理与价值241.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 真理的检验标准3.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91.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2.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3.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4. 自由与必然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0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0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6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5.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0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3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43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2.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461.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 资本主义所有制3.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4. 资本积累5.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6.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7.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8.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521. 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2.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4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541.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581.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59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60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01.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2.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4.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5.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6. 苏联模式7.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8.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9.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65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2.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3.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4.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5.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691.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3.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1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7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741.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2. 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761.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2. 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77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7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毛泽东思想80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邓小平理论82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五、科学发展观85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3.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88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88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89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92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4.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94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94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96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00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3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转变103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061.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09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2.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11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12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3.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41. 发展才是硬道理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1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1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1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5.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25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27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271.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1291. 改革的全面性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31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3.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32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3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2.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3.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371.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401.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 统筹区域发展7.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46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146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 人民民主专政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1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153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56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561.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9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62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 发展教育和科学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64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6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6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2.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72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721.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721.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2.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3.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73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76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2.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78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178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811.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2.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84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184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1861.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2.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3.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4.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881.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2. 建立巩固的国防3.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90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90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921.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31.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 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96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96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2.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91.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2.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4. 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02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02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二、洋务运动的兴衰2051. 洋务事业的兴办2.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2061.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2.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9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09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2121.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2. 中华民国的建立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失败2141.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2.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17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171.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2.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2201.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221.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2.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3.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4.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25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251.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2.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291.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2.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3. 红军长征的胜利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31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31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2.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2321.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2.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3. 一二九运动4. 西安事变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2341.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2.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351.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2.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3.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4.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5.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6.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2381. 抗日战争的胜利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240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40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2.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2421.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3.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4.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5.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461.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3.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49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49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3.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4.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25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54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58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258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2.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3.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261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 国民经济的调整3.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4. 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651.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3.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4.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68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68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5.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711.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2.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3.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4. 中共十三大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5.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2731. 邓小平南方谈话2.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3.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4. 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61.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2. 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781. 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2. 中共十八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6. 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84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2841.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二、理想信念的实现2861.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2.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288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88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290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3.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三、做忠诚的爱国者294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 促进民族团结3. 维护祖国统一4. 增强国防观念5.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295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951. 世界观与人生观2.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981.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2.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4.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3011.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2.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3.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304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3041. 道德的本质2. 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3. 道德的历史发展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051.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2.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307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2018年真题]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答案】C【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合力促进的结果,不仅有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的斗争等客观方面的因素,而且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超凡智慧和革命实践等主观方面的因素。

C项,不仅提及了历史条件的客观因素,并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贡献,表述完整且正确。

2.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本人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C.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如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都属于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资本运动中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本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
A.流动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生产资本
2.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本题难度系数为 05)()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9.货币资本的职能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直接带来剩余价值
D.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10.能够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 D.借贷资本
12345678910 ... 下一页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5.产业资本循环第一个阶段的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7.产业资本循环第三个阶段的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货币资本变为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变为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变为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为货币资本
8.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价值量出现了增殖的阶段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A.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治马原大纲解析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一直是考生们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

对于准备参加 2024 年考研的同学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新大纲的变化和重点内容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对 2024 年考研政治马原大纲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马原这门学科的整体特点。

马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运用。

在 2024 年的大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是重点中的重点。

唯物论部分,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法部分,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认识论部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等内容是常考知识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认识的发展。

唯物史观部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等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这些原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在 2024 年大纲中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和侧重点。

例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内容依然是重点。

劳动价值论中,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是基础知识点,考生要理解其内涵和相互关系。

剩余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重要理论,要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实现方式和分配方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的体现,考生需要了解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必备 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6、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及其启示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四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本节合并了教材上的第一、第二两节,作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揭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39-P142)资本主义(补充,供参考):以资本及其增殖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社会制度和学说。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2-P150)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①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参见教材P144)●商品:用于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又叫“社会必要劳动”,亦即后文讲的抽象劳动)。

它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二者中只能拥有其一。

◇又相互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商品的二因素根源(受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P145第2段)●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具体性)◇也是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

(抽象性)★2、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规律(P145-P148)①商品的价值量: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社会一般(必要)劳动时间。

因此,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

②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是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③价值规律的实现(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通过价格得到表现,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既不只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也不只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状况决定的)。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一、关键信息1、考试大纲版本:2024 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2、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考试形式:笔试4、考试时间:具体时间5、考试分值:具体分值二、考试大纲内容解析11 马克思主义哲学111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12 辩证法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思维方法113 认识论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与价值认识的发展过程114 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2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价值规律及其作用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2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2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13 科学社会主义131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32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三、考试重点与难点1、重点内容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认识论中的真理与价值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2、难点内容哲学部分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复杂运行机制四、备考建议1、系统学习教材选择权威的考研政治教材,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原部分的知识点。

建立知识框架,将各个章节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2、多做练习题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

分析错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关注时事热点结合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马原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参加辅导班或学习小组可以参加专业的考研辅导班,听取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201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练习1600题_完整版

201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习题练习1600题_完整版

201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练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重要知识点及复习提示新大纲规定本章的考查范围和重要知识点有: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理解。

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6.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7.“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求实创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英国的权利运动B.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重要知识点及复习提示新大纲规定本章的考查范围和重要知识点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为补充C.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D.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为补充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A.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B.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劳动者共同富裕B.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化大生产D.市场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A.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存在着复杂的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C.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化大生产5.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实现形式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A.国家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C.股份制D.中外合作制度6.在生产的目的方面,社会主义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社会化的生产还是自然经济C.共同富裕还是部分人富裕D.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7.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标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是否符合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B.是否适合上层建筑的要求C.是否适合生产关系的要求D.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8.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是由(本题难度系数为08)()A.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引起的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性引起的C.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引起的D.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过渡时期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所有制的种类不同B.所有制的作用不同C.公有制的地位不同D.国家对私有经济的政策不同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体经济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A.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私营经济B.社会主义性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劳动者的小私有经济D.与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必然联系的经济形式。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1.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马克思的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恩格斯的贡献《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而且还承担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由康德开始、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到费尔巴哈那里宣告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客观实在性、人与自然统一的唯物主义观念,批判了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法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封建经济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规律,取得了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价值的成果,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他们却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五章 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五章 笔记

马原第五章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四、 其余课程安排一、教材节构图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点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最主要的垄断组织是跨国公司【知识点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①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

②金融寡头: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个人联合”【知识点3】垄断利润及其来源垄断利润的来源:a.剥削无产阶级与人民b.通过垄断价格控制市场c.获取海外利润d.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垄断利润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

【知识点4】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①私人垄断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巨额资金②私人垄断资本不愿进行投资建设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③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大型、基础和前导性科研项目④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严重的产能过剩⑤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宏观调控⑥在利益调整方面,国家再分配功能日益重要实质: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知识点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知识点6】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与目标。

1、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调节机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b,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4、5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途径有两个: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1、暴力剥夺农民土地;2、暴力掠夺货币财富(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殖民掠夺)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历史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统一性表现在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人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无价值,自然也就成不了商品;而价值是使用价值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也不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指同一个商品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不可能兼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要获取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就是说,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他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取其一。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知识点嘿,朋友!咱今儿来聊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的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这第五章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箱,里面藏着好多宝贵的知识珍珠。

先来说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这就好比一家大公司,老板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工人呢,就像是为了生计拼命干活的小蜜蜂。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赚钱,不停赚钱,这可真是毫不含糊!你想想,要是你开个公司,是不是也想多赚点?可资本主义的这种追求,有时候是不是有点太疯狂啦?再谈谈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这就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

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就像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可得到的报酬却不一定能完全体现他们的付出。

这公平吗?这就引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就像是老板偷偷藏起来的私房钱,是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被剥削的那部分。

是不是感觉有点“坑”?还有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

资本积累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可这雪球滚大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把一些人给挤到边上去啦?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这难道不可怕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那可是个大难题。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像两条腿走路,一长一短,能走得稳吗?肯定不行!这矛盾不断激化,经济危机就时不时地来捣乱。

最后说说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政治制度看上去挺民主,可实际上呢?是不是有很多猫腻?意识形态也像是一层迷雾,有时候让人看不清真相。

总之,这第五章的知识点,就像是一幅复杂又精彩的画卷,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认真琢磨。

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看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朋友,你觉得呢?咱可不能被表面现象给迷惑了,得有一双慧眼,看透这一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劳动价值论)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自然经济
征以 自 的自 然 经给 经 济自 济 足是 为一 特种
思考:
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
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
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的平均
价格与价值是一致
(3)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 A.自发地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追 加 投 资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减 少 投 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③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如何换算?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 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 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

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①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
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
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
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
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 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
使用价值
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一直是众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备战 2024 年考研的学子来说,深入理解和把握新一年的考试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 2024 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考试大纲的整体变化与往年相比,2024 年马原部分的考试大纲在整体框架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在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上有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首先,在哲学部分,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考查更加深入,要求考生不仅要熟知理论,更要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部分,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规律的考查有所加强,特别是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

此外,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也根据时代发展和理论创新进行了适当的更新和补充。

二、哲学部分1、唯物论唯物论部分重点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

考生需要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掌握意识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考生要学会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关系。

3、认识论认识论部分主要涉及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真理与价值等内容。

考生需要明确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以及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4、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

要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政治经济学部分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部分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等。

考研政治必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研政治必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四)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基础性学科之一,是中共中央制定的全国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建立的,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这几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有着其特有的分析方法和认识论,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其中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之一,它的五对范畴,即矛盾、对抗、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

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根据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社会形态的分析,提出的一种关于新社会制度的理论。

它的基本原理是实现无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推进全球社会主义思想,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指导性思想和行动思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关于社会改革的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包括无产阶级领导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因时制宜、改革和革命相结合等。

此外,本课程也分为不同的章节。

每一章节都有其重点内容,掌握它们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这一章节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

第二章: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等。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介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尔萨斯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社会主义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这一章节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5)
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一,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起点低。1952 年,工业生产恢复到解放前最高水平,但生产 水平仍然很低,工农业总产值仅827亿元,现 代工业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8%,钢产量仅135 万吨,棉布每人平均仅约9米,至于汽车、飞 机、拖拉机、机车车辆、重型和精密机械工业, 以及国防工业,则完全没有。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
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 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 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正式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12月,形成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完整表述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 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二,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第三,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第四,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列宁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 进行和平赎买。由于后来俄国资产阶级的反抗, 使列宁的设想未能实现。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平赎买 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
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 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 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

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2019年真题]
A.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
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
【答案】A
【解析】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物质生活”是指社会生产方式,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其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为根本矛盾,决定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2011年真题]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求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物质性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的物质性。

ABC三项都是社会存在的内容,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但不是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2015年真题]
A.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D
【解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是最高的。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

[2018年真题]
A.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
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
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答案】D
【解析】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D项,说明了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作用。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答案】D
【解析】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出现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6.判断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的是()。

A.把实践当作物质性的活动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第一
C.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D.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因此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

这一“多元决定论”是()。

A.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
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
【答案】B
【解析】阿尔都塞思想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发生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是等价的,相互交替起第一作用,经济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否认经济因素即物质因素的决定作用,必然滑向历史唯心主义。

这是一种企图“超越”历史观基本问题的错误观点。

8.社会生产方式是()。

A.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答案】D
【解析】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9.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A.通过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
B.通过社会生产关系表现出来
C.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
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
【答案】A
【解析】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但地理环境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它()。

A.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具有历史继承性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BCD三项都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体现,但不是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原因。

11.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原因在于它()。

A.纯粹是主观臆想,其内容与客观实际毫无关系
B.落后于客观实际,不能对实践产生影响
C.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脱离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为多数人所接受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