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大方面。
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审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总结《审计学》全书中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应用。
一、审计学基础概念1.审计学的定义和目的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审查。
2.审计能力素质审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分析、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审计程序、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同时还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独立客观、敏锐判断、审慎决策等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
3.审计市场审计市场是指一组供求方关联的市场环境和条件,包括需求方、供应方、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等各方面的参与者和因素,它产生并维持着审计市场价值和效率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4.审计专业组织审计专业组织(如AICPA、ACCA等)是负责制定审计规范和管理业内资格认证的非政府性组织,它们的理念和标准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审计过程1.审计规划审计规划是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的第一步,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明确审计目的和范围、评估审计风险、汇总审计资源和调整审计计划。
2.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评估是指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而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方向,包括会计监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诈骗风险等方面。
3.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审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是否具有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评价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4.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用来审计财务数字的工具和技术,包括了解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凭证检查和资料核实、进行现场核查和询问等方面的活动。
5.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的披露,审计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披露符合审计准则和法规要求。
审计相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独立的专业人士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从而发表专业的意见,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审计的基本概念(1)独立性: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审计对象,不受其任何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2)专业性: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3)可靠性: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当真实、准确、可靠,能够反映出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
(4)保密性: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保密,不得向外界透露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审计的原则1. 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的态度,不受审计对象的任何影响,保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和评估。
2. 审计的专业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保证其意见的真实和可信。
3. 审计的真实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根据事实,客观公正地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发表专业的意见。
4. 审计的保密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保密,不得向外界透露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
5. 审计的审核证据原则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收集、分析和评估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以确保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三、审计的程序和方法1. 审计的程序(1)立项阶段:确定审计的对象、范围、目标和周期,明确审计的任务和目的。
(2)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3)实施审计:根据审计计划,对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4)收集审核证据: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收集、分析和评估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相关资料,以确保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5)撰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的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对审计的发现和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专业的意见。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一、审计的定义和分类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旨在评价和鉴证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2、审计的分类按审计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经营审计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二、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总体审计目标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具体审计目标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2、审计计划初步业务活动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确定审计方向具体审计计划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三、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1、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性质充分性适当性审计证据的获取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审计证据的评价单个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评价2、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归档期限归档后的变动四、审计风险和重要性1、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2、重要性重要性的概念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运用评价错报的影响五、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程序询问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3、了解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控制测试六、风险应对1、总体应对措施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督导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2、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的时间控制测试的范围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七、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接受客户订单批准赊销信用按销售单供货按销售单装运货物向客户开具账单记录销售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注销坏账提取坏账准备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收入确认存在的舞弊风险收入的高估风险收入的低估风险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准确性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八、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1、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请购商品和劳务编制订购单验收商品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编制付款凭单确认与记录负债付款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2、采购与付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应付账款的完整性风险固定资产的计价和分摊风险采购交易的截止性风险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九、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1、生产与存货循环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2、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存货的计价和分摊风险存货的存在认定风险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风险3、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存货的实质性程序营业成本的实质性程序十、货币资金审计1、货币资金的业务活动和相关内部控制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其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2、货币资金的重大错报风险库存现金的监盘风险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风险货币资金的舞弊风险3、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十一、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的类型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审计报告的要素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盖章报告日期3、非标准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比较信息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描述对持续经营的考虑十二、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1、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2、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3、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类型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以上内容涵盖了《审计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承受委托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那么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展审查和监视,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管活动〔1〕审计主体: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2〕审计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的授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部审计而言的〔3〕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局部经济活动〔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那么、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准那么;企业部的预算方案、经济合同等〔5〕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6〕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管、评价、鉴证活动2审计的特征:(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2)权威性:权威性是审计机构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其权威性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开展1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开展(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开展: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萌芽的思想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确实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②“上计〞制度日趋完善③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中华人民国成立以后...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视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国审计署1988年11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国审计条例?1995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国审计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政府审计地位,为政府审计开展奠定根底(2)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开展,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①隶属于议会〔立法机构〕,由议会直接授权,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这类型的审计机构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②隶属于政府〔行政机构〕,由政府直接领导,如罗马尼亚、菲律宾等国家,这类型的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③隶属于财政部,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如瑞典,这类型的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小2 部审计的产生和开展(1)国外部审计主要围在现金交易、支付工资和盘点资产方面(2)20世纪初期,美国最早建立“部审计师协会〞,标志着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开场确立(3)国际上常采用的部审计模式有:①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由董事会领导,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在这种设置方式下的部审计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②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下面的监事会或类似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的领导,通过监事会向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汇报工作,也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③部审计隶属于总经理,承受总经理的领导,并定期向总经理报告工作,可代表总经理对下属各单位部门进展经常性的审计监视,在这种设置方式下的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④部审计隶属于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并向其汇报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弱3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开展(1)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开展1918年9月北洋政府公布?会计师暂行章程?,同年霖领取第一号会计师证书,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那么会计师事务所,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诞生(2)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开展①详细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特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平安完整;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展详细审计,即对有关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进展周密、详尽地逐笔审查与稽核。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
审计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在于以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对企业、单位或个人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检验、核查、评价和论证。
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
二、审计的种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企业组织自设的、审计部门或专门的审计员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三、审计的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
四、审计的程序审计程序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发现问题、评价问题、预防问题、审计报告等。
五、审计中的风险和控制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严重违规、经济欺诈等。
为了减少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包括: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组织等。
六、审计的利弊审计的利弊主要包括: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投资者信心等; 但也可能出现审计成本高、审计报告真实性等问题。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审计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技术化、专业化、国际化等。
审计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审计专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审计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加。
八、审计的职业素养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忠诚、独立、客观、公正、慎重、谨慎等。
九、审计的责任和义务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需担负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客户、对受托机构、对社会、对法律等。
十、审计的国际标准国际审计准则是指国际通用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审计准则。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国际审计准则。
十一、审计规范和规定审计规范和规定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审计规范和规定包括国家和行业标准等。
十二、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税法、经济管理等。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专业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审计概念与目的1. 审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审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3. 审计的种类及特点二、审计准则1. 审计准则的体系与类型2. 审计准则的内涵与构成3. 审计准则的遵循与应用三、审计流程与方法1. 审计组织与管理2. 审计调查与评价3. 审计报告与确认四、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要素2. 风险评估的内容与程序3. 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五、审计证据与程序1. 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2. 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3. 审计程序与技术应用六、会计报表审计1. 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与程序2. 审计财务报表的原则与技巧3. 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与挑战七、非财务信息审计1. 业绩报告的审计与评价2. 信息披露的合规与实证3. 风险管理信息的审计与建议八、专业道德与责任1. 审计师的专业操守与道德规范2. 审计师的独立性与保密义务3. 审计失误的责任与追究九、审计的特殊问题与挑战1. 特殊行业与企业的审计问题2. 跨国公司和全球化审计挑战3. 审计的未来发展与前景审计是一种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审查、评价和确认的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使用户能够合理地依赖和利用财务报表。
同时,审计也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
审计准则是指审计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
审计准则的构成包括一般准则、执行准则和报告准则。
审计准则的遵循保证了审计活动的品质和独立性,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审计服务。
审计流程与方法包括审计组织与管理、审计调查与评价、审计报告与确认等环节。
其中,审计调查与评价是审计的核心环节,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审计工作中,需要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评价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风险评估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帮助企业有效防范风险,保障经营安全。
审计学 知识点总结
审计学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念及任务审计是一种专业的监督和评估活动,用于评估实体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以便向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保持市场的正常运转。
审计的任务包括验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评估风险,并提出建议改进。
二、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包括保持独立性、保守秘密、诚实、不偏颇、专业行为规范等。
审计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其审计活动的公正性、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审计流程审计流程包括评估内部控制、收集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表意见。
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实体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收集足够的证据,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最终发表审计意见。
四、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进行业务活动时为保护资产、促进经营效率及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实施的控制措施。
审计师需要评估被审计实体的内部控制,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机和范围。
五、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实体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来减少风险的影响。
风险评估包括对实体业务和财务报告的风险、对重大账户和交易的风险的评估。
六、证据收集审计师需要收集足够的审计证据,以证实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审计证据包括检查原始凭证、确认函、国际准则下的观察、咨询专业人士等。
七、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为了获得审计证据而进行的工作,包括适当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测试、收集证据等。
审计程序需要根据实体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进行调整和设计。
八、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是审计师根据审计证据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公平性所作出的结论。
审计意见通常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
九、合规审计合规审计是指审计师根据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对实体是否合法合规进行审计。
合规审计是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和防范风险非常重要。
十、财务报告分析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实体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
财务报告分析可以帮助审计师筛选出潜在的风险领域、识别重大账户和交易、发现潜在的虚假陈述。
《审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审计》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审计的定义及目的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为了评价企业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审计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进行评价和检查,为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的审计态度,不受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 审计的全面性审计人员应当对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益相关者。
3. 审计的谨慎性审计人员应当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保持谨慎的态度,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审计的合规性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合规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审计的类型1.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和经营管理的效果。
税务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税务情况和税收合规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和税收纳税的真实性。
4. 环境审计环境审计是指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的效果。
5. 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查的一种审计工作,主要评价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的基本流程1. 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是审计工作的开始阶段,主要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编制审计计划和预算、组织审计人员和分配审计任务等。
审计简答知识点总结
审计简答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定义审计是一种系统性的独立活动,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证据,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关于所审计对象的信息的过程。
2. 审计目的审计的目的在于验证和评估所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所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3.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进行审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包括了审计计划、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审计程序设计、证据收集、报告编制等内容。
4.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师用以支持其意见的信息,包括了财务报表、会计记录、询证函、确认函、计算等。
5.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最终向利益相关方提供的意见和评价,包括了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发现的异常情况等内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对其财务、业务目标所实施的、以经济效率为导向的процесс。
这个过程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组成部分。
2. 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能够达成其财务和运营目标,同时保护企业的资源免受欺诈和误用。
3. 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用来指导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估内部控制的体系。
常见的内部控制框架包括了COSO框架和COBIT框架。
4. 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方法包括了流程分析、文件检查、沟通等。
三、风险评估1. 风险定义风险是指不确定事件对企业目标达成的影响。
2. 风险评估的方法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范围。
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了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
3. 风险控制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发现的重大风险进行控制,包括了调整审计程序、增加审计程序深度、加强对关键事项的审计等。
四、财务报表审计1.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在于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所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
审计部分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概念审计是指对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审计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公司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信誉度、降低经营风险、保障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需的制度。
二、审计的分类1. 财务审计: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做到真实、完整、准确。
2. 经济责任审计:对某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理,督促相关人员真实担当责任。
3. 经济检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初步审核,作为决策参考。
4. 经济检查: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核实,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独立、公正、客观的立场进行。
2. 准确性原则:审计结论必须准确、完整,并且符合实际情况。
3. 保密原则:审计工作中获得的信息必须保密,不得泄露。
4. 审计证据原则:审计工作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作为依据。
5. 责任原则:审计工作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负责。
四、审计的程序1. 策划阶段:确定审计目标、范围、程序和时间安排等。
2. 风险评估阶段: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审计程序。
3. 审计证据的获取:收集和获取审计证据。
4. 审计证据的评价: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5. 财务报表审核: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定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6. 终审:对审计工作进行终审,确定审计结论。
五、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4.《中国证券法》5.《企业会计准则》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1. 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减少风险,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内部审计由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或者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负责。
2. 外部审计:指由外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让外部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审计学常考知识汇总
第一章审计概论【学习重点】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一、审计的含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审计的主体(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三)审计的客体(对象)(四)审计的依据(五)审计的目的(六)审计的本质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一)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985年10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阶段1----详细审计阶段起因:南海公司事件审计的目的:查错防弊审计的方法:详细审计审计的对象:会计账目使用人:股东阶段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20世纪初,美国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数据做检查,判断企业的信用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的对象:资产负债表使用人:股东和债权人阶段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30年代到40年代,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发表意见,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还针对利润表审计的方法:测试企业内控做抽样审计鉴证的对象:对企业的内控进行控制测试,同时鉴证报表,对报表发表意见使用人:股东、债权人、金融机构、潜在投资人等.阶段4.----现代审计阶段40年代后,审计国际化,法制化。
审计知识点总结2000
审计知识点总结2000一、审计的基本概念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系统性的审查和评价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意见。
2. 审计的特点独立性:审计人员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
客观性:审计人员应当客观地对待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不受个人偏见或其他影响。
系统性:审计工作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全面、系统地审查和评价。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供对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意见,以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审计的原则1. 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则审计工作应当以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准则,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可靠。
2. 独立性原则审计工作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受被审计对象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3. 审计工作原则审计工作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审计全面、系统。
4. 保密原则审计人员应当严格保守审计工作中获取的信息,保护被审计对象的商业秘密。
5. 客观公正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不受个人偏见或其他影响。
三、审计的类型1.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活动,旨在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和建议。
2.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的审计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对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意见。
4. 合规审计合规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企业内部规定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活动。
5. 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活动。
6.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的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绩效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的一种审计活动。
四、审计的程序1. 立案阶段审计工作开始前,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对象签订审计合同,明确审计的目的、范围、程序、时间、费用等事项。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
审计专业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础知识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务会计报表和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查、检验和核证,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
2. 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约定俗成的、普遍适用的审计规则和要求,它是审计活动的基本依据。
审计准则包括国际审计准则(ISA)、国家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准则等。
3.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查,以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从而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信任。
4. 审计的特点审计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保密性和法律效力等特点。
二、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及作用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障资产负债表的真实和准确,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运营活动和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和实施的包括组织形式、政策制度、管理权限分离等各种控制措施和程序。
2.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
3.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4. 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审计程序1. 审计程序的定义审计程序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方法和步骤。
2. 审计程序的内容审计程序包括收集资料和信息、检查证据和原始凭证、进行比对和核实、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结论和发表意见等内容。
3. 审计程序的实施审计师应结合审计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的全面和准确。
4. 审计程序的总结审计程序的总结是审计工作的收尾工作,审计师需要对审计程序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审计报告。
四、审计报告1. 审计报告的内容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基本情况、审计意见、审计师的责任、审计师的声明等内容。
审计知识点汇总期末总结
审计知识点汇总期末总结一、审计的定义和特点审计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是为了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财务报告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性评价活动。
审计的特点主要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保密性和法律性等。
二、审计的目的和意义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审计的意义在于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增强企业的信誉度,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专业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等。
四、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程序设计、证据收集和分析、审计报告和意见等。
五、审计的类型审计的类型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税务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环境保护审计等。
六、审计的责任和义务审计师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维护,对证据的充分收集和分析,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保证等。
七、审计的风险和控制审计的风险主要包括客观风险、主管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的控制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和审计程序设计等。
八、审计的规范和法律审计的规范主要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和行业审计准则等。
审计的法律主要包括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和企业法等。
九、审计的发展和趋势审计的发展主要包括技术工具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审计的趋势主要包括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等。
综上所述,审计是一项复杂的评价活动,涉及到许多知识点和原则。
掌握这些知识点和原则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本期末总结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以上就是我的审计知识点汇总期末总结,祝您学习顺利!。
审计学知识点总结
审计学知识点总结审计学是一门对公司或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核实和评价的学科,旨在提供对财务报表的公正和专业的评估。
审计学的知识体系包括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方法和技术,审计管理及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审计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审计的基本概念1.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种对于企业或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实和评价的专业工作,旨在提供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公正性的保障。
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合法。
1.2 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稳定。
1.3 审计的特点审计具有客观性、专业性、独立性、保密性等特点。
审计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专业标准和道德规范,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对审计对象的信息保密。
1.4 审计的原则审计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独立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保证了审计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二、审计方法和技术2.1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员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审计活动和步骤。
审计程序覆盖了审计的全过程,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表分析、证据收集、报告编制等环节。
2.2 审计技术审计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技术、抽样技术、电子审计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2.3 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审计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审计员需要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确定审计程序的安排和幅度。
2.4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审计员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员可以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潜在问题,为后续的审计活动提供指导。
2.5 证据收集审计的证据是审计员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和判断的重要依据。
审计员需要采用不同的证据收集方法和技术,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同学们: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审计学》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总论一、审计的涵义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
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非所有者自身监督。
二是与被审主体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或精神上)保持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审计主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2.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包括审计谁,审什么内容。
对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着重审查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作用方式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能产生什么功能作用,表现为审计的职能;二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发生功能作用的实现方式,表现为审计的方法。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还有监察、鉴证和评价。
二、审计的分类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一) 审计按主体分类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1.国家审计国家审计的特征主要是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被审计单位上,体现了国家所有权的特征.《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对象的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指所有作为会计单位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行政机关、国家的事业组织、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等。
审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部门的财政预算、信贷、财务收支(负债、资产、损益)和决算,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审计署还将把审计对象延伸到中央驻香港机构和中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2.民间审计由于民间审计可以接受不同所有者委托的特征,不仅民间审计主体采取法人的形式,而且,其审计活动也是通过委托受托进行的,其被审单位依委托审计的主体的所有权性质不同而各异.3.内部审计由于内部审计只是代表某一特定的所有者或集团。
审计期末知识点总结
审计期末知识点总结一、审计基本概念与内外部环境1. 审计的定义与目标: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活动,旨在通过评估和验证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信息。
2. 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公正性、合规性、一致性、谨慎性和全面性等。
3. 审计风险:评估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重大遗漏风险等。
4. 审计环境的内外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层素质、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行业竞争、经济环境等。
二、审计程序与方法1. 合同审计与公共审计:合同审计是指由客户与审计师签订合同,由审计师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公共审计是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对公共资金或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2. 审计程序:包括企业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测试与证据收集、分析与判断、报告等。
3. 类型审计:包括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合规性审计、综合审计等。
4. 审计方法:包括抽样审计、数据分析、访谈与调查、资料复核等。
三、审计报告与类型1. 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审计机构名称、审计基础、审计准则、审计范围、审计意见等。
2. 审计意见的类型: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等。
3. 衍生审计报告:包括特殊目的审计报告、关联方交易审计报告、追溯审计报告等。
四、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内部控制是指管理层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制定的运作程序和措施,以提供合理保障。
2. 内部控制的元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
3. 内部控制的评价:包括设计评价和操作评价,主要通过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4. 内部控制的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操作缺陷,导致企业面临各种风险。
五、合规审计1. 合规审计的定义与目的:合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活动,旨在评估企业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2. 合规审计的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关键业务流程的合规性等。
审计知识点总结
审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及鉴证概论1.(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1)会计账目审计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特点是审计逐渐由任意审计转变为法定审计;审计目的在于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逐笔的详细审计,使用人主要是企业股东。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二十世纪的前三十年,特点是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目的在于通过审查资产负债表来判断积液的信用状况;方法是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使用人企业股东和债权人。
3)财务报表审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特点为审计对象转为企业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目的在于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范围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抽样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逐渐被运用;使用人:股东、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证券交易机构、政府及社会公众。
2.(了解)审计模式的演进:1)账项导向审计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
2)内控导向审计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3)风险导向审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3.(了解)审计的种类:按照审计的目的、内容的不同,分为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经营审计。
4.(背)鉴证业务:指出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5.(了解)鉴证业务的类别: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直接报告业务(按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所获取划分)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2)合理保证的鉴定业务&有限保证的鉴定业务(按照鉴定业务的保证程度划分)合理保证的鉴定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一次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
审计学自考知识点汇总总结一、审计学基本概念和审计业务1.审计的概念及目的审计是通过对财务会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的调查和核实,对企业进行实质性、独立的判断,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一种专业活动。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核实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发展。
2.审计的种类和特点审计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
财务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形式,它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专业性、综合性等特点。
3.审计的职责和义务审计师的职责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审计师的义务包括诚实信用、保密、独立性、审慎谨慎等。
4.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和报告阶段。
审计的方法包括采样方法、比较方法、逻辑分析方法、计算方法等。
5.审计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审计师应当对自己的审计工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审计师的工作失误导致客户或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失,审计师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1.审计法律法规审计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等。
审计师必须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审计工作的相应职责。
2.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忠诚、保密、独立、尊重、审慎、正直等准则。
审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提供真实、客观的审计意见。
三、内部审计1.内部审计的性质和目标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身建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的一种信管活动。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评价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2.内部审计的组织和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一般由内部审计主管、审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能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评价企业的运营效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88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1995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政府审计地位,为政府审计发展奠定基础
优点:从被审计对象的总体着眼,在进行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抓住疑点或重点进行深入审查,
可以相对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功效;
缺点:审查不够系统、全面,容易遗漏问题。
适用:规模较大、业务量繁多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
按照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现代审计主要采用抽查法,较少适用详查法)
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5)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6)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管、评价、鉴证活动
2审计的特征:
(2)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详细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特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
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主要为企业股东;
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即对有关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周密、详尽
由于资产负债表审计是美国首先实施的,故又称美国式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证券交易业务较快发展,美国率先进入会计报表审计时代
特点: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
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查错防弊为次要目的
审计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
(1)审计主体: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审计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的授权,是针对国家
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3)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账项基础审计:又称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
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
制度基础审计: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
2 审计的方法: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
逆查法: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采用逆查法时,审计人员首先审查和分析会计报表,从中找出增减变化异常或数额较大或容易出现错弊的
项目,从而确定下一步审计的重点项目和线索;
其次按照所确定的重点和可疑账项,运用审阅法和核对法追溯审查会计账簿,进行账表、账账核对,发行
可能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审查凭证来确定被审计事项的真相。
政府审计机构隶属于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因此在独立性上体现为单向独立,即仅独立于审计第二关系人(被审计单位)
审计标准
《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制定的国家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区别
注册会计师审计
内部审计
审计方式
受托进行
益性,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
行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的区别
注册会计师审计
政府审计
审计方式
受托审计
强制审计
审计目标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收支、运用情况进行审计
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只能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管理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并对外界保密
审计标准
《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虽然存在很大区别,但注册会计师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
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
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下面的监事会或类似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的领导,通过监事会向董事会或股东
大会汇报工作,也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隶属于总经理,接受总经理的领导,并定期向总经理报告工作,可代表总经理对下属各单位部门
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在这种设置方式下的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技术不断完善,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
术在审计中已被广泛采用
(3)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第3节: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2)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隶属于议会(立法机构),由议会直接授权,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这类型
的审计机构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隶属于政府(行政机构),由政府直接领导,如罗马尼亚、菲律宾等国家,这类型的审计机构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和权威性
隶属于财政部,由财政部直接领导,如瑞典,这类型的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小
经营审计: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审计对象不限于会计,还包括组织机构、计算机系统、生产方法、市场营销以及注册会计师能够胜任的领
域。经营审计更像是管理咨询
合规性审计: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或条例
(3)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详查法:是审计产生发展初期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一进
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到审计目的的一种方法
优点: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不易疏漏,
2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国外内部审计主要范围在现金交易、支付工资和盘点资产方面
(2)20世纪初期,美国最早建立“内部审计师协会”,标志着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开始确立
(3)国际上常采用的内部审计模式有:
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由董事会领导,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在这种设置方式下的内部审计具有很高的独
1 审计的分类
(1)按审计的主体分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归国务
院各部门、独立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
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内部审计隶属于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并向其汇报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弱
3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18年9月北洋政府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同年谢霖领取第一号会计师证书,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
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诞生
审计报告的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
审计准则开始拟定,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度;
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普遍提高
现代审计阶段: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带动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跨国界发展,形成一大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特点:审计组织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
地逐笔审查与稽核。
由于详细审计产生于英国,故又称英国式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审计迅猛发展
特点: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
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
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
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企业股东外,扩大到了债权人;
优点:省时、省力
缺点:不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实际问题,不便于用观察方法或盘点的方法进一步审查取证
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
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的主要类型
(5)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我国审计方法体系两大组成部分: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按照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顺查法、逆查法
顺查法: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会计核算处理的一般顺序如下:
顺查法的审查顺序和会计核算顺序完全一致。
审计时首先要审查原始凭证,着重审查和分析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合规,核对证证是否相符;
事前: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
(按是否规定时间可以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
(4)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就低审计
报送审计:又称送达审计,指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送到审计机关所在